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9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智能车数字化实验教学平台设计及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崔勇 宋一恒 +3 位作者 胡庆雷 李一民 郑建英 高晓辉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7-71,82,共6页
针对智能车项目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硬件成本高、碰撞损耗大、场地占用大、学时有限等问题,采用CoppeliaSim、Matlab/Simulink和虚幻引擎构建具有高还原度与高自由度的智能车数字化实验教学平台与虚拟现实数字实验室,同时设计了智能车实验... 针对智能车项目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硬件成本高、碰撞损耗大、场地占用大、学时有限等问题,采用CoppeliaSim、Matlab/Simulink和虚幻引擎构建具有高还原度与高自由度的智能车数字化实验教学平台与虚拟现实数字实验室,同时设计了智能车实验教学APP与配套实验课程。培养学生逐步掌握智能车的开发步骤与流程,采用引导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知识应用及综合实践能力。数字化智能车实验教学平台打破传统智能车项目受设备与场地的限制,打造了更加高效的实验教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车 虚拟仿真 虚拟现实 实验教学 数字实验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教学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杨磊 司国东 +3 位作者 王春桃 黄沛杰 肖克辉 杜治国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7-181,共5页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教学能提高学生系统设计及应用创新能力,但因其实验原理抽象、知识点多,实验平台复杂等特点也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产生较高的认知负荷。为解决高认知负荷对实验教学造成的负面影响,基于认知负荷理论对实验进行教学设计...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教学能提高学生系统设计及应用创新能力,但因其实验原理抽象、知识点多,实验平台复杂等特点也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产生较高的认知负荷。为解决高认知负荷对实验教学造成的负面影响,基于认知负荷理论对实验进行教学设计,分析学生学习需要因材施教控制学生内部认知负荷,优化实验教材设计及呈现方式降低学生外部认知负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提高学生相关认知负荷,提升实验教学效果。教学实践表明,新型教学设计有效降低学生实验过程中的认知负荷总量,计算机系统设计及创新能力得到较高的提升。此方法也可为其他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组成原理 认知负荷理论 实验教学 成效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之美牵引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设计与实践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峻 马乐君 +3 位作者 谢小柱 唐靓 朱道云 吴福根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8-123,共6页
针对传统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出现的学教模式陈旧、缺乏吸引力、挫败感强价值获得感低、个性化深度学习难满足等痛点问题,提出美育与数智化实验相融合的教学方案。通过“科学之美”的问题导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针对传统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出现的学教模式陈旧、缺乏吸引力、挫败感强价值获得感低、个性化深度学习难满足等痛点问题,提出美育与数智化实验相融合的教学方案。通过“科学之美”的问题导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实验原理和思想、掌握实验方法并探究实验问题;以实验操作中的“挫折教育”培养学生求真求实、敢于试错、勇于攀登的科学精神;依托数字化实验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实验教学,为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实验竞赛、大创项目数智化赋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以“时点+成长”相结合的多维度过程性考核评价,科学反映学生成长成才情况,利于教学良性循环。该模式也是对“两性一度”人才培养目标的一次实践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物理实验 实验教学 科学之美 同伴教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I^(3)型卓越人才培养的嵌入式人工智能实验教学探索 被引量:2
4
作者 陆玲霞 于淼 彭勇刚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5-90,共6页
