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精神望乡:《女吊》与鲁迅临终前的生命绝唱 |
宋剑华
|
《鲁迅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
2
|
“重压”如何“曲笔”——《明天》的古风中国与叙事变奏 |
符杰祥
李帅
|
《鲁迅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3
|
“鲁迅看不起张天翼”吗? |
乔世华
|
《鲁迅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4
|
摩罗诗力与中国现代民族诗人的诞生 |
刘奎
|
《鲁迅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5
|
“声”与“默”的变奏:《域外小说集》中《默(寓言)》的翻译修订与寓意重构 |
王岫庐
|
《鲁迅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6
|
“淬妃”而非“漆妃”——鲁迅《祭书神文》的版本源流及文本校正 |
秦硕
|
《鲁迅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7
|
阿Q艺术难题——《阿Q正传》典型论的“普遍性”问题 |
汪卫东
|
《鲁迅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8
|
“苏报案”章太炎、吴稚晖之争的最初史料——章太炎《狱中与吴君遂、张伯纯书》手稿发微 |
孟琢
|
《鲁迅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9
|
文艺青年的圣地:北京鲁迅旧居的精神文化标识——以鲁迅迁居西三条21号100周年纪念特展为视角 |
姜异新
|
《鲁迅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0
|
《谈所谓“大内档案”》与鲁迅晚期杂文叙事学的展开 |
张旭东
|
《鲁迅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1
|
文章合为时而著?——张向天《鲁迅旧诗笺注》的版本变迁 |
侯桂新
|
《鲁迅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2
|
《小彼得》与革命文学的翻译问题 |
姜彩燕
|
《鲁迅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3
|
都市学隐:嘉业堂与近现代海上文脉传承 |
朱军
|
《鲁迅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4
|
《颓败线的颤动》:冲破精神藩篱的最后一搏 |
张永泉
|
《鲁迅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5
|
新见鲁迅早期手迹二叶——兼及周氏兄弟在周作人日记中的文字互动 |
秦硕
|
《鲁迅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6
|
许广平《鲁迅回忆录》“手稿本”“修订本”之比较 |
刘运峰
陈超
|
《鲁迅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7
|
鲁迅的北京:故乡?他乡? |
李怡
|
《鲁迅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8
|
“内曜”之士的战斗姿态和政治目的——从朗西埃政治美学思想观《野草》中的“无物之阵” |
刘东方
魏佳欣
|
《鲁迅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9
|
荒诞与反抗:《兔和猫》再探寻 |
王凤仙
|
《鲁迅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20
|
《野草》对鲁迅留日时期“立人”思想的超越 |
张婷
张维克
|
《鲁迅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
|
202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