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3,829篇文章
< 1 2 19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覆盖区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地球物理勘查方法——以黑龙江省黑河市阿陵河矿区为例
1
作者 殷启春 纪元 +5 位作者 王康 谭桂丽 孙桐 杨华本 陈海江 孙彦海 黄金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5-238,共14页
浅覆盖区地质找矿难度大,尤其是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体,其地球物理特征不明显,导致有效信息提取困难。在东北森林浅覆盖区的阿陵河矿区,对土壤金异常区实施了1/5000高精度磁法扫面、1/5000激电中梯扫面和高密度激电法等一系列地球物理勘... 浅覆盖区地质找矿难度大,尤其是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体,其地球物理特征不明显,导致有效信息提取困难。在东北森林浅覆盖区的阿陵河矿区,对土壤金异常区实施了1/5000高精度磁法扫面、1/5000激电中梯扫面和高密度激电法等一系列地球物理勘探工作后,开展了钻探查证和测井分析工作。结果表明:安山岩分布区的热液蚀变具有低磁异常和低视电阻率值,二者分布规律基本一致。通过对地球物理异常验证钻孔揭露的6条金矿体开展综合测井分析,根据磁性、电性和极化率组合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将低硫型金矿体划分为通道型和末端型2种成因类型。研究表明,采用综合物探方法逐步聚焦勘探靶区的找矿效果显著,为浅覆盖区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的地球物理勘查提供了有效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覆盖区 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 低硫型 综合地球物理勘查 测井分析 热液蚀变 阿陵河矿区 黑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缝长度和角度对红砂岩半圆试件断裂特性的影响
2
作者 周科平 吴家有 +3 位作者 周诗彤 杨春 李杰林 高峰 黄金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8-539,共12页
为了研究裂缝长度和角度对红砂岩Ⅰ型和Ⅰ/Ⅱ型断裂特性的影响,对含有3种角度和3种长度预制裂缝的半圆红砂岩试样组进行静态三点弯曲试验,分析裂缝角度和长度对红砂岩试样Ⅰ型和Ⅰ/Ⅱ型断裂韧度和裂纹路径等断裂特性的影响规律。试验结... 为了研究裂缝长度和角度对红砂岩Ⅰ型和Ⅰ/Ⅱ型断裂特性的影响,对含有3种角度和3种长度预制裂缝的半圆红砂岩试样组进行静态三点弯曲试验,分析裂缝角度和长度对红砂岩试样Ⅰ型和Ⅰ/Ⅱ型断裂韧度和裂纹路径等断裂特性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红砂岩试样在Ⅰ型和Ⅰ/Ⅱ型断裂时均表现出脆性破坏特征;红砂岩纯Ⅰ型断裂韧度KⅠC=7.179 MPa·mm1/2;在Ⅰ/Ⅱ型复合断裂中,裂缝长度较小时,红砂岩复合型等效断裂韧度随裂缝角度的增加而减小,当裂缝长度增加至一定值时,复合型等效断裂韧度随裂缝角度的增加呈现出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并不是简单的随裂缝角度增加而减小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长度 裂缝角度 断裂韧度 断裂能 破坏模式 半圆弯曲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极化电磁测深法在胶东大尹格庄后疃矿区深部找矿中的应用
3
作者 李刚 孙涛 +3 位作者 席振铢 段磊 向胤合 杨斌 黄金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9-247,共9页
胶东大尹格庄金矿1500 m深度以浅矿体基本查明,开展1500~3000 m深度的找矿探索既是矿山进一步开发的现实需要,也是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必然要求。通过在大尹格庄后疃矿区外围实施长度为4000 m的大深度多极化电磁测深法勘探剖面,采... 胶东大尹格庄金矿1500 m深度以浅矿体基本查明,开展1500~3000 m深度的找矿探索既是矿山进一步开发的现实需要,也是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必然要求。通过在大尹格庄后疃矿区外围实施长度为4000 m的大深度多极化电磁测深法勘探剖面,采集1~1×10^(5) Hz天然场电磁信号,反演计算得到3000 m以浅电阻率和磁化率剖面。结合已有地质找矿模型,根据新太古代TTG和胶东岩群变质岩低阻高磁化率和晚侏罗世花岗岩体高阻低磁化率的电磁特性,推断低阻高磁化向高阻低磁化过渡带为控矿的招平断裂带,推测断裂带倾角变缓的扩容空间为有利赋矿部位。经80ZK2101钻孔验证,在2943.18~3108.41 m区间发现黄铁绢英岩化蚀变带,其中3100.06~3101.06 m深度为金矿体,钻孔验证结果与多极化电磁测深推断成果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极化电磁测深法 深部找矿 准静态磁化率测深 大尹格庄后疃矿区 胶东 招平断裂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东安地区航磁异常特征及其金成矿靶区预测
