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里格气田采气集气工艺及管网模拟研究现状 被引量:1
1
作者 杨旭鹏 王晓军 +4 位作者 韩子剑 雷鸣 李栋 王瑞 马云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24年第1期8-14,共7页
苏里格气田作为我国内陆最大的整装气田,随着天然气不断开采,地层压力逐渐降低,采气工艺技术的革新与集气管网布局的优化成为延续气田生产寿命的核心问题。该气田通过井下节流工艺有效利用地温热能解决了水合物堵塞问题;新型锁芯式井下... 苏里格气田作为我国内陆最大的整装气田,随着天然气不断开采,地层压力逐渐降低,采气工艺技术的革新与集气管网布局的优化成为延续气田生产寿命的核心问题。该气田通过井下节流工艺有效利用地温热能解决了水合物堵塞问题;新型锁芯式井下节流器一次打捞成功率在90%以上;布井方案采用单井串接工艺,缩短了采气管线长度;减少运行管理费用投入,使建设投资额降低约48.8%。梳理了近年来管网模型研究的发展动态,指出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并以苏里格气田采气量增加30%的背景下,展示了骨架管网水力计算模型的建立过程和模拟软件算法流程,利用TGNET软件模拟管网压降幅度,从而有效抑制水合物生成并避免经济损失。针对集输管网适用性评价进行讨论,指出了生产工况变化对管网运行效率的影响,以及建立水力计算模型对于预测和避免潜在风险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里格气田 井下节流技术 采气集气工艺 管网模型 适用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时组分追踪的多气源非等温管网仿真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潜 管奥成 +4 位作者 雷鹏正 苗超 黄伟 程遹滔 左丽丽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3-144,共12页
在管网公平开放的运行模式下,以天然气气质为基础的能量计量将逐渐成为天然气贸易的主流方式。为实现虚拟预测多气源管网关键节点天然气的实时组分,在结合非等温管流瞬态仿真模型和气体组分运移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多气源天然气管网动... 在管网公平开放的运行模式下,以天然气气质为基础的能量计量将逐渐成为天然气贸易的主流方式。为实现虚拟预测多气源管网关键节点天然气的实时组分,在结合非等温管流瞬态仿真模型和气体组分运移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多气源天然气管网动态组分追踪模型。首先基于高精度的BWRS方程、稳态流动方程、焓方程、气体混合参数方程和边界条件得到管网运行初始条件,其次采用隐式中心差分法对管流控制方程和对流扩散方程进行离散,最后结合不同时空条件下的物性方程、混合参数关系式及边界条件,通过时间递推法和Newton—Rapshan算法求解得到天然气管网各节点的压力、流量、温度、组分等参数在整个瞬态时间域上的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建立的稳态模型仿真结果与TGNET模拟结果相比,系统压力和温度的最大绝对偏差分别为0.069 MPa和2.81 K,两者的甲烷和氢气摩尔分数结果基本一致;②建立的动态模型仿真结果与TGNET模拟结果相比,关键节点处压力、温度、甲烷和氢气摩尔分数的最大绝对偏差分别为0.078 MPa,2.22 K,1.54%和0.55%,模型预测的准确性高;③提出的多气源混合模型具有较强的通用性,可以适用于复杂拓扑结构的天然气管道系统的运行参数动态仿真和气体组分动态追踪。结论认为,提出的实时组分追踪方法可以为多气源非等温管网气体组分实时预测提供依据,进而为天然气管网能量计量以及管道仿真软件的国产化开发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管网 能量计量 组分追踪 组分运移模型 中心差分法 瞬态仿真 时空演化规律 水力热力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医院-社区-家庭”全程管路模式在PICC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3
作者 吴瑞兰 卢焕章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7期113-115,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医院-社区-家庭”全程管路模式在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8月—2023年3月于东莞市石排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PICC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22年8—9月就诊的50例患... 