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网络集体行为意向:概念、测量及形成要素——基于国外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 被引量:8
1
作者 石密 刘建准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1-105,198,共6页
[目的/意义]现阶段,我国的网络集体行为已经引起了从中央政府到普通网民的广泛关注。作为该领域的研究人员有责任对网络集体行为意向的形成机制进行剖析,以引导与实现网络集体行为的健康发展。[方法/过程]利用文献调研与归纳分析的方法... [目的/意义]现阶段,我国的网络集体行为已经引起了从中央政府到普通网民的广泛关注。作为该领域的研究人员有责任对网络集体行为意向的形成机制进行剖析,以引导与实现网络集体行为的健康发展。[方法/过程]利用文献调研与归纳分析的方法,梳理了大量国外相关研究领域的文献,阐述了网络集体行为意向的概念、测量方法及形成要素。[结果/结论]集体意向作为群体目标导向行为的核心预测变量,是当前用以探索网络集体行为的一个比较合适的研究取向。目前网络集体行为意向的测量主要有:生理测量法,自我报告法与量表测量法。网络集体行为意向的形成经历了酝酿、驱动与激活三个阶段,各阶段分别受到网络情境、社会影响与个体感知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 网络集体行为 集体意向 网络集体行为意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体行为理论视角下暴力伤医现象诱发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刘旭 李海燕 +8 位作者 毛大川 白冰 茹义福 张薇 葛思澳 白诗萌 邢舟 金有欣 孟德昕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59-61,73,共4页
暴力伤医现象是我国医患矛盾尖锐的具体表现,不仅严重干扰了医院正常诊疗秩序,更对医疗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探讨其诱发因素并进一步提出抑制策略对减少暴力伤医事件、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以集体行为理论框架为... 暴力伤医现象是我国医患矛盾尖锐的具体表现,不仅严重干扰了医院正常诊疗秩序,更对医疗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探讨其诱发因素并进一步提出抑制策略对减少暴力伤医事件、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以集体行为理论框架为视角,阐释暴力伤医事件的诱发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抑制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场所暴力 集体行为理论 诱发因素 抑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集体行为中的新结构要素——网络助燃理论探讨 被引量:43
3
作者 朱力 卢亚楠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4-90,共7页
本文从大量群体性事件的经验资料中提炼出网络助燃理论:一方面,网络及其人际传播对集体行为的发生起到组织动员和情绪感染的内部助燃作用,即将集体行为发生的条件和资源不断集聚,这是内聚动员过程;另一方面,网络人际传播形成强大的网络... 本文从大量群体性事件的经验资料中提炼出网络助燃理论:一方面,网络及其人际传播对集体行为的发生起到组织动员和情绪感染的内部助燃作用,即将集体行为发生的条件和资源不断集聚,这是内聚动员过程;另一方面,网络人际传播形成强大的网络舆论,为集体行为寻找合理化依据与舆论支持,即外扩动员过程,它影响媒体报道和政府对集体行为的处理。互联网作为信息的载体和舆论的平台在现代大规模的集体行为的发育和扩散中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结构性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行为 网络助燃 内聚动员 外扩动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流密度的多重交互集体行为识别算法 被引量:7
4
作者 吴云鹏 赵晨阳 +1 位作者 时增林 叶阳东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519-2532,共14页
作为当前模式识别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识别视频场景中的集体行为有着重要的科研意义和应用价值.已有的识别方法都忽略了对集体行为中多重交互关系的描述和分析,使得复杂视频场景中的集体行为识别仍存在局限性.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流密度... 作为当前模式识别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识别视频场景中的集体行为有着重要的科研意义和应用价值.已有的识别方法都忽略了对集体行为中多重交互关系的描述和分析,使得复杂视频场景中的集体行为识别仍存在局限性.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流密度的多重交互集体行为识别算法FDA,能够识别集体行为的局部和全局模式.为了准确地衡量个体间的行为一致性程度,受流体力学启发定义了流密度,并通过基于流密度的聚类算法识别局部子群组;为了精确描述集体行为客观存在中的多重交互关系,提出了多重邻接关系模型.该模型能够分析子群组间的全局一致性,进而通过合并具有较高一致性的子群组得到全局集体行为模式.在多个真实视频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FDA算法相比于已有方法具有更高的识别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行为 多重交互 流密度 密度峰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开发征地与农户集体行为:门槛模型的应用及拓展 被引量:6
5
作者 王心蕊 孙九霞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48-57,共10页
