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4,979篇文章
< 1 2 24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等职业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的逻辑理路与协同路径 被引量:11
1
作者 祁占勇 吴仕韬 高校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9-61,共13页
新质生产力是集高科技、高效能和高质量特质于一体的生产力,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力量源泉。高等职业教育作为赋能新质生产力的“软要素”,要在育人逻辑上勇担新质人才的培育使命,在技术逻辑上打造新质技术的创新高地,在产业逻辑上适配... 新质生产力是集高科技、高效能和高质量特质于一体的生产力,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力量源泉。高等职业教育作为赋能新质生产力的“软要素”,要在育人逻辑上勇担新质人才的培育使命,在技术逻辑上打造新质技术的创新高地,在产业逻辑上适配新质产业的发展需求,在生产逻辑上聚焦新质生产的变革成效,在治理逻辑上助推新质治理的向善发展。为此,高等职业教育要强化顶层设计,创建赋能新质生产力的长效机制;重塑育人方案,确立基于创新能力生成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创新协同,深化产学研一体化创新体系打造;聚焦跨界属性,提升在新质社会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新质生产力 创新人才 技术创新 产教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快建设优势学科的多维思考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战军 王洪才 +2 位作者 陈亮 王智超 吴南中 高校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2,共22页
学科是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进入新发展阶段,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以改革创新为驱动,加快建设一批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优势学科,是扎实迈进高等教育强... 学科是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进入新发展阶段,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以改革创新为驱动,加快建设一批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优势学科,是扎实迈进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举措。优势学科概念内涵、文化背景、精神追求、建设路径等方面均体现着高质量发展阶段加快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战略布局。为此,在厘清优势学科的内涵、特征及生成机制的前提下,我们应从价值逻辑、经济逻辑、实践逻辑、政策逻辑等维度进一步探明优势学科建设的逻辑向度,在此基础上,以完善顶层设计为引领力,以善用数字技术为牵引力,可持续推进优势学科高质量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势学科 改革创新 生成机制 逻辑向度 数字技术 高等教育强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高层次人才政策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陈英杰 孙东东 高校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6-48,共13页
本研究抽样选取我国4个地区17所“双一流”建设高校高层次人才政策文本,构建“政策工具政策内容要素”二维分析框架,探讨高层次人才政策工具和政策内容要素的组合方式与地区差异。研究发现,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高层次人才政策的环境... 本研究抽样选取我国4个地区17所“双一流”建设高校高层次人才政策文本,构建“政策工具政策内容要素”二维分析框架,探讨高层次人才政策工具和政策内容要素的组合方式与地区差异。研究发现,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高层次人才政策的环境型政策工具使用不足,尤其是西部高校的环境型政策工具亟待加强;需求型政策工具中教师培育政策子工具使用不足;南部、西部和北部地区高校对人才培养政策的关注度不够。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在制定高层次人才政策时,应适度增强环境型政策工具的运用,进一步完善和充实教师培育相关政策;西部地区高校应改善办公实验条件,提高团队建设水平;南部、西部和北部高校应加快制定人才培养相关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一流”建设高校 高层次人才 政策文本分析 政策工具 政策内容要素 二维分析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教育管理》2025年选题指南
4
作者 《高校教育管理》编辑部 高校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F0002-F0002,共1页
《高校教育管理》是江苏省教育厅主管、江苏大学主办的全国性高等教育管理学专业期刊,现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AMI)核心期刊、全国高校精品社科期刊、人大“复印报... 《高校教育管理》是江苏省教育厅主管、江苏大学主办的全国性高等教育管理学专业期刊,现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AMI)核心期刊、全国高校精品社科期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教育管理 江苏省教育厅 高等教育管理学 社科期刊 来源期刊 复印报刊资料 核心期刊 评价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下的我国职业教育治理: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政 邱懿 高校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2-73,共12页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职业教育内外部治理关系的核心,先后经历了政府主导论、市场基础论、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论的演变。在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关系形塑下,职业教育治理改革应实现三大转变,即政府治理方式应从事后响应转变为事前布局,职...