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5,92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鼠李糖乳酪杆菌Glory LG12对克林霉素诱导小鼠肠道菌群紊乱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马微微 武亚男 +3 位作者 张昕仪 林欣悦 杨丽萍 黄莉莉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4-120,共7页
为探讨鼠李糖乳酪杆菌Glory LG12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将60只BALB/c小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其中对照组小鼠灌胃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模型组灌胃克林霉素和同体积生理盐水,受试组分... 为探讨鼠李糖乳酪杆菌Glory LG12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将60只BALB/c小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其中对照组小鼠灌胃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模型组灌胃克林霉素和同体积生理盐水,受试组分别按照1.5×10^(6)、1.5×10^(7)、1.5×10^(8)CFU/只灌胃鼠李糖乳酪杆菌Glory LG12。灌胃14 d后,测定小鼠体质量、肠道菌群结构、组织病理变化、肠道屏障功能、肠道通透性和短链脂肪酸浓度。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鼠李糖乳酪杆菌Glory LG12使小鼠粪便中乳杆菌、双歧杆菌等有益菌的数量显著提高,产气荚膜梭菌的数量显著下降,并且短链脂肪酸的浓度明显提高。鼠李糖乳酪杆菌Glory LG12对调节小鼠肠道菌群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李糖乳酪杆菌Glory LG12 肠道菌群 组织病理 肠道屏障 短链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魔芋果蔬健康代餐粉的功能特性 被引量:1
2
作者 范东翠 邱丽青 +1 位作者 陈晶晶 张慜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5-93,共9页
研究了不同杀菌条件对自制代餐粉功能特性及产品品质的影响,紫外冷杀菌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代餐粉原来的功能特性,但是杀菌效率不高;而射频杀菌既可以保留功能性成分又可以取得良好的杀菌效果。将自制代餐粉与市售代餐粉进行对比,结果表... 研究了不同杀菌条件对自制代餐粉功能特性及产品品质的影响,紫外冷杀菌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代餐粉原来的功能特性,但是杀菌效率不高;而射频杀菌既可以保留功能性成分又可以取得良好的杀菌效果。将自制代餐粉与市售代餐粉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自制代餐粉总酚质量分数及抗氧化活性均高于市售代餐粉,且自制代餐粉的风味滋味均优于市售代餐粉。为研究自制代餐粉的贮藏稳定性,对自制代餐粉进行了3个月的贮藏实验。结果表明,自制代餐粉在90 d的贮藏期内功能特性、微生物指标均在标准范围内。为了延长代餐粉的保质期,应尽可能将代餐粉置于干燥、阴凉处贮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芋 代餐粉 功能特性 贮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食品与膳食健康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卫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共7页
膳食对居民健康有重要的影响,合理营养、平衡膳食是预防疾病、维持健康的基础。目前,我国仍存在营养调控不足、膳食结构失衡、健康产品缺乏等问题,与膳食相关慢性疾病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作者将从居民对营养健康的关注、功能食品的监管... 膳食对居民健康有重要的影响,合理营养、平衡膳食是预防疾病、维持健康的基础。目前,我国仍存在营养调控不足、膳食结构失衡、健康产品缺乏等问题,与膳食相关慢性疾病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作者将从居民对营养健康的关注、功能食品的监管政策和功能食品对营养健康的调控作用3个方面对我国功能食品与膳食健康发展现状进行综述,总结了我国功能食品产业的现存问题以及营养健康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食品 健康 营养 膳食补充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束辐照结合食品添加剂对牛肉饼微生物及感官品质的影响
4
作者 孔秋莲 郑琦 +5 位作者 颜伟强 田文慧 岳玲 陈志军 张艳艳 戚文元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8-139,共12页