为满足“人工智能(AI)+X”背景下对交叉型、复合型、创新型(I3型)卓越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针对现有嵌入式人工智能(AI)实验教学中存在实验平台资源有限、教学体系不够完善以及产教融合深度不足等问题,深入探索嵌入式AI实验教学新模式。... 为满足“人工智能(AI)+X”背景下对交叉型、复合型、创新型(I3型)卓越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针对现有嵌入式人工智能(AI)实验教学中存在实验平台资源有限、教学体系不够完善以及产教融合深度不足等问题,深入探索嵌入式AI实验教学新模式。建设灵活性强、接口资源丰富的嵌入式AI创新实验平台,构建交叉性强、多层递阶的实验教学体系,充分融入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实践创新案例。实践表明,所采取的改革举措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升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为培养I^(3)型卓越人才提供有力支撑,也展现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入式人工智能 实验教学改革 I^(3)型卓越人才 产教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转型赋能实验教学高质量发展:内涵、内在机理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后雄 马善恒 胡天娇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41,共6页
实验教学高质量发展是应对创新人才培养诉求的优选路径,是推动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必由之路,数字化转型赋能实验教学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举措。实验教学数字化转型具有深化探究实践、创设可视情境、促进方法外显、突... 实验教学高质量发展是应对创新人才培养诉求的优选路径,是推动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必由之路,数字化转型赋能实验教学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举措。实验教学数字化转型具有深化探究实践、创设可视情境、促进方法外显、突破学习场域、构建共享资源的内涵特征。数字化转型赋能实验教学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理主要为:发展新质生产力,重塑实验教学的生态体系;彰显人文指向,形成互惠共生的人机关系;指向未来教育,有效发挥数据的价值效能;体现主体意识,全面提升师生的数字素养。依据智能时代科学教育的创新趋势,必须通过构建数字化实验教学的课程体系、优化实验教学数字化的支持环境、打造数字化支持的科学实验教学样态、探索智能时代科学教师数字化培养模式、建立数字化实验质量评价全息性系统、推进数字化实验教学应用示范工程等实践路径,发挥数字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赋能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教学 数字化转型 高质量发展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智能插件和大语言模型的电力电子实验教学辅助设计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宇 陈汉文 +1 位作者 祝之森 张蓉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5-212,共8页
大语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LLM)在一般性教学辅助、文科课程和计算机课程中得到成功应用,但应用于电力电子实验教学时存在电路拓扑图识别不准、关键信息缺失等问题。为此,该文提出基于智能插件和LLM的教学辅助设计方法:首先通过... 大语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LLM)在一般性教学辅助、文科课程和计算机课程中得到成功应用,但应用于电力电子实验教学时存在电路拓扑图识别不准、关键信息缺失等问题。为此,该文提出基于智能插件和LLM的教学辅助设计方法:首先通过深度学习模型实现电路拓扑图识别,并将其转换为电路网表文本;然后向LLM提供网表文本及不同提示词,引导LLM实现网表检查、电路分析、文档生成、知识问答等教学功能,为教师提供高质量的教学设计起点。该方法有望减轻教师负担,提高实验教学的时效性和教学质量,为电力电子实验教学设计提供一种有用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电力电子技术 实验教学 大语言模型 电路拓扑图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InP量子点材料的制备与制氢活性分析综合实验设计
7
作者 于姗 谢江川 +4 位作者 叶嘉乐 陈钇江 王芳 罗玉梅 周莹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14-219,共6页
该文设计了不同InP量子点的制备、材料表征和制氢活性分析光催化综合性实验,作为“材料分析方法”课程实验。首先通过热注入法设计合成了三类不同的量子点:单独的InP量子点、壳层修饰的InP/ZnS量子点及Ni掺杂ZnS的InP/ZnS(InP/Ni:ZnS)... 该文设计了不同InP量子点的制备、材料表征和制氢活性分析光催化综合性实验,作为“材料分析方法”课程实验。首先通过热注入法设计合成了三类不同的量子点:单独的InP量子点、壳层修饰的InP/ZnS量子点及Ni掺杂ZnS的InP/ZnS(InP/Ni:ZnS)量子点;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能量散射X射线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发光光谱对其结构组成、元素分布、带隙大小等进行了分析;通过光催化制氢活性研究了ZnS壳层以及Ni掺杂对InP量子点材料催化活性的影响。学生可在整个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了解量子点光催化制氢的基本原理,掌握前沿热点材料量子点的制备,并加强对相关材料分析方法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设计 实验教学 量子点制备 光催化 材料分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健康服务与管理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的设计与应用
8
作者 黄芳 柏亚妹 +4 位作者 殷海燕 徒文静 王秋玲 严姝霞 金胜姬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6-190,共5页