4
作者 张春鹏 党宇宁 +3 位作者 韩仁萍 毕中伟 王杰 李雪峰 黄金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2-496,共15页
航磁测量作为一种高效且经济的地球物理勘探手段,近年来在矿产资源勘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黑龙江东安地区1/5万航磁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获得了大量定性和定量数据及相关图件。岩石物性研究表明,该区域内沉积岩、酸性火山岩和侵入... 航磁测量作为一种高效且经济的地球物理勘探手段,近年来在矿产资源勘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黑龙江东安地区1/5万航磁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获得了大量定性和定量数据及相关图件。岩石物性研究表明,该区域内沉积岩、酸性火山岩和侵入岩通常具有较弱的磁性,而中基性火成岩表现出较强的磁性,矿化蚀变岩则呈无磁性特征。通过对磁异常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划分出5种航磁异常区,识别出规模较大的区域性断裂8条,揭示了NNW-NW、近SN和NE向这3组复合构造体系的存在。通过对比分析航磁异常与已知金矿床的分布位置,认为低磁异常区与金矿床的空间分布存在显著相关性。结合成矿地质背景和土壤地球化学异常,在东安矿区外围优选出2处具有潜在找矿价值的重点靶区,且与后期的山地工程验证结果相吻合。该研究成果为下一步找矿勘探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磁测量 地球物理勘探 成矿靶区 金矿床 东安地区 黑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高松山金矿赋矿围岩年代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5
作者 张春鹏 韩仁萍 +2 位作者 毕中伟 王杰 李雪峰 黄金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6-83,共18页
高松山金矿床是我国东北小兴安岭北麓地区的一处大型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金矿体主要以细脉状和脉状形式分布于下白垩统板子房组和宁远村组的火山岩地层中。为探究赋矿围岩的成因及形成时代,开展了系统的同位素年代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研究... 高松山金矿床是我国东北小兴安岭北麓地区的一处大型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金矿体主要以细脉状和脉状形式分布于下白垩统板子房组和宁远村组的火山岩地层中。为探究赋矿围岩的成因及形成时代,开展了系统的同位素年代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研究工作。研究结果显示:板子房组英安岩获得^(206)Pb/^(238)U表面年龄分布于112.1~115.9 Ma,板子房组安山岩中斜长石^(40)Ar-^(39)Ar同位素年龄为(111.2±0.9)Ma,宁远村组流纹岩中钾长石^(40)Ar-^(39)Ar同位素年龄为(103.9±1.0)Ma,表明高松山金矿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晚期;全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高松山金矿床赋矿围岩的板子房组和宁远村组火山岩以高硅、富碱性组分、富铝以及显著贫镁和钙为特征,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和Nb、Ta、Ti等高场强元素相对亏损,显示出弧岩浆的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资料,进一步证实其形成于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回撤作用有关的弧后伸展构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矿围岩 同位素年代学 岩石地球化学 形成环境 小兴安岭北麓 高松山金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EBP-YOLOv10的无人矿卡行进道路障碍物检测
6
作者 顾清华 陈永琪 +1 位作者 李学现 王丹 黄金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88-899,共12页
