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1,226篇文章
< 1 2 6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稿约
1
作者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编辑部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24年第1期344-345,共2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是由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共同主办的专业学术集刊,2001年创刊,2007年以来连续入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协同创新中心 CSSCI 学术集刊 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武汉大学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稿约
2
作者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编辑部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24年第2期377-378,共2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是由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共同主办的专业学术集刊,2001年创刊,2007年以来连续入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协同创新中心 CSSCI 学术集刊 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武汉大学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价值观的四个向度 被引量:1
3
作者 赵士发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24年第1期135-143,335,共10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观主要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类共同价值,它们在四个向度或层面展开:一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理想,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核心价值观,它们塑造着中国国家形象,贯穿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观主要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类共同价值,它们在四个向度或层面展开:一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理想,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核心价值观,它们塑造着中国国家形象,贯穿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之中;二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导向,包括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核心价值观,它们具体展开为人民对美好生活与共同富裕的追求等;三是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包括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核心价值观,它们具体展开为共产党员个人和每个青年应持的价值观,以及对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追求等;四是人类层面的价值目标,包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等全人类共同价值,具体展开为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与对普世价值的超越等。这四个向度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观体系,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时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全人类共同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算法推荐视域下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困境及其超越 被引量:1
4
作者 葛彬超 赵静芳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24年第1期292-300,342,共10页
算法技术通过“智能推荐”潜移默化地重塑着青年的思想认知和行为方式,也为青年爱国主义教育带来新的契机和挑战。算法不仅为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传播和效果提升提供了技术支持,而且为深入挖掘青年爱国主义话语资源、增进话语主体有... 算法技术通过“智能推荐”潜移默化地重塑着青年的思想认知和行为方式,也为青年爱国主义教育带来新的契机和挑战。算法不仅为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传播和效果提升提供了技术支持,而且为深入挖掘青年爱国主义话语资源、增进话语主体有效互动提供了动力。但是,由于工具理性的过分彰显,算法也潜藏着消解教育内容、割裂教育空间、疏离教育主体以及弱化教育效果的风险。弥补算法价值理性的缺失、发挥算法的技术优势,是摆脱当前青年爱国主义教育困境、进一步加强新时代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重要任务。为此,须从促进内容智能化传播、推动话语表达转换、设定算法的价值前提和加快教育方法革新等方面,探寻对算法推荐视域下青年爱国主义教育困境的实践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法推荐 青年爱国主义教育 现实困境 实践超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思考
5
作者 李璐璐 何桂美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24年第2期19-26,362,共9页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刻历史总结和重大探索成果。其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刻历史总结和重大探索成果。其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下简称“第二个结合”),不仅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赋予了丰富的内涵,更为其拓展了实现的途径,具有非常鲜明的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通过“第二个结合”,重点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国际性与民族化、科学性与通俗化、守正与创新等方面的融合统一。在二者高度契合基础上形成的新文化,则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深沉且持久力量的源泉和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传统文化 “第二个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法哲学的基础
6
