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檗碱、巴马汀和药根碱在“三明治”培养大鼠原代肝细胞中的胆汁外排特征 被引量:3
1
作者 梁瑞峰 宋献美 +5 位作者 葛文静 张峰 代震 李宁 田萍 李更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50-256,共7页
目的研究小檗碱、巴马汀和药根碱在大鼠原代细胞的胆汁外排特征。方法建立"三明治"培养大鼠原代肝细胞(sandwich cultured rat hepatocytes,SCRH)模型,分别加入小檗碱、巴马汀、药根碱,在含Ca^(2+)和无Ca^(2+)缓冲液中孵育,采... 目的研究小檗碱、巴马汀和药根碱在大鼠原代细胞的胆汁外排特征。方法建立"三明治"培养大鼠原代肝细胞(sandwich cultured rat hepatocytes,SCRH)模型,分别加入小檗碱、巴马汀、药根碱,在含Ca^(2+)和无Ca^(2+)缓冲液中孵育,采用UPLC-MS/MS分别测定3种生物碱的细胞蓄积量,计算胆汁排泄指数和胆汁清除率,评价小檗碱、巴马汀、药根碱在大鼠原代细胞的胆汁外排特征;并考察P-gp、Mrp2抑制剂对3种活性成分在SCRH细胞模型中的外排转运影响。结果随着孵育时间的延长,3种生物碱的细胞蓄积量增加,且含Ca^(2+)条件下的细胞蓄积量与无Ca^(2+)条件下相比具有明显差异;P-gp抑制剂环孢素A、维拉帕米均能减少小檗碱、巴马汀、药根碱的胆汁排泄,且呈浓度依赖性,Mrp2抑制剂MK571、丙磺舒对3种生物碱的胆汁排泄无明显影响。结论小檗碱、巴马汀、药根碱均经过胆汁外排,P-gp介导了3种生物碱的胆汁外排,Mrp2未参与其胆汁排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明治培养大原代细胞 P-糖蛋白 胆汁排泄 小檗碱 巴马汀 药根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明治构型大鼠原代肝细胞长期培养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王莹 张先杰 +5 位作者 宋茂民 孙家邦 段钟平 陈煜 罗艳侠 郭秀花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观察三明治构型大鼠原代肝细胞长期培养的形态学变化,并对其功能进行测定。方法采用改良原位2步法门静脉胶原酶灌注分离单肝细胞,台盼蓝拒染实验观察细胞活力,利用三明治培养构型培养成年大鼠原代肝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连续观察... 目的观察三明治构型大鼠原代肝细胞长期培养的形态学变化,并对其功能进行测定。方法采用改良原位2步法门静脉胶原酶灌注分离单肝细胞,台盼蓝拒染实验观察细胞活力,利用三明治培养构型培养成年大鼠原代肝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连续观察肝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定期收集培养细胞上清液,检测培养肝细胞的分泌及合成功能,并与单层胶原培养肝细胞比较。结果平均每个鼠肝可获取2×10^8~3×10^8个肝细胞,活率在(93±3)%;体外肝细胞培养第3天,清蛋白分泌功能、尿素合成能力恢复到最佳状态。三明治构型培养的肝细胞清蛋白分泌功能、尿素合成能力在培养的14d内始终维持较高的水平,并形成肝索样结构,伴胆小管网络形成,肝细胞形态维持达28d以上。结论三明治构型肝细胞培养体系更接近于肝细胞体内生长环境,肝细胞可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良好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三明治构型不仅可以应用于肝细胞的基础研究,而且为肝细胞移植和生物人工肝治疗肝衰竭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明治构型 细胞 原代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三明治”培养大鼠原代肝细胞中研究利福平及联用丹参酮ⅡA对普伐他汀经BSEP转运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刘蕾 杨玉洁 +1 位作者 王凌 蒋学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978-985,共8页
