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14,34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水产品加工标准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2
1
作者 朱文嘉 郭莹莹 +3 位作者 李娜 姚琳 江艳华 王联珠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5年第1期67-73,共7页
水产品作为优质动物蛋白的重要来源,对我国渔业经济至关重要。我国水产品加工产业不仅推动了渔业经济的繁荣,还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对渔业整体发展具有桥梁作用。水产品加工标准体系是保障我国渔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制度,加强水产品加... 水产品作为优质动物蛋白的重要来源,对我国渔业经济至关重要。我国水产品加工产业不仅推动了渔业经济的繁荣,还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对渔业整体发展具有桥梁作用。水产品加工标准体系是保障我国渔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制度,加强水产品加工体系建设,健全标准体系,促进水产加工业健康发展,对于保障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我国水产品加工标准体系的建设现状,并提出了构建该体系的思路、原则和框架。建议以全产业链加工标准体系配套发展为核心,以水产品品质评价为重点,加快构建基础通用、产品质量分级检测方法、加工质量控制管理和追溯规范、仓储保鲜、冷链物流等标准,以促进产业链上下游标准的有效衔接,为我国水产加工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标准化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品加工 标准体系 体系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炭净化-离子色谱法测定茶水及茶饮料中氟含量及其健康风险评估 被引量:1
2
作者 吴梅 陈祝军 +4 位作者 陈蓉 秦园 吴建兵 张珊 王露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5年第1期44-52,共9页
目的建立分析纯活性炭净化-离子色谱法检测茶水及茶饮料中氟离子含量的方法,进而研究茶水及茶饮料对人体健康风险。方法将6种茶叶分别以两种方式冲泡进行实验,方式一:按时间梯度冲泡茶叶;方式二:一次投茶,多次加水冲泡茶叶,收集茶水。... 目的建立分析纯活性炭净化-离子色谱法检测茶水及茶饮料中氟离子含量的方法,进而研究茶水及茶饮料对人体健康风险。方法将6种茶叶分别以两种方式冲泡进行实验,方式一:按时间梯度冲泡茶叶;方式二:一次投茶,多次加水冲泡茶叶,收集茶水。茶水及茶饮料,经活性炭净化,0.45μm微孔滤膜过滤,以4.5 mmol/L碳酸钠和0.8 mmol/L碳酸氢钠溶液为淋洗液,经AS23离子色谱柱(4.0 mm×250 mm)分离,离子色谱进行检测。以冲泡方式一获得的最高茶氟溶出量,冲泡方式二获得的总茶氟溶出量以及茶饮料中氟含量分别进行健康风险评估。结果在最佳分析条件下,本法氟离子的检出限为0.016 mg/L;在0.1~5.0 mg/L质量浓度范围内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为0.9996;加标回收率94.93%~105.32%;相对标准偏差1.02%~2.13%(n=6)。本方法检测茶叶中氟离子的溶出量,发现茶叶中氟离子的溶出量均随冲泡时间的延长不断增加达到最高值;随冲泡次数的增加,茶叶中氟离子的溶出量先增加,之后下降的趋势逐渐变缓。前2次冲泡氟离子溶出率可达茶氟总溶出量的65%以上。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准确性好,操作简单,具有实用价值。以该法检测6种茶叶在两种冲泡方式下获得的茶氟日摄入量以及茶饮料中茶氟日摄入量均符合我国和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氟日摄入量限值要求;目标危险因素(target hazard quotient,THQ)均小于1,对人体没有显著健康风险。建议减少茶叶浸泡时间,洗茶,选用优质茶叶来科学健康饮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离子色谱法 茶水 茶饮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产地10种畜肉类及其制品氨基酸组成分析及营养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左家信 陈东洋 +1 位作者 王琳 伍碧珍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5年第5期104-111,共8页
目的 分析评价湖南产地10种畜肉类及制品中氨基酸组成及含量。方法 分别采用Kjeltee2300自动凯氏定氮仪和曼默博尔A300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对湖南产地10种畜肉类及制品的蛋白质和氨基酸进行测定并进行氨基酸成分分析;采用氨基酸评分法... 目的 分析评价湖南产地10种畜肉类及制品中氨基酸组成及含量。方法 分别采用Kjeltee2300自动凯氏定氮仪和曼默博尔A300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对湖南产地10种畜肉类及制品的蛋白质和氨基酸进行测定并进行氨基酸成分分析;采用氨基酸评分法对营养价值进行评价。结果 除了天花菌炖肉不含脯氨酸和酸汤牛肉不含蛋氨酸外,其余畜肉类及制品均含17种氨基酸;猪干巴炒红椒中蛋白质、总氨基酸及必需氨基酸含量3者均最高,分别为19.50、15.98、5.98 g/100 g;10种畜肉类及制品中,除了手工猪血丸子的必需氨基酸中亮氨酸含量最高(1.25 g/100 g)外,其余均为赖氨酸含量最高,分别为天花菌炖肉(0.24 g/100 g)、坪上牛百叶(0.38 g/100 g)、酸肉(0.49 g/100 g)、酸汤牛肉(0.80 g/100 g)、猪心蒸肉丸(0.96 g/100 g)、大片牛肉(1.09 g/100 g)、麦酱炒大片肉(1.16 g/100 g)、炒腊肉(1.36 g/100 g)、猪干巴炒红椒(1.38 g/100 g);10种畜肉类及制品中,除了坪上牛百叶赖氨酸含量(50.67mg/g蛋白)外,其余赖氨酸含量均高于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lthOrganization,WHO)/联合国粮农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FAO)模式(55 mg/g蛋白)和卵清蛋白模式(55 mg/g蛋白),分别为猪心蒸肉丸(73.85mg/g蛋白)、大片牛肉(80.15mg/g蛋白)、酸肉(64.47mg/g蛋白)、天花菌炖肉(114.29 mg/g蛋白)、炒腊肉(87.74 mg/g蛋白)、麦酱炒大片肉(70.73 mg/g蛋白)、酸汤牛肉(77.67 mg/g蛋白)、手工猪血丸子(63.19 mg/g蛋白)、猪干巴炒红椒(70.77 mg/g蛋白);10种畜肉类及制品的限制氨基酸为异亮氨酸或缬氨酸。