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14,29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元周期、粮食金融化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
1
作者 李薇 钟宇平 冷佳璇 金融经济 2025年第2期43-56,共14页
在美元周期、粮食金融化作用下,粮食市场与货币市场、外汇市场、股票市场和期货等衍生品市场的交互性日益加强,价格波动性持续加剧。作为全球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和消费国,我国粮食市场亦难以置身事外。本文运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动... 在美元周期、粮食金融化作用下,粮食市场与货币市场、外汇市场、股票市场和期货等衍生品市场的交互性日益加强,价格波动性持续加剧。作为全球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和消费国,我国粮食市场亦难以置身事外。本文运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动态考察美元周期、粮食金融化因素对我国四种主要粮食价格波动的影响。结果表明,美元周期、粮食金融化作用下,粮食价格正在偏离传统的粮食供求关系及价格波动特征,加剧了国际国内粮食市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美元周期、粮食金融化对我国粮食安全传导的冲击受到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包括市场供需面、美国农产品话语权、衍生品市场与现货市场联动性、本国外贸依赖度以及本国宏观调控政策等;较高的口粮自给率和农产品价格保护机制在风险隔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而为我国粮食安全提供了更有力的保障。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做好粮食安全顶层设计、优化粮食产业体系、加强粮食相关金融市场建设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元周期 粮食金融化 粮食供求关系 粮食价格波动 粮食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金融赋能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兼论技术创新与债务融资成本的作用路径
2
作者 李艳丽 杨承欣 李利军 金融经济 2025年第1期13-24,89,共13页
本文聚焦于绿色金融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赋能作用,以2010—202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结合城市层面的绿色金融指标,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探究绿色金融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绿色金融能够显著... 本文聚焦于绿色金融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赋能作用,以2010—202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结合城市层面的绿色金融指标,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探究绿色金融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绿色金融能够显著促进企业新质生产力的提升,技术创新和债务融资成本在绿色金融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过程中起到中介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绿色金融对中小微企业、中西部地区企业及重污染行业企业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本文从政府、金融机构、企业三个层面提出完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深化绿色金融产品创新等建议,以推动绿色金融发展,助力企业新质生产力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绿色金融 技术创新 债务融资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支持粮食系统可持续转型研究
3
作者 周孟亮 肖露 金融经济 2025年第2期32-42,共11页
粮食系统可持续转型是推动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环节,也是维系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本文分析了金融支持粮食系统可持续转型的发展现状,并从金融助力技术创新、传递绿色信号、缓解融资约束、优化资源配置四个方面... 粮食系统可持续转型是推动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环节,也是维系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本文分析了金融支持粮食系统可持续转型的发展现状,并从金融助力技术创新、传递绿色信号、缓解融资约束、优化资源配置四个方面阐述了其内在逻辑。进一步地,本文总结了金融支持粮食系统可持续转型面临的困境,具体包括金融产品供需之间存在差距、金融服务发展水平有待提升、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尚不完善、农村居民金融素养普遍不高以及风险分担与补偿机制不健全等。对此,本文提出构建多层次金融支持体系、创新多样化和差异化金融产品、提升金融服务整体质量、建立健全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多方面提升农村居民金融素养、完善风险分担与补偿机制等对策建议,助力粮食系统可持续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系统 粮食安全可持续转型 金融支持 技术创新 资源优化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省会”战略与地区实体经济发展——基于我国26个省份的实证研究
4
作者 秦建文 黄金杰 金融经济 2025年第2期20-31,共12页
“十三五”以来,我国多个省份相继实施“强省会”战略,而这一战略是否能够促进省会城市实体经济的发展,以及其对省内其他城市实体经济的影响有待验证。本文使用2014—2022年我国26个省会城市及284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 “十三五”以来,我国多个省份相继实施“强省会”战略,而这一战略是否能够促进省会城市实体经济的发展,以及其对省内其他城市实体经济的影响有待验证。本文使用2014—2022年我国26个省会城市及284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基准回归分析,并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对省域内实体经济关联效应进行空间计量检验,得出三点结论。第一,“强省会”战略对省会城市实体经济的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第二,“强省会”战略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呈现显著的首位度异质性,在低、高首位度组中,“强省会”战略均产生正向促进作用,但高首位度组的边际效应明显弱于低首位度组,而中首位度组的影响不显著。第三,“强省会”战略的实施对省内其他城市实体经济发展具有虹吸效应。基于此,本文提出一系列政策建议,建议政府精准施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并优化资源配置,增强非省会城市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省会”战略 实体经济 区域发展 城市首位度 虹吸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要素市场化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基于技术创新机制的实证分析
