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2,148篇文章
< 1 2 10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羊肚菌连作障碍中菌丝生长的自毒作用 被引量:2
1
作者 姚春馨 余萍 +4 位作者 张蔓 王鹏 陶南 刘庆洪 田果廷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4-52,共9页
以六妹羊肚菌(Morchella sextelata)菌株YMe151为供试材料,研究含羊肚菌发酵液、出菇土壤浸提液、子实体水提液的培养基对羊肚菌菌丝生长的自毒作用,并分析羊肚菌连作土壤与未连作土壤的差异代谢物。结果表明:当培养基中羊肚菌发酵液、... 以六妹羊肚菌(Morchella sextelata)菌株YMe151为供试材料,研究含羊肚菌发酵液、出菇土壤浸提液、子实体水提液的培养基对羊肚菌菌丝生长的自毒作用,并分析羊肚菌连作土壤与未连作土壤的差异代谢物。结果表明:当培养基中羊肚菌发酵液、出菇土壤浸提液、子实体水提液的含量较高时,羊肚菌菌丝生长速度减慢,生物量减少。羊肚菌连作土壤与未连作土壤代谢物相比,有12个差异代谢物,其中β-L-二氧戊环胞嘧啶核苷、多巴胺醌、赤霉素A29、13-L-羟基亚油酸、(8S,9S,10S,11S,13S,14S,17R)-11,17-二羟基-17-(2-羟基乙酰基)-10,13-二甲基-9-壬基-1,2,6,7,8,11,12,14,15,16-十氢旋流五(a)菲-3-酮、棕榈油酰胺丰度上调;反式异阿魏酸、α-亚甲基-γ-丁内酯、4-O-甲基-12-O-十四酰基樟脑13-乙酸酯、N,N-十二烷基二甲基胺氮氧化物、二氢鞘氨醇、10, 20-二羟基二十烷酸丰度下调。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理解羊肚菌连作障碍作用机制,并为羊肚菌连作障碍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肚菌 自毒作用 化感物质 连作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菌杂交育种中的技术策略(下) 被引量:1
2
作者 鲍大鹏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3-135,共13页
7品种系谱食用菌的理性杂交育种技术体系并非用于指导单次育种活动或单个杂交品种的选育过程,而是致力于构建一套完整的育种系统,并推动一种科学育种理念的形成和发展。在该育种系统中,品种系谱构成了核心要素,它不仅是理性育种方法的... 7品种系谱食用菌的理性杂交育种技术体系并非用于指导单次育种活动或单个杂交品种的选育过程,而是致力于构建一套完整的育种系统,并推动一种科学育种理念的形成和发展。在该育种系统中,品种系谱构成了核心要素,它不仅是理性育种方法的直接展示,也是推动杂交育种工作持续进行的关键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育种工作 育种方法 育种系统 品种系谱 杂交品种 食用菌 选育过程 育种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平菇产业发展历史、现状及趋势
3
作者 文晴 李佳涛 +4 位作者 申进文 胡延如 戚元成 王风芹 刘晴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9-103,共15页
从栽培原料、栽培技术、种业、产品加工、栽培规模方面对我国平菇(Pleurotus spp.)产业发展的历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展望平菇产业发展趋势,提出我国平菇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平菇 栽培原料 栽培技术 种业 产品加工 栽培规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冷处理对草菇采后保鲜的影响
4
作者 李晓晖 李袁媛 +4 位作者 汪雯翰 张劲松 杨焱 陈万超 贾薇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9-72,共14页
将采摘的新鲜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分为预冷组、不预冷组和室温组,研究预冷处理对草菇采后保鲜的影响。预冷组,将草菇用冷风预冷至(15±1)℃后置于(15±1)℃、相对湿度(80±5)%的环境;不预冷组,将草菇直接置于(15... 将采摘的新鲜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分为预冷组、不预冷组和室温组,研究预冷处理对草菇采后保鲜的影响。预冷组,将草菇用冷风预冷至(15±1)℃后置于(15±1)℃、相对湿度(80±5)%的环境;不预冷组,将草菇直接置于(15±1)℃、相对湿度(80±5)%的环境;室温组,将草菇直接置于室温、相对湿度的环境。结果表明:(15±1)℃、相对湿度(80±5)%的贮藏条件可以有效延缓草菇品质下降;而预冷处理能在此基础上更好地延缓草菇褐变和失水变软,抑制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上升以及降低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活性。预冷处理可减缓线粒体膜电位下降速度,使TCA循环速率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延缓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Ⅰ、Ⅲ、Ⅳ活性的下降,保持较高的ATP含量,将草菇的保鲜期由1 d延长至4 d。研究结果为预冷处理在草菇采后保鲜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菇 保鲜 线粒体 呼吸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菇菌落角变菌丝生长情况及分析
