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4,145篇文章
< 1 2 20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敬告读者
1
作者 《青海民族研究》编辑部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
《青海民族研究》于1989年创刊,是由青海民族大学主管主办的民族学类学术期刊(季刊)。现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核心扩展版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AMI综合评价核心期刊等,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发... 《青海民族研究》于1989年创刊,是由青海民族大学主管主办的民族学类学术期刊(季刊)。现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核心扩展版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AMI综合评价核心期刊等,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发表有关民族学、人类学、历史学等方面的研究论文和调查报告,特别注重对青藏高原诸世居民族历史和现状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民族研究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CSSCI核心扩展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敬告读者
2
作者 《青海民族研究》编辑部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
《青海民族研究》于1989年创刊,是由青海民族大学主管主办的民族学类学术期刊(季刊)。现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核心扩展版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AMI综合评价核心期刊等,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发... 《青海民族研究》于1989年创刊,是由青海民族大学主管主办的民族学类学术期刊(季刊)。现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核心扩展版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AMI综合评价核心期刊等,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发表有关民族学、人类学、历史学等方面的研究论文和调查报告,特别注重对青藏高原诸世居民族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本刊编者热忱欢迎学风严谨、言之有理有据、论证严密、文字精确流畅的学术论文投寄本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民族研究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CSSCI核心扩展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感重构搬迁社区治理共同体的三阶路径——基于L县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的田野考察 被引量:2
3
作者 罗强强 杨李婕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4-171,共8页
传统治理模式偏重物质供给而忽视情感动员,导致社区陷入“低信任—弱参与”的集体行动困境。通过对L县易地扶贫搬迁社区治理“入场期—造场期—固场期”的动态过程分析,归纳出情感重构搬迁社区治理共同体的三阶路径,即个体情感调适—群... 传统治理模式偏重物质供给而忽视情感动员,导致社区陷入“低信任—弱参与”的集体行动困境。通过对L县易地扶贫搬迁社区治理“入场期—造场期—固场期”的动态过程分析,归纳出情感重构搬迁社区治理共同体的三阶路径,即个体情感调适—群体关系重塑—集体认同培育。当然这一过程不仅依赖政策设计与文化适配,更需在“效率与温度”“传统与现代”“技术与人文”的张力中寻求动态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重构 社区治理共同体 易地扶贫搬迁 情感治理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第一代大学生身份影响新生适应的中介机制研究——基于某顶尖大学医学生数据的实证分析
4
作者 栗晓红 杨歌 +1 位作者 郑兰斌 张莉娟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1-181,共11页
利用某顶尖大学中国医学生培养与发展(CMSS)2023级新生基线调查数据,对家庭文化资本对于新生适应的影响及其中介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家庭第一代大学生在学习适应、社交适应与情绪适应等方面的得分都显著低于非一代大学生,但是... 利用某顶尖大学中国医学生培养与发展(CMSS)2023级新生基线调查数据,对家庭文化资本对于新生适应的影响及其中介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家庭第一代大学生在学习适应、社交适应与情绪适应等方面的得分都显著低于非一代大学生,但是在控制个人特质、家庭经济资本和高中经历等变量后,家庭第一代大学生身份只对学习适应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对社交适应与情绪适应虽有负面影响,但没有达到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水平,后者更多是通过家庭经济资本产生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家庭文化资本匮乏之所以导致学习适应劣势至少存在三条作用渠道:大学与专业了解不足、未来学习与生活规划不够清晰、专业选择内在动机较弱。要切实提升家庭第一代大学生的学习适应需要更多的主体和资源投入,积极构建国家层面的高等教育信息公共服务体系,缩小家庭第一代大学生的信息差;加强高中阶段的制度化支持能力,提升第一代大学生的规划意识与能力;创新高校新生适应教育的时间管理与内容供给,增强第一代大学生的学习内在动力;构建非营利组织的专业化支持网络,服务第一代大学生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第一代大学生 医学生 新生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十年来青藏高原现生人群人体测量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5