随着露天矿无人驾驶技术的广泛应用,无人驾驶卡车在复杂矿区环境下的障碍物检测问题日益凸显。针对障碍物检测存在的多尺度目标精度差和小目标特征融合不足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MEBPYOLOv10的矿卡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物检测模型。该模型... 随着露天矿无人驾驶技术的广泛应用,无人驾驶卡车在复杂矿区环境下的障碍物检测问题日益凸显。针对障碍物检测存在的多尺度目标精度差和小目标特征融合不足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MEBPYOLOv10的矿卡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物检测模型。该模型首先设计了C2f-MSC模块,采用分组策略和多尺度卷积提高特征提取效率;其次在主干网络中嵌入ECA注意力机制,强化了模型对障碍物的特征提取能力;然后使用BiFPN特征融合模块,调整权重占比以提高小目标障碍物的特征融合能力;最后将预测框损失函数更换为PIoU损失函数,通过惩罚项加快模型收敛。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模型对露天矿区中障碍物的检测精度、召回率、mAP和实时检测速度分别达到89.8%、79.8%、83.5%和103.4FPS,显著提高了矿卡前进道路上障碍物的检测精度,同时兼顾了实时处理能力和模型轻量化需求,方便部署在矿卡上的边缘设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矿 无人矿卡 机器视觉 障碍物检测 特征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矿山岩爆倾向性岩性指标及其分级准则
7
作者 杜坤 田家辉 +2 位作者 杨颂歌 周健 王少锋 黄金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79-590,共12页
针对硬岩岩爆倾向性评价中表征指标种类繁杂以及分级准则差异巨大等问题,开展了金属矿山硬岩岩爆倾向性岩性指标及岩爆倾向性分级准则方面的研究。基于相关性和物理意义分析,优选出峰后应力降率指数(SDR)、峰值应变能存储指数(WPET)、... 针对硬岩岩爆倾向性评价中表征指标种类繁杂以及分级准则差异巨大等问题,开展了金属矿山硬岩岩爆倾向性岩性指标及岩爆倾向性分级准则方面的研究。基于相关性和物理意义分析,优选出峰后应力降率指数(SDR)、峰值应变能存储指数(WPET)、剩余弹性能指数(AEF)和改进的脆性指数(B_(4))作为硬岩岩爆倾向性表征的岩性指标;结合单轴压缩试验中岩石的破坏现象,构建了不同岩性指标的等级分类标准;测定了多种硬岩的上述4类岩性指标,并验证了岩爆倾向性分级准则。研究确立的硬岩岩爆倾向性评价指标体系为岩爆风险的实验室测试标准化与现场工程分级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矿山 硬岩 岩爆倾向性 表征指标 分级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高温巷道功能梯度隔热支护结构研究
8
作者 张建俊 孙源骏 +5 位作者 郭良银 孙闯 费鸿禄 金淳哲 王猛 周琳力 黄金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89-803,共15页
针对传统隔热材料在治理深部矿井高温热害问题时存在的强度低和支护效果差等缺陷,采用改性陶粒和纤维提升隔热混凝土材料强度,并基于功能梯度理论优化混凝土结构形式,构建功能梯度隔热支护结构,结合工程实际开展相似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 针对传统隔热材料在治理深部矿井高温热害问题时存在的强度低和支护效果差等缺陷,采用改性陶粒和纤维提升隔热混凝土材料强度,并基于功能梯度理论优化混凝土结构形式,构建功能梯度隔热支护结构,结合工程实际开展相似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分析隔热支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构建的“支护层+隔热层”功能梯度结构,可有效控制围岩变形和阻隔围岩散热,相比普通混凝土结构,围岩散热减少量提升了28.74%;随着隔热层厚度的增加,围岩调热圈半径缩小,当隔热层厚度为50 mm时达到阈值,围岩散热减小量提升了30.26%,与模型试验结果一致;隔热支护结构下,围岩应力状态和巷道塑性区形态较普通混凝土结构均无明显变化,仍为类圆形塑性区,支护效果良好;通过功效系数法综合分析围岩散热、围岩应力及巷道变形情况,确定支护层厚度为50 mm、隔热层厚度为50 mm时隔热支护综合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梯度 隔热支护结构 隔热效果 围岩温度场 模型试验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前景理论的绿色矿山多主体协同建设研究
9
作者 贾扬蕾 许礼刚 郭翔 黄金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71-682,共12页
为深入研究财政分权背景下绿色矿山建设的驱动因素,探明绿色矿山多主体协同建设的作用机理和演化过程,结合前景理论,构建地方政府、矿山企业和社会公众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分析绿色矿山多主体协同建设行为。研究发现:适度减少政府监管力... 为深入研究财政分权背景下绿色矿山建设的驱动因素,探明绿色矿山多主体协同建设的作用机理和演化过程,结合前景理论,构建地方政府、矿山企业和社会公众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分析绿色矿山多主体协同建设行为。研究发现:适度减少政府监管力度,能够促使建设主体选择积极的行动策略;矿山行业景气程度与矿山企业决策具有显著的正向关系,但政府决策受多重因素的影响,与行业景气程度无法简单对应;社会公众环境意识水平对地方政府及矿山企业的影响较小。同时,社会监督成本、企业建设成本和环境修复成本对地方政府、矿山企业和社会公众策略选择均产生负向影响。企业风险态度系数和损失规避系数与绿色矿山建设决策具有显著的正向关系。基于此,提出应建立绿色矿山建设长效机制,强化政府监管的正向预期;加大政策及典型案例的宣传力度,提升矿山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增强社会公众的环境意识,提供多元沟通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矿山 演化博弈 前景理论 多主体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矿区高层建筑爆破振动响应特征研究
