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松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2
1
作者 楚惊鸿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5-136,134,共3页
2002年5月29日,由南京大学中日文化研究中心、南京大学哲学系、江苏省哲学学会和南京大学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联合举办的"广松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京举行.日本当代已故著名哲学家广松涉教授的弟子、... 2002年5月29日,由南京大学中日文化研究中心、南京大学哲学系、江苏省哲学学会和南京大学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联合举办的"广松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京举行.日本当代已故著名哲学家广松涉教授的弟子、来自东京大学、东北大学、中央大学、山形大学等日本著名高校的知名学者10余人出席会议,与来自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的中方专家学者,就广松涉的思想发展历程、他的"事的世界观"的本质特征及其对建构有中国特色的面向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的借鉴意义、专业术语的翻译等问题进行了有益的对话和研讨.广松涉的夫人广松邦子女士也应邀与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松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国际学术研讨会 综述 广松 哲学 日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三届广松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日本·东京)”综述 被引量:2
2
作者 赵仲明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23-124,共2页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国际学术研讨会 日本东京 广松 综述 南京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思想史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五届“广松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
3
作者 徐瑜霞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7-128,共2页
2015年11月7日至8日,由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哲学系、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现代哲学》杂志社、《广西大学学报》杂志社联合主办的第五届“广松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广州中山... 2015年11月7日至8日,由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哲学系、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现代哲学》杂志社、《广西大学学报》杂志社联合主办的第五届“广松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广州中山大学举行,来自日本群马大学、骏河台大学、千叶大学、东京成德大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松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国际学术研讨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论广松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4
作者 杨思基 《学海》 2002年第6期104-106,共3页
关键词 广松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唯物主义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确评价恩格斯在马克思主义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析广松涉“恩格斯主导论”的思想史论据 被引量:2
5
作者 姚顺良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7-34,共8页
日本学者广松涉所提出的马克思主义形成过程中的"恩格斯主导论"在思想史论据方面存在瑕疵。要准确评价恩格斯在马克思主义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就必须从马克思恩格斯早期思想发展的"两次转变论"和各自实现世界观转变的... 日本学者广松涉所提出的马克思主义形成过程中的"恩格斯主导论"在思想史论据方面存在瑕疵。要准确评价恩格斯在马克思主义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就必须从马克思恩格斯早期思想发展的"两次转变论"和各自实现世界观转变的"两条道路说"出发,在确认马克思"第二次转变"即马克思主义最终形成中起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充分肯定恩格斯在"第一次转变"中的主导地位和他"经验社会学研究"的独特道路对"第二次转变"的积极作用。广松涉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版本考证和他的《青年恩格斯思想的形成》一文的最大成果,就在于深化了马克思恩格斯早期思想发展中"第一次转变"和马克思主义形成史中"恩格斯独特道路"的研究;他的错误在于夸大了"第一次转变"和"恩格斯独特道路"的意义。广松涉在这一问题上的"偏差"有其世界观的内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格斯 马克思主义形成史 广松 两次转变 两条道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松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6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34-234,共1页
