期刊文献+
共找到623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乡融合发展: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空间治理的新议题及其推进理路 被引量:4
1
作者 任维德 张乐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0-47,共8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通过撤地设市、地市合并、撤县设市、撤县(市)设区、市辖区调整、乡镇撤并以及地级市代管县(市)等行政区划调整,运用城市与区域空间治理的多种政策工具,以城市空间的增量与重构激发城市化发展动力,推动经济、社会...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通过撤地设市、地市合并、撤县设市、撤县(市)设区、市辖区调整、乡镇撤并以及地级市代管县(市)等行政区划调整,运用城市与区域空间治理的多种政策工具,以城市空间的增量与重构激发城市化发展动力,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现代化。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途径,已成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空间治理的新议题。基于此,有必要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多重逻辑、推进理路展开深入探讨,这对于破解城乡发展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意义十分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发展 城市化进程 空间治理 空间增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镇化推动模式对城投债规模过快扩张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李绍荣 刘星洋 《当代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54,共14页
文章理论分析认为当城镇化率达到某一水平后,地方政府再致力于通过提升城镇化率带动经济增长会导致城投债规模的过快扩张;在晋升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地方政府为推动城镇化建设,在区域内设立多家城投公司也会导致城投债规模的过快扩张。文... 文章理论分析认为当城镇化率达到某一水平后,地方政府再致力于通过提升城镇化率带动经济增长会导致城投债规模的过快扩张;在晋升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地方政府为推动城镇化建设,在区域内设立多家城投公司也会导致城投债规模的过快扩张。文章进一步通过全国31个省份2009—2019年的数据验证,得出以下结论:当城镇化率超过70%时,地方政府推动城镇化率的提升会显著导致城投债规模的过快扩张;省内城投公司数量越多,越会导致城投债规模的过快扩张,也一定程度说明城投公司数量的增加确实带来了较大同业竞争压力。为此,文章建议地方政府提升城镇化投资效率或寻找除提升城镇化率之外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径,设置更加科学、合理的官员考核机制,引入城投债务风险的终身追责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投债 城镇化 晋升竞争 债务扩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上游城市空间形态演变规律及典型路径研究——以四川省为例
3
作者 程建兄 潘洪义 +2 位作者 姚材仪 张天翼 何艳梅 《地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22-834,共13页
探究城市空间形态演变路径对城市健康发育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利用景观格局指数、平均位置中心性指数和平均位置中心性聚集指数从城市空间形态和空间扩展2方面定量描述1990―2020年四川省183个县(区、市)的形态特... 探究城市空间形态演变路径对城市健康发育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利用景观格局指数、平均位置中心性指数和平均位置中心性聚集指数从城市空间形态和空间扩展2方面定量描述1990―2020年四川省183个县(区、市)的形态特征;通过聚类划分城市形态类型,识别城市形态的变化与停滞并梳理其演化历程;以宏观地貌类型为基础,对比且归纳不同地貌类型城市形态演变的典型路径。研究发现:(1)四川省城市形态复杂性增加,紧凑度上升,扩展区呈现“外延-回填”的动态特征。(2)四川省城市形态类型划分为:破碎外延型小城市(A型)、散布组团型小城市(B型)、集聚邻接型中等城市(C型)、紧凑边缘型大中城市(D型)、复杂内填型大城市(E型),时空分布特征各异。(3)不同发展阶段城市形态和扩展态势呈现多元化,空间扩散与集聚并存。(4)不同地貌类型城市形态典型演变路径差异显著,分别为:平原型:B→C→D→E、丘陵型:A→B→C和B→C→D、山地型:A→B→C、高原型:A→B。