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僵尸企业复活与企业金融资产配置——有心栽花抑或无心插柳?
1
作者 毛新述 李美萱 +1 位作者 赵振洋 王伊晴 《南开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5-125,共21页
作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环节,僵尸企业的处置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牛鼻子”。僵尸企业复活离不开金融资源的支持,那么僵尸企业复活是否会导致企业金融化和经济“脱实向虚”?本文选取2007—2023年沪深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 作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环节,僵尸企业的处置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牛鼻子”。僵尸企业复活离不开金融资源的支持,那么僵尸企业复活是否会导致企业金融化和经济“脱实向虚”?本文选取2007—2023年沪深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实证研究僵尸企业由“僵”转“活”与企业金融资产配置的关系。研究发现,僵尸企业复活会导致企业金融资产占比提高,但这一金融化现象并不符合传统“蓄水池”动机或“投资替代”动机的主动金融化特征,而是实体投资抑制的被动选择,即由实体投资规模缩减与非主业投资剥离,被动调整资产结构所致。异质性分析发现,产能压缩程度较高和市场发达地区的僵尸企业的复活进程更快;此外,经济后果检验表明,存在被动金融化效应的复活僵尸企业实质上最终实现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和后期高质量发展。本文对当前经济转型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厘清僵尸企业处置过渡期的特殊表征和进一步促进僵尸企业复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僵尸企业复活 企业金融化 实体投资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僵尸企业的债务转嫁:基于供应链视角
2
作者 王义中 吕琳颖 《管理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5-136,共22页
以2015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政策背景,分析僵尸企业如何基于供应链转嫁债务.实证结果表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导致僵尸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减少了“有息”的银行信贷融资,但同时增加了“无息”的商业信用融资,将债务通过供应链转嫁给非... 以2015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政策背景,分析僵尸企业如何基于供应链转嫁债务.实证结果表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导致僵尸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减少了“有息”的银行信贷融资,但同时增加了“无息”的商业信用融资,将债务通过供应链转嫁给非僵尸企业.这种债务转嫁导致在僵尸企业比较高的下游行业,供应商应收账款显著上升.僵尸企业对供应商的债务转嫁并不能由信贷二次分配机制解释,而是因其在商业信用均衡中有更强的议价能力和供应商对政策冲击的客户的风险分担.虽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阻断了银行向僵尸企业的无效“输血”,缓解了僵尸企业对信贷资源的占用,但这导致了僵尸企业在供应链上的资金占用增加,挤出上游高效企业的投资,产生了负外部性.本文的结论为理解僵尸企业负外部性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效果提供了新视角.建议政府在处理僵尸企业和产能过剩企业债务的过程中,应防范僵尸企业通过供应链转嫁债务给供应商,以避免对正常企业的负面溢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僵尸企业 债务转嫁 供应链 商业信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行稳健性、银行竞争与僵尸企业形成
3
作者 刘晓孟 刘欣蕊 周爱民 《运筹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6-151,I0073-I0081,共15页
企业僵尸化问题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阻碍之一,而银行作为我国宏观调控的重要环节和实体经济融资最基本渠道,银行的稳健性与竞争水平必然对企业僵尸化产生重要影响,明确其关系及影响机理对处置化解僵尸企业风险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这... 企业僵尸化问题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阻碍之一,而银行作为我国宏观调控的重要环节和实体经济融资最基本渠道,银行的稳健性与竞争水平必然对企业僵尸化产生重要影响,明确其关系及影响机理对处置化解僵尸企业风险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这个问题,本文提出两期商业银行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两者间的关系,并通过工业企业数据库识别僵尸企业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银行稳健性的提升可显著降低僵尸企业数量,且银行竞争在其中起到了中介作用。此外,通过异质性分析发现,成立年限短、非国有的中小型僵尸企业在商业银行稳健性提升后将被优先清理处置。基于实证结果,本文进一步提出以提高银行监管绩效的长期性和控制市场无序竞争为治理僵尸企业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僵尸企业 银行稳健性 银行竞争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业化审判机构对僵尸企业退出的影响机制研究——来自巡回法庭和破产法庭的证据
4
作者 徐淑丹 《经济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5-222,共28页
