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8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世纪专门用途中文的发展动力、现状与趋势 被引量:9
1
作者 李艳华 李宇明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7-96,共10页
进入21世纪,在自驱力--中文学习者学习需求多元化和他驱力--经济动力和政策动力的合力作用下,专门用途中文进入内涵式发展的新阶段,呈现出新特点,并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新世纪专门用途中文教材在编写数量、编写团队、教材性质和编写原... 进入21世纪,在自驱力--中文学习者学习需求多元化和他驱力--经济动力和政策动力的合力作用下,专门用途中文进入内涵式发展的新阶段,呈现出新特点,并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新世纪专门用途中文教材在编写数量、编写团队、教材性质和编写原则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专门用途中文教学法与具体学科相结合进行创新性探索;专门用途中文大纲以考试大纲为主,编制领域不断拓展,职业中文系列标准接续推出;专门用途中文语言测试已在商务和医学领域有成功经验,并将朝着系统化、专业化、科学化、产业化的方向推进;专门用途中文师资以中文教师为主,专门院校和职业院校的师资力量不断充实进来。今后专门用途中文的发展在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都呈现出良好态势,并需在参与主体、依托形式和发展模式等方面深入探索,努力实现深层次、高水平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门用途中文 学习需求多元化 内涵式发展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国际中文教育”的框架与目标 被引量:11
2
作者 郭熙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3-200,共8页
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有必要倡导构建大框架的国际中文教育。随着语言科技的快速发展,中文学习动机的分众化、区域化差异日益明显,单纯将中文作为交际工具进行学习的动机也会受到一定影响。这就要进一步深入认识不同中文学习群体... 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有必要倡导构建大框架的国际中文教育。随着语言科技的快速发展,中文学习动机的分众化、区域化差异日益明显,单纯将中文作为交际工具进行学习的动机也会受到一定影响。这就要进一步深入认识不同中文学习群体的需求特点,重新评估中文在他们身上的功能和价值。中文是华夏文明的代表,也是中华文明的组成部分,是一种语言文明。应倡导这种新的语言价值观,建构与之相应的国际中文教育目标。中文作为祖语教育的目标是传承中华文化,中文作为外语教育的目标是分享华语文明。文化传承、文明分享和多元交流互动结合,协同发展。中文教育本身是一种路径和手段。文化传承、文明分享,应当成为国际中文教育的新口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文教育 祖语教育 外语教育 文化传承 文明分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体的重塑:数智时代的主体遭遇及其教育应对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云星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192,共11页
教育总是关涉主体和主体化,无法回避主体问题。在数智技术时代,人类主体转向一种数字化生存,并遭遇新的数字技术主体。这使得传统人类主体发生了衍变,由一种内在、实在、单一的理性能动主体转向一种外在、虚拟、混合的弥散主体。数字技... 教育总是关涉主体和主体化,无法回避主体问题。在数智技术时代,人类主体转向一种数字化生存,并遭遇新的数字技术主体。这使得传统人类主体发生了衍变,由一种内在、实在、单一的理性能动主体转向一种外在、虚拟、混合的弥散主体。数字技术自身物质-技术属性与数字资本主义相结合促使了人类主体的异化,包括主体的物化与去社会化、商品化和自我异化。面对数智技术对主体的形塑,需重新邀请并革新主体教育,培育学生的批判性数字素养,并承继自我技术的教育,以安顿、重塑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时代 主体衍异 主体教育 批判性数字素养 自我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以成人”:孔子生活美学研究的一个命题 被引量:2
4
作者 唐善林 张飞翔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0-58,共9页
