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诗经》弃妇诗分类考述 被引量:17
1
作者 尚永亮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6-74,共9页
考察《诗经》中11首疑似弃妇诗,可将之大致分为三类:一是《氓》《邶风.谷风》《中谷有蓷》《白华》以及《江有汜》,这五首作品都或详或简地反映了夫妻关系,都有妇人被弃的描写,应属可以确定的弃妇之作;二是《遵大路》《日月》《终风》... 考察《诗经》中11首疑似弃妇诗,可将之大致分为三类:一是《氓》《邶风.谷风》《中谷有蓷》《白华》以及《江有汜》,这五首作品都或详或简地反映了夫妻关系,都有妇人被弃的描写,应属可以确定的弃妇之作;二是《遵大路》《日月》《终风》《我行其野》《小雅.谷风》诸诗,从文本、后世评论和相关史实诸方面看,都不尽符合已婚或离开夫家这两个构成弃妇的基本条件,甚至所写本非弃妇事件,故均不宜列入弃妇诗之列。三是《邶风.柏舟》,因主"不得于其夫"和"仁而不遇"之两种观点均来源甚早,且从史实和文本上较难寻觅支持其中任何一方的确证,故权且将之视为"是非得失未易决"的多义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弃妇 分类考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夫妇之义到夫妇之情——汉魏六朝弃妇诗的伦理禁忌与突破 被引量:1
2
作者 郭建勋 翟新明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2-36,共5页
夫妇关系作为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自汉代以来,在儒家典籍中不断被理论化和神圣化,然而受生殖要求、家庭伦理规范与女子色衰爱弛等实际情况影响,弃妇仍然是不可避免地存在。在汉魏六朝夫妇之情囿于伦理禁忌的整体背景下,此时期弃妇诗作... 夫妇关系作为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自汉代以来,在儒家典籍中不断被理论化和神圣化,然而受生殖要求、家庭伦理规范与女子色衰爱弛等实际情况影响,弃妇仍然是不可避免地存在。在汉魏六朝夫妇之情囿于伦理禁忌的整体背景下,此时期弃妇诗作多表现"夫妇之义""夫妇之恩"的伦理规范,以及对男性哀愍的寻求,在《有所思》《白头吟》等作品中,则可看出女性对伦理规范的抗拒及对爱情的大胆追求。《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经过三百余年的演变,在吸收同时代流传殉情故事的基础上,更是第一次昭示了对夫妇之情的宣扬,突破了原有的伦理禁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魏六朝 弃妇 夫妇之义 夫妇之恩 夫妇之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经》弃妇诗与凶丧礼 被引量:2
3
作者 罗家湘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45-152,共8页
《诗经》弃妇诗多表现被丈夫休弃、离开婆家女子的情感状态与生活内容,揭示了女性在婚姻中的被动和无辜,表现了弃妇自我边缘化的心理。在传统的吉、凶、军、宾、嘉五礼系统中,弃妇诗属于凶丧礼。其中所反映的“留车反马”“三不去”“... 《诗经》弃妇诗多表现被丈夫休弃、离开婆家女子的情感状态与生活内容,揭示了女性在婚姻中的被动和无辜,表现了弃妇自我边缘化的心理。在传统的吉、凶、军、宾、嘉五礼系统中,弃妇诗属于凶丧礼。其中所反映的“留车反马”“三不去”“大归”等,体现了古人在礼乐制度方面的设计。这些礼乐制度努力为弃妇回归家庭保留退路,把弃妇重新纳入社会秩序中,维护了尊重、怜悯、孝顺等家庭伦理道德。这种把弃妇问题放到家庭中来思考和解决的礼乐制度,为当事人保留体面,让参与者感受到社会温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弃妇 凶丧礼 家庭 社会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经》、汉乐府弃妇诗发微 被引量:2
4
作者 杨抱朴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40-143,共4页
《诗经》、汉乐府中有一些以弃妇为题材的作品 ,通常称之为弃妇诗。弃妇被休弃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 ,但主要还是男子的喜新厌旧和女子没有子嗣。而造成弃妇悲剧的根源则在于男权文化背景下的男尊女卑。
关键词 诗经 汉乐府 弃妇 男尊女卑 妇女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传统题材生出现代诗意——李金发《题自写像》和《弃妇》中的“西方” 被引量:1
5
作者 方长安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4-118,共5页
