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5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体育专业理论课程的改革实践与KDL教学模式生成 被引量:4
1
作者 汪晓赞 徐勤萍 +3 位作者 杨燕国 郭富强 陈美媛 金燕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5-54,共10页
理论课程教学是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针对高校体育专业理论课程教学“不抬头、不互动、不思考”的现实困囿,从学习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和学习评价等方面分析华东师范大学国家一流本科课程——“体育统计学”20多年的教学... 理论课程教学是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针对高校体育专业理论课程教学“不抬头、不互动、不思考”的现实困囿,从学习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和学习评价等方面分析华东师范大学国家一流本科课程——“体育统计学”20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改革成效,发现,其以“教育之问”重置素养导向的学习目标,以“学生之需”重构结构化的教学内容,以“教学之要”重设多维互动的教学策略频谱,以“教育之为”重建激励增值的学习评价,不仅为解决高校体育专业理论课程教学“三不”问题提供了经验借鉴,还促进了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创获知识与技能、提升综合能力、陶熔志趣品性。基于此,创新生成高校体育专业理论课程的KDL教学模式,以知之(Knowit)、行之(Doit)、乐之(Loveit)的教育理念打造高校体育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新样态,在课堂上实现从单纯“教知识”到全面“育人”的转变,从而推动高校体育专业理论课程教学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体育专业理论课程 KDL教学模式 改革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思政课”视域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探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李丹 徐晓风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8-144,共7页
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政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思政课”理念要求思政课实践教学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历史与现实相贯通、改革与创新相结合、主导与主体相协同,树立“大格局”、构建“大课堂”、拓展“大资源”、写好“大文章”。透视当... 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政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思政课”理念要求思政课实践教学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历史与现实相贯通、改革与创新相结合、主导与主体相协同,树立“大格局”、构建“大课堂”、拓展“大资源”、写好“大文章”。透视当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取得的重要成果是主流,但依然存在组织协同性不足、场域联动性不强、资源支撑性不够等问题,究其原因在于实践教学的思想意识淡薄、保障机制阻滞、考核评价失衡。在“大思政课”视域下,深化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要坚持系统性、协同性、整体性思维,构建全周期、全要素、全社会协同育人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思政课” 思政课 实践教学 改革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优化的逻辑理路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1
3
作者 李亮亮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42,共6页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以话语作为载体和媒介,通过话语影响思政课教学成效,关系着思政课的学理性、生命力、解释力和亲和力。进入新时代,数字技术革新与迭代升级打破了传统思政课教学空间的固有形态,由此建构出的虚拟...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以话语作为载体和媒介,通过话语影响思政课教学成效,关系着思政课的学理性、生命力、解释力和亲和力。进入新时代,数字技术革新与迭代升级打破了传统思政课教学空间的固有形态,由此建构出的虚拟空间也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形塑着教学的空间、模式、场景与话语格局,成为影响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关键变量。高校思政课教学话语优化的路径是明晰教学话语优化的依据,选好教学话语优化的内容,创新教学话语优化的手段,把握教学话语优化的时机,找准教学话语优化的分寸,将教材文本转化为教学文本,化文本为生活、化抽象为形象,使思政课堂中的大学生既“抬头”又“点头”,既“解渴”又“过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话语优化 教学文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三维探赜
4
作者 任福兵 郭倩蓉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9-44,共6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立德树人、铸魂育人作用的精神滋养。探究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问题,可以从价值、理论以及实践三个维度展开。价值维度重在回答“因何融入”问题,突出强调习近平文化思想...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立德树人、铸魂育人作用的精神滋养。探究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问题,可以从价值、理论以及实践三个维度展开。价值维度重在回答“因何融入”问题,突出强调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守正创新的时代价值、立德树人的功能价值以及坚定文化自信的精神价值;理论维度重在回答“融入什么”问题,旨在引导学生认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学理性与政治性、掌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性与实践性、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人民性与开放性;实践维度重在回答“怎样融入”问题,强调增强习近平文化思想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的关联性,围绕学生主体实现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讲深讲透讲活讲新,发挥教师主导提升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价值维度 理论维度 实践维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文科背景下创业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方法改革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戚昕 张瑛 于华明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2-98,共7页