5
作者 谢磊 舒巧峰 金融经济 2025年第1期51-61,共11页
数字经济时代,数据要素已成为企业高质量投资的核心驱动力。本文以我国数据交易平台的兴起作为准自然实验背景,利用2011—2023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应用渐进式双重差分法评估数据要素市场化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 数字经济时代,数据要素已成为企业高质量投资的核心驱动力。本文以我国数据交易平台的兴起作为准自然实验背景,利用2011—2023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应用渐进式双重差分法评估数据要素市场化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据要素市场化能显著提升企业投资效率,展现投资优化与治理效能。进一步的机制检验表明,数据要素市场化通过激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间接促进了投资效率的提升。异质性检验显示,高新技术企业、大规模企业、东部地区企业及国有企业在数据要素市场化进程中受益更为显著。本文深化了对企业投资效率影响因素的探讨,为政府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提供了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数据要素市场化 数据交易平台 技术创新 企业投资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ESG表现对供应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分析
6
作者 高杰英 刘庆红 金融经济 2025年第2期85-97,共13页
本文基于2009-2021年的客户-供应商配对样本,采用SBM-ML法测算供应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构建基准回归模型,实证考察客户企业ESG表现对供应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企业良好的ESG表现显著提升了供应商的绿色全要... 本文基于2009-2021年的客户-供应商配对样本,采用SBM-ML法测算供应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构建基准回归模型,实证考察客户企业ESG表现对供应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企业良好的ESG表现显著提升了供应商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地,本文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并结合理论进行机制分析,发现企业良好的ESG表现通过刺激供应商降低环境成本、增加环保背景高管数和提高绿色创新水平来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分析表明,当供应商客户集中度较高、环境规制程度较高时,企业ESG表现的促进效应更为明显。本文从供应链视角出发,丰富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驱动因素研究,并为供应链企业如何更好地实现绿色转型、承担社会责任提供了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应链 ESG表现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绿色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的“股贷债保”联动模式研究
7
作者 尹筑嘉 王星婷 +2 位作者 王舒军 傅安里 胡荣尚 金融经济 2025年第2期98-108,共11页
“股贷债保”联动是解决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有效手段,也是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深入探讨了“股贷债保”联动模式的构建路径,结合北京创时能源有限公司、湖南金博碳素股份有限公司和云南云内动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股贷债保”联动是解决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有效手段,也是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深入探讨了“股贷债保”联动模式的构建路径,结合北京创时能源有限公司、湖南金博碳素股份有限公司和云南云内动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等具体案例,分别探讨了投贷保联动、股债联动和债贷联动等“股贷债保”联动模式在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强化政策引导、完善风险补偿机制、促进金融产品创新、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培育复合型专业人才等建议,推动“股贷债保”联动模式的发展与完善,助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贷债保 联动模式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支柱”政策对我国宏观杠杆率及各部门杠杆率的调控效应研究
8
作者 王晓婷 余洁 金融经济 2025年第2期3-19,共17页
本文基于2013—2021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家庭部门、金融部门、非金融企业部门和政府部门宏观杠杆率数据,分析了各区域宏观杠杆率和部门杠杆率的发展特征,并实证研究了“双支柱”政策对宏观杠杆率的调控作用。研究发现,(1)2015... 本文基于2013—2021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家庭部门、金融部门、非金融企业部门和政府部门宏观杠杆率数据,分析了各区域宏观杠杆率和部门杠杆率的发展特征,并实证研究了“双支柱”政策对宏观杠杆率的调控作用。研究发现,(1)2015年去杠杆政策在政府部门、非金融企业部门和金融部门中成效显著,而2020年后各部门杠杆率进入结构修复阶段,并呈现金融部门最高、政府部门最低的结构特征。(2)“双支柱”政策协调作用能够降低宏观杠杆率,其中对金融部门和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的调控更为有效。(3)“双支柱”政策可通过信贷传导渠道显著降低宏观杠杆率。(4)“双支柱”政策的调控效果具有区域异质性,其对中东部地区宏观杠杆率的调控效应更为明显;分部门来看,“双支柱”政策对西部地区金融、家庭和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有显著影响,且能够有效降低中部和东部地区金融部门杠杆率。基于此,本文提出建立宏观杠杆率的动态差别化管理机制,推进“双支柱”政策协调配合,并强化房地产金融、地方债务等重点领域的政策协同,构建区域“双支柱”政策体系等建议,以实现金融稳定与经济增长双重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支柱”政策 宏观杠杆率 部门杠杆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下的金融票据管理创新:数据融合路径的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施志晖 陆岷峰 金融经济 2025年第1期37-50,共14页
