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飞厦门,看漆画——观展随感 |
长北
|
《长江文艺评论》
|
2025 |
0 |
|
2
|
重建故乡书写的内在秩序——再论剑男新诗集《透过破碎的窗玻璃》 |
刘波
|
《长江文艺评论》
|
2025 |
0 |
|
3
|
“汉味小说”的新收获——姜燕鸣《暹春纪》速评 |
刘川鄂
|
《长江文艺评论》
|
2025 |
0 |
|
4
|
发现“角落”:一种“温暖”的烛照——博物诗学视野下李娟《阿勒泰的角落》中的风景描写 |
王书婷
陈佳昕
|
《长江文艺评论》
|
2025 |
0 |
|
5
|
新技术、新理念与新使命:2024年国产纪录片创作实践与理论面向 |
彭翠
郑海盈
丁娜
|
《长江文艺评论》
|
2025 |
0 |
|
6
|
智性抒情与当代诗歌的美学建构——评胡弦诗集《沙漏》 |
刘慧
杨丹
|
《长江文艺评论》
|
2025 |
0 |
|
7
|
地方·国际·共同体:纪录片《龙舟》的融合创制与时代价值 |
顿山
臧志
|
《长江文艺评论》
|
2025 |
0 |
|
8
|
平视视角与民间立场——从《边鼓》看喻长亮的乡土叙事 |
张世鑫
|
《长江文艺评论》
|
2025 |
0 |
|
9
|
“大两河文明”的艺术表达与文明重塑 |
向云驹
|
《长江文艺评论》
|
2025 |
0 |
|
10
|
从“小巷”到“大家”:电视剧《小巷人家》的温暖现实主义叙事 |
许波
徐伊宁
|
《长江文艺评论》
|
2025 |
0 |
|
11
|
刀郎原创歌曲二十年(2004-2024)——基于音乐形态学视角下的风格分析与阐释 |
何兴华
|
《长江文艺评论》
|
2025 |
0 |
|
12
|
笔墨之境 画外求妙——罗丹青写意书画摭谈 |
熊泽玮
陈时
|
《长江文艺评论》
|
2025 |
0 |
|
13
|
审美与现代的角力:《审美现代性视域中的“85新潮美术运动”》评析 |
萧涵耀
|
《长江文艺评论》
|
2025 |
0 |
|
14
|
构建当代湖北戏曲史的重要贡献——评《当代湖北戏曲资料选编·档案文件卷(1949-2020)》 |
肖柳
|
《长江文艺评论》
|
2025 |
0 |
|
15
|
作为“不可靠叙述”的音乐书写 |
王希翀
|
《长江文艺评论》
|
2025 |
0 |
|
16
|
“脱域”视域下的城乡审思——评《张学东中篇小说集》 |
郭秀秀
|
《长江文艺评论》
|
2025 |
0 |
|
17
|
时空链接·墨彩叠织·记忆回溯:主旋律纪录片《在影像里重逢》的艺术探析 |
林静
|
《长江文艺评论》
|
2025 |
0 |
|
18
|
回眸历史足迹 彰显思想伟力——系列微纪录片《思想的力量》的叙事技巧与传播价值 |
彭翠
李盟
|
《长江文艺评论》
|
2024 |
1
|
|
19
|
刘醒龙长篇新作《听漏》的哲思现实主义风格论析 |
王仁宝
|
《长江文艺评论》
|
2024 |
1
|
|
20
|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视听传播:元话语、数字化与南方转向 |
顾亚奇
郭格
|
《长江文艺评论》
|
2024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