电子束辐照作为一种物理冷杀菌技术,在牛肉饼等预制食品的微生物控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但高剂量辐照容易导致含脂食品的风味、色泽等感官品质发生劣变。为了降低电子束辐照对牛肉饼感官品质的不良影响,作者研究了电子束辐照结合食... 电子束辐照作为一种物理冷杀菌技术,在牛肉饼等预制食品的微生物控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但高剂量辐照容易导致含脂食品的风味、色泽等感官品质发生劣变。为了降低电子束辐照对牛肉饼感官品质的不良影响,作者研究了电子束辐照结合食品添加剂对牛肉饼微生物及色泽、风味、滋味等感官品质的影响,并建立了低剂量电子束辐照结合食品添加剂的杀菌保鲜方法。结果表明,1.6 kGy电子束辐照结合丁香油可进一步降低辐照牛肉饼中的微生物水平;同时,1.6 kGy电子束辐照结合护色剂可显著抑制辐照导致的色泽劣变;此外,1.6 kGy电子束辐照对牛肉饼风味评分无显著影响,但不同处理组在电子鼻传感器W1W上表现的响应值差异较大,并发现硫化物是造成风味差异的主要物质。牛肉饼电子舌响应值最高的传感器是鲜味,1.6 kGy电子束辐照后鲜味响应值降低。电子束辐照结合丁香油及护色剂处理的牛肉饼于4℃冷藏7 d后,其菌落总数与单一电子束辐照0 d的样品无显著差异,风味评分无显著变化,色泽评分显著高于单一电子束辐照处理,且熟制后仍保持较好的红色色泽,鲜味响应值高于单一电子束辐照处理的样品。该研究为牛肉饼辐照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束辐照 食品添加剂 牛肉饼 杀菌 感官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茶树品种芽型工夫红茶的品质特征
5
作者 李晶 林馥茗 +5 位作者 戴浩民 黄艳 刘佳 陈林海 陈志丹 孙威江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5-46,55,共13页
为了解不同茶树品种制作的芽型工夫红茶品质差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PME-GC-MS)技术、定量描述性分析和化学计量学对10个茶树品种芽型工夫红茶的特征滋味物质和特征香气成分进行分析。定量描述性分... 为了解不同茶树品种制作的芽型工夫红茶品质差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PME-GC-MS)技术、定量描述性分析和化学计量学对10个茶树品种芽型工夫红茶的特征滋味物质和特征香气成分进行分析。定量描述性分析结果表明,10个茶树品种芽型工夫红茶的整体香气以甜香、花香为主,滋味以甜醇、浓厚为主。不同样品中检测的16种内含成分(非挥发性成分)存在一定的差异,平均变异系数为21.63%,其中茶黄素的差异最大;在10个茶树品种红茶中共检测出49种挥发性物质,其中质量分数最高的挥发性物质类型为醇类化合物,其次为酯类化合物,酮类化合物质量分数最低,其中香叶醇质量分数最高;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能将‘金牡丹‘’福云7号’与其他茶树品种红茶区分开,且筛选出12种与芽型工夫红茶茶树品种密切相关的标志差异物。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咖啡碱和茶多酚与回甘呈显著正相关,咖啡碱、可可碱与醇度呈显著正相关,香叶醇、顺-α,α-5-三甲基-5-乙烯基四氢化呋喃-2-甲醇、水杨酸甲酯、芳樟醇与花果香呈正相关。该研究为芽型工夫红茶的生产加工和品质提升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品种 芽型工夫红茶 品质特征 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逊德巴利酵母冻干菌剂制备条件的优化及其对草莓采后软腐病的控制
6
作者 赵利娜 周娅丽 +2 位作者 兰晨 张晓云 张红印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0-30,共11页
为了更好地利用拮抗酵母菌控制果蔬采后病害,实现酵母制剂的商业化,作者以拮抗酵母菌汉逊德巴利酵母(Debaryomyces hansenii,D.hansenii)为研究对象,使用冷冻干燥技术制备酵母制剂,并研究该制剂对草莓采后软腐病的影响。首先通过单因素... 为了更好地利用拮抗酵母菌控制果蔬采后病害,实现酵母制剂的商业化,作者以拮抗酵母菌汉逊德巴利酵母(Debaryomyces hansenii,D.hansenii)为研究对象,使用冷冻干燥技术制备酵母制剂,并研究该制剂对草莓采后软腐病的影响。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冻干过程中不同保护剂在不同质量分数下对D.hansenii存活率的影响,随后利用响应面法优化保护剂复配方案,最后验证在最优复配方案的保护剂下D.hansenii冻干菌制剂在贮藏期间的存活率及其对草莓采后软腐病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D.hansenii冻干菌制剂的最优保护剂方案为质量分数2.22%的海藻糖、质量分数17.83%的脱脂乳粉、质量分数0.06%的L-抗坏血酸和质量分数4.06%的L-谷氨酸钠。D.hansenii在最优复配方案得到的冻干菌制剂长达90 d的贮藏期内能够保持70%~80%的存活率,且该制剂对由匍枝根霉(Rhizopus stolonifer,R.stolonifer)引起的草莓采后软腐病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逊德巴利酵母 保护剂 冷冻干燥 草莓 软腐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乳杆菌CCFM8661增强小鼠免疫力的功能评价
