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35,33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mTOR/HIF-1α/VEGF信号通路探讨菟丝子醇提物对4T1乳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宋辉 黄晓俏 +4 位作者 孙向明 胡扬 单文猜 汤静 李文兰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55-364,共10页
目的:通过体内外实验,探讨菟丝子醇提物对4T1乳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采用MTT、划痕、Transwell、流式细胞术实验分别研究菟丝子醇提物对4T1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凋亡的影响;体内建立4T1荷瘤小鼠模型,菟丝子... 目的:通过体内外实验,探讨菟丝子醇提物对4T1乳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采用MTT、划痕、Transwell、流式细胞术实验分别研究菟丝子醇提物对4T1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凋亡的影响;体内建立4T1荷瘤小鼠模型,菟丝子醇提物灌胃给药14 d后,ELISA试剂盒检测小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alpha(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白介素2(Interleukin-2,IL-2)、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的浓度。同时将模型组、菟丝子醇提物高剂量组瘤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筛选差异基因,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采用Western Blot法对mTOR/HIF-1α/VEGF信号通路进行实验验证。结果:与空白组相比,菟丝子醇提物(400、800、1200μg/mL)能够显著抑制4T1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P<0.05,P<0.01),促进细胞凋亡(P<0.01)。体内实验显示,与模型组相比,菟丝子醇提物(6.24、12.48 g/kg)可显著提高小鼠血清中TNF-α、IL-2、IL-10(P<0.05,P<0.01)的含量;转录组筛选出差异基因512个,其中上调154个,下调358个;GO富集分析共富集到1870个条目;KEGG富集分析富集到Cytokine-cytokine receptor interaction、HIF-1signaling pathway、IL-17 signaling pathway等信号通路;菟丝子醇提物能够降低瘤组织中p-mTOR、HIF-1α、pRPS6K、p-P70S6K、VEGF、VEGFR2蛋白表达(P<0.05,P<0.01),具有剂量依赖性。结论:菟丝子醇提物可抑制4T1乳腺癌细胞增殖,升高小鼠血清中炎症因子表达,其机制与调控mTOR/HIF-1α/VEGF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菟丝子 乳腺癌 转录组 mTOR/HIF-1α/VEGF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处理对黑豆蛋白体外消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曹荣安 张学敏 +4 位作者 刁静静 陈芸华 李美麒 张佳苗 王长远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3-150,共8页
探究超声处理对黑豆蛋白消化特性的影响规律。采用不同功率(150、200、250、300、350 W)和不同持续时间(6、12、18、24 min)在低频(20 kHz)处理条件对黑豆蛋白进行超声处理。先探究超声处理对蛋白质消化率的影响,再通过扫描电镜、红外... 探究超声处理对黑豆蛋白消化特性的影响规律。采用不同功率(150、200、250、300、350 W)和不同持续时间(6、12、18、24 min)在低频(20 kHz)处理条件对黑豆蛋白进行超声处理。先探究超声处理对蛋白质消化率的影响,再通过扫描电镜、红外光谱、荧光光谱等分析超声处理对黑豆蛋白结构性质的影响,并通过粒度分布、乳化性、溶解度、Zeta电位等分析明确黑豆蛋白在超声处理过程中理化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300 W、6 min的超声处理后,减小了黑豆蛋白的粒径(由56μm减小到32μm);改变了黑豆蛋白的二级和三级结构,提高了溶解度、乳化性和Zeta电位绝对值,最终改善了黑豆蛋白的消化性,体外消化率从66.50%增加到90.9%。然而,不当的超声处理可能适得其反。在300 W下,12、18、24 min的超声处理会诱导聚集体的形成,从而降低溶解度和消化性。本研究结果可为超声处理在提高黑豆蛋白消化特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处理 黑豆蛋白 消化特性 结构性质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取温度对黑果枸杞多糖理化特性及抗氧化、免疫调节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冰 马静钰 +6 位作者 李婷 竹军 朱美鹏 吴丽华 陈霞 张新国 赵萍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0-70,共11页