目的:探讨基于“医院-社区-家庭”全程管路模式在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8月—2023年3月于东莞市石排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PICC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22年8—9月就诊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22年10月—2023年3月就诊的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医院-社区-家庭”全程管路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对服务态度、防护措施、维护技术、居家指导、社区环境、就诊流程、就诊指引、维护收费以及交通的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区功能评分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医院-社区-家庭”全程管路模式在PICC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社区-家庭”全程管路模式 社区 满意度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型的核岛工艺管道设计数据传递研究
4
作者 李兵 赵紫薇 +1 位作者 纪立军 徐国飞 《电子技术应用》 2024年第S01期34-38,共5页
研究了基于模型的核岛工艺管道设计数据传递,通过对PDMS/E3D进行二次开发,实现管道设计数据向下游传递,且确保设计深度不低于二维施工图纸。首次提出以含有施工信息的三维模型进行信息传递,取代二维平面图纸,便于施工方与设计方直接通... 研究了基于模型的核岛工艺管道设计数据传递,通过对PDMS/E3D进行二次开发,实现管道设计数据向下游传递,且确保设计深度不低于二维施工图纸。首次提出以含有施工信息的三维模型进行信息传递,取代二维平面图纸,便于施工方与设计方直接通过同一施工设计模型进行即时交互,提高工程效率,降低工程成本。首先通过数据信息和属性信息添加对核岛管道三维模型精细化处理,其次,基于PDMS/E3D软件进行的二次开发实现了模型数据基于基本交付单元的导入和导出,并采用JSON数据完成管道三维模型尺寸标注等关键信息的传递,为相关行业模型数据传递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模型 工艺管道 数据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油末段密闭加注管路抽泄流程优化分析
5
作者 韦康 杨波 +2 位作者 白玥 王宇亮 刘良祥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49,共5页
为了解决煤油末段密闭加注管路抽泄流程可能出现的加注精度及煤油品质的问题,通过分析管路内煤油变化的影响因素,讨论了压力和温度的变化引起的管路形变,构建了温度、管径、形变压力的热力学计算模型,试验验证了模型计算的准确性,根据... 为了解决煤油末段密闭加注管路抽泄流程可能出现的加注精度及煤油品质的问题,通过分析管路内煤油变化的影响因素,讨论了压力和温度的变化引起的管路形变,构建了温度、管径、形变压力的热力学计算模型,试验验证了模型计算的准确性,根据模型数值计算结果,提出了抽泄流程优化措施,确保了加注管路抽泄流程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注管路 计算模型 热交换 抽泄流程 优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PM三维软件在工艺管道设计中的应用
6
作者 王祥如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4年第1期138-142,共5页
目前,三维设计软件大都是国外产品,其自身对于工程设计及出图往往不能满足国内要求,所以项目设计前期及设计完成后出图的软件二次开发工作显得至关重要。研究BIM软件之一OPM软件绘制工艺管道的二次开发工作,并将其应用到具体的项目施工... 目前,三维设计软件大都是国外产品,其自身对于工程设计及出图往往不能满足国内要求,所以项目设计前期及设计完成后出图的软件二次开发工作显得至关重要。研究BIM软件之一OPM软件绘制工艺管道的二次开发工作,并将其应用到具体的项目施工图中。应用结果表明,软件二次开发工作得当,三维出图的管道轴测图、主要设备及材料表、保温油漆清册和阀门清册满足工程标准要求,给设计者带来极大的设计便利,在保证图纸质量的同时,提高出图的效率和准确性,对后续研究数字化交付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M OPM 二次开发 工艺管道 三维模型 模型出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SM-AHP模型的排水管网修复决策研究
7
作者 郭佩昕 王晨曦 张栋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24年第11期178-182,M0017,M0018,共7页
