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2篇文章
< 1 2 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当前中美“脱钩论”的观察与思考 被引量:17
1
作者 傅梦孜 付宇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33-41,共9页
"脱钩"似乎成为时下中美关系叙事的高频用词。有舆论甚至认为,在中美战略竞争全面加剧背景下,中美关系或将进入全面"脱钩"阶段。作为全球第一、第二大经济体,"脱钩"不仅对中美关系产生深远影响,也势必对... "脱钩"似乎成为时下中美关系叙事的高频用词。有舆论甚至认为,在中美战略竞争全面加剧背景下,中美关系或将进入全面"脱钩"阶段。作为全球第一、第二大经济体,"脱钩"不仅对中美关系产生深远影响,也势必对现存国际秩序乃至全球化走向形成重大冲击。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百年"大变局"中,如何看待、评估中美关系的走向?中美"脱钩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中美关系正在发生的深刻复杂变化,在某些领域,如航天、5G通信以及与国家安全相关的具引领性的高科技领域,中美之间存在并行甚至加剧彼此独立发展的势态前景,但全经济、全金融脱钩亦是美国不情愿看到的前景,而且时下并不具备全面"脱钩"甚至重回冷战时期"两个平行世界"的基础和条件。中国可以从最坏处着想,但不排除争取最好结果的任何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关系 "脱钩论" 百年大变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钩论”背景下的中美金融断裂--以《外国公司问责法案》为切入 被引量:13
2
作者 沈伟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2-46,共15页
《外国公司问责法案》经美国总统特朗普于2020年12月18日签署而正式生效。该法案直指在美上市的中资企业,将两国证券监管合作的矛盾和分歧上升到金融脱钩,使得在美上市的中资企业面临下市和被迫退出美国资本市场的风险。《外国公司问责... 《外国公司问责法案》经美国总统特朗普于2020年12月18日签署而正式生效。该法案直指在美上市的中资企业,将两国证券监管合作的矛盾和分歧上升到金融脱钩,使得在美上市的中资企业面临下市和被迫退出美国资本市场的风险。《外国公司问责法案》是近年来中美两国贸易摩擦向金融领域的延伸,也是美方提出的“脱钩论”在贸易和投资领域之外的纵向发展。中美贸易冲突不仅没有随着《中美经贸协定》(第一阶段)的签署而得到缓和,反而在新冠疫情之后继续加剧,并且向金融、科技和教育等领域蔓延,中美两国“脱钩论”甚嚣尘上。美国加紧在金融领域通过法律战的方式推进中美“脱钩”,对中资企业在美上市融资构成现实威胁。中国应该通过法律的方式,在技术层面应对中美监管合作,化解和弱化双方的监管合作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钩论 《外国公司问责法案》 中资企业下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碳排放驱动因素分解及脱钩努力效应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郭文强 于忠萍 +2 位作者 雷明 张雯苹 高雅琪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9-219,共11页
准确把握我国整体碳排放发展现状,分析碳排放的驱动因素并探究碳排放脱钩的内在机制演变,对我国节能减排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运用GDIM分解模型对我国2000-2022年的整体碳排放进行因素分解,并在此基础上,结合Tapio脱钩... 准确把握我国整体碳排放发展现状,分析碳排放的驱动因素并探究碳排放脱钩的内在机制演变,对我国节能减排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运用GDIM分解模型对我国2000-2022年的整体碳排放进行因素分解,并在此基础上,结合Tapio脱钩模型构建脱钩努力模型,测度各驱动因素的脱钩努力效应,以评估我国减排政策的有效性。结果表明:①2000-2022年,我国整体碳排放总量逐年上升,由30.03×10^(8)t增至105.77×10^(8)t,累计增加了75.74×10^(8)t,碳减排工作面临较大挑战;空间上,碳排放分布不均,呈现出东多西少、北多南少的特征,且东西差距逐渐缩小。②技术规模是碳排放增加的最大驱动力,同时经济规模、能源规模及人均碳排放因素也有明显贡献,而技术碳强度是降碳的关键因素,其次是经济碳强度、能源消费碳强度。③2012年起,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脱钩指数始终保持在-0.3~0.8的范围,以弱脱钩状态为主。④经济碳强度、技术碳强度、能源碳强度及能源强度均可促进碳排放脱钩,其中,尤其显著的是技术碳强度,其脱钩努力指数大于1的频率高达63.64%。但是,在大多数年份下总脱钩努力指数仍为负值,表明总体脱钩努力尚不足以抵消经济效应带来的碳排放增长。因此,为加强我国碳排放治理及脱钩努力效应,应重点关注碳排放控制、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以及碳减排政策的完善与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因素分解 GDIM Tapio脱钩模型 脱钩努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种植业碳排放的脱钩效应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索瑞霞 王琪 +1 位作者 张帆 赵曾燕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0-230,共11页