结论 畜肉类及制品中赖氨酸含量优异,营养价值高;可以结合食用富含异亮氨酸或缬氨酸的食物,构建合理膳食,提高食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 畜肉类及制品 氨基酸 营养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在淀粉基可食用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光 杨烨 +7 位作者 马春敏 艾连中 李云辉 吴双 王玉鑫 张慧敏 林枫翔 张娜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5年第2期254-262,共9页
淀粉基可食膜作为可食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安全、可降解、成本低和来源广等诸多优点。壳聚糖因其具有生物可降解、抗氧化、抗菌、成膜性好等诸多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包装膜中。将壳聚糖应用于淀粉基可食膜中,开发具有良好生物降解... 淀粉基可食膜作为可食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安全、可降解、成本低和来源广等诸多优点。壳聚糖因其具有生物可降解、抗氧化、抗菌、成膜性好等诸多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包装膜中。将壳聚糖应用于淀粉基可食膜中,开发具有良好生物降解性和安全性的壳聚糖淀粉基食品包装材料,是食品包装行业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壳聚糖的结构、成膜性及生物活性,阐明了壳聚糖淀粉基可食膜成膜机理及壳聚糖在不同种类淀粉基质中的成膜性质。讨论了壳聚糖淀粉基复合可食膜,在肉类、水果蔬菜、以及其他食品中的应用。随着研究深入,壳聚糖淀粉基可食包装膜在未来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为壳聚糖在淀粉基可食膜中的应用提供了依据和方向,为其在新型食品包装中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淀粉 可食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野生蘑菇中毒样品中5种鹅膏肽类毒素 被引量:1
5
作者 韦慧慰 刘金明 +2 位作者 孙金影 唐亮 郑权东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5年第9期178-185,共8页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HPLC-MS/MS)快速测定野生蘑菇中毒样品中5种鹅膏肽类毒素的分析方法。方法 剩余蘑菇和患者尿液经甲醇提取,250 mg N-丙基乙二胺(N-...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HPLC-MS/MS)快速测定野生蘑菇中毒样品中5种鹅膏肽类毒素的分析方法。方法 剩余蘑菇和患者尿液经甲醇提取,250 mg N-丙基乙二胺(N-propyl ethylenediamine,PSA)吸附剂净化,采用Waters CORTECS C^(+)_(18)液相色谱柱分离待测物,以甲醇-2 mmol/L乙酸铵(含0.1%甲酸)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HPLC-MS/MS检测。结果 5种鹅膏肽类毒素在10.0~500.0μg/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7),蘑菇样品中5种毒素检出限(limits of detection,LODs)为2.0~3.0μg/kg,定量限(limits of quantification,LOQs)为5.0~10.0μg/kg,尿液样品中5种毒素LODs为0.8~1.2μg/L,LOQs为2.0~4.0μg/L。方法回收率范围为60.1%~94.9%,相对标准偏差为2.0%~17.7%(n=6)。结论 该方法准确、快速,适用于食用野生蘑菇中毒事件剩余蘑菇样品和患者尿液样品中鹅膏肽类毒素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食物中毒 鹅膏肽类毒素 鹅膏毒肽 鬼笔毒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程风险防治的食品安全研究与监管协同提质策略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陈可先 董旭珍 +1 位作者 哈玥 曾琳然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5年第2期271-278,共8页
食品安全是关系民生和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大战略内容,经过大量的科学研究与监管实践,已取得了许多标志性的科研成果,形成了较为系统的食品安全理论体系、方法标准和监管策略。传统的食品安全工作主要以方法学研究、安全检测与风险... 食品安全是关系民生和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大战略内容,经过大量的科学研究与监管实践,已取得了许多标志性的科研成果,形成了较为系统的食品安全理论体系、方法标准和监管策略。传统的食品安全工作主要以方法学研究、安全检测与风险监测为主,以法律、法规与标准等为监管依据,以宣传、教育、服务与科普为辅助手段,整治与提升并举。由于食品安全涉及人与食品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存在着不确定性、相对性和区域性等诸多特点,且食品安全研究与监管之间的联系还不够紧密,食品安全工作仍需大量创新探索、实践与新质生产力赋能。本文基于前期的食品安全研究、教学、调研与监管实践,立足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根源,从全程风险防治的角度总结与思考当前的食品安全工作面临的主要挑战,提出未来食品安全研究、教学与监管可以重点关注的方向,助力全域精准防控食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安全 科学研究 市场监管 挑战与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年突出贡献奖