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化对四川省城市空间形态时空演变过程的认识,以期为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城市的发展与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空间形态 城市扩展 典型演变路径 四川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矿小城镇空间形态的地域分异及类型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黎启国 何汪林 +1 位作者 吴艺飞 许召敏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3-109,共7页
工矿小城镇是我国小城镇的重要类型之一,数量多,分布广。文章采用边界维数算法测度工矿小城镇的二维空间形态,进而探析其空间形态在我国的地域分异和形成机制,并总结其类型。结果表明:(1)不同地理环境下的工矿小城镇空间形态具有特异性... 工矿小城镇是我国小城镇的重要类型之一,数量多,分布广。文章采用边界维数算法测度工矿小城镇的二维空间形态,进而探析其空间形态在我国的地域分异和形成机制,并总结其类型。结果表明:(1)不同地理环境下的工矿小城镇空间形态具有特异性,其紧凑性呈高原最大、山地其次、丘陵再次、平原最小的特点。(2)工矿小城镇空间形态的地域分异特征具有一定规律,东部区域比西部区域城镇空间更分散,中部区域比南、北部区域城镇空间更发散。(3)工矿小城镇的空间扩张类型可总结为中心扩张、多点扩张和规划填充型等3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矿小城镇 分形理论 地域分异 城镇扩张 空间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城市综合实力引力模型的珠三角城市群土地变化多情景模拟
5
作者 高怡凡 宋长青 +2 位作者 叶思菁 张潇丹 高培超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8-237,共10页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已经成为了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土地变化模拟可以预测未来不同情景下的土地利用变化,为人们更合理地使用土地资源提供参考.土地变化模型是土地变化模拟的有效工具.在众多土地变化模型中,CLUMondo模型成为近年...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已经成为了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土地变化模拟可以预测未来不同情景下的土地利用变化,为人们更合理地使用土地资源提供参考.土地变化模型是土地变化模拟的有效工具.在众多土地变化模型中,CLUMondo模型成为近年来流行的土地变化模型,其特征在于允许一种土地类型提供多种土地系统服务,更真实地刻画了土地类型与土地系统服务之间的关系,该模型已广泛地应用于全球或区域的土地变化模拟中.为了使得CLUMondo模型应用于城市群的扩张研究时能够更全面地反映城市之间的相互作用,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城市综合实力引力模型的模拟方法.具体而言,本文通过集成CLUMondo模型和城市引力模型,将城市引力模型的计算结果作为驱动因子参与CLUMondo模型的土地变化模拟中,解决了CLUMondo模型应用于城市群扩张模拟时忽略城市间相互作用的问题,并选择了珠三角城市群作为案例区域,验证了集成后模型的精度.本文得到如下结论:1)城市引力模型可以较好地刻画城市之间的相互作用;2)通过集成CLUMondo模型和城市引力模型,可以提高CLUMondo模型在模拟城市扩张时的精度.本文的研究为城市群的扩张模拟提供了解决方案,并为珠三角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UMondo模型 城市扩张 引力模型 均衡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行政中心迁移对城市空间扩展的影响及作用机理分析——以青岛市为例
6
作者 徐少杰 王开泳 王甫园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6-288,共13页
以青岛市为例,利用CLCD数据集,通过GIS空间分析方法定量测度行政中心迁移前后青岛城市建设用地扩展的时空格局,分析行政中心迁移前后城市建设用地扩展的区域差异,并探讨城市行政中心迁移对城市空间扩展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1)行政中心... 以青岛市为例,利用CLCD数据集,通过GIS空间分析方法定量测度行政中心迁移前后青岛城市建设用地扩展的时空格局,分析行政中心迁移前后城市建设用地扩展的区域差异,并探讨城市行政中心迁移对城市空间扩展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1)行政中心迁移后,青岛建设用地面积扩展的数量、扩展速率、扩展强度的指标平均值均高于迁移前,即行政中心迁移加快了青岛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展速度;2)行政中心迁移带来了青岛城市空间扩展的集聚态势,表现出多中心集聚的变化趋势,环胶州湾沿线是空间扩展的主要热点区;3)土地财政是青岛行政中心迁移后城市空间扩展的直接原因,土地财政的提升提高了政府的空间治理能力,进一步推动青岛市生产要素、城市规划和城市功能的重构,间接影响了城市的空间扩展。本研究凸显了在城市规划和发展战略中考虑行政中心迁移的空间影响的重要性,能为城市行政中心的科学迁移和规划未来城市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区划调整 城市行政中心迁移 城市空间扩展 作用机理 青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扩张对土地碳储量的影响及其梯度效应——以南京市为例