目的 以普伐他汀为BSEP底物,在“三明治”培养大鼠原代肝细胞模型上(sandwich-cultured rat hepatocytes, SCRH),研究利福平及联用丹参酮ⅡA对BSEP转运能力的影响。方法构建SCRH模型,利用MTT筛选给药剂量;建立普伐他汀的HPLC-MS/MS检测... 目的 以普伐他汀为BSEP底物,在“三明治”培养大鼠原代肝细胞模型上(sandwich-cultured rat hepatocytes, SCRH),研究利福平及联用丹参酮ⅡA对BSEP转运能力的影响。方法构建SCRH模型,利用MTT筛选给药剂量;建立普伐他汀的HPLC-MS/MS检测方法并进行方法学验证;考察利福平及联用丹参酮ⅡA对胆管内普伐他汀浓度的影响,并计算胆管外排指数(biliary excretion index, BEI)。结果成功构建了SCRH模型,并确定了利福平、丹参酮ⅡA、格列本脲及普伐他汀的合适给药剂量;建立了稳定可靠的普伐他汀HPLC-MS/MS检测方法;与空白组相比,利福平能够降低胆管内普伐他汀的浓度和普伐他汀的BEI,高浓度利福平的降低效果最明显( P <0.01);与利福平高浓度组相比,联用丹参酮ⅡA后,胆管中普伐他汀的浓度以及普伐他汀的BEI增大,高浓度丹参酮ⅡA的增加效果最明显( P <0.01)。结论在SCRH中,利福平能够抑制BSEP的转运能力,丹参酮ⅡA可以逆转利福平对BSEP转运能力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福平 丹参酮ⅡA BSEP 普伐他汀 "三明治"培养大原代细胞模型 胆汁淤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Penicillamine2,5-enkephalin作为底物考察三明治大鼠原代肝细胞的转运体功能研究
4
作者 郭岑 赫蕾 +2 位作者 姚丹 潘国宇 王广基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3年第5期506-512,共7页
目的:通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测定d-Penicillamine2,5-enkephalin(DP-DPE)在肝细胞和Hank's缓冲液中的浓度,研究DPDPE作为底物用于"三明治"培养大鼠原代肝细胞(SCRH)的转运体功能。方法:将SCRH与溶于Hank'... 目的:通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测定d-Penicillamine2,5-enkephalin(DP-DPE)在肝细胞和Hank's缓冲液中的浓度,研究DPDPE作为底物用于"三明治"培养大鼠原代肝细胞(SCRH)的转运体功能。方法:将SCRH与溶于Hank's缓冲液的DPDPE共温孵,采用LC/MS/MS法测定细胞内蓄积的和外排到缓冲液中的DPDPE浓度,用于评价模型药物α-萘异硫氰酸酯(ANIT)对参与DPDPE摄取的Oatp和负责DPDPE外排的Mrp2的转运功能的影响。结果:建立的样品处理和测定方法能够满足体外转运实验需要的灵敏度和线性范围,在Hank's缓冲液中线性范围为0.5~50ng/mL(r2=0.9995),在细胞基质中线性范围为0.1~5ng/well(r2=0.9997),样品处理操作简便。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15%;提取回收率大于65%。ANIT可抑制DPDPE在SCRH胆管侧的外排及基底侧的摄取,对基底侧外排无显著影响。结论:该分析方法选择性好,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并成功地用于将DPDPE作为探针底物研究SCRH模型上转运体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运体 三明治培养大原代细胞 LC MS MS DPDP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肝实质细胞原代培养模型的研究及其功能鉴定 被引量:9
5
作者 周星辉 王丙力 谭焕然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5年第7期743-746,共4页
目的:为肝细胞功能及相关的研究提供一种客观的、简便的大鼠肝细胞原代培养模型,并鉴定肝细胞的功能.方法:在传统的两步灌流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分离培养肝实质细胞;流式细胞术测定原代肝细胞的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情况;SRB法测定不同培... 目的:为肝细胞功能及相关的研究提供一种客观的、简便的大鼠肝细胞原代培养模型,并鉴定肝细胞的功能.方法:在传统的两步灌流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分离培养肝实质细胞;流式细胞术测定原代肝细胞的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情况;SRB法测定不同培养基对原代肝细胞的生长和功能的影响.结果:分离得到的肝细胞成活率可达90%以上,纯度可达95%以上;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原代肝细胞大多处于G0/G1期,且基本无凋亡;SRB法和白蛋白分泌量检测结果显示,低糖DMEM组原代肝细胞生长和白蛋白分泌功能在短期内(1~5 d)与高糖DMEM组没有明显差异;RPMI1640组肝细胞的生长和功能则明显低于前两组(P<0.05).结论:体外培养的肝细胞活力和纯度均较高,体外培养后细胞功能正常,是一种实用的体外研究肝细胞良好的细胞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细胞 原代培养 细胞模型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肝细胞分离、原代培养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徐哲 白雪帆 +1 位作者 滕光菊 黄长形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3年第5期342-344,共3页