“学以成人”是贯穿孔子哲学思考始终的一条主线,也是一种以“内圣外王”为最高理想、“君子人格”为现实指向的终身学习型理论和审美生活方式。在总体目标上,“学以成人”指向每个人在伦常日用中通过持续不断地“学做人”“学文化”“... “学以成人”是贯穿孔子哲学思考始终的一条主线,也是一种以“内圣外王”为最高理想、“君子人格”为现实指向的终身学习型理论和审美生活方式。在总体目标上,“学以成人”指向每个人在伦常日用中通过持续不断地“学做人”“学文化”“学道德”来实现个体人格和整个世道人心的改善。在理论构型上,以“人性视域”为中心点来沟通“人道”与“天道”。在实践结构上,以家庭生活为“人之源初生活场域”,以君子人格达成作为整个生活世界的中流砥柱,形成了家、乡里、家国、天下一层层扩展的“同心圆式”结构。在美学表达上,则包蕴着理想层面上的生活大道之整全美和现实层面上的总体生活方式的圆融美:一方面,体现出对天道与人道一气贯通的阔大生命气象的体悟和追求;另一方面,则体现为在审美自适、审美共享和审美共在等不同状态中所达至的内在心理之和谐、有序、愉悦状态与外在行为之周正、高雅、圆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以成人 君子人格 下学上达 生活意味 审美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托育服务体系建设资源需求与配置预测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洪秀敏 赵思婕 +1 位作者 邵婷婷 李汉东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0-158,共9页
发展托育服务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对促进人口均衡、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使用队列要素法,运用Leslie矩阵建立人口预测模型,基于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估算“三孩政策”背景下北京市托育服务适龄人口及其变... 发展托育服务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对促进人口均衡、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使用队列要素法,运用Leslie矩阵建立人口预测模型,基于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估算“三孩政策”背景下北京市托育服务适龄人口及其变化趋势,并参照相关政策要求,预测北京市托育服务体系建设资源需求。结果显示:北京市2023—2030年托育服务适龄人口呈现下降趋势。托育服务资源总体需求在未来三年呈逐年上升趋势,于2026年达到峰值后开始回落。“十四五”时期托育服务总量扩充与结构优化需求攀升,“十五五”时期托育服务综合质量提升需求进一步凸显。面向2030年的北京市托育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以下资源配置策略思考:科学把握家庭需求,统筹规划托育服务资源布局;整合利用多方资源,补齐托育服务体系建设短板;优化资源供给结构,不断提升托育服务整体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育服务 体系建设 资源需求 配置策略 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理智型教师及其培养——基于杜威教师观的解读 被引量:2
6
作者 岳欣云 丁永为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1-170,共10页
杜威并不像其批评者所指责的那样具有“反理智倾向”,相反,杜威终其一生的学术努力都在使“实践理智化”。“教育实践理智化”是杜威对教育活动的期望和追求,而这离不开睿智反思、善于实验的理智型教师。杜威虽未直接提出理智型教师的概... 杜威并不像其批评者所指责的那样具有“反理智倾向”,相反,杜威终其一生的学术努力都在使“实践理智化”。“教育实践理智化”是杜威对教育活动的期望和追求,而这离不开睿智反思、善于实验的理智型教师。杜威虽未直接提出理智型教师的概念,但杜威对教师的论述渗透着鲜明的理智取向。综合杜威的论述,理智型教师是具有求知精神、运用实验方法、具有合作能力、富有责任心的德性之师。培养理智型教师既是民主社会的要求,更是发展学生理智力量的需要,也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必由之路。杜威认为要培养理智型教师,最重要的是处理好教师教育中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关系,使师范生实现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有机贯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智 理智型教师 实验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地区中小学音乐教师自我效能感与职业认同的关系——离职意向与工作投入的链式中介作用 被引量:4
7
作者 郭彪 付屹璇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3-191,共9页