作者 赵凯荣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24年第1期1-12,329,共13页
长期以来流传甚广但迄今为止尚未解决的一道难题是对马克思法哲学基础的原则性错解。这一错解不仅在理论上造成了对马克思重要经典思想的错解,而且在实践中对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产生了诸多不利的影响。这一误解认为马克思把法和法律... 长期以来流传甚广但迄今为止尚未解决的一道难题是对马克思法哲学基础的原则性错解。这一错解不仅在理论上造成了对马克思重要经典思想的错解,而且在实践中对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产生了诸多不利的影响。这一误解认为马克思把法和法律看成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产物。这一误解会给人一种错觉,以为法制不过是权力和意志的附庸、工具和手段。然而马克思认为,无论是主张法律是权力的表现还是认为法律是意志的表现都是错误的;本质上,法律既与权力无关也与意志无关,而只与生产力和生产的经济条件有关。经济条件与生产力构成一种可以用自然科学精确性指明的平衡关系,而法和法律与生产力和经济条件在此平衡的基础上构成一种不平衡关系。政制的特点表现为强力和及时,法制则具有长效和稳定的特点。社会主义国家比资本主义国家有更长远的规划,因此比资本主义国家更需要建立健全法制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论述对此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 生产关系 平衡 不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新质生产力”的基本逻辑探赜
7
作者 赵士发 孙天牧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24年第2期244-253,371,共11页
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出发,邓小平在坚持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深化改革、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 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出发,邓小平在坚持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深化改革、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提出了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思想。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演进遵循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逻辑,即坚持马克思主义生产力思想的理论逻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逻辑和顺应世界新科技革命浪潮的历史逻辑。这一进程充分彰显了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技术 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史研究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8
作者 吕世荣 周宏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24年第1期56-65,331,共11页
国际国内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日益激烈,愈发凸显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史研究的重要性。从意识形态理论的角度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进程及其规律,对于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史,在历史和现实双重维度上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 国际国内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日益激烈,愈发凸显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史研究的重要性。从意识形态理论的角度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进程及其规律,对于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史,在历史和现实双重维度上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内容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不仅如此,提炼和展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精神实质,对于认识当今意识形态形势、加强和改善意识形态工作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意识形态理论 理论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建引领视角下基层治理改革的逻辑理路与实践路径
9
作者 徐霞 姜红明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24年第2期262-270,372,共10页
激活基层党建力量,推动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相互衔接、融合发力,是我国社会治理的生动实践和宝贵经验。针对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出现的新情况和新矛盾,本文坚持问题导向,从历史、理论、实践和价值等视角深入厘清逻辑理路,探索党建引... 激活基层党建力量,推动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相互衔接、融合发力,是我国社会治理的生动实践和宝贵经验。针对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出现的新情况和新矛盾,本文坚持问题导向,从历史、理论、实践和价值等视角深入厘清逻辑理路,探索党建引领视角下基层治理新范式的发展脉络、核心要义、实践要求、价值目标,进而总结持续推进基层治理改革的实践路径。具体包括:突出理念引领,开创基层治理崭新格局;突出组织引领,打造基层治理联合战斗堡垒;突出机制引领,促进基层治理主动服务;突出技术引领,构建基层治理智能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个引领” 基层治理改革 基层党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平等观探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敏凯 张荣军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24年第1期108-117,333,334,共12页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对平等的追求随着物质生产的发展而不断觉醒,经过“原始共同体内的实质平等一普遍的形式平等一普遍的实质平等”的历史沿革,最终发展为社会主义平等观,即无产阶级追求的、以消灭阶级为目的的、普遍的实质平等。社...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对平等的追求随着物质生产的发展而不断觉醒,经过“原始共同体内的实质平等一普遍的形式平等一普遍的实质平等”的历史沿革,最终发展为社会主义平等观,即无产阶级追求的、以消灭阶级为目的的、普遍的实质平等。社会主义平等观,既指导着无产阶级吸收资本主义法权平等的合理因素,在物质生产逐步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劳动人民的普遍实质平等,又批判资本主义平等的片面性、折中性、抽象性,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恩格斯 社会主义平等观 资本主义平等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圣人与异化人:主体角度下阿甘本和马克思的批判路径
