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湖凹陷古近系平湖组“断−脊−砂”耦合成藏差异性
1
作者 张喜淳 徐昉昊 +5 位作者 徐国盛 刘金水 刘建斌 张武 黎建 梁浩然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4-361,共18页
为了研究平湖组断层、构造脊、砂体对油气运聚的控制作用,深化油气成藏规律认识,以西湖凹陷平湖构造带近年来油气勘探取得突破的Z构造为例,基于三维地震、钻井、天然气地球化学、流体包裹体等资料,分析平湖组断裂体系特征,探讨影响油气... 为了研究平湖组断层、构造脊、砂体对油气运聚的控制作用,深化油气成藏规律认识,以西湖凹陷平湖构造带近年来油气勘探取得突破的Z构造为例,基于三维地震、钻井、天然气地球化学、流体包裹体等资料,分析平湖组断裂体系特征,探讨影响油气运聚的差异性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平湖组天然气主要为有机成因煤型气,δ^(13)C_(1)介于−43.1‰~−33.9‰,δ^(13)C_(2)介于−29.5‰~−25.3‰;通过碳同位素拟合计算得到的Ro呈现“浅层高、深层低”的特征;流体包裹体荧光特征表现为2期成藏,均一温度频率图表现为“双峰”,分别集中在145~150℃和155~160℃。综合分析认为:①Z构造发育大量NE向继承性断裂,现今油气藏围绕控圈断裂近洼带一侧分布;将平湖组纵向划分为下、上2套成藏组合,双源供烃背景下油气2期充注,天然气为近源垂向和远源侧向混合运移的混源气。②下成藏组合为“不整合面−反向断层−断槽砂”输导体系,油气主垂向辅侧向双向充注;上成藏组合为“反向断层−断坡砂”输导体系,天然气主远源侧向充注。③Z构造油气成藏过程较复杂,根据优势运移通道断层和构造脊与砂体之间的耦合配置关系,建立下成藏组合“断−脊−砂联控原生−次生立体成藏模式”和上成藏组合“断−脊−砂联控次生环凸成藏模式”,天然气具备沿断层走向“顺断扶墙走”的高效运移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湖凹陷 古近系平湖组 裂体系特征 "断−脊−"耦合 成藏差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