以提取温度(20、40、60、80、100℃)条件为变量,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得到黑果枸杞多糖(Lycium ruthenicum Murr.polysaccharides,LRPs);通过分析多糖得率、碳水化合物含量、糖醛酸含量、紫外光谱、特征性红外光谱、相对分子质量和单糖组... 以提取温度(20、40、60、80、100℃)条件为变量,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得到黑果枸杞多糖(Lycium ruthenicum Murr.polysaccharides,LRPs);通过分析多糖得率、碳水化合物含量、糖醛酸含量、紫外光谱、特征性红外光谱、相对分子质量和单糖组成,研究提取温度对LRPs理化特性的影响;通过检测DPPH、ABTS+、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活性及铁氰化钾的还原能力,分析提取温度对LRPs抗氧化活性的影响;通过分析LRPs对RAW264.7细胞活力及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研究提取温度对LRPs免疫调节活性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提取温度可以影响LRPs的理化特性及其抗氧化和免疫调节活性。在60℃(LRP60,2.38%±0.11%)和80℃(LRP80,2.30%±0.25%)时,多糖的提取得率显著高于其他温度;LRP20、LRP40、LRP60、LRP80和LRP100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293.34、227.94、233.45、273.53和233.66 kDa。LRPs单糖组成主要为L-Ara、D-Gal、D-Glc、D-Man、L-Rha和D-GlcA,并含有少量D-Xyl,其中LRP80和LRP100含有D-GalA;在60和80℃温度下提取得到的黑果枸杞多糖LRP60和LRP80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和免疫调节活性,提取温度60℃时,黑果枸杞多糖单糖组成中D-Gal和L-Ara比例升高,抗氧化活性较好;提取温度80℃时,D-GlcA、D-Glc和D-GalA比例升高,黑果枸杞多糖免疫调节活性较好。黑果枸杞多糖LRP60和LRP80可作为潜在的天然抗氧剂或免疫调节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果枸杞多糖 提取温度 理化特性 抗氧化活性 免疫调节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结合1-MCP处理对油桃贮藏色泽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晨 张轶斌 +1 位作者 贾晓昱 赵志永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42-349,共8页
为探究臭氧调控方式对经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后的油桃在冷藏过程中的色泽和品质变化的影响,以油桃为试材,采后用1μL/L 1-MCP熏蒸24 h以及1-MCP熏蒸分别结合臭氧水雾化和臭氧气体熏蒸30 min后包装,然后于0±0.5℃条件下贮藏,定... 为探究臭氧调控方式对经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后的油桃在冷藏过程中的色泽和品质变化的影响,以油桃为试材,采后用1μL/L 1-MCP熏蒸24 h以及1-MCP熏蒸分别结合臭氧水雾化和臭氧气体熏蒸30 min后包装,然后于0±0.5℃条件下贮藏,定期测定相关理化指标。结果表明,1-MCP联合臭氧处理能有效抑制呼吸速率和乙烯产量。单独1-MCP处理抑制果肉中花青素的积累,阻碍了果肉的红色着色,而1-MCP联合臭氧处理在贮藏后期促进了果肉的红色着色。与单独1-MCP组相比,1-MCP联合臭氧处理组在贮藏后期花青素含量、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矢车菊素-3-O-芸香糖苷含量和花青素代谢相关酶活性较高,同时,臭氧气体熏蒸的方式更有利于贮藏后期花青素的积累,果肉红色度更高。该研究为改善果实采后色泽调控以及优化1-MCP在采后保鲜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桃 1-MCP 臭氧 花青素代谢 色泽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酚酸基纳米金修饰电极检测食品中的亚硝酸盐和亚硫酸盐
5
作者 陈林林 吴松遥 +5 位作者 郝熙 李伟 张铭 张海鹏 李昕彤 张娜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4-282,共9页
基于酚酸良好的还原性和无污染性建立酚酸基纳米金传感体系,以实现亚硝酸盐和亚硫酸盐的灵敏检测。采用不同酚酸还原氯金酸制备纳米金(Gold nanoparticles,AuNPs),通过紫外光谱和交流阻抗法获得还原效果最佳的酚酸为没食子酸(Gallic aci... 基于酚酸良好的还原性和无污染性建立酚酸基纳米金传感体系,以实现亚硝酸盐和亚硫酸盐的灵敏检测。采用不同酚酸还原氯金酸制备纳米金(Gold nanoparticles,AuNPs),通过紫外光谱和交流阻抗法获得还原效果最佳的酚酸为没食子酸(Gallic acid,GA)。利用电沉积法制备GA@AuNPs@Au电极,并由线性扫描伏安法(Linear scanning voltammetry,LSV)表征亚硝酸盐和亚硫酸盐的电化学行为。优化体系条件为:GA浓度1 mmol/L、孵育温度70℃、反应时间60 min、pH6.0磷酸盐缓冲溶液浓度0.15 mol/L。亚硝酸盐和亚硫酸盐浓度在0.001~7 mmol/L范围内与氧化峰电流分别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4),检出限分别为0.20μmol/L和0.24μmol/L(S/N=3)。该修饰电极的重现性和稳定性良好,可用于实际样品中亚硝酸盐和亚硫酸盐的同时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酸 纳米金 修饰电极 亚硝酸盐 亚硫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法灵敏检测鸡肉中拉沙洛西残留
6
作者 王耀 孙莹莹 +7 位作者 景钰冰 杨喜燕 李燕飞 黄佳翔 陈秀金 李兆周 曹力 康怀彬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99-305,共7页