在数字经济背景下,金融票据管理亟需从传统模式向智能化、自动化方向转型。本文提出的金融票据管理系统以技术扩散理论为基础,通过创新的技术架构和数据融合路径设计,系统性地应对了金融票据管理中的复杂需求。该系统通过引入图像识别与... 在数字经济背景下,金融票据管理亟需从传统模式向智能化、自动化方向转型。本文提出的金融票据管理系统以技术扩散理论为基础,通过创新的技术架构和数据融合路径设计,系统性地应对了金融票据管理中的复杂需求。该系统通过引入图像识别与OCR技术,构建基于多维度分层管理树的数据融合框架,实现了票据数据的自动化分类、精确校验及快速检索。实验结果显示,这一融合路径在数据处理精度、系统响应速度及稳定性方面优于现有管理模式,尤其在大规模数据环境下表现出了高度适应性和可靠性。本文为金融票据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为金融机构在数字化转型中应对多样化数据需求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未来将进一步拓展该路径的适用性,并探索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策略,为金融票据的数智化管理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金融 数字金融 金融票据管理 技术扩散理论 数据融合路径 数智化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金融与共同富裕:机制分析与空间溢出效应
10
作者 谭诗睿 黄应绘 金融经济 2025年第1期62-75,共14页
本文基于我国30个省份2011—2022年的面板数据,构建共同富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种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并对共同富裕的时空演变特征与空间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各省份数字金融和共同富裕... 本文基于我国30个省份2011—2022年的面板数据,构建共同富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种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并对共同富裕的时空演变特征与空间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各省份数字金融和共同富裕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且这种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扩大;数字金融对共同富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呈现非线性的影响,数字金融的促进作用随着数字金融水平、科技创新水平及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增强;数字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但在不同发达程度的区域之间存在差异;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在数字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中起到中介作用。对此,本文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旨在为我国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有益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 共同富裕 空间溢出效应 科技创新 经济发展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风险感知会促使企业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吗?——来自中国A股市场的经验证据
11
作者 吴慧慧 邓益杰 张雨辰 金融经济 2025年第2期70-84,共15页
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探讨气候变化与企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基于2008—202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构建气候风险感知指标,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其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 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探讨气候变化与企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基于2008—202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构建气候风险感知指标,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其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气候风险感知能够倒逼企业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机制分析显示,气候风险感知可通过改善企业环境绩效、加强媒体监督以及获取更多政府补贴来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门槛效应分析发现,当企业ESG表现超过门槛值时,气候风险感知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显著增强。异质性分析显示,在非国有企业、小规模企业以及高市场化程度地区的企业中,气候风险感知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基于此,本文从政府、企业、外部舆论等多个维度提出政策建议,旨在协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风险感知 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ESG表现 企业环境绩效 媒体监督 政府补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对女性非农就业的影响——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经验分析
12
作者 赵桂婷 张铭涵 金融经济 2025年第1期90-100,共11页
近年来,人工智能已成为推动经济蓬勃发展的强劲驱动力,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重塑着劳动力市场的整体格局。人工智能技术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已被广泛研究,但其对女性就业领域所产生的特定效应尚未得到充分探讨。本文基于中国家庭... 近年来,人工智能已成为推动经济蓬勃发展的强劲驱动力,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重塑着劳动力市场的整体格局。人工智能技术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已被广泛研究,但其对女性就业领域所产生的特定效应尚未得到充分探讨。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20年数据,使用Probit模型估计人工智能对女性非农就业的影响。研究表明,人工智能对女性非农就业具有促进作用。这一促进作用存在明显异质性,对两个及以下子女数、处于18岁至40岁、中低技能水平的女性群体而言,人工智能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公共预算支出和人口老龄化在人工智能对女性非农就业的影响过程中呈现出显著的调节效应,公共预算支出能够强化人工智能的积极作用,而人口老龄化则产生了负向的调节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经济驱动力 技术进步 女性非农就业 人口老龄化 地方财政支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SG表现能促进京津冀地区企业“脱虚向实”吗?——来自上市企业的实证研究