10
作者 高峰 常旭 +3 位作者 王连生 杨潘磊 谢金熹 王文锋 黄金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9-348,共10页
为研究梅山铁矿生产作业中爆破振动对周边高层建筑的影响,通过现场监测与仿真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高层建筑对远距离、大药量的爆破振动的响应特征。研究发现,高层建筑最大振速出现在高程H=30 m(即建筑物的11层)处,且未表现出整... 为研究梅山铁矿生产作业中爆破振动对周边高层建筑的影响,通过现场监测与仿真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高层建筑对远距离、大药量的爆破振动的响应特征。研究发现,高层建筑最大振速出现在高程H=30 m(即建筑物的11层)处,且未表现出整体爆破振动放大现象,但在顶层出现了局部放大效应。此外,垂向振动对合振动的影响最为显著,因此在减振研究中应重点关注垂向振速的控制。利用Midas GTS NX对爆破振动波在建筑物中的传播过程进行仿真模拟,结果表明模拟数据与现场实测结果高度吻合,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该仿真模拟方法为高层建筑的爆破振动响应特征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破振动 高层建筑 仿真模拟 局部放大效应 城市矿山 现场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渗流-应力耦合作用下尾矿库回采的稳定性分析研究
11
作者 邓红卫 唐光东 +1 位作者 刘尧 徐敬博 黄金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04-814,共11页
尾矿库虽然是矿山重大危险源与潜在环境污染源,但具有巨大开发潜力。推进尾矿资源安全回采及二次利用不仅能够解决尾矿库的安全与环境问题,而且对矿山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基于渗流—应力耦合理论,运用COMSOL多物理场仿真软件建立... 尾矿库虽然是矿山重大危险源与潜在环境污染源,但具有巨大开发潜力。推进尾矿资源安全回采及二次利用不仅能够解决尾矿库的安全与环境问题,而且对矿山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基于渗流—应力耦合理论,运用COMSOL多物理场仿真软件建立尾矿库坝体二维模型。通过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了尾矿库回采过程中坝体的渗流规律、应力变化、变形特征及稳定性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渗流—应力耦合作用下,随着尾矿库回采的推进,尾矿库的干滩长度减小,饱和区域逐渐扩大,孔隙水压力、von Mises应力和最大剪应力均逐渐增大,导致尾矿坝的整体位移和等效塑性应变逐渐增加,安全系数逐步减小,尾矿库的稳定性呈下降趋势。尽管如此,尾矿库回采过程中的安全系数仍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在安全生产管理条件下,坝体能够安全稳定运行。该研究成果为尾矿库的安全回采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和工程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矿资源 尾矿库回采 渗流—应力耦合 尾矿坝 稳定性分析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巷道模型空间交汇自动分割与连接
12
作者 陈应显 李星华 +2 位作者 徐梦飞 王璞 周涛 黄金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00-910,共11页
在矿山智能化建设中,三维巷道模型的快速、精确和自动生成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之一,由于巷道空间复杂交错,如何实现三维巷道模型空间交汇自动分割与连接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在分析巷道模型空间交汇方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空间交汇... 在矿山智能化建设中,三维巷道模型的快速、精确和自动生成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之一,由于巷道空间复杂交错,如何实现三维巷道模型空间交汇自动分割与连接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在分析巷道模型空间交汇方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空间交汇巷道自动分割连接方法。该方法基于分层处理框架,通过粗筛阶段、精修阶段与容错阶段的协同优化,实现了“粗筛—精修—容错”一体化处理,显著提升了三维巷道模型空间交汇处处理的稳定性与效率。首先通过AABB相交检测快速筛选潜在相交的巷道三角面,并对包围盒相交的三角面进行精确求交运算;然后将闭合交线分别加入到巷道三角面网中,基于约束Delaunay剖分对相交区域进行局部拓扑重建,利用相交多边形将巷道三角面网分割为多个子区域;完成分割之后,确定在原始三角面网内部的子三角面网,并将其删除;最终将剩余的三角面网组合形成新的巷道网格结构,实现巷道空间交汇处的完全贯通。以某矿的巷道为例,运用该方法成功实现了巷道空间交汇处的自动分割与连接,交线闭合度达100%,拓扑错误率低于2%,验证了该方法在复杂三维巷道自动建模中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巷道 空间交汇 自动分割连接 协同优化 Delaunay准则 相交多边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摇床“控制参数—精矿边界坐标”关系模型构建研究