糖尿病严重影响着我国居民的身体健康,而健康管理已被证实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疾病负担的重要手段。《“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指出,要以健康促进和健康管理为手段,基本实现糖尿病... 糖尿病严重影响着我国居民的身体健康,而健康管理已被证实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疾病负担的重要手段。《“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指出,要以健康促进和健康管理为手段,基本实现糖尿病患者管理干预全覆盖,加强复合型、实用型人才培养以保障目标达成。基于此,本研究以“医管融合”“中西医结合”为特色,构建了“三阶段-三层次”递进式实验模块,并运用3D虚拟仿真技术呈现健康管理模式和过程,将价值、知识、技能、思维培养贯穿健康管理路径的各环节,让学生充分体验多学科多种健康管理者角色。通过探索发现,本项目设计合理、满意度高,能够帮助学生整合知识体系、加强团队协作、激发学习主动性,以及建立糖尿病健康管理决策思维,全面提升健康服务与管理能力,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健康管理 虚拟系统 实验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逻辑综合工具开发框架的设计与应用
9
作者 何中海 廖勇 +4 位作者 甘涛 罗瑜 周帆 刘乐源 陈波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2-161,共10页
随着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的推进,大型工业软件尤其是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工具的开发日益成为人才培养的重点方向。EDA工具在芯片设计中扮演着核心角色,而逻辑综合工具则是其关键组成部分。但现有课程多侧重于工具应用,缺乏对逻辑... 随着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的推进,大型工业软件尤其是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工具的开发日益成为人才培养的重点方向。EDA工具在芯片设计中扮演着核心角色,而逻辑综合工具则是其关键组成部分。但现有课程多侧重于工具应用,缺乏对逻辑综合工具开发实践的深入教学。该文针对此问题,基于支架式教学理念,设计并实现了逻辑综合工具开发框架LoSTDeF,同时配套开发了实验内容和数据集。利用LoSTDeF,学生能够在实验中深入理解硬件设计的优化过程,提升在EDA工具开发领域的实践能力。教学实践表明,LoSTDeF不仅增强了学生对逻辑综合相关知识和算法的理解,而且有效提升了他们的实践技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DA工具 逻辑综合工具 支架式教学 实验框架 实践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赛促学提升遗传学实验教学质量
10
作者 魏远 王宏刚 +3 位作者 朱玉山 李艳君 李登文 赵念席 《生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7-130,共4页
实验技能竞赛重在考查学生基础实验操作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是对实验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双重检验。课程组以天津市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的“摇蚊幼虫唾腺多线染色体的制备及观察”比赛项目作为切入点,将竞赛选手选拔和培训环节与实验教... 实验技能竞赛重在考查学生基础实验操作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是对实验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双重检验。课程组以天津市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的“摇蚊幼虫唾腺多线染色体的制备及观察”比赛项目作为切入点,将竞赛选手选拔和培训环节与实验教学相融合,利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拓展第二课堂,强化基础和细节训练,培养学生深入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面向参赛选手发放问卷调研参赛收获,分析选手的竞赛成绩和实验课程成绩。结果表明,实验竞赛能够以赛促学,使学生主动锻炼操作技能,夯实基础,促进实验教学质量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竞赛 遗传学实验 教学质量 成绩分析 多线染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存储柜综合实验教学平台设计与实践
11
作者 张浩鹏 范梅花 +1 位作者 张剑飞 王波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17-223,228,共8页
针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嵌入式方向综合实践能力培养需求,设计了一个存储柜综合实验教学平台。该平台结合人工智能与移动终端硬件环境,实现软硬件协同设计,并融合嵌入式Linux驱动开发、移动终端软件开发、Web应用程序设计、人工智能... 针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嵌入式方向综合实践能力培养需求,设计了一个存储柜综合实验教学平台。该平台结合人工智能与移动终端硬件环境,实现软硬件协同设计,并融合嵌入式Linux驱动开发、移动终端软件开发、Web应用程序设计、人工智能等核心课程内容,通过引入设备端(AI)、服务端(基于云服务与若依框架)及监控端(基于B/S架构的移动终端软件),实现了智慧物流应用向课堂实验的有效转化。能够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软硬件综合开发过程中工程技术对智慧物流发展的关键支撑作用,也为同类实验教学平台设计提供了应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教学平台 存储柜 嵌入式系统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蚀刻对CFRTP/AL复材层间结合性能影响的综合实验
12
作者 戴明华 徐铭 +3 位作者 刘新 张红哲 薛冰 于欣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9-176,共8页
