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3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优化的逻辑理路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1
1
作者 李亮亮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42,共6页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以话语作为载体和媒介,通过话语影响思政课教学成效,关系着思政课的学理性、生命力、解释力和亲和力。进入新时代,数字技术革新与迭代升级打破了传统思政课教学空间的固有形态,由此建构出的虚拟...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以话语作为载体和媒介,通过话语影响思政课教学成效,关系着思政课的学理性、生命力、解释力和亲和力。进入新时代,数字技术革新与迭代升级打破了传统思政课教学空间的固有形态,由此建构出的虚拟空间也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形塑着教学的空间、模式、场景与话语格局,成为影响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关键变量。高校思政课教学话语优化的路径是明晰教学话语优化的依据,选好教学话语优化的内容,创新教学话语优化的手段,把握教学话语优化的时机,找准教学话语优化的分寸,将教材文本转化为教学文本,化文本为生活、化抽象为形象,使思政课堂中的大学生既“抬头”又“点头”,既“解渴”又“过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话语优化 教学文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政元素融入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课程的教学实践 被引量:1
2
作者 章云 高文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5年第2期85-88,共4页
为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沈阳农业大学园艺专业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课程为例,在阐述思政元素融入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课程教学中的现实意义基础上,详细介绍了思政元素融入该课程教学中的实施目标、内容、方... 为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沈阳农业大学园艺专业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课程为例,在阐述思政元素融入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课程教学中的现实意义基础上,详细介绍了思政元素融入该课程教学中的实施目标、内容、方案及成效,有效地将思政元素融入了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课程的教学中,培养出了既具备现代农业知识和技能,又具有爱国情怀、科学精神、责任意识的新时代青年,更好地服务于农业、农村的发展,促进农业与社会的共同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元素 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课程 教学探索 沈阳农业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思政课”建设的内在逻辑、关系面向和策略路径
3
作者 任鹏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9-87,共9页
“大思政课”破解了思政课理论与现实脱节等突出问题,促进了社会资源向教学资源的有效转化,推动了思政课建设理念的更新升华。善用“大思政课”建设,需要正确把握好“大”与“小”、“理”与“实”、“量”与“质”等多重关系,实现思政... “大思政课”破解了思政课理论与现实脱节等突出问题,促进了社会资源向教学资源的有效转化,推动了思政课建设理念的更新升华。善用“大思政课”建设,需要正确把握好“大”与“小”、“理”与“实”、“量”与“质”等多重关系,实现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有效衔接、思政课理论性与实践性的有机结合、社会资源数量与内容质量的良性互促的内在统一。面向未来,进一步提升“大思政课”的建设质效,既要学校组织谋划,也要多方力量共同参与;既要善用“活素材”,也要注重“讲道理”;既要注重技术赋能,也要提升技术育人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思政课” 内在逻辑 关系面向 策略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BE理念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一流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以潍坊科技学院土壤肥料学课程为例
4
作者 肖万里 杨文霞 +3 位作者 王欣英 张敬敏 徐友信 曹文超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9期139-142,共4页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肩负着为地方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重要使命,要紧扣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该文以潍坊科技学院土壤肥料学课程为例,基于OBE理念,针对目前课程思政具体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肩负着为地方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重要使命,要紧扣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该文以潍坊科技学院土壤肥料学课程为例,基于OBE理念,针对目前课程思政具体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团队、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等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持续改进措施,以期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涉农专业土壤肥料学及其他专业课开展课程思政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BE理念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 一流课程 课程思政 土壤肥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政课:图景、风险及进路
5
作者 于祥成 杨莉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7-103,共7页
以ChatGPT、Sora、Deep Seek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凭借其强大的语言处理能力、深度的拟人交互能力和高超的创造生成能力而具备赋能优势,通过对话式知识生成、多元性主体互嵌、拟态化场景创设、可视化评价分析赋能高校思政课深度学习... 以ChatGPT、Sora、Deep Seek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凭借其强大的语言处理能力、深度的拟人交互能力和高超的创造生成能力而具备赋能优势,通过对话式知识生成、多元性主体互嵌、拟态化场景创设、可视化评价分析赋能高校思政课深度学习、具身互动、沉浸体验和过程叙事,擘画了思政课创新发展的应用图景。然而,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的张力失度,使其赋能高校思政课的风险大大增加,表现为内容资源的无序涌现影响价值传递、智能工具的类人响应冲击师生地位、拟态环境的过度渲染弱化实践属性、过程评价的符号表征阻碍情感连接。为此,可以通过研发思政垂直大模型、提升师生智能素养、发挥场景情境效应、开展智能循证评价,积极探索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政课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政课 生成式人工智能 赋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三维探赜
6