11
作者 王星儿 王海龙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24年第2期182-193,369,共13页
20世纪晚期兴起的生命政治学为当代资本批判开辟了一条新路,其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对话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在探索资本体系下个体生存境况的批判理论框架中,主体问题已成为联结生命政治学与政治经济学的核心议题。具体而言,阿... 20世纪晚期兴起的生命政治学为当代资本批判开辟了一条新路,其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对话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在探索资本体系下个体生存境况的批判理论框架中,主体问题已成为联结生命政治学与政治经济学的核心议题。具体而言,阿甘本的“神圣人”与马克思的“异化人”在生存状态、产生机制等方面存在多种相似之处,但二者在讨论生命性质上的相互对立显示了生命政治学与政治经济学在理论维度方面的根本分歧。尽管如此,阿甘本对“神圣人”的深刻探讨也的确切中了当代资本体系下的民主乱象,并引导我们重新审视数字时代下主体的实际境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 神圣人 异化人 马克思 阿甘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解“中国之治”的三个向度 被引量:1
12
作者 程慧中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24年第1期282-291,341,共11页
当前,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国之治”的韧性与张力也日益凸显。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艰辛探索,开辟了一条独具特色“中国之治”发展道路。从历史脉络看,“中国之治”在党的接续奋斗中先后经历了“初步... 当前,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国之治”的韧性与张力也日益凸显。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艰辛探索,开辟了一条独具特色“中国之治”发展道路。从历史脉络看,“中国之治”在党的接续奋斗中先后经历了“初步探索”、“曲折前进”、“开拓发展”和“全面推进”四个阶段。从逻辑理路看,“中国之治”的实践进程呈现“守正与创新的统一”、“整体性与阶段性的统一”和“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等鲜明特征。站在历史与逻辑的双重架构下,锚准“中国之治”的实然历史样态与应然发展逻辑的内在耦合性,能够总结出“百年之治”的经验启示,这是对新时代推进“中国之治”的现实关照。从历史的厚度、逻辑的深度与现实的高度深刻把握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国之治”的伟大实践,不仅是应对世界的百年变局与人类社会时代拷问的现实举措,而且是助力“中国之治”行稳致远、引领与推动“全球之治”的应有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中国之治” 历史演进 发展逻辑 经验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鲍德里亚社会测定兼容性模型中的个体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怡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24年第1期247-255,339,340,共11页
根据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中的论述,社会测定兼容性模型可被建构为一个以功能化个体为基础点,以普遍社会关系为关系线,以丰盛氛围为背景面的具象化二维图式。这一图示以点状存在的个体为基本单位,个体作为模型中抽象的几何点,在空间... 根据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中的论述,社会测定兼容性模型可被建构为一个以功能化个体为基础点,以普遍社会关系为关系线,以丰盛氛围为背景面的具象化二维图式。这一图示以点状存在的个体为基本单位,个体作为模型中抽象的几何点,在空间分布上无限广,在数量上可以无限多。消费社会中的个体兼有去主体社交性、不排他差异性和非道义宽容性三个特点。以社会测定兼容性模型为框架对消费社会中个体的位置、特点进行专门分析,有利于在理论层面上看清鲍德里亚同经典马克思主义学者消除异化路径的不同,并在实践中促进消费伦理与消费主导型经济的动态拟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德里亚 社会测定 兼容性 理论模型 《消费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本主义劳动主体批判——基于福柯系谱学的视角 被引量:1
14
作者 邢冰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24年第1期208-218,338,共12页
劳动主体与劳动本质论是对“人”的常见理解。但是,从福柯式的系谱的视角来看,这一理解是殊为可疑的。从中世纪劳动对人的否定转变为现代劳动对人的肯定,不过是资本主义兴起以来的发明,并通过洛克、国民经济学家与黑格尔等资产阶级学者... 劳动主体与劳动本质论是对“人”的常见理解。但是,从福柯式的系谱的视角来看,这一理解是殊为可疑的。从中世纪劳动对人的否定转变为现代劳动对人的肯定,不过是资本主义兴起以来的发明,并通过洛克、国民经济学家与黑格尔等资产阶级学者思想得以理论化。在实践上,作为无产阶级本质的“劳动”,实际上是资本主义通过以司法制度为代表的权力技术制造出来的。资本主义的生命政治将人的身体与生命作为统治对象,并将之束缚于生产秩序中,规训为“驯顺而有用”的主体。面对这种现状,重申马克思意义上的“消灭劳动”,方有可能开创无产阶级社会解放的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柯 劳动主体 系谱学 生命政治 马克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唯物辩证法的普遍智慧与简约话语 被引量:1
15
作者 严小成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24年第1期184-190,337,共8页
唯物辩证法科学揭示了大千世界存在发展的共同法则,贡献了具有普遍意义的哲理智慧与简约话语。唯物辩证法体现为自然辩证法、历史辩证法和思行辩证法,其时代精神精华成为现代人们求实进取的智慧话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唯物辩证法科学揭示了大千世界存在发展的共同法则,贡献了具有普遍意义的哲理智慧与简约话语。唯物辩证法体现为自然辩证法、历史辩证法和思行辩证法,其时代精神精华成为现代人们求实进取的智慧话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唯物辩证法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发展与新飞跃,是凸显时代强音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融通文明、引领创造的唯物辩证法既是人类文明的希望话语,也是中国与世界迎接未来挑战的普遍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辩证法 普遍智慧 希望话语 时代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的共同富裕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荷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24年第1期321-328,343,共9页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资本主义生产力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深刻揭示共同富裕的实现以充分发展的物质生产力为现实基础、以社会主义制度为前提保障,以满足人民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富裕为主要内容。