5
作者 张丹 徐蒋振 +3 位作者 董浩然 万佳宁 谭琦 宋春艳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29,共10页
以PDA培养基继代培养香菇菌株L943,当发生菌落角变时,分别分离非角变区和角变区菌丝获得菌株L943Ctr和L943Sec,考察两个菌株在多种培养基中生长情况,检测菌丝中羧甲基纤维素酶、酸性木聚糖酶、漆酶活性和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以PDA培养基继代培养香菇菌株L943,当发生菌落角变时,分别分离非角变区和角变区菌丝获得菌株L943Ctr和L943Sec,考察两个菌株在多种培养基中生长情况,检测菌丝中羧甲基纤维素酶、酸性木聚糖酶、漆酶活性和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含量,并利用重测序技术检测两个菌株在基因组水平的遗传差异。结果表明:与菌株L943Ctr相比,菌株L943Sec菌丝生长速度较慢,气生菌丝较多,易产色素,羧甲基纤维素酶、酸性木聚糖酶活性显著降低,漆酶活性和ROS含量显著升高;通过与香菇菌株L808-1参考基因组比对,两个菌株具有16个变异位点,其中14个为基因间序列变异,2个为受体激活型钙离子渗透通道基因内序列变异。研究结果可为香菇菌种退化和菌种质量鉴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菌落角变 木质纤维素降解酶 ROS 基因组重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芝孢子油中麦角甾醇测定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6
作者 王金艳 唐庆九 +3 位作者 周帅 张劲松 严培兰 周靖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3-119,共7页
通过优化色谱条件,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灵芝(Ganoderma lucidum)孢子油中麦角甾醇含量的方法。方法学验证结果表明:麦角甾醇在2.5~100μg·mL^(-1)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为0.9991;实验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良好;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5... 通过优化色谱条件,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灵芝(Ganoderma lucidum)孢子油中麦角甾醇含量的方法。方法学验证结果表明:麦角甾醇在2.5~100μg·mL^(-1)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为0.9991;实验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良好;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5.21%~102.07%;该方法简单、准确、稳定,可以准确定量灵芝孢子油中的麦角甾醇含量,为灵芝孢子油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运用建立的方法测定–20℃储存(冻藏)的不同生产批号的灵芝孢子油软胶囊,在室温和–20℃分别储存的相同生产批号的灵芝孢子油,及用同批原料生产的灵芝孢子油软胶囊和灵芝孢子油维生素E软胶囊中的麦角甾醇含量。结果表明:–20℃储存的不同生产批号灵芝孢子油软胶囊中麦角甾醇的含量有较大差异;储存温度显著影响孢子油中麦角甾醇含量,与–20℃储存相比,室温储存相同时间的孢子油中麦角甾醇含量降低32.1%~47.2%;室温储存条件下,与添加维生素E的孢子油相比,未添加维生素E的孢子油中麦角甾醇含量降低24.1%~28.7%,说明冻藏及添加维生素E可以有效减缓灵芝孢子油中的麦角甾醇含量的降低情况。研究结论可为建立灵芝孢子油产品质量评价的新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孢子油 维生素E 麦角甾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白灵侧耳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和评价
7
作者 宋爽 刘宇 +4 位作者 武月园 高琪 吴灵芝 张欣媚 王守现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0-130,共11页
基于简单序列重复区间(inter simple sequence repeat,ISSR)标记和农艺性状(5个质量性状和10个数量性状)对中国新疆塔城地区的52个野生白灵侧耳(Pleurotus tuoliensis)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基于数量性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通过提... 