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37,20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第十二届食品科学国际年会
1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I0022-I0027,共6页
通知(第一轮) 2025年8月9-10日中国湖南长沙 主办: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 中国食品杂志社《食品科学》杂志(EI收录) 中国食品杂志社《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杂志(SCI收录) 中国食品杂志社《Journal of Future Foods》杂志(ESC... 通知(第一轮) 2025年8月9-10日中国湖南长沙 主办: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 中国食品杂志社《食品科学》杂志(EI收录) 中国食品杂志社《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杂志(SCI收录) 中国食品杂志社《Journal of Future Foods》杂志(ESCI收录) 国际谷物科技协会(ICC) 共同主办:湖南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湖南农业大学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长沙理工大学 湘潭大学 湖南中医药大学 湖南农业大学 长沙现代食品创新研究院 支持协办:美国国际谷物化学家学会(Cereals&Grains Association) 《Food Chemistry》杂志(SCI收录) 《Food and Bioprocess Technology》杂志(SCI收录) 《Food Science of Animal Products》杂志 《Agricultural Products Processing and Storage》杂志 《Journal of Food Bioactives》杂志 赞助单位:北京盈盛恒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古井集团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食品产业既是保障民生福祉的重要基石,也是国家经济稳健发展的关键驱动力,为经济建设和人民健康生活作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农业大学 古井集团 食品科学技术 长沙理工大学 食品科学研究 农产品加工 科技协会 湘潭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芽糙米特征营养、食味品质提升及功能性评价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任传英 洪滨 +8 位作者 张珊 袁迪 冯俊然 山珊 张竞一 管立军 李波 黄文功 卢淑雯 食品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4-292,共9页
发芽糙米作为一种全谷物,保留了完整的皮层和胚,集中了大部分营养素和功能性活性物质,但由于皮层纤维结构致密,蒸饭过程中阻碍了吸水速率、吸水量和淀粉糊化,与大米相比,其蒸煮性和食用品质较差,且难以同煮同熟,因此一直以来未被广大消... 发芽糙米作为一种全谷物,保留了完整的皮层和胚,集中了大部分营养素和功能性活性物质,但由于皮层纤维结构致密,蒸饭过程中阻碍了吸水速率、吸水量和淀粉糊化,与大米相比,其蒸煮性和食用品质较差,且难以同煮同熟,因此一直以来未被广大消费者接受。本文综述糙米发芽的生理代谢反应及发芽过程中营养成分、活性成分和食味品质的变化,总结发芽糙米胁迫富集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技术和发芽糙米的功能特性研究现状。糙米发芽过程中,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在酶促反应下富集,尤其是特征成分GABA含量显著提升。多种逆境胁迫均可通过改变Ca^(2+)、H^(+)或底物水平促进GABA富集,一些预处理技术可进一步提升发芽糙米的食味品质。GABA与其他营养成分和活性成分发挥协同作用,赋予发芽糙米抗高血脂、抗高血糖、保护心脏、改善睡眠、抗炎和抗氧化等一系列功效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芽糙米 特征营养 食味品质 功能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二届大食物观·未来食品科技创新国际研讨会
3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I0013-I0017,共5页
通知(第一轮)2025年5月24-25日中国四川成都主办: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中国食品杂志社《食品科学》杂志(EI收录)中国食品杂志社《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杂志(SCI收录)中国食品杂志社《Journal of Fut... 