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力需求响应理论方法与技术”专题征稿启事
1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0期160-160,共1页
需求响应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输电系统和电能批发市场可靠、经济运行的重要因素。我国电力系统峰谷差持续居高不下,突破起源于市场经济的需求响应理论方法及运行机制,降低电力系统峰谷差,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运行效率,... 需求响应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输电系统和电能批发市场可靠、经济运行的重要因素。我国电力系统峰谷差持续居高不下,突破起源于市场经济的需求响应理论方法及运行机制,降低电力系统峰谷差,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运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随着输配电网及用户间的功率、能量流的双向流动,以及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发电和分布式发电接入电网,需求响应可增强电力负荷响应的灵活性及电网与用户间的互动性,作为一种资源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需求响应理论方法与技术" 电力系统 输电系统 电能 编辑部 作者 征稿启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需求响应理论方法与技术”专题征稿启事
2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5期214-214,共1页
需求响应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输电系统和电能批发市场可靠、经济运行的重要因素。我国电力系统峰谷差持续居高不下,突破起源于市场经济的需求响应理论方法及运行机制,降低电力系统峰谷差,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运行效率,具有... 需求响应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输电系统和电能批发市场可靠、经济运行的重要因素。我国电力系统峰谷差持续居高不下,突破起源于市场经济的需求响应理论方法及运行机制,降低电力系统峰谷差,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运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随着输配电网及用户间的功率、能量流的双向流动,以及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发电和分布式发电接入电网,需求响应可增强电力负荷响应的灵活性及电网与用户间的互动性,作为一种资源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电网 "电力需求响应理论方法与技术" 编辑部 作者 征稿启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需求响应理论方法与技术”专题征稿启事
3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9期103-103,共1页
需求响应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输电系统和电能批发市场可靠、经济运行的重要因素。我国电力系统峰谷差持续居高不下,突破起源于市场经济的需求响应理论方法及运行机制,降低电力系统峰谷差,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运行效率,... 需求响应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输电系统和电能批发市场可靠、经济运行的重要因素。我国电力系统峰谷差持续居高不下,突破起源于市场经济的需求响应理论方法及运行机制,降低电力系统峰谷差,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运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随着输配电网及用户间的功率、能量流的双向流动,以及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发电和分布式发电接入电网,需求响应可增强电力负荷响应的灵活性及电网与用户间的互动性,作为一种资源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需求响应理论方法与技术' 电力系统 电网 编辑部 作者 征稿启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需求响应理论方法与技术”专题征稿启事
4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2期105-105,共1页
需求响应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输电系统和电能批发市场可靠、经济运行的重要因素。我国电力系统峰谷差持续居高不下,突破起源于市场经济的需求响应理论方法及运行机制,降低电力系统峰谷差,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运行效率,... 需求响应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输电系统和电能批发市场可靠、经济运行的重要因素。我国电力系统峰谷差持续居高不下,突破起源于市场经济的需求响应理论方法及运行机制,降低电力系统峰谷差,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运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随着输配电网及用户间的功率、能量流的双向流动,以及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发电和分布式发电接入电网,需求响应可增强电力负荷响应的灵活性及电网与用户间的互动性,作为一种资源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需求响应理论方法与技术" 电力系统 编辑部 作者 征稿启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需求响应理论方法与技术”专题征稿启事