李金发的《题自写像》中有一幅诗人自画像,《弃妇》则塑造出一位无助、绝望的"弃妇"形象,两者相互暗示、生成,其现代意义则主要源自诗中那模糊可辨的"西方"存在。这位西方形象具有多重面目与功能:有时是言说主体崇... 李金发的《题自写像》中有一幅诗人自画像,《弃妇》则塑造出一位无助、绝望的"弃妇"形象,两者相互暗示、生成,其现代意义则主要源自诗中那模糊可辨的"西方"存在。这位西方形象具有多重面目与功能:有时是言说主体崇仰的对象,但又令人深感自作多情;有时激起东方自我的无力感,并引领其反思现代文明和人之存在方式;有时又被诗人话语所控制,成为其审视、言说中国问题时的修辞符号与象征;有时不直接现身但又无处不在,化为诗人思与想的底色与力量,参与乃至左右着诗歌流程。它与诗人的中国情怀、中国问题纠结在一起,形成一种张力,使传统题材生出现代诗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 现代性 李金发 《题自写像》 弃妇 “西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中西方文学中的弃妇形象看中西文化共通性 被引量:1
6
作者 姜苓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3年第01X期53-54,共2页
中西方文学作品中,都有着"弃妇"这一文学形象的存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塑造出具有共通性的人物形象,通过对这一中西方文学作品中共同存在的人物形象的分析,可以看出中西方文化中存在的一些共通性特质。
关键词 中西方文学 弃妇 中西文化 共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韩剧弃妇剧对女性价值的认知与建构研究
7
作者 郑雅宁 刘丽文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8-92,共5页
韩剧弃妇剧是指描写被丈夫抛弃的女性生活的剧。其叙事模式为"弃妇"在经历婚变之后,走向社会,自立自强,并重获幸福。这些剧已经触及了传统的完全依附丈夫的女性婚姻角色定位的弊端,昭示了这种角色定位是造成男女婚姻关系中地... 韩剧弃妇剧是指描写被丈夫抛弃的女性生活的剧。其叙事模式为"弃妇"在经历婚变之后,走向社会,自立自强,并重获幸福。这些剧已经触及了传统的完全依附丈夫的女性婚姻角色定位的弊端,昭示了这种角色定位是造成男女婚姻关系中地位不平等的重要原因,反映了在这种不平等关系下女性家庭地位的不稳定和捍卫自身权利的艰难。但是韩剧弃妇剧没有或缺少男女平等的意识和男女平等的要求。"弃妇剧"中仍将酿成弃妇悲剧的家庭角色定位认作是女性所应有的最终归宿,体现了韩剧弃妇剧在女性价值取向上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剧 弃妇 角色定位 女性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诗经》中的弃妇诗 被引量:2
8
作者 张亚权 《高校教育管理》 1986年第4期13-16,共4页
“母权制的被推翻,乃是女性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失败。丈夫在家庭中也掌握了权柄,而妻子则被贬低,被奴役,变成丈夫淫欲的奴隶,变成生孩子的简单工具了。”(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其实又何止是妻子呢?随着母权制的被推翻... “母权制的被推翻,乃是女性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失败。丈夫在家庭中也掌握了权柄,而妻子则被贬低,被奴役,变成丈夫淫欲的奴隶,变成生孩子的简单工具了。”(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其实又何止是妻子呢?随着母权制的被推翻和夫权制的确立,所有的女性都沦为男性的奴隶了。由父系氏族公社、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五千年漫漫的长夜,不公的礼法紧紧束缚住女性的手脚,使得中国甚至世界的女性长期过着非人的生活。在那黑暗冷酷的年代里,她们完全丧失了经济的独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弃妇 《诗经》 丈夫 《氓》 《小雅·谷风》 女性 历史价值 妻子 悲剧 旧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轻干部由“宠儿”沦为“弃妇”的常见因素及调适思路 被引量:1
9
作者 崔金奇 陈希娟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21-23,共3页
年轻干部由"宠儿"沦为"弃妇"是由多种原因形成的,既有社会和单位的外部因素,也有年轻干部自身因素,还有内外因相交织导致年轻干部频繁流动等复合因素。要改变这一现状,可以从调整年轻干部的来源、"宠"&qu... 年轻干部由"宠儿"沦为"弃妇"是由多种原因形成的,既有社会和单位的外部因素,也有年轻干部自身因素,还有内外因相交织导致年轻干部频繁流动等复合因素。要改变这一现状,可以从调整年轻干部的来源、"宠""锻"相结合、构建适合年轻干部成长的体制和机制、引导年轻干部自我调适、解决好干部频繁流动问题等方面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轻干部 "宠儿" "弃妇" 学习 压力 调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汉魏弃妇诗的局限性
10
作者 石艳飞 《理论月刊》 CSSCI 1999年第Z1期35-36,共2页
关键词 弃妇 汉魏文学 怨而不怒 温柔敦厚 文人拟作 《诗经》 人生意义 价值和意义 生命活力 逐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经》、汉乐府之“弃妇诗”新解 被引量:7
11
作者 毛忠贤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2期29-32,共4页
