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代汉语助词“了”变化义再探
1
作者 陆方喆 朱斌 《汉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9-59,共11页
文章在辨析“完成”“实现”和“界变”说的优劣基础上,提出汉语助词“了”的核心语法意义是表示“变化”。所谓“变化”是指过程、状态、量度、态度等方面发生改变。变化义是“了”使用的必要不充分条件。词尾“了”和句尾“了”在表... 文章在辨析“完成”“实现”和“界变”说的优劣基础上,提出汉语助词“了”的核心语法意义是表示“变化”。所谓“变化”是指过程、状态、量度、态度等方面发生改变。变化义是“了”使用的必要不充分条件。词尾“了”和句尾“了”在表达变化时略有差异,后者的主观性高于前者,表达的时制范围也大于前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助词“ 变化 语法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助词“了”的语义分析法
2
作者 范晓蕾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3-54,共12页
本文致力于探讨普通话助词“了”的语义分析法,聚焦于如下议题:辨析“了”句的格式义与“了”自身的意义,厘清“了”句的断言义、衍推义、隐含义与“了”意义之间的关系,剖析“了”句的过去时意义与现在时诠释之间的联系。
关键词 语义分析 时体范畴 现在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能更X了”构式的功能及其形成机制
3
作者 禹平 赵晓明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5-73,共9页
“不能更X了”构式形式上是情态的否定表达,后附语气词“了”触发构式定型。“不能更X了”结构的构式化具有认知上的理据性,认知突显转移推动语义范畴渐变,客观识解转向主观识解促进主观义的形成。“不能更X了”构式经历性状强化和感叹... “不能更X了”构式形式上是情态的否定表达,后附语气词“了”触发构式定型。“不能更X了”结构的构式化具有认知上的理据性,认知突显转移推动语义范畴渐变,客观识解转向主观识解促进主观义的形成。“不能更X了”构式经历性状强化和感叹提升等程序,具有感叹性评价功能。构式的发展演化主要体现在“能”的语义范畴变化,与语言接触、语体环境、语用频率及语言使用者的交际心理等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能更X 突显转移 构式化 功能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话语标记“可以了”的语用功能及其形成——兼论话语标记“可以了”与“好了”“行了”的语用差异
4
作者 梁凱 《华文教学与研究》 CSSCI 2024年第2期82-88,共7页
文章主要对表制止的话语标记“可以了”的语用功能、形成过程及其动因与机制进行考察。考察发现,话语标记“可以了”具有话语组织、制止受话人和礼貌委婉功能。“可以了”由助动词“可以”和语气词“了”作肯定性应答语的用法发展而来,... 文章主要对表制止的话语标记“可以了”的语用功能、形成过程及其动因与机制进行考察。考察发现,话语标记“可以了”具有话语组织、制止受话人和礼貌委婉功能。“可以了”由助动词“可以”和语气词“了”作肯定性应答语的用法发展而来,在语用推理、类推机制和语境影响下逐渐规约化为一个表制止的话语标记。最后,文章对“可以了”与相关话语标记“好了”“行了”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它们在话语否定指向、主观情态、礼貌程度以及是否具有开启话题功能等方面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标记 “可以 “好 “行 制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观性和主观化视角下“又来了”和“少来(了)”的差异
5
作者 卞威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2-112,共11页
本文运用大规模语料库选取口语性较强的语料,结合话语分析从主观性和主观化角度比较“又来了”和“少来(了)”的差异。“又来了”比“少来(了)”主观性更强,主观化过程更复杂。“又来了”人称搭配和情感表达更多样,以表达类功能为主,进... 本文运用大规模语料库选取口语性较强的语料,结合话语分析从主观性和主观化角度比较“又来了”和“少来(了)”的差异。“又来了”比“少来(了)”主观性更强,主观化过程更复杂。“又来了”人称搭配和情感表达更多样,以表达类功能为主,进而发展出指令类功能。而“少来(了)”以指令类功能为主,反对、禁止等否定义更凸显,其情感义是进一步估推出来的。文章发现主观化阶段、功能扩展方向的不同是两者差异形成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又来 “少来()” 话语分析 主观性 主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可能了”的确定性
6