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职业教育内外部治理关系的核心,先后经历了政府主导论、市场基础论、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论的演变。在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关系形塑下,职业教育治理改革应实现三大转变,即政府治理方式应从事后响应转变为事前布局,职业院校治理角色应从代理主体转变为改革先锋,市场主体参与治理的动机应从短期利益转变为战略投资。政府、职业院校和市场的关系应由单向的“影响回应”关系转变为双向的“并行互动”关系。当前,我国政府参与职业教育治理的权责边界不清,职业院校办学自主权无法满足发展需求,市场主体参与职业教育缺乏战略自觉。为此,我国应加强各级政府的政策协作,提升政府政策的精准度和前瞻性;优化职业院校组织定位和内部治理模式,提升学校治理的灵活性和有效性;深度分析企业发展的外部条件和内部需求,提升企业发展的积极性和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治理 有为政府 有效市场 全面深化改革 办学自主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自主到自觉:高等教育研究的知识价值转向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海龙 高校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35,共13页
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旨在形成价值观念并塑造认知框架。作为国家创新实力的关键组成部分,构建自主的社会科学知识体系对于把握社会发展趋势,形成针对本土社会问题的独特解释方式至关重要。近年来我国提出要构建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原... 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旨在形成价值观念并塑造认知框架。作为国家创新实力的关键组成部分,构建自主的社会科学知识体系对于把握社会发展趋势,形成针对本土社会问题的独特解释方式至关重要。近年来我国提出要构建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原因是对知识价值的控制来自人类的掌控本能;发达国家的社会科学理论在解释我国的社会现象时可能不再适用。因此,针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独特性,我们需要建立专门的分析框架,并形成有效的理论解释体系。自主知识体系的建立需要基于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学理性与实践性叙事展开,所要达到的最终境界是实现理论自觉,即形成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理论的自主意识。我们需要通过反思性实践,重新设定高等教育研究的问题来源。推动学术研究集中于本土问题并走向“自觉性”应该成为构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自主知识体系的价值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研究 学科 自主知识体系 价值转向 理论自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变局下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7
作者 黄福涛 高校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0,共10页
近年来,高等教育国际化正面临地缘政治动荡、逆全球化趋势增强、技术壁垒加剧与国际合作信任下降等多重挑战,全球高等教育合作的生态与逻辑被重塑。全球变局下,学生与学者跨境流动、课程国际化、跨境教育项目开展、全球科研合作以及虚... 近年来,高等教育国际化正面临地缘政治动荡、逆全球化趋势增强、技术壁垒加剧与国际合作信任下降等多重挑战,全球高等教育合作的生态与逻辑被重塑。全球变局下,学生与学者跨境流动、课程国际化、跨境教育项目开展、全球科研合作以及虚拟国际化等多元模式交织发展,共同构成当代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核心内容。中国作为高等教育大国,其高等教育国际化在应对全球不确定性的同时,还面临国家层面战略资源配置与全球合作机制承压、地方政府层面区域发展不均与支持能力不足以及高校层面治理结构失衡与文化融合困难等挑战,亟须构建更具战略性与韧性的国际化体系。为此,国家层面应构建教育国际化的战略支撑与制度保障体系,地方政府层面应提升构建区域协同机制与地方国际化行动能力,高校层面应推进大学治理的国际化重构与组织转型,进而构建多层面协同治理体系,以实现从响应式国际化向前瞻性、规范性与可持续性并重的新型国际化转型,服务于教育强国战略目标与全球教育治理的中国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国际化 全球变局 教育强国 治理体系 国家 地方政府 高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明的对话: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审与前瞻
8
作者 许美德 吴寒天 刘继安 高校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21,共7页
国际化可被视为现代大学自中世纪肇始即具有的内生属性。现代大学模式扩散至后发国家后与当地文化在冲突和互动中交融。大学不仅成为人类知识与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其国际化进程也在后发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出于对亨廷顿... 国际化可被视为现代大学自中世纪肇始即具有的内生属性。现代大学模式扩散至后发国家后与当地文化在冲突和互动中交融。大学不仅成为人类知识与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其国际化进程也在后发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出于对亨廷顿文明冲突论的反思,大学的独特性使其作为文明对话的平台从而避免文明冲突成为可能。儒家思想使中国大学在国际化进程中为促进国际和谐作出贡献。大学拥有知识生产和传播中心以及个体间思想交流枢纽的双重身份,它的文明职能无法被其他类型机构取代。大学促进文明对话最为直接和有效的形式是为来自不同文化的青年人营造有形或无形的交流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国际化 文明对话 文化冲突论 中国大学 儒家文化 文明职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教育的工业化与独异化
9
作者 王建华 高校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9-47,共9页