7
作者 陈峰 马微微 +2 位作者 于雷雷 翟齐啸 田丰伟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7-43,共7页
为了通过动物实验评价植物乳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CCFM8661的免疫调节功能,作者采用120只雄性BALB/c小鼠,分别灌胃植物乳杆菌CCFM8661(低、中、高3个剂量)或安慰剂30 d。之后采用以下方法综合评估植物乳杆菌CCFM8661调... 为了通过动物实验评价植物乳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CCFM8661的免疫调节功能,作者采用120只雄性BALB/c小鼠,分别灌胃植物乳杆菌CCFM8661(低、中、高3个剂量)或安慰剂30 d。之后采用以下方法综合评估植物乳杆菌CCFM8661调节小鼠免疫力的功效: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实验及迟发型变态反应(delayed type hypersensitivity,DTH)实验评价小鼠细胞免疫功能;血清溶血素生成实验及抗体生成细胞检测实验评价小鼠体液免疫功能;碳廓清实验及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荧光微球实验评价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功能;自然杀伤(nature-killer,NK)细胞活性检测评估小鼠NK细胞功能。结果显示,植物乳杆菌CCFM8661可明显增强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的耳肿胀程度、提升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水平、促进小鼠血清溶血素的生成、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及机体碳处理能力。研究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CCFM8661具有增强小鼠免疫力的作用,为其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植物乳杆菌 免疫力 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皮阿魏酰低聚糖调节小鼠肠道菌群及缓解结肠炎的研究
8
作者 杨柳 欧仕益 +1 位作者 黄俊卿 宋媛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6-155,共10页
采用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小鼠产生结肠炎症,结合组织切片和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探讨了玉米皮阿魏酰低聚糖(FOs)对结肠炎的缓解及对肠道菌群失衡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FOs可以改善小鼠结肠的组织学损伤,上调肠道紧密连... 采用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小鼠产生结肠炎症,结合组织切片和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探讨了玉米皮阿魏酰低聚糖(FOs)对结肠炎的缓解及对肠道菌群失衡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FOs可以改善小鼠结肠的组织学损伤,上调肠道紧密连接蛋白表达,下调相关促炎因子表达,表现出对肠道屏障的保护作用。此外,FOs改善了结肠炎引起的小鼠肠道菌群失衡,降低了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比值,增加了乳酸杆菌属和毛茛杆菌属等益生菌的相对丰度,并抑制葡萄球菌等致病菌在肠道的定植。与对照组相比,FOs显著增加了结肠短链脂肪酸的质量分数,对结肠微生态也有积极影响。该研究结果表明,FOs可以调节DSS诱导的肠道菌群紊乱、优化肠道菌群结构、提高肠道菌群的多样性,有效改善结肠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魏酰低聚糖 结肠炎 肠道菌群 短链脂肪酸 葡聚糖硫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叶或茶多酚基狗咬胶对犬口腔护理效果的影响
9
作者 周红霞 于哲 +1 位作者 刘飞 陈茂深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7-83,139,共8页