作者 任福兵 郭倩蓉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9-44,共6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立德树人、铸魂育人作用的精神滋养。探究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问题,可以从价值、理论以及实践三个维度展开。价值维度重在回答“因何融入”问题,突出强调习近平文化思想...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立德树人、铸魂育人作用的精神滋养。探究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问题,可以从价值、理论以及实践三个维度展开。价值维度重在回答“因何融入”问题,突出强调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守正创新的时代价值、立德树人的功能价值以及坚定文化自信的精神价值;理论维度重在回答“融入什么”问题,旨在引导学生认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学理性与政治性、掌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性与实践性、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人民性与开放性;实践维度重在回答“怎样融入”问题,强调增强习近平文化思想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的关联性,围绕学生主体实现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讲深讲透讲活讲新,发挥教师主导提升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价值维度 理论维度 实践维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杨精神融入新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研究
7
作者 杨明芳 郎禹超 包宇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25年第3期106-112,共7页
胡杨精神为新疆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时代内涵。将胡杨精神融入新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具有重要价值。助推胡杨精神融入思政课一体化教学,需遵循不同年龄段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结合各学段具体要求循序渐... 胡杨精神为新疆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时代内涵。将胡杨精神融入新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具有重要价值。助推胡杨精神融入思政课一体化教学,需遵循不同年龄段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结合各学段具体要求循序渐进。小学阶段围绕道德情感启蒙孵化情感,中学阶段围绕知识传授提升政治素养,大学阶段围绕理想信念升华注重传承与践行。构建一体化教学协同机制、推动教材内容一体化建设、打造高质量思政课教师队伍、善用“大思政课”铸魂育人是推进胡杨精神融入新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杨精神 新疆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赋能“大思政课”建设的驱动逻辑、运作机理和实现路径 被引量:6
8
作者 张楷芹 《当代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9-97,共9页
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高速发展和加速释能,为“大思政课”建设注入鲜活的创新动力。数字技术具有广连接性、可扩展性和强交互性等特征,能够突破边界壁垒、丰富叙事形态和实施精准滴灌,以此驱动“大思政课”建设向更广的... 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高速发展和加速释能,为“大思政课”建设注入鲜活的创新动力。数字技术具有广连接性、可扩展性和强交互性等特征,能够突破边界壁垒、丰富叙事形态和实施精准滴灌,以此驱动“大思政课”建设向更广的时空开放、向更深的层次演进和向更高的水平发展。借助数字技术的赋能效应,“大思政课”展现出育人资源从独立分散到协同整合、育人模式从供给主导到需求导向、育人场景从单一平面到多维立体、育人评价从局部静态到系统动态的转向趋势。为此,要完善数字基建,构筑“大思政课”建设的新底座;集成数字技术,释放“大思政课”建设的新动能;提升数字素养,塑造“大思政课”建设的新生态;划定数字红线,明确“大思政课”建设的新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赋能 大思政课 数字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探索 被引量:3
9
作者 郭永刚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53-56,共4页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能够厚植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大学生革命精神、丰富思政课教学资源,充分发挥思政课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方面的作用。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可采取以下策略:通过跨学科融合、数字赋能及深度挖掘红...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能够厚植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大学生革命精神、丰富思政课教学资源,充分发挥思政课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方面的作用。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可采取以下策略:通过跨学科融合、数字赋能及深度挖掘红色文化内核,拓展红色文化资源,建设红色文化资源库,增强红色文化知识的厚度和广度;通过开展混合式教学、项目式教学和实践教学,激发大学生的内生动力,促进大学生的深度参与,强化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实践体验;通过加强理论学习、积极参与培训交流及实践基地考察,提升思政课教师红色文化素养,拓展红色文化教学视野,提升红色文化与思政课教学有机融合的能力,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思政课 红色文化 思政课教师 教学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融合式教学”推进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价值意蕴和实践理路 被引量:3
10
作者 任艳妮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4-111,共8页
在教育数字化时代,高校思政课必然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走向“融合”式教学阶段。数字化技术促发了高校思政课“融合式教学”新样态,将网络云课堂、线下专题教学课堂、翻转课堂、“克隆班”异地-同步课堂、社会大课堂等五大“融合... 在教育数字化时代,高校思政课必然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走向“融合”式教学阶段。数字化技术促发了高校思政课“融合式教学”新样态,将网络云课堂、线下专题教学课堂、翻转课堂、“克隆班”异地-同步课堂、社会大课堂等五大“融合式教学”新样态引入高校思政课改革,具有助力思政课教学向智能化、全景化、精准化与个性化迈进,促进思政课发展环境和整体生态发生转变的价值意蕴。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差异性、个性化教学,技术服务于教学的实践原则,以内生机制保障“融合式教学”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路径,不断提高思政课实效性,推进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政课 “融合式教学” 高质量发展 实践理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善用“大思政课”培养卓越工程师:价值遵循、现实样态与实践向度 被引量:2
11