作者 张兴华 郑连斌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21,共8页
青藏高原族群的体质特点、体质类型及特殊的高原环境对人体质的影响一直是中国人体测量学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文中搜集了从1984—2024年国内学者发表的青藏高原现生人群人体测量学文献,从头面部、体部、体型、体成分、肤纹、舌运动类... 青藏高原族群的体质特点、体质类型及特殊的高原环境对人体质的影响一直是中国人体测量学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文中搜集了从1984—2024年国内学者发表的青藏高原现生人群人体测量学文献,从头面部、体部、体型、体成分、肤纹、舌运动类型、不对称行为特征等方面,对青藏高原藏族、西藏4个族群、青海5个族群、四川4个族群的人体测量学研究成果加以概括与总结,并提出今后青藏高原现生人群人体测量学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人体测量学 藏族 体质特征 体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往交流交融助力共同富裕的实证研究——基于恩和俄罗斯族民族乡的个案考察
6
作者 祁进玉 王春艳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4-120,共7页
各民族共同富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交往交流交融何以助力共同富裕是当前民族学领域的研究议题之一。恩和俄罗斯族民族乡作为多民族共居地,从民族文化、经济、社会等层面的交往互动,探索出一条交往交流交融助力共同富裕... 各民族共同富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交往交流交融何以助力共同富裕是当前民族学领域的研究议题之一。恩和俄罗斯族民族乡作为多民族共居地,从民族文化、经济、社会等层面的交往互动,探索出一条交往交流交融助力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即以文旅融合作为切入点,经济协作驱动文化交融,社会信任凝聚发展共识,形成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与共同富裕的良性互动格局。这能为边疆多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实现现代化提供可资借鉴的区域案例与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和俄罗斯族民族乡 多民族共居 交往交流交融 共同富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的广西实践
7
作者 吕嵩崧 方素梅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7-113,共7页
各种类型的示范创建活动是极具中国特色的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形式之一。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之后,各地兴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创建活动热潮。广西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是新时代继续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的重大... 各种类型的示范创建活动是极具中国特色的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形式之一。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之后,各地兴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创建活动热潮。广西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是新时代继续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的重大探索和积极实践。它的实施具有牢固的历史根基和扎实的现实基础,可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体系建设、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生动的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示范创建 民族团结进步 广西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费孝通的差序格局观念
8