作者 修俊俊 《现代语文》 2024年第11期71-75,共5页
“不可能了”能够成立的原因,主要是在于它的语义确信度较高。“不可能了”能够与高概率副词、标识已然的副词、叙实动词同现,证明了它的高确信度性质。与“不可能了”相比,“可能了”的确信度较低,不能构成出现的条件,因此,它无法直接... “不可能了”能够成立的原因,主要是在于它的语义确信度较高。“不可能了”能够与高概率副词、标识已然的副词、叙实动词同现,证明了它的高确信度性质。与“不可能了”相比,“可能了”的确信度较低,不能构成出现的条件,因此,它无法直接作为答句应答。“不”作为一个否定算子,实现了认识情态的从“可能了”到“不可能了”的转变,而“了_(2)”的主要作用是将这种转变标识出来,并作为一种肯定语气加以确定。就“不可能了”的形成机制来看,既与话题化有关,也与拷贝、删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能 “不可能” “可能” 否定 确定性 确信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不了一点”的构式解析及机制动因探索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紫悦 刘正江 《语文学刊》 2024年第2期42-47,共6页
“X不了一点”是一种新兴的口语表达,该构式由变项“X”和常项“不了+一点”组成。根据构式语法和语法化相关理论,能进入该构式的变项“X”的词性分布呈现动词为主,形容词次要,兼及名词的特点;在变项与常项进行构件组合的过程中,呈现出... “X不了一点”是一种新兴的口语表达,该构式由变项“X”和常项“不了+一点”组成。根据构式语法和语法化相关理论,能进入该构式的变项“X”的词性分布呈现动词为主,形容词次要,兼及名词的特点;在变项与常项进行构件组合的过程中,呈现出复杂的语义内涵及语义特征差异;该构式具有凸显主观评价态度的语用功能,其形成机制和动因可以归纳为构式压制、主观性和互动主观性、语言特区和语境吸收、高频率使用等核心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不一点” 构式语法 语法化理论 主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喝高了、喝大了”及相关“喝X了”的功用、生成与配合——兼论补语之组合与粘合、结果与状态的区别与联系
8
作者 张谊生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14,共12页
从表义方式看,同样表示喝酒超量,"喝多了、喝醉了"是基本义,直接明确;"喝高了、喝大了"是转指义,委婉含蓄。从语义指向看,"多"是兼指、虚指,"醉"是单指、实指;"高"和"大"... 从表义方式看,同样表示喝酒超量,"喝多了、喝醉了"是基本义,直接明确;"喝高了、喝大了"是转指义,委婉含蓄。从语义指向看,"多"是兼指、虚指,"醉"是单指、实指;"高"和"大"都是泛指。个体上各"喝X了"都可以表示醉酒的程度级差,整体上相互间的级差正呈现中和化倾向。从结构关系看,除了表结果的粘合式外,都可以构成凸显状态的组合式。粘合式结构紧凑,充当句子谓语外还可以进入句内充当定语、状语等。从表达方式看,可以是直陈性的表述,也可以是间接的转述。多达15种各具特点的同义表达式可以共现配合、多项合用,各种"喝X了"叠加使用,可以达到强化表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喝高 “喝大 “喝X 粘合 组合 结果 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词尾“了”是先时标记吗?
9
作者 许钊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9-68,共10页
汉语词尾“了”并非先时标记。一方面,“了”在最简结构句中不一定编码句子的过去时意义;另一方面,“了”不具备独立表达相对过去时意义的语法功能。因此,无论从绝对时还是相对时的角度来看,词尾“了”都不能被定义为先时标记。在此基础... 汉语词尾“了”并非先时标记。一方面,“了”在最简结构句中不一定编码句子的过去时意义;另一方面,“了”不具备独立表达相对过去时意义的语法功能。因此,无论从绝对时还是相对时的角度来看,词尾“了”都不能被定义为先时标记。在此基础上,从体貌角度对“了”的功能进一步探讨,指出“了”起到了将概念情状转化为现实情状的实现体功能,并对转换的机制和类型进行了分析,为研究时间结构与时体特征这两个层面的相互关系做好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话语标记语“完了”的语用化
10
作者 杨国萍 贾勉 陆海空 《现代语文》 2024年第9期66-73,共8页
动补结构“完了”附着动词后,参与句子概念命题表达,而话语标记语“完了”则可以衔接上下文语篇,传递言者情感态度。现有研究或者是聚焦“完了”的词汇化、语法化演变,或者是注重话语标记功能分析,但对其语用化过程的阐述不够清晰。语... 动补结构“完了”附着动词后,参与句子概念命题表达,而话语标记语“完了”则可以衔接上下文语篇,传递言者情感态度。现有研究或者是聚焦“完了”的词汇化、语法化演变,或者是注重话语标记功能分析,但对其语用化过程的阐述不够清晰。语料分析表明,动补结构“完了”的语用化,既与句法结构脱落所导致的辖域拓展紧密相关,也与语境意义内化所造成的主观意义强化密不可分。“完了”句法—语用界面的语用化演变得益于概念焦点凸显的变化,其语法焦点向语用焦点的转换,则遵循着由“动作完结意义”到“事件完结意义”再到“完结意义”的投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 动补结构 话语标记 语用化 辖域拓展 语境意义内化 焦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了”的虚化问题——以“完了”的个案研究为例 被引量:10