狗咬胶是一种具有口腔清洁作用的宠物护理零食,通过体外模拟与动物试验考察茶叶与茶多酚狗咬胶对犬口腔除臭与牙齿护理方面的功效。通过体外模拟清除异味试验测定乌龙茶、红茶、普洱茶对硫化氢气体的清除效果,结果显示乌龙茶的除臭效果... 狗咬胶是一种具有口腔清洁作用的宠物护理零食,通过体外模拟与动物试验考察茶叶与茶多酚狗咬胶对犬口腔除臭与牙齿护理方面的功效。通过体外模拟清除异味试验测定乌龙茶、红茶、普洱茶对硫化氢气体的清除效果,结果显示乌龙茶的除臭效果较佳。采用乌龙茶质量分数为0.5%~2.0%、茶多酚质量分数为0.25%~0.75%的狗咬胶产品进行为期3周的动物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有效物质质量分数的增加,犬口腔内的硫化氢气体清除率不断上升,当乌龙茶质量分数为2.0%或茶多酚质量分数为0.75%时,犬口腔内硫化氢气体清除率接近100%,且牙垢清除率显著提高,达到60%以上。总酚质量分数与口腔改善效果的拟合分析表明,随着总酚质量分数的增加,犬口腔内的硫化氢气体清除率、牙垢清除率均得到提高,且总酚质量分数与硫化氢气体清除率和牙垢清除率具备较强的正相关性,从而证明了茶叶与茶多酚狗咬胶在犬口腔护理方面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狗咬胶 茶叶 茶多酚 除臭 硫化氢 牙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icroRNA共调控网络的植物多酚调节机体活性研究进展
10
作者 王丹 李大鹏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19,30,共10页
植物多酚是人类膳食中含量最丰富的抗氧化剂之一,它们通过与细胞信号级联反应相互作用、调节转录因子的活性,从而参与机体活性的调控。此外,多酚已被证明可以影响microRNA(miRNA)的表达。miRNA能参与大多数的细胞分化和稳态过程,在许多... 植物多酚是人类膳食中含量最丰富的抗氧化剂之一,它们通过与细胞信号级联反应相互作用、调节转录因子的活性,从而参与机体活性的调控。此外,多酚已被证明可以影响microRNA(miRNA)的表达。miRNA能参与大多数的细胞分化和稳态过程,在许多病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网络生物学的发展促进了人们对miRNA控制的相互交织调控网络的理解。作者综述了共表达miRNA在信号网络中的特征和作用模式,以及miRNA与转录因子之间复杂且有序的关系;总结了单一和多个miRNA介导植物多酚参与调节机体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炎症和癌症的作用机制,有助于更全面、准确地揭示植物多酚等食品营养与健康因子调控生理功能的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 机体健康 植物多酚 网络调控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荞多酚对HepG2细胞糖代谢功能的影响
11
作者 田晶 弓玉红 李俊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3-162,共10页
为了探究苦荞多酚对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糖代谢功能的影响,作者采用葡萄糖胺(glucosamine,GluN)诱导HepG2细胞构建胰岛素抵抗模型,并通过纯化后的苦荞多酚干预,明确苦荞多酚对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作用及其潜在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苦荞多酚... 为了探究苦荞多酚对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糖代谢功能的影响,作者采用葡萄糖胺(glucosamine,GluN)诱导HepG2细胞构建胰岛素抵抗模型,并通过纯化后的苦荞多酚干预,明确苦荞多酚对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作用及其潜在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苦荞多酚能显著改善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的葡萄糖消耗水平,效果与阳性药物二甲双胍相当。在氧化应激方面,苦荞多酚能显著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的酶活力,抑制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产生,保护胰岛β细胞免受自由基损害。在糖异生途径中,苦荞多酚的干预使葡萄糖-6-磷酸酶(gluose-6-phosphatase,G-6-P)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kinase,PEPCK)的酶活力降至模型组的24.56%和50.69%,同时调控G-6-P和PEPCK的FOXO1基因表达量,比模型组下调了49.66%。在糖原合成方面,苦荞多酚能促使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糖原合成量增加了74.55%,同时能够显著下调GSK-3β基因的表达量。因此,苦荞多酚表现出良好的改善氧化应激和肝糖代谢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多酚 降血糖 HEPG2细胞 胰岛素抵抗 糖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酿酒酵母的选育及其改善枸杞酒香气品质的研究
12
作者 吴殿辉 赵苗苗 +3 位作者 赵智慧 董建方 马艳 陆健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3-150,共8页