工业社会中教育不可避免地被工业化。工业化教育的繁荣造就了工业文明,但生产主义、经济主义导致了教育本身的异化,并因即将来临的工作危机而失灵。近年来,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加速进步,使工业化教育体系培养的人越来越难以满足经济社... 工业社会中教育不可避免地被工业化。工业化教育的繁荣造就了工业文明,但生产主义、经济主义导致了教育本身的异化,并因即将来临的工作危机而失灵。近年来,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加速进步,使工业化教育体系培养的人越来越难以满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结构中独异性逻辑对普适性逻辑的取代,适应工业社会的普适性教育体系需要向适应数字社会的独异性教育体系转型。需要注意的是,独异性逻辑虽为工业化教育的转型提供了可能,但独异性教育本身并不必然意味着是好的教育。独异性逻辑自身的悖论可能加剧教育的新异化和社会的两极化。在未来的社会转型中教育改革发展既要克服工业化教育带来的异化,也要警惕正在兴起的独异性逻辑给教育带来的新异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化教育体系 教育异化 独异性 人工智能 教育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场域理论视角下大学跨学科合作研究的困境审思与破局之策
10
作者 焦磊 任卓瑜 高校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9-61,共13页
当前我国大学跨学科合作研究的开展面临诸多挑战,究其根源在于其仍是在学科场域主导逻辑下运行的,即源于学科场域主导下大学跨学科合作研究所存在的学科保守主义和地位偏见、学科间资本维护与争夺、跨学科惯习重塑阻碍等。原有的学科场... 当前我国大学跨学科合作研究的开展面临诸多挑战,究其根源在于其仍是在学科场域主导逻辑下运行的,即源于学科场域主导下大学跨学科合作研究所存在的学科保守主义和地位偏见、学科间资本维护与争夺、跨学科惯习重塑阻碍等。原有的学科场域已无法适配跨学科合作研究的需要,须建构新的支持跨学科合作研究运行逻辑和规则的跨学科场域。跨学科场域是多个学科融合汇聚形成的新的社会化结构空间,跨学科场域中资本的作用方式更加强调整合性,尤其是文化资本与象征资本的整合积累过程更加复杂,先赋的学科惯习和后致的跨学科惯习共存,二者之间具有明显的张力。为优化跨学科合作研究,大学应营造良性互动的跨学科场域环境;充分发挥机制建设在促进资本交换方面的保障作用;增强学科间对话以培育新惯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域理论 学科场域 跨学科合作研究 跨学科研究 科研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与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双向增效:机制与挑战
11
作者 马佳妮 孙国瑶 高校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7-110,共14页
在全球可持续发展挑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大学不仅推动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实现,也在此过程中实现自身组织与功能的优化,构建起“推动反哺”的双向增效关系。协同效应理论为理解大学与可持续发展议程这一互动机制提供了学理基础。在战略协... 在全球可持续发展挑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大学不仅推动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实现,也在此过程中实现自身组织与功能的优化,构建起“推动反哺”的双向增效关系。协同效应理论为理解大学与可持续发展议程这一互动机制提供了学理基础。在战略协同、教育协同、科研协同、社会协同与文化协同五个维度上,大学通过目标整合、课程改革、跨学科创新、社会服务与绿色校园建设,推进可持续发展目标落地,同时推动内部治理结构调整、人才培养体系重构与文化理念更新。但双向增效机制的推进仍面临理念分歧、组织惯性、学科壁垒和服务边界模糊等挑战,需通过明确大学对可持续发展议程的理解与定位,建立制度保障机制,推动战略落地,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科研和教学体系,推动跨界合作,达成可持续发展文化共识,进一步释放大学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制度动能与实践潜力,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更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可持续发展 绿色低碳校园 大学治理 双向增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国家教育考试立法中的考生权利救济机制构建
12
作者 王思杰 高校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8-61,共14页
考生权利救济机制是国家教育考试立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制度规范存在位阶较低、权威不足、规范欠缺、衔接不畅、内部冲突等问题。立法机关应当在教育法典编纂的立法语境下,以保障考生权利、有效监督考试机构并确保其权责明确为价值基... 考生权利救济机制是国家教育考试立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制度规范存在位阶较低、权威不足、规范欠缺、衔接不畅、内部冲突等问题。立法机关应当在教育法典编纂的立法语境下,以保障考生权利、有效监督考试机构并确保其权责明确为价值基准,构建逻辑严谨、程序完整、体系充备且能融贯于教育法典体系的国家教育考试考生权利救济机制。立法技术层面上,立法者应在教育法典分则“学校教育编”下设的国家教育考试项目框架中设计考生权利救济机制,注重采用准用性规则,将机制与外部法律相衔接,同时优化界定概念,促进体系化规范。具体机制设置层面上,立法者应添加申诉、仲裁等方式,形成一个更加完整、连贯的救济机制,建立能够涵盖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救济模式,以更好维护学生权利,促进国家教育考试制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生权利 救济机制 国家教育考试立法 教育法典 体系化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政策变迁的三维审视——1981—2023年政策文本的混合分析
13
作者 王宝玺 王苇 高校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25,共14页