为提高鸡肉中抗球虫类兽药拉沙洛西(LAS)残留的监控检测效率,本研究利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技术建立了LAS残留的灵敏检测方法。本研究首先制备不同粒径的金纳米粒子(AuNPs),根据SERS增强效果选择最优粒径AuNPs作为基底,并利用4-氨... 为提高鸡肉中抗球虫类兽药拉沙洛西(LAS)残留的监控检测效率,本研究利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技术建立了LAS残留的灵敏检测方法。本研究首先制备不同粒径的金纳米粒子(AuNPs),根据SERS增强效果选择最优粒径AuNPs作为基底,并利用4-氨基苯硫酚(PATP)作为探针分子评估AuNPs基底重现性;然后通过添加HNO_(3)改变AuNPs聚集程度并增大LAS溶解度,进一步增强SERS信号;最后通过建立标准曲线并进行鸡肉样品加标回收试验对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粒径40 nm的AuNPs增强效果较好,1118 cm^(-1)处为LAS的SERS特征峰,基底具有良好的重现性,HNO_(3)最优添加浓度为0.5 mol/L。本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55×10^(-6)~0.55mg/mL,检测限为0.23ng/mL,鸡肉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91.9%~107.3%,相对标准偏差为3.6%~5.7%,与国标法(GB31613.5-2022)的检测结果一致。本研究为LAS残留的灵敏检测提供了新方法,对于其他兽药残留的SERS检测方法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拉沙洛西 金纳米粒子 鸡肉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ε-聚赖氨酸对苹果灰霉病菌的抑菌机制
7
作者 窦勇 董静 +3 位作者 陈成 胡佩红 刘芯池 孔令伟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6-203,共8页
为研究ε-聚赖氨酸(ε-PL)对苹果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的抑制效果及其机制。用不同浓度的ε-PL处理B.cinerea,研究其对B.cinerea的菌落直径、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及对苹果灰霉病防治效果的影响,同时考察B.cinerea细胞通透性、抗氧化... 为研究ε-聚赖氨酸(ε-PL)对苹果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的抑制效果及其机制。用不同浓度的ε-PL处理B.cinerea,研究其对B.cinerea的菌落直径、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及对苹果灰霉病防治效果的影响,同时考察B.cinerea细胞通透性、抗氧化酶活性、细胞可溶性蛋白与核酸的泄漏、丙二醛含量及活性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ε-PL对B.cinerea的最小抑菌浓度为400 mg/L,该浓度的ε-PL能有效控制苹果灰霉病;100 mg/L以上的ε-PL能显著抑制B.cinerea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P<0.05),破坏孢子膜结构,增大孢子细胞的通透性,造成可溶性蛋白与核酸发生泄漏,使孢子形态呈现萎缩干瘪、甚至溶解现象;此外,100 mg/L以上的ε-PL能显著降低B.cinerea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升高丙二醛含量(P<0.05)。综上,ε-PL能通过破坏B.cinerea孢子细胞膜结构、增大细胞通透性、抑制抗氧化酶活性、促进活性氧的积累,进而增大孢子膜的脂质过氧化程度,损伤孢子结构,最终抑制苹果灰霉病菌的生长。此项研究可为ε-PL在苹果采后病害防治中的应用打下基础,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Ε-聚赖氨酸 抑菌机制 苹果灰霉病 细胞泄漏 抗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肚菌酶解工艺优化及酶解液挥发性风味物质分析
8
作者 曾小峰 颜蜜 +5 位作者 盖智星 高伦江 尹旭敏 刁源 商桑 曾顺德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7-154,共8页
为优化羊肚菌酶解工艺,探究酶解液挥发性风味物质,研究采用响应面试验设计优化酶解工艺,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结合香气活性值(Odor... 为优化羊肚菌酶解工艺,探究酶解液挥发性风味物质,研究采用响应面试验设计优化酶解工艺,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结合香气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分析鉴定关键风味物质。结果表明,加酶量5000 U/g、pH6.7、酶解温度44℃、酶解时间2 h为最佳酶解工艺,此条件下水解度达34.11%;GC-MS分析共鉴定出挥发性风味物质23种,其中空白组17种,酶解组21种,酶解后风味物质含量增加了203.71%,醛类是最主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占整个风味物质的78.50%。进一步分析OAV≥1的化合物,空白组7种,酶解组9种,并确定异戊醛、苯乙醛、正己醛、苯甲醛、壬醛、芳樟醇、2-戊基呋喃、柠檬烯、萘为羊肚菌酶解液的关键风味化合物。该研究表明酶解可促进风味物质的释放,为羊肚菌的风味利用、调味料深加工开发提供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肚菌 酶解工艺 响应面法 风味 香气活性值(OA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云南大叶种白茶主要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差异分析
9
作者 张春花 颜学行 +4 位作者 崔廷宏 赵远艳 陶忠 王岳飞 单治国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34-242,共9页
