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中本位政策”新论——以隋唐帝国形成的基础要素为中心 被引量:3
1
作者 曹印双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9-164,共6页
"关中本位政策"是隋唐帝国形成的政策基础,主要包括军力基础、财力基础和文化基础。关陇集团创立者立足北魏政治遗产、关陇地域、姬周礼教、文武人才等客观基础,采取系列举措,将政策基础要素进行系统整合,建构出一套高效、有... "关中本位政策"是隋唐帝国形成的政策基础,主要包括军力基础、财力基础和文化基础。关陇集团创立者立足北魏政治遗产、关陇地域、姬周礼教、文武人才等客观基础,采取系列举措,将政策基础要素进行系统整合,建构出一套高效、有力的军政系统,为西魏北周隋唐的东西南北扩展提供了充分保障,为隋唐帝国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唐史 陈寅恪 关中本位政策 宇文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伽墓志》与“关中本位政策”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文锁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1-46,共6页
西安新出土的北周时期《安伽墓志》是研究凉州安氏来源与迁徙问题的新资料,由此反映出宇文泰“关中本位政策”的推行状况及本质。根据墓志提供的线索,文章由墓志内容考释入手,结合历史文献探讨了安氏的凉州郡望、徙居关中的过程等及其... 西安新出土的北周时期《安伽墓志》是研究凉州安氏来源与迁徙问题的新资料,由此反映出宇文泰“关中本位政策”的推行状况及本质。根据墓志提供的线索,文章由墓志内容考释入手,结合历史文献探讨了安氏的凉州郡望、徙居关中的过程等及其与“关中本位政策”之间的关系。这个政策在当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并对此后的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伽墓志》 凉州 同州基地 "关中本位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士族与隋朝政治论略 被引量:3
3
作者 陈金凤 梁琼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6-70,共5页
 北周时期,关陇集团施行"关中本位"政策,抑制山东士族。山东士族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积极支持杨坚代周立隋。隋朝建立后,继续推行"关中本位",对关中、山东地区的山东士族予以打击和压制,严重削弱了他们的地方社会...  北周时期,关陇集团施行"关中本位"政策,抑制山东士族。山东士族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积极支持杨坚代周立隋。隋朝建立后,继续推行"关中本位",对关中、山东地区的山东士族予以打击和压制,严重削弱了他们的地方社会基础,也引起了他们的不满。隋朝末年,山东成为动摇隋政权统治的重点地区,山东士族成为覆隋兴唐的力量,即与山东士族自周、隋以来的衰微以及他们力图重振的活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士族 隋朝 政治 "关中本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隋出自山东寒庶 被引量:3
4
作者 袁刚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46-50,共5页
隋王朝的统治者杨氏一直标榜其祖籍为弘农华阴,先祖为汉魏之际头号门阀士族弘农杨氏。但大量史实证明,杨氏出自山东寒庶,家族的发迹主要靠西魏大将军杨忠屡立战功,以军功成为关陇集团核心成员,奠定了扬隋帝业的基础。西魏、北周上... 隋王朝的统治者杨氏一直标榜其祖籍为弘农华阴,先祖为汉魏之际头号门阀士族弘农杨氏。但大量史实证明,杨氏出自山东寒庶,家族的发迹主要靠西魏大将军杨忠屡立战功,以军功成为关陇集团核心成员,奠定了扬隋帝业的基础。西魏、北周上层统治者通过赐姓、改易都望这一集团政治行为,伪冒士族,杨氏堂而皇之成为“弘农杨氏”、“武川镇将”。关陇集团胡汉混杂,士庶莫辨,虽有门阀化趋势,但隋时门阀制度已被度除,门阀只是留存于社会观念及婚姻习俗中,杨隋并不代表门阀利益的政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代 武川军团 关陇集团 关中本位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宋时期洛阳政治地位的变迁 被引量:1
5
作者 杨世利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24-129,共6页
唐宋之际是洛阳城市地位的一个转折期。关中本位政策是统一天下的政策,国家统一以后,历史的天平就开始向以洛阳为中心的东方倾斜,这就是唐代洛阳政治地位如此重要的原因。宋代皇权的阶级基础是平民地主阶级,宋代皇权的武装基础是庞大的... 唐宋之际是洛阳城市地位的一个转折期。关中本位政策是统一天下的政策,国家统一以后,历史的天平就开始向以洛阳为中心的东方倾斜,这就是唐代洛阳政治地位如此重要的原因。宋代皇权的阶级基础是平民地主阶级,宋代皇权的武装基础是庞大的职业军队,因为平民地主阶级与职业募兵都脱离了对宗族乡里社会的依附,所以"以地为险"让位于"以兵为险",长安、洛阳作为国家都城的时代也结束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 洛阳 关中本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高宗武后东巡及其政治的转化 被引量:3
6
作者 李鸿宾 梁民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81-84,共4页
唐高宗自贞观二十三年(549)六月即位,至弘道元年(683)底病卒,在位34年,七次巡幸东都洛阳,居其地达11年之久。高宗为什么频繁出居洛阳?在这期间武后起了什么作用?笔者力图从文献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探索,目的是揭示出高、武政治发展的倾... 唐高宗自贞观二十三年(549)六月即位,至弘道元年(683)底病卒,在位34年,七次巡幸东都洛阳,居其地达11年之久。高宗为什么频繁出居洛阳?在这期间武后起了什么作用?笔者力图从文献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探索,目的是揭示出高、武政治发展的倾向及其转变。一早在40年前,陈寅恪先生就在其《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一书中对高宗武则天政治作了精辟的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后 唐高宗 关中本位政策 旧唐书 唐代政治 东都洛阳 资治通鉴 十三年 武周革命 政治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陈寅恪对唐代兵制的研究
7
作者 李玉梅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1-17,共7页
关键词 府兵制 陈寅恪 关中本位政策” 兵农合一 部落兵制 兵民合一 陈氏 周武帝 社会组织 《北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