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通常会涉及对农村土地的征用,农户的集体行为将影响征地的成败,但多数研究对农户集体行为的动态过程与作用机制关注不足。门槛模型从个体异质性出发,强调集体行为的互动聚合过程,这为农户集体行为研究提供了一个颇为... 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通常会涉及对农村土地的征用,农户的集体行为将影响征地的成败,但多数研究对农户集体行为的动态过程与作用机制关注不足。门槛模型从个体异质性出发,强调集体行为的互动聚合过程,这为农户集体行为研究提供了一个颇为有益的理论分析视角。以重庆市大河口村石泉苗寨在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的征地事件为例,分析农户集体行为过程,识别影响农户集体行为的关键变量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农户所处的行动位置及其与乡村的社会关联是影响农户门槛阈值的关键变量;政府可通过提高经济补偿、建立农户与村庄政治联系的方法,降低行动者的门槛阈值。在此基础上,提出"条件门槛人"这一概念,对门槛模型进行了拓展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行为 门槛模型 过程事件研究 乡村旅游 征地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肉搜索的第一个十年(2001-2012)--基于集体行为理论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郝永华 周芳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29-134,共6页
人肉搜索是高度情境化的"集体行为",即在"张力"情境中,网民群体自发地围绕某个事件或议题展开的"非体制化"行为。2008年前后,人肉搜索进入常态化出现的轨道,且在道德、法律及公权力领域最为活跃,"... 人肉搜索是高度情境化的"集体行为",即在"张力"情境中,网民群体自发地围绕某个事件或议题展开的"非体制化"行为。2008年前后,人肉搜索进入常态化出现的轨道,且在道德、法律及公权力领域最为活跃,"范例事件"的启发性是其发生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机制。在人肉搜索事件中,谣言与"刻板印象"和"脚本"紧密相关,暴力在民主主义、文化教育及道德事件中最突出,且谣言与暴力的相关性显著,但两者与公权力介入的相关性不显著。人肉搜索的"紧急规范"具有情境性、突发性,很难杜绝谣言和暴力,但"紧急规范"可能会表现出一种自我修正的变化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肉搜索 集体行为 谣言 暴力 紧急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体行为视野下的网络走红现象探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杨江华 鄢佩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72-176,共5页
"走红现象"是网络社会蓬勃兴起的一个独特景观,是一种以红人、推手与哄客为主要行动者、基于网络社交媒体而兴起的、就某一话题或行为而展开的群体互动行为,其显著特征是非政治化、非直接利益关联、去组织化和无明确身份边界... "走红现象"是网络社会蓬勃兴起的一个独特景观,是一种以红人、推手与哄客为主要行动者、基于网络社交媒体而兴起的、就某一话题或行为而展开的群体互动行为,其显著特征是非政治化、非直接利益关联、去组织化和无明确身份边界,因此更多是一种文化层面上的网络集体行为。影响网络走红的框架建构及其舆论生成的主要机制是社交媒体牵制下的舆论生态结构和情绪渲染为主的网络扩散动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走红 网络集体行为 框架建构 动员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转型期功能性集体行为的原因与控制 被引量:20
8
作者 马广海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2-16,共5页
我国社会转型期功能性集体行为 ,是转型期社会利益重新分配过程中的矛盾与冲突的表现。具体来说 ,一些社会群体和个人的非公正性利益受损 ,是转型集体行为的根本原因。主要有制度更替过程中的矛盾与失调、政策与决策的失误、权力腐败、... 我国社会转型期功能性集体行为 ,是转型期社会利益重新分配过程中的矛盾与冲突的表现。具体来说 ,一些社会群体和个人的非公正性利益受损 ,是转型集体行为的根本原因。主要有制度更替过程中的矛盾与失调、政策与决策的失误、权力腐败、城乡二元社会体制等所造成的非公正性利益受损 ,致使利益受损者通过集体行为的方式来发泄挫折侵犯性情感。因此 ,通过制度建设(包括法制、社会保障以及城乡二元体制的破除等 )实现社会公正和建立有效的社会安全阀机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 功能性集体行为 社会结构 社会补偿机制 社会保障制度 成因 非公正性利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体行动与集体行为——我国群体性事件的类型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朱志玲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32-136,共5页
面对频繁发生且复杂多样的群体性事件,类型分析是深刻把握其本质规律的重要研究路径之一。以组织化程度为维度可将我国转型背景下的群体性事件分为集体行动和集体行为两类,在参与主体、行动目的、暴力程度、领导者的产生以及持续时间等... 面对频繁发生且复杂多样的群体性事件,类型分析是深刻把握其本质规律的重要研究路径之一。以组织化程度为维度可将我国转型背景下的群体性事件分为集体行动和集体行为两类,在参与主体、行动目的、暴力程度、领导者的产生以及持续时间等要素上表现出明显差异。表现为集体行为的群体性事件的出现是近10年利益矛盾积累的必然发展。以不满、怨恨等非理性情绪为中介,在十年艰难的集体行动中生长出了社会危害性大、非理性程度越来越高的集体行为,这是矛盾发展的新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性事件 集体行动 集体行为 类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集体行为视角的农村社区公共产品供给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海舰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0-132,共3页