在新文科背景下,高校创业管理课程既肩负着促进学生个体全面成长、履行高校培育人才职责、助推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使命,也面临着忽视思政主导作用、教学形式过于单一、教学案例陈旧落后、教学实践流于表面、创业竞赛背离初心等困境挑... 在新文科背景下,高校创业管理课程既肩负着促进学生个体全面成长、履行高校培育人才职责、助推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使命,也面临着忽视思政主导作用、教学形式过于单一、教学案例陈旧落后、教学实践流于表面、创业竞赛背离初心等困境挑战。为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在认知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建构性,指出各高校应基于新文科建设指导思想,通过思政教育贯穿主导、数智赋能创新教学形式、立足本土深挖情境案例、实践落地深化校企共育、回归创业彰显竞赛本质等途径,改革优化创业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为国家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杰出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创业管理课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教学方法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现实困境与改革路径 被引量:3
6
作者 李昊远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5-48,共4页
高校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是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和顺应“受教育者在场”的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时代因应。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主要存在运行机制不健全、方式方法不新颖、课程体系不完善、指导教师能力不足的现... 高校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是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和顺应“受教育者在场”的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时代因应。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主要存在运行机制不健全、方式方法不新颖、课程体系不完善、指导教师能力不足的现实问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路径是,构建多重机制保障教学运行,创新“互联网+”的教学方式方法,推进以教材建设为中心的课程化进程,运用“两种思维”提升教师的岗位胜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践教学 多重机制 教材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驱动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内在机理、风险挑战与应对之策 被引量:3
7
作者 肖福赟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3-107,115,共6页
人工智能驱动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要理清智能技术嵌入思政课教学创新引领、学理支撑的逻辑理路,正视人工智能融入思政课教学带来的意识形态安全风险及算法偏见影响、隐私伦理安全风险及数据共享局限、主体角色异化风险及认识外包陷阱。... 人工智能驱动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要理清智能技术嵌入思政课教学创新引领、学理支撑的逻辑理路,正视人工智能融入思政课教学带来的意识形态安全风险及算法偏见影响、隐私伦理安全风险及数据共享局限、主体角色异化风险及认识外包陷阱。要按照教育的逻辑考量智能技术,以旗帜鲜明的价值导向驾驭智能技术,以回归原点的教育智慧创新技术赋能,以强烈的主体意识提升师生智能素养,从而实现高校思政课教学“思政育人”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高校思政课 教学改革 内在机理 实践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数据赋能思政课教师队伍形象建构的多维进路 被引量:2
8
作者 聂小雄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1-310,共10页
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象作为思政课教师队伍专业发展程度的重要表现,是思政课建设的重要着力点。立足数字时代,随着大数据的发展成熟与多维应用,面对思政课教师队伍形象建构的实际需求,两... 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象作为思政课教师队伍专业发展程度的重要表现,是思政课建设的重要着力点。立足数字时代,随着大数据的发展成熟与多维应用,面对思政课教师队伍形象建构的实际需求,两者的结合具有内在契合性和现实必要性。把握大数据的功能价值、应用场景以及内蕴的思维理念,厘清形象建构的内在规律和一般过程,能够有效探赜大数据赋能思政课教师队伍形象建构的多维进路。大数据通过作用发挥有效赋能思政课教师队伍的素养提升、结构优化和精准治理,在主体强化中更加主动地建构思政课教师队伍形象。大数据通过推进思政课教师队伍形象设计的理念革新、形象塑造的系统实施、形象传播的融合开展,在环节优化创新中更加有序地建构思政课教师队伍形象。大数据通过破解思政课教师队伍形象建构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之间的矛盾、应然和实然之间的矛盾以及形象现实表征和实际感知之间的矛盾,在推动矛盾问题破解中更高质量地建构思政课教师队伍形象。大数据通过助力思政课教师队伍形象建构的综合评价和重点评价相结合、外在评价和自我评价相结合、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相结合,在评价优化中更高效地建构思政课教师队伍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思政课教师队伍 形象建构 赋能 教育评价 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师范类专业教师教育课与思政课协同育人的困境与对策
9
作者 金如委 曹娟 王毅刚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48-52,共5页
教师教育课与思政课协同育人是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与“大思政课”建设的应然之举,也是发挥思政课政治与价值引领作用以及教师教育课师德养成教育功能的必然要求。师范类专业教师教育课与思政课协同育人面临师生组织关系分离对协同育... 教师教育课与思政课协同育人是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与“大思政课”建设的应然之举,也是发挥思政课政治与价值引领作用以及教师教育课师德养成教育功能的必然要求。师范类专业教师教育课与思政课协同育人面临师生组织关系分离对协同育人造成机制上的束缚,思政育人内容有所重叠且重点不明确,思政育人实践缺乏互动性与深入性,分离式、模糊化、片面化的评价方式对思政育人实践的导向作用有限四重困境。师范类专业教师教育课与思政课协同育人的脱困对策是:建立虚实互补的协同教研机制,构建协同育人共同体;锚定两类课程思政育人内容的主要交叉点,明确各自思政育人的侧重点;开展全链条协同育人活动,全方位提升思政育人实践成效;注重教学反馈与教学反思,构建以学生满意度评价体系为核心的质量保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类专业 教师教育课 思想政治理论课 协同教研 协同育人 教学反馈 教学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创新探讨
10
作者 曹丽颖 《天津农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44-47,共4页
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教学实效性的关键所在。当前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仍存在实施缺乏规范性、形式缺乏创新性、教师缺乏积极性、监督评价缺乏科学性等问题。因此,通过充分利用实践教学优势资源、... 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教学实效性的关键所在。当前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仍存在实施缺乏规范性、形式缺乏创新性、教师缺乏积极性、监督评价缺乏科学性等问题。因此,通过充分利用实践教学优势资源、丰富实践教学形式、提高教师综合素养、构建重过程的实践教学评价等创新实践教学路径,全面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践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思政课“灌输—启发”融合模式的实践路径