提升西部地区中小学音乐教师职业认同水平是西部地区基础音乐教育发展的有力保障。为探究西部地区中小学音乐教师自我效能感与职业认同的关系,以及离职意向和工作投入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本研究采用职业认同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离... 提升西部地区中小学音乐教师职业认同水平是西部地区基础音乐教育发展的有力保障。为探究西部地区中小学音乐教师自我效能感与职业认同的关系,以及离职意向和工作投入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本研究采用职业认同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离职意向量表及工作投入量表对西部地区720名中小学音乐教师进行调查。结果主要发现:西部地区中小学音乐教师工作投入在自我效能感与职业认同之间起独立中介作用;离职意向与工作投入在自我效能感与职业认同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本研究考察西部地区中小学音乐教师自我效能感与职业认同之间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为促进西部地区中小学音乐教师职业发展,提高西部地区基础音乐教育质量提供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地区中小学音乐教师 职业认同 自我效能感 离职意向 工作投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时代国际中文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革新的诉求、困境与实践 被引量:5
8
作者 马晓乐 李一琳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2-199,共8页
党的二十大明确了“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时代要求,国际中文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数智转型亟待破题,诉求与困境共生:技术赋能尚未覆盖人才培养的全生命周期,实现课程体系的结构性变革;缺乏支撑数智育人的配套政策机制。新文科建设为深化改... 党的二十大明确了“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时代要求,国际中文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数智转型亟待破题,诉求与困境共生:技术赋能尚未覆盖人才培养的全生命周期,实现课程体系的结构性变革;缺乏支撑数智育人的配套政策机制。新文科建设为深化改革和高质量发展带来契机,高校响应《新文科建设宣言》,贯彻技术革命与文科育人融合,围绕数字空间、数字人文等问题开展反思与展望,推进文科实验室建设,以科教兴国为使命努力破解国际中文教育人才培养数字化革新路径,搭建产教融合平台,积极开拓数字化语境下的为师之道和育人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中文教育 数字化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阐释学话语体系构建的回顾与前瞻——张江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3
9
作者 张江 韦昊昱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共8页
访谈中,张江教授认为,从“强制阐释”走向“公共阐释”的研究历程,揭示了阐释的边界性与公开性,而从传统训诂学等中国本土阐释学的独特方法入手,提出“阐衍学”的新颖概念,则既能够为训诂开拓出一个广阔的阐释前景,又能够为阐释打牢可... 访谈中,张江教授认为,从“强制阐释”走向“公共阐释”的研究历程,揭示了阐释的边界性与公开性,而从传统训诂学等中国本土阐释学的独特方法入手,提出“阐衍学”的新颖概念,则既能够为训诂开拓出一个广阔的阐释前景,又能够为阐释打牢可靠的中国根基。因此,当代中国阐释学研究应当在吸收借鉴西方阐释学优秀理论成果的同时,深入挖掘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所蕴藏的丰富阐释学思想资源,使之融入新时代中国学术自主知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中,并结合时代精神和生活实践对其加以提炼和升华,实现现代转化,推动形成更加科学、更可持续、更具世界意义和历史意义的阐释学理论,从而成为我们把握当代生活、凝练时代主题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江 强制阐释 公共阐释 艺术阐释学 当代中国阐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批评的知识化、艺术化与美育功能的实现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德胜 宋刚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71,共11页
“文学批评的知识化”主要指批评主体以概念、范畴和相关理论体系为主要工具,以文学认知为最高目的的批评趋向及其特征。“文学批评的艺术化”则强调以文艺创作的形式呈现人的生命体验与内在激情。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诗性传统经由现代... “文学批评的知识化”主要指批评主体以概念、范畴和相关理论体系为主要工具,以文学认知为最高目的的批评趋向及其特征。“文学批评的艺术化”则强调以文艺创作的形式呈现人的生命体验与内在激情。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诗性传统经由现代学术的改造,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而理想的现代诗性批评范式,为作为美育的文学批评实践提供了具体可能性。重建文学批评的表达方式、批评指向及其有效性问题,在于通过反思文学批评的知识化维度,在新的操作平台上重建文学批评的艺术化之维,在此基础上发挥其作为美育的制度化保障及其“以美化人”的美育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批评 知识化 艺术化 诗性批评 美育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代西域官寺及其功能 被引量:2
