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V得”与“V起来”的主观性及表达差异 |
顾彬楠
|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2
|
“V起来”的语义分化及相关问题 |
齐沪扬
曾传禄
|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30
|
|
|
3
|
论连动句式“V起来+VP” |
刘楚群
|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8
|
|
|
4
|
从致使性看“V上去/起来/来+AP/VP”构式的表达功用——基于语料库的研究 |
周红
|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6 |
4
|
|
|
5
|
“V起来”构式的多义性及其话语功能——兼论英语中动句的构式特征 |
吴为善
|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34
|
|
|
6
|
“V起来”句作为有形态标记的话题句 |
宋红梅
|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20
|
|
|
7
|
表示起始义的“开始V”与“V起来”研究 |
陈明舒
|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
|
|
|
8
|
基于侧向移位理论对“NP+V-起来+AP”结构的句法分析 |
王和玉
|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
9
|
评注类“V起来”话语标记的功用与成因 |
江洪波
|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20 |
2
|
|
|
10
|
汉语中动结构的界定及其范畴 |
付岩
陈宗利
|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