11
作者 陈金环 黄亚兰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5年第4期156-160,共5页
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针对生源多样化、理论与实践脱节、评价体系单一化等现实问题,坚持灌输性与启发性相统一,提出“灌输—启发”融合教学模式,其实践路径从三方面展开:在教学内容上,通过专题化设计... 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针对生源多样化、理论与实践脱节、评价体系单一化等现实问题,坚持灌输性与启发性相统一,提出“灌输—启发”融合教学模式,其实践路径从三方面展开:在教学内容上,通过专题化设计、实践化延伸和分众化适配,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有机转化;在教学策略上,注重灌输与启发的动态平衡,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技术赋能和混合式教学模式,全面提升教学实效;在评价体系上,建立多维评价机制,依托数据驱动和反馈闭环,实现教学全过程的有效赋能。这一改革路径旨在为高职思政课守正创新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切实提升思政课育人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思政课 灌输—启发融合 教学改革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教师情感价值实现机制论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陶磊 吕昕怡 高毓宽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4-101,共8页
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教师情感价值实现包含三重机制:一是主导与规约——混合式教学教师情感价值引领动力机制;二是联合与共鸣——以人技协同为主线的混合式教学教师情感价值引领运行机制;三是支撑与规制——混合式教学教师情感价... 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教师情感价值实现包含三重机制:一是主导与规约——混合式教学教师情感价值引领动力机制;二是联合与共鸣——以人技协同为主线的混合式教学教师情感价值引领运行机制;三是支撑与规制——混合式教学教师情感价值引领保障机制。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实践过程中,由于教师整体政治底蕴有待提升,人机协同中智能技术的僭越和规训以及情感评价体系存在结构性障碍,致使教师情感陷入动力机制启动不畅、运行机制虚化、支撑机制乏力等三重困境。亟须从“强化‘信仰、信念、信心’政治定力,筑牢情感内生机制”“构建‘融入、融合、融通’教学生态,优化协同发展机制”“加强‘上接、下连、互通’顶层设计,提供强有力制度保障机制”等三个方面着手突破,以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教师情感价值实现机制的平稳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混合式教学 情感价值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原理课程高阶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以运动副的分析与设计为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涵 马雪亭 +2 位作者 赵军 丁羽 王海明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4年第1期103-105,共3页
结合新工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探索适合于机械原理课程特点的高阶教学模式,并结合课程中重要的知识点——运动副的分析与设计进行实践。实践证明:高阶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契合新工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工科学生的培... 结合新工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探索适合于机械原理课程特点的高阶教学模式,并结合课程中重要的知识点——运动副的分析与设计进行实践。实践证明:高阶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契合新工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工科学生的培养要求;高阶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最终达到“教为不教”的教学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原理课程 高阶教学模式 新工科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自动化专业研究生理论课程教学研究
14
作者 张亚军 卢绍文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99-1703,共5页
针对我国自动化专业研究生课程的教学现状,从课程内容、授课方法、模式、实验系统、考核方法以及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模式等方面揭示自动化专业研究生理论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对关键问题给出建议,力争在下一阶段实现以建模、控制、优... 针对我国自动化专业研究生课程的教学现状,从课程内容、授课方法、模式、实验系统、考核方法以及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模式等方面揭示自动化专业研究生理论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对关键问题给出建议,力争在下一阶段实现以建模、控制、优化为主线,以自动化与智能化系统设计为核心,同时融入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为主体的课程设置,推陈出新,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切实提高我国自动化专业研究生理论课程教学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化 理论课程教学 教学方法 考核方式 培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政课教学中“两个用心”的科学内涵及其实践要求
15
作者 邓喆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0-66,共7页
“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为思政课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指明了着力方向。“老师要用心教”是上好思政课的关键,“学生要用心悟”是上好思政课的根本,把握“两个用心”相互关系是上好思政课的遵循。老师遵循教育规律、注重方... “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为思政课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指明了着力方向。“老师要用心教”是上好思政课的关键,“学生要用心悟”是上好思政课的根本,把握“两个用心”相互关系是上好思政课的遵循。老师遵循教育规律、注重方式方法,切实做好“用心教”,要遵循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规律、抓住重点,把道理讲深;要遵循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规律、找准问题,把道理讲透;要遵循面向学生的因材施教规律、用好资源,把道理讲活。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掌握学习方法,真正做到“用心悟”,要发挥思考的主动性、勤学好问,达到沟通心灵;要发挥阅读的主动性、读书明理,达到启智润心;要发挥实践的主动性、知行合一,达到激扬斗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用心教 用心悟 主导性 主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驱动高校思政课教学叙事转型的多维探析 被引量:13
16
作者 张东冬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9-105,共7页