硕士研究生招生政策是我国高等教育遴选人才的重要保障。基于1981—2023年158份硕士研究生招生政策文本,以政策工具结构论和过程论为基础,构建“政策工具-招生环节-政策目标”三维分析框架,探究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政策的现实困境及政策... 硕士研究生招生政策是我国高等教育遴选人才的重要保障。基于1981—2023年158份硕士研究生招生政策文本,以政策工具结构论和过程论为基础,构建“政策工具-招生环节-政策目标”三维分析框架,探究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政策的现实困境及政策实施中的利益博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政策变迁是内外动力耦合与多元主体博弈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多维政策工具、规定性招生环节和多元化政策目标的作用下,招生政策虽实现了公平、质量与效率的动态平衡,但存在政策工具单一依赖与组合失调,分类选拔不足和准入标准单一及政策实施过程“棚架现象”凸显等问题。鉴于此,相关政策制定者应优化政策工具结构,推动招生政策精准实施;逐步解决分类选拔不足问题,实行弹性化入学,探索分权治理模式;渐进式消除“棚架现象”,强化动态监管和信息公开,提升招生透明度和公信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硕士研究生 招生制度 政策变迁 三维分析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本科专业结构调整的现实样态、实践逻辑与优化路径——2014—2024年度高校专业调整行动的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邬正阳 郭卉 高校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1-112,共12页
通过对2014—2024年近2.8万条本科专业调整的数据分析发现,我国迎来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专业结构调整,新增备案、审批和撤销点数逐年增多,以国家重大战略、区域产业发展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新专业迭代传统专业是主线样态。专业调... 通过对2014—2024年近2.8万条本科专业调整的数据分析发现,我国迎来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专业结构调整,新增备案、审批和撤销点数逐年增多,以国家重大战略、区域产业发展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新专业迭代传统专业是主线样态。专业调整背后的实践逻辑彰显了政策靶向、知识生产和生源与就业市场等多方压力情景的交织影响,研究型高校和应用型高校分别表现出学术逻辑主导的新专业开设“渐进式”探索和市场逻辑主导的专业备案和撤销“急进式”推进。未来的专业结构调整要耦合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需求,坚持以学术逻辑为根本遵循,探索面向学科前沿的交叉融合“大专业”,同时应坚守“传统”和“冷门”专业底色,切忌盲目跟随政策和市场导向开展不切实际的“追新”和“裁旧”,专业建设重点应在课程体系等内涵建设,而非一味探索新名称和新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科专业 结构调整 三角协调模型 国家战略 产业转型 学科前沿 内涵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学生生涯决策困难类型及父母生涯干预行为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化笛 陈林 +1 位作者 徐生梅 顾雪英 高校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6-100,共15页
在借鉴以个体为中心方法和以变量为中心方法相关研究基础上,结合中国高职学生群体实际状况,确定了高职学生生涯决策困难的类型,探讨了高职学生生涯决策困难类型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了父母生涯干预行为对高职学生生涯决策困难的影... 在借鉴以个体为中心方法和以变量为中心方法相关研究基础上,结合中国高职学生群体实际状况,确定了高职学生生涯决策困难的类型,探讨了高职学生生涯决策困难类型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了父母生涯干预行为对高职学生生涯决策困难的影响。研究发现,高职学生生涯决策困难存在类型化特征,可分为轻微、低度、中度和高度四种类型;生涯决策困难在性别与年级上存在异质化表征;父母生涯干预行为对高职学生生涯决策困难存在多元化的直接或间接影响;父母生涯干预行为对不同性别、年级和类型高职学生生涯决策困难存在差异化的影响路径。为此,我国要强化高职学生自主决策能力,提高学生自身对生涯决策行为的理念认知与主动考量;完善家庭帮扶,提升对高职学生生涯决策的认知与干预能力;推进生涯教育,建立健全高职学生生涯决策培训与指导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学生 生涯决策 父母干预 心理韧性 生涯适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省域高等教育分类发展的竞合逻辑与实践路径
16
作者 王丹 吴立保 高校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4-83,共10页
实现高等教育分类发展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先决条件,省域高等教育分类发展对教育强国建设负有主体责任。本研究依托竞合理论,针对省域高等教育分类标准固化、合作联动不足和分类目标建设失衡、合作理念和行动不足等问题,提出竞合视角下省... 实现高等教育分类发展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先决条件,省域高等教育分类发展对教育强国建设负有主体责任。本研究依托竞合理论,针对省域高等教育分类标准固化、合作联动不足和分类目标建设失衡、合作理念和行动不足等问题,提出竞合视角下省域高等教育分类发展的实践路径,通过构建省域高等教育分类多主体竞合生态关系,建立互涉共生的省域高校分类发展主体,形成互补嵌入的结构化竞合和评价机制,分类引领确立互为目标的价值旨归以突破传统分类发展中的路径依赖和组织惯习影响,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高等教育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域高等教育 分类发展 竞合理论 生态关系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基本逻辑、作用机制与实践路向 被引量:6
17
作者 马君 郭小丽 高校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6-85,共10页
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是新时代职业教育应该承担的历史使命,也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具有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上的必然性。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是理解新质生产力的三重维度,职业教育以应用性技术突破的创新机制、... 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是新时代职业教育应该承担的历史使命,也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具有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上的必然性。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是理解新质生产力的三重维度,职业教育以应用性技术突破的创新机制、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增产机制、产教深度对接的保障机制赋能新质生产力。基于此,职业教育应从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产教融合路向入手,发挥技术创新支持力、强化高技能人才竞争力、增强职业教育适应力,积极回应新质生产力对高技能人才和技术创新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新质生产力 新技术 新经济 新业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凡是自诩为国际化的,都算是国际化”——对高等教育国际化定义演变的审思