苏州大学杨思基教授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广松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项目号:05BZX002)近期结项,成果鉴定等级为良好。最终成果是专著《拨开物象化的迷雾——广松涉的马克思主义观研究》。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广松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马克思主义 成果鉴定 苏州大学 物象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从历史回顾到当代追问 被引量:9
7
作者 刘怀玉 章慕荣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8,共8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源自于对近代认识论哲学的历史观革命,但它并没有现成独立的认识论。这种"空场"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相关理解的困难与歧义。传统哲学教科书体系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解释实际上有某些"危险的增补",这... 马克思主义哲学源自于对近代认识论哲学的历史观革命,但它并没有现成独立的认识论。这种"空场"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相关理解的困难与歧义。传统哲学教科书体系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解释实际上有某些"危险的增补",这始自于苏俄马克思主义。普列汉诺夫等人由于深受近代唯物主义物质本体论之累,而使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倒退为一种反映论,导致了把认识论置于历史观之前的苏联哲学教科书体系的形成。新时期哲学界基本上突破了传统认识论框架的束缚。以卢卡奇和哈贝马斯为代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以回到德国古典辩证法的方式重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特质,却终因过度诠释或片面放大某些方面而走入变相取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误区。阿尔都塞开辟了反主体的、非历史的结构主义认识论道路,但由于从根本上取消了认识主体的本真性与合法性地位,又无意间复活了马赫主义所曾引发的马克思主义本体论危机与缺失问题。我们有必要借鉴詹姆逊所倡导的用空间辩证法的"再现"方式把认识论从这种本体论"空场"中解救出来。而当代东方马克思主义学者也以独特方式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传统哲学教科书体系 卢卡奇 哈贝马斯 阿尔都塞 詹姆逊 认知图绘 反思认识论 广松 张-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体主义批判——广松涉哲学视域中的西方哲学 被引量:3
8
作者 邓习议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5-58,共4页
在西方现代哲学各派日益把哲学逻辑化、语言化,使哲学之路越走越窄的理论背景下,广松涉以"物象化论"为哲学方法,对以康德、马赫、胡塞尔和海德格尔为代表的西方实体主义的哲学传统进行了批判,由此实现了从物的世界观到事的世... 在西方现代哲学各派日益把哲学逻辑化、语言化,使哲学之路越走越窄的理论背景下,广松涉以"物象化论"为哲学方法,对以康德、马赫、胡塞尔和海德格尔为代表的西方实体主义的哲学传统进行了批判,由此实现了从物的世界观到事的世界观?从实体主义到关系主义的哲学变革。在格外重视生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的当代世界,关系主义应有实体主义所不具有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松 物自体 要素一元论 三项图式 存在哲学 实体主义 关系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抗逆力元框架研究——以广松涉关系主义为视角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冬卉 田国秀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9-49,共11页
与华许(Walsh)偏向应用领域的家庭抗逆力理论研究不同,广松涉(Hiromatsu Wataru)的关系主义是在哲学领域的思考和推演,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新方向。华许家庭抗逆力元框架的特点在于强调以发展性、系统性的视角关注家庭中的"关系... 与华许(Walsh)偏向应用领域的家庭抗逆力理论研究不同,广松涉(Hiromatsu Wataru)的关系主义是在哲学领域的思考和推演,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新方向。华许家庭抗逆力元框架的特点在于强调以发展性、系统性的视角关注家庭中的"关系",家庭面对危机时通过对各种各样"关系"的梳理,解决家庭问题。而广松涉的关系主义强调以"关系第一性"考量一切问题。虽然二者属于不同学科、不同范畴的研究,但广松涉的关系主义能够为华许的家庭抗逆力框架在哲学层面作出更深刻的诠释,为实践提供更强有力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松哲学 关系 关系主义 角色 家庭抗逆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国外实践哲学和实践唯物主义研究之理论主干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一兵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36-43,共8页