研究黄河流域种植业碳排放的脱钩效应及影响因素,有助于加强流域内的生态保护,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黄河流域“双碳”目标的实现。本文采用碳排放系数法对2000-2021年黄河流域各省份种植业碳排放量进行测算,分析黄河流域种植业碳排... 研究黄河流域种植业碳排放的脱钩效应及影响因素,有助于加强流域内的生态保护,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黄河流域“双碳”目标的实现。本文采用碳排放系数法对2000-2021年黄河流域各省份种植业碳排放量进行测算,分析黄河流域种植业碳排放的时空演变特征,基于Tapio脱钩模型探讨黄河流域种植业碳排放与经济发展间的脱钩关系,并通过对数平均迪氏指数(LMDI)模型对种植业碳排放的驱动因素进行分解。结果表明:①2000-2021年黄河流域种植业碳排放量累计增加了2998.89×10^(4)t,且整体呈先增后减的波动趋势,具体表现为快速增长-稳定增长-快速下降的三阶段变化特征。从碳源构成可知,农业物资投入是种植业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且在种植业碳源中年均占比为73.28%。②黄河流域种植业碳排放存在显著的省际和区域性差异,河南省和青海省分别为黄河流域种植业碳排放量最高和最低的省份,两省份研究期内的碳排放峰值分别为4785.86×10^(4)、94.09×10^(4)t;且黄河流域种植业碳排放整体呈下游>上游>中游的分布特征。③黄河流域种植业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脱钩关系整体上表现为弱脱钩向强脱钩发展,是一种良好的发展态势,但各省份的脱钩效应间存在显著性差异。④能源结构和能源强度均抑制黄河流域种植业碳排放增长,而经济增长和人口规模因素则对种植业碳排放有正向促进作用。研究显示,黄河流域各省份种植业碳排放发展呈现明显不同,亟需制定差异性发展战略,以实现黄河流域种植业整体低碳化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种植业碳排放 Tapio脱钩模型 LMDI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省际碳排放脱钩的动态演变及收敛性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郭文强 于忠萍 +2 位作者 雷明 史瑞雪 韦星羽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6-172,180,共8页
运用Tapio脱钩指数、空间自相关与空间马尔科夫链模型,探讨2001—2022年我国省际碳排放脱钩的时空动态演化特征,并根据收敛模型进行俱乐部划分分析从而揭示我国省际脱钩关系的演变以寻求低碳发展路径。结果表明:(1) 2001—2022年我国各... 运用Tapio脱钩指数、空间自相关与空间马尔科夫链模型,探讨2001—2022年我国省际碳排放脱钩的时空动态演化特征,并根据收敛模型进行俱乐部划分分析从而揭示我国省际脱钩关系的演变以寻求低碳发展路径。结果表明:(1) 2001—2022年我国各省份的脱钩类型由多样化共存逐步发展到以弱脱钩为主导,整体发展形势向好。(2)碳排放脱钩的全局空间正自相关性显著,局部空间发展以L-L聚集为主,东西空间分异愈发显著,出现极化效应。(3)较少出现跨越性的脱钩转移,且转移概率受邻域脱钩状态影响存在差异。理想脱钩省份可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有助于发挥低碳锁定作用,而脱钩不理想省份则会发挥负向溢出效应。(4)我国整体脱钩水平尚未达到同一稳态,局部检验共得到6个收敛俱乐部,内部表现出较显著的趋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钩 Tapio 空间自相关 空间马尔科夫链 俱乐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介入的创新联合体治理:基于“双重脱钩”的分析框架 被引量:2
6
作者 江鸿 《中国软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7-85,共9页
政府支持的创新联合体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载体。然而,现有研究忽视了政府介入条件下创新联合体面临着目标层面“公共使命—创新目标”脱钩与运行层面“创新目标—实施手段”脱钩并存的“双重脱钩”独特问题。研究提出“双重脱钩... 政府支持的创新联合体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载体。然而,现有研究忽视了政府介入条件下创新联合体面临着目标层面“公共使命—创新目标”脱钩与运行层面“创新目标—实施手段”脱钩并存的“双重脱钩”独特问题。研究提出“双重脱钩”是政府介入创新联合体治理的核心议题,聚焦于现有研究忽略的“促进焦点”构建分析框架,讨论引致两类脱钩的关键因素,以及政府介入下的治理机制和实践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联合体 政府介入 组织治理 脱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快速交通系统与旅游生态效率脱钩关系及时空格局演化
7
作者 白洋 李亚茹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6-184,共9页
厘清快速交通系统与旅游生态效率发展的动态脱钩关系,对依托快速交通建设布局驱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基于2009—2020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通过熵权法、旅游碳排放测算模型、Super-SBM模型测算快速交通系统和旅游生态效... 厘清快速交通系统与旅游生态效率发展的动态脱钩关系,对依托快速交通建设布局驱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基于2009—2020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通过熵权法、旅游碳排放测算模型、Super-SBM模型测算快速交通系统和旅游生态效率的综合发展水平,采用Tapio脱钩模型和马尔科夫模型揭示二者脱钩关系的时空演化规律与状态转移特征。研究发现:(1)整体来看,中国快速交通系统发展水平呈现稳定增长态势,旅游生态效率则波动下降。(2)研究期内,省域和区域层次的脱钩关系均以强负脱钩为主。(3)省域主流脱钩关系呈现多种脱钩类型交替嬗变的时序演化特征,存在连接状态覆盖范围逐渐压缩、脱钩北上和负脱钩南下的空间转移趋向。(4)省域脱钩状态主要发生向“上”转移,负脱钩关系的稳定性最强且存在空间集聚倾向,不同脱钩状态的邻域对省域脱钩状态转移存在明显异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交通系统 旅游生态效率 脱钩关系 马尔科夫链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民航业碳排放脱钩状态分析及预测研究
