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2,302篇文章
< 1 2 1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高效的脉冲神经网络雷达脉内调制类型识别
1
作者 艾小凡 张银兵 李彦栓 雷达与对抗 2025年第1期13-17,23,共6页
针对传统的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雷达调制类型识别方法,因存储和计算需求巨大存在一定的应用限制的问题,设计一种基于脉冲神经网络(Spiking Neural Networks,SNN)的雷达脉内调制类型识别算法。利用样本信号的时频二维特征作为神经网络的输... 针对传统的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雷达调制类型识别方法,因存储和计算需求巨大存在一定的应用限制的问题,设计一种基于脉冲神经网络(Spiking Neural Networks,SNN)的雷达脉内调制类型识别算法。利用样本信号的时频二维特征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并将输入数据编码转换为脉冲序列,结合泄漏积分点火脉冲神经元,构建SNN分类器模型,从而完成辐射源调制类型识别。采用反正切函数作为反向传播时脉冲发射函数的梯度替代函数对SNN模型进行优化,解决模型训练困难的问题。仿真结果验证了该算法在信噪比为0 dB下对典型调制类型雷达信号的总体识别率达到98.2%,乘法运算量减少了3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N 雷达侦察 脉内调制 类型识别 轮廓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复合传动式电动天线升降杆结构设计
2
作者 江国辉 荣莲 雷达与对抗 2025年第1期49-53,共5页
针对天线升降杆受结构限制的问题,提出一种复合传动式的结构设计,用于提高升降杆的综合性能。采用丝杠、螺母组成的螺旋传动与钢丝绳、滑轮组成的绳索传动相结合的方式来升降各节管体,实现升降杆的展开和缩回。结果表明:该类结构形式升... 针对天线升降杆受结构限制的问题,提出一种复合传动式的结构设计,用于提高升降杆的综合性能。采用丝杠、螺母组成的螺旋传动与钢丝绳、滑轮组成的绳索传动相结合的方式来升降各节管体,实现升降杆的展开和缩回。结果表明:该类结构形式升降杆综合性能好,有一定的市场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线升降杆 丝杠螺母传动 钢丝绳联动 方形管体 钢丝绳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雨衰模型的Q/V频段信关站接收信号研究
3
作者 罗强辉 段睿 +3 位作者 蓝廷帅 邱磊 余鹏 黄成 雷达与对抗 2025年第1期24-28,共5页
针对雨致衰减对Q/V频段信关站接收信号和下行性能的显著影响,结合国际电信联盟提供的雨衰模型分析三亚地区Q/V频段信关站在不同降雨量下雨衰随天线仰角的变化,利用Matlab拟合出Q/V频段信关站在不同天线仰角下天线噪声温度随雨衰的变化... 针对雨致衰减对Q/V频段信关站接收信号和下行性能的显著影响,结合国际电信联盟提供的雨衰模型分析三亚地区Q/V频段信关站在不同降雨量下雨衰随天线仰角的变化,利用Matlab拟合出Q/V频段信关站在不同天线仰角下天线噪声温度随雨衰的变化和雨衰对Q/V频段信关站下行性能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Q/V频段信关站接收信号应对雨衰的实质性建议,对设计Q/V频段信关站天馈系统和下行信道抗雨衰余量有较大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V频段信关站 接收信号 雨衰模型 噪声温度 下行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阶速度模型的新型趋近律滑模控制
4
作者 车志远 郭迪明 +1 位作者 陶春荣 刘佳 雷达与对抗 2025年第1期43-48,53,共7页