本文利用2007—2022年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和三重差分模型,研究巡回法庭和破产法庭设立对僵尸企业退出的影响,并结合地区司法环境数据和面板Logit模型,进一步研究专业化审判机构对僵尸企业退出概率的影响;在机制分析方面,研究政府干预对僵... 本文利用2007—2022年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和三重差分模型,研究巡回法庭和破产法庭设立对僵尸企业退出的影响,并结合地区司法环境数据和面板Logit模型,进一步研究专业化审判机构对僵尸企业退出概率的影响;在机制分析方面,研究政府干预对僵尸企业退出的作用。研究发现:第一,僵尸企业退出政策对国有和高龄僵尸企业取得了较好的出清效果,但僵尸企业的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化。第二,专业化审判机构能够显著提升普通企业生产率,但当考虑僵尸企业时,其影响则转为负。第三,机制分析发现,政府干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负效应,且在不同专业化审判机构表现不同;在破产法庭,政府干预表现为融资刚性,而在巡回法庭则表现为晋升压力和融资刚性。第四,异质性检验表明,破产法庭对第二产业和大规模企业、巡回法庭对第三产业和小规模企业的僵尸企业退出具有更低的效率和更高的政府干预。最后,当司法独立性较高时,巡回法庭能够显著促进僵尸企业退出,破产法庭能够有效利用重整制度,而存在政府干预时则效果相反。研究结果表明,在破产法修订和司法改革背景下,构建有利于僵尸企业退出的司法和市场环境仍有较大空间,通过优化市场化退出机制的程序设计、司法执行力度和降低政府干预,能够有效加速这一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僵尸企业 专业化审判机构 政府干预 司法独立性 重整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信贷政策与污染型僵尸企业治理:淘汰与转型的双重效应 被引量:5
5
作者 南晓莉 岳俐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32,共10页
以2007年绿色信贷政策出台为事件构造了准自然实验,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采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绿色信贷政策对污染型僵尸企业的淘汰效应与转型效应及其影响机制。实证结果发现,政策显著增加了污染型僵尸企业的退出概率,且对于存续的... 以2007年绿色信贷政策出台为事件构造了准自然实验,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采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绿色信贷政策对污染型僵尸企业的淘汰效应与转型效应及其影响机制。实证结果发现,政策显著增加了污染型僵尸企业的退出概率,且对于存续的污染型僵尸企业生产率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绿色信贷政策淘汰效应的作用机制,来自融资可得性降低和融资成本增加导致的银行信贷资源配置合理化的影响;绿色信贷政策转型效应的作用机制,来自政策强化外部监督引致的代理成本下降。异质性分析发现,绿色信贷政策的淘汰效应和转型效应在环境规制强度较高、市场化水平较高的地区以及劳动力密集较低行业更显著,且淘汰效应在非国有企业更显著,转型效应在国有企业更显著。将绿色信贷政策与解决僵尸企业难题的有效结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如何缓解信贷资源错配,加快推进僵尸企业治理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信贷政策 僵尸企业 污染型 淘汰效应 转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政府施政风格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僵尸企业的研究视角 被引量:4
6
作者 游家兴 魏珊珊 《管理科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5-95,共21页
在经济进入新常态、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今天,政府应当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这是学术界迫切需要回答的重要问题,也是政策制定者、改革践行者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本文区分了两种风格迥异的施政风格:浮夸型与稳健型,并通过政府工作报告的文本... 在经济进入新常态、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今天,政府应当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这是学术界迫切需要回答的重要问题,也是政策制定者、改革践行者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本文区分了两种风格迥异的施政风格:浮夸型与稳健型,并通过政府工作报告的文本分析进行捕捉.在验证该量化方法合理性的基础上,以僵尸企业为研究切入点,以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政府施政风格在其中所起的作用.研究发现:地方政府施政风格越浮夸,当地企业僵尸化的程度越高.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当僵尸企业在当地的社会重要性越高时或债务处置难度越大时,地方政府浮夸型施政风格与当地企业僵尸化程度之间的正向关系会表现得更加显著.僵尸企业的存在不仅扭曲了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而且损害了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因此,本文研究对于探索新常态下地方政府如何转化职能,加快实施僵尸企业的破产重组盘活,进而优化市场资源配置、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向新台阶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政风格 僵尸企业 政府工作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僵尸企业”涅槃重生的财务反转战略研究——基于生命周期理论 被引量:1
7
作者 赵建坡 《财会通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5-119,共5页
僵尸企业重新发展起来,有助于地方政府经济高质量发展。文章基于生命周期理论,探讨了“僵尸企业”的财务反转战略,以及使用A企业应用了这些反转战略。研究发现,“僵尸企业”的财务反转战略可采取增加专项贷款、政府促进企业销售、政府... 僵尸企业重新发展起来,有助于地方政府经济高质量发展。文章基于生命周期理论,探讨了“僵尸企业”的财务反转战略,以及使用A企业应用了这些反转战略。研究发现,“僵尸企业”的财务反转战略可采取增加专项贷款、政府促进企业销售、政府帮助企业提高偿债能力、僵尸企业自身加强资产管理水平等。“僵尸企业”的生命周期应该是衰退期、初创期、成熟期、初创期,可根据上述生命周期进一步采取翻转战略,最终达到“涅槃重生”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僵尸企业 财务反转战略 生命周期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僵尸企业对正常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
