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街头即舞台:青年街头音乐实践的第三空间建构研究 |
刘诣
|
《中国青年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2
|
第三空间审视下教师在线教学的角色转化与认知胜任能力 |
夏惠贤
胡红珍
|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4
|
|
|
3
|
基于场景理论的城市社区第三空间识别与营造路径——以重庆市沙坪坝区中渡口社区为例 |
黄瓴
夏梦
|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
2024 |
3
|
|
|
4
|
迈向第三空间:城市更新中遗产社区的情感流变与异质性认同 |
杨程程
|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3
|
|
|
5
|
关系性生产:师范生实践性知识发展的第三空间路径 |
屠明将
|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
2024 |
3
|
|
|
6
|
“真实和想象的地方”:论巴拉德《混凝土岛》中的第三空间 |
王桃花
黄锦豪
|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
7
|
第三空间:旅游凝视下文化表演的意义重解——以九寨沟藏羌歌舞表演《高原红》为例 |
阳宁东
杨振之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3
|
|
|
8
|
公共图书馆第三空间新服务功能用户认可度调查 |
吴琼
杨九龙
|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1
|
|
|
9
|
基于第三空间理论的高职“双师型”教师职前培养模式研究 |
谢丽娜
骆阳
|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
2021 |
6
|
|
|
10
|
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融合创新的路径抉择——基于“第三空间”理论的分析 |
杨鉴
陈章
沈军
|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
2020 |
6
|
|
|
11
|
杂合中建立第三空间——从霍米·巴巴的杂合理论看谢默斯·希尼的《贝奥武甫》译本 |
李成坚
邓红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07 |
14
|
|
|
12
|
图书馆“第三空间”营造途径研究 |
刘兰
|
《图书与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33
|
|
|
13
|
教师教育供给侧改革:基于第三空间的视角 |
戴伟芬
|
《教育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0
|
|
|
14
|
第三空间的图书馆服务能力研究 |
袁红军
|
《现代情报》
CSSCI
|
2012 |
15
|
|
|
15
|
“第三空间”学术史梳理:兼论索亚、巴巴与詹明信的理论交叉 |
袁源
|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7 |
20
|
|
|
16
|
家校共育存在的问题及破解路径——基于第三空间视角 |
李莎莎
龙宝新
|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
2023 |
14
|
|
|
17
|
空间媒介再造城市意象:第三空间视野下的报刊亭 |
张华
|
《现代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9
|
|
|
18
|
基于第三空间理论的档案馆空间认知研究 |
苏君华
李莎
|
《档案管理》
北大核心
|
2016 |
4
|
|
|
19
|
论大学生活第三空间的构建——以图书馆转型为例 |
丁晓慧
|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
2015 |
14
|
|
|
20
|
旅游“第三空间”的审美意蕴——基于哲学和美学的视角 |
胡田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