7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5年第12期I0008-I0009,共2页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自2010年首期出版以来,在主编吴永宁研究员的带领下,一直以努力提高期刊学术水平和学术地位为主要目标,通过建立严格的出版管理制度、组建高水平的编委会、青年编委会和审稿专家队伍、丰富期刊栏目等,本刊学术...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自2010年首期出版以来,在主编吴永宁研究员的带领下,一直以努力提高期刊学术水平和学术地位为主要目标,通过建立严格的出版管理制度、组建高水平的编委会、青年编委会和审稿专家队伍、丰富期刊栏目等,本刊学术质量和影响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永宁 学术水平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4年突出贡献奖
8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5年第9期I0008-I0008,F0003,共2页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自2010年首期出版以来,在主编吴永宁研究员的带领下,一直以努力提高期刊学术水平和学术影响力为主要目标,建立严格的出版管理制度,组建高水平的编委会、青年编委会和审稿专家队伍,不断丰富期刊栏目,严控文章质...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自2010年首期出版以来,在主编吴永宁研究员的带领下,一直以努力提高期刊学术水平和学术影响力为主要目标,建立严格的出版管理制度,组建高水平的编委会、青年编委会和审稿专家队伍,不断丰富期刊栏目,严控文章质量。根据《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2024版)》,本刊复合影响因子2.053,影响力指数(CI值)在全国“食品科学技术”53种期刊中排名第6位,稳居Q1区,连续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农林核心期刊、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WJCD)报告。学报的论文质量水平和学术影响力显著提升,荣获专家学者一致好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永宁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出版管理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喜报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再次入选《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2024)》
9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5年第13期I0007-I0007,共1页
近日,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图书馆、万方数据有限公司、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联合研制的《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2024)》(简称:W... 近日,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图书馆、万方数据有限公司、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联合研制的《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2024)》(简称:WJCI报告)发《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再次入选。该报告是一份体现全球科技期刊同台竞技的评价报告,体现了地区代表性、学科代表性、行业代表性。该报告旨在建立新的期刊评价系统,更加全面评价科技期刊在当今社会对全球科技创新活动提供的出版传播服务及其学术影响力客观反映了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科技大国的真实贡献,有利于推动世界科技期刊公平评价I同质等效使用。食品科学综合学科共入选159本世界期刊,其中国内入选19本,分别位于Q1区1本、Q2区4本、Q3区9本、Q4区5本。《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WJCI为1.249,位于该学科159本期刊中第103位,学科影响力排名位列Q3区,国际影响力持续稳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响力指数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WJCI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4年突出贡献奖
10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5年第10期I0008-I0009,共2页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自2010年首期出版以来,在主编吴永宁研究员的带领下,一直以努力提高期刊学术水平和学术影响力为主要目标,建立严格的出版管理制度,组建高水平的编委会、青年编委会和审稿专家队伍,不断丰富期刊栏目,严控文章质量。
关键词 吴永宁 学术水平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喜报《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再次入选《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2024)》
11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5年第9期I0007-I0007,共1页