永磁同步电机速度控制器的设计通常依赖于一阶近似速度环模型,为了提高驱动系统的调节性能,在两相同步旋转正交坐标系上建立更为精确的二阶机械动态方程。针对传统指数趋近律抖振现象与趋近速度之间相互矛盾的问题,引入系统状态误差和... 永磁同步电机速度控制器的设计通常依赖于一阶近似速度环模型,为了提高驱动系统的调节性能,在两相同步旋转正交坐标系上建立更为精确的二阶机械动态方程。针对传统指数趋近律抖振现象与趋近速度之间相互矛盾的问题,引入系统状态误差和滑模面函数,得到一种基于分段函数的新型趋近律,并依此设计变增益滑模控制器。研究结果表明,相比经典的PI控制方法,所提的新型趋近律滑模控制策略可以实现无超调转速跟踪,且能有效提升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的跟踪和抗干扰性能,适用于船用雷达稳定转台等应用场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趋近律 滑模控制 抖振 二阶模型 永磁同步电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尺度融合稀疏保持投影与最大间距准则的船舶高分辨距离像目标识别
5
作者 杨学岭 吴鑫 +1 位作者 金志晗 穆加艳 雷达与对抗 2025年第1期6-12,共7页
为了从海杂波中提取更丰富的船舶目标特征信息,并降低高分辨一维距离像(HRRP)高维数据对识别性能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多尺度融合稀疏保持投影和最大边界准则的船舶目标识别方法。多尺度融合具有捕获小尺度特征中局部和细节信息的能力,... 为了从海杂波中提取更丰富的船舶目标特征信息,并降低高分辨一维距离像(HRRP)高维数据对识别性能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多尺度融合稀疏保持投影和最大边界准则的船舶目标识别方法。多尺度融合具有捕获小尺度特征中局部和细节信息的能力,以及捕获大尺度特征中全局和轮廓信息的能力,有助于从海杂波中提取HRRP边缘信息,提高目标识别精度。基于实测数据的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从海杂波中有效提取船舶目标特征信息,降低数据特征维数,提高目标识别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RRP 船舶目标识别 SPP 特征提取 P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MNL的一体化数据采集系统设计和实现
6
作者 班阳阳 李颖 +1 位作者 蒋莹莹 黄磊 雷达与对抗 2025年第1期1-5,共5页
针对现有雷达系统缺乏对采集任务自动解析和分层数据关联的采集技术研究,设计和实现一种层级式和多节点联动式(Hierarchical and Multi Node Linkage,HMNL)的一体化数据采集系统,各处理节点采用任务侦听、异常数据监控、联动触发和动态... 针对现有雷达系统缺乏对采集任务自动解析和分层数据关联的采集技术研究,设计和实现一种层级式和多节点联动式(Hierarchical and Multi Node Linkage,HMNL)的一体化数据采集系统,各处理节点采用任务侦听、异常数据监控、联动触发和动态缓存机制,实现对雷达数据和异常数据及时有效的采集,大大提升了采集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采集 HMNL 任务侦听 数据监控 动态缓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控制的雷达天线舱气液热交换器设计
7
作者 张伟 秦雅 +1 位作者 朱鹏 朱瑞杰 雷达与对抗 2025年第1期54-58,共5页
提出一种基于模糊控制的雷达天线舱用全国产气液热交换器设计方法。气液热交换器由控制模块、各类传感器、电磁阀、风机、板翅式换热器等组成。冷却水流经板翅式换热器,将雷达天线舱内的各电子模块的热量带走,实现舱内控温。气液热控制... 提出一种基于模糊控制的雷达天线舱用全国产气液热交换器设计方法。气液热交换器由控制模块、各类传感器、电磁阀、风机、板翅式换热器等组成。冷却水流经板翅式换热器,将雷达天线舱内的各电子模块的热量带走,实现舱内控温。气液热控制模块定时采集舱内温度、湿度等信息,通过模糊控制算法实时调整风机运行转速。此外,气液热交换器还具有漏液保护、故障检测、告警及显示等功能。+55℃高温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气液热交换器能够稳定控制雷达天线舱内的温度,各保护、报警功能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热交换器 GD32F407 模糊控制 全国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舶直流变换器并联均流控制研究
8
作者 徐庆远 任晓艳 +3 位作者 张先云 杨涵 杨香兵 朱杰 雷达与对抗 2025年第1期64-68,共5页