5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8期202-202,共1页
需求响应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输电系统和电能批发市场可靠、经济运行的重要因素。我国电力系统峰谷差持续居高不下,突破起源于市场经济的需求响应理论方法及运行机制,降低电力系统峰谷差,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运行效率,... 需求响应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输电系统和电能批发市场可靠、经济运行的重要因素。我国电力系统峰谷差持续居高不下,突破起源于市场经济的需求响应理论方法及运行机制,降低电力系统峰谷差,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运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随着输配电网及用户间的功率、能量流的双向流动,以及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发电和分布式发电接入电网,需求响应可增强电力负荷响应的灵活性及电网与用户间的互动性,作为一种资源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需求响应理论方法与技术" 专题征稿启事 电力系统 编辑部 作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需求响应理论方法与技术”专题征稿启事
6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3期169-169,共1页
需求响应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输电系统和电能批发市场可靠、经济运行的重要因素。我国电力系统峰谷差持续居高不下,突破起源于市场经济的需求响应理论方法及运行机制,降低电力系统峰谷差,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运行效率,... 需求响应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输电系统和电能批发市场可靠、经济运行的重要因素。我国电力系统峰谷差持续居高不下,突破起源于市场经济的需求响应理论方法及运行机制,降低电力系统峰谷差,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运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随着输配电网及用户间的功率、能量流的双向流动,以及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发电和分布式发电接入电网,需求响应可增强电力负荷响应的灵活性及电网与用户间的互动性,作为一种资源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需求响应理论方法与技术" 编辑部 作者 征稿启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需求响应理论方法与技术”专题征稿启事
7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7期182-182,共1页
需求响应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输电系统和电能批发市场可靠、经济运行的重要因素。我国电力系统峰谷差持续居高不下,突破起源于市场经济的需求响应理论方法及运行机制,降低电力系统峰谷差,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运行效率,... 需求响应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输电系统和电能批发市场可靠、经济运行的重要因素。我国电力系统峰谷差持续居高不下,突破起源于市场经济的需求响应理论方法及运行机制,降低电力系统峰谷差,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运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随着输配电网及用户间的功率、能量流的双向流动,以及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发电和分布式发电接入电网,需求响应可增强电力负荷响应的灵活性及电网与用户间的互动性,作为一种资源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需求响应理论方法与技术"专题 编辑部 作者 征稿启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需求响应理论方法与技术”专题征稿启事
8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184-184,共1页
需求响应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输电系统和电能批发市场可靠、经济运行的重要因素。我国电力系统峰谷差持续居高不下,突破起源于市场经济的需求响应理论方法及运行机制,降低电力系统峰谷差,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运行效率,具有... 需求响应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输电系统和电能批发市场可靠、经济运行的重要因素。我国电力系统峰谷差持续居高不下,突破起源于市场经济的需求响应理论方法及运行机制,降低电力系统峰谷差,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运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随着输配电网及用户间的功率、能量流的双向流动,以及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发电和分布式发电接入电网,需求响应可增强电力负荷响应的灵活性及电网与用户间的互动性,作为一种资源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需求响应理论方法与技术"专题 征稿启事 电力系统 电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数据与电力系统——理论、方法、技术与应用”专题征稿启事 被引量:1