基于简单序列重复区间(inter simple sequence repeat,ISSR)标记和农艺性状(5个质量性状和10个数量性状)对中国新疆塔城地区的52个野生白灵侧耳(Pleurotus tuoliensis)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基于数量性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通过提取菌株菌丝体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计算等位基因位点数、多态性位点数、多态位点百分率、有效等位基因数、香农多样性指数和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采用非加权配对算术平均法(unweighted pair group method with arithmetic mean,UPGMA)构建52个白灵侧耳菌株的聚类图,采用SPSS16进行数量性状的Q型聚类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10条ISSR引物共扩增获得64个多态性位点,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0.25;UPGMA聚类分析可将52个菌株分为5个类群,菌株间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63~0.93;5个质量性状的香农多样性指数为1.01~1.26,10个数量性状的香农多样性指数为1.82~2.05,其中菌柄直径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大,为2.05;当平方欧式距离为15时,Q型聚类可将52个菌株分为3大类,第一类包括菌株JZB2106018,第二类包括菌株JZB2106020,第三类包括其余50个菌株;综合得分较高的菌株是JZB2106048、JZB2106045和JZB2106039。结果表明,52个菌株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其中综合得分较高的3个菌株的单菇重均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白灵侧耳 种质资源 农艺性状 遗传多样性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YOLOv5s-GCE模型检测糙皮侧耳黄斑病
8
作者 张志勇 武同辉 +4 位作者 刘靖宇 王硕 王宸 张燕青 郑维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9-101,共13页
为准确高效检测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黄斑病,构建基于YOLOv5s的黄斑病检测模型YOLOv5s-GCE。该模型在YOLOv5s模型基础上引入轻量化GhostNet结构,将坐标注意力(coordinate attention,CA)模块嵌入到YOLOv5s主干网络中,并利用增... 为准确高效检测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黄斑病,构建基于YOLOv5s的黄斑病检测模型YOLOv5s-GCE。该模型在YOLOv5s模型基础上引入轻量化GhostNet结构,将坐标注意力(coordinate attention,CA)模块嵌入到YOLOv5s主干网络中,并利用增强交并比(enhanced intersection over union,EIOU)损失函数替换原YOLOv5s网络的完整交并比(complete intersection over union,CIOU)损失函数,利用自建的黄斑病数据集,对YOLOv5s-GCE模型进行消融和对比实验,并将该模型部署在RK3588S人工智能开发板上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相比于原始YOLOv5s模型,YOLOv5s-GCE模型的平均精度均值(mean average precision,mAP)为92.7%(提高2.7%),复杂度显著降低,参数量、权重大小和浮点运算量(giga floating-pointoperations per second,GFLOPs)分别降低44.7%、43.4%和47.2%;YOLOv5s-GCE模型的整体性能优于SSD、YOLOv7、YOLOv8n和Faster R-CNN典型的目标检测模型。部署在RK3588S开发板上的YOLOv5s-GCE模型检测速度可达每秒30.49帧,mAP值为90.2%,可以满足糙皮侧耳黄斑病实时检测需求,研究结果为后续研发食用菌病害智能检测装置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糙皮侧耳 黄斑病 YOLOv5s 目标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菌育种学科体系从理论建设到实践应用
9
作者 谭琦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5-136,共2页
《食用菌杂交育种中的技术策略》一文分为上下两篇,分别于《食用菌学报》2024年第6期和2025年第1期发表。该文深入探讨了我国食用菌育种实践中的核心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建立理性杂交育种体系的九大技术策略,涵盖了明确育种目标、构建... 《食用菌杂交育种中的技术策略》一文分为上下两篇,分别于《食用菌学报》2024年第6期和2025年第1期发表。该文深入探讨了我国食用菌育种实践中的核心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建立理性杂交育种体系的九大技术策略,涵盖了明确育种目标、构建品种系谱、优化杂交路径与体量、设计多代际杂交等多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育种 育种目标 杂交育种 品种系谱 学科体系 实践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妹羊肚菌几个发育阶段细胞核变化
10