作者 赵旭东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3-98,共6页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一书中所提出的核心观念“差序格局”之根本就是借此而讨论中国传统社会结构中“私”的问题无处不在。这明显属于一种在文化比较中而有的自我判断,即指在西方世界中所存在的团体格局与在中国社会中密布的差序格局...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一书中所提出的核心观念“差序格局”之根本就是借此而讨论中国传统社会结构中“私”的问题无处不在。这明显属于一种在文化比较中而有的自我判断,即指在西方世界中所存在的团体格局与在中国社会中密布的差序格局之间对照性关系的存在。这里体现出一对很重要的社会学概念的相互区分,即所谓结构与格局之别,前者属于一种刚性的规则约制,而后者则是有着一种不确定空间且向外可以做无限度延伸的区域范围的存在。这种格局关系存在所要体现出来的是一种私的结构性关系在中国社会中的蔓延,而其存在的基础就是在于由“伦”和“推”这样的观念而有的无限扩展开来的“天下”性质的自我涵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序格局 结构 团体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宪法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价值论析
9
作者 宋才发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4-63,共10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以此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宪法》是规制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根本法,中华民族...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以此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宪法》是规制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根本法,中华民族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创造者、建设者的实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是56个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铸牢共同体意识的目的是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宪法》赋予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真实的权力,以及全过程人民民主可靠的制度保证,以保障人民民主、法治和人权的有序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展示宪法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价值的路径是:遵循《宪法》是一切法律规范的根据和法源原则,强化《宪法》监督是确保国家权力人民性的关键,坚持合宪性审查制度是依宪治国和依宪执政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华民族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易地搬迁安置社区社会转型与生活秩序实现机制——基于凉山州的调研
10
作者 袁明宝 王日欣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5-162,共8页
民族地区易地搬迁安置社区生活秩序由地方政府与农民家庭合力推动实现。安置社区居民通过“一家三制”达成代际合力,是促进家庭扩大再生产的内在基础,地方政府主导公共品供给是保障安置社区正常运转的外部条件。基于易地搬迁安置社区治... 民族地区易地搬迁安置社区生活秩序由地方政府与农民家庭合力推动实现。安置社区居民通过“一家三制”达成代际合力,是促进家庭扩大再生产的内在基础,地方政府主导公共品供给是保障安置社区正常运转的外部条件。基于易地搬迁安置社区治理事务的混合性,需要激活多元主体的治理功能。通过县乡干部下沉、职业化的社区干部和社区非正式治理资源,建构起安置社区完整有效的治理结构,是安置社区生活秩序实现的治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地搬迁安置 社会转型 生活秩序 社区治理 凉山州彝族聚居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宗族作为一种场域:从布尔迪厄实践人类学出发的中国理解
11
作者 杜靖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52,共10页
宗族研究自从落进由实践人类学开辟出来的视界花园之时,就摆脱了进化论、结构—功能论、历史情境主义、现代化变迁论和各种要素主义范式的囚禁,恢复实践者的主体地位,改变了宗族被孤立观察的境地。宗族藉由人构成,是面对实践者而存在的... 宗族研究自从落进由实践人类学开辟出来的视界花园之时,就摆脱了进化论、结构—功能论、历史情境主义、现代化变迁论和各种要素主义范式的囚禁,恢复实践者的主体地位,改变了宗族被孤立观察的境地。宗族藉由人构成,是面对实践者而存在的一个开放的待定社会空间和场域,不是一个兀然独立且固化或先天固有的社会实在。实践者奔向场域的同时,也由历史性情的倾向性把自己变成场域的一部分。因而,宗族建造是内生于宗族场域里的实践者习性和心智的共同澄明。宗族唯有在“人—宗族”关系中才能步步涌现,不必通过组织、祠堂、族谱、族产等符号一一表征。宗族与人相互为媒介,彼此沉浸。唯有采用迂回观察策略,方能看清楚中国宗族真实面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族 场域 实践者 实践人类学 布尔迪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马藏族形成史的分子人类学探索
12
作者 原海兵 谢世杰 王智勇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29,共8页