排水管网修复决策是复杂的系统问题,受多因素的共同作用,需综合考虑各影响因素,应用系统方法科学地选取修复方案。通过某城区排水管网修复工程的实证研究,检视了该工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同时根据建立的解释结构模型(ISM)-层次分析法(AHP... 排水管网修复决策是复杂的系统问题,受多因素的共同作用,需综合考虑各影响因素,应用系统方法科学地选取修复方案。通过某城区排水管网修复工程的实证研究,检视了该工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同时根据建立的解释结构模型(ISM)-层次分析法(AHP)组合模型,计算了各指标及各方案对于决策目标的权重,据此确定了影响排水管网修复决策的关键因素和适宜该工程的修复方案,可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水管网 非开挖修复 系统决策 解释结构模型(ISM) 层次分析法(AH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底输气管道干空气干燥工艺技术 被引量:25
8
作者 曹学文 林宗虎 +3 位作者 王立洋 刘日柱 傅健 燕晖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16-119,共4页
天然气管道的投产包括清管、测径、试压、干燥、惰性气体惰化以及引入天然气等过程。其中 ,对天然气管道的干燥处理是海底输气管道投产前的重要工艺环节。干空气干燥工艺是海上输气管道干燥处理最安全、环保的方法 ,工程上干空气干燥工... 天然气管道的投产包括清管、测径、试压、干燥、惰性气体惰化以及引入天然气等过程。其中 ,对天然气管道的干燥处理是海底输气管道投产前的重要工艺环节。干空气干燥工艺是海上输气管道干燥处理最安全、环保的方法 ,工程上干空气干燥工艺通常分为干空气干燥和吸水两个过程。分析论述了干空气干燥海底输气管道的原理 ,发现此过程是一个不稳定的吸水过程 ;应用质量守恒原理和相平衡理论建立了海底输气管道干空气干燥机理模型和吸水机理模型 ,并利用东方 1— 1气田平台间海底输气管道干燥工程实例验证了上述机理模型 ;还利用建立的模型对东方 1- 1外输海底管道采用的干空气干燥工艺的干燥过程进行了应用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输气管道 干空气 干燥工艺技术 惰性气体 吸水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Bow-tie模型的城镇燃气管道泄漏定量风险评价 被引量:39
9
作者 於孝春 贾朋美 张兴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34-139,共6页
燃气管道事故一旦发生后果大多比较严重。为全面分析燃气管道风险的前因后果,确定重点维护和监控的管段区域,引入了Bow-tie模型,将管道泄漏的故障树与事件树统一到一起对燃气管道进行定量风险评价。采用模糊集相关理论与专家评价相结合... 燃气管道事故一旦发生后果大多比较严重。为全面分析燃气管道风险的前因后果,确定重点维护和监控的管段区域,引入了Bow-tie模型,将管道泄漏的故障树与事件树统一到一起对燃气管道进行定量风险评价。采用模糊集相关理论与专家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得出管道泄漏的模糊可能值;然后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管道泄漏后果因素的权重系数;再通过矩阵乘法求得泄漏后果值。以某段燃气管线为案例,全面识别出各风险因素,量化得到管道各泄漏后果事件的风险值。实际应用结果表明:①该方法可快速合理地评判出管道系统的相对风险大小;②三角模糊数与层次分析法的应用减少了传统评价中主观及模糊因素产生的评价偏差,使得评价结果更接近客观实际;③依据评价结果制订有针对性的预防维护措施,能够实现有限维护资源的合理配置,保障燃气管道的安全可靠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管道 模糊Bow—tie模型 故障树 事件树 定量风险评价 模糊层次分析法 三角模糊数 泄漏后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评价长输管道土壤腐蚀的新模型 被引量:8
10
作者 苏欣 熊波 +1 位作者 黄坤 范小霞 《石油工程建设》 2005年第5期1-4,共4页
针对埋地长输管道土壤腐蚀因素复杂多变且不易确定的特点,文章提出了一种新的管道土壤腐蚀评价模型,即用灰色关联确定土壤腐蚀因素的顺序,再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分析确定各因素具体的权重,最后通过建立隶属函数,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评价... 针对埋地长输管道土壤腐蚀因素复杂多变且不易确定的特点,文章提出了一种新的管道土壤腐蚀评价模型,即用灰色关联确定土壤腐蚀因素的顺序,再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分析确定各因素具体的权重,最后通过建立隶属函数,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评价在役管道的腐蚀现状。