13
作者 刘惠中 刘建业 +1 位作者 黄翱 邓富龙 黄金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48-658,共11页
为提高摇床生产效率和自动化水平,开发了一种基于精矿带边界位置的自适应调节系统。通过实验室分选试验,系统采集了床面坡度、横向冲洗水量、冲程和冲次4项关键控制参数与精矿边界坐标的映射关系数据。采用CNN-GRU-Attention混合神经网... 为提高摇床生产效率和自动化水平,开发了一种基于精矿带边界位置的自适应调节系统。通过实验室分选试验,系统采集了床面坡度、横向冲洗水量、冲程和冲次4项关键控制参数与精矿边界坐标的映射关系数据。采用CNN-GRU-Attention混合神经网络模型对“控制参数—精矿边界”关系进行回归分析,其中CNN用于提取空间特征,GRU用于捕捉时序依赖,Attention机制则用于强化关键特征权重。特别引入麻雀搜索算法(SSA)实现超参数自适应寻优,构建了高精度关系模型。实验表明,经SSA优化的CNN-GRU-Attention模型在R^(2)、RMSE、MAE和MAPE等指标上显著优于CNN-GRU、CNN-LSTM等对比模型。该系统为选矿摇床的智能控制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方案,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矿摇床 CNN-GRU-Attention 控制参数 回归分析 摇床自动化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转型对中国资源型企业碳减排绩效的影响研究
14
作者 郑明贵 罗曾茜 康仪婷 黄金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7-430,共14页
以中国2011—2021年上市资源型企业作为样本,运用文本分析方法构建数字化转型指标,并基于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化转型对资源型企业碳减排绩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数字化转型显著提升了资源型企业碳减... 以中国2011—2021年上市资源型企业作为样本,运用文本分析方法构建数字化转型指标,并基于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化转型对资源型企业碳减排绩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数字化转型显著提升了资源型企业碳减排绩效,但这种作用具有双重效应,直接效应视角表现为有利于提升碳减排绩效,而能源回弹效应视角表现为不利于提升碳减排绩效;(2)数字化转型通过提高产能利用率和增强内部控制能力提升资源型企业碳减排绩效;(3)在高耗能企业、处于强环境规制地区的企业以及非国有企业中,数字化转型对资源型企业碳减排绩效的提升效应更显著。根据研究结果,建议资源型企业根据自身耗能、地区环境规制以及所有制情况,制定差异化的数字化转型策略,同时关注能源回弹效应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以实现碳减排并助力企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研究结论能够为政府部门以及不同类型的企业进行分类施策提供有益指导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减排绩效 数字化转型 产能利用率 内部控制能力 资源型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理者能力与资源型企业数字化转型
15
作者 郑明贵 于明 黄金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4-224,共11页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我国资源型企业数字化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对管理者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管理者能力作为企业兴衰成败的重要影响因素,是否能促进资源型企业数字化转型亟待深入研究。通过选取2012—2023年我国资源型上市企业数据进...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我国资源型企业数字化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对管理者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管理者能力作为企业兴衰成败的重要影响因素,是否能促进资源型企业数字化转型亟待深入研究。