白马藏族是现代藏族人群的一个分支,主要分布在甘肃与四川交界处的山地区域,其起源传说、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极具地方特色。民族史学界认为,远古氐羌人群向外扩散形成古今藏缅语人群,白马藏族中可能包含远古氐羌人群留驻原地的直接后裔... 白马藏族是现代藏族人群的一个分支,主要分布在甘肃与四川交界处的山地区域,其起源传说、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极具地方特色。民族史学界认为,远古氐羌人群向外扩散形成古今藏缅语人群,白马藏族中可能包含远古氐羌人群留驻原地的直接后裔,该人群是研究“氐羌族系”形成历史的重要对象。然而,关于白马藏族的早期起源和形成过程,学界尚未形成共识。九寨沟地区白马藏族的父系可分成三类:高比例的藏族羌族共享成分、与缅甸克伦人(一般认定是藏缅语人群最早南迁的分支)共享的古老成分和晚近混合人群成分。白马藏族母系单倍群也是藏族羌族人群常见类型。对比历史文献、民族学和语言学等学科研究认识,纳入自然科学的多角度分析支持其与藏族、羌族在族源上的亲密同源关系,也确认了一个古老成分的存在,支持其自远古以来的交往交流交融过程对白马藏族人群的形成起到关键作用,厘清了白马藏族的历史形成过程。不过,其他区域的白马藏族可能存在更多的起源多样性,未来覆盖面更广的研究有望揭示全面、立体的白马藏族人群起源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马藏族 藏缅 人类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体与多元之间:全面抗战时期藏族人士的“中华民族”观念
13
作者 励轩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共6页
全面抗战爆发前,一些旅居内地的藏族宗教、政治与文化精英已频繁接触“中华民族”概念与话语,形成了多元一体式的“中华民族”观念。随着全面抗战爆发,藏族人士对“中华民族”相关概念的使用更为频繁,并且超越了地域与派系界限,来自卫... 全面抗战爆发前,一些旅居内地的藏族宗教、政治与文化精英已频繁接触“中华民族”概念与话语,形成了多元一体式的“中华民族”观念。随着全面抗战爆发,藏族人士对“中华民族”相关概念的使用更为频繁,并且超越了地域与派系界限,来自卫藏、康和安多的藏族人士均自觉运用起“中华民族”概念与话语,强调中华民族的一体性,表达与各族人民团结抗战的决心。不过与当时国统区盛行的中华民族一元一体论调不同,一些藏族人士并不认为中华民族建设要以否定各个民族的民族地位为代价,他们在肯定中华民族一体性的同时,也发出要求尊重中华民族多元性的声音,并在抗战胜利前夕联合其他少数民族人士共同推动国家认同建设理念的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 藏族 多元一体 一元一体 全面抗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策工具视角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策内容分析——基于ATLAS.ti9软件对全国32个政策文本的质性分析
14
作者 焦若水 石拉毛草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9-89,共11页
政策文本体现了国家政策落地实践逻辑,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策制定旨在选取合适的政策工具以达到既定政策目标,推进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基于政策工具视角,采用ATLAS.ti9软件对《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 政策文本体现了国家政策落地实践逻辑,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策制定旨在选取合适的政策工具以达到既定政策目标,推进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基于政策工具视角,采用ATLAS.ti9软件对《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见》颁布以来,各地出台的31个重要政策文本进行分析,探讨各地在运用供给型、需求型、环境型政策工具时的结构特征。研究发现:人口大流动背景下地区政策多样化探索凸显,东部地区政策侧重于“三交”内容;各地逐步出台培育型政策,政策群创新探索趋势明显,但政策工具的联动效应有待提升。故此,未来各地区要结合区域结构特点,促进基本政策工具结构合理化,调适次级政策工具与各地实际的匹配度,不断健全和优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政策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地区 东部地区 政策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炉瓶三事:文明在地化的感官叙事与文化动力学
15
作者 牛乐 王禹卓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5-123,共9页
“炉瓶三事”是中华传统香文化中的重要器物,也是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在文明交流互鉴的过程中,“炉瓶三事”以感官为媒介,实现了生活仪式、审美范式与精神价值的认同与共享,折射出不同文明体系在生活美学层面的深度对话。在此意... “炉瓶三事”是中华传统香文化中的重要器物,也是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在文明交流互鉴的过程中,“炉瓶三事”以感官为媒介,实现了生活仪式、审美范式与精神价值的认同与共享,折射出不同文明体系在生活美学层面的深度对话。在此意义上,文明的对话与交融并不局限于语言、哲学、制度等理性层面的活动,也是富有生活性、情境性,具有美学价值的感官叙事活动,其融汇丰富的历史内涵、情感意象、道德生活,促进了文化认同与文化共享,形成文明在地化重要的动力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炉瓶三事 中华文化符号 文明对话 在地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践与认知:“中国法律儒家化”命题反思
16