11
作者 孟宪实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唐朝是中国古代佛教发展的高峰,而佛教中国化也在唐代完成。佛教与中国社会发生紧密联系,人生的许多生命礼仪都在佛教的形式下完成,从朝廷到民众莫不如此。西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唐朝维护丝路畅通投入巨大,安西四镇的驻兵,就是... 唐朝是中国古代佛教发展的高峰,而佛教中国化也在唐代完成。佛教与中国社会发生紧密联系,人生的许多生命礼仪都在佛教的形式下完成,从朝廷到民众莫不如此。西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唐朝维护丝路畅通投入巨大,安西四镇的驻兵,就是证明。唐朝在西域,不仅驻扎军队,也设置官寺,不仅安西四镇,北庭都护府、伊吾军都有官寺存在的证明。官寺是唐朝的官方寺院,通常由汉僧管理,使用汉语佛经,并接受中央统一领导。通过西域出土的唐代文献,尤其是和田出土的汉文文书,发现唐代官寺在西域主要是服务军队,慰藉将士军心,提供生活帮助,是很重要的一种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朝 西域 于阗 官寺 军心慰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光潜“意象”概念的批判性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彭锋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0-48,共9页
“意象”是少有的成功实现现代转型的中国传统美学概念。在“意象”由传统美学向现代美学转型的过程中,朱光潜发挥了重要作用。借助“意象”概念,朱光潜实现了中国传统美学与西方现代美学的对接。在从朱光潜“接着讲”的同时,我们也需... “意象”是少有的成功实现现代转型的中国传统美学概念。在“意象”由传统美学向现代美学转型的过程中,朱光潜发挥了重要作用。借助“意象”概念,朱光潜实现了中国传统美学与西方现代美学的对接。在从朱光潜“接着讲”的同时,我们也需要认识到他的理论的缺陷或者模糊性。朱光潜将“意象”直接等同于“形象”,将特殊的美学问题视为一般的哲学问题,让美学陷入主客观之间的空洞争议,没能对审美对象和艺术作品展开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光潜 意象 形象 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破产重整企业纳税信用修复之优化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灿平 刘鑫鹏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5-104,共10页
作为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纳税信用不仅是评价企业税收遵从程度的重要考察指标,亦是企业所拥有的无形资产和促进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优质的纳税信用可以使企业在诸多领域得到便利,同样,纳税信用评级过低会导致企业在... 作为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纳税信用不仅是评价企业税收遵从程度的重要考察指标,亦是企业所拥有的无形资产和促进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优质的纳税信用可以使企业在诸多领域得到便利,同样,纳税信用评级过低会导致企业在各方面受到限制,这便是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在税收领域的应用。而作为纳税失信者的补救措施,即失信企业遭受惩戒后的有效激励,纳税信用修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由于税收法律与《企业破产法》追求的价值目标不同,部分资金并不富裕的破产重整企业在修复纳税信用方面遭遇了困难,就滞纳金与罚款的清缴顺序问题,两法存在矛盾之处。为有效解决冲突,助力重整企业发展,作者认为首先应完善顶层设计,提升相关纳税信用修复制度的法律位阶;其次是注重税收法律法规与《企业破产法》的衔接,重点调整滞纳金与罚款的清偿(缴纳)问题;最后是完善第三方监督机制,积极寻求适格第三方的助力,优化重整企业纳税信用修复制度,为其他类型的企业信用修复提供借鉴范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税信用修复 破产重整 税收债权 第三方监督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政务诚信作为第一诚信 被引量:1
14
作者 谢新水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2-105,共14页