作者 王晓敏 张钦语 +1 位作者 樊扬 张邦喜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58,共8页
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六妹羊肚菌(Morchella sextelata)的子囊、子囊孢子、初生菌丝和次生菌丝的细胞核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子囊母细胞初期细胞核数量为10~24,细胞核向子囊尖端移动聚集,细胞分裂后形成8个椭圆状的子囊孢子依次竖排排列;... 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六妹羊肚菌(Morchella sextelata)的子囊、子囊孢子、初生菌丝和次生菌丝的细胞核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子囊母细胞初期细胞核数量为10~24,细胞核向子囊尖端移动聚集,细胞分裂后形成8个椭圆状的子囊孢子依次竖排排列;子囊孢子从子囊中弹出后,培养6 h的子囊孢膨大到约为原来的2倍,细胞核数量由9~15增加到21~27;孢子尖端凸起长出1~2个芽管,芽管不断伸长生长并形成隔膜。初生菌丝既有单交配型也有双交配型,次生菌丝均为双交配型。初生菌丝和次生菌丝细胞核形态存在差异,大部分初生菌丝的细胞核是颗粒状,体积较小,每个细胞的细胞核数量为25~52,大部分次生菌丝从细胞核是团状,体积较大,每个细胞的细胞核数量为3~10;细胞核呈团状或粒状均可通过隔膜在细胞之间运输遗传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肚菌 子囊孢子 菌丝 细胞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同位素技术溯源羊肚菌产地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星 饶钦雄 +3 位作者 卢阳阳 耿昊 赵晓燕 宋卫国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7-88,共12页
以采集自不同产地的140个羊肚菌(Morchella spp.)样品为材料,基于不同产地羊肚菌碳、氮、氢和氧稳定同位素比值(δ^(13)C、δ^(15)N、δ^(2)H和δ^(18O))的分布差异,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箱线图进行产地差异描述性分析,结合主成分分析(p... 以采集自不同产地的140个羊肚菌(Morchella spp.)样品为材料,基于不同产地羊肚菌碳、氮、氢和氧稳定同位素比值(δ^(13)C、δ^(15)N、δ^(2)H和δ^(18O))的分布差异,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箱线图进行产地差异描述性分析,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学习向量量化神经网络(learning vector quantization neural network,LVQNN)和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进行产地溯源判别。结果表明,羊肚菌的δ^(13)C均值,河南与四川差异显著;羊肚菌的δ^(2)H均值,云南分别与重庆、福建、贵州差异显著;羊肚菌的δ^(18)O均值,重庆与甘肃差异显著。PCA依据不同产地δ^(2)H、δ^(15)N和δ^(13)C值差异,初步将云南与四川、重庆、贵州羊肚菌区分;云南羊肚菌排他性产地溯源最优模型为RF,预测准确率94.29%,δ^(2)H和δ^(13)C值是云南羊肚菌溯源的主要依据;河南、四川、贵州和重庆羊肚菌排他性产地溯源最优模型分别为RF、网格搜寻法优化的SVM、遗传算法优化的SVM和遗传算法优化的SVM,预测准确率分别为97.14%、85.71%、80.00%和97.14%,δ^(18)O值是这4个产地羊肚菌溯源的主要依据。研究表明,稳定同位素技术可以为羊肚菌产地溯源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肚菌 稳定同位素 产地溯源 化学计量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与杂交技术靶向创制灵芝基因位点纯合突变株的方法
12
作者 田佳琳 董蓓蓓 +5 位作者 唐传红 周帅 冯娜 冯杰 张劲松 谭贻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2,共12页
以营养缺陷型筛选标记基因ura3为靶标,利用基于核糖核蛋白(ribonucleoprotein,RNP)的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及其相关蛋白9(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CRISPR-associated protein 9,CRISPR/Cas9)... 以营养缺陷型筛选标记基因ura3为靶标,利用基于核糖核蛋白(ribonucleoprotein,RNP)的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及其相关蛋白9(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CRISPR-associated protein 9,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对灵芝(Ganoderma lucidum)双核菌株‘沪农灵芝1号’G0119及从其分离的2个交配亲和的单核菌株L1、L2进行基因编辑,比较单双核的编辑效率;对编辑的2个单核,进行杂交,以获得ura3被编辑的双核基因位点纯合菌株。