目的 :探讨体外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的分离方法、原代培养肝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方法 :以SD大鼠作肝细胞供者 ,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获取肝细胞 ,并进行原代培养 ;以锥虫蓝染色法测细胞活力 ,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肝细胞形态变化 ,采用Bec... 目的 :探讨体外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的分离方法、原代培养肝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方法 :以SD大鼠作肝细胞供者 ,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获取肝细胞 ,并进行原代培养 ;以锥虫蓝染色法测细胞活力 ,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肝细胞形态变化 ,采用Beckman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培养体系不同时间培养上清中Albumin、LDH、Urea的含量。 结果 :胶原酶消化法所获取的肝细胞形态完整、贴壁良好、活性高、功能强。LDH漏出量、白蛋白分泌及尿素合成功能在 1周内出现波动性变化 ,第 3天时LDH漏出量最低 ,白蛋白分泌及尿素合成功能较好。 结论 :胶原酶消化法为一较好的肝细胞分离方法 ,分离的肝细胞在培养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细胞 分离 原代培养 生物学特性 胶原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对四氯化碳损伤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4
7
作者 刘永刚 陈厚昌 +1 位作者 赵进军 蒋毅萍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22-224,共3页
目的 :研究姜黄素对四氯化碳 (CCl4 )损伤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原位灌流分离大鼠肝细胞培养36h后加入姜黄素 ,同时造成CCl4 损伤 ,于损伤 3h后测培养液中丙二醛 (MDA)、一氧化氮 (NO)的含量 ,谷丙转氨酶(ALT)、乳酸脱氢... 目的 :研究姜黄素对四氯化碳 (CCl4 )损伤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原位灌流分离大鼠肝细胞培养36h后加入姜黄素 ,同时造成CCl4 损伤 ,于损伤 3h后测培养液中丙二醛 (MDA)、一氧化氮 (NO)的含量 ,谷丙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 (LDH)、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的活性 ,并用MTT法测肝细胞存活率。结果 :姜黄素明显改善细胞存活率 ,抑制CCl4 引起的ALT、LDH活力的升高 ,同时抑制MDA、NO的产生及提高SOD活力。结论 :姜黄素能有效抑制CCl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大鼠细胞 四氯化碳损伤 原代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肝细胞分离和原代培养的简易方法 被引量:4
8
作者 刘学忠 李慧敏 +2 位作者 王富民 顾建红 刘宗平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22-224,共3页
关键词 大鼠 细胞 分离 原代培养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代培养大鼠前列腺细胞建立前列腺增生筛药模型 被引量:5
9