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资本主义生产力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深刻揭示共同富裕的实现以充分发展的物质生产力为现实基础、以社会主义制度为前提保障,以满足人民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富裕为主要内容。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下生产方式与分配方式的有机结合,即共同劳动、公平分配、充分享有。当前中国正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共同富裕思想进行现代式解读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要理论任务,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共同富裕 共产主义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社会治理思想评析——以新时代社会治理共同体思想为视角
17
作者 刘燕 赵红梅 戴茂堂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24年第1期274-281,341,共9页
理解社会治理共同体,可以从观念之维、主体之维和方案之维三个方面入手。以社会治理共同体为视角,考察和评析西方历史上的社会治理思想,可以发现,从观念之维看,古代西方倾力张扬法治观念,法治观念构成了西方古代社会治理共同体的结构“... 理解社会治理共同体,可以从观念之维、主体之维和方案之维三个方面入手。以社会治理共同体为视角,考察和评析西方历史上的社会治理思想,可以发现,从观念之维看,古代西方倾力张扬法治观念,法治观念构成了西方古代社会治理共同体的结构“上端”。从主体之维看,古代西方没有严格意义的社会,只有政治性的城邦。近代西方有了社会、有了个体,社会和个体一起与国家构成了治理共同体的结构“中端”,但也使得社会治理中作为整体的国家与作为个体的公民不同治理单元之间关系的紧张。从方案之维看,现代西方走的是以技术治理为主的道路。技术治理构成了西方社会治理共同体的结构“下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共同体 国家 社会 个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刻把握“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里程碑意义
18
作者 胡艺华 晏婉婕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24年第2期234-243,371,共11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特别强调:“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这一精深、精辟的重要论述以大历史观的宏阔视域对“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历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特别强调:“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这一精深、精辟的重要论述以大历史观的宏阔视域对“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作出了高屋建瓴而又实事求是的评价,具有极其丰富的理论内涵和极为深厚的时代意蕴。如何正确认识、深刻理解和整体把握这座重要里程碑的价值意蕴、时代内涵和历史意义,是一个重要的政治课题、历史课题、理论课题和实践课题,迫切需要我们立足新时代新征程新起点,以历史思维、系统思维、辩证思维、战略思维、创新思维来深刻把握这座重要里程碑的内在意义,从而进一步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十年 伟大变革 里程碑 历史自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中国的现代化到中国式现代化:现代化的中国逻辑
19
作者 袁银传 朱冉琦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24年第1期256-263,340,共9页
中国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先后经历了从走西方的路到走俄国的路再到走自己的路的历史演进,实现了从中国的现代化到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飞跃。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 中国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先后经历了从走西方的路到走俄国的路再到走自己的路的历史演进,实现了从中国的现代化到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飞跃。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对资本逻辑主导的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整体超越,开辟了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为人类解决现代化过程中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了中国经验、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深刻彰显了现代化发展的历史规律和中国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 历史规律 中国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兰西文化哲学对新时代边疆治理的启示
20
作者 吴昕炜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24年第2期163-170,368,共9页
葛兰西文化哲学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宝库中的重要财富,也是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理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深入研究和充分运用葛兰西文化哲学中的文化领导权理论、知识分子理论和语言思想,可为应对新时代边疆治理的挑战提供相应的治... 葛兰西文化哲学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宝库中的重要财富,也是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理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深入研究和充分运用葛兰西文化哲学中的文化领导权理论、知识分子理论和语言思想,可为应对新时代边疆治理的挑战提供相应的治理策略。葛兰西文化哲学中的文化领导权理论启示我们,要在维护边疆稳定、促进民族团结的进程中不断强化文化向心力与凝聚力;葛兰西文化哲学中的知识分子理论启示我们,要充分发挥知识分子在边疆治理中的作用,不断提升边疆治理的科学水平;葛兰西文化哲学中的语言思想启示我们,要高度重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兰西文化哲学 新时代边疆治理 文化领导权 知识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