8
作者 綦勇 程玉杰 杨硕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4-54,共11页
提升出口产品质量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建设贸易强国的关键。然而,僵尸企业的大量存在引发资源错配,对正常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尚未受到关注。以2009—2015年中国上市企业微观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僵尸企业对正常企业出口产品质... 提升出口产品质量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建设贸易强国的关键。然而,僵尸企业的大量存在引发资源错配,对正常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尚未受到关注。以2009—2015年中国上市企业微观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僵尸企业对正常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僵尸企业对正常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与内生性检验后仍稳健。异质性分析表明,僵尸企业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负面影响在私有企业、未获得政府补贴的企业以及中西部地区企业中更为明显。机制检验发现,僵尸企业引发的资源错配降低了正常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研发创新投入,从而影响了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僵尸企业 出口产品质量 劳动生产率 创新投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的僵尸企业治理效应——来自中国工业企业的证据 被引量:3
9
作者 尹俊雅 王海 毛丰付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5-66,共12页
数字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驱动力,依托数字经济助力僵尸企业治理对于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基于全国工商企业注册数据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数字经济对僵尸企业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数字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驱动力,依托数字经济助力僵尸企业治理对于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基于全国工商企业注册数据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数字经济对僵尸企业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提高能够显著降低僵尸企业比重,可发挥僵尸企业治理效应;数字经济的僵尸企业治理效应在非资本密集型行业、非出口型行业、非资源型地区和经济发展压力较小地区更明显;数字经济主要通过强化市场竞争、激励技术创新、缓解融资约束和增强企业自生能力发挥僵尸企业治理效应。本文可以为更好地释放数字经济红利和加速推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僵尸企业 市场竞争 技术创新 融资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僵尸企业的产业链效应与民间投资挤出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旭超 赵婧 张璇 《管理科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2-158,共17页
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实施空间和效果都有限的条件下,如何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是当前经济形势下的重要政策议题.本研究以僵尸企业的产业链效应为切入点,探讨商业信用和产品定价如何影响民营企业的投资决策,力求为稳定民间投资提供新的理... 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实施空间和效果都有限的条件下,如何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是当前经济形势下的重要政策议题.本研究以僵尸企业的产业链效应为切入点,探讨商业信用和产品定价如何影响民营企业的投资决策,力求为稳定民间投资提供新的理论和政策视角.实证结果表明,下游僵尸企业会显著降低上游民营企业的投资规模.就商业信用渠道而言,下游僵尸企业拖欠上游企业的应收账款,降低其“内源融资”,从而强化其融资约束.就产品定价渠道而言,下游僵尸企业降低上游企业的成本加成,从而挤压其投资的边际收益和利润空间.解决僵尸企业对民营企业的债务支付拖欠和定价压低问题是刺激民间投资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僵尸企业 产业链 商业信用 成本加成 投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营僵尸企业挤占了更多的商业信用资源吗?——来自供应链金融市场的解释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斯旸 李晓岚 陈辉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120,共10页
本文从供应链视角剖析了僵尸企业,尤其是民营僵尸企业得以存续的原因,并使用我国A股上市公司1990—2019年的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僵尸企业和商业信用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相比正常企业,僵尸企业使用了更多的净商业信用,尤其是主动性... 本文从供应链视角剖析了僵尸企业,尤其是民营僵尸企业得以存续的原因,并使用我国A股上市公司1990—2019年的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僵尸企业和商业信用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相比正常企业,僵尸企业使用了更多的净商业信用,尤其是主动性商业信用;僵尸企业的市场份额越高,其使用的净商业信用越多;僵尸企业会在货币政策紧缩时期使用更多的净商业信用;这些关系在民营企业样本中更加显著;当企业由正常企业转变为僵尸企业时,净商业信用会显著增加,而当企业由僵尸企业转变为正常企业时,净商业信用会显著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僵尸企业 民营企业 商业信用 供应链 货币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处置僵尸企业的探讨 被引量:18