本文对国外的实践哲学和实践唯物主义理论主干进行了清理,这一主干包括了早期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葛兰西、青年卢卡奇,法兰克福学派的柯尔施、施密特,南斯拉夫“实践派”及捷克的科西克等人的实践哲学思想。中期的本世纪60年代... 本文对国外的实践哲学和实践唯物主义理论主干进行了清理,这一主干包括了早期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葛兰西、青年卢卡奇,法兰克福学派的柯尔施、施密特,南斯拉夫“实践派”及捷克的科西克等人的实践哲学思想。中期的本世纪60年代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如东德的柯辛“一体化教科书”和赛迪尔的“实践中心论”思想。最后是本世纪70年代以后日本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派的芝田进午、岩崎允胤等人的新体系及广松涉的实践“关系本体论”。本文作者力图通过总括性地梳理,为我们勾勒有关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派一系的沿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实践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实践哲学 西方马克思主义 广松 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马克思恩格斯 认识论 当代国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松涉的“物象化”论简评 被引量:2
11
作者 孟飞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2期12-15,共4页
对于广松涉哲学的关注反映了我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现状,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新维度的寻找、思索和批判。"物象化"是广松涉思想体系中一个核心词汇,他对思想史中近似概念重新界定以明确物象化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基始。他进一... 对于广松涉哲学的关注反映了我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现状,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新维度的寻找、思索和批判。"物象化"是广松涉思想体系中一个核心词汇,他对思想史中近似概念重新界定以明确物象化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基始。他进一步阐释了物象化论的现实意义和战斗姿态,即它超越了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窠臼,又在实践中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相连结。广松涉对物象化概念的高扬,实质是他用关系主义本体论替代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从而偏离了马克思主义的本真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松 物象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 理论失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章太炎“事的哲学”及其周边
12
作者 石井刚 张政远 +3 位作者 李培炜 陈希 郭驰洋 周展安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9,共16页
章太炎通过对诸子学的重新解释孕育了新的哲学思路,这一思路可概括为“事的哲学”。这是通过将观念形态的哲学还原到一个绵延参差的事的世界当中来完成的。哲学上从观念到事的还原,在政治上所对应着的,是将君还原到民,将政还原到俗,并... 章太炎通过对诸子学的重新解释孕育了新的哲学思路,这一思路可概括为“事的哲学”。这是通过将观念形态的哲学还原到一个绵延参差的事的世界当中来完成的。哲学上从观念到事的还原,在政治上所对应着的,是将君还原到民,将政还原到俗,并进一步将文还原到野,实现了对文野问题的抵抗性思考。但“事的哲学”还有待于进一步充实,本次讨论初步展示了其与唯识学、西田几多郎、广松涉、井筒俊彦、海德格尔等理论对话的可能性。“事的哲学”又是在具体的历史分析中展开的,这牵扯到如何由此出发来思考历史中的善恶即“事”的伦理性、历史与情感的关系即“事”的主观性、历史当中的分歧即“事”的差异性以及“事的哲学”的历史谱系等相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太炎 事的哲学 唯识学 因明学 广松 西田几多郎 海德格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识活动的四肢显象结构——《世界交互主体的存在结构》解读
13
作者 张一兵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4-71,247,共9页
康德以后,人们已经意识到了先验综合观念构架对感性现象的塑形作用,胡塞尔的现象学在认识论中的最重要的进展,就是加括号、悬置先见、先验的还原,在本质的直观中回到前反思意识中的纯粹现象。然而,胡塞尔的纯粹现象,是假定了一种在还没... 康德以后,人们已经意识到了先验综合观念构架对感性现象的塑形作用,胡塞尔的现象学在认识论中的最重要的进展,就是加括号、悬置先见、先验的还原,在本质的直观中回到前反思意识中的纯粹现象。然而,胡塞尔的纯粹现象,是假定了一种在还没有生成概念系统的孩子们的天真眼睛中的世界。其实,唯心主义认识论的问题在于将关系性的理念和先天构架实在化了。哲学认识论的基础是历史性的实践结构,按照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主观世界中的意义关系只能来源于一定的对象性活动(生产劳动)塑形和构序的意义关系。这种关系表现在认识论中,就是所谓有我们的意义辨识参与的二肢性认知显象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松 认识论 四肢哲学 二肢显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互主体性:从关系本体论到关系认识论——《世界交互主体的存在结构》解读 被引量:12
14
作者 张一兵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1-48,共8页
广松涉在《世界交互主体的存在结构》中认为,社会存在的真实基础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体之间的交互关系,它构成了马克思哲学认识论的前提。人们社会生活的基础正是人与人共同建构起来的关系性“共在”,如果这是一种新的交互性客观存在... 广松涉在《世界交互主体的存在结构》中认为,社会存在的真实基础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体之间的交互关系,它构成了马克思哲学认识论的前提。人们社会生活的基础正是人与人共同建构起来的关系性“共在”,如果这是一种新的交互性客观存在,那么,意识活动的本质则会是我与他人意识共同建构起来的交互性主体活动。由此,传统主—客二元认知结构被彻底超越。这也是广松涉四肢哲学构架的思考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松 《世界交互主体的存在结构》 哲学认识论 主体-客体二元认知图式 四肢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