11
作者 方环海 刘继磊 赵鸣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0-25,共6页
现代汉语中有一类经常使用的“X了”已经发生了虚化演变,其中“完了”就比较典型,它已经变为具有篇章连接功能的关联副词(本文称为“完了2”),我们认为它是由表示“结束”意义的“完了”(本文称为“完了1”)虚化而来的,文章在分析“X了... 现代汉语中有一类经常使用的“X了”已经发生了虚化演变,其中“完了”就比较典型,它已经变为具有篇章连接功能的关联副词(本文称为“完了2”),我们认为它是由表示“结束”意义的“完了”(本文称为“完了1”)虚化而来的,文章在分析“X了”虚化机制的基础上,重点考察从“完了1”到“完了2”的虚化过程,探讨“完了2”的词性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 “完 虚化 语义指向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体标记“了”的话语功能分布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立昌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1-59,共9页
本文定量分析词尾"了"和句尾"了"在会话与叙事两种语体及其不同话语功能中的分布,根据每种"了"的分布特征及其与相关话语功能的相容性,确定词尾"了"与句尾"了"分布的典型和非典型话... 本文定量分析词尾"了"和句尾"了"在会话与叙事两种语体及其不同话语功能中的分布,根据每种"了"的分布特征及其与相关话语功能的相容性,确定词尾"了"与句尾"了"分布的典型和非典型话语功能,并对非典型话语功能中"了"所在句子意义的变化以及造成变化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了"结构的意义只有在具体使用中才能得到完整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尾“ 句尾“ 话语功能 分布 语义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式“A死我了”和“把我A死了”——兼议变换分析之于句式和构式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方绪军 李雪利 《华文教学与研究》 CSSCI 2018年第2期64-73,共10页
文章主要基于构式语法的原理,在考察汉语构式"A死我了"和"把我A死了"使用情况的基础上,提炼两种构式的构式义,分析它们和相关构式的承继关系。文章还讨论了句式和构式的区分以及句式研究和构式研究对变换分析的不... 文章主要基于构式语法的原理,在考察汉语构式"A死我了"和"把我A死了"使用情况的基础上,提炼两种构式的构式义,分析它们和相关构式的承继关系。文章还讨论了句式和构式的区分以及句式研究和构式研究对变换分析的不同认识。文章认为在语法研究中,应明确构式研究和句式研究在理念和方法的差异,遵循各自的内在逻辑和方法论原则,发挥各自应有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死我 “把我A死 构式 承继 句式 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遵义方言的“X都XP了” 被引量:1
14
作者 胡光斌 《汉语学报》 CSSCI 2011年第2期51-59,96,共10页
"X都XP了"是遵义方言口语中十分常见的一种格式。本文讨论这一格式的结构特点、句法功能、语法意义、否定形式及其与"X(P)都XP了"的区别。
关键词 遵义方言 “X都XP “X(P)都X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否定词前的“了”
15
作者 白雁南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172-177,共6页
否定词前的"了"本是表示接近于"空"的极量少义,由于是完成极小量否定的手段,并且与所在句子内容的主观性相关而成为语气副词。在"了无"、"了不"等凝固结构中是强调否定程度的语气副词。"... 否定词前的"了"本是表示接近于"空"的极量少义,由于是完成极小量否定的手段,并且与所在句子内容的主观性相关而成为语气副词。在"了无"、"了不"等凝固结构中是强调否定程度的语气副词。"了"又可用于肯定句,所表示的程度义较语气义更为突出。这在清代之前并无疑惑之处,纷争源于现代将其误定为总括范围副词之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无)” 程度副词 语气副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命题“了”字句 被引量:14