枸杞酒香气不足以及典型性不突出等问题限制了枸杞发酵酒行业的发展。从‘宁杞5号’枸杞果和果园土壤中得到26株非酿酒酵母,筛选出6株产β-葡萄糖苷酶(β-D-Glucosidase,β-G)能力较强的非酿酒酵母,通过生长曲线测定以及乙醇、渗透压耐... 枸杞酒香气不足以及典型性不突出等问题限制了枸杞发酵酒行业的发展。从‘宁杞5号’枸杞果和果园土壤中得到26株非酿酒酵母,筛选出6株产β-葡萄糖苷酶(β-D-Glucosidase,β-G)能力较强的非酿酒酵母,通过生长曲线测定以及乙醇、渗透压耐受性测定探究其生理特性,优选出异常威克汉姆酵母(Wickerhamomyces anomalus)Y11与酿酒酵母M-23-7-14混合发酵枸杞酒,以常规理化指标、风味物质和感官品质为指标分析枸杞酒品质。结果表明,当酿酒酵母M-23-7-14与异常威克汉姆酵母Y11按接种量10∶1接种,且先接种异常威克汉姆酵母Y11,间隔12 h接种酿酒酵母M-23-7-14时,体系发酵性能最优。相较于纯种发酵,混菌发酵时枸杞酒风味物质的总质量浓度提高了21.7%,其中酯类物质的质量浓度比纯种发酵提高了85.8%。该研究为枸杞发酵酒行业提供了优良酵母,并优化了枸杞酒的发酵工艺,提升了枸杞酒香气品质,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酒 非酿酒酵母 Β-葡萄糖苷酶 风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味稻米油的风味分析及形成机制研究
13
作者 王勇 刘吕睿 +4 位作者 于美汇 朱振南 姜元荣 曹洪伟 管骁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2-162,共11页
作者通过将鲜糠和膨化糠提取液与稻米油在反应釜中共同加热,制备了风味稻米油,并对其风味进行了分析,同时研究了关键风味物质形成机制。结果表明,使用鲜糠制备的稻米油具有更加突出的焦甜味,且风味感官评分更高。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 作者通过将鲜糠和膨化糠提取液与稻米油在反应釜中共同加热,制备了风味稻米油,并对其风味进行了分析,同时研究了关键风味物质形成机制。结果表明,使用鲜糠制备的稻米油具有更加突出的焦甜味,且风味感官评分更高。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和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的分析结果显示,4-羟基-2,5-二甲基-3(2H)呋喃酮、2,3-二氢-3,5二羟基-6-甲基-4(H)-吡喃-4-酮、3-甲基丁醛、苯乙醛和麦芽酚等典型的美拉德反应产物是鲜糠样品中的主要呈香化合物。对比提取液反应前后的物质发现:氨基酸质量分数变化较小;鲜糠提取液中还原糖消耗量较高(5 514.26 mg/kg),比膨化糠提取液高4 715.69 mg/kg。向膨化糠提取液中添加还原糖制备稻米油,其主要呈香化合物质量分数均显著升高,且感官评价结果与鲜糠稻米油相近。表明风味稻米油中挥发性风味物质主要来源于美拉德反应,膨化糠与鲜糠制备的稻米油风味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前者含有较少的还原糖。该研究为风味稻米油的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米油 风味分析 氨基酸 可溶性糖 风味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茯苓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14
作者 孙秀兰 黄耀光 +5 位作者 叶永丽 夏邦恩 沈红芳 夏若维 石文钦 张银志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3-33,共11页
土茯苓是一种药食两用的传统中药材。土茯苓富含黄酮、有机酸、多糖、皂苷等多种组分,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并广泛应用于临床中药配伍。目前土茯苓已应用于保健食品、功能性食品的研发中,但市场化率低。合理利用土茯苓功效作用开发符合消费... 土茯苓是一种药食两用的传统中药材。土茯苓富含黄酮、有机酸、多糖、皂苷等多种组分,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并广泛应用于临床中药配伍。目前土茯苓已应用于保健食品、功能性食品的研发中,但市场化率低。合理利用土茯苓功效作用开发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是其产业发展的重点。作者总结了土茯苓的主要活性成分,综述了土茯苓的抑菌、抗氧化、免疫调节、降脂、降血糖、保肝护肾等活性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并概括了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的土茯苓活性作用机制,以期为土茯苓资源的高值利用和相关功能性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茯苓 活性成分 作用机制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生物膜在农产品病害生物防治中的作用及其增强方式
15
作者 周文文 聂麟杰 +1 位作者 解婉悦 叶婉琼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21,共10页