通知(第一轮)2025年5月24-25日中国四川成都主办: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中国食品杂志社《食品科学》杂志(EI收录)中国食品杂志社《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杂志(SCI收录)中国食品杂志社《Journal of Future Foods》杂志(ESCI收录)共同主办:西华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四川旅游学院烹饪与食品科学工程学院西南民族大学药学与食品学院四川轻化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成都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成都医学院检验医学院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四川大学农产品加工研究院西昌学院农业科学学院宿州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大连民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联合大学保健食品功能检测中心随着全球人口的持续增长、资源环境的变化以及人们饮食需求的不断升级,传统食品体系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变革。在此背景下,未来食品作为新兴领域应运而生,融合了多学科前沿技术与创新理念,构建了更优良的可持续、营养均衡、高效的食品供应模式,将成为解决全球粮食安全与营养问题的关键路径。近年来,我国积极倡导大食物观,强调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加工 北京联合大学 工程学院 西南民族大学 食品科学研究 食品科技 持续增长 成都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十二届食品科学国际年会通知(第一轮)
4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I0022-I0027,共6页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食品产业既是保障民生福祉的重要基石,也是国家经济稳健发展的关键驱动力,为经济建设和人民健康生活作出了重要贡献。推动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对于国家和全球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这不仅要求在生产效率...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食品产业既是保障民生福祉的重要基石,也是国家经济稳健发展的关键驱动力,为经济建设和人民健康生活作出了重要贡献。推动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对于国家和全球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这不仅要求在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上实现飞跃,更强调在生产方式、技术创新、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全面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产业 食品科学 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 技术创新 产品质量 驱动力 生产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二届大食物观·未来食品科技创新国际研讨会
5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I0013-I0017,共5页
通知(第一轮)2025年5月24-25日中国四川成都主办: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中国食品杂志社《食品科学》杂志(EI收录)中国食品杂志社《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杂志(SCI收录)中国食品杂志社《Journal of Fut... 通知(第一轮)2025年5月24-25日中国四川成都主办: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中国食品杂志社《食品科学》杂志(EI收录)中国食品杂志社《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杂志(SCI收录)中国食品杂志社《Journal of Future Foods》杂志(ESCI收录)共同主办:西华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四川旅游学院烹饪与食品科学工程学院西南民族大学药学与食品学院四川轻化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成都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成都医学院检验医学院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四川大学农产品加工研究院西昌学院农业科学学院宿州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大连民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联合大学保健食品功能检测中心随着全球人口的持续增长、资源环境的变化以及人们饮食需求的不断升级,传统食品体系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变革。在此背景下,未来食品作为新兴领域应运而生,融合了多学科前沿技术与创新理念,构建了更优良的可持续、营养均衡、高效的食品供应模式,将成为解决全球粮食安全与营养问题的关键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加工 北京联合大学 工程学院 西南民族大学 食品科学研究 食品科技 持续增长 成都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鲜切果蔬褐变机理及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斌 林薇 袁晓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67-384,共18页