研究不同云南大叶种茶树品种白茶主要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差异。本研究以云抗10号、长叶白毫、雪芽100号、景谷大白茶4个茶树品种制作的白茶为研究对象,检测4种不同大叶种白茶主要生化成分含量及其总抗氧化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 研究不同云南大叶种茶树品种白茶主要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差异。本研究以云抗10号、长叶白毫、雪芽100号、景谷大白茶4个茶树品种制作的白茶为研究对象,检测4种不同大叶种白茶主要生化成分含量及其总抗氧化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羟自由基(·OH)清除能力、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清除能力,结合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PCA)比较其抗氧化活性。4种云南大叶种白茶间主要化学成分间存在差异,景谷大白茶中水浸出物含量49.40%、茶多酚含量35.87%及酚氨比13.36均极显著高于其他三种(P<0.01);与其他3类白茶相比,景谷大白茶羟基自由基清除率、DPPH自由基清除率、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都最高;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感官评分与茶多酚、氨基酸、酚氨比、黄酮、水浸出物等指标相关性不显著(P>0.05),但各主要化学成分间存在相关性,其中茶多酚与黄酮、水浸出物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主要化学成分与抗氧化活性指标间也有一定的相关性,总抗氧化活性与茶多酚、黄酮、水浸出物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景谷大白茶的抗氧化能力和活性成分综合品质高于其余3种白茶样品。本研究初步探明了不同大叶种茶树品种白茶的品质差异及抗氧化活性差异,为云南大叶种白茶抗氧化活性的深入研究和消费者选择合适的云南白茶提供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大叶种 白茶 感官审评 生化成分 抗氧化活性 相关性分析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成曲方式制备高温大曲的细菌菌群解析及其功能与表型预测
10
作者 赵慧君 王玉荣 +4 位作者 侯强川 张海波 田龙新 叶明波 郭壮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6-163,共8页
为比较分析人工踩曲和机械压曲制备高温大曲细菌菌群结构的异同,本研究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了2种成曲方式制备高温大曲样品的细菌菌群组成,并预测了细菌的基因功能及表型。通过α多样性发现,人工踩曲和机械压曲制备的... 为比较分析人工踩曲和机械压曲制备高温大曲细菌菌群结构的异同,本研究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了2种成曲方式制备高温大曲样品的细菌菌群组成,并预测了细菌的基因功能及表型。通过α多样性发现,人工踩曲和机械压曲制备的高温大曲样品中细菌的多样性和丰富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通过β多样性发现,2种成曲方式制备高温大曲样品的细菌菌群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结构差异(P<0.01),且机械压曲制备的高温大曲组间差异较小;通过细菌菌群结构解析发现,较之人工踩曲,机械压曲制备高温大曲样品中Lentibacillus的含量显著偏多(P<0.001),而Weissella、Brevibacterium和Pediococcus的含量相对偏少(P>0.05);通过线性判别分析效应量(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 effect size,LEfSe)发现,放热线菌科(Thermoactinomycetaceae)是人工踩曲制备高温大曲的生物标志物,芽孢杆菌科(Bacillaceae)是机械压曲制备高温大曲的生物标志物;通过基因功能预测发现,相较于人工踩曲,机械压曲制备的高温大曲中细菌类群在信号传导机制上显著偏高,在细胞内运输、分泌和囊泡运输上显著偏低(P<0.05);通过表型预测发现,人工踩曲制备的高温大曲中细菌的氧化胁迫耐受的能力更强(P<0.05),而机械压曲制备的高温大曲中革兰氏阳性菌的含量更丰富(P<0.05)。由此可见,人工踩曲和机械压曲制备高温大曲的细菌菌群结构具有显著差异,并进一步影响其细菌的功能和表型,该研究可为推进酱香型白酒制曲工艺的发展提供基础理论和学科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踩曲 机械压曲 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 细菌菌群 基因功能 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金属盐离子对乳清分离蛋白纤维聚合物形成的影响
11
作者 董世鹏 刘美艳 +3 位作者 邹霈怡 刘丹 陈鑫 李然红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24-131,共8页