9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12-712,共1页
大数据是“未来的新石油”,大数据是待挖掘的“金矿”。对于电力行业而言,电力大数据贯穿电力工业生产及管理等环节,将起到巨大的作用,是中国电力工业未来有效应对资源有限、环境压力等问题,实现厚积厚发、绿色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 大数据是“未来的新石油”,大数据是待挖掘的“金矿”。对于电力行业而言,电力大数据贯穿电力工业生产及管理等环节,将起到巨大的作用,是中国电力工业未来有效应对资源有限、环境压力等问题,实现厚积厚发、绿色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在理论、方法、技术与应用等方面,研究大数据与电力系统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与电力系统--理论方法技术与应用"专题 征稿启事 编辑部 作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能源电力系统中需求侧响应关键问题及未来研究展望 被引量:141
10
作者 曾博 杨雍琦 +3 位作者 段金辉 曾鸣 欧阳邵杰 李晨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10-18,共9页
化石能源短缺和节能减排的双重压力促使中国能源发展方式亟待转型调整。随着新能源发电的规模化并网应用,传统电网正在逐步向着新能源电力系统方向演变,并对其运行控制带来显著的影响。作为一类虚拟可控资源,在新能源电力系统中考虑需... 化石能源短缺和节能减排的双重压力促使中国能源发展方式亟待转型调整。随着新能源发电的规模化并网应用,传统电网正在逐步向着新能源电力系统方向演变,并对其运行控制带来显著的影响。作为一类虚拟可控资源,在新能源电力系统中考虑需求侧响应(DR)可有效克服新能源发电的间歇性问题,提高电网对新能源的利用效率,实现源荷互动与协同增效。文中首先简要介绍了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基本特征及内涵理念;其次,根据资源的分类及特点,总结了不同类型DR对新能源电力系统的潜在贡献及作用影响;在此基础上,从规划、运行、控制、评价这4个维度对新能源电力系统中DR问题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总结,并就上述领域值得进一步关注的研究方向给出了相关建议;最后,结合当前国情,对推动新能源电力背景下DR应用及其保障机制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电力系统 需求响应 交互影响 关键技术 保障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碳排放流的电力系统低碳需求响应机制研究及效益分析 被引量:142
11
作者 李姚旺 张宁 +3 位作者 杜尔顺 刘昱良 蔡啸 贺大玮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830-2841,共12页
电力碳排放占我国全社会碳排放的四成以上,电力行业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排头兵。在电力系统碳减排方法的相关研究中,现有研究大多从把控源侧直接碳排放入手,而较少从“碳视角”出发,关注用户用电行为对电力系统碳减排目标的反作用。然... 电力碳排放占我国全社会碳排放的四成以上,电力行业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排头兵。在电力系统碳减排方法的相关研究中,现有研究大多从把控源侧直接碳排放入手,而较少从“碳视角”出发,关注用户用电行为对电力系统碳减排目标的反作用。然而,电力系统“源随荷动”特征使得荷侧才是电力系统碳排放的主要责任人,用户的用电行为将对系统碳排放产生显著影响。为此,该文提出一种引导用户主动响应并降低系统碳排放的电力系统碳减排新机制——低碳需求响应机制。该机制以动态碳排放因子为引导信号,以用户自身减碳意愿或碳市场中的价格因素为激励信号。基于全国电力规划与运行模拟数据以及武汉市某企业负荷数据开展实证分析,分别从系统角度和用户角度验证了低碳需求响应技术具有较大的减碳潜力。最后,从新标准、新技术、新机制三方面对影响低碳需求响应机制实施效果的关键环节进行了研究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碳减排 低碳需求响应 碳流理论 碳计量 实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电子化电力系统动态问题的基本挑战和技术路线 被引量:74
12
作者 袁小明 张美清 +1 位作者 迟永宁 鞠平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904-1916,共13页
源-网-荷装备电力电子化是当前我国电力一次系统发展的重要趋势和特征。运行实践中与装备电力电子化相关的不明机理事故频发,开展电力电子化新一代电力系统动态问题研究是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重大需求。文中基于源-网-荷环节中电力... 源-网-荷装备电力电子化是当前我国电力一次系统发展的重要趋势和特征。运行实践中与装备电力电子化相关的不明机理事故频发,开展电力电子化新一代电力系统动态问题研究是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重大需求。文中基于源-网-荷环节中电力电子化装备比重持续提升的现实,凝练电力系统稳定分析与控制、故障分析与保护所面临的新挑战,提出分析和解决电力电子化驱动下电力系统控制和保护问题的技术路线图,结合电网运行实践提出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创新的主要需求,为相关管理部门、研发机构和研发人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电子化电力系统 稳定分析与控制 故障分析与保护 技术路线图 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电力试验研究院专门人才的需求预测及其数学模型
13
作者 张近朱 《现代教育管理》 1986年第S2期93-100,共8页