生物膜是生长在物质表面的具有一定黏附性的微生物群落,其中的微生物被包裹在一些自产的多糖、蛋白质、脂质和细胞外DNA组成的胞外聚合物基质中。生物膜难以去除且抗性较强,其对医疗卫生、食品以及海洋工业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危害。然而... 生物膜是生长在物质表面的具有一定黏附性的微生物群落,其中的微生物被包裹在一些自产的多糖、蛋白质、脂质和细胞外DNA组成的胞外聚合物基质中。生物膜难以去除且抗性较强,其对医疗卫生、食品以及海洋工业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危害。然而,由芽孢杆菌等细菌形成的生物膜可广泛应用于农业、食品、医药、环境等领域,且可以通过干扰群体感应以及改善培养的环境条件来促进生物膜的生长。作者概述了生物膜形成的过程,重点介绍了细菌生物膜在农产品采前采后的生物防治中的应用,阐述了目前用于促进细菌生物膜形成的方法,为进一步在农业及食品领域开发生物膜的有益功能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膜 生物防治 芽孢杆菌 生物膜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性淀粉的性质、制备及其对慢性肾脏病的影响
16
作者 管骁 夏吉安 +9 位作者 张妤 张苏华 宦红娣 任菲 孙宇 郝麒麟 闫雅非 张丽琍 孙注 余治权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共12页
抗性淀粉(resistant starch,RS)作为一种新型膳食纤维,与肠道微生物相互作用,可以促进部分有益菌的生长以及产生短链脂肪酸,有益人体健康。作者综述了抗性淀粉的分类、制备、结构特点与理化性质,以及对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 抗性淀粉(resistant starch,RS)作为一种新型膳食纤维,与肠道微生物相互作用,可以促进部分有益菌的生长以及产生短链脂肪酸,有益人体健康。作者综述了抗性淀粉的分类、制备、结构特点与理化性质,以及对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影响,包括其如何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减少尿毒症毒素与全身性炎症等缓解肾损伤、延缓慢性肾脏病进程。研究结果为开发具有辅助改善慢性肾脏病功能的抗性淀粉类食品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性淀粉 慢性肾脏病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六大茶类快速识别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灵枝 黄艳 +2 位作者 于英杰 林刚 孙威江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8-59,共12页
为构建高质量的六大茶类识别模型,本研究中收集了370份样品,通过采集其近红外光谱(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NIRS),结合光谱预处理、特征提取以及数据挖掘分类器算法,建立六大茶类快速识别模型。结果表明:1)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 为构建高质量的六大茶类识别模型,本研究中收集了370份样品,通过采集其近红外光谱(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NIRS),结合光谱预处理、特征提取以及数据挖掘分类器算法,建立六大茶类快速识别模型。结果表明:1)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与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分类器皆适于六大茶类快速识别模型的构建;2)SVM分类器更适于结合原始光谱(original spectrum,OS)建模,预处理易使基于该分类器建立的模型鉴别性能减弱;3)随机森林(RF)分类器更适用于预处理后光谱建模,所得模型较OS模型在识别正确率(recognition accuracy,RA)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均得到明显提升;4)特征提取中线性判别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LDA)算法表现最好,所得模型的RA较OS模型明显提升,其中最佳模型OS-LDA-SVM的RA为100.00%,AUC为1.00,识别正确率高、泛化能力强、模型性能优异,可产业化应用。综上所述,近红外光谱结合预处理、特征提取算法及分类器建立模型,进行六大茶类识别的可行性强,模型的识别正确率高、性能优异,可为茶叶贸易的茶类快速识别提供科学、准确、高效的技术支撑,为国际茶类识别模型的产业化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茶类识别 支持向量机 随机森林 线性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粉特性与生湿面品质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索婷 杨书林 +2 位作者 林娜 朱科学 郭晓娜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4-65,共12页