鲜切果蔬因具有方便快捷和干净卫生的优点而深受消费者欢迎,是一种新的果蔬消费形式,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果蔬经过鲜切加工后完整性丧失,鲜切果蔬在贮藏和销售期间切面很容易褐变,严重影响鲜切果蔬的商品性和保鲜期,制约鲜切果蔬产业... 鲜切果蔬因具有方便快捷和干净卫生的优点而深受消费者欢迎,是一种新的果蔬消费形式,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果蔬经过鲜切加工后完整性丧失,鲜切果蔬在贮藏和销售期间切面很容易褐变,严重影响鲜切果蔬的商品性和保鲜期,制约鲜切果蔬产业的发展。阐释鲜切果蔬褐变发生机理,并总结抗褐变保鲜技术的研究进展,能为新型安全高效的抗褐变技术研发提供参考。本文从鲜切果蔬褐变类型、影响褐变的因素和防控思路等角度,系统综述了鲜切果蔬褐变发生机制和抗褐变技术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活性氧代谢和膜脂代谢在鲜切果蔬褐变中的潜在作用,以期为鲜切果蔬的褐变防控提供参考,降低鲜切果蔬产业中的经济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切果蔬 切面褐变 多酚氧化酶 膜脂代谢 抗褐变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十二届食品科学国际年会
7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I0022-I0027,共6页
通知(第一轮)2025年8月9-10日中国湖南长沙主办: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中国食品杂志社《食品科学》杂志(EI收录)中国食品杂志社《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杂志(SCI收录)中国食品杂志社《Journal of Future Foods》杂志(ESCI收录... 通知(第一轮)2025年8月9-10日中国湖南长沙主办: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中国食品杂志社《食品科学》杂志(EI收录)中国食品杂志社《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杂志(SCI收录)中国食品杂志社《Journal of Future Foods》杂志(ESCI收录)国际谷物科技协会(IC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科学杂志 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杂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冻蛋白对冷冻猪肉品质的影响
8
作者 廖洪梅 王尚龙 +3 位作者 张宝雪 丁寅寅 刘明广 熊国远 食品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8-165,共8页
研究抗冻蛋白(antifreeze proteins,AFP)对猪肉冷冻过程中品质变化的影响。以商业抗冻剂海藻糖(4 mg/m L)的抗冻效果为参考,以未添加AFP组为对照组,研究不同添加量(0.05、0.1、0.2、0.3 mg/mL)AFP对冷冻猪肉品质、肌原纤维蛋白理化性质... 研究抗冻蛋白(antifreeze proteins,AFP)对猪肉冷冻过程中品质变化的影响。以商业抗冻剂海藻糖(4 mg/m L)的抗冻效果为参考,以未添加AFP组为对照组,研究不同添加量(0.05、0.1、0.2、0.3 mg/mL)AFP对冷冻猪肉品质、肌原纤维蛋白理化性质、微观结构和水分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AFP可以减少冷冻猪肉的水分损失,有利于维持猪肉色泽和微观结构;在冷冻贮藏过程中,0.3 mg/mL AFP组猪肉的蒸煮损失、解冻损失及色泽的保护效果最好,其次是0.2 mg/mL AFP组和4 mg/mL海藻糖组;0.2、0.3 mg/mL AFP组剪切力和肌原纤维蛋白总巯基含量显著高于未添加AFP组(P<0.05);核磁共振成像验证了AFP的渗入降低了猪肉中结合水和不易流动水损失;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0.2 mg/mL AFP使猪肉肌纤维排列整齐,更加紧凑和致密。总体而言,添加AFP对改善冷冻猪肉品质有积极作用,是一种潜在的安全、高效冷冻保护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冻蛋白 冷冻猪肉 水分分布 肌原纤维蛋白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卡维基转移酶的异源表达及转糖基作用
9
作者 薛正莲 王雨晴 +3 位作者 李闯 李丹丹 朱司宝 李翔飞 食品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1-88,共8页