专门人才的需求预测及其数学模型的研究工作,是应水利电力部和辽宁省人民政府要求开展的研究工作。本文介绍了东北电力试验研究院的专门人才规划,特别是通过用数学手段进行这项工作的情况。在这项工作中,我们选用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 专门人才的需求预测及其数学模型的研究工作,是应水利电力部和辽宁省人民政府要求开展的研究工作。本文介绍了东北电力试验研究院的专门人才规划,特别是通过用数学手段进行这项工作的情况。在这项工作中,我们选用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分析方法。回归分析是通过对历史数据的统计分析,从历史的发展中找出一事物的发展规律,并结合未来的发展设想去做出预测,最后还可用数学公式将其发展趋势描述出来。从本文中,我们可以看出这种用数学方法所做的预测工作与通过专家预测、岗位责任规范等常规方法所做的预测结果基本相符。在这项工作中,我们主要对总人数、助理工程师以上的工程技术人员数、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员数和技术工人数以及电类与非电类各专业人员的发展情况做了预测并建立起了各自的数学模型。用计算机来研究专门人才的需求预测并建立其数学模型,这还是一项刚刚涉足到的工作领域。我们的成果也仅是初步的,阶段性的。如果能进一步将专门人才的素质、成果、现场运行设备状况、现场运行人员的工作水平、电力试验研究院的试验测试手段以及有关政策等模糊评价因素考虑进去,将更多更全的历史数据积累起来,那么我们便可以更好地把握住专门人才需求的趋势和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验研究院 需求预测 数学模型 水利电力 电类 数学方法 历史数据 技术人员数 输电线路长度 数学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异质户型差异与聚合构成的采暖负荷群主从博弈策略
14
作者 杨茂 王金鑫 +3 位作者 房国忠 朱一丹 王宇鑫 苏欣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58-66,共9页
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源侧调节能力逐渐劣化,挖掘负荷侧调节潜力使其参与需求响应成为提升电网调节能力的重要途径。首先,以居民分散式电采暖群为研究对象,基于建筑热力学理论,构建电采暖房间温变功率动态模型。其次,挖掘用户... 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源侧调节能力逐渐劣化,挖掘负荷侧调节潜力使其参与需求响应成为提升电网调节能力的重要途径。首先,以居民分散式电采暖群为研究对象,基于建筑热力学理论,构建电采暖房间温变功率动态模型。其次,挖掘用户户型差异以及聚合户型占比对采暖负荷群调节能力的影响,建立考虑异质户型差异与聚合构成的采暖负荷群精细化聚合模型,并以可调控电量为指标量化采暖负荷群调节潜力。然后,构建一种由负荷聚合商(LA)为主导者、集群用户为跟随者的主从博弈模型,将量化的负荷群可调控电量作为柔性资源应用于博弈模型中,从而参与需求响应。博弈模型的上层建立LA定价模型以制定系统内电能调度计划与最优采暖电价;下层建立集群用户支付成本模型,依据采暖电价确定用户自身采暖计划。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所提博弈模型能够充分激发异质户型差异用户的需求响应潜力,实现LA与用户的经济共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分散式电采暖 热力学理论 负荷聚合商 需求响应 主从博弈 异质户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象要素在电力负荷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5
15
作者 罗慧 巢清尘 +2 位作者 李奇 刘安麟 顾润源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5-18,共4页
综合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模糊理论等智能技术,着重考虑天气因素对电力负荷的影响,确定了一种有效的电力系统短期负荷预测方法。并应用陕西省9个地市1998~2001年的逐日8个气象要素以及对应的逐日电力负荷值,对陕西省电力负荷进行训练和预... 综合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模糊理论等智能技术,着重考虑天气因素对电力负荷的影响,确定了一种有效的电力系统短期负荷预测方法。并应用陕西省9个地市1998~2001年的逐日8个气象要素以及对应的逐日电力负荷值,对陕西省电力负荷进行训练和预测,研究结果证明这种方法能较大地提高日负荷预测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要素 电力负荷预测 1998-2001年 短期负荷预测方法 人工神经网络 日负荷预测 综合应用 智能技术 模糊理论 天气因素 电力系统 研究结果 陕西省 大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 被引量:54
16
作者 陈卓 刘念 薄丽雅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6-48,共3页
综述了电力设备诊断技术研究的现状,包括在线监测系统的数据采集,数字信号的远程传送,频谱分析、相关性和小波分析等数据处理方法,应用模糊理论选取有效的故障信号特征量,应用多传感融合技术、特征空间矢量、最大隶属度原则等分析方法... 综述了电力设备诊断技术研究的现状,包括在线监测系统的数据采集,数字信号的远程传送,频谱分析、相关性和小波分析等数据处理方法,应用模糊理论选取有效的故障信号特征量,应用多传感融合技术、特征空间矢量、最大隶属度原则等分析方法诊断故障。指出故障诊断存在信号收集受传感器可靠性、电磁场干扰、设备灵敏度等因素制约,自适应能力不足,统一理论基础缺乏等问题。最后展望了电力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智能化、数字化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备状态监测 故障诊断 电力 最大隶属度原则 设备诊断技术 在线监测系统 数据处理方法 特征空间矢量 电磁场干扰 自适应能力 数据采集 远程传送 数字信号 频谱分析 小波分析 故障信号 模糊理论 融合技术 诊断故障 理论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能技术及其在电源侧典型应用”专刊征稿启事