16
作者 王光全 柳英绿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5-30,共6页
同一个命题可以与不同的“了”结合生成不同的“了”字句,不同的“了”字句不仅语义上有差异,而且语用价值也不同,因而有不同的分布规律。
关键词 同命题 报事范畴 叙事范畴 论事范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方言语音看“了”的功能演化 被引量:6
17
作者 陈前瑞 吴继章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8-60,96,共14页
本文主要基于河北、河南和山东部分方言的语音材料来分析助词"了"的形式与意义平行弱化的趋势,检视陈前瑞、胡亚(2016)提出的普通话词尾和句尾"了"的多功能模式的适应性。这些方言中词尾"了"完成体的先... 本文主要基于河北、河南和山东部分方言的语音材料来分析助词"了"的形式与意义平行弱化的趋势,检视陈前瑞、胡亚(2016)提出的普通话词尾和句尾"了"的多功能模式的适应性。这些方言中词尾"了"完成体的先时性用法中,不含无定量化成分的较多地采用复杂的语音形式,体现了该用法与早期完结体用法的联系。已然、带有无定量化宾语的先时性用法则采取弱化的语音形式并与完整体用法同形,一定程度上支持从完成体的先时性用法到完整体的演化路径。句尾"了"的新情况用法和最近将来时功能倾向于采用弱化的形式,支持句尾"了"从新情况用法发展出完整体的演化路径,也说明最近将来时可能是从新情况用法发展而来。汉语方言时体范畴复杂的音义关系需要多种不同的理论模式来描写与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音变化 汉语方言 多功能模式 语法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评价构式“A了一点” 被引量:6
18
作者 胡清国 蔡素萍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2-49,共8页
构式"A了一点"表达主体性状对相关标准的低量幅偏离的负向评价。其构式义压制"A",要求"A"须是中性或贬义性质形容词;该构式由"V+一点+NP"语法化而来,语法化的动因是构式语义的促动与礼貌原则... 构式"A了一点"表达主体性状对相关标准的低量幅偏离的负向评价。其构式义压制"A",要求"A"须是中性或贬义性质形容词;该构式由"V+一点+NP"语法化而来,语法化的动因是构式语义的促动与礼貌原则的形式化。"A了一点"可表示两种语义,一是"性状变化",二是"标准偏离",这是"A了一点"语法化不彻底的体现,二者在句法上呈现出明显的对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一点” 构式 主观化 语法化 歧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几种“V+了+宾语”的自由结构看“有界与无界” 被引量:6
19
作者 陈刚 陈力坤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08年第1期152-157,共6页
"有界与无界"分为三个层面:客观实际层面、主观认知层面、语言语法层面,三个层面之间是参差互现的。宾语有界的方式也不局限于宾语为指示代词、专有名词、在宾语前面加数量词三种,还可以通过主语与宾语的关系、句意、乃至宾... "有界与无界"分为三个层面:客观实际层面、主观认知层面、语言语法层面,三个层面之间是参差互现的。宾语有界的方式也不局限于宾语为指示代词、专有名词、在宾语前面加数量词三种,还可以通过主语与宾语的关系、句意、乃至宾语本身来承担。汉语中为数不少的"V+了+宾语"格式不仅说明沈家煊先生关于这一命题的解释是有漏洞的,也说明"V+了+宾语为粘着结构"这一命题本身需要进一步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结构 V++宾语 有界 无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句法结构“算了”的词汇化与语法化 被引量:42
20
作者 刘红妮 《语言科学》 2007年第6期11-21,共11页
"算了"原本是非句法结构,"算"和"了"彼此之间不构成直接的句法关系。随着"算"词义的不断虚化,从"行"域到"知"域,加之常用于反问句中,非句法结构的"算了"开始表... "算了"原本是非句法结构,"算"和"了"彼此之间不构成直接的句法关系。随着"算"词义的不断虚化,从"行"域到"知"域,加之常用于反问句中,非句法结构的"算了"开始表示"不算了",从而词汇化为一个凝固的抽象义动词表示"作罢"之义,白话的"算了"逐渐替代文言的"罢了"。成词的"算了"发生语法化,进入到"言"域,成为语气助词,产生情态功能,并进一步语法化而产生话语标记功能。文章最后从现代汉语共时平面进行探讨,指出研究类似演变要注意的共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非句法结构的词汇化 语法化 情态 话语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