18
作者 汉斯·德威特 张力玮 刘进 高校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39,共8页
高等教育国际化缘起于以国际性活动和相关行政程序为基础的国际教育,在实践者和理论学者的持续参与和推动下,逐渐发展为广受关注的研究领域。奈特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定义在被全球学界广泛采用的同时,也受到各种质疑和批评。近年来,高等... 高等教育国际化缘起于以国际性活动和相关行政程序为基础的国际教育,在实践者和理论学者的持续参与和推动下,逐渐发展为广受关注的研究领域。奈特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定义在被全球学界广泛采用的同时,也受到各种质疑和批评。近年来,高等教育国际化定义仍在不断变化,以来自全球南方的学者为代表的学界更重视文化相关性方法的使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定义。“智能国际化”“负责任的国际化”“人文国际化”等术语的出现也体现了学者对国际化理论的反思。在持续的批判和重新定义中,当前高等教育国际化需要一个新的开端。与寻求理想的定义相比,学界努力描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方向更为重要;高等教育国际化需要摒弃新自由主义导向,转而坚定地以维护以社会公共利益为核心追求,从少数精英的利益转向全纳的全球学习,从西方范式转向全球平等。为此,研究者共同体不仅需要改变学术讨论的焦点,而且要让政策制定者、师生等重要的参与群体达成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化 高等教育 定义 国际教育 社会利益 全民全球学习 全球平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职业教育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作用机制及效应分析
19
作者 孙艳 匡瑛 高校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9-124,共16页
基于我国30个省份2012—2022年省域面板数据,探究高等职业教育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内在机理、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高等职业教育显著促进了新质生产力发展,已成为当前我国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通过提升人力资本水平、提高... 基于我国30个省份2012—2022年省域面板数据,探究高等职业教育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内在机理、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高等职业教育显著促进了新质生产力发展,已成为当前我国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通过提升人力资本水平、提高技术创新水平和推动产业结构整体升级对新质生产力产生复杂影响;对新质生产力发展存在显著空间溢出效应,区域之间的竞争可能导致部分地区新质生产力发展受限。各地区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提升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和速度,提高省域人力资本水平,培养更多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战略性新型劳动者;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创新驱动型技能人才培养体系,赋能企业技术创新突破;助推区域产业结构整体升级,提升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力和贡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新质生产力 人力资本 技术创新 产业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进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战略意义、现实表征与优化路径 被引量:2
20
作者 胡德鑫 阚宝晓 高校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5-94,共10页
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是构建职业院校与企业协同育人新生态、赋能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创新载体。作为一种新型的产教融合组织形态,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的战略意义体现在由“局部”走向“整体”、由“分散”走向“共生”、由“静... 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是构建职业院校与企业协同育人新生态、赋能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创新载体。作为一种新型的产教融合组织形态,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的战略意义体现在由“局部”走向“整体”、由“分散”走向“共生”、由“静态”走向“动态”。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现实表征聚焦在组织赋能、协同育人、技术革新和价值引领四个方面。未来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高水平建设要优化顶层设计,构建治理共同体;加强多方协同,构建育人共同体;注重提质增效,构建数智共同体;明晰权责边界,构建利益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教融合 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 职业教育 人才培养 协同育人 数字赋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