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史铁生与1990年代长篇小说的散文化现象——从《我与地坛》到《务虚笔记》 |
徐家贵
|
《扬子江文学评论》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2
|
中国现代散文化小说的两种个性化建构——沈从文、萧红散文化小说片论 |
曾利君
|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9 |
6
|
|
|
3
|
“局外人”与公众话语——伍尔夫后期小说的文化立场与散文化写作研究 |
李红梅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5
|
|
|
4
|
唐宋赋的诗化与散文化 |
尹占华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4
|
|
|
5
|
试论新海诚动画所见的日本电影散文化叙事传统 |
周胜南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8 |
7
|
|
|
6
|
神性书写与迟子建小说的散文化倾向 |
刘艳
|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3
|
|
|
7
|
以《女神》为例反思新诗“散文化”之路 |
刘静
|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3
|
|
|
8
|
新闻作品散文化现象探析 |
阮群
|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3
|
|
|
9
|
余光中“适度散文化”的诗歌理论与实践 |
徐学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2
|
|
|
10
|
论当代散文化电影的叙事结构 |
魏一峰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2 |
3
|
|
|
11
|
《八月》:散文化叙事策略下的童年“纪录” |
张毣
甘霖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
12
|
散文化小说的诗意建构 |
肖莉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 |
3
|
|
|
13
|
散文化电影的内涵品质与形式追求 |
陈鸿秀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07 |
2
|
|
|
14
|
《听见下雨的声音》的散文化叙事 |
赵亮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8 |
2
|
|
|
15
|
“越轨的笔致”:小说的另一种诗化、散文化追求 |
闫秋红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1
|
|
|
16
|
21世纪中国美学:抵抗“散文化” |
杨春时
|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
2001 |
1
|
|
|
17
|
散文化的小说阅读教学——《百合花》课堂实录 |
王岱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21 |
1
|
|
|
18
|
散文化电影的主题倾向 |
艾红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
19
|
伍尔夫《邱园记事》的散文化特征评析 |
许丽云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
20
|
“散文化”与“自然主义”--论陶渊明诗歌的审美特征 |
张节末
蔡建梅
|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