12
作者 胡冰 《西南金融》 2016年第12期23-29,共7页
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化解产能过剩已经成为当前经济工作的重点。如何成功有效处置僵尸企业更成为重中之重。本文通过借鉴国外处置僵尸企业的经验,对我国僵尸企业认定和处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如何有效处... 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化解产能过剩已经成为当前经济工作的重点。如何成功有效处置僵尸企业更成为重中之重。本文通过借鉴国外处置僵尸企业的经验,对我国僵尸企业认定和处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如何有效处置僵尸企业提出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僵尸企业演化 僵尸企业 处置案例 产能过剩化解 企业破产 不良资产处置 差异化信贷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僵尸企业困境特征的实证研究
13
作者 许江波 赵亚兰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6-62,共7页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处理产能过剩问题,而有效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就要有效地识别和处置僵尸企业。为了更好地识别和处置僵尸企业,首先要了解僵尸企业所面临的困境特征。由此可见,对僵尸企业的困境特征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处理产能过剩问题,而有效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就要有效地识别和处置僵尸企业。为了更好地识别和处置僵尸企业,首先要了解僵尸企业所面临的困境特征。由此可见,对僵尸企业的困境特征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主要研究上市公司中僵尸企业的困境特征,利用统计学中非参数检验方法,通过对僵尸企业与一般财务困境、财务破产企业进行对比分析,实证得出僵尸企业所具有的困境特征,为上市公司有效识别和处置僵尸企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僵尸企业 财务困境 财务破产 僵尸企业困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僵尸企业”诱因与处置方略 被引量:90
14
作者 朱舜楠 陈琛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10-119,共10页
运用Logit模型对我国"僵尸企业"形成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负债企业、规模过大企业、制造业企业和国有企业较易成为"僵尸企业",运营效率低是造成能源开采与制造行业企业成为"僵尸企业"的主要原因。针... 运用Logit模型对我国"僵尸企业"形成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负债企业、规模过大企业、制造业企业和国有企业较易成为"僵尸企业",运营效率低是造成能源开采与制造行业企业成为"僵尸企业"的主要原因。针对债务重组和破产重整两种"僵尸企业",应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处置"僵尸企业"应从完善法律法规、推动债务重组、安置失业人员、解决过剩产能等方面着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僵尸企业 企业重组 企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僵尸企业的数量测度及特征分析 被引量:101
15
作者 朱鹤 何帆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6-126,共11页
文章利用2007—2015年中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分别应用7种识别方法对中国僵尸企业的规模进行了全面的测度。在此基础上,基于地域、行业分布和所有制性质三个维度,对识别出的僵尸企业进行了特征分析。研究结论表明,2007—2015年间中国... 文章利用2007—2015年中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分别应用7种识别方法对中国僵尸企业的规模进行了全面的测度。在此基础上,基于地域、行业分布和所有制性质三个维度,对识别出的僵尸企业进行了特征分析。研究结论表明,2007—2015年间中国僵尸企业的数量变化基本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产业结构单一、国有经济成分较高的省份僵尸企业占比较高;产能过剩行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僵尸企业占比较高;国有企业更容易成为僵尸企业。此外,为厘清僵尸企业出现的根源,对僵尸企业和产能过剩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和实践上的辨析,并结合实证结论提出了处置僵尸企业的三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僵尸企业 上市公司 产业结构 国有企业 产能过剩 劳动密集型行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僵尸企业对正常企业环保投资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綦勇 杨硕 +1 位作者 杨羽頔 侯泽敏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8-117,共10页