为深入研究阿卡波糖合成途径中关键酶——阿卡维基转移酶(acarviosyltransferase,ATase)的结构性质和催化功能,从犹他游动放线菌Actinoplanes sp.SE50基因组中扩增其编码基因acbD,并实现在Escherichia coli中的异源表达。生物信息学分... 为深入研究阿卡波糖合成途径中关键酶——阿卡维基转移酶(acarviosyltransferase,ATase)的结构性质和催化功能,从犹他游动放线菌Actinoplanes sp.SE50基因组中扩增其编码基因acbD,并实现在Escherichia coli中的异源表达。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acbD表达产物ATase的保守结构域与糖苷水解酶家族13的环糊精糖基转移酶高度相似,且存在信号肽和跨膜区。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结果显示,在去除信号肽的编码序列后,acbD的可溶性表达水平提高了22.4倍。重组ATase的最适催化温度和最适反应pH值分别为30℃和7.0。底物谱分析表明重组ATase催化D-水杨苷的活力最高,为82.85 U/mL,其次是L-山梨糖(63.75 U/mL),也是首次发现L-山梨糖可作为ATase的优良糖基供体。以上结果为进一步明确ATase的催化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卡维基转移酶 阿卡波糖 异源表达 转糖基作用 酶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豆蛋白的凝胶特性及应用研究进展
10
作者 孙冰玉 付雨欣 +5 位作者 黄雨洋 刘琳琳 吕铭守 朱颖 郭汝杞 朱秀清 食品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8-327,共10页
绿豆蛋白因其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健康功效而成为可以替代动物蛋白和大豆蛋白的新型蛋白质来源,具有理想的功能特性。绿豆蛋白的凝胶特性作为其重要的功能特性之一,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应用广泛。研究发现可以通过添加不同的外源物质或通过不... 绿豆蛋白因其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健康功效而成为可以替代动物蛋白和大豆蛋白的新型蛋白质来源,具有理想的功能特性。绿豆蛋白的凝胶特性作为其重要的功能特性之一,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应用广泛。研究发现可以通过添加不同的外源物质或通过不同的改性方法增强绿豆蛋白的凝胶特性,使其满足食品加工需求。本文对绿豆蛋白凝胶的形成机理、不同外源添加物及加工技术对绿豆蛋白结构以及凝胶特性产生的影响进行详细分析,综述了绿豆蛋白凝胶特性的研究现状,最后总结了绿豆蛋白的凝胶特性在食品中的应用,旨在为绿豆蛋白在食品工业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豆蛋白 凝胶特性 外源添加物 加工方式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粮食气味物质的提取、关键组分判别及其在储藏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1
作者 李慧 洪习文 +1 位作者 王争艳 王艳艳 食品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6-273,共8页
粮食气味物质受粮食种类、储藏条件、储藏时间及是否受有害生物污染等多种因素影响,气味物质种类及含量能够及时反映粮食是否变质或受有害生物危害。首先,本文概述目前常用的粮食气味物质的提取和鉴定技术,总结不同状态粮食气味物质组成... 粮食气味物质受粮食种类、储藏条件、储藏时间及是否受有害生物污染等多种因素影响,气味物质种类及含量能够及时反映粮食是否变质或受有害生物危害。首先,本文概述目前常用的粮食气味物质的提取和鉴定技术,总结不同状态粮食气味物质组成,发现烷烃类、酸类、醛类和醇类等物质赋予粮食特有的气味,而不同的储藏环境和粮食状态下,其气味物质存在较大差异。其次,探讨粮食中特征气味物质的分析方法,梳理粮食关键气味物质可能的代谢途径,归纳水稻和小麦中特征气味物质,其中稻谷中特征气味物质2-乙酰基-1-吡咯啉的生成机制也已得到初步确认。最后,对气味物质在粮食安全储藏领域的应用进行概述,提出深入分析、挖掘粮食气味物质数据,构建新型预测模型以快速、精准检测粮食品质将成为未来粮食气味物质研究领域的重要方向;同时,部分气味物质也被证实对粮仓中有害生物具有防控作用,将成为未来研发新型绿色储粮药剂的重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 气味物质 判别方法 代谢途径 安全储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GA-IST-GC-MS协同TGA和GC-MS评价香料的热稳定性及香气释放特征
12
作者 朱龙杰 王蕙婷 +6 位作者 吴昌健 张华 朱君 叶远青 曹毅 殷志琦 朱怀远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1-208,共8页