研究了小麦粉特性与生湿面品质的关系。以13种小麦粉为原料,测定其蛋白质质量、溶剂保持力、内源酶活力等特性,并对制得生湿面的外观、质构及感官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麦谷蛋白大聚体质量分数与面片亮度呈显著负相关,谷醇比与熟面黏... 研究了小麦粉特性与生湿面品质的关系。以13种小麦粉为原料,测定其蛋白质质量、溶剂保持力、内源酶活力等特性,并对制得生湿面的外观、质构及感官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麦谷蛋白大聚体质量分数与面片亮度呈显著负相关,谷醇比与熟面黏聚性呈显著负相关,乳酸溶剂保持力与咀嚼性、感官评分呈显著正相关,脂肪氧合酶活力与硬度、咀嚼性呈显著正相关。经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将13种小麦粉分为3类:第Ⅲ类小麦粉的蛋白质质量、面团流变学品质显著优于其他小麦粉,熟面食用品质最佳;第Ⅱ类小麦粉制得面片亮度显著高于其他小麦,外观品质最优。通过将国产小麦与第Ⅱ类/第Ⅲ类小麦搭配可用于制备外观与食用品质俱佳的生湿面专用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湿面 小麦粉 相关性分析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水产品中15种磺胺类药物残留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倩 汤凯洁 +4 位作者 冀坤霞 聂馨梦 郎济洲 杜华英 顾小红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47,共12页
建立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solid phase extraction-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SPE-HPLC)同时检测水产品中15种磺胺类药物(sulfonamides,SAs)残留。样品用乙酸乙酯提取,正己烷脱脂,PCX(polymer cation exchange)固相... 建立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solid phase extraction-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SPE-HPLC)同时检测水产品中15种磺胺类药物(sulfonamides,SAs)残留。样品用乙酸乙酯提取,正己烷脱脂,PCX(polymer cation exchange)固相萃取柱净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色谱条件为:Waters C18(4.6 mm×250 mm,5.0μm)色谱柱分离,以甲醇和含体积分数1.1%乙酸的PBS缓冲液(0.01 mol/L)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70 nm。15种SAs在65 min内达到完全分离,在0.5~10.0μg/m L时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00;方法检出限为10~20μg/kg,定量限为20~60μg/kg;对空白鱼肉样品进行了3个质量分数水平(500、1000、2000μg/kg)的加标实验,测定其空白加标回收率为73.1%~109.6%,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s,RSDs)在1.0%~6.7%。实验建立的检测方法重现性和稳定性好、检出限低。对江西10个不同品种的水产品中磺胺类药物残留进行了采样检测,结果均未检出,表明江西水产品中磺胺类药物残留情况并不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胺类药物 固相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 多残留 水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粮食质量安全快速检测标准体系与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周升阳 匡华 +1 位作者 刘丽强 胥传来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共8页
简述了我国粮食质量安全快速检测标准体系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以及检测技术的发展现状。未来的粮食质量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将在高通量快速检测、视觉化定量检测和智能成套化检测方面高速发展,这对于快速筛查病原与污染物、提高... 简述了我国粮食质量安全快速检测标准体系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以及检测技术的发展现状。未来的粮食质量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将在高通量快速检测、视觉化定量检测和智能成套化检测方面高速发展,这对于快速筛查病原与污染物、提高检测效率、降低检测成本、促进粮食产业发展和维护公共健康等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对于完善粮食质量安全快速检测标准体系而言,快速检测技术必将给粮食质量安全的监测体系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不仅能够保障消费者的饮食健康,还能提升我国粮食管理的整体水平,促进粮食产业的发展并提高国际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质量安全 标准 快速检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