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金属离子(NaCl、KCl、CaCl_(2)、AlCl_(3)和FeCl_(3))对乳清分离蛋白(whey protein isolate,WPI)纤维聚合物聚合动力学、形态和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金属离子影响了WPI纤维聚合物的最终结构和特征。NaCl、KCl和C... 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金属离子(NaCl、KCl、CaCl_(2)、AlCl_(3)和FeCl_(3))对乳清分离蛋白(whey protein isolate,WPI)纤维聚合物聚合动力学、形态和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金属离子影响了WPI纤维聚合物的最终结构和特征。NaCl、KCl和CaCl_(2)对WPI的聚集影响较小,增加了溶液pH和电导率,而AlCl_(3)和FeCl_(3)加速了WPI的聚集,降低了溶液pH,增加了溶液电导率;与原始WPI纤维聚合物硫黄素T(Th T)荧光强度(388.92)相比,NaCl、KCl和CaCl_(2)增加Th T荧光强度分别至465.39、433.37和486.83,增加了WPI纤维聚合物的生成量,AlCl_(3)和FeCl_(3)降低Th T荧光强度分别至228.81和90.24,降低了WPI纤维聚合物的生成量;不同金属离子均改变了WPI聚合动力学,降低了(df/dt)_(max)值,并改变了滞后时间;NaCl、KCl和CaCl_(2)对WPI纤维聚合物的形态影响较小,AlCl_(3)和FeCl_(3)使WPI纤维聚合物更团簇、粗而杂乱;傅里叶红外光谱结果表明,NaCl、KCl和CaCl_(2)促进β-折叠结构生成,而AlCl_(3)和FeCl_(3)抑制了β-折叠生成,不同金属离子的加入均改变了纤维中β-链间的特征距离。这些结果为利用WPI制备不同聚集形态的纤维聚合物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清分离蛋白 聚合动力学 金属离子 纤维聚合物 电导率 硫黄素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突散囊菌发酵对豫西‘西瓜红’薯叶酚类物质、酶活性及抗氧化性的影响
12
作者 易军鹏 高炎 +3 位作者 李欣 韩羽欣 刘文超 段续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9,共9页
为了红薯叶的高值化利用,采用冠突散囊菌对红薯叶进行固态发酵,并对发酵过程中红薯叶中的酚类物质含量、酶活以及抗氧化活性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经发酵处理,红薯叶中总酚和黄酮含量显著增加(P<0.05),并在第6 d时达到峰值,... 为了红薯叶的高值化利用,采用冠突散囊菌对红薯叶进行固态发酵,并对发酵过程中红薯叶中的酚类物质含量、酶活以及抗氧化活性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经发酵处理,红薯叶中总酚和黄酮含量显著增加(P<0.05),并在第6 d时达到峰值,分别为12.31和11.1 mg/g,是未发酵组薯叶的1.97和2.31倍。固态发酵期间,总酚含量与α-淀粉酶活性(R^(2)=0.749)、β-葡萄糖苷酶(R^(2)=0.844)、纤维素酶(R^(2)=0.674)、蛋白酶(R^(2)=0.772)及多酚氧化酶(R^(2)=0.822)的酶活性变化呈显著正相关(P<0.05)。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结果表明发酵并未改变红薯叶多酚的主要成分,除儿茶素外,其它多酚组分含量均显著提升(P<0.05)。冠突散囊菌发酵可显著增强红薯叶提取物的ABTS+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P<0.05),且发酵6 d组的抗氧化能力最强,分别是未发酵组的2.46倍和2.19倍,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红薯叶固态发酵过程中酚类物质含量的升高是多种酶协同作用的结果,没食子酸、槲皮素、对香豆酸等酚类物质的释放是抗氧化能力增强的主要原因。因此,冠突散囊菌固态发酵是提升红薯叶酚类物质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有效途径,最佳发酵时间为6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突散囊菌 红薯叶 酚类化合物 酶活 抗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州地区高温和中温大曲真菌类群解析及其感官品质关联性分析
13
作者 赵慧君 王玉荣 +4 位作者 侯强川 张海波 倪慧 叶明波 郭壮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63-173,共11页
为了解析山东滨州地区不同类型大曲真菌群落结构及其感官品质之间的差异,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电子鼻和电子舌技术对滨州地区高温和中温大曲真菌群落结构和品质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高温大曲真菌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非常... 为了解析山东滨州地区不同类型大曲真菌群落结构及其感官品质之间的差异,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电子鼻和电子舌技术对滨州地区高温和中温大曲真菌群落结构和品质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高温大曲真菌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非常显著低于中温大曲(P<0.01),且两种大曲之间真菌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嗜热真菌属(Thermomyces)在高温大曲中平均相对含量显著偏高(P<0.05),曲霉属(Aspergillus)、根霉属(Rhizopus)、根毛霉属(Rhizomucor)和横梗霉属(Lichtheimia)在中温大曲中平均相对含量显著偏高(P<0.05),Thermomyces和威克汉姆酵母属(Wickerhamomyces)可以分别作为高温和中温大曲的生物标志物,且高温大曲真菌微生物网络稳定性弱于中温大曲。此外,两种大曲之间风味品质差异不显著(P>0.05),而滋味品质差异非常显著(P<0.01),苦味和鲜味的回味在高温大曲中显著偏低(P<0.05),酸味、咸味和苦味的回味在中温大曲中显著偏低(P<0.05),且大曲优势真菌属与风味指标之间关联性不显著(P>0.05),与滋味指标之间关联性非常显著(P<0.01),其中Thermomyces与酸味、涩味和苦味的回味呈现正相关,与鲜味和鲜味的回味呈现负相关,而Aspergillus、Rhizopus、Rhizomucor、Rasamsonia和Lichtheimia则与之相反。由此可见,滨州地区高温和中温大曲之间真菌群落结构和滋味品质存在差异,且优势真菌属与滋味指标之间具有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大曲 中温大曲 真菌类群 感官品质 关联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调控Keap1-Nrf2信号通路对大鼠运动性肾损伤的保护作用