随着中国碳中和目标的提出,环境治理问题日益受到关注。环保监管部门在加强企业污染源监管的同时,往往忽视僵尸企业对正常企业环保投资的影响。该研究以2010—2019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手动收集并整理企业环保投资数据,运用固... 随着中国碳中和目标的提出,环境治理问题日益受到关注。环保监管部门在加强企业污染源监管的同时,往往忽视僵尸企业对正常企业环保投资的影响。该研究以2010—2019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手动收集并整理企业环保投资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深入研究行业僵尸企业占比对正常企业环保投资的影响、异质性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行业僵尸企业占比对同行业正常企业环保投资具有显著负面影响。其内在机理在于:首先,僵尸企业占比的提高会使正常企业融资约束增加,造成正常企业筹措资金困难,进而导致环保投资下降。融资约束的中介效应占比为13.97%。其次,僵尸企业的存在扭曲了市场公平竞争,引发恶性价格竞争,使正常企业盈利能力下降,进而导致正常企业环保投资减少。盈利能力的中介效应占比为14.26%。进一步研究发现,在非国有企业、社会责任较低的企业及重污染企业样本中,僵尸企业占比对正常企业环保投资的负面作用更为明显。采用不同层面、不同僵尸企业识别方法和企业环保投资衡量方式,均证明回归结果稳健。其中,省份僵尸企业占比对同省份正常企业环保投资回归负向显著,说明此负面影响不仅存在行业层面,还存在于省份层面。因此,政府应重视僵尸企业的存在对正常企业环境投资的负面影响,坚持环境监管中立原则并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系统,消除僵尸企业赖以生存的政策环境,逐步形成经济稳步增长和环境日益完善的新格局。该研究从处置僵尸企业的角度,为提高正常企业的环保投资提供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僵尸企业 环保投资 融资约束 盈利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研发资助是否能拯救僵尸企业——基于上海市中小企业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栾强 罗守贵 +1 位作者 熊琦 罗津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9-45,共7页
本文使用上海市中小企业统计数据,对政府研发资助能否拯救僵尸企业这一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行业分布来看,具有劳动密集型特征的行业和部分知识密集型行业的僵尸企业占比较高,而与居民基本生活需求相关的行业僵尸企业占比较低... 本文使用上海市中小企业统计数据,对政府研发资助能否拯救僵尸企业这一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行业分布来看,具有劳动密集型特征的行业和部分知识密集型行业的僵尸企业占比较高,而与居民基本生活需求相关的行业僵尸企业占比较低;政府研发资助能够在短期内有效避免健康企业变成僵尸企业,但是却会促使僵尸企业在短期和长期都变得更加糟糕。因此,政府研发资助政策应当把是否为僵尸企业作为重要的参考指标,实际操作中应尽可能甄别并剔除僵尸企业,以实现公共资源的有效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研发资助 中小企业 僵尸企业 企业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僵尸企业进入破产处置面临的问题、障碍及政策建议——来自企业与银行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6
18
作者 杨宇焰 雷翔 卢鹏宇 《当代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8,共8页
随着去产能的深入推进,清理僵尸企业进入高峰期,但一些僵尸企业"僵而不死"不仅占用了大量资源,增加社会成本,影响了资本周转速度和使用效率,而且还扭曲了市场信号,阻碍了资源有效配置。如何破解僵尸企业处置难题,对于实现资... 随着去产能的深入推进,清理僵尸企业进入高峰期,但一些僵尸企业"僵而不死"不仅占用了大量资源,增加社会成本,影响了资本周转速度和使用效率,而且还扭曲了市场信号,阻碍了资源有效配置。如何破解僵尸企业处置难题,对于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经济结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四川60家僵尸企业和73家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调查,通过比较僵尸企业处置与不处置以及不同处置方式下的成本与效果,研究了僵尸企业破产处置面临的问题及障碍,进而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僵尸企业 破产处置 处置成本 金融监管 不良资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僵尸企业的形成:企业生命周期视角 被引量:6
19
作者 宋建波 苏子豪 张海晴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8-112,共5页
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探究生命周期各阶段企业僵尸化的内因和外因。制度的完善和改革的深化能够切断僵尸企业形成内因外化为不良结果的路径,自然清除僵尸企业。但解决僵尸企业问题的根本办法是发挥企业的能动作用,激发企业活力,即重视... 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探究生命周期各阶段企业僵尸化的内因和外因。制度的完善和改革的深化能够切断僵尸企业形成内因外化为不良结果的路径,自然清除僵尸企业。但解决僵尸企业问题的根本办法是发挥企业的能动作用,激发企业活力,即重视僵尸企业形成的内因。短期内,解决僵尸企业问题的首要任务是考察企业的具体情况,结合企业的生命周期特征,做到"一企一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僵尸企业 企业生命周期 企业活力 政府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家活动配置与僵尸企业——基于“中国企业-劳动力匹配调查”(CEES)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程虹 谭琳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37-147,共11页
在宏观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和补短板的背景下,清理处置"僵尸企业"成为必然。在本文的调查样本中"僵尸企业"的比重达到10.08%。遵循内生增长学派企业家活动配置的理论逻辑,本文研究... 在宏观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和补短板的背景下,清理处置"僵尸企业"成为必然。在本文的调查样本中"僵尸企业"的比重达到10.08%。遵循内生增长学派企业家活动配置的理论逻辑,本文研究僵尸企业形成的内生因素。Probit回归结果表明,企业家非生产性活动的投入过高会对创新式的生产性活动产生"挤出效应",这是"僵尸企业"形成的内在原因。进一步OLS回归发现,具有政治关联的民营企业更偏向于通过参与非生产性活动来获取发展资源,尽管国有企业的僵尸占比高于非国有企业,但其非生产性支出没有显著高于非国有企业。据此,本文认为:企业家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生产要素,应当将更多的能力与精力投入到生产性活动中来,通过提高创新能力,形成核心竞争优势;同时政府应退出对市场的过度干预,完善竞争型政策,缩小寻租空间,为市场主体创造有序、良好的退出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僵尸企业 生产性活动 非生产性活动 活动配置 企业家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