针对船舶直流微电网中船舶直流变换器并联运行时功率分配不均的问题,结合下垂控制原理,提出一种基于改进下垂法的船舶直流变换器并联均流控制策略。首先,针对下垂控制带来的直流母线电压压降的问题,通过平移下垂曲线实现对输出电压压降... 针对船舶直流微电网中船舶直流变换器并联运行时功率分配不均的问题,结合下垂控制原理,提出一种基于改进下垂法的船舶直流变换器并联均流控制策略。首先,针对下垂控制带来的直流母线电压压降的问题,通过平移下垂曲线实现对输出电压压降的补偿;然后,针对下垂控制带来的并联变换器均流性能问题,通过调整下垂曲线系数与固定时间理论,同时提高船舶直流变换器动态均流性能;最后,通过仿真与传统的下垂控制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并联均流控制方法具有均流速度快、效果好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直流微电网 直流变换器 下垂控制 固定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风电场对蒸发波导传播特性影响研究
9
作者 韩英杰 叶新红 +1 位作者 黄攀 申云乔 雷达与对抗 2025年第1期35-42,共8页
为研究海上风电场对无线电波海上低空超视距传播的影响,以微波雷达为例,对蒸发波导受到海上风电场影响后,雷达信号的超视距传播情况进行仿真分析。结果显示:当雷达部署于岸边时,风力发电机离岸越远,对电磁波信号超视距传播影响越大;在... 为研究海上风电场对无线电波海上低空超视距传播的影响,以微波雷达为例,对蒸发波导受到海上风电场影响后,雷达信号的超视距传播情况进行仿真分析。结果显示:当雷达部署于岸边时,风力发电机离岸越远,对电磁波信号超视距传播影响越大;在电磁波传播方向上,风机部署越多,对电磁波信号超视距传播影响越大;当雷达部署于最外侧的风机底座上时,电磁波信号超视距传播基本不受影响。本研究可为海上风机和雷达部署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机 尾流 蒸发波导 超视距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被动雷达站预警机时差定位方法研究
10
作者 龚辉 余立志 +4 位作者 成凯 黄更生 罗曼 贺彬辉 孙翔 雷达与对抗 2025年第1期18-23,共6页
针对空中目标预警机高精度定位问题,提出一种多被动雷达站预警机时差定位方法。利用被动雷达站自身位置和不同站接收到辐射源信息的时间差,建立目标位置求解模型;对模型进行简化,转化为对非线性方程组求解问题;通过分析比较迭代泰勒级... 针对空中目标预警机高精度定位问题,提出一种多被动雷达站预警机时差定位方法。利用被动雷达站自身位置和不同站接收到辐射源信息的时间差,建立目标位置求解模型;对模型进行简化,转化为对非线性方程组求解问题;通过分析比较迭代泰勒级数法、牛顿迭代法和间接目标位置求解法等算法,择优解算非线性方程,实现对预警机的跟踪定位,并计算出预警机飞行航迹;最后通过仿真验证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站时差定位 非线性方程 到达时间差 定位解算与跟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通道数据并行实时预处理与高速落盘的系统与方法研究
11
作者 刘秋飞 李忠玉 卜伟雄 雷达与对抗 2025年第1期59-63,共5页
针对目前雷达系统多通道数据并行传输时所存在的传输误码、通道间时序不同步、同类型数据通道间组合异常以及同类型数据内部逻辑顺序无法调整等问题,提出一种多通道数据并行实时预处理与高速落盘系统解决方案。系统包括片上并行实时预... 针对目前雷达系统多通道数据并行传输时所存在的传输误码、通道间时序不同步、同类型数据通道间组合异常以及同类型数据内部逻辑顺序无法调整等问题,提出一种多通道数据并行实时预处理与高速落盘系统解决方案。系统包括片上并行实时预处理平台与高速落盘平台,能够克服传统数据传输技术中无实时数据预处理功能、不支持多类型数据并行高速传输的难点,实现多通道数据并行实时预处理与传输,可有效提升雷达系统的数据处理效率,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通道 并行实时 预处理 高速落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刊声明
12
作者 《雷达与对抗》编辑部 雷达与对抗 2025年第1期F0004-F0004,共1页
本刊许可本刊合作单位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输本刊全文,相关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次性给付。作者向本刊提交文章发表的行为视为同意本刊上述声明。
关键词 合作单位 本刊声明 汇编发行 数字化复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匀圆阵条件下的解相位模糊方法研究
13
作者 王仁茂 潘龙 雷达与对抗 2025年第1期29-34,58,共7页