14
作者 周海涛 胡戈 +2 位作者 张静 周绮云 秦菲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62-370,共9页
目的:探究白藜芦醇对大鼠运动性肾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32只7周龄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安静组(CONT组,8只)、白藜芦醇组(RESV组,8只)、运动性肾损伤模型组(EIKIM组,8只)和白藜芦醇干预的运动性肾损伤模型组(REIKIM组,8只)。EIKIM和R... 目的:探究白藜芦醇对大鼠运动性肾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32只7周龄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安静组(CONT组,8只)、白藜芦醇组(RESV组,8只)、运动性肾损伤模型组(EIKIM组,8只)和白藜芦醇干预的运动性肾损伤模型组(REIKIM组,8只)。EIKIM和REIKIM组大鼠进行跑台训练建立运动性肾损伤模型。4周训练期间,RESV、REIKIM组大鼠在每次训练前1 h根据体重给予剂量和体积分别为150 mg/kg·bw和5 mL/kg的白藜芦醇溶液灌胃,其余大鼠给予等体积溶剂灌胃。末次训练24 h后采集各组大鼠血液和肾样本。通过HE染色评估大鼠肾组织形态。测定大鼠血液中肌酐(creatinine,Cr)和尿素氮(urea nitrogen,UN)水平及肾组织中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lch-like ECH-associated protein-1,Keap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E2-related factor 2,Nrf2)、NAD(P)H醌脱氢酶1(NAD(P)H:quinone oxidoreductase 1,NQO1)、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1,HO-1)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磷酸化(phosphorylated 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p-Nrf2)蛋白质表达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和谷胱甘肽S移换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H-ST)活性,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细胞凋亡及B淋巴细胞瘤因子-2(B cell lymphoma-2 protein,Bcl-2)、Bcl-2相关X蛋白(bcl-2-associated X protein,Bax)、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9(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9,Caspase-9)、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3,Caspase-3)蛋白质表达水平。结果:经4周大强度跑台训练,与CONT组大鼠比较,EIKIM组大鼠肾组织病理改变明显;血液中Cr和UN水平,肾组织中Keap1 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MDA和ROS含量,细胞凋亡及Bax、Caspase-9和Caspase-3蛋白质表达水平,以及Bax/Bcl-2比值均显著升高(P<0.01);肾组织中Nrf2、NQO1、HO-1 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SOD、CAT和GSH-ST活性,p-Nrf2和Bcl-2蛋白质表达水平及p-Nrf2/Nrf2比值均显著下降(P<0.01)。经4周白藜芦醇干预,与EIKIM组大鼠比较,REIKIM组大鼠肾组织病理改变有效改善;血液中Cr和UN水平,肾组织中Keap1 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MDA和ROS含量,细胞凋亡及Bax、Caspase-9、Caspase-3蛋白质表达水平,以及Bax/Bcl-2比值均显著下降(P<0.05或P<0.01);肾组织中Nrf2、NQO1、HO-1 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SOD、CAT和GSH-ST活性,pNrf2和Bcl-2蛋白质表达水平及p-Nrf2/Nrf2比值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白藜芦醇可有效激活大强度运动大鼠肾组织中Keap1-Nrf2信号通路,抑制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保护肾结构和功能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运动性肾损伤 大鼠 Keap1-Nrf2信号通路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微粉碎与普通粉碎对裂褶菌粉体理化特性及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
15
作者 罗晓莉 杨宁 +3 位作者 周锫 曹晶晶 张沙沙 孙达锋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4-110,共7页