政务诚信作为第一诚信的命题可以从人性和社会发展视角来充分阐释。(1)从人性视角看,政府是平衡人性张力最重要的组织体系,既需要平衡“类”的同一性和个体差异性,又需要约束亲戚选择和互惠利他。为了达成这一目的,政府要制定非人格化... 政务诚信作为第一诚信的命题可以从人性和社会发展视角来充分阐释。(1)从人性视角看,政府是平衡人性张力最重要的组织体系,既需要平衡“类”的同一性和个体差异性,又需要约束亲戚选择和互惠利他。为了达成这一目的,政府要制定非人格化的制度,运用强烈惩罚来消除行政人员的自利行为,还必须制定各种制度来激励社会大众各尽所能,才能保障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在这个意义上,所有政府的诚信都是第一诚信。从社会治理角度看,我国农业社会的王朝政府诚信可以视为第一诚信,乃是因为它既是维系家国同构治理结构的总体力量,又是平衡亲亲与尊贤原则的决定性力量,还是保护家产均分制不可或缺的公正力量。工业现代化过程中,从保障社会安全的视角看,政务诚信之所以能成为第一诚信有三方面的缘由:一是因为政务诚信是商务诚信的引导,社会诚信是政务诚信的补充,而司法公信是政务诚信的延伸;二是政务失信会削弱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最终瓦解社会信用体系;三是政务严重失信引发社会安全问题。进入数字时代后,数字文明成为一种新型文明。在新时代,我国政府将政务诚信作为第一诚信,既是数字时代的要求,又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要求。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过程中,我国通过政策动力、媒体动力和治理动力推动第一诚信建设,目的在于引导、督促社会信用体系快速发展与充分完善,建设诚信中国,进而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务诚信 第一诚信 信用 人性 亲戚选择 互惠利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海外华文教育与传承动态观测系统建设 被引量:1
15
作者 祝晓宏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0-198,共9页
海外华文教育与传承的情况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为了全面、准确把握事业发展的新动向,文章提出建设海外华文教育与传承动态观测系统的设想,并阐述建设动态观测系统的基本思路和双重价值。按照语言生活、语言维持和转移研究的理念,初步构... 海外华文教育与传承的情况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为了全面、准确把握事业发展的新动向,文章提出建设海外华文教育与传承动态观测系统的设想,并阐述建设动态观测系统的基本思路和双重价值。按照语言生活、语言维持和转移研究的理念,初步构建了一套由“3个观测方向、4个观测层次、12个观测单元、近百个观测节点”组成的动态观测系统,基于该观测系统,文章集中讨论了当前海外华语传承的4个重要问题,论述了观测系统的双重价值:提升华文教育工作服务成效,拓宽华文教育学科研究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语教育 华语传承 观测系统 问题聚焦 双重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记忆:活态遗产地整体性认知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向岚麟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9-71,共13页
文章将威廉斯的“感觉结构”理论运用于遗产地研究,提出了基于地方记忆的活态遗产地整体性认知框架,展示空间化记忆如何通过社会建构形成关于地方的经验和感觉,以解释遗产地作为人与环境的整体,如何在实践和结构化的辩证关系中生成,展... 文章将威廉斯的“感觉结构”理论运用于遗产地研究,提出了基于地方记忆的活态遗产地整体性认知框架,展示空间化记忆如何通过社会建构形成关于地方的经验和感觉,以解释遗产地作为人与环境的整体,如何在实践和结构化的辩证关系中生成,展现出主体的、生活的延续性。文章阐述了“感觉结构”在个体-社会关联、动态中的身心关联、开放性实践意识上的特征,并以主体角色定位为核心,从实践层面、经验意识层面、身体体认层面进一步搭建地方记忆生成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记忆 活态遗产地 延续性 角色 感觉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竞合视角下盗窃罪与诈骗罪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学斌 涂安杰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4-164,共11页
传统的互斥论难以处理实务中的疑难案件,应当重视犯罪之间的竞合,主张一体理论。盗窃罪与诈骗罪之间不能排除成立想象竞合的可能。盗窃罪是一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转移型财产犯罪的兜底性条款,而诈骗罪是拥有被害人表面上同意的转移型... 传统的互斥论难以处理实务中的疑难案件,应当重视犯罪之间的竞合,主张一体理论。盗窃罪与诈骗罪之间不能排除成立想象竞合的可能。盗窃罪是一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转移型财产犯罪的兜底性条款,而诈骗罪是拥有被害人表面上同意的转移型财产犯罪,两者在违反被害人真实意思、侵害他人财产上存在竞合。盗窃罪中的“未取得被害人同意”属于表面的构成要件要素,并不为其违法性与有责性提供依据,只是为了将侵犯同类法益的两罪相区分。诈骗罪与盗窃罪之间不是对立关系,而是法条竞合中的位阶关系,即诈骗罪是盗窃罪的特殊法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诈骗罪 盗窃罪 法条竞合 兜底条款 位阶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常生活视域下唐代李宝臣的宗教信仰及其精神世界 被引量:1