7
作者 李靖业 梁羽洁 +2 位作者 杨桂山 苏浩 杨建新 《中国土地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57,共13页
研究目的:以南京市为研究区,从城乡梯度方向探讨城市扩张对土地碳储量变化的影响及梯度效应,为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增强土地系统“碳汇”提供借鉴。研究方法:InVEST模型,PLUS模型,GTWR模型等。研究结果:(1)2000-2020年南京市土地碳储量逐... 研究目的:以南京市为研究区,从城乡梯度方向探讨城市扩张对土地碳储量变化的影响及梯度效应,为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增强土地系统“碳汇”提供借鉴。研究方法:InVEST模型,PLUS模型,GTWR模型等。研究结果:(1)2000-2020年南京市土地碳储量逐年减少,损耗量共计262.18×10^(4) t,建设用地占用耕地对碳储量影响最为显著。(2)2000-2020年,核心区与近城区因建设用地扩张导致碳损最显著,远城区及城乡交界处生态用地的开发对土地碳储量影响较大。(3)2030年粮食安全情景下碳损最小,而城镇扩张情景碳储量损失最大,生态保育情景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城市扩张对碳储量的负面影响,但仍无法完全抵消碳损失。研究结论:城市扩张模式及城乡梯度特征对碳储量变化存在显著影响,不同情景下的碳储量变化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异。本文创新性地构建城乡梯度碳储量分析框架,可揭示城市扩张对碳储量影响的空间异质性,为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扩张 碳储量 梯度效应 InVEST模型 PLUS模型 GTWR模型 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南京主城区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刘鸣 李志朋 李艳 《中国城市林业》 2025年第1期11-17,共7页
[目的]探讨近20年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南京主城区植被覆盖的影响及各自贡献率的大小,为城市植被科学规划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南京主城区为研究范围,构建气候因子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之间的线性回归模型... [目的]探讨近20年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南京主城区植被覆盖的影响及各自贡献率的大小,为城市植被科学规划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南京主城区为研究范围,构建气候因子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之间的线性回归模型以量化近20年(2000-2020年)气候变化对NDVI的影响,采用残差分析计算人类活动的影响,通过趋势分析计算各自贡献率,以及利用相关性分析确定主要影响因子。[结果]南京主城区植被覆盖变化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但人类活动的平均贡献率(65.4%)高于气候变化(34.6%),其中,人类活动以正向效应为主,建成区绿地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是最主要的正向驱动因子,而城区人口和市区GDP是主要的负向驱动因子;气候变化以负向效应为主,温度比降水与植被的相关性更高,极端气候事件具有明显负向作用。[结论]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影响南京主城区植被覆盖,人类活动的作用与贡献高于气候变化。因此,气候变化对城市植被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城市更新和植被恢复等人类活动对城市绿地管理措施的制定应重视建成区绿地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等绿化指标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扩张 城市更新 城市绿地 NDV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连续梁桥上有轨电车嵌入式轨道适应性分析
9
作者 潘鹏 孙魁 冯青松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2-97,共6页