对《诗经》和汉乐府“弃妇诗”中弃妇被弃原因的解释,历来的“男人喜新厌旧”说不符合作品实际。以宗法社会“无子出妻”的风俗制度为视角,妇人被弃实因*不育。《氓》、《谷风》等诗中弃妇自诉无亏妇德,有功夫家,但却只字不提曾... 对《诗经》和汉乐府“弃妇诗”中弃妇被弃原因的解释,历来的“男人喜新厌旧”说不符合作品实际。以宗法社会“无子出妻”的风俗制度为视角,妇人被弃实因*不育。《氓》、《谷风》等诗中弃妇自诉无亏妇德,有功夫家,但却只字不提曾为夫家生儿育女,这证明她没有生育能力,正是被弃原因。《中谷有》、《上山采蘑芜》等诗中的“”、“靡芜”是专治妇人不育症的妇科药物,诗以这种药物起兴,乃是暗示妇人因*妇科病不愈而被弃。《苡》一诗虽非弃妇诗,但诗中女子集体采苡时的欢乐,是对*苡能“令人有子”的迷信,反证了中国古代妇女的命运全系于生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弃妇 无子出 靡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山采蘼芜》不是“写弃妇的诗”
12
作者 刘心予 《学术论坛》 1981年第3期100-100,共1页
古诗《上山采蘼芜》,余冠英说是写一个由于其“丈夫一时的好恶”而被弃的“弃妇的诗”(《汉魏六朝诗选》),季镇淮亦认为是“谴责男子喜新弃旧之意”的弃妇诗(《历代诗歌选》)。多年来,对此无异议者。我认为这样注解是不符合原诗本意的... 古诗《上山采蘼芜》,余冠英说是写一个由于其“丈夫一时的好恶”而被弃的“弃妇的诗”(《汉魏六朝诗选》),季镇淮亦认为是“谴责男子喜新弃旧之意”的弃妇诗(《历代诗歌选》)。多年来,对此无异议者。我认为这样注解是不符合原诗本意的。现将全诗抄录如下: 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阁去。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不难看出,这诗写的是一对已离异的恩爱夫妻的对话。故人逢故夫“长跪”相问,重礼相敬,并关心他们的幸福,问道:“新人复何如?”如果故人是由于故夫喜新厌旧而抛弃,对其故夫不会如此深情,只能是恨和怨。如果故夫是喜新弃旧的轻薄儿,也不可能以劳动好坏作为标准来评价新人与故人,从而得出“未若故人姝”、“新人不如故”的结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色类 本意 汉魏六朝 弃妇 无异议 人工 诗歌 手爪 古诗 不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沈从文笔下的湘西蛊婆形象 被引量:1
13
作者 姚莉苹 胡晨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1-83,共3页
沈从文作品中的蛊婆是悲剧的主角,她们穷而衰老,疯而寂寞,为社会所抛弃。蛊婆实则是苗乡子虚乌有的他者想象与指控,这种指控与人们的文化误读、蛊婆自我形象的误认以及民族歧视有关,更与苗族地区传统的巫蛊信仰紧密相关,蛊婆的悲剧实际... 沈从文作品中的蛊婆是悲剧的主角,她们穷而衰老,疯而寂寞,为社会所抛弃。蛊婆实则是苗乡子虚乌有的他者想象与指控,这种指控与人们的文化误读、蛊婆自我形象的误认以及民族歧视有关,更与苗族地区传统的巫蛊信仰紧密相关,蛊婆的悲剧实际上是文化的悲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乡弃妇 女性悲剧 命运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弃逐与回归——上古弃逐文学与文化导论 被引量:2
14
作者 尚永亮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36-143,151,共9页
弃子、弃妇与逐臣是中国早期历史中广泛存在的文化现象,三者既各自独立,分别反映了父子、夫妇、君臣三种基本关系,又紧相关合,由家庭层面扩展到国家层面,构成了独特的家国一体的弃逐文化,并形成从弃逐到回归的具有原型意义的文学母题。... 弃子、弃妇与逐臣是中国早期历史中广泛存在的文化现象,三者既各自独立,分别反映了父子、夫妇、君臣三种基本关系,又紧相关合,由家庭层面扩展到国家层面,构成了独特的家国一体的弃逐文化,并形成从弃逐到回归的具有原型意义的文学母题。这是一个尚未引起研究者充分关注的领域,也是一个集神话学、文化人类学、文艺学、社会政治学等于一炉而蕴藏极为丰厚的富矿。面对这样一个研究对象,广泛搜集相关史料,系统考察弃子、弃妇、逐臣的实存样态、关联转换及其文学表现和发展嬗变,通过个案考索和类型分析,揭示上古弃逐文化的深层意蕴及其与后世贬谪文学的内在关联,开拓新的研究路向,不仅是有意义的,也是有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弃子 弃妇 逐臣 原型 母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论《氓》女主人公三错误终身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晓敏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4年第04Z期50-51,共2页