近日,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图书馆、万方数据有限公司、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联合研制的《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2024)》(简称:W... 近日,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图书馆、万方数据有限公司、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联合研制的《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2024)》(简称:WJCI报告)发布,《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再次入选。该报告是一份体现全球科技期刊同台竞技的评价报告,体现了地区代表性、学科代表性、行业代表性。该报告旨在建立新的期刊评价系统,更加全面评价科技期刊在当今社会对全球科技创新活动提供的出版传播服务及其学术影响力,客观反映了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科技大国的真实贡献,有利于推动世界科技期刊公平评价、同质等效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WJCI报告 科技期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喜报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再次入选《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2024)》
12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5年第11期I0007-I0007,共1页
近日,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图书馆、万方数据有限公司、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联合研制的《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2024)》(简称:W... 近日,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图书馆、万方数据有限公司、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联合研制的《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2024)》(简称:WJCI报告)发布,《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再次入选。该报告是一份体现全球科技期刊同台竞技的评价报告,体现了地区代表性、学科代表性、行业代表性。该报告旨在建立新的期刊评价系统,更加全面评价科技期刊在当今社会对全球科技创新活动提供的出版传播服务及其学术影响力,客观反映了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科技大国的真实贡献,有利于推动世界科技期刊公平评价、同质等效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WJCI报告 科技期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喜报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再次入选《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2024)》
13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5年第12期I0007-I0007,共1页
近日,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图书馆、万方数据有限公司、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联合研制的《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2024)》(简称:W... 近日,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图书馆、万方数据有限公司、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联合研制的《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2024)》(简称:WJCI报告)发布,《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再次入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WJCI报告 科技期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喜报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再次入选《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2024)》
14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5年第10期I0007-I0007,共1页
近日,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图书馆、万方数据有限公司、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联合研制的《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2024)》(简称:W... 近日,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图书馆、万方数据有限公司、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联合研制的《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2024)》(简称:WJCI报告)发布,《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再次入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WJCI报告 科技期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环类杀螨剂的免疫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15