17
作者 《热力发电》编辑部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I0011-I0011,共1页
储能技术因具有提升传统电力系统灵活性、经济性、安全性,可提供调峰、调频、调压、备用、黑启动、需求响应支撑,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水平,推动主体能源由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更替等多重效用,而被认为是构建能源互联网、推动电力体制改... 储能技术因具有提升传统电力系统灵活性、经济性、安全性,可提供调峰、调频、调压、备用、黑启动、需求响应支撑,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水平,推动主体能源由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更替等多重效用,而被认为是构建能源互联网、推动电力体制改革和促进能源新业态发展的核心基础,是支撑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建设和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技术。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储能技术及产业的发展,我国储能也呈现多元发展的良好态势,总体上已初步具备了产业化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体制改革 储能技术 可再生能源 能源互联网 需求响应 电源侧 高效能源 多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能技术及其在电源侧典型应用”专刊征稿启事
18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I0015-I0015,共1页
储能技术因具有提升传统电力系统灵活性、经济性、安全性,可提供调峰、调频、调压、备用、黑启动、需求响应支撑,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水平,推动主体能源由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更替等多重效用,而被认为是构建能源互联网、推动电力体制改... 储能技术因具有提升传统电力系统灵活性、经济性、安全性,可提供调峰、调频、调压、备用、黑启动、需求响应支撑,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水平,推动主体能源由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更替等多重效用,而被认为是构建能源互联网、推动电力体制改革和促进能源新业态发展的核心基础,是支撑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建设和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技术。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储能技术及产业的发展,我国储能也呈现多元发展的良好态势,总体上己初步具备了产业化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体制改革 储能技术 可再生能源 能源互联网 需求响应 电源侧 高效能源 多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能技术及其准电源侧典型应用”专利征稿启事
19
作者 《热力发电》编辑部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I0011-I0011,共1页
储能技术因具有提升传统电力系统灵活性、经济性、安全性,可提供调峰、调频、调压、备用、黑启动、需求响应支撑,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水平,推动主体能源由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更替等多重效用,而被认为是构建能源互联网、推动电力体制改... 储能技术因具有提升传统电力系统灵活性、经济性、安全性,可提供调峰、调频、调压、备用、黑启动、需求响应支撑,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水平,推动主体能源由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更替等多重效用,而被认为是构建能源互联网、推动电力体制改革和促进能源新业态发展的核心基础,是支撑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建设和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技术。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储能技术及产业的发展,我国储能也呈现多元发展的良好态势,总体上已初步具备了产业化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体制改革 储能技术 可再生能源 能源互联网 需求响应 电源侧 高效能源 多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首家依托省级电力公司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获批
20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5756-5756,共1页
近日,国家科技部正式发文(国科发基[2015]329号),批准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的电网输变电设备防灾减灾实验室成为第三批国家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为我国首个依托省级电力公司成立的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电力公司 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电网公司 关键技术攻关 输变电设备 灾害监测 重大技术难题 需求驱动 防冰 相关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