农村社区是我国最基层的社区组织,是农民生产生活的共同体。农村社区内公共产品的提供状况如何,关系到村民生产生活的质量和社区内的和谐稳定。但农村社区公共产品的提供又有着与城市社区不同的特点,更多的社区内公共产品提供是集体行... 农村社区是我国最基层的社区组织,是农民生产生活的共同体。农村社区内公共产品的提供状况如何,关系到村民生产生活的质量和社区内的和谐稳定。但农村社区公共产品的提供又有着与城市社区不同的特点,更多的社区内公共产品提供是集体行为的结果。针对农村社区公共产品提供上存在的规避风险、搭便车和其他机会主义行为,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提高社区内公共产品的供给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行为 农村社区 公共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抗议刍议——关于我国集体行为研究概念体系的思考 被引量:3
11
作者 唐杰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68-174,共7页
对反映当前社会若干问题和矛盾的集体事件进行系统的研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这些事件中包含的发端于社会且没有政权诉求的集体行为,是最为重要和迫切的研究对象,笔者用社会抗议来界定。这一概念的提出,明确了当前我国... 对反映当前社会若干问题和矛盾的集体事件进行系统的研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这些事件中包含的发端于社会且没有政权诉求的集体行为,是最为重要和迫切的研究对象,笔者用社会抗议来界定。这一概念的提出,明确了当前我国集体行为研究的核心领域,也有利于形成我国集体行为研究的基本理论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抗议 集体行为 社会和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大学生集体行为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耿依娜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62-165,共4页
文章以20世纪90年代后发生的大学生集体行为为考察对象,分析了大学生集体行为的发生原因,指出了大学生集体行为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应对大学生集体行为的策略。
关键词 大学生 集体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体行为”与社会稳定 被引量:2
13
作者 潘允康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62-64,共3页
“集体行为”是破坏社会治安、危害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为维护社会稳定,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必须研究“集体行为”的特征与客观规律,对之实行强有力的社会控制。
关键词 中国 "集体行为" 社会表象 社会稳定 社会预警系统 "排气阀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会计集体行为
14
作者 张兆国 李乐才 《财会月刊》 1996年第11期3-5,共3页
加强对会计集体行为的研究和管理,是调动会计人员积极性,提高会计管理水平,完成会计任务的重要保证之一。为此,本文就会计集体行为的概念、功能和合理化等问题作初步探讨。一、会计集体行为的概念和功能根据组织行为学关于集体的一般概... 加强对会计集体行为的研究和管理,是调动会计人员积极性,提高会计管理水平,完成会计任务的重要保证之一。为此,本文就会计集体行为的概念、功能和合理化等问题作初步探讨。一、会计集体行为的概念和功能根据组织行为学关于集体的一般概念,可把会计集体定义为:会计集体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会计人员,为了实现共同的会计目标而组成的工作团体。会计集体是一个有机整体,由一个单位的所有会计人员组合而成。因为,只有这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计人员 会计规范 集体行为 会计目标 会计工作 责任会计 行为 经济管理 会计任务 合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体行为与社会控制
15
作者 赵喜顺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73-75,共3页
在社会学里有个特定的名称,叫集体行为。集体行为是群体行为的一种,与有组织的群体行为相比,它是一种无组织的,无明确目标的,往往是在集体冲动影响下突然爆发,而且持续时间较短的行为集体行为由于种类不同,其对社会生活和社会秩序的影... 在社会学里有个特定的名称,叫集体行为。集体行为是群体行为的一种,与有组织的群体行为相比,它是一种无组织的,无明确目标的,往往是在集体冲动影响下突然爆发,而且持续时间较短的行为集体行为由于种类不同,其对社会生活和社会秩序的影响情形也不一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行为 社会控制 社会秩序 社会生活 社会学 群体行为 官僚主义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明确目标 基本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网络集体行为意向的情绪感染路径研究——基于情绪-信息的理论视角 被引量:21
16
作者 石密 刘春雷 +1 位作者 时勘 刘建准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03-109,121,共8页