作者 白洁 《当代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9-106,共8页
卓越工程师是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重要力量。善用“大思政课”培养卓越工程师既是“大思政课”的重要使命,也是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必然选择,对于落实育人理念、回归育人本源、破解育人悖论、规范育人实践具有重要价值。然而,善... 卓越工程师是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重要力量。善用“大思政课”培养卓越工程师既是“大思政课”的重要使命,也是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必然选择,对于落实育人理念、回归育人本源、破解育人悖论、规范育人实践具有重要价值。然而,善用“大思政课”培养卓越工程师在具体实践中面临专业教育较强而思政融入不佳、队伍规模较大但协同力度不够、体系规划清晰但具体运行不畅、理论教学丰富而实践教学不足等现实问题。基于对现实问题的考量,善用“大思政课”培养卓越工程师必须加强对“思想端”“联合体”“运行口”和“实践场”的多维度建设,构建全员、全程、全领域、全方位的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提升善用“大思政课”培养卓越工程师的质量及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思政课 课程思政 卓越工程师 立德树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现实困境与改革路径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昊远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5-48,共4页
高校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是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和顺应“受教育者在场”的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时代因应。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主要存在运行机制不健全、方式方法不新颖、课程体系不完善、指导教师能力不足的现... 高校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是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和顺应“受教育者在场”的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时代因应。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主要存在运行机制不健全、方式方法不新颖、课程体系不完善、指导教师能力不足的现实问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路径是,构建多重机制保障教学运行,创新“互联网+”的教学方式方法,推进以教材建设为中心的课程化进程,运用“两种思维”提升教师的岗位胜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践教学 多重机制 教材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驱动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内在机理、风险挑战与应对之策 被引量:3
13
作者 肖福赟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3-107,115,共6页
人工智能驱动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要理清智能技术嵌入思政课教学创新引领、学理支撑的逻辑理路,正视人工智能融入思政课教学带来的意识形态安全风险及算法偏见影响、隐私伦理安全风险及数据共享局限、主体角色异化风险及认识外包陷阱。... 人工智能驱动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要理清智能技术嵌入思政课教学创新引领、学理支撑的逻辑理路,正视人工智能融入思政课教学带来的意识形态安全风险及算法偏见影响、隐私伦理安全风险及数据共享局限、主体角色异化风险及认识外包陷阱。要按照教育的逻辑考量智能技术,以旗帜鲜明的价值导向驾驭智能技术,以回归原点的教育智慧创新技术赋能,以强烈的主体意识提升师生智能素养,从而实现高校思政课教学“思政育人”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高校思政课 教学改革 内在机理 实践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思想史类课程思政要素理析与融合策略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莉莉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8-72,共5页
探索高校思想史类课程思政要素具有深远意义,能够深化思政教育内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强思政教育实效性、推动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思想史类课程具有历史性与思辨性结合、跨学科性与综合性交织、人文性与现实性并重、理解与... 探索高校思想史类课程思政要素具有深远意义,能够深化思政教育内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强思政教育实效性、推动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思想史类课程具有历史性与思辨性结合、跨学科性与综合性交织、人文性与现实性并重、理解与解释兼顾等特点。根据《高等教育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精神和课程思政的价值引领属性,以高校思想史类课程内核、功能、地位和内容为出发点,将高校思想史类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模块化为理想信念与价值追求、科学精神与学术态度、系统性和批判性理论思维、学科情感与社会使命、道德品质与人格习惯等五大领域,通过系统化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立足学科特色发挥专业育人功能,并结合现实问题因势利导,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等策略,实现课程与思政的有机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高校思想史课程 课程思政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智技术赋能高校“大思政课”创新发展:目标、难题与路径
15
作者 谢克 李雨琪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3-89,共7页
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强国建设,将立德树人作为优先发展的战略工程,高校作为立德树人的主阵地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文章聚焦数智技术赋能高校“大思政课”创新发展的战略目标、现实难题与实践路径,旨在探索技术驱动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效... 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强国建设,将立德树人作为优先发展的战略工程,高校作为立德树人的主阵地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文章聚焦数智技术赋能高校“大思政课”创新发展的战略目标、现实难题与实践路径,旨在探索技术驱动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效能提升机制。数智技术通过优化“大资源”配置、创新“大课堂”形式、构建“大方法”体系,能够显著拓展思政教育覆盖面、增强教学感染力并提升其实效性,为立德树人工程注入数字化基因。但转型实践中也面临着协同育人机制弱化、教学闭环脱节及治理机制缺位等现实难题。为此,文章提出三位一体突破路径,即提升师生数字素养,破解协同育人效能不足问题;健全“大思政课”育人机制,弥合全过程育人链条裂隙;重视“大思政课”安全体系,防范技术异化风险,在技术创新与伦理约束的动态平衡中实现高校“大思政课”的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技术 高校“大思政课” 立德树人 现实难题 实施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大荒精神教育在兽医外科手术学教学中的应用