8
作者 杨省贵 赵梓含 谭颖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9-99,共11页
随着我国民航业快速发展,碳减排压力持续增大。为探究民航业发展与碳排放之间的脱钩关系,基于IPCC碳排放系数法测算了民航业历史碳排放量,利用TAPIO脱钩模型和LMDI法分析了民航业碳排放脱钩状态及驱动因素,最后评估和预测了民航业碳排... 随着我国民航业快速发展,碳减排压力持续增大。为探究民航业发展与碳排放之间的脱钩关系,基于IPCC碳排放系数法测算了民航业历史碳排放量,利用TAPIO脱钩模型和LMDI法分析了民航业碳排放脱钩状态及驱动因素,最后评估和预测了民航业碳排放变化趋势和脱钩进程。结果表明:2000—2019年民航业碳排放总量持续上升且保持较高增速;研究期内经济水平效应是促进行业扩张的首要动力,运输强度效应是推动碳排放脱钩的首要因素;“粗放情景”下民航业不会有碳排放峰值,其余5种情景均可在2035年之前出现碳达峰,但只有“绿色情景”可望如期实现碳达峰目标;在预测期内“绿色情景”脱钩状况最佳,“低碳节能情景”次之,“粗放情景”脱钩状况最差且无法达到强脱钩状态,其余3种情景均能在一定程度上优化脱钩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航业 碳排放 脱钩状态 驱动因素 碳达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碳排放脱钩与能源安全关系研究
9
作者 高建刚 徐凯 +1 位作者 刘津澔 何丽娜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27,共5页
为了给全面推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和实现“双碳”目标等提供参考,以2005—2022年为研究期,构建能源安全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测度黄河流域各省份能源安全水平,采用Tapio模型测度黄河流域各省份碳排放脱钩状态,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对碳排放... 为了给全面推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和实现“双碳”目标等提供参考,以2005—2022年为研究期,构建能源安全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测度黄河流域各省份能源安全水平,采用Tapio模型测度黄河流域各省份碳排放脱钩状态,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对碳排放脱钩与能源安全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各省份能源安全水平在研究期均呈上升趋势,但研究期末能源安全压力依然较大且省份间差别较大,能源安全形势整体上不容乐观;2)黄河流域各省份碳排放脱钩状态在研究期向好发展,多数省份曾呈现强脱钩状态,但脱钩状态不稳定即难以保持最佳状态;3)能源安全水平的提高对黄河流域碳排放脱钩具有促进效应,这种促进效应在2012年以后更加显著。提出了系统化提高黄河流域能源安全水平、加快“碳达峰”进程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安全 碳排放脱钩 Tapio模型 固定效应模型 实证分析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地区碳排放驱动因素及脱钩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赵鑫宇 张庭婷 +2 位作者 谢晓敏 彭寅章 赵启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67-776,共10页
长三角地区作为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区域之一,对其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能源消费之间的脱钩关系及相关驱动因素开展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推进该地区的低碳转型,同时也可为全国实现“双碳”目标提供重要支持。本文使用Tapio脱钩模... 长三角地区作为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区域之一,对其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能源消费之间的脱钩关系及相关驱动因素开展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推进该地区的低碳转型,同时也可为全国实现“双碳”目标提供重要支持。本文使用Tapio脱钩模型分析2000−2021年长三角地区能源消费、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并基于对数平均迪氏指数(LMDI)分解方法,在传统分解的基础上引入政策因素,区分政府和市场在低碳转型中的作用,探讨长三角地区碳排放的驱动因素及其影响程度。结果表明:①长三角地区碳排放在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方面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脱钩现象,其中,上海市表现出较强的脱钩状态,其他三省份则在不同时段内呈现出增长连接或弱脱钩状态。