18
作者 冯金忠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21,共12页
李宝臣在唐代史籍记载中为一介武夫,长于骑射,主要是以安史叛将和桀骜不逊的河北藩镇节帅的形象示人的。近些年来,关于李宝臣的石刻资料不断出现,其形象也在不断丰满。通过石刻资料,结合传统史籍材料可以发现,李宝臣也在逐渐汉化,儒家... 李宝臣在唐代史籍记载中为一介武夫,长于骑射,主要是以安史叛将和桀骜不逊的河北藩镇节帅的形象示人的。近些年来,关于李宝臣的石刻资料不断出现,其形象也在不断丰满。通过石刻资料,结合传统史籍材料可以发现,李宝臣也在逐渐汉化,儒家思想构成了李宝臣思想及其精神世界的底色。他宠信方士,服食甘露乃至为之殒身的原因,并非仅凭“贮有异志”一词即可解之。耽于道教而服丹,似乎才是更为根本的原因。除了道教之外,他还崇信佛教,建寺开窟,招延僧人,进行各种功德活动。其治下祆教盛行,甚至不排除他也为祆教徒的可能性。在李宝臣身上,儒释道以及祆教等杂糅,并行不悖,其精神世界呈现出多重面相。这对认识河北藩镇乃至整个唐代社会的宗教信仰和精神世界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宝臣 唐代 佛教 道教 祆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值税改革对中国社会各利益群体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友刚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2-153,共12页
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进一步深化税收制度改革,要求“健全直接税体系”,这就启发我们思考对行之多年的增值税进行改革。文章分析了现行的税收制度对官员、企业家以及普通民众等各个社会利益群体的影响,认为增值税增加了企业生产经营成本... 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进一步深化税收制度改革,要求“健全直接税体系”,这就启发我们思考对行之多年的增值税进行改革。文章分析了现行的税收制度对官员、企业家以及普通民众等各个社会利益群体的影响,认为增值税增加了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放大了企业科技创新风险,使企业很难为13亿普通民众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工资收入;同时现行的增值税制度也推动了中国经济持续脱实向虚,拉大了贫富差距、加剧了社会矛盾,使社会越来越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文章建议深化税收制度改革应以增加社会就业总量和推动企业科技创新为主要目的,认为应全面取消增值税等间接税,开征财产税、遗产与赠与税等直接税,逐步建立以直接税为主导的税收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值税 利益群体 就业 国家安全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外向型学习词典编纂的两大原则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泉 刘琪瑶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1-208,共8页
汉语学习词典的编写和研究是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建设和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现有学习词典总体上仍囿于字词释义与配例的传统观念和做法,学习功能还未能得到充分开发。应更新和创新外向型学习词典编写理念和模式,以充分满足学习者的“学”... 汉语学习词典的编写和研究是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建设和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现有学习词典总体上仍囿于字词释义与配例的传统观念和做法,学习功能还未能得到充分开发。应更新和创新外向型学习词典编写理念和模式,以充分满足学习者的“学”为核心理念,确立“大学习词典”观,将相关的中国文化知识、语法和语用知识等一并融入学习词典。文章认为充分体现汉语汉字的特点与二语学习规律,充分融入汉语语法与语用知识;准确揭示词语和语句中的文化内涵与文化现象,并从跨文化角度做出恰当的诠释,是影响汉语二语学习词典编写水平和质量、学习效益和外行型特征的两大核心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汉字特点 外向型学习词典 学习词典编写原则 中国文化对外诠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