结果表明: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获得G0119双核编辑株7个,经双单杂交实验鉴定,有6个G0119编辑株为L1核被编辑,1个为L2核被编辑,7个编辑株均为杂合子;获得L1、L2的单核编辑株分别为10、7个,其中L1核被编辑的效率为100%。将突变类型均为C碱基缺失的单核L1-2和L2-1编辑株以及A插入碱基的L1-5和L2-3编辑株分别进行单单杂交,获得2株ura3被破坏的双核纯合菌株。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与杂交技术靶向创制灵芝基因位点纯合菌株的方法,可为创制灵芝其他功能基因的基因位点纯合菌株提供新的方法,也可为灵芝双核菌株的基因表型分析研究提供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 双核体 基因位点纯合菌株 CRISPR/Cas9 单单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胁迫对草菇菌株VG39生理及转录组影响
13
作者 张童言 郑婷婷 +3 位作者 万佳宁 李正鹏 龚明 张建国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7,共8页
对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菌株VG39和V23(对照)的菌丝进行低温(4℃)处理,检测处理前后多糖、赖氨酸、可溶性蛋白、总游离氨基酸含量,并进行红外检测、转录组分析。结果表明:未经低温处理时,与菌株V23比较,菌株VG39多糖和赖氨酸含量... 对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菌株VG39和V23(对照)的菌丝进行低温(4℃)处理,检测处理前后多糖、赖氨酸、可溶性蛋白、总游离氨基酸含量,并进行红外检测、转录组分析。结果表明:未经低温处理时,与菌株V23比较,菌株VG39多糖和赖氨酸含量较高;与未经低温处理比较,两个菌株多糖、赖氨酸、可溶性蛋白、总游离氨基酸含量均显著降低。与未经低温处理比较,菌株VG39红外光谱中的吸收峰明显减少;有882个上调差异表达基因(DEGs),核糖体中的DEGs数量(2个上调表达基因和12个下调表达基因)最多,甘氨酸、丝氨酸、苏氨酸代谢通路的DEGs数量(8个上调表达基因)较多。研究结果为分析菌株VG39对低温耐受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菇 低温胁迫 多糖 赖氨酸 红外光谱 转录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肚菇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闫苗苗 程萱 +5 位作者 翟丹丹 姜宁 李巧珍 黄钢 李玉 于海龙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6-122,共7页
综述猪肚菇(Pleurotus giganteus)分类地位、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遗传育种、食药用价值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猪肚菇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猪肚菇 生物学特性 栽培技术 食药用价值 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秸秆还田量和生石灰量对羊肚菌品质的影响
15
作者 马佳佳 金梅娟 +4 位作者 闫肃 黄桂丽 顾俊荣 王毓宁 董明辉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4,共10页
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每667 m^(2)秸秆还田量[0(A0)、200(A1)、400(A2)、800 kg(A3)]和生石灰量[0(B0)、25(B1)、50(B2)、75 kg(B3)]对六妹羊肚菌(Morchella sextelata)感官品质(色泽、质地)与营养品质(游离氨基酸、总酚、粗多... 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每667 m^(2)秸秆还田量[0(A0)、200(A1)、400(A2)、800 kg(A3)]和生石灰量[0(B0)、25(B1)、50(B2)、75 kg(B3)]对六妹羊肚菌(Morchella sextelata)感官品质(色泽、质地)与营养品质(游离氨基酸、总酚、粗多糖和营养元素)的影响,使用电子鼻和电子舌检测不同处理羊肚菌风味和滋味的差异,探明秸秆还田量、生石灰量及其互作对羊肚菌营养品质的效应。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与对照(A0B0)相比,A3B1的菌盖和菌柄的脆度、鲜味、咸味较高(P<0.05),苦味较低(P<0.05);A3B2的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鲜味氨基酸、苦味氨基酸和甜味氨基酸含量分别比A0B0高51.2%、51.2%、50.7%、60.9%、40%和45.4%,A0B1的总酚含量较高(P<0.05),A1B1的四种营养元素K、Ca、Fe、Se含量较高(P<0.05);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秸秆还田量和生石灰量处理的羊肚菌风味和滋味可被有效区分。秸秆还田量和生石灰量均可调控羊肚菌的营养品质,以秸秆还田量和生石灰量互作效应最大,秸秆还田量次之。研究结果为稻菌轮作模式下羊肚菌栽培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肚菌 稻秸秆还田 生石灰 感官品质 营养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羊肚菌菌株菌丝体和子实体蛋白质营养评价及粗提物体外活性