[目的/意义]基于情绪即社会信息的视角,研究网络集体行为意向的情绪感染路径,以期为规范与治理不确定信息情境中的网络集体行为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南。[方法/过程]通过调研网络社交媒介的常访问用户,共收集到的394份有效问卷。对所得... [目的/意义]基于情绪即社会信息的视角,研究网络集体行为意向的情绪感染路径,以期为规范与治理不确定信息情境中的网络集体行为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南。[方法/过程]通过调研网络社交媒介的常访问用户,共收集到的394份有效问卷。对所得数据展开统计分析、模型拟合与验证分析,探究与剖析网络集体行为意向蔓延的情绪感染路径。[结果/结论]在网络情境中,情绪感染并不能直接作用于网络集体行为意向;而是通过情绪体验的无意识感染路径与信息感知的有意识社会比较路径影响网络集体行为意向的表达;信息感知同时还是情绪体验影响网络集体行为意向的重要认知路径,在其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研究启示,应及时矫正网民群体的信息感知失误与情绪体验偏激,以规范网络集体行为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绪感染 情绪体验 信息感知 网络集体行为意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社会集体行为中的先驱者跟随者模式及其协调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金晓燕 任广乾 刘莉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14-121,共8页
[目的/意义]网络社会活动已经成为人们重要的集体行动场域。在网络社会中,个体行为的匿名性、正反馈以及以小博大等特征往往诱发网络社会集体行为,对现实社会中的政府管理和决策均产生了重要影响。[方法/过程]在分析网络社会集体行为的... [目的/意义]网络社会活动已经成为人们重要的集体行动场域。在网络社会中,个体行为的匿名性、正反馈以及以小博大等特征往往诱发网络社会集体行为,对现实社会中的政府管理和决策均产生了重要影响。[方法/过程]在分析网络社会集体行为的特征、类型和诱发因素的基础上,总结并构建了网络社会集体行为的先驱者跟随者模式,利用先驱者博弈模型对网络社会集体行为模式中参与人的收益、风险和参与顺序进行了探讨;利用实验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开展了网络社会集体行为中先驱者跟随者模式的实验设计和研究,深入探讨了网络社会集体行为中参与人的信念更新规则和行为选择模式;利用弱链博弈建模方法给出了网络社会集体行为的协调和治理机制。[结果/结论]研究结论为网络社会集体行为的疏导提供了理论视角,并为政府监管部门的决策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社会集体行为 先驱者跟随者模式 心理基础 协调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体行为困境与金融风险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同合 《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04-109,共6页
金融是经济的灵魂,但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多种金融工具创新的不断涌现及全球金融一体化的发展,金融风险也日益增加,并对实物经济具有更大的破坏性。本文拟从集体行为理论的角度对产生金融风险的微观机制作一初步探讨。一、合成谬误... 金融是经济的灵魂,但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多种金融工具创新的不断涌现及全球金融一体化的发展,金融风险也日益增加,并对实物经济具有更大的破坏性。本文拟从集体行为理论的角度对产生金融风险的微观机制作一初步探讨。一、合成谬误与市场不稳定性经济学的分析是以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风险 集体行为 微观机制 金融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群体性事件的演化和治理策略——基于集体行为和西方社会运动理论的分析 被引量:23
19
作者 何哲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5-109,共5页
本文根据集体行为理论和西方对社会运动现象的研究结果,探讨了中国当前群体性事件的基本生成机制和演化逻辑,分析了群体性事件治理的几个关键要素,并进而提出了针对不同演化阶段的相应的政府控制策略。
关键词 群体性事件 集体行为 治理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体行为视角下美国高校女校长临界规模达成的分析
20
作者 徐佳丽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76-84,共9页
美国高校的女校长比例在2017年达到30%这一临界规模,分析这一临界规模达成的原因对于进一步将我国的性别平等政策落到实处具有启发性意义。研究采用集体行为视角,从历史过程和行为特点两个维度分析临界规模达成的原因。研究发现,在历史... 美国高校的女校长比例在2017年达到30%这一临界规模,分析这一临界规模达成的原因对于进一步将我国的性别平等政策落到实处具有启发性意义。研究采用集体行为视角,从历史过程和行为特点两个维度分析临界规模达成的原因。研究发现,在历史过程方面,女性在美国高校的职业之旅经历了五个主要历史阶段,分别是:从19世纪30年代以后到20世纪80年代,女性获得了高校的职业准入,但20世纪80年代以后,高学历女性数量蓬发,而高校女性职业分布却呈现出底层集聚与高层缺损的矛盾状态,引发了结构性紧张。因此,20世纪90年代,为了打破这种失衡现象,国家政策与高校制度层面均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规范,21世纪以后,对于高校女性领导力的肯定渐渐成为一种集体信念,2010年以后,全国兴起了女性领导力提升项目浪潮,尤其是对高校的女性领导力进行了专门的行动动员。在行为特点方面,美国高校女校长临界规模的达成体现了社会风潮与国家推动相结合、供给侧战略与需求侧战略相结合、认知性运动与规则性行动相结合的三重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大学 女校长 临界规模 集体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