作者 吴建辉 李军 +4 位作者 苏欣 闫晗 桂博 蒋秀蓉 孙祖越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5期10-14,I0002-I0004,共8页
目的建立原代培养大鼠前列腺上皮细胞体外筛药模型。方法无菌状态下取雄性SD大鼠腹侧叶前列腺,称量后,剪成1 mm3小块,经Ⅱ型胶原酶消化1 h后,过滤、离心获取前列腺细胞,接种于24孔板培养并对细胞进行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鉴定。获取的... 目的建立原代培养大鼠前列腺上皮细胞体外筛药模型。方法无菌状态下取雄性SD大鼠腹侧叶前列腺,称量后,剪成1 mm3小块,经Ⅱ型胶原酶消化1 h后,过滤、离心获取前列腺细胞,接种于24孔板培养并对细胞进行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鉴定。获取的大鼠前列腺上皮细胞分别接种于96孔板和24孔板培养12 d后给予系列剂量(0.1~1000μmol/L)的他莫昔芬和阳性药物爱普列特处理72 h,利用CCK-8法检测前列腺上皮细胞存活率并计算药物IC50值,并进一步通过Giemsa染色后观察细胞生长及形态变化。结果细胞鉴定结果显示,获取的细胞具典型上皮细胞形态特征,细胞角蛋白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表达阳性,提示所获细胞为前列腺上皮细胞。爱普列特与前列腺上皮细胞孵育72 h后,CCK-8法检测结果显示能够明显抑制前列腺上皮细胞生长,其IC50值为42.7μM,进一步镜下观察结果显示,爱普列特未明显改变大鼠前列腺上皮细胞形态,但能导致存活细胞数减少。他莫昔芬则对大鼠前列腺上皮细胞生长无明显抑制作用,镜下观察前列腺上皮细胞数量和形态未见明显改变。结论利用原代培养SD大鼠前列腺上皮细胞可以成功建立前列腺增生体外筛选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 模型 上皮细胞 原代培养 药物筛选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肝细胞的快速分离和原代培养 被引量:4
10
作者 周家兴 夏民 +3 位作者 金珊 江瑞云 武桂新 杨清香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89年第2期46-52,共7页
本文介绍一种快速分离大鼠正常肝细胞的方法,从刺杀动物到接种肝细胞总共只需用二小时。接种培养后,在有地塞米松的培养基内,肝主质细胞能存活到一周左右。从32例大鼠分别取材的肝细胞培养中,11例(34%)两周内出现克隆性增殖上皮细胞集落... 本文介绍一种快速分离大鼠正常肝细胞的方法,从刺杀动物到接种肝细胞总共只需用二小时。接种培养后,在有地塞米松的培养基内,肝主质细胞能存活到一周左右。从32例大鼠分别取材的肝细胞培养中,11例(34%)两周内出现克隆性增殖上皮细胞集落,其中的8例(25%)四周内长成汇合状态。所有能长成汇合状态的细胞群体都来源于150g以下的大鼠。本文对肝细胞的两种主要类型以及它们的亲缘关系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细胞 快速分离 原代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代大鼠肝细胞的分离和培养 被引量:2
11
作者 蒋永生 程向东 +2 位作者 刘文洪 项海 姚立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5期1111-1112,I0008,共3页
目的:探讨原代大鼠肝细胞分离及培养的简易方法,建立稳定简便的大鼠原代肝细胞分离培养方法。方法:采用改良原位两步循环灌流法及低速离心法分离原代大鼠肝细胞,常规DMEM:高糖培养基培养原代大鼠肝细胞,测定1周内生长情况,倒置显微镜及... 目的:探讨原代大鼠肝细胞分离及培养的简易方法,建立稳定简便的大鼠原代肝细胞分离培养方法。方法:采用改良原位两步循环灌流法及低速离心法分离原代大鼠肝细胞,常规DMEM:高糖培养基培养原代大鼠肝细胞,测定1周内生长情况,倒置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肝细胞形态变化。结果: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肝细胞在接种后3 h基本完成贴壁,贴壁的细胞呈卵圆形,24 h后胞体变大变平,随后细胞相互靠拢呈岛状或条索状连接,3 d后扫描电镜下细胞呈现良好形态。结论:用改良原位两步循环灌注法及低速离心法成功分离并培养原代大鼠肝细胞,可操作性强,可在具备基本细胞培养条件的实验室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原代细胞 分离 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式细胞仪快速优化大鼠原代培养肝细胞基因转染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金林 闵军 +2 位作者 魏菁 周晓东 陈积圣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37-240,共4页