提出基于激光精密加工改善CFRTP/AL复材层间结合性能的方法,并将其引入本科实验教学,设计了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实验。基于单因素分析法,探究了激光蚀刻工艺参数对微织构形貌的影响;设计单搭接正交实验,研究了激光功率、激光速度和光斑间距... 提出基于激光精密加工改善CFRTP/AL复材层间结合性能的方法,并将其引入本科实验教学,设计了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实验。基于单因素分析法,探究了激光蚀刻工艺参数对微织构形貌的影响;设计单搭接正交实验,研究了激光功率、激光速度和光斑间距对CFRTP/AL复材层间结合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组合,分析了结合界面的失效形貌和失效机理。实验结果表明,激光蚀刻可以有效提高CFRTP/AL复材的层间结合性能。由科研转化的该综合实验不仅可以扩宽学生的认知视野,锻炼创新实践能力,还可以培养其科研思维、探索精神和基本科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加工 复合材料 层间结合性能 实验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学实验教学数字化转型的探索
13
作者 李兵 罗佳雨 +3 位作者 胡原 田志夕 刘安玲 曾嘉慧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8-182,208,共6页
为解决野生兰科植物不能采集、野生生境难以到达、传粉过程不便观察的教学问题,利用“兰科植物传粉与保护虚拟仿真实验”国家一流课程、数字切片、MOOC等数字化资源,以“珍稀兰科植物濒危原因探究”为教学任务,设计植物学实验教学数字... 为解决野生兰科植物不能采集、野生生境难以到达、传粉过程不便观察的教学问题,利用“兰科植物传粉与保护虚拟仿真实验”国家一流课程、数字切片、MOOC等数字化资源,以“珍稀兰科植物濒危原因探究”为教学任务,设计植物学实验教学数字化转型方案,将数字化资源全面融入教学过程,开展沉浸、探究和自主式教学,通过赋分模型驱动过程性评价,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线上线下互通、虚拟实体结合的实验教学新模式。提出包含实验设施、教学资源、教学评价和教师数字素养等要素的系列数字化转型,以期形成植物学实验教学数字化转型的新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学 实验教学 数字化资源 虚拟仿真实验 数字化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滴撞击加热壁面的实验平台设计与教学应用
14
作者 李聪 王佳利 +4 位作者 王志敏 李源慧 陶振翔 吴建松 杨溢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8-245,共8页
液滴撞击加热表面现象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涉及工程热力学、传热学和流体力学等多学科交叉知识。该研究构建了液滴撞击加热表面实验平台,分析了不同撞击高度和表面温度下的液滴模式及动力学特征参数。此外,基于八个方面的考虑制定并设... 液滴撞击加热表面现象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涉及工程热力学、传热学和流体力学等多学科交叉知识。该研究构建了液滴撞击加热表面实验平台,分析了不同撞击高度和表面温度下的液滴模式及动力学特征参数。此外,基于八个方面的考虑制定并设计了实验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解决问题能力。对学生的满意度调查表明,学生在五个方面的满意度超过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滴撞击 加热表面 课程设计 实验教学 学生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仪器在矿石冲击破碎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15
作者 王培龙 徐承焱 +3 位作者 马巧焕 孟建寅 寇珏 孙春宝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8-152,176,共6页
借助JK落重试验装置,设计了矿石抗冲击粉碎特性参数的测定研究型实验。通过对不同粒度矿石颗粒在不同能量水平下的冲击破碎,确定该矿石的抗冲击粉碎特性参数。该实验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矿石碎磨过程中的能量-粒度分布理论模型。实验中... 借助JK落重试验装置,设计了矿石抗冲击粉碎特性参数的测定研究型实验。通过对不同粒度矿石颗粒在不同能量水平下的冲击破碎,确定该矿石的抗冲击粉碎特性参数。该实验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矿石碎磨过程中的能量-粒度分布理论模型。实验中引入大型专用设备、采用以目标任务为导向的“模块化分布与协同集成”的教学实施模式、并深度融合课程思政教育与实验教学。这不仅使学生明确了碎磨技术的学术挑战,激发了其深入学习和研究的主动性,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了科学素养,同步实现了思政教育和教学质量提升的双重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仪器 实验教学 冲击粉碎 落重试验 课程思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学教学改革研究热点及趋势
16
作者 郭燕 张大瑾 +2 位作者 朱东丽 董珊珊 杨铁林 《遗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99-408,共10页
遗传学作为生命科学的核心学科之一,在医学、农业、环境保护等诸多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遗传学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方面逐渐显现出其局限性。... 遗传学作为生命科学的核心学科之一,在医学、农业、环境保护等诸多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遗传学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方面逐渐显现出其局限性。为了提升遗传学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推动教学改革已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的关注重点。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1986~2023年间国内外遗传学教学改革领域的690篇相关文献进行了全面梳理和分析。