②经济发展效应是推动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因素,其贡献率为255.13%;财政减排效应是抑制碳排放增长的关键因素,其贡献率为−201.58%。产业结构效应、人口效应、能源结构效应和碳强度效应也发挥了重要的减排作用。③各驱动因素对长三角地区碳排放的影响在时空上存在显著差异。研究显示,长三角地区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能源消费逐渐走向脱钩,经济发展效应和财政减排效应是影响碳排放的关键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LMDI分解 脱钩分析 长三角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农业投入品碳排放特征、影响因素及脱钩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闫帅 陈玉成 +1 位作者 蒋乙玮 管宏友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47-857,共11页
农业投入品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碳排放,分析农业投入品碳排放特征与影响因素,对农业绿色发展、助推“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作为重要的农业发展区域,重庆市在农业生产活动中使用大量农业投入品。基于2013—2022年《重庆统计年... 农业投入品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碳排放,分析农业投入品碳排放特征与影响因素,对农业绿色发展、助推“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作为重要的农业发展区域,重庆市在农业生产活动中使用大量农业投入品。基于2013—2022年《重庆统计年鉴》和《中国农业年鉴》对重庆市农业投入品量、粮食产量、耕地面积、播种面积、农村人口数以及各类GDP的数值进行整合,采用经典碳排放理论,研究重庆市农业生产过程中投入品碳排放量及其动态变化态势,运用对数均值迪氏分解法(logarithmic mean divisia index,LMDI)模型和Tapio脱钩模型,探讨农业生产投入品碳排放的影响因素与脱钩效应,为农业投入品碳减排提供科学支撑。结果表明:1)2013—2022年重庆市农业投入品碳排放总量为452.01万~482.70万t CO_(2)-eq,化肥与灌溉用电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占比分别为31.01%和39.48%。2)重庆市农作物单位播种面积碳排放、单位产量碳排放、单位产值碳排放以及单位耕地面积碳排放与基期相比均呈下降态势,且单位耕地面积碳排放与单位播种面积碳排放变化趋势基本一致。3)农业投入品投入与种植结构影响碳排放量,农业生产效率、地区产业结构及农村人口数等因素对农业碳减排具有正向作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劳动力水平是重庆市碳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原因。4)重庆市农业投入品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状态主要表现为弱脱钩向强脱钩转变。农业经济增长逐渐摆脱对高碳排放的依赖,实现了相对绿色的发展。基于以上结果,本文针对重庆市农业投入品碳减排提出以下建议:政府应加快研发精准施肥、节水灌溉和智能化设备等绿色农业技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动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发展。同时,要提高农民环保意识和低碳生产能力,发挥农业投入品碳排放驱动因素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投入品 碳排放 LMDI模型 Tapio脱钩模型 重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三峡库区农业碳排放脱钩效应及驱动因素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恒阳 张军以 彭国川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4,共11页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探究重庆三峡库区农业碳排放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可为库区低碳农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采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因子法测算2015—2022年重庆三峡库区农业碳排放量,系统分析库区农业碳排放量和强...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探究重庆三峡库区农业碳排放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可为库区低碳农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采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因子法测算2015—2022年重庆三峡库区农业碳排放量,系统分析库区农业碳排放量和强度时空分异特征,利用Tapio脱钩模型分析库区农业碳排放量与农业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并进一步运用LMDI(logarithmic mean divisia index)模型解析库区农业碳排放驱动因素。结果表明:重庆三峡库区农业碳排放总量整体呈波动降低趋势,农业碳排放总量从2015年的645.89万t降至2022年的620.74万t,库区农业碳排放主要来源为农田土壤碳排放和畜禽养殖碳排放。库区农业碳排放强度总体呈下降趋势,各区县间碳排放强度差距逐渐缩小。