通过选取2012—2023年我国资源型上市企业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深入探讨管理者能力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1)管理者能力显著促进资源型企业数字化转型,该结论在进行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2)战略变革和融资约束是管理者能力促进资源型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机制。(3)当董事长具有数字化专业背景和学术背景时,管理者能力对资源型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更为显著。研究结果对我国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型企业 数字化转型 管理者能力 战略变革 融资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稀土产业链韧性测度评价研究
16
作者 梁姗姗 吕星琪 黄金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3-454,共12页
稀土作为支撑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技术创新的关键原材料,已成为全球争夺的重要战略性矿产资源。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稀土因其特殊的国际地缘政治意义,使得其产业链安全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挑战。科学评价稀... 稀土作为支撑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技术创新的关键原材料,已成为全球争夺的重要战略性矿产资源。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稀土因其特殊的国际地缘政治意义,使得其产业链安全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挑战。科学评价稀土产业链韧性,有助于深入厘清当前中国稀土产业链发展瓶颈,全面、准确掌握其韧性发展现状。基于2000-2022年的相关数据,从韧性的抵御能力、恢复能力、再组织能力和更新能力4个维度构建稀土产业链韧性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评价,并运用指标障碍度模型、指标贡献度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韧性的综合得分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2000-2022年中国稀土产业链韧性处于波动上升的态势;(2)2016年之前,更新能力是稀土产业链韧性的主要障碍因子,而2016年之后,抵御能力成为制约稀土产业链韧性的主要因素;(3)恢复能力和更新能力是促进稀土产业链韧性提升的主要因素;(4)2000-2022年,稀土产业链韧性各指标之间的耦合协调度水平虽呈波动上升,但整体仍处于失调状态。研究结果为增强我国稀土产业链韧性提供了企业、行业和政府层面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产业链韧性 指标障碍度 指标贡献度 耦合协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多装备短间隔接续的地下黄金矿调度优化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浩 弯茂全 +3 位作者 龚韩君 李国清 侯杰 胡乃联 黄金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9-386,共18页
随着矿山开采逐渐转向深部,矿山的生产条件更加复杂且恶劣,要求矿山必须提升智能装备水平,逐渐减少现场作业人员,构建与之相匹配的高效精准的调度管控是实现矿山智能化作业的重要保障。为此,开展面向多装备短间隔接续的地下黄金矿调度优... 随着矿山开采逐渐转向深部,矿山的生产条件更加复杂且恶劣,要求矿山必须提升智能装备水平,逐渐减少现场作业人员,构建与之相匹配的高效精准的调度管控是实现矿山智能化作业的重要保障。为此,开展面向多装备短间隔接续的地下黄金矿调度优化,提升开采作业效率和安全性。分析提取了地下黄金矿开采作业多工序、多装备和复杂耦合等约束,形成符合调度要求的约束规则。通过构建装备配置与任务排布的组合优化模型,以总时长和总间隔最小为目标,将地下装备调度问题抽象为流车间调度问题。运用遗传算法完成了模型求解,在减少任务冲突和装备闲置的同时,通过短间隔调整实现了开采装备的动态精准调度。案例研究表明,在不同作业场景下,优化模型能够有效缩短整体作业时长和工序间隔,在大规模生产、多循环约束场景下开采效率达到72.57 t/h,在故障率为8%的条件下,总作业时长的延迟控制在15%以内。科学的装备配置与调度策略对于提升矿山生产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成果为地下黄金矿的装备调度提供了有效的优化方案,能够在保障生产接续性的基础上,提高整体作业效率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黄金矿 多装备调度 智能矿山 短间隔控制 调度优化 作业接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矿山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郑玉荣 靳军宝 +2 位作者 吴新年 赵亚军 王晓民 黄金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04-416,共13页