为探究不同粉碎处理对裂褶菌粉体理化特性及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本研究分别采用超微粉碎和普通粉碎两种粉碎方法,制备了不同粉碎强度的裂褶菌粉(CG-60、CG-100、CG-150、SG-20、SG-40),并对粉体的色泽、流动性、填充性、水合性质等理化... 为探究不同粉碎处理对裂褶菌粉体理化特性及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本研究分别采用超微粉碎和普通粉碎两种粉碎方法,制备了不同粉碎强度的裂褶菌粉(CG-60、CG-100、CG-150、SG-20、SG-40),并对粉体的色泽、流动性、填充性、水合性质等理化特性和粗蛋白、粗多糖、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含量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超微粉碎使裂褶菌粉体的振实密度降低,滑角、休止角增加,虽流动性、填充性变差,但粉体色泽更为白亮。与普通粉碎的CG-60相比,经超微粉碎的SG-40的膨胀力、持水力、持油力分别提高了77.27%、6.74%、11.63%,水溶性指数达到CG-60样品的4倍以上,水合性质得到显著改善(P<0.05),粗蛋白、粗多糖、可溶性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含量分别达到13.10、10.47、4.27 g/100 g,与普通粉碎粉体相比均显著增加(P<0.05)。综上所述,超微粉碎处理可改善裂褶菌粉体的水合性质,提高营养成分的溶出,粉体质地更为细腻、颜色更为白亮,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裂褶菌粉的流动性和填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微粉碎 普通粉碎 裂褶菌 粉体特性 营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成熟度台农芒果果肉色泽变化和类胡萝卜素代谢差异分析
16
作者 冯春梅 罗朝丹 +5 位作者 李建强 黎新荣 温立香 黄燕婷 张曦予 庞春秀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0-19,共10页
为了探究芒果成熟过程中果肉呈色机理,为芒果贮藏保鲜品质调控与加工产品果肉原色泽保留提供理论依据,基于LC-MS靶向代谢组学结合多元统计学分析方法,分析台农芒果生果(六成熟以下)、青熟(六、七、八成熟)、完熟(九成熟)和过熟(十成熟)... 为了探究芒果成熟过程中果肉呈色机理,为芒果贮藏保鲜品质调控与加工产品果肉原色泽保留提供理论依据,基于LC-MS靶向代谢组学结合多元统计学分析方法,分析台农芒果生果(六成熟以下)、青熟(六、七、八成熟)、完熟(九成熟)和过熟(十成熟)不同成熟阶段中芒果类胡萝卜素的代谢差异及其对果肉色泽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芒果成熟度增加,亮度L^(*)值呈逐渐减少趋势(74.58~62.90),红绿度a^(*)值呈明显增加趋势(-11.22~19.17),六成熟至十成熟果肉与六成熟以下果肉色差值?E逐渐增大(27.93~41.98)。测定的20种类胡萝卜素物质含量在芒果成熟过程中总体呈现上升趋势(60.94~98.12μg/g)。其中含量最高的类胡萝卜素物质为5,6环氧叶黄素-发酸酯-棕榈酸酯(27.82~65.54μg/g)和β-胡萝卜素(10.78~22.58μg/g),含量最低的为海胆烯酮(0.0014~0.0021μg/g)和玉米黄质-月桂酸酯-棕榈酸酯(0.0031μg/g)。八氢番茄红素、β-胡萝卜素、β-隐黄质、叶黄素、紫黄质、新黄质、花药黄质二棕榈酸酯和玉米黄质棕榈酸酯是芒果成熟过程中色泽变化的主要贡献者。成熟过程共发现13个代谢物达到显著差异水平,其中9个代谢物呈上调趋势,4个代谢物呈下调趋势。与六成熟以下果肉相比,七成熟到十成熟,花药黄质二棕榈酸酯和新黄质两种代谢物含量均呈显著降低趋势,而玉米黄质棕榈酸酯的含量在逐渐成熟过程中呈持续增加趋势,八成熟至十成熟分别增至2.91倍、4.62倍和4.74倍。紫黄质-肉豆蔻酸酯-棕榈酸酯、玉米黄质-月桂酸酯-棕榈酸酯和八氢番茄红素分别是台农芒果六成熟、八成熟和十成熟状态下的特有差异代谢物,可作为区分特定成熟度芒果的潜在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农芒果 成熟度 色泽差异 类胡萝卜素 代谢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二氢杨梅素的玉米醇溶蛋白-阿拉伯胶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分析
17
作者 常大伟 曹佳怡 +4 位作者 任娜 王虎玄 孙玉姣 沈文 SARA Sendi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30-40,共11页
本研究将二氢杨梅素(Dihydromyricetin,DMY)作为核心来构建纳米粒子,并借助纳米粒子对DMY予以包封,旨在解决其水溶性差以及稳定性欠佳的难题,从而提高其利用率与生物活性。采用反溶剂沉淀法,以DMY为芯材,以玉米醇溶蛋白(Zein)为载体,构... 本研究将二氢杨梅素(Dihydromyricetin,DMY)作为核心来构建纳米粒子,并借助纳米粒子对DMY予以包封,旨在解决其水溶性差以及稳定性欠佳的难题,从而提高其利用率与生物活性。采用反溶剂沉淀法,以DMY为芯材,以玉米醇溶蛋白(Zein)为载体,构建Zein-阿拉伯胶(GA)纳米营养递送体系,以粒径、多分散指数(PDI)、zeta电位、包封率为指标优化了Zein/GA-DMY纳米粒子的制备条件。同时,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XRD)探讨了Zein、GA和DMY之间的相互作用,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该体系的微观形貌。结果表明,当Zein与阿拉伯胶的质量比为1:2,Zein与DMY质量比为10:1时,制备的纳米粒子粒径较小(191.04 nm),PDI为0.164,zeta电位为-17.70 mV,包封率为76.17%。氢键、静电和疏水相互作用是使该纳米粒子形成的主要驱动力,DMY以非晶体状态成功包埋在Zein/GA-DMY纳米粒子中,复合物呈球形,且分布均匀。GA的包覆使纳米粒子在一定条件下具备pH、加热、盐离子及储藏稳定性,扩展了其应用范围;体外抗氧化和模拟胃肠道消化实验表明经复合纳米粒子包封后DMY仍具备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同时呈现缓释特性。因此,本研究可为DMY在功能性食品领域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氢杨梅素 玉米醇溶蛋白 阿拉伯胶 纳米粒子 稳定性 生物利用度 壳-核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羊肚菌菌粮制备工艺优化及营养成分、理化性质和抗氧化活性分析