2015—2022年,库区农业经济与农业碳排放量整体上呈脱钩关系。随着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农业产值增长,农业碳排放量增加。脱钩关系以2019年为节点表现为由强脱钩向弱脱钩转变。农业生产效率、农业人口规模、农业产业结构对库区农业碳排放量的增长具有抑制作用,而农业经济规模对农业碳排放量的增长则具有促进作用。基于以上结果,本文提出减少禽畜养殖业碳排放量、控制农田土壤利用碳排放量和发挥农业碳排放驱动因素抑制作用等相关建议,以期为库区低碳农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农业碳排放 Tapio脱钩模型 LMDI模型 驱动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建设脱钩关系及驱动因素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隋明强 黄奕晗 哈梅芳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2-77,92,共7页
以宁夏县域层面2015-2021年的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建设情况为样本,对两者进行综合测度,利用Tapio脱钩弹性模型并引入地理探测器模型中的因子分析法,深入探讨宁夏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建设的脱钩协调情况以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宁... 以宁夏县域层面2015-2021年的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建设情况为样本,对两者进行综合测度,利用Tapio脱钩弹性模型并引入地理探测器模型中的因子分析法,深入探讨宁夏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建设的脱钩协调情况以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宁夏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建设发展整体呈现增长态势,但两者存在的区域差异较大且不同步的特点。(2)两者在整体上呈现出脱钩与负脱钩波动的特征,在宁夏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建设发展过程中,各县区更加注重新型城镇化发展,忽视了生态环境建设。(3)在决定宁夏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建设脱钩关系的主导因子中,生态环境建设系统占60%,且生态环境建设系统的影响因子综合排序更高,对脱钩关系的解释效果更强,表明生态环境建设对县域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建设脱钩关系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生态环境建设 脱钩 驱动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美科技“脱钩”的国际经济影响——基于GTAP模拟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子林 赵春磊 张志敏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1-160,共10页
自2018年起,美国积极推动对华科技“脱钩”以维护其科技霸权地位,此举势必会对中美及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贸易产生深远影响。随着中美科技“脱钩”程度加深,中美两国GDP、投资和福利水平均大幅下降,但美国降幅更为明显。同时,中美两国贸... 自2018年起,美国积极推动对华科技“脱钩”以维护其科技霸权地位,此举势必会对中美及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贸易产生深远影响。随着中美科技“脱钩”程度加深,中美两国GDP、投资和福利水平均大幅下降,但美国降幅更为明显。同时,中美两国贸易总量锐减,进出口国别和产业结构呈现多元变动。相较之下,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GDP、投资和福利水平在“脱钩”情景下均有所改善,进出口贸易扩张,除高技术产业进出口增加外,其余产业出口受损严重,但进口提升明显。对此,中国应通过协商谈判来管控分歧,拓展中美科技合作空间,在此基础上深化对外开放,开辟技术交流新渠道。同时,中国还需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培育新质生产力,以实现产业供应链的自主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脱钩 GTAP 经济贸易 高技术产业 GDP 投资 福利水平 技术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与耕地利用碳排放空间交互与脱钩效应分析——以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程鹏 王灏 +2 位作者 吴诗嫚 曾巧玲 陈惠昕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1-114,共14页