16
作者 刘慧敏 张京津 +5 位作者 陈万超 郝海波 陈辉 黄静静 李卫 杨焱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9-59,共11页
分析5株羊肚菌(Morchella spp.)菌丝体和子实体蛋白质、水解氨基酸含量,比较分析菌丝体和子实体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利用超声辅助碱提酸沉法提取菌丝体和子实体蛋白质粗提物,对其抗氧化活性、消化特性及降脂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子实... 分析5株羊肚菌(Morchella spp.)菌丝体和子实体蛋白质、水解氨基酸含量,比较分析菌丝体和子实体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利用超声辅助碱提酸沉法提取菌丝体和子实体蛋白质粗提物,对其抗氧化活性、消化特性及降脂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子实体蛋白质含量高于菌丝体,子实体总必需氨基酸占比为43.5%~48.8%,菌丝体与之相近,占比为38.8%~41.4%;而5株羊肚菌菌丝体的主要鲜味氨基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占比高于子实体;蛋白质粗提物体外活性表明,子实体蛋白质抗氧化、消化特性及对胰脂肪酶抑制率高于菌丝体,具有更好的抗氧化、蛋白质消化能力及体外降脂活性。研究结果为羊肚菌菌丝体和子实体蛋白质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肚菌 蛋白质 营养评价 抗氧化活性 胰脂肪酶抑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分析金针菇子实体发育过程中GABA生物合成机制
17
作者 李文云 卢雪伟 +5 位作者 邵悠然 王瑞娟 尚晓冬 冯占 李贺文 吴莹莹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27,共15页
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是广泛存在于食用菌中的一种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活性非蛋白质天然氨基酸,在金针菇(Flammulina filiformis)中含量较高。为探讨金针菇发育过程中GABA的生物合成机制,笔者利用转录组分析搔菌后生长15... 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是广泛存在于食用菌中的一种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活性非蛋白质天然氨基酸,在金针菇(Flammulina filiformis)中含量较高。为探讨金针菇发育过程中GABA的生物合成机制,笔者利用转录组分析搔菌后生长15、21、25 d的金针菇子实体样品(搔菌后15~21 d为伸长期,21~25 d为成熟期),并检测各样品的GABA及其合成前体含量,挖掘GABA生物合成相关基因,并用荧光定量PCR(RT-qPCR)和合成途径关键物质添加实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随着生长时间的延长,金针菇中GABA及其合成前体谷氨酸、鸟氨酸的含量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精氨酸含量则持续上升。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DEGs)主要富集于腐胺分解代谢、多胺分解代谢、鸟氨酸生物合成和谷氨酸代谢等条目。KEGG代谢通路分析显示,DEGs主要富集于多种氨基酸代谢以及类固醇、叶酸的生物合成等通路。在子实体的伸长期和成熟期分别筛选到869个和641个DEGs,经RT-qPCR验证和功能预测分析,推测其中scaffold1.g1430、scaffold1.g390、scaffold6.g197、scaffold9.g519、scaffold11.g88是金针菇GABA生物合成相关的重要基因,参与GABA支路途径和多胺降解途径的多种前体物质合成过程。在金针菇液体培养基中添加0.5 g·L^(-1)的L^(-1)谷氨酸和0.2 g·L^(-1)氯化钙均可有效提升菌丝体的GABA含量,进一步说明GABA支路可能参与金针菇GABA的合成。本研究结果可为阐明金针菇的GABA代谢通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Γ-氨基丁酸 GABA支路 多胺降解 代谢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凝剂对菌丝体生物质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18
作者 黄智健 董奕彦 +5 位作者 彭柳城 褚珮瑶 赵海娜 雷桥 谢晶 陈晨伟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9-88,共10页
