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嫦娥五号”采样点周缘穹窿形貌特征及成因研究
1
作者 吴文慧 任鑫 +2 位作者 陈媛 帕丽古力·杰恩斯 孙国洋 《深空探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21-328,共8页
“嫦娥五号”采样点周缘区域分布有吕姆克山(Mons Rümker)和梅朗(Mairan)火山穹窿构造。通过“嫦娥”影像和地形数据对两类穹窿的形貌特征和形成因素对比研究,讨论穹窿的划分标准。共计圈定了Mons Rümker 13个月海穹窿和Maira... “嫦娥五号”采样点周缘区域分布有吕姆克山(Mons Rümker)和梅朗(Mairan)火山穹窿构造。通过“嫦娥”影像和地形数据对两类穹窿的形貌特征和形成因素对比研究,讨论穹窿的划分标准。共计圈定了Mons Rümker 13个月海穹窿和Mairan所在的4个非月海穹窿,并计算了穹窿形成过程中的岩浆流变学参数。结果表明:Mons Rümker月海穹窿较为低缓,按照坡度和高度划分为Mons Rümker第一类月海穹窿(坡度均<5°,高度200~400 m)和Mons Rümker第二类月海穹窿(坡度5°~7°,高度300~600 m),其中第二类较高陡的月海穹隆具有较高的黏度和更低的喷发速率。Mairan非月海穹窿更为高陡,其岩浆喷发速率低于Mons Rümker月海穹窿,岩浆粘度较高,流动性较差,喷发周期较长;在空间上,Mairan所在的4个非月海穹窿呈线性展布,其物质成分和形成时间相近,表明彼此关联的可能性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嫦娥"采样周缘区域 火山穹窿构造 穹窿形貌特征 穹窿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嫦娥五号月面表取采样点选择 被引量:4
2
作者 郑燕红 邓湘金 +2 位作者 顾征 金晟毅 李青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935-2943,共9页
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实现了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利用表取采样方式顺利完成了月面多点样品采集工作。根据嫦娥五号探测器特点,阐述了表取采样工作过程,分析了斜侧安装的监视相机可视覆盖区域,并形成了适应于光照不均匀、纹理高度相... 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实现了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利用表取采样方式顺利完成了月面多点样品采集工作。根据嫦娥五号探测器特点,阐述了表取采样工作过程,分析了斜侧安装的监视相机可视覆盖区域,并形成了适应于光照不均匀、纹理高度相似场景的月面三维数字重构流程。然后,结合表取采样机械臂与器表设备构型布局情况,构建了表取采样可达约束条件,进行了可视可达区分析。并针对任务采用的一类大尺度采样器,提出了数字仿真分析与物理实物验证相结合的采样点确定方法。嫦娥五号月面工作期间,利用该方法通过分析、仿真与物理验证,实现了平均精度优于1 cm的物理地形重建,确定了周向安全间距不小于15 cm、纵向安全间距不小于2 cm的采样点族,结果表明该方法确定的采样点正确、安全,有效支持了嫦娥五号表取采样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嫦娥 表取采样 采样 可视区 可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月面无人自主采样返回任务动力下降点确定及验证
3
作者 赵洋 盛瑞卿 +4 位作者 陈春亮 张晓文 邹乐洋 高珊 黄昊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3-113,共11页
动力下降点确定是实施月面软着陆的重要环节,是多系统间复杂迭代的过程,涉及轨道设计、制导律设计、着陆目标的采样区确定、着陆及起飞安全分析。其设计结果直接影响了最终着陆点的位置和着陆过程的着陆安全,也间接影响采样安全和采样... 动力下降点确定是实施月面软着陆的重要环节,是多系统间复杂迭代的过程,涉及轨道设计、制导律设计、着陆目标的采样区确定、着陆及起飞安全分析。其设计结果直接影响了最终着陆点的位置和着陆过程的着陆安全,也间接影响采样安全和采样工程目标的实现结果。针对嫦娥五号在实施月面软着陆前确定动力下降点的任务需求,提出了通过多次轨道控制与最优标称制导轨迹搜索联合控制策略的动力下降点确定方法。首先,根据月面无人自主采样返回任务设计总结了动力下降点确定原理和约束条件;然后,详细论述了月面无人自主采样返回任务软着陆过程动力下降点确定方法;最后,通过嫦娥五号在着陆前主要的几次轨控实施结果分析了其对动力下降点的影响,同时综合了着陆区地形分析及着陆、起飞安全性分析,对动力下降点进行确定并根据最终在轨飞行结果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基于“逐次逼近寻优方法”的月面软着陆环节动力下降点的确定方法有效,可以为后续地外天体软着陆等任务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嫦娥探测器 月面无人采样返回 目标寻优 着陆安全 动力下降确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