实例计算中,考虑了土壤电阻、氧化还原电位、pH值、含水量、含盐量5个影响管道土壤腐蚀的主要因素,建立了“非常严重,严重,中等,轻微,极低”5个评价等级,对8个管道检测点进行了腐蚀评价,最终获得的管道评价等级与现场实际基本一致。实例计算表明,该方法可用于现场管道的土壤腐蚀评价,同时为管道的及时维修和更换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土壤腐蚀 评价模型 改进层次分析法 灰色关联 模糊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型的设计思想快速实现二维DCT变换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琨 李涛 《航天返回与遥感》 2008年第4期42-47,共6页
文章采用基于模型设计的思想设计实现了快速DCT变换,通过对算法进行优化设计,在合理利用资源的条件下,设计了算法的流水线结构,保证数据实时高速的处理。通过EAD工具软件进行了逻辑和时序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文中实现的算法能够满足高速... 文章采用基于模型设计的思想设计实现了快速DCT变换,通过对算法进行优化设计,在合理利用资源的条件下,设计了算法的流水线结构,保证数据实时高速的处理。通过EAD工具软件进行了逻辑和时序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文中实现的算法能够满足高速实时的大数据量数据处理,并且占用资源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设计 流水线 快速离散余弦变换变换 图像数据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滤波算法的天然气管道运行监控 被引量:2
12
作者 傅敏 宋晓健 +2 位作者 范劲松 张建刚 李彭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19年第A01期154-158,共5页
天然气管道中运行压力是反映管道运行状态的重要参数,随着生产现场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信息处理技术也广泛用于天然气管道运行管理。为了有效解决压力监控报警限值与实际运行的测量数据有较宽幅度的差值,对在差值范围内出现的异常情况... 天然气管道中运行压力是反映管道运行状态的重要参数,随着生产现场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信息处理技术也广泛用于天然气管道运行管理。为了有效解决压力监控报警限值与实际运行的测量数据有较宽幅度的差值,对在差值范围内出现的异常情况因不报警、不易及时发现而导致处置延误等问题开展分析研究。根据天然气管道运行压力的数据特性,以数字滤波算法为基础对其采集的实时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处理,结合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建立压力的动态趋势模型,用所选测量点的历史数据验证动态趋势模型建立的方法和符合率;利用动态趋势模型进行管道输送实时监控,以提高管道运行压力预警的灵敏度和准确性,推进管道运行管理向程控化、智能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管道 运行监控 数据处理 数字滤波算法 动态趋势模型 应用与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EAF.PRM-AHP的油气管道物联网应用分析
13
作者 刘斌 《信息技术》 2017年第3期158-163,共6页
信息化建设是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一项重要需求。企业配置了各种IT应用,正确的IT应用绩效评估为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指引了方向,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为企业带来了很大的效益,对物联网技术在企业应用的具体效益的评估分析,为企业进行... 信息化建设是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一项重要需求。企业配置了各种IT应用,正确的IT应用绩效评估为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指引了方向,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为企业带来了很大的效益,对物联网技术在企业应用的具体效益的评估分析,为企业进行物联网应用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文中提出结合联邦企业结构框架的绩效模型(FEAF.PRM)和层次分析法(AHP),建立一种企业IT应用的评估方法,并将方法应用于油气管道行业的物联网应用评估分析中。利用FEAF.PRM建立企业物联网应用绩效分析模型,选取出适合该应用的具体绩效指标,结合绩效指标和企业战略目标建立AHP综合评估模型,通过矩阵计算得出物联网应用系统中各个子系统与企业目标的权重大小,从而帮助油气管道企业对物联网应用进行预估分析,为企业物联网应用开发的有序进行提供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联网技术 IT应用 联邦企业结构框架 绩效模型 层次分析法 油气管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性能计算的雷达信号处理研究综述 被引量:14