智能矿山是矿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引擎,通过梳理国内外最新研发与应用进展,对重点技术赋能矿业智能化发展进行了系统研究。共性关键技术赋能智能矿山行业主要围绕实际生产需求展开,研究主题包括物联网、机器视觉、机器听觉、深度学习、... 智能矿山是矿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引擎,通过梳理国内外最新研发与应用进展,对重点技术赋能矿业智能化发展进行了系统研究。共性关键技术赋能智能矿山行业主要围绕实际生产需求展开,研究主题包括物联网、机器视觉、机器听觉、深度学习、大数据挖掘、智能传感器、协作机器人、数字孪生和绿色矿山等,应用场景涉及智能控制系统、资产智能管理、安全保障及其系统、数据管理及其分析和监控系统等。展望未来,关键技术的创新与融合应用将成为推动智能矿山向高质量、可持续和智能化全面发展的核心引擎,通过结合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来提升矿山在精准勘探、优化开采路径、降低能耗与废弃物和提高资源利用率等方面的综合能力,而数字孪生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将实现矿山的全面数字化运营,区块链、物联网、云计算和5G等技术可保障矿山远程管理和智能决策的高效性和精准性。智能矿山关键技术的应用将为矿业转型升级奠定坚实基础,引领矿业向绿色、安全、数字、智能和高效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矿山 关键技术 物联网 数字化 人工智能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质金精矿与Fe_(2)O_(3)真空焙烧—磁选—浸出工艺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石嘉俊 宋永辉 +3 位作者 张亮 朱斌 王泽宇 郎世磊 黄金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4-192,共9页
以Fe_(2)O_(3)为氧化剂,采用真空焙烧—磁选技术对碳质金精矿进行预处理,试验考察了最佳工艺及技术参数。研究表明:在焙烧温度为1100℃,磁场强度为0.20 T,再磨细度(-0.074 mm占比)约为100%,碳质金精矿与Fe_(2)O_(3)的质量比为1∶10的条... 以Fe_(2)O_(3)为氧化剂,采用真空焙烧—磁选技术对碳质金精矿进行预处理,试验考察了最佳工艺及技术参数。研究表明:在焙烧温度为1100℃,磁场强度为0.20 T,再磨细度(-0.074 mm占比)约为100%,碳质金精矿与Fe_(2)O_(3)的质量比为1∶10的条件下,金浸出率达到81.6%,铁回收率为97.27%。焙烧过程中碳质金精矿中的碳质物和FeS_(2)将Fe_(2)O_(3)还原为Fe_(3)O_(4)和Fe,碳质物转化为无机碳和CO_(2),FeS_(2)脱硫生成磁黄铁矿和S_(2)(硫的双原子分子蒸气)。预处理过程削弱了碳质金精矿中碳质物的“劫金”作用,有效破坏了硫化物对金的包裹,并对Fe_(2)O_(3)中的Fe元素进行了综合回收利用,研究结果为碳质金矿与氰化尾渣协同焙烧—磁选—浸出联合技术的优化与完善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质金精矿 氧化铁 真空焙烧 预处理 磁选 浸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SAMT在胶东前垂柳矿区金矿资源调查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利峰 段留安 +4 位作者 王志军 李子永 刘飞 王小天 韩小梦 黄金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4-54,共11页
胶东地区是我国著名的金矿产地,是巨型矿集区。胶莱盆地东北缘位于胶东东部,广泛发育有金多金属矿床。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具有勘探深度大、分辨率高和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在矿产勘查工作中。通过在胶莱盆地东北... 胶东地区是我国著名的金矿产地,是巨型矿集区。胶莱盆地东北缘位于胶东东部,广泛发育有金多金属矿床。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具有勘探深度大、分辨率高和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在矿产勘查工作中。通过在胶莱盆地东北缘前垂柳金矿区开展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测量工作,并结合矿区地质资料和岩石电阻率特征,查明了前垂柳矿区构造破碎带的厚度、走向以及花岗岩接触带的深部发育特征,CSAMT解译结果与钻探结果一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效验证了前垂柳矿区“三层结构勘查模式”以及前垂柳一带存在“近EW向构造控矿模式”。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可作为该区域金矿勘查的有效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 构造破碎带 矿产勘查 前垂柳金矿 胶莱盆地东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