研究基于AHP-熵权法、IPCC碳核算系数法,结合空间分析和Tapio脱钩模型,对2000—2020年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三大城市群新型城镇化水平持续上升,表现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2... 研究基于AHP-熵权法、IPCC碳核算系数法,结合空间分析和Tapio脱钩模型,对2000—2020年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三大城市群新型城镇化水平持续上升,表现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2)耕地利用碳排放呈倒“U”型变化态势,碳排放量在2015年达到顶峰后下降,农用物资投入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3)双变量空间关系由正相关向负相关转变,于2015年稳定呈现负相关状态。(4)脱钩状态持续优化转变,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最佳,成渝城市群波动最大。所得结论为: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已进入新型城镇化与耕地低碳利用协调发展阶段,但仍需通过产业升级和农业规模化经营实现深度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耕地利用碳排放 双变量莫兰指数 Tapio脱钩模型 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背景下中国交通运输业碳排放驱动因素及脱钩效应 被引量:9
16
作者 邵志国 李可心 李梦笛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71-582,共12页
基于LMDI分解模型量化交通碳排放驱动因素的贡献情况,利用Tapio脱钩模型对行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并定量分析各因素为达到脱钩状态所做的努力.结果表明:经济产出是导致交通碳排放增加的决定性因素,对碳排放的贡献率高... 基于LMDI分解模型量化交通碳排放驱动因素的贡献情况,利用Tapio脱钩模型对行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并定量分析各因素为达到脱钩状态所做的努力.结果表明:经济产出是导致交通碳排放增加的决定性因素,对碳排放的贡献率高达115.93%;产业结构对碳排放的抑制作用最显著.全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交通碳排放脱钩指数均处于下降态势,展现了从扩张负脱钩→弱脱钩→强脱钩的变化趋势.各地区交通碳排放驱动因素总体上均呈现“无脱钩努力→弱脱钩努力→强脱钩努力”的阶段性特点.产业结构对30个省份做出不同程度的脱钩努力,运输强度和人口规模成为阻碍绝大多数省份碳脱钩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业 碳排放 驱动因素 Tapio模型 脱钩努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三角城市群净碳排放与经济发展脱钩效应及其驱动力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永阳 蔡宴朋 张盼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03-1314,共12页
经济增长伴随着碳排放的不断增加,加剧了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的严重程度。分析净碳排放量时空演变特征和鉴别其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脱钩效应及影响因素对促进区域发展低碳化绿色可持续战略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以珠三角城市群为例,对市级尺... 经济增长伴随着碳排放的不断增加,加剧了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的严重程度。分析净碳排放量时空演变特征和鉴别其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脱钩效应及影响因素对促进区域发展低碳化绿色可持续战略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以珠三角城市群为例,对市级尺度的碳排放量,碳汇能力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并用生态承载指数表征其净碳排放程度。同时采用Tapio脱钩模型评价该区域的净碳排放和经济效应的脱钩指数进行探讨,结合迪氏指数分解法(Logarithmic Mean Divisia Index,LMDI)识别和分析净碳排放的脱钩指数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珠三角地区生产视角碳排放总量处于先快速增长后缓慢增长的趋势。碳排放总量由2000年的1.75×10^(8)t增长到2020年的4.87×10^(8)t,增长率为178.29%。(2)2000-2020年,珠三角地区碳吸收量由1.84×10^(8)t增长到2.06×10^(8)t,增长率为11.9%。林地和耕地是城市吸收二氧化碳的主要贡献者,其碳吸收量占总的碳吸收量的97%以上。(3)珠三角地区碳生态承载指数空间差异明显,呈现中间低两边高的趋势,地区周边的肇庆、惠州和江门生态承载指数高,与之相反,佛山和东莞的生态承载指数低。(4)碳排放强度因素、能源消耗因素、效率因素和人口因素对净碳排放量和经济发展的脱钩效应有着显著的作用。提高生态服务和增加绿地管理有助于增强碳汇能力,进而促进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因此,基于这些发现,研究建议珠三角地区应在未来的发展中重点加强碳汇能力的提升。同时,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逐步减少对高碳排放行业的依赖,推动经济发展与碳排放的脱钩,促进区域内低碳、绿色、协同的可持续发展。这对于该地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以及实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碳排放量 脱钩效应 脱钩指数 LMDI 珠三角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5-2020年湖南省土地利用碳排放与经济发展的脱钩关系研究
18
作者 赵晨迪 姚鹏 +1 位作者 王慧敏 邓楚雄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4-113,共10页