为研究在连续梁桥上铺设有轨电车嵌入式轨道的可行性,提出嵌入式轨道-桥梁单元模型,建立连续梁桥上无缝线路静力学模型。计算桥梁温度荷载作用下桥上无缝线路的纵向受力和变形情况,并采用梁轨相对位移作为评价指标来衡量桥上无缝线路铺... 为研究在连续梁桥上铺设有轨电车嵌入式轨道的可行性,提出嵌入式轨道-桥梁单元模型,建立连续梁桥上无缝线路静力学模型。计算桥梁温度荷载作用下桥上无缝线路的纵向受力和变形情况,并采用梁轨相对位移作为评价指标来衡量桥上无缝线路铺设方案的合理性,详细分析桥梁年温差、高分子材料纵向阻力和钢轨伸缩调节器设置方案对无缝线路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桥梁年温差对梁轨相对位移和钢轨附加伸缩力的影响十分显著,随着桥梁年温差的增加而近似呈线性增加趋势,且在第二联连续梁桥的右侧梁缝处钢轨附加伸缩力和桥梁-钢轨相对位移达到最大值;当桥梁年温差为30℃时,梁轨相对位移为12.79 mm,超过了6.20 mm的限值,调整高分子材料纵向阻力难以将梁轨相对位移控制在限值之内,需要在桥上设置钢轨伸缩调节器;建议在第11跨和第19跨桥梁的右侧梁端处各设置1个槽型钢轨伸缩调节器,可使梁轨相对位移满足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有轨电车 连续梁桥 嵌入式轨道 无缝线路 钢轨伸缩调节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扩张及其对生境质量的影响研究
10
作者 汪士为 吴伟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7-205,共9页
科学认识城市扩张对生境质量的影响,对于区域生境保护、生态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通过InVEST模型、空间自相关分析、城市扩张指数等定量化分析方法,从城市群尺度揭示了粤港澳大湾区1990—2020年近30年间城市扩张过程,... 科学认识城市扩张对生境质量的影响,对于区域生境保护、生态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通过InVEST模型、空间自相关分析、城市扩张指数等定量化分析方法,从城市群尺度揭示了粤港澳大湾区1990—2020年近30年间城市扩张过程,科学评估了城市扩张对区域生境质量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1)近30年间,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扩张速度先增快后放缓(平均扩张速度为169.18 km^(2)/a),并在2000—2010年达到近30年的最大值(264.46 km^(2)/a)。(2)边缘式扩张是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主导扩张模式,粤港澳大湾区中西部城市间的联动发展日趋明显。(3)近30年间粤港澳大湾区生境质量状况不断下降,城市扩张速度与生境质量间存在较强的空间负相关关系,跳跃式城市扩张对其退化影响最为严重。研究成果对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国土空间布局优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城市群 城市扩张 生境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城市群城镇扩张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研究
11
作者 徐梦佳 孙杰 +3 位作者 顾羊羊 刘冬 杨悦 林达义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1-137,共7页
长三角城市群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的城市群之一,由于城镇化和工业化快速发展,长三角城市群总体呈现生态空间总体比例较低、生态系统格局变化显著等特征。基于夜间灯光遥感方法揭示长三角城市群的城镇扩张过程,研究城镇... 长三角城市群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的城市群之一,由于城镇化和工业化快速发展,长三角城市群总体呈现生态空间总体比例较低、生态系统格局变化显著等特征。基于夜间灯光遥感方法揭示长三角城市群的城镇扩张过程,研究城镇扩张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横向比较长三角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对城镇扩张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1)可以反映长三角城市群城镇化水平变化的夜间灯光指数随时间变化呈增加趋势,空间上不断从东部沿海向西发展。(2)长三角城市群的水供给量、水源涵养量和土壤保持量基本都呈现先增加后基本持平的状态,植被固碳量总体增加,但生境质量呈现下降趋势。(3)在沿长江岸线、环太湖、环杭州湾等城镇化水平发展程度较高、人口密度较大的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受影响的程度更大,尤其是植被固碳量呈现明显的减少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城市群 城镇扩张 人类活动强度 生态系统服务 夜间灯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智能解译技术的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分析