为更好地评估香料的热稳定性,提升香料的使用价值,通过热重分析-样品存储接口-气相色谱-质谱(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sample storage interface-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TGA-IST-GC-MS)联用法辅以TGA和GC-MS建立香... 为更好地评估香料的热稳定性,提升香料的使用价值,通过热重分析-样品存储接口-气相色谱-质谱(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sample storage interface-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TGA-IST-GC-MS)联用法辅以TGA和GC-MS建立香料热稳定性的统一评价方法。首先根据香料的挥发特性,利用TGA获得最佳进样温度,然后使用GC-MS和TGA-IST-GC-MS在不同体系下分别获得常规GC-MS图和TGA-GC-MS图,通过2种色谱图对比计算得到香料热稳定性的稳定度、裂解度和碎裂度3个重要指标,最后再依据热稳定性对香料加热前后的香气变化进行考察。结果表明:以香料挥发时的最大质量损失速率峰温度作为TGA-IST-GC-MS的最佳进样温度,方法具有较高的响应强度和较好的重复性;通过2种GC-MS图的对比,有效降低了香料基质背景的影响,提高了方法的准确性,使其对单体香料和多组分天然香料都具有较好的适用性;依据热稳定性的3个指标,可进一步掌握香料受热反应时的裂解强度和新裂解产物的生成量,对香气评价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指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重分析-样品存储接口-气相色谱-质谱 香料 热稳定性 裂解产物 香气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预处理对荠菜中二甲基硫醚类物质形成的影响
13
作者 张磊 张钟元 +5 位作者 刘天星 吴海虹 李建林 冯蕾 牛丽影 李大婧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1-60,共10页
为探究荠菜中二甲基硫醚类不良风味物质形成规律,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不同破碎程度(整株和切割)、不同放置温度(4℃和25℃)以及热处理的荠菜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研究二甲基硫醚类物质及其有益前体物S-甲基-L-... 为探究荠菜中二甲基硫醚类不良风味物质形成规律,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不同破碎程度(整株和切割)、不同放置温度(4℃和25℃)以及热处理的荠菜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研究二甲基硫醚类物质及其有益前体物S-甲基-L-半胱氨酸亚砜含量的变化,并推测二甲基硫醚类物质形成机制。结果表明:新鲜荠菜中主要检测出(Z)-3-己烯醇等醇类物质以及(Z)-3-己烯醛等醛类物质。切割处理与放置温度显著影响荠菜中的主要风味物质,25℃的放置温度与切割处理使得荠菜更易产生二甲基二硫醚,同时经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S-甲基-L-半胱氨酸亚砜呈显著下降趋势。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荠菜中二甲基硫醚类物质与S-甲基-L-半胱氨酸亚砜含量呈现显著负相关,推测出荠菜中二甲基硫醚类物质可能通过S-甲基-L-半胱氨酸亚砜经酶促转化形成。本研究明确了切割处理和放置温度是控制荠菜中二甲基硫醚类物质形成的关键因素,为荠菜风味及营养品质提升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荠菜 挥发性风味物质 二甲基二硫醚 S-甲基-L-半胱氨酸亚砜 二甲基三硫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豆蔻及其混用品多酚代谢物与抗氧化活性分析
14
作者 丁书仙 羊青 +7 位作者 王清隆 王祝年 袁浪兴 冯世秀 刘梦婷 尹海全 张阿玲 王茂媛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263-271,共9页
分析比较草豆蔻及其混用品——小草蔻、云南草蔻的种子与果皮间化学物质组成、差异性和生物活性,为三者鉴别、品质分析、生物活性研究和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靶向代谢组学技术鉴定3种种质种子和... 分析比较草豆蔻及其混用品——小草蔻、云南草蔻的种子与果皮间化学物质组成、差异性和生物活性,为三者鉴别、品质分析、生物活性研究和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靶向代谢组学技术鉴定3种种质种子和果皮的代谢物,共鉴定到1009个多酚代谢物,包括485个黄酮、374个酚酸、125个木脂素和香豆素、20个鞣质类和5个其他类物质。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和聚类分析发现,小草蔻和草豆蔻的种子与果皮相同部位的多酚类物质组成和含量较为相似,云南草蔻的种子与果皮的多酚成分较为接近。定量分析乔松素、山姜素、桤木酮和小豆蔻明的含量发现,种子中的含量均高于果皮,果皮中的含量显著偏低,小草蔻和草豆蔻种子指标成分的含量是云南草蔻含量的十倍至数十倍。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活性与差异代谢物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小草蔻和草豆蔻种子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活性,与其含有的乔松素、山姜素等成分有关;云南草蔻对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阳离子自由基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活性,与其含有的异鼠李素-3-O-芸香糖苷、肉桂酸等相关。研究结果表明:草豆蔻和小草蔻的种子含有丰富的活性物质,指标性成分含量符合药典规定,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以草豆蔻的种质为最优。云南草蔻含有更多的特异性多酚类物质,其组成和功能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本研究结果揭示了草豆蔻及其混用品——小草蔻、云南草蔻3种种质和不同部位的非挥发性代谢物的关系,可为优质中药材选择、相关资源产品开发利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豆蔻 混用品 代谢物 多酚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蒸汽爆破预处理对压榨紫苏籽油品质和风味的影响