针对均匀圆阵存在的均匀布置约束条件,为提升圆阵的布阵自由度,提出一种非均匀圆阵二维解相位模糊方法。在讨论均匀圆阵测向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对比非均匀圆阵与均匀圆阵的处理过程,得到从均匀圆阵推广到非均匀圆阵的相位计算方法;通过... 针对均匀圆阵存在的均匀布置约束条件,为提升圆阵的布阵自由度,提出一种非均匀圆阵二维解相位模糊方法。在讨论均匀圆阵测向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对比非均匀圆阵与均匀圆阵的处理过程,得到从均匀圆阵推广到非均匀圆阵的相位计算方法;通过构造一个九元非均匀圆阵总结该方法的处理流程,并以计算实例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对开展相关研究有较大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A估计 非均匀圆阵 解相位模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雷达对抗侦察系统效能评估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余立志 张范军 +1 位作者 王智勇 秦泗帅 雷达与对抗 2024年第1期6-9,25,共5页
针对雷达对抗侦察系统效能评估涉及因素多、评估比较复杂的问题,提出4个方面16个指标的评估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数学模型对系统进行量化评估,并通过实例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将评估... 针对雷达对抗侦察系统效能评估涉及因素多、评估比较复杂的问题,提出4个方面16个指标的评估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数学模型对系统进行量化评估,并通过实例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将评估过程中的定性判断进行定量化处理,得到的评价结果更加公正、客观,可用于雷达对抗侦察系统定量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 模糊综合评判 雷达对抗侦察系统 效能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带片式有源阵列设计
15
作者 向海生 臧永东 陈甘霖 雷达与对抗 2024年第1期31-35,52,共6页
针对多功能应用需求,提出一种宽带片式有源阵列的解决方案。有源阵列包含8个有源子阵,为了实现高集成、可扩展、低剖面设计,有源子阵采用三层片式架构,天线单元、T/R组件及延时多功能模块之间采用垂直互连。天线单元层、T/R组件层以及... 针对多功能应用需求,提出一种宽带片式有源阵列的解决方案。有源阵列包含8个有源子阵,为了实现高集成、可扩展、低剖面设计,有源子阵采用三层片式架构,天线单元、T/R组件及延时多功能模块之间采用垂直互连。天线单元层、T/R组件层以及延时多功能模块层均依托冷板进行装配,外部电源及控制通过延时多功能模块分配到T/R组件。测试结果表明:在瞬时带宽4 GHz、±45°扫描范围内,通过全时延补偿实现波束指向偏差接近1/10波束宽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带 片式 有源阵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舰载雷达天线稳定平台横摇滚珠丝杠断裂失效分析
16
作者 钱建国 冯辉 +1 位作者 陶鑫 张巍 雷达与对抗 2024年第3期46-51,共6页
针对某型舰载雷达天线稳定平台发生的横摇滚珠丝杠断裂问题,对失效滚珠丝杠开展失效分析。通过综合分析失效滚珠丝杠的断口分析、化学成分检测、金相检测、硬度检测与力学性能检测结果,认为滚珠丝杠螺纹退刀槽过渡圆角区表面残留的氮化... 针对某型舰载雷达天线稳定平台发生的横摇滚珠丝杠断裂问题,对失效滚珠丝杠开展失效分析。通过综合分析失效滚珠丝杠的断口分析、化学成分检测、金相检测、硬度检测与力学性能检测结果,认为滚珠丝杠螺纹退刀槽过渡圆角区表面残留的氮化白亮层导致表面脆性增加,促进了疲劳源的产生,材料调质处理后的抗拉强度、下屈服强度偏低,降低了材料的疲劳强度,在超过其疲劳承载极限的横摇交变载荷作用下发生疲劳断裂。通过对滚珠丝杠螺纹退刀槽部位采取防渗氮保护或渗氮处理后彻底去除氮化白亮层,同时优化调质处理工艺参数可以提高该滚珠丝杠的疲劳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线稳定平台 滚珠丝杠 渗氮层 白亮层 疲劳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高增益相控阵天线阵列机相扫模式下的波束控制算法 被引量:1