12
作者 孙平 陈超 +3 位作者 赵朋 王雨婷 彭敏 姚娜 《测绘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38-142,150,共6页
本文基于多尺度流行排序方法的多模型解译技术,完成全要素地物分类,深入剖析沈阳市浑南区2009—2023年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演变规律及其驱动机制。结果显示,此期间沈阳市浑南区建设用地呈现迅猛扩张态势,耕地与林地等生态用地面积呈波动... 本文基于多尺度流行排序方法的多模型解译技术,完成全要素地物分类,深入剖析沈阳市浑南区2009—2023年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演变规律及其驱动机制。结果显示,此期间沈阳市浑南区建设用地呈现迅猛扩张态势,耕地与林地等生态用地面积呈波动式缩减;自然因素、经济增长、人口集聚、政策导向及技术革新构成土地利用变化的核心驱动要素。研究成果可为沈阳市浑南区土地资源可持续管理、国土空间优化布局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驱动因素 遥感监测 城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云存储技术的城市轨道交通视频监控系统扩容改造方案
13
作者 刘东文 牛生奇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08-213,共6页
[目的]针对目前城市轨道交通既有线路视频监控系统存在的录像连续性保障不足、数据安全隐患、存储容量扩展受限、资源管理复杂等问题,亟须实施以云存储为核心的扩容改造。[方法]简述了云存储的定义、基本结构模型及应用优势。基于城市... [目的]针对目前城市轨道交通既有线路视频监控系统存在的录像连续性保障不足、数据安全隐患、存储容量扩展受限、资源管理复杂等问题,亟须实施以云存储为核心的扩容改造。[方法]简述了云存储的定义、基本结构模型及应用优势。基于城市轨道交通既有线路视频监控系统的网络架构,从存储空间需求、设备空间需求、用电功率需求、带宽需求等方面对分布式云存储和集中式云存储两种架构方案进行了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云存储改造方案架构,并从云存储管理系统的搭建、既有录像备份及云存储节点的建立,以及运营控制中心备份云存储节点的建立等3个阶段介绍了云存储改造方案的实施过程。[结果及结论]基于分布式云存储技术的视频监控系统扩容改造方案,采用数据块直接存储方式,在实现高可靠、高性能、高I/O(输入/输出)、易扩展、易管理的同时,既有效复用现有设备资源降低改造成本,又解决了存储设备迭代快、故障风险高、数据保留周期长等技术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视频监控系统 扩容改造方案 云存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城市商业银行扩张的时空演变特征及效应
14
作者 李应一 赵金丽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50-1262,共13页
基于1996—2023年长江经济带各城市商业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运用时间序列分析、空间分析和计量模型,从内生扩张和外生扩张2个视角对其扩张规模、扩张路径和扩张网络的阶段性和异质性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异地扩张规模和扩张距离对效益水... 基于1996—2023年长江经济带各城市商业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运用时间序列分析、空间分析和计量模型,从内生扩张和外生扩张2个视角对其扩张规模、扩张路径和扩张网络的阶段性和异质性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异地扩张规模和扩张距离对效益水平的影响程度及异质性。结果表明:1)在时序规律上,城市商业银行在扩张强度与扩张领域上均具有显著阶段性,其中内生扩张的强度和波动性更大,且不同类型、区位和规模的城市商业银行在扩张规模和时序规律上存在显著异质性,外生扩张投资领域的重心和多元化水平亦有一定变化;2)在空间格局演变上,不同城市商业银行内生扩张在不同程度上逐渐打破市际、省际和地区行政阻隔,总体形成以放射状网络和网状网络逐渐占主导的扩张网络,外生扩张受行政阻隔的影响相对较小;3)城市商业银行异地扩张数量和扩张地理距离对其效益水平的提升均有显著正向影响,且模型通过稳健性检验,但该影响具有时间和规模异质性,发展初期相较中、后期,小型城市商业银行相对中型城市商业银行,其效益水平受扩张规模和扩张距离的影响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商业银行 行政阻隔 扩张 时空特征 固定效应模型 长江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夜间灯光遥感数据的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扩张格局——以陕西省榆林市为例