15
作者 曾小峰 盖智星 +5 位作者 颜蜜 杨秋枚 刘大良 曾顺德 高伦江 尹旭敏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57-263,共7页
以紫苏籽为原料,研究不同蒸汽爆破处理时间(30、45、60 s)对紫苏籽油品质及风味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蒸汽爆破预处理对紫苏籽油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无显著影响,蒸汽爆破预处理组酸价和过氧化值显著高于空白组(蒸汽爆... 以紫苏籽为原料,研究不同蒸汽爆破处理时间(30、45、60 s)对紫苏籽油品质及风味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蒸汽爆破预处理对紫苏籽油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无显著影响,蒸汽爆破预处理组酸价和过氧化值显著高于空白组(蒸汽爆破处理0 s),但均符合标准要求;随蒸汽爆破处理时间延长,紫苏籽油的L^(*)值降低、b^(*)值显著增加、总酚和总植物甾醇含量显著提高,30、45、60 s时总酚含量分别是空白组的1.95、2.29、2.77倍,植物甾醇总含量分别提高5.36%、6.48%、9.33%,但总生育酚含量和苯并[a]芘含量无显著变化,且苯并[a]芘含量远低于国家标准的限量。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共鉴定出23种挥发性风味物质,蒸汽爆破处理后紫苏籽油的风味物质种类和含量均显著增加。结合香气活性值和主成分分析确定了11种关键风味化合物,且挥发性特征风味由单一烃类、酯类为主导转变为以醛类、杂环类风味成分为主导,整体风味由花果油脂清淡香气转变为油脂焙烤香、坚果香。该研究结果可为紫苏籽油的制备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籽 蒸汽爆破 品质 风味 香气活性值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蛋白淀粉样纤维制备、功能特性及应用研究进展
16
作者 朱秀清 韩田露 +4 位作者 刘纪元 郭汝杞 朱颖 黄雨洋 刘琳琳 食品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6-305,共10页
大豆蛋白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优异的功能特性,在食品工业中备受关注,常被用于改善食品的加工性能和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然而天然大豆蛋白的功能特性发挥有限,无法满足食品加工的需求,大豆蛋白改性成为研究热点。热、高压、酶法等改性... 大豆蛋白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优异的功能特性,在食品工业中备受关注,常被用于改善食品的加工性能和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然而天然大豆蛋白的功能特性发挥有限,无法满足食品加工的需求,大豆蛋白改性成为研究热点。热、高压、酶法等改性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突破。大豆蛋白单体或多肽可以在酸和高温的条件下进行自组装,随后聚集成淀粉样纤维,能够改变大豆蛋白溶解性、凝胶性等。为了更好地了解大豆蛋白淀粉样纤维的研究进展,本文综述了大豆蛋白淀粉样纤维的制备方法、形成机制,并分析了处理条件对大豆蛋白淀粉样纤维的影响,概述了大豆蛋白淀粉样纤维的溶解性、凝胶性、起泡性、乳化性等功能特性,总结了大豆蛋白淀粉样纤维的应用,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大豆蛋白淀粉样纤维在食品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蛋白 淀粉样纤维 制备 功能特性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清蛋白-果胶高内相乳液凝胶对低脂再制奶酪的品质影响
17
作者 李红娟 李振 +5 位作者 任钏 袁玉京 李可 邱晓豹 李洪波 于景华 食品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7-64,共8页
以乳清蛋白和果胶、葡聚糖为主要原料,采用酸诱导法制备乳清蛋白-果胶乳液凝胶(whey protein-pectin emulsion gel,WP)和乳清蛋白-葡聚糖乳液凝胶(whey protein-glucan emulsion gel,WG),比较35%、75%分散相体积分数凝胶(分别记为WP35、... 以乳清蛋白和果胶、葡聚糖为主要原料,采用酸诱导法制备乳清蛋白-果胶乳液凝胶(whey protein-pectin emulsion gel,WP)和乳清蛋白-葡聚糖乳液凝胶(whey protein-glucan emulsion gel,WG),比较35%、75%分散相体积分数凝胶(分别记为WP35、WG35、WP75、WG75)的功能特性,并进一步探究高内相乳液凝胶作为脂肪替代物在低脂再制奶酪中的代脂效果。结果表明:WP75的平均粒径最小,脂肪分布均匀,蛋白质网络结构稳定。乳液凝胶样品在0.1~10 Hz内弹性模量(G′)和黏性模量(G″)都随油相体积分数的升高呈上升趋势,其中WP75抵抗形变能力、热稳定性及持水性都优于其他样品。样品15%-WP75(添加WP75,脂肪质量分数15%的再制奶酪)油析性减弱,熔化性增强,质构特性与全脂对照无明显差异。研究表明乳清蛋白与果胶制备的高内相乳液凝胶在低脂奶酪产品有较好的脂肪替代效果,在低脂乳制品加工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清蛋白 果胶 葡聚糖 高内相乳液凝胶 低脂再制奶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广泛靶向代谢组学的武夷肉桂加工过程代谢物的动态变化