13
作者 潘艺 金融经济 2025年第1期3-12,共10页
发展实体经济是国家重要的战略目标,京津冀地区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经济增长极,研究该地区企业ESG表现对企业“脱虚向实”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1—2022年京津冀地区A股上市企业数据,实证检验ESG表现对企业去金融化的作用、传... 发展实体经济是国家重要的战略目标,京津冀地区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经济增长极,研究该地区企业ESG表现对企业“脱虚向实”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1—2022年京津冀地区A股上市企业数据,实证检验ESG表现对企业去金融化的作用、传导机制以及异质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企业良好的ESG表现有助于企业“脱虚向实”发展。机制研究结果显示,企业良好的ESG表现通过优化债务期限结构、降低短债长用风险,进而促进企业“脱虚向实”。异质性分析显示,对京津冀地区的国有企业、非高新技术企业、垄断行业企业而言,ESG表现的促进效应更为显著。基于此,本文提出建立健全ESG体系、发展数字金融、增强企业绿色环保意识等政策建议,鼓励企业科学开展ESG实践,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G 企业金融化 脱虚向实 短债长用 债务期限结构 京津冀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巨灾保险制度演化博弈分析与协同机制研究:基于制度协同的多主体动态均衡视角
14
作者 蒲成毅 李炳萱 张采立 金融经济 2025年第1期25-36,共12页
本文聚焦于中国巨灾保险制度的完善问题,研究巨灾保险市场、资本市场等多市场联动以及政府行为等因子对博弈均衡的影响,并构建了一个以金融市场为视角展开的,包含投保人、保险公司、地方政府和资本市场的多主体演化博弈模型。研究发现,... 本文聚焦于中国巨灾保险制度的完善问题,研究巨灾保险市场、资本市场等多市场联动以及政府行为等因子对博弈均衡的影响,并构建了一个以金融市场为视角展开的,包含投保人、保险公司、地方政府和资本市场的多主体演化博弈模型。研究发现,保险市场存在多种演化趋势。根据MATLAB仿真模拟结果,引入资本市场会加速博弈向最优状态演化,且金融利率、银行利率、个人收入的提高都有利于市场向最优状态演化。按照博弈进程来看,市场演化的结果前期取决于政府引导的相关措施,后期取决于保险公司的行为。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一个三阶段递进式政策框架,短期内着力于规范市场以解决失灵问题,中期构建分层触发机制,长期明确四方权责关系和分摊比例,以促进市场福利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灾保险市场 资本市场 政府行为 损失分摊体系 市场最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老龄化对金融系统性风险的冲击
15
作者 巫姣 莫阳紫嫣 金融经济 2025年第1期76-89,共14页
金融在应对人口老龄化、减轻人口结构冲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探索人口老龄化对金融系统性风险的冲击,本文基于31个省级行政区的宏观数据和4030家金融机构的微观数据,利用PVAR面板模型系统考察了人口老龄化影响金融稳定的作用机制和传... 金融在应对人口老龄化、减轻人口结构冲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探索人口老龄化对金融系统性风险的冲击,本文基于31个省级行政区的宏观数据和4030家金融机构的微观数据,利用PVAR面板模型系统考察了人口老龄化影响金融稳定的作用机制和传导过程。研究发现,在人口老龄化发展过程中,居民资产负债结构的变化将加剧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的脆弱性,对金融系统性风险产生显著的负面冲击;老年人口的消费需求相对平稳,将削弱财政政策的有效性,老龄化成本高企将加重财政负担,加剧高债务管理压力,极易触发金融系统性风险;人口老龄化的通缩效应和高储蓄低消费特征,将推动自然利率和有效信贷需求持续走低,降低市场对利率政策和信贷政策的敏感度,导致货币政策调控效果不如预期,难以有效防控金融系统性风险的发生。基于此,本文建议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对经济金融的负面影响,合理控制债务规模,稳慎推进政府债务化解,学习和借鉴深度老龄化国家的货币政策经验,确保在人口结构老龄化的情况下提升金融机构金融资源配置功能,增加经济弹性,维护金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金融系统性风险 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 政府债务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杠杆率、生命周期与企业绩效——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企业的实证研究
16
作者 方建国 林扬烨 金融经济 2025年第2期57-69,97,共14页
本文基于企业生命周期视角,使用2013—2022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企业数据,实证检验杠杆率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影响关系。研究表明,杠杆率对企业绩效产生倒U型影响,且存在最优杠杆率。当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杠杆率低于最优杠杆率时,加杠杆... 本文基于企业生命周期视角,使用2013—2022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企业数据,实证检验杠杆率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影响关系。研究表明,杠杆率对企业绩效产生倒U型影响,且存在最优杠杆率。当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杠杆率低于最优杠杆率时,加杠杆能够促进企业绩效提升;当杠杆率高于这一数值时,加杠杆将抑制企业发展。分生命周期来看,各阶段企业杠杆率与企业绩效之间均存在倒U型关系,最优杠杆率随着生命周期的演进而不断降低。进一步分样本的回归结果显示,大型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利用财务杠杆提升企业绩效的效果更加显著。因此,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类型特征设定合适的杠杆区间,积极采取杠杆调控策略,实现“促发展”与“防风险”的最优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杠杆率 企业生命周期 企业绩效 战略性新兴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业银行气候风险管理的国际经验与借鉴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成青 李沛园 +1 位作者 吴京婷 谢洁华 金融经济 2024年第3期83-91,共9页