【目的】 用流式细胞仪(FCM)快速检测外源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VEGF基因)在大鼠原代培养肝细胞转染表达,根据结果优化其转染表达条件?【方法】 以加强型黄色荧光素蛋白(EYFP)为标记,用FCM快速检测重组质粒pIRES-EYFP/VEGF121在大鼠... 【目的】 用流式细胞仪(FCM)快速检测外源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VEGF基因)在大鼠原代培养肝细胞转染表达,根据结果优化其转染表达条件?【方法】 以加强型黄色荧光素蛋白(EYFP)为标记,用FCM快速检测重组质粒pIRES-EYFP/VEGF121在大鼠原代培养肝细胞中转染表达,根据结果优化pIRES-EYFP/VEGF121转染表达条件?【结果】 pIRES-EYFP/VEGF121得以成功构建,并转染大鼠原代培养肝细胞;优化的转染表达条件:在细胞数密度0.1×106/mL,质粒孵育时间30 min,质粒与脂质体混合物孵育时间15 min,质粒与脂质体比例为1∶10,转染时间2 h,NAIR-1作转染培养液时,转染效率达17.5%? 【结论】以EYFP为标记, FCM可简便快捷地检测并优化外源性VEGF基因在大鼠原代培养肝细胞转染表达,可为研究VEGF基因修饰大鼠原代培养肝细胞移植和肝基因治疗打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细胞 大鼠 原代培养 细胞 基因转染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细胞移植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胰岛细胞原代培养模型的研究
13
作者 张雅丽 肖梅芳 谭焕然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4年第11期1231-1235,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客观的用于糖尿病和降血糖药物研究的大鼠胰岛细胞原代培养模型。方法:大鼠胰腺经胶原酶消化后,利用细胞贴壁时间、紧密程度及存活时间的差异,获得较为纯净的胰岛细胞。通过胰岛素含量测定,葡萄糖刺激实验及移植实验评价... 目的:建立一种客观的用于糖尿病和降血糖药物研究的大鼠胰岛细胞原代培养模型。方法:大鼠胰腺经胶原酶消化后,利用细胞贴壁时间、紧密程度及存活时间的差异,获得较为纯净的胰岛细胞。通过胰岛素含量测定,葡萄糖刺激实验及移植实验评价该细胞的功能。结果:分离得到的胰岛细胞成活率可达95%以上;双硫腙染色表明大部分细胞团为含有β细胞的胰岛细胞团;经RPMI 1640培养的细胞,其上清及细胞内的胰岛素含量均高于DMEM组,且对葡萄糖刺激的敏感性优于DMEM组;培养的胰岛细胞移植入1型糖尿病模型小鼠体内,可使糖尿病小鼠的血糖降至正常。结论:利用该方法得到的胰岛细胞活力和纯度均较高,体外培养后细胞功能正常,有望成为一种实用的降糖药研究的细胞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胰岛细胞 原代培养 细胞模型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肝星状细胞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被引量:3
14
作者 赵金满 张静 +4 位作者 张莹 赵立杰 施贵静 张铁英 傅宝玉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03-605,共3页
目的:改进大鼠肝星状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提高其分离质量。方法:取成年雄性Wistar大鼠,用链蛋白酶、胶原酶体内门静脉灌注消化大鼠肝脏细胞,经Nycodenz密度梯度离心分离肝星状细胞。台盼蓝拒染实验鉴定细胞活力,Desmin免疫细胞化学染... 目的:改进大鼠肝星状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提高其分离质量。方法:取成年雄性Wistar大鼠,用链蛋白酶、胶原酶体内门静脉灌注消化大鼠肝脏细胞,经Nycodenz密度梯度离心分离肝星状细胞。台盼蓝拒染实验鉴定细胞活力,Desmin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细胞纯度。结果:肝星状细胞得率为2.8×107/肝。肝星状细胞存活率在90%以上。Desmin阳性细胞原代培养达90%以上,传代培养达95%以上。结论:改良大鼠肝星状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有利于原代大鼠肝星状细胞的生物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状细胞 细胞分离 原代培养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鸭胚原代肝细胞的抗乙肝病毒药物评价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