作者 张耀海 崔永亮 +5 位作者 彭怡霖 王成秋 赵其阳 陈爱华 何悦 李晶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5年第5期167-178,共12页
目前,在我国农业生产中杀螨剂的需求仅次于杀虫剂,位列第二位。杀螨剂作为影响农产品安全的重要化学污染物,其中以含杂环为代表的一类杀螨剂结构相对稳定、半衰期长、不易降解,更易残留在食品表面或内部造成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开发经... 目前,在我国农业生产中杀螨剂的需求仅次于杀虫剂,位列第二位。杀螨剂作为影响农产品安全的重要化学污染物,其中以含杂环为代表的一类杀螨剂结构相对稳定、半衰期长、不易降解,更易残留在食品表面或内部造成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开发经济有效的杂环类杀螨剂检测方法已成为目前的研究趋势,对保障群众菜篮子安全、助力绿色生态农业、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免疫分析方法以其快速简便、高效灵敏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农药残留检测领域。本文从半抗原的合成、抗体的制备及其在农产品基质中的检测应用等方面综述了杂环类杀螨剂农药免疫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免疫分析方法所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前景,对杂环类杀螨剂残留检测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残留 质量安全 半抗原 免疫检测 杂环类杀螨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雨生红球藻粉新国家标准关键指标修订研究
16
作者 朱文嘉 孙伟红 +4 位作者 郭莹莹 李娜 江艳华 王联珠 姚琳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5年第12期161-167,共7页
雨生红球藻粉作为天然虾青素的重要来源,在全球食品、保健品和饲料行业中占据重要地位。其质量标准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不仅关乎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更直接影响消费者的健康与安全。尽管2014年发布的GB/T 30893—2014《雨生红球藻粉》国家标... 雨生红球藻粉作为天然虾青素的重要来源,在全球食品、保健品和饲料行业中占据重要地位。其质量标准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不仅关乎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更直接影响消费者的健康与安全。尽管2014年发布的GB/T 30893—2014《雨生红球藻粉》国家标准在产业发展初期发挥了关键作用,但随着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的演变,部分技术指标已难以满足当前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为此,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24年发布了GB/T 30893—2024《雨生红球藻粉》国家标准,该标准已于2025年4月1日正式实施,全面替代2014版标准。本文系统介绍了新版标准的基本框架,并深入剖析了总虾青素、全反式虾青素、蛋白质、水分和灰分等关键技术指标的确立依据,详细对比了标准修订前后的主要变化内容。本文的研究成果为质量监管部门、生产企业和贸易商提供了精准的理论依据与技术参考,有助于推动我国雨生红球藻粉产业在全球市场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同时,新标准的实施将为我国微藻生物资源的高效利用与大健康产业的蓬勃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进一步提升我国在全球微藻产业中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生红球藻粉 国家标准 修订 解读 虾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梨中农药残留污染特点及其消解特性与检测技术
17
作者 张丽 马梓涵 +4 位作者 陆皓茜 刘腾飞 施林林 杨代凤 董明辉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5年第4期166-177,共12页
梨以其独特的口感和风味深受人们的喜爱,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种植和消费。农药作为保障梨生产必需的投入品之一,在病虫害防控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同时带来了农药残留污染问题,成为影响梨品质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介绍了我国梨生产... 梨以其独特的口感和风味深受人们的喜爱,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种植和消费。农药作为保障梨生产必需的投入品之一,在病虫害防控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同时带来了农药残留污染问题,成为影响梨品质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介绍了我国梨生产上农药登记的现状,分析了国内外梨农药残留污染的特点,概述了近年来梨中农药残留消解研究情况,综述了梨中农药残留主要的检测技术及其研究进展,包括固相萃取、分散固相萃取、快速滤过型净化、阵列式薄膜固相微萃取等前处理方法,以及三重四极杆质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免疫分析等检测技术。文章还指出了当前研究尚存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今后研究工作的建议,旨在为开展梨中农药残留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残留 污染特点 消解特性 检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析苹果粉加工代谢物差异
18