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是当前国际国内社会关注的焦点,气候风险会通过产业链和供应链,对企业和经济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进而在金融机构间形成风险传导。为更好地应对气候风险,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于2023年11月发布《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 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是当前国际国内社会关注的焦点,气候风险会通过产业链和供应链,对企业和经济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进而在金融机构间形成风险传导。为更好地应对气候风险,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于2023年11月发布《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将气候风险纳入其他风险评估范围,从政策层面开始重视气候风险管理。为此,本文梳理国际上主要组织的气候风险管理进展及相关措施,总结其风险管理经验,并结合当前国内商业银行面临的气候风险挑战情况,从推动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战略、构建气候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全面了解自身气候风险分布和风险敞口、研发有效的分析工具及压力测试场景、全方位建立气候风险专业数据库等方面,提出气候风险管理措施,以健全商业银行的风险治理体系,确保有力、有序、有效地支持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风险 风险传导 商业银行 风险评估 风险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严丹 湛泳 王诗茹 金融经济 2024年第5期32-41,共10页
本文利用2000—2022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数据,运用Malmquist指数测度了我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及变化情况,并进一步运用GMM估计方法分析了银行业垄断程度、直接融资比重、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实体经济产业结构、劳动力素质和... 本文利用2000—2022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数据,运用Malmquist指数测度了我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及变化情况,并进一步运用GMM估计方法分析了银行业垄断程度、直接融资比重、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实体经济产业结构、劳动力素质和外贸出口水平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的影响作用及效果。结果表明,受技术进步驱动,2000—2022年间我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这一效率受银行业垄断程度、直接融资比重等上述因素影响,其中除银行业垄断程度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存在负向影响外,其他因素均为正向影响,且以上影响在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存在异质性。据此,本文提出持续深化区域性金融供给侧改革;扩大股权债券融资规模,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鼓励中小银行发展,促进银行业内良性竞争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效率 银行业垄断 普惠金融 产业结构 劳动力素质 外贸出口水平 MALMQUIST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碳税政策实践发展与经验借鉴 被引量:6
19
作者 潘楠 杨晓丽 金融经济 2024年第1期77-85,共9页
碳税是应对全球气候危机的有效碳减排政策工具之一。尽管国际上碳税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减排成效,但是各国碳税实施路径与政策调整逻辑却有显著差异,仍存在参与碳定价机制不成熟、发展缓慢和国际争议调整机制缺失等问题。借鉴当前国际碳... 碳税是应对全球气候危机的有效碳减排政策工具之一。尽管国际上碳税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减排成效,但是各国碳税实施路径与政策调整逻辑却有显著差异,仍存在参与碳定价机制不成熟、发展缓慢和国际争议调整机制缺失等问题。借鉴当前国际碳税制度的具体税收制度、政策设计和税收关系的实践经验,我国碳税的开征应循序渐进,与碳交易协同互补,采取“逐步拓宽”的税制设计,利用税收优惠平衡税收负担,充分参与国际碳税协调,致力于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和促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达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税 碳交易 碳定价 碳边境调节 碳减排 环境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金融对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研究——来自我国287个地级市的证据 被引量:1
20
作者 贤成毅 吴泽强 何鑫 金融经济 2024年第5期77-88,共12页
本文使用我国2013—2020年287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金融对居民收入分配的优化效应。研究发现,数字金融能够优化居民的收入分配状况,该结果经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金融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吸引外资... 本文使用我国2013—2020年287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金融对居民收入分配的优化效应。研究发现,数字金融能够优化居民的收入分配状况,该结果经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金融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吸引外资流入和改善就业结构来优化居民收入分配。异质性分析表明,新质生产力、市场化水平和居民受教育程度会影响数字金融对居民收入分配的优化效应,具体表现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数字金融对居民收入分配的优化作用更强;市场化水平越高,数字金融对居民收入分配的优化效应越强;而居民受教育程度差距越大,数字鸿沟越大,越会抑制居民收入分配的改善。本文结论表明数字金融有望成为优化居民收入分配的重要工具,但数字金融是一把“双刃剑”,未来应加强对数字金融的监管与规范,缩小居民间的数字鸿沟,加快完善数字基础设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数字金融 收入分配 融资约束 就业结构 数字鸿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