人工智能与思政课教学的深度融合既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也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作为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动力因子,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政课有助于重构以往教学叙事体系,为教学叙事的转型升级和优... 人工智能与思政课教学的深度融合既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也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作为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动力因子,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政课有助于重构以往教学叙事体系,为教学叙事的转型升级和优化调整提供技术支撑。通过搭建多种“技术场”,人工智能驱动高校思政课教学在叙事结构、叙事形式、叙事空间和叙事方法上实现多维数字化转型,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高质量发展绘就出新的图景。要理性看待人工智能在高校思政课教学叙事中的角色作用,深入挖掘人工智能与高校思政课教学叙事融合创新的有效实施路径,推动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叙事落地见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高校思政课 教学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础护理学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 被引量:12
17
作者 徐兰兰 柯丽 +4 位作者 李艳 徐萍萍 曹琼雅 孙莉 王金娜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7-80,共4页
在基础护理学课程中构建以课堂教学为主体,以线上平台自主学习和第二课堂社会实践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式大思政育人模式,将政治认同、家国情怀、职业素养、科学精神、道德修养、法治素养、文化素养、南丁格尔精神8大核心思政元素与专... 在基础护理学课程中构建以课堂教学为主体,以线上平台自主学习和第二课堂社会实践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式大思政育人模式,将政治认同、家国情怀、职业素养、科学精神、道德修养、法治素养、文化素养、南丁格尔精神8大核心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开展课程思政,取得了良好效果,实现了线上线下、课内课外、校内校外三维度协同育人。该课程被评为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护理学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金课 课程思政 一体两翼 教学方法 护理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关于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要论述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徐志宏 赵莎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共6页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如何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做了诸多论述。他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遵循根本之“道”,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引,为学生讲授科学理论、传递先进观念。同时,思想政治理论...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如何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做了诸多论述。他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遵循根本之“道”,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引,为学生讲授科学理论、传递先进观念。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既要具备精深之“学”,以扎实的学识功底和透彻的学理分析赢得学生信赖,也要掌握亲和之“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思想政治理论课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育人向度 被引量:2
19
作者 肖雅月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9-104,共6页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实践育人的重要环节和抓手,与课堂教学共同构成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的主体内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内在地蕴含三个主要特性:科学性、多样性和创新性。其中,科学性是坚持实践教学的内在依据,从实践育人的...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实践育人的重要环节和抓手,与课堂教学共同构成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的主体内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内在地蕴含三个主要特性:科学性、多样性和创新性。其中,科学性是坚持实践教学的内在依据,从实践育人的理论内涵、历史逻辑和现实指向出发,可以精准把握实践育人和实践教学的科学要义;多样性是实践教学在实际开展过程中所呈现的丰富形态,主要包括辅助延伸型、有机互动型和融合升华型;创新性是推动实践教学发展的现实路径,需要在工作理念、工作体系和工作模式上推陈出新,进一步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育人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践育人 科学性 多样性 创新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化思政课:“故事进课堂”的融合与实践全景探索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彦龙 陈德山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7-122,共6页
“故事进课堂”是一种生动、巧妙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它通过结合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情感,旨在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这种方法不仅基于坚实的理论框架,而且通过生动直观的故事叙述,激发学生情感共鸣,促进对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在... “故事进课堂”是一种生动、巧妙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它通过结合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情感,旨在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这种方法不仅基于坚实的理论框架,而且通过生动直观的故事叙述,激发学生情感共鸣,促进对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在实施过程中,思政课教师需精选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故事,明确叙述步骤,与传统教学方法协同,以实现最佳教学效果。对于思政课教师而言,需坚定深厚的政治信仰,构建坚实的理论基础,并不断创新叙事技巧,以增强教学的影响力和育人效果。“故事进课堂”作为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不仅提升了思政课的教学质量,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育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课 “故事进课堂” 融合 实践 教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