基于1995-2020年湖南省的土地利用类型数据以及社会经济数据,采用碳排放系数法、借助Tapio脱钩模型及利用LMDI因素分解模型,明确湖南省土地利用碳排放变化特征、土地利用碳排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及土地利用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 基于1995-2020年湖南省的土地利用类型数据以及社会经济数据,采用碳排放系数法、借助Tapio脱钩模型及利用LMDI因素分解模型,明确湖南省土地利用碳排放变化特征、土地利用碳排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及土地利用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在研究期内,土地利用净碳排放量与建设用地碳排放量均呈现缓慢下降-快速增长-缓慢下降的变化趋势;耕地碳排放量则呈现出倒“V”字形的变化特征;林地和水域碳吸收量的变化趋势分别呈“L”型和“M”型;草地碳吸收量表现出阶梯状特征。90%以上的碳排放量来源于建设用地,98.5%以上的碳吸收量来源于林地;(2)在该时期,土地利用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状态表现为:脱钩-扩张型负脱钩-弱脱钩-强脱钩,实现了脱钩状态的四级跨越;(3)经济发展水平是湖南省土地利用碳排放及脱钩系数最主要的促增因素,其次为建设用地规模和人口规模;而土地利用经济效率则是最主要的促降因素,其次是能源消费强度、碳排放强度和能源消费密度。该研究结果可为湖南省土地利用低碳模式的调控和“双碳”政策设计的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碳排放 脱钩分析 LMDI因素分解 湖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驱动因素及脱钩效应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杨燕燕 王永瑜 徐绮阳 《干旱区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30,共11页
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采用水足迹法测度2000—2020年黄河流域56个地级市的水资源实际消耗情况,通过对数均值迪氏指数法揭示用水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并结合DPSIR框架构建脱钩努力指数模型测... 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采用水足迹法测度2000—2020年黄河流域56个地级市的水资源实际消耗情况,通过对数均值迪氏指数法揭示用水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并结合DPSIR框架构建脱钩努力指数模型测度水资源利用脱钩效应。结果表明:(1)2000—2020年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农业生产用水是其主要组成部分,所占比重均在90%以上。(2)经济发展效应与人口规模效应对水资源消耗起正向驱动作用,用水强度效应与产业结构效应起负向驱动作用。(3)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脱钩效果整体较好,主要有弱脱钩和强脱钩2种状态。具体来看,中游和下游地区的脱钩状态优于上游地区;工业生产用水和服务业用水的脱钩状态优于农业生产用水。(4)水资源利用脱钩效应转变过程中,产业结构效应和水资源禀赋效应是实现区域脱钩的重要因素,而用水强度效应和水资源禀赋效应是实现行业脱钩的关键所在。研究结果可为黄河流域水资源与经济绿色协调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足迹 DPSIR框架 对数均值迪氏指数 脱钩模型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高山峡谷区土地利用强度对碳排放的脱钩效应及驱动因素
20
作者 曾成 李天阳 何丙辉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6770-6782,共13页
探究不同水土保持分区的土地利用强度和碳排放的关系及其驱动机制,能够更深刻地认识区域地貌类型、气候、植被等特征对碳排放的影响,是研究自然环境对碳排放空间分异和实现精准治理的重要基础。研究以中国西南高山峡谷不同水土保持分区... 探究不同水土保持分区的土地利用强度和碳排放的关系及其驱动机制,能够更深刻地认识区域地貌类型、气候、植被等特征对碳排放的影响,是研究自然环境对碳排放空间分异和实现精准治理的重要基础。研究以中国西南高山峡谷不同水土保持分区为研究对象,通过Tapio脱钩模型对不同水土保持分区2000—2020年土地利用强度和碳排放的脱钩状态进行分析,并运用LMDI模型对碳排放的驱动因素进行了分解,结果表明:(1)研究区碳排放总量从2000年的2077.16×10^(4)t增长到2010年的6515.00×10^(4)t,在2020年急剧上升到11542.00×10^(4)t;研究区的碳排放空间范围呈现出不断扩张的趋势,碳排放椭圆和碳排放重心均向西北高海拔地区转移。(2)研究区土地利用强度和碳排放均受地貌类型影响显著,表现出“南高北低”的空间层级结构特征。(3)2000—2010年,藏东南区、藏东区、滇北区和川西区等高山地貌区处于强脱钩状态,滇西北区和川西南区等峡谷地貌区处于扩张负脱钩状态;2010—2020年,滇西北区转变为弱脱钩状态,川西区转变为强负脱钩状态。(4)农业碳排放在2000—2010年和2010—2020年由碳源转变为碳汇,产业结构和人口规模则相反,由碳汇转变为碳源,人均工业产值对碳排放的贡献减少,但仍然是重要的碳源。研究揭示了西南高山峡谷区土地利用强度与碳排放之间的复杂关系,研究结果为西南高山峡谷区自然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实现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脱钩状态 土地利用强度 驱动效应 西南高山峡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