18
作者 陈梅春 陈善明 +6 位作者 马秋梅 陈雯帆 陈雯颖 林恩泉 蓝江林 刘波 王阶平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21-234,共14页
利用广泛靶向代谢组学技术系统探究了武夷肉桂加工过程中的全代谢物动态变化。结果显示,从武夷肉桂鲜叶和加工过程5道工序(萎凋、做青、杀青、揉捻和干燥)样品中共检测到783种挥发性代谢物和975种非挥发性代谢物;鲜叶加工成毛茶后,总挥... 利用广泛靶向代谢组学技术系统探究了武夷肉桂加工过程中的全代谢物动态变化。结果显示,从武夷肉桂鲜叶和加工过程5道工序(萎凋、做青、杀青、揉捻和干燥)样品中共检测到783种挥发性代谢物和975种非挥发性代谢物;鲜叶加工成毛茶后,总挥发性代谢物含量降幅为70.7%,总非挥发性含量增幅为27.8%。加工过程中,总挥发性代谢物含量先上升后下降,做青后挥发性物质含量达到高峰;总非挥发性物质含量在萎凋和做青后显著上升,做青后增幅为24.3%。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显示,武夷肉桂加工过程鲜叶和萎凋后茶样的全代谢物差异小于其他工序,各工序样品能够明显区分开来,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筛选出黄酮(醇)糖苷类、奎宁酸、L-天冬氨酸、可可碱、棕榈酸、2-己酰基呋喃、β-罗勒烯、紫苏烯、3-己烯酸丁酯、2,6,6-三甲基双环[3.2.0]庚-2-烯-7-酮等556个差异代谢物用以区分不同工序的样本。差异代谢物富集分析发现,武夷肉桂中重要非挥发性代谢物,如游离氨基酸在萎凋和做青工序显著富集,黄酮类化合物在干燥工序显著富集;重要挥发性代谢物,如萜类和游离脂肪酸等在各加工工序均显著富集,醇/酮/醛/酸类等代谢物在杀青、揉捻和干燥工序显著富集。本研究可为后续进一步提升武夷肉桂品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肉桂 加工工序 广泛靶向代谢组学 挥发性代谢物 非挥发性代谢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乳脂肪球膜结构以提高液态乳体系的稳定性:乳脂肪球膜构建机制综述
19
作者 王鑫 于景华 +1 位作者 赵亭亭 刘晓辉 食品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8-316,共9页
乳脂肪球起源于乳腺上皮细胞,脂肪球膜中的脂质和蛋白质通过静电斥力和空间位阻维持脂肪球的稳定性,同时膜上的成分具有特定的营养特性。脂肪球界面的重新构建对液态乳制品的品质至关重要,本文对近年来加工中乳脂肪球界面构建机制的研... 乳脂肪球起源于乳腺上皮细胞,脂肪球膜中的脂质和蛋白质通过静电斥力和空间位阻维持脂肪球的稳定性,同时膜上的成分具有特定的营养特性。脂肪球界面的重新构建对液态乳制品的品质至关重要,本文对近年来加工中乳脂肪球界面构建机制的研究进行总结并发掘共通之处。均质会破坏脂肪球膜的原生结构,导致膜结构重新排列。此外,热处理也会改变蛋白质的结构,并引起脂质结构域的侧向分离。同时,脂肪球膜上蛋白质和脂质的热响应会导致原始膜成分的损失。外源添加物通过改善油水界面和增强脂肪球的稳定性,参与体系稳定化的重构建。未来需深入研究脂肪球膜构建机制与宏观体系的联系,并优化特定的加工条件,以获得更高品质的乳制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球 脂肪球膜 脂肪球膜蛋白 脂质域 重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流控芯片的鼠伤寒沙门氏菌免疫磁分离
20
作者 金彦 王敬依 +4 位作者 程佳宁 于乐民 张壁臣 张一博 许童羽 食品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0-209,共10页
开发一种用于鼠伤寒沙门氏菌快速分离与富集的免疫磁分离微流控系统,该系统由微流控芯片、微控制器、电磁分离与混合模块组成,具备电磁驱动混合和磁分离功能,能够实现免疫磁珠与鼠伤寒沙门氏菌的快速孵育、分离与富集。在最优条件下,可... 开发一种用于鼠伤寒沙门氏菌快速分离与富集的免疫磁分离微流控系统,该系统由微流控芯片、微控制器、电磁分离与混合模块组成,具备电磁驱动混合和磁分离功能,能够实现免疫磁珠与鼠伤寒沙门氏菌的快速孵育、分离与富集。在最优条件下,可以在13 min内实现对牛奶样品中浓度范围为2×10^(1)~2×10^(6) CFU/m L鼠伤寒沙门氏菌的快速捕获与分离,捕获率在33.3%~67.5%之间,最低检测限为20 CFU/m L。因此,这种高度集成的免疫磁分离微流控系统能够从复杂食品基质中迅速、准确地富集目标细菌,为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检测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对于应对食源性疾病引发的公共卫生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伤寒沙门氏菌 免疫磁珠 免疫磁分离 主动电磁混合 微流控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