15
作者 贾袁媛 沈钰明 +1 位作者 伍义行 俞晓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14期6276-6279,共4页
[目的]建立基于鸭胚原代肝细胞的抗乙肝药物筛选及评价模型。[方法]采用PCR技术鉴定鸭乙肝病毒(DHBV)感染鸭胚,分离感染鸭胚肝细胞原代培养,运用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鸭胚肝细胞DHBV-DNA复制水平,从而建立基于鸭胚原代肝细胞的抗... [目的]建立基于鸭胚原代肝细胞的抗乙肝药物筛选及评价模型。[方法]采用PCR技术鉴定鸭乙肝病毒(DHBV)感染鸭胚,分离感染鸭胚肝细胞原代培养,运用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鸭胚肝细胞DHBV-DNA复制水平,从而建立基于鸭胚原代肝细胞的抗乙肝药物评价模型。[结果]选择18~22日龄鸭胚建立了优化的鸭胚肝细胞原代培养方法和鸭胚肝细胞中DHBV-DNA水平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结论]该研究建立了基于鸭胚肝细胞的抗乙肝药物评价模型,经实践证实该模型具有特异、灵敏、重复性好和操作简便的优点,适用于抗乙肝化合物的筛选与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 鸭乙病毒 鸭胚细胞 原代培养 荧光定量PCR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扶正化瘀中药体外对大鼠纤维肝肝细胞白蛋白合成、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12
16
作者 李旭东 王树槐 +4 位作者 蒋家道 李登銮 朱海杭 朱瑞锦 王逢民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74-277,共4页
目的 :观察扶正化瘀中药体外对大鼠纤维肝肝细胞白蛋白合成、分泌的影响。方法 :苦杏仁甙 ,丹参水溶性提取物 ,冬虫夏草 ,秋水仙碱作用于体外原代单层培养的大鼠纤维肝肝细胞 ,用ELISA方法检测。结果 :除水仙碱外 ,苦杏仁甙+冬虫夏草 ,... 目的 :观察扶正化瘀中药体外对大鼠纤维肝肝细胞白蛋白合成、分泌的影响。方法 :苦杏仁甙 ,丹参水溶性提取物 ,冬虫夏草 ,秋水仙碱作用于体外原代单层培养的大鼠纤维肝肝细胞 ,用ELISA方法检测。结果 :除水仙碱外 ,苦杏仁甙+冬虫夏草 ,冬虫夏草 ,丹参水溶性提取物具有明显提高大鼠纤维肝肝细胞合成、分泌白蛋白的作用 (P <0 .0 5 ) ,以苦杏仁甙 +冬虫夏草组作用最明显。病因是否去除 ,对大鼠纤维肝肝细胞合成、分泌白蛋白功能和药物对其作用有明显影响(P <0 .0 5 - 0 .0 1)。结论 :苦杏仁甙 +冬虫夏草 ,冬虫夏草 ,丹参水溶性提取物能促进大鼠纤维肝肝细胞合成、分泌白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化瘀 纤维化 细胞 原代单层培养 白蛋白 合成 分泌 中医药治疗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胰星状细胞体外分离培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万远太 赵秋 +2 位作者 王天才 王波 李德明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5-127,共3页
 目的 体外分离培养胰星状细胞 (PSC) 以建立合适的体外模型, 为进一步研究胰纤维化的分子发生机制打下实验基础。方法 采用改良Apte MV酶消化法体外分离培养PSC, 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 (GFAP) 免疫组化染色和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自发...  目的 体外分离培养胰星状细胞 (PSC) 以建立合适的体外模型, 为进一步研究胰纤维化的分子发生机制打下实验基础。方法 采用改良Apte MV酶消化法体外分离培养PSC, 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 (GFAP) 免疫组化染色和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自发绿色荧光对原代培养的 PSC加以鉴定。结果 PSC与肝星状细胞 (HSC) 具有相似的特征, 细胞呈梭形或星形, 细胞骨架蛋白 GFAP染色阳性, 由于胞质内含维生素 A脂滴, 在荧光倒置显微镜下于 328nm波长处可见自发绿色荧光。