14
作者 耿昭谦 朱虎明 +2 位作者 李旭明 陈梅青 杨贵鹏 《电子科技》 2021年第9期1-6,共6页
随着软件定义雷达技术的发展和信号处理算法日趋复杂,以多核处理器和图形处理器等为代表的高性能计算技术在雷达系统中得到了更多的应用。文中重点介绍了高性能计算硬件系统最新的技术进展,对比分析了并行计算软件框架CUDA、OpenCL、Ope... 随着软件定义雷达技术的发展和信号处理算法日趋复杂,以多核处理器和图形处理器等为代表的高性能计算技术在雷达系统中得到了更多的应用。文中重点介绍了高性能计算硬件系统最新的技术进展,对比分析了并行计算软件框架CUDA、OpenCL、OpenMP、MPI和Pthread的技术特点,并利用多线程流水线技术设计了基于CPU的并行雷达信号处理算法,探讨了高性能计算在雷达信号处理中的应用技术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信号处理 高性能计算 并行计算 图形处理器 加速器 并行编程模型 开放计算语言 流水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O–GPR含缺陷管道失效应力预测 被引量:2
15
作者 冯超 贾澳银 +2 位作者 李陈涛 夏成宇 钱利勤 《力学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60-266,共7页
传统对含缺陷管道失效应力的预测方法存在误差偏大的问题。针对该问题,利用MATLAB软件建立基于PSO–GPR(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Gaussian process regression)含缺陷管道失效应力预测模型。通过对60组含缺陷管道的试验数据进行测... 传统对含缺陷管道失效应力的预测方法存在误差偏大的问题。针对该问题,利用MATLAB软件建立基于PSO–GPR(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Gaussian process regression)含缺陷管道失效应力预测模型。通过对60组含缺陷管道的试验数据进行测试,发现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均在95%置信区间内,表明可以将均值作为预测结果。对预测结果进行分析表明:高斯过程回归的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的最小相对误差为0.003%,最大相对误差为1.205%,平均相对误差为0.319%,基于预测结果和实测结果的散点均落在曲线y=x的±1.3%误差带中,验证了高斯过程回归预测模型的准确性,为管道的工程实际应用与维修提供较为精准的判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O(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优化 高斯过程回归 预测模型 含缺陷管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管线规划设计和信息管理中的问题探讨 被引量:3
16
作者 曹斌 谭建荣 岳晓莉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63-67,共5页
以一个“计算机辅助地下管线设计与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为背景 ,对当前城市地下管线系统中存在于规划设计、管线动态管理等环节中的部分技术性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 ,针对问题的本质建设性地提出了解决策略和技术路线。
关键词 城市地下管线 规划设计 数据处理 信息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既有老旧住区电气管线现状与改造评价模型 被引量:4
17
作者 疏志勇 吴志敏 +2 位作者 魏燕丽 许锦峰 徐晓荔 《建筑电气》 2019年第11期44-49,共6页