作者 宋娟 康三江 +4 位作者 张海燕 曾朝珍 袁晶 慕钰文 苟丽娜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5年第10期229-238,共10页
目的探究超微粉碎和喷雾干燥两种加工技术对苹果粉代谢产物的影响。方法通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研究超微粉碎和喷雾干燥两种加工技术对苹果粉的代谢物种类、表达丰度、相关性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 目的探究超微粉碎和喷雾干燥两种加工技术对苹果粉代谢产物的影响。方法通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研究超微粉碎和喷雾干燥两种加工技术对苹果粉的代谢物种类、表达丰度、相关性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等代谢产物的影响。结果与超微粉碎相比,喷雾干燥的苹果粉粒径减小(D[50]3.91μm,D[3,2]2.62μm,D[4,3]5.52μm)、比表面积增大(850.10 m2/kg)、跨度值减小(2.51)。主成分分析显示,两种技术的苹果粉累计方差贡献率达82.7%,表明加工方式对代谢物组成有显著影响。代谢物鉴定发现了244种代谢物,包括脂类、苯丙素类和苯型化合物等。表达丰度显示,超微粉碎在保持天然营养成分方面优于喷雾干燥。样本相关性分析和热图显示,喷雾干燥的代谢物表达具有较高的均一性和稳定性。单变量统计分析发现,与超微粉碎相比,喷雾干燥的苹果粉共有1172种物质上调、2550种物质下调。差异代谢物相关性分析显示,不同加工技术与苹果粉的特定代谢物人参皂苷F1与N-果糖基焦谷氨酸等呈正相关,水杨酸与天冬氨酸等呈负相关。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不饱和脂肪酸生物合成途径最为活跃。结论超微粉碎苹果粉适合生产健康和特殊营养食品,喷雾干燥苹果粉适合快餐食品和烘焙行业,为保障食品安全和质量控制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超微粉碎 喷雾干燥 苹果粉 代谢物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聚木糖的毒理学安全性研究
19
作者 陆罗定 张颖 +3 位作者 赵悦 武新月 施伟庆 杨明晶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5年第13期100-109,共10页
目的评价低聚木糖的毒理学安全性。方法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通过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哺乳动物骨髓红细胞微核试验、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细菌回复突变(Ames)试验、28d经口毒性试验对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低聚木糖对雌雄小鼠... 目的评价低聚木糖的毒理学安全性。方法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通过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哺乳动物骨髓红细胞微核试验、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细菌回复突变(Ames)试验、28d经口毒性试验对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低聚木糖对雌雄小鼠急性经口最大耐受剂量(maximum tolerated dose,MTD)均大于10000 mg/(kg·bw),属实际无毒级;哺乳动物骨髓红细胞微核试验、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和细菌回复突变试验试验均为阴性;设0(基础饲料对照)、4167、8333、16667 mg/(kg·bw)3个剂量组(相当于最大推荐摄入量的25倍、50倍和100倍),每日经口灌胃一次,连续28 d。高剂量组动物出现与受试样品相关的总增重降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血糖及尿素氮等生化指标改变,雄性大鼠部分脏器重量及脏体比减少等变化,而中、低剂量组(相当于最大推荐摄入量的50倍和25倍)以及卫星组未见相应变化。结论低聚木糖未显示急性毒性、遗传毒性;该样品对雌、雄大鼠28 d经口毒性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no observed adverse effect level,NOAEL)为8333 mg/(kg·b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聚木糖 急性毒性 遗传毒性 亚急性毒性 安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法结合气味活度值法评价金珠果梨挥发性香气成分
20
作者 谢国莉 马越 +4 位作者 曹奇光 路鹏 邢丽楠 陈红梅 宋亚朋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5年第2期46-51,共6页
目的确评价金珠果梨的关键挥发性香气成分。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 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离鉴定金珠果梨果皮、果肉、果汁中的挥发性香... 目的确评价金珠果梨的关键挥发性香气成分。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 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离鉴定金珠果梨果皮、果肉、果汁中的挥发性香气成分,结合香气阈值来确定其气味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以此评价各种香气成分的贡献。结果金珠果梨果皮、果肉和果汁中共有的关键挥发性香气成分为正己酸乙酯、丁酸乙酯、辛酸乙酯和壬醛。果皮、果肉、果汁样品中的特有的关键挥发性香气成分分别是丁酸己酯(OAV为2.34)、巴豆酸乙酯(OAV为1.93)、大马士酮(OAV为675)。金珠果梨果皮、果肉、果汁中具有挥发性香气成分相对含量分别为84.22%、76.46%、39.94%。结论金珠果梨果汁OAV较高,果肉与果皮则较低,适合做加工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珠果梨 气相色谱-质谱法 气味活度值 挥发性香气成分 关键风味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