结论 改良酶消化法可用于体外分离培养 PSC, PSC分离培养的成功为进一步研究PSC活化与抑制信号通路的分子机制提供了体外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星状细胞 体外分离 体外模型 GFAP 酶消化法 大鼠 倒置显微镜 荧光 信号通路 原代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因子对大鼠肝细胞增殖和酶活性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谢青 廖丹 +1 位作者 彭星亮 周霞秋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S1期5-7,68,共4页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 (EGF)、肝细胞生长因子 (HGF)、EGF联合HGF对大鼠原代培养肝细胞增殖和功能的影响 ,为肝细胞移植建立细胞库、提高逆转录病毒载体感染肝细胞的效率寻找适当的培养条件。 方法分离、培养肝细胞 ,采用3 H -TdR掺入...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 (EGF)、肝细胞生长因子 (HGF)、EGF联合HGF对大鼠原代培养肝细胞增殖和功能的影响 ,为肝细胞移植建立细胞库、提高逆转录病毒载体感染肝细胞的效率寻找适当的培养条件。 方法分离、培养肝细胞 ,采用3 H -TdR掺入试验测定肝细胞内DNA合成 ,应用细胞化学方法观察培养的肝细胞内葡萄糖 -6 -磷酸酶活性的表达。 结果培养肝细胞受EGF(1 0ng/ml)、HGF(5ng/ml)作用后 ,肝细胞内DNA合成分别增加了 5 9倍 (P <0 .0 1 )和 1 6倍 (P <0 .0 1 )。EGF和HGF联合应用不表现出明显的协同作用。培养的肝细胞可合成葡萄糖 - 6 -磷酸酶 ,具有肝细胞特异性功能。 结论提示EGF和HGF在体外可刺激肝细胞增殖并维持肝细胞功能 ,为肝细胞移植、肝病基因治疗提供了一个完善的肝细胞培养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因子 细胞增殖 酶活性 原代培养 大鼠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Ⅱ型胶原诱导的关节炎大鼠滑膜成纤维细胞的培养、纯化和鉴定 被引量:1
19
作者 仇海文 李卉 +3 位作者 刘振州 孙胜楠 马雪梅 刘梅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28-132,共5页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病人滑膜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like synoviocytes,FLS)是研究RA发病机制和进行RA药物筛选的最理想的细胞来源.但是对于众多非医疗机构的高校和科研院所而言,由于RA病人滑膜组织不易获取而难以...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病人滑膜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like synoviocytes,FLS)是研究RA发病机制和进行RA药物筛选的最理想的细胞来源.但是对于众多非医疗机构的高校和科研院所而言,由于RA病人滑膜组织不易获取而难以进行细胞水平的操作.因此,建立胶原诱导的关节炎大鼠(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模型,成功分离膝关节滑膜组织并进行滑膜成纤维细胞的原代培养和纯化,将有效解决RA FLS的来源问题,为后续实验奠定基础.本实验通过皮内和皮下两次注射鸡Ⅱ型胶原诱导Wistar大鼠罹患关节炎,通过关节炎指数评分和膝关节HE染色明确CIA模型的建立;分离膝关节滑膜组织,采用Ⅱ型胶原酶和无EDTA胰酶消化法分离细胞并进行传代培养,传至第三代时,细胞免疫荧光检测细胞中VCAM-1蛋白含量以鉴定细胞纯度.结果显示,滑膜组织经过消化和培养后得到大量大鼠滑膜成纤维细胞;在显微镜下观察所得细胞呈梭形树突状,具有成纤维样细胞特征;VCAM-1蛋白阳性细胞达98%以上,确证所分离细胞为滑膜成纤维样细胞,且纯度极高.本研究建立了较简便快捷地获得大量滑膜成纤维细胞的方法,为RA的发病机制研究和药物防治提供了丰富的实验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膜成纤维细胞 胶原诱导的关节炎大鼠模型 原代培养 类风湿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肝癌前病变形成过程中的分化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娜 董坤 +1 位作者 丰平 王学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10期2002-2002,共1页
关键词 癌前病变 致癌剂 原代培养 模型 免疫组化检测 移植组 标记方法 汇管区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