《氓》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首弃妇诗。女主人公对纯洁美好爱情的执著追求与忠贞被弃的悲惨命运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同情与深思。关于此,研究文章已很多。笔者试着另辟门径,从人性的角度深入剖析人物心理,认为女主人公犯有三错,从而误了终... 《氓》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首弃妇诗。女主人公对纯洁美好爱情的执著追求与忠贞被弃的悲惨命运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同情与深思。关于此,研究文章已很多。笔者试着另辟门径,从人性的角度深入剖析人物心理,认为女主人公犯有三错,从而误了终身。一错轻许终身;二错为爱疯狂;三错自我意识过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氓》弃妇 忠贞 人性 三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代“代言体”诗歌和乐府诗歌的关系
16
作者 王淑梅 李艳 《求实》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1期290-291,共2页
关键词 代言体诗 弃妇 女子 旧题 旧本题 清商曲辞 诗歌 乐府歌辞 古体诗 乐府诗 相和歌辞 拟作 唐代诗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曲”与“同工”:中西方文学审美刍议
17
作者 程敏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3年第07X期45-46,共2页
古往今来,因社会文化与历史背景的差异,中国文学与西方文学在创作与审美上都存在很大不同。但究其文本细读,我们会发现,这些差异之中又存在许多共通性,作家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对人性及现实社会的关照是一致的,他们以笔为工具,揭示客观... 古往今来,因社会文化与历史背景的差异,中国文学与西方文学在创作与审美上都存在很大不同。但究其文本细读,我们会发现,这些差异之中又存在许多共通性,作家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对人性及现实社会的关照是一致的,他们以笔为工具,揭示客观社会现实,以此来引起人们对于自身的关照。本文将通过具体例子谈中西方文学审美的异曲同工之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弃妇形象 硬汉形象 女强人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玉台新咏》的思想价值 被引量:2
18
作者 周禾 《华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3期67-75,共9页
徐陵在梁代选编的《玉台新咏》成书距今已近一千五百年了。千多年来,此书流传历久不衰,自《隋书》以下各代史书对《玉台新咏》均有著录。此外,这本书还有日译本,而且在欧美也不乏研究者。对于这份文化遗产,我们不能不加以重视和研究。... 徐陵在梁代选编的《玉台新咏》成书距今已近一千五百年了。千多年来,此书流传历久不衰,自《隋书》以下各代史书对《玉台新咏》均有著录。此外,这本书还有日译本,而且在欧美也不乏研究者。对于这份文化遗产,我们不能不加以重视和研究。《玉台新咏》是一本具有特殊意义的诗歌总集。它收诗近七百篇,就专门收集保存古代诗歌这一点来说,它上承《诗经》,下启唐人诸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情诗 思想价值 女主人公 爱情生活 我国古代 历史地位 现实主义 弃妇 婚姻 皇太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国俗语义品《秋夕》 被引量:2
19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46-46,共1页
从国俗语义品《秋夕》□王德春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这首名为《秋夕》的小诗,是晚唐诗人杜牧的名作。此诗写得清新爽朗,意境深远,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失意宫女的孤独和凄凉。诗里没有... 从国俗语义品《秋夕》□王德春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这首名为《秋夕》的小诗,是晚唐诗人杜牧的名作。此诗写得清新爽朗,意境深远,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失意宫女的孤独和凄凉。诗里没有使用艰深冷僻的词语,言表之意一看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俗语义 牵牛织女 《古诗十九首》 《长恨歌》 萤火虫 中国文化传统 弃妇 晚唐诗人 显得暗淡 欧阳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氓》:哀伤的不是婚姻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克中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8-50,共3页
二十多年前读大学中文系,古代文选课里有《诗经·卫风》的《氓》,被告知这是一首弃妇诗,没多想。入教职后中学教材里也有《氓》,
关键词 《氓》 婚姻 哀伤 中学教材 中文系 文选课 弃妇 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