16
作者 徐恩爽 葛延松 +1 位作者 王峥 郑家三 《黑龙江动物繁殖》 2025年第1期88-91,共4页
北大荒精神是龙江优秀精神的典型代表,其主要内涵为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兽医外科手术学是动物医学专业的必修课和基础课,该课程主要使学生掌握动物保定与麻醉技术、外科手术基本操作技术、疼痛管理技术和术后护理... 北大荒精神是龙江优秀精神的典型代表,其主要内涵为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兽医外科手术学是动物医学专业的必修课和基础课,该课程主要使学生掌握动物保定与麻醉技术、外科手术基本操作技术、疼痛管理技术和术后护理技术,使学生初步具备从事临床实践的知识与技能。文章以兽医外科手术学麻醉章节为例,将北大荒精神贯穿于教学资源、教学模式、课程内容等教学环节中,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实践创新、精益求精的北大荒精神,同时实现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以及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的多元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大荒精神 兽医外科手术学 课程案例 课程思政 民族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中小学思政课爱国主义一体化教学问题探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冠中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0-97,共8页
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在小学、中学及大学阶段的协同开展,实现大中小学的爱国主义教育有机衔接、联系、协作,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核心问题之一。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明确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和依据,在此基... 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在小学、中学及大学阶段的协同开展,实现大中小学的爱国主义教育有机衔接、联系、协作,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核心问题之一。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明确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和依据,在此基础上科学划分小学阶段、中学阶段及大学阶段爱国主义教育的目标层次,明晰大中小学协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行动路径,从而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贯穿我国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阶段全过程,为党和国家培养爱国、栋梁之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一体化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高校善用“大思政课”的核心要义、本质和教学实施
18
作者 牛小侠 《思想战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7-163,共7页
何谓“大思政课”及怎样善用之是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点。“大思政课”的核心要义包括以改革创新思政课的主渠道教学为目的,善用社会大课堂以拓宽高校思政课的教学空间,搭建大资源平台以拓展高校思政课的优质教学资源,建构大师资体... 何谓“大思政课”及怎样善用之是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点。“大思政课”的核心要义包括以改革创新思政课的主渠道教学为目的,善用社会大课堂以拓宽高校思政课的教学空间,搭建大资源平台以拓展高校思政课的优质教学资源,建构大师资体系以加强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力量,拓展工作格局以建构高校思政课的育人新格局五个方面。由于“大思政课”的课程属性仍然是思政课,其内在本质仍然是讲道理,包括坚持唯物主义实践观,讲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道理;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道理;坚持唯物史观,讲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学理和哲理。相应的,“大思政课”有自己特有的课程教学模式,主要聚焦其教学目标、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案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思政课” 主渠道 讲道理 教学实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院校“大思政课”实践教学生态圈构建路径研究
19
作者 丁彩瑶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0期29-34,共6页
“大思政课”实践教学生态圈,是基于建构主义认知学习理论,以实践为导向、以资源重组为主脉、以数字化技术融合为呈现方式、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协作共享为工作格局的教育生态系统。深刻回答了时代发展之“问”、切实迎合了课程改... “大思政课”实践教学生态圈,是基于建构主义认知学习理论,以实践为导向、以资源重组为主脉、以数字化技术融合为呈现方式、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协作共享为工作格局的教育生态系统。深刻回答了时代发展之“问”、切实迎合了课程改革之“势”、有力回应了学生成长之“需”。高职院校“大思政课”实践教学生态圈包含以学生为主体的内核圈、以教学实施为核心的组织圈、以“云平台”为阵地的资源平台圈、以教学保障为目标的环境圈,具有实践性、系统性、开放性的特征。构建高职院校“大思政课”实践教学生态圈,需要推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搭建“革命文化”大资源云平台、构建协同发展的合作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大思政课” 实践教学 育人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公安院校思政课的价值与路径
20
作者 范妮妮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42-45,共4页
伟大建党精神内涵丰富,育人价值深厚,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公安院校思政课,能够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筑牢政治忠诚;强化责任担当,增强服务意识;培养斗争精神,提升职业素养;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公安院校思政课的... 伟大建党精神内涵丰富,育人价值深厚,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公安院校思政课,能够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筑牢政治忠诚;强化责任担当,增强服务意识;培养斗争精神,提升职业素养;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公安院校思政课的路径是:优化教学内容,实现伟大建党精神有机融入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式,增强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完善教学评价与反馈机制,确保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教学的效果;提升教师素质,增强思政课教师的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伟大建党精神 公安院校 思政课 理想信念 责任担当 斗争精神 红色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