15
作者 陈超 宗燕 +5 位作者 李昂 杨福芹 王果 谢瑞 张盼盼 刘振彬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5-469,共15页
探究资源型城市扩张格局对于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与人地协调至关重要。以陕西省榆林市为研究对象,利用2004~2021年长时序夜间灯光遥感数据,采用伪不变特征(PIF)法获取建成区空间分布信息,揭示榆林市建成区时空演变特征,选取经济发展、人... 探究资源型城市扩张格局对于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与人地协调至关重要。以陕西省榆林市为研究对象,利用2004~2021年长时序夜间灯光遥感数据,采用伪不变特征(PIF)法获取建成区空间分布信息,揭示榆林市建成区时空演变特征,选取经济发展、人口、交通、资源开发等指标分析榆林市城市扩张格局驱动力。结果表明:①2004~2021年榆林市建成区面积由338 km^(2)增加至1844 km^(2),呈现散点扩张、合并融合的扩张趋势,符合城市发展的不可逆变特征;②榆林市城市扩张速度最大值出现在2019~2021年,为145 km^(2)·年^(-1),最小值出现在2004~2009年,为8.667 km^(2)·年^(-1);扩张强度最大值出现在2009~2013年,为27.13%,最小值出现在2017~2019年,为0.82%;③2013~2016年榆林市重心在东偏北方向移动距离达峰值(27223.254 m),与榆林市煤炭产业发展布局相符;④2004~2021年榆林市城市扩张格局主要驱动力是煤炭产量,继而构建包含煤炭产量、第一产业产值及其占GDP比重、第二产业产值及其占GDP比重、第三产业产值、固定资产投资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道路面积、人口密度、常住人口数等指标的多因素拟合模型,拟合度R 2为0.985,表明该模型可靠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扩张 资源型城市 夜间灯光遥感 伪不变特征法 时空演变 驱动力 陕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rkov预测模型的1989—2037年嘉兴市景观生态格局时空变化特征
16
作者 米渊博 徐栋 方贺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100-107,共8页
使用嘉兴市1989—2019年的Landsat影像数据,分析嘉兴市土地利用时空动态变化规律,并基于Markov预测模型对嘉兴市未来土地利用格局进行预测,结合城市扩展分析,探究城市扩展规律与土地利用变化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1989—2019年嘉兴市土... 使用嘉兴市1989—2019年的Landsat影像数据,分析嘉兴市土地利用时空动态变化规律,并基于Markov预测模型对嘉兴市未来土地利用格局进行预测,结合城市扩展分析,探究城市扩展规律与土地利用变化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1989—2019年嘉兴市土地利用类型变化较大,建设用地增加明显,城镇化速率加快,耕地转化为林地、草地的概率增大,表明嘉兴市“退耕还林”政策取得一定成效;研究期内嘉兴市土地利用程度较大,土地利用仍处于发展期,预计到2037年城镇建设用地增长率仍较大,但土地利用结构趋于平稳;1989—2019年嘉兴市城市扩展经历了中速扩张和快速扩张两个阶段,城市分形维数均维持在1.35左右,整体形态结构较为复杂,对土地利用结构干扰较大;1989—2002年、2002—2010年和2010—2019年嘉兴市城市质心分别表现为向东南、西北、东北方向移动,城市圆形率和紧凑度稳定,并逐步形成稳定的“一主六副,三区三带”的城区分布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生态格局 土地利用 城市扩展 遥感监测 Markov预测模型 嘉兴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镇居民教育代际流动性的测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17
作者 方超 叶林祥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2-183,共12页
利用最新一轮开展的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实证测量了中国城镇居民教育代际流动性及其影响效应。结果发现:利用子代-父辈受教育程度的交叉列联表,发现城镇居民教育代际流动性呈整体上升趋势,结构性流动率高于循环性流动率,教育向上流动... 利用最新一轮开展的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实证测量了中国城镇居民教育代际流动性及其影响效应。结果发现:利用子代-父辈受教育程度的交叉列联表,发现城镇居民教育代际流动性呈整体上升趋势,结构性流动率高于循环性流动率,教育向上流动趋势明显;利用普通最小二乘法结合逐项回归思想发现父亲对子代受教育程度的影响效应高于母亲,父母亲受教育程度每提升1年,子代接受学历教育年限数将提高0.31年和0.234年;对性别做进一步地异质性分析,发现女性教育代际流动性对父亲受教育程度的依赖性更强,男性则对母亲具有更强的依赖性,而公共教育扩张政策对教育代际流动性的影响效应存在非线性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公平 教育代际流动 教育代际传递 城镇居民 公共教育扩张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短期运行灵活性的城市能源系统扩展规划