作者 唐伟华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3-64,共12页
中国法律儒家化命题是20世纪早期的法学、史学与社会学领域的知识精英,面对东西文明交汇及民族文化危机的历史情境,建构和表达的一项文化立场和集体意识,其经由当代学界对该命题的接纳和传播而延续。由于该命题的主旨在于凸显中国固有... 中国法律儒家化命题是20世纪早期的法学、史学与社会学领域的知识精英,面对东西文明交汇及民族文化危机的历史情境,建构和表达的一项文化立场和集体意识,其经由当代学界对该命题的接纳和传播而延续。由于该命题的主旨在于凸显中国固有法制文明的精神特质及文化个性,这使得它在立论上呈现出本质化、概念化的认知倾向,它掩盖了作为实践的中国法律文化传统中的多样性、差异性及丰富性,这恰恰是值得反思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 儒家化 实践 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内外之道:中国宗族实践的儒学人类学面向
17
作者 宋雷鸣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5-76,共12页
作为儒学的一种礼仪形态,宗族实践理应结合儒学的角度来思考。儒学中的“礼”是人类共性的表现,它贯通着古今中外纷繁复杂的社会文化,是一个超出“社会”和“文化”内涵的概念,它提醒研究者应在更为宏大的宇宙论场景中来考察宗族。“礼... 作为儒学的一种礼仪形态,宗族实践理应结合儒学的角度来思考。儒学中的“礼”是人类共性的表现,它贯通着古今中外纷繁复杂的社会文化,是一个超出“社会”和“文化”内涵的概念,它提醒研究者应在更为宏大的宇宙论场景中来考察宗族。“礼”又是“道”的表现形式,道不仅贯通万物,还统合内外,而“心性”是统合内外的枢纽,甚至有“心即宇宙”的说法。这些思想为弥合现代学术中常见的二元裂痕提供了启示。基于上述理论逻辑,“礼”“道”“心性”等概念为缓和宗族研究中的众多争论,以及推动相关研究的进展打开了新的可能性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族 实践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数字互嵌社区研究
18
作者 王伟 林婉冰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9-106,共8页
在技术革新、社会需求和政策推动的三维驱动下,民族数字互嵌社区得以形成。民族数字互嵌社区是数字化时代多民族互嵌式社区治理与数字平台有机结合的产物,展现出系统性、虚拟性、互嵌性和开放性的特征。在民族互嵌社区治理数字化、促进... 在技术革新、社会需求和政策推动的三维驱动下,民族数字互嵌社区得以形成。民族数字互嵌社区是数字化时代多民族互嵌式社区治理与数字平台有机结合的产物,展现出系统性、虚拟性、互嵌性和开放性的特征。在民族互嵌社区治理数字化、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以及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等方面功能显著。然而,民族数字互嵌社区仍面临技术困境、民族认同、制度滞后的挑战,需从发展数字技术、凝聚共识和优化治理模式和建立健全制度等方面发力,以实现社区内外部的高效运转,以数字化赋予民族互嵌社区新动力,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数字化 互嵌社区 民族“三交” 社区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侵华时期对蒙疆地区的给水环境调查——以《蒙疆地方兵要给水要图》为中心
19
作者 吕昊婧 于飞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45,共16页
日军侵华时期,耗时四年(1938-1941年)分阶段精心绘制了17幅《蒙疆地方兵要给水要图》,旨在满足其在蒙疆地区的军事需求。这些要图展现出蒙疆地区水资源分布特点:东南部充沛,西北部稀缺,主要集中于晋北、察南及绥东等关键地带。日军通过... 日军侵华时期,耗时四年(1938-1941年)分阶段精心绘制了17幅《蒙疆地方兵要给水要图》,旨在满足其在蒙疆地区的军事需求。这些要图展现出蒙疆地区水资源分布特点:东南部充沛,西北部稀缺,主要集中于晋北、察南及绥东等关键地带。日军通过挖掘新井,有效开发地下水,使之成为该区主要水源,同时,辅以自然水体如河湖、泉眼作为辅助。这些要图不仅为日军的军队部署和行动提供了关键决策依据,还成为其对抗中国军队及应对苏联潜在威胁的重要战略资源。日军在蒙疆地区“重东南轻西北”的布局,正是基于对这些水资源分布特征的深刻洞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给水调查 驻蒙军 兵要地志 《蒙疆地方兵要给水要图》 蒙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当代“并家婚”实践及学理思考——以浙北地区为例
20
作者 张静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7-85,共9页
随着20世纪70年代中国内地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中国社会人口构成和家庭结构都发生了变化,呈现出少子化、老龄化趋势。这使得传统婚姻和家庭承担的功能不能如常发挥。为了因应这种情形,中国各地农村流行起“并家婚”形式。该种婚姻以婚前... 随着20世纪70年代中国内地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中国社会人口构成和家庭结构都发生了变化,呈现出少子化、老龄化趋势。这使得传统婚姻和家庭承担的功能不能如常发挥。为了因应这种情形,中国各地农村流行起“并家婚”形式。该种婚姻以婚前协商为前提,以婚后“双系兼顾”为原则,在安排居住、子代姓氏冠名、祖辈亲属称呼、养老均担等方面表现出实践性特征。浙北地区更以家庭生计基础和传统家文化理念推动具体实践,并通过亲属称呼调整体现血亲、姻亲的平衡。“并家婚”策略彰显出中国父系继嗣的灵活性及实践的亲属关系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家婚 家庭策略 亲属关系 双系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