17
作者 季连庆 孟祥东 +1 位作者 李科 刘小飞 雷达与对抗 2024年第2期25-28,共4页
针对在二维平面相控阵天线和椭球天线罩之间增加引向天线会使天线阵列的辐射相位中心由二维扩展到三维,经典的平面相控阵波束控制算法不再适用的问题,基于高增益引向天线阵列,提出一种三维阵列的波束控制算法,在机相扫模式下修正脉间波... 针对在二维平面相控阵天线和椭球天线罩之间增加引向天线会使天线阵列的辐射相位中心由二维扩展到三维,经典的平面相控阵波束控制算法不再适用的问题,基于高增益引向天线阵列,提出一种三维阵列的波束控制算法,在机相扫模式下修正脉间波束指向,提高波束扫描精度,并给出了工程实现的具体流程,最后通过地面测试验证了新算法的性能优势,并通过空中配试靶机验证了新算法的探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向阵列 三维 波束控制 脉间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同时机相扫雷达的重点扇区建立方法
18
作者 李国刚 赵成 朱张勤 雷达与对抗 2024年第2期29-31,50,共4页
针对在机械扫描的同时如何更好地发挥相控阵雷达电子扫描优势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同时机相雷达的重点扇区建立方法,通过建模和仿真分析说明建立重点扇区的工作原理与实现途径,进而实现提升重点扇区目标探测威力的目的,仿真和分析结果验... 针对在机械扫描的同时如何更好地发挥相控阵雷达电子扫描优势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同时机相雷达的重点扇区建立方法,通过建模和仿真分析说明建立重点扇区的工作原理与实现途径,进而实现提升重点扇区目标探测威力的目的,仿真和分析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对工程应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扫描 电子扫描 同时机相扫 重点扇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S证据理论的卫星引导雷达目标融合置信度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晨 付林 雷达与对抗 2024年第3期15-19,30,共6页
针对卫星多手段探测数据对海上雷达探测的引导问题,提出一种基于D-S证据理论的目标融合置信度计算方法,构建随时间变化的卫星与雷达目标融合置信度计算模型,完成对目标定位的置信度评估,并通过仿真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在卫星多手段... 针对卫星多手段探测数据对海上雷达探测的引导问题,提出一种基于D-S证据理论的目标融合置信度计算方法,构建随时间变化的卫星与雷达目标融合置信度计算模型,完成对目标定位的置信度评估,并通过仿真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在卫星多手段数据引导的情况下,该方法可有效提高雷达对目标探测的探测信息置信度,实现对目标的高效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 雷达 信息融合 D-S证据理论 置信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低复杂度高精度测向新方法
20
作者 曾富红 彭占立 司伟建 雷达与对抗 2024年第3期6-9,45,共5页
针对传统MUSIC方法测角误差、计算复杂度分别与网格搜索间隔成正、反比关系这一矛盾,提出一种低复杂度高精度测向新方法。通过应用波束形成方法确定信号的粗略方向,缩小谱峰搜索范围,降低谱峰搜索计算量。同时结合信号子空间与噪声子空... 针对传统MUSIC方法测角误差、计算复杂度分别与网格搜索间隔成正、反比关系这一矛盾,提出一种低复杂度高精度测向新方法。通过应用波束形成方法确定信号的粗略方向,缩小谱峰搜索范围,降低谱峰搜索计算量。同时结合信号子空间与噪声子空间的正交性弥补谱峰搜索步长设定带来的固有偏差,从而在不需降低谱峰搜索步长的情况下提高测向精度,实现低复杂度高精度测向的目的。仿真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及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向 低复杂度 高精度 谱峰搜索步长 固有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