18
作者 卫志农 杨立 +3 位作者 陈胜 马骏超 彭琰 费有蝶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59-668,共10页
城市是能源消费与碳排放的主力.在“双碳”背景下,促进城市能源系统低碳转型已成为当前城市规划的首要任务.然而,在新能源出力占比增加的同时,系统的灵活性需求也随之增加.为此,提出一种考虑长短期不确定性的城市能源系统扩展规划模型,... 城市是能源消费与碳排放的主力.在“双碳”背景下,促进城市能源系统低碳转型已成为当前城市规划的首要任务.然而,在新能源出力占比增加的同时,系统的灵活性需求也随之增加.为此,提出一种考虑长短期不确定性的城市能源系统扩展规划模型,涵盖电、气、热多种能源形态,在规划的层面计及实时运行阶段的不确定性及运行灵活性,并采用随机优化方法进行求解.模型考虑新能源机组和能源枢纽中各类能源转换设备的容量扩建,通过施加碳排放配额约束来确保达成碳减排目标.算例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有效提高城市能源系统的经济性和新能源消纳率,并且可以满足不同的碳减排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能源系统 碳排放配额 短期运行灵活性 扩展规划 能源枢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教育扩张政策与教育收益率的城乡差异
19
作者 方超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2-101,共10页
基于2019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通过教育收益率的因果性和异质性测量,实证评估了公共教育扩张政策的个体增收效应和收入分配效应。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描述性统计法分析发现,公共教育扩张政策对城镇劳动力受教育程度的提升作用高于农... 基于2019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通过教育收益率的因果性和异质性测量,实证评估了公共教育扩张政策的个体增收效应和收入分配效应。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描述性统计法分析发现,公共教育扩张政策对城镇劳动力受教育程度的提升作用高于农村,因而教育功能具有“城市偏向型”的特征;(2)利用工具变量法纠正内生性问题后,发现公共教育扩张政策对非农户籍具有更强的个体增收效应,农村劳动力的教育收益率高于城镇,大学教育收益率高于义务教育阶段,揭示了公共教育扩张政策的个体增收效应具有“农村导向型”的特征;(3)利用无条件分位数回归及其处理效应模型发现,义务教育改革和高校扩招具有缩小城乡劳动力组内工资收入差距的收入分配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教育扩张政策 教育收益率 城乡差异 收入分配效应 无条件处理效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MSP/OLS和NPP/VIIRS夜光影像的中原城市群城市扩张的时空演变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胡苗苗 闫庆武 李建辉 《自然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9-199,共11页
掌握城市扩张空间格局和驱动机制,有助于中原城市群可持续发展。基于DMSP/OLS和NPP/VIIRS夜间灯光影像,采用统计数据比较法提取了中原城市群1993—2018年间建成区范围;并从整体和地级市2个尺度研究了1993—2018年城市扩张的时空演变特征... 掌握城市扩张空间格局和驱动机制,有助于中原城市群可持续发展。基于DMSP/OLS和NPP/VIIRS夜间灯光影像,采用统计数据比较法提取了中原城市群1993—2018年间建成区范围;并从整体和地级市2个尺度研究了1993—2018年城市扩张的时空演变特征;在此基础上构建驱动力模型,研究其时空扩张驱动力。结果表明:①空间上,以郑州为中心,东北至西南方向为参考,各城市建成区面积及扩张规模总体上呈现出“中间大、两边小”的分布格局;以2010年为分界点,扩张类型由边缘式转向飞地式,扩张模式由面状扩张向多中心的点状扩张和沿主要交通线路的线状扩张转变;②时间上,不同城市扩张面积、扩张速度、扩张强度差异显著,扩张速度和扩张强度均为正且大体呈“W”型波动式变化;建成区重心经历了“西南-东北-东北-西-西北-东南”的变动过程,重心在郑州市和开封市之间“徘徊游走”;③城市群扩张的主要驱动力来源于经济因素,其次是社会、交通和环境因素。对城市扩张影响前5的驱动指标依次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GDP、实际利用外资额、教育支出和人口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扩张 时空演变 驱动力 DMSP/OLS NPP/VIIRS 中原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