18
作者 顾丹丹 董雪 +3 位作者 张金秀 王晓茹 赵宗硕 王立安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37-245,共9页
以小麦粒为原料,羊肚菌为发酵菌株,采用固态发酵工艺制备小麦羊肚菌菌粮(fungus fermented wheat,FFW)。以粗纤维含量和非淀粉多糖(NSP)含量为评价指标,料液比、基质起始pH、接种量、发酵天数为考察因素,利用正交试验优化小麦羊肚菌菌... 以小麦粒为原料,羊肚菌为发酵菌株,采用固态发酵工艺制备小麦羊肚菌菌粮(fungus fermented wheat,FFW)。以粗纤维含量和非淀粉多糖(NSP)含量为评价指标,料液比、基质起始pH、接种量、发酵天数为考察因素,利用正交试验优化小麦羊肚菌菌粮制备工艺,并分析菌粮的营养成分、理化性质和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工艺为:料液比为1:0.9(g:mL)、基质起始p H为7.0、接种量为5块(直径0.8 cm的菌丝块)、发酵天数为10 d,该条件下制备的小麦羊肚菌菌粮粗纤维含量为4.09%,NSP含量为9.31%。与发酵前相比,小麦羊肚菌菌粮表面出现孔洞,沟壑增多,褶皱加深,菌粮的蛋白质含量提高了78.79%,碳水化合物含量降低了17.79%;可溶性膳食纤维SDF增加了43.70%、不可溶性膳食纤维IDF降低了19.24%、总膳食纤维TDF在发酵前后变化不明显。发酵后菌粮的持水性、吸附不饱和脂肪酸能力、吸附饱和脂肪酸能力和溶胀性分别增加了77.84%,11.49%、25.00%、26.00%;在模拟人体胃和小肠的环境下对胆固醇吸附率分别提高了86.29%、290.14%。发酵后菌粮的总抗氧化活性、DPPH自由基清除率、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和羟自由基清除率分别提高了41.29%、14.54%、490.68%、10.80%。该工艺制备的小麦羊肚菌菌粮可显著提升小麦的营养价值、理化性质和抗氧化活性,本研究为开发小麦羊肚菌菌粮新产品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肚菌 菌粮 固态发酵 工艺优化 营养成分 理化性质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条件下小麦淀粉-绿原酸复合物的理化及结构特性
19
作者 郭卫芸 张珂珂 +3 位作者 李光辉 王永辉 何胜华 高雪丽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0-66,共7页
为探究微波条件下绿原酸对小麦淀粉理化性质和结构特性的影响规律,利用微波处理绿原酸-小麦淀粉复合物,分析其溶解度、膨胀度、冻融稳定性、透明度和凝沉性的变化,并对复合物晶体结构进行表征并观察颗粒形态。结果表明:微波(700 W)条件... 为探究微波条件下绿原酸对小麦淀粉理化性质和结构特性的影响规律,利用微波处理绿原酸-小麦淀粉复合物,分析其溶解度、膨胀度、冻融稳定性、透明度和凝沉性的变化,并对复合物晶体结构进行表征并观察颗粒形态。结果表明:微波(700 W)条件下添加绿原酸可促使复合物溶解度升高3.57倍,膨胀度、凝沉性、冻融稳定性分别升高34.6%、14.02%、37.88%,而透明度降低62.97%;X-射线衍射结果显示淀粉晶型由原来的A型变成B+V型,且随着绿原酸添加量的升高,复合物结晶度明显下降;傅里叶红外光谱图显示添加绿原酸可使复合物在3384 cm-1处的吸收峰增强和变宽,短程有序性增加40%,而微波作用则可导致峰强度降低,并引起指纹区变化。由此可见,微波条件下绿原酸能对小麦淀粉的结构产生影响,进而改善其理化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 绿原酸 小麦淀粉 理化性质 结构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淀粉改性对米线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刘晓飞 贾春艳 +3 位作者 李祥 吴鸣 张光 张娜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20-430,共11页
米线是我国传统主食之一,备受消费者青睐,但在蒸煮过程中存在易断条、糊汤、口感差等问题,因此明确米线品质影响因素对提升米线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将改性淀粉用于米线品质的改良,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方式。本文以米线形成过程为基础,剖析... 米线是我国传统主食之一,备受消费者青睐,但在蒸煮过程中存在易断条、糊汤、口感差等问题,因此明确米线品质影响因素对提升米线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将改性淀粉用于米线品质的改良,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方式。本文以米线形成过程为基础,剖析淀粉对米线品质的影响规律,即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含量及其精细结构影响淀粉凝胶的致密程度,进而影响米线的质构特性和蒸煮品质。将淀粉改性技术对淀粉的结构及组成调控过程进行归纳,同时总结改性淀粉对米线品质的影响机理,并对米线的发展进行展望,旨从科学的角度为高品质米线的生产提供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线 淀粉 改性 机制 品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