以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为菌株,以农业副产物为主要基质,在基质中加入5%、10%、15%和20%的复配胶凝剂(以质量比3︰2的黄原胶和刺槐豆胶组成),以不含复配胶凝剂的处理为对照,制备菌丝体生物质复合材料,研究不同含量复配胶凝剂... 以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为菌株,以农业副产物为主要基质,在基质中加入5%、10%、15%和20%的复配胶凝剂(以质量比3︰2的黄原胶和刺槐豆胶组成),以不含复配胶凝剂的处理为对照,制备菌丝体生物质复合材料,研究不同含量复配胶凝剂对菌丝体生物质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照及含5%、10%复配胶凝剂的菌丝体生物质复合材料外表面光滑且无肉眼可见裸露基质;含15%、20%复配胶凝剂的菌丝体生物质复合材料外表面略显粗糙,菌丝体覆盖不完全,局部可见裸露基质。随着基质中复配胶凝剂含量增加,菌丝体生物质复合材料中菌丝平均直径逐渐减小,密度逐渐增大,压缩强度、回弹率、弯曲强度先增加后降低,表面疏水性逐渐降低,其中含10%复配胶凝剂的菌丝体生物质复合材料回弹率最大(89.65%),含15%复配胶凝剂的菌丝体生物质复合材料压缩强度、弯曲强度最大,分别为409.09、567.94kPa,但与10%和20%的处理无显著差异;含10%复配胶凝剂的菌丝体生物质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最佳。本研究结果为优化菌丝体生物质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丝体生物质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胶凝剂 农业副产物 生物质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转录组挖掘六妹羊肚菌生长发育相关基因
19
作者 胡继鹏 鲍大鹏 +4 位作者 杨瑞恒 高贺宇 仝乐涛 徐爱国 唐利华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19,共11页
对六妹羊肚菌(Morchella sextelata)的菌丝体(M)、幼小子实体(FS)和成熟子实体(FB)进行转录组测序。差异表达基因(DEGs)分析结果显示,FS与M相比共鉴定出13500个DEGs,FB与FS相比共鉴定出957个DEGs。GO功能富集分析表明,FS与M的DEGs主要... 对六妹羊肚菌(Morchella sextelata)的菌丝体(M)、幼小子实体(FS)和成熟子实体(FB)进行转录组测序。差异表达基因(DEGs)分析结果显示,FS与M相比共鉴定出13500个DEGs,FB与FS相比共鉴定出957个DEGs。GO功能富集分析表明,FS与M的DEGs主要富集在碳水化合物代谢过程、膜和催化活性等条目中;FB与FS的DEGs主要富集在氧化还原过程、氧化还原酶活性和呼吸链等条目中。KEGG代谢途径富集分析显示,FS与M的DEGs主要富集在淀粉和蔗糖代谢、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和自噬等通路中;FB与FS比较组的DEGs主要富集在酪氨酸代谢、糖酵解/糖异生、氧化磷酸化等通路中。筛选到与羊肚菌生长发育相关的重要差异表达基因包括编码转录因子、自噬、漆酶和碳水化合物酶(CAZymes)相关基因(ap1、atg8、laccase2、laccase4、bgl2、exg1)。酶活测定结果表明,CAZymes(α-葡萄糖苷酶、β-1,3-葡萄糖苷酶)和漆酶(laccase2和laccase4)在子实体阶段的活性显著高于菌丝体阶段,且在成熟子实体中活性最高。本研究结果可为阐明羊肚菌生长发育机制及相关功能基因挖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肚菌 转录组 生长发育 漆酶 碳水化合物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振荡-静置循环培养策略制备灵芝菌丝体的水提物抗氧化活性
20
作者 王星 冯杰 +3 位作者 姜幸怡 刘艳芳 韩伟 张劲松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1-101,共11页
分别用250 mL摇瓶,3、5、50 L发酵罐采用振荡-静置循环培养策略(振荡2.8 d-静置7.3 d-振荡0.2d-静置0.3d)制备灵芝(Ganoderma lucidum)菌丝体(优化组),对照组振荡培养10d,测定菌丝体生物量、总三萜含量以及菌丝体水提物总三萜、总酚、... 分别用250 mL摇瓶,3、5、50 L发酵罐采用振荡-静置循环培养策略(振荡2.8 d-静置7.3 d-振荡0.2d-静置0.3d)制备灵芝(Ganoderma lucidum)菌丝体(优化组),对照组振荡培养10d,测定菌丝体生物量、总三萜含量以及菌丝体水提物总三萜、总酚、总糖含量,研究菌丝体水提物对ABTS、DPPH、超氧阴离子和羟基自由基清除率。结果表明:不同发酵规模优化组菌丝体总三萜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优化组之间比较,发酵罐生物量较高,250 mL摇瓶菌丝体总三萜含量最高;3 L发酵罐菌丝体水提物总三萜、总糖含量最高,250 mL摇瓶、3 L发酵罐菌丝体水提物总酚含量较高;3 L发酵罐菌丝体水提物对ABTS自由基清除效果最好,IC50为(12.31±0.23)mg·mL^(-1);250 mL摇瓶菌丝体水提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效果最好,IC50为(4.53±0.24)mg·mL^(-1);3、50 L发酵罐菌丝体水提物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效果较好,IC_(50)分别为(12.29±0.61)、(12.66±0.68)mg·mL^(-1);250 mL摇瓶,5、50 L发酵罐菌丝体水提物对羟基自由基清除效果较好,IC50分别为(12.52±0.73)、(11.87±0.46)、(11.57±0.33)mg·mL^(-1)。研究结果可为灵芝液态发酵的工业化生产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三萜 抗氧化活性 液态发酵 振荡-静置循环培养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