对既有老旧住区电气管线服役现状进行全面的整理和分析,归纳出既有老旧住区内有关电气管线在设备性能、运行管理、改造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分析产生的原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改造技术措施,分析不同改造技术措施、施工工艺、... 对既有老旧住区电气管线服役现状进行全面的整理和分析,归纳出既有老旧住区内有关电气管线在设备性能、运行管理、改造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分析产生的原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改造技术措施,分析不同改造技术措施、施工工艺、不同管材对既有老旧住区电气管线的影响。并基于层次分析法(AHP)建立既有老旧住区电气管线改造评价模型,通过专家调查法确定6个准则层和5个评价指标,进一步论证既有老旧住区电气管线改造的可行性以及技术指标权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既有老旧住区 电气管线 服役现状 层次分析法 改造策略 评价模型 准则层 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技术经济性与规模预测 被引量:16
18
作者 赵小令 肖晋宇 +4 位作者 侯金鸣 吴佳玮 吕循岩 张瑾轩 刘耀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57-668,共12页
针对双碳目标背景下中国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产业发展潜力和规模预测的全局性量化研究相对缺乏的问题,预测和梳理了CCUS技术不同环节的未来技术经济成本,以及在化石能源延续场景下不同行业碳捕集需求。基于中国CO_(2)利用、... 针对双碳目标背景下中国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产业发展潜力和规模预测的全局性量化研究相对缺乏的问题,预测和梳理了CCUS技术不同环节的未来技术经济成本,以及在化石能源延续场景下不同行业碳捕集需求。基于中国CO_(2)利用、封存潜力及其空间分布构建2060年中国不同地区成本-规模计算模型,预测CCUS技术的全流程经济成本及其对应规模潜力。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宜采用就地和异地相结合的封存调度方式,以及就地利用的方式,满足化石能源延续场景下27×10^(8)t/a的CO_(2)减排需求。其中,采用利用方式减排CO_(2)约5×10^(8)t,全流程成本约为-1400~200元/t;采用地质封存方式减排CO_(2)约22×10^(8)t,全流程成本约为200~450元/t。基于模型计算结果,提出了重点发展基于电制原材料(P2X)技术的化工利用产业、构建CCUS产业集群、探索多方共赢合作模式的建议,形成连接减排需求密集地区和封存靶区的全国主干输送管道推荐方案,计算得到基于CCUS技术的火电减排成本约为0.16元/(kW·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 全流程建模 成本-规模计算模型 运输管道 火电减排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管道积液红外成像检测方法 被引量:4
19
作者 宋华军 戴永寿 +2 位作者 杨涛 李立刚 孙伟峰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2-65,106,共4页
传统天然气管道积液量的测量方法存在积液检测精度低、具有安全隐患等问题。为此,提出一种新的基于红外成像的非介入式测量法:利用管道内部气液两相之间热容差别大及对流换热的性质,对外管壁加热,使气液两相在管道外壁形成温度梯度,再... 传统天然气管道积液量的测量方法存在积液检测精度低、具有安全隐患等问题。为此,提出一种新的基于红外成像的非介入式测量法:利用管道内部气液两相之间热容差别大及对流换热的性质,对外管壁加热,使气液两相在管道外壁形成温度梯度,再利用红外热像仪测量外壁温度,形成温度分布图像,结合智能图像处理技术,对高压天然气管道积液进行实时高精度检测。实验室和现场试验结果均表明,该方法测量误差小于10%,能够满足天然气管道积液现场检测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管道 积液检测 图像处理 红外成像 积液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制造技术在液体火箭发动机导管定制化加工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岳婷 李万鹏 党琰 《火箭推进》 CAS 2022年第5期93-100,共8页
针对液体火箭发动机导管定制化生产的特点,通过构建发动机参数化模型并依据现场实际测量数据进行参数化驱动,基于该模型开展以导管端面与其轴线垂直度、导管对接错位值等偏差最小为约束条件的导管虚拟装配和加工余量计算方法研究,确定... 针对液体火箭发动机导管定制化生产的特点,通过构建发动机参数化模型并依据现场实际测量数据进行参数化驱动,基于该模型开展以导管端面与其轴线垂直度、导管对接错位值等偏差最小为约束条件的导管虚拟装配和加工余量计算方法研究,确定最优导管加工方案,用虚拟环境中与现场实物状态一致的三维模型进行装配仿真代替目前在物理环境中采用的实物比对确定加工余量的方式,显著提高液体火箭发动机导管加工效率和一致性。应用该技术生产的导管,单根加工时间不超过15 min,一次装配合格率达到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火箭发动机 导管加工 参数化模型 虚拟装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