研究内容包括文献的时间分布、研究主题、主要研究机构和作者、关键词共现等多个维度。结果显示,遗传学教学改革研究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关键词分析表明,教学改革、实验教育和医学遗传学等主题已成为研究的焦点,而这些主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等方面。高产机构主要集中在农业和生命科学领域,特别是农业大学和综合性大学的生命科学学院。本文总结了遗传学教学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借鉴。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促进遗传学教育的创新发展,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学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创新 文献计量学分析 实验教学 研究热点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比例新能源消纳优化的虚拟仿真实验平台
17
作者 刘洋 宋明达 +3 位作者 邢作霞 李文文 祝安 李旗文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4-98,111,共6页
面向实际应用与教学实践的需求,针对高比例新能源消纳所导致的配电网运行不稳定问题,设计一种用于优化高比例新能源消纳的虚拟仿真实验平台。该平台基于风光储联合优化运行机制及新型配电网柔性互联技术,保障配电网系统协调稳定运行并... 面向实际应用与教学实践的需求,针对高比例新能源消纳所导致的配电网运行不稳定问题,设计一种用于优化高比例新能源消纳的虚拟仿真实验平台。该平台基于风光储联合优化运行机制及新型配电网柔性互联技术,保障配电网系统协调稳定运行并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平台支持根据实验需求灵活调整设备及负荷参数,对比不同场景下新能源消纳效果,并通过动态曲线直观展示与分析结果。该平台既支持教师课堂演示,也适用学生虚拟仿真实验,通过沉浸式体验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能源系统 消纳优化 虚拟仿真 实验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发酵工程实验”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18
作者 赵利娜 张晓云 +4 位作者 杨其亚 王凯利 何文森 侯靖 张红印 《农产品加工》 2025年第8期124-126,共3页
“发酵工程实验”是生物技术专业一门实用性和技术性很强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从“发酵工程实验”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对课程实验体系进行了探索,并优化了课程考核方式。“发酵工程实验”课程的探索和改革能促进并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实... “发酵工程实验”是生物技术专业一门实用性和技术性很强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从“发酵工程实验”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对课程实验体系进行了探索,并优化了课程考核方式。“发酵工程实验”课程的探索和改革能促进并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且为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工程 教学改革 实验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IM技术的墓葬遗址虚拟建构实验教学探索
19
作者 张婷 翟龙宇 +3 位作者 刘育铭 李静坤 杨春雨 刘博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7-231,268,共6页
运用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技术,以北魏宣武帝景陵遗址为对象进行虚拟建构实验教学。针对外业信息采集、内业数据处理、建筑内部病害标记与汇总、BIM模型建构与虚拟修缮4个模块开展对学生仪器使用、数据处理... 运用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技术,以北魏宣武帝景陵遗址为对象进行虚拟建构实验教学。针对外业信息采集、内业数据处理、建筑内部病害标记与汇总、BIM模型建构与虚拟修缮4个模块开展对学生仪器使用、数据处理、建筑病害整理和BIM建模方法等方面的对应训练。教学实践表明,结合建筑遗产实际项目的实验教学能够有效保障学生对于相关技术的理解与掌握,锻炼设备操作与课题研究能力,锤炼专业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提升遗产保护意识、开拓遗产保护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信息模型 景陵墓葬遗址 虚拟建构 实验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警务人员热生理反应实验教学平台设计
20
作者 胡啸峰 丛澳 +3 位作者 胡今鸣 唐睿君 韩昕格 吴建松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29-235,共7页
为定量分析警务人员在高温和低温作业环境下的热生理反应规律,设计开发了一套基于人工气候室的实验教学平台。该平台包括人工气候室、环境控制系统、作业强度模拟装置、数据采集设备及数据分析系统5个部分。依托此平台,设计了一套实验... 为定量分析警务人员在高温和低温作业环境下的热生理反应规律,设计开发了一套基于人工气候室的实验教学平台。该平台包括人工气候室、环境控制系统、作业强度模拟装置、数据采集设备及数据分析系统5个部分。依托此平台,设计了一套实验教学方案,涵盖实验原理、内容、所需设备设施及具体操作步骤,专门用于测量警务人员在高、低温环境下的热生理反应;该方案已通过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平台能够准确测量并分析不同环境温度和劳动强度下警务人员的生理反应特征及其规律,可为警察职业安全健康及数据警务技术领域的实验教学提供平台与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生理反应 实验教学平台 人工气候室 警务人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