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94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县域数字普惠金融何以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传导机制与地区差异 被引量:5
1
作者 张林 何深茂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2-65,共14页
论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二者的内在一致性,以及县域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作用机制,然后将2015-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微观数据与北京大学县域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相匹配,实... 论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二者的内在一致性,以及县域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作用机制,然后将2015-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微观数据与北京大学县域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相匹配,实证检验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及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村富裕、农业发展、农村生活与社会发展共享均有正向促进作用,进而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机制分析发现,县域数字普惠金融通过金融市场参与和县域产业升级两个渠道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两者的中介效应比例分别为10.4%和77.2%;异质性分析发现,在中西部地区、二线城市和数字普惠金融高水平发展地区,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作用更大。论文为发展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和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提供了新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数字普惠金融 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县域产业升级 金融市场参与 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的突出亮点 被引量:10
2
作者 姜长云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8,共16页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对2025年的“三农”工作进行了系统部署和重点安排,围绕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出了明确要求和政策导向,可谓主题鲜明、重点突出,其突出亮点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即:坚持稳中求进、守正创新完善...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对2025年的“三农”工作进行了系统部署和重点安排,围绕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出了明确要求和政策导向,可谓主题鲜明、重点突出,其突出亮点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即:坚持稳中求进、守正创新完善“三农”工作政策体系和工作体系,丰富拓展了“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的底线思维,更加重视“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和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聚焦“三个提升”促进农民增收、增进民生福祉的举措更加有力有效,深化了关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农业强国动力来源的认识,更加重视以人为本健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一号文件 乡村全面振兴 “三农”工作 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金融能提升实体企业新质生产力吗?——基于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的自然实验 被引量:1
3
作者 周雷 应皓恬 王程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50,共16页
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为检验数字金融提升实体企业新质生产力的效果提供了自然实验条件。论文通过收集北京、上海、杭州、苏州、成都、南京六个试点地区2186家样本实体企业2019—2023年的微观面板数据,构建多时点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 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为检验数字金融提升实体企业新质生产力的效果提供了自然实验条件。论文通过收集北京、上海、杭州、苏州、成都、南京六个试点地区2186家样本实体企业2019—2023年的微观面板数据,构建多时点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发现:数字金融相关的试点项目能提升实体企业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上述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北京、苏州、上海、南京的试点项目对提升实体企业新质生产力内涵指数的效果较为明显;而成都、杭州的试点项目主要提高了实体企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机制检验发现,数字金融主要通过资源配置和普惠金融机制来提升实体企业新质生产力,但是数字金融通过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进而提升新质生产力的作用机制尚未充分显现。最后,根据实证研究结论,提出深化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推动数字技术与数据要素深度融合,完善数字普惠金融生态圈,构建“金融元宇宙”等建议,以期进一步促进数字金融守正创新,服务实体企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 新质生产力 实体企业 金融科技 双重差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新质生产力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被引量:3
4
作者 申韬 彭江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3-37,共15页
作为数字技术与普惠金融有机结合的产物,数字普惠金融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厘清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机制,可为我国扎实推进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论文选取2011—2023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深入剖... 作为数字技术与普惠金融有机结合的产物,数字普惠金融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厘清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机制,可为我国扎实推进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论文选取2011—2023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深入剖析数字普惠金融、新质生产力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显著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而且这一促进效应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和财政自给率较低地区更加显著。传导机制检验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培育和壮大新质生产力,间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门槛效应检验显示,当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超过一定阈值时,数字普惠金融的赋能效应更为明显。进一步检验发现,良好的制度环境可以放大数字普惠金融的赋能效应。由此,应该持续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积极培育和壮大新质生产力,不断优化外部制度环境,为扎实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蓄势赋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数字普惠金融 新质生产力 制度环境 地区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5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F0003-F0003,共1页
《农村金融研究》是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主管,中国农村金融学会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本刊立足农村金融研究特色,主要关注经济金融、农业经济等重点领域理论与重大现实问题研究。为进一步提升办刊质量和学术影响力。
关键词 农村金融研究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学术期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征文通知|《农村金融研究》首届博士生学术论坛
6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作出重大部署。近期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金融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为助力金融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特色金融...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作出重大部署。近期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金融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为助力金融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特色金融理论创新,《农村金融研究》编辑部与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拟于2025年4月在济南共同举办首届《农村金融研究》博士生学术论坛,就“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主题开展深入研讨。本次论坛将邀请国内知名学者作主旨演讲,并邀请专家现场点评入选优秀论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农村金融研究 博士生学术论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冯海红 徐绮敏 巴清悦 金融发展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0-67,共8页
以2011—2021年创业板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后依然成立。机制... 以2011—2021年创业板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通过缓解融资约束、降低融资成本和提高融资效率,推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东部和中部地区企业、小型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中小企业 “专精特新” 融资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农业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脉络演进、历史成就及未来政策取向 被引量:2
8
作者 毛世平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4-51,共8页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部署了“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任务。论文立足中国国情与农情,分别从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和创新环节等视角,探究农业科技创...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部署了“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任务。论文立足中国国情与农情,分别从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和创新环节等视角,探究农业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脉络演进,厘清我国农业科技力量布局优化、农业基础研究创新能力提高、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成效显著和农业科技赋能后脱贫时代乡村产业提质增效等方面的农业科技历史成就,最后从落实“分链条、分层级、分类型”的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布局、加快培育涉农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构建多层次农业科技人才体系、建立农业科技优先投入机制、加快构建农业科技创新协同攻关体系和统筹布局农业科技计划体系六个方面提出以农业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未来政策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技创新 新质生产力 协同攻关体系 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础设施公募REITs运营模式探究:国际经验与中国变革 被引量:2
9
作者 任旭 袁菲 刘泉辛 金融发展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0-87,共8页
基础设施公募REITs作为我国近年来金融创新的重要产品,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投资价值。然而,我国基础设施公募REITs的运营模式类型单一、信息披露不透明和原始权益人机会主义行为等问题制约了市场发展。本文以定性分析和比较研究为基础... 基础设施公募REITs作为我国近年来金融创新的重要产品,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投资价值。然而,我国基础设施公募REITs的运营模式类型单一、信息披露不透明和原始权益人机会主义行为等问题制约了市场发展。本文以定性分析和比较研究为基础,揭示了国内基础设施公募REITs的运营困境,借鉴国际REITs市场的成功经验,提出完善法律监管体系、筛选优质资产、优化运营模式等建议,为优化基础设施公募REITs运营模式提供了理论支持,为提高基础设施公募REITs的市场效率、促进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本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贡献了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设施 公募REITs 运营模式 国际经验 中国变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密货币对全球金融治理的挑战与应对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明 包宏 王瑶 金融监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3-90,共18页
本文采用文献分析与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深入探讨了加密货币对全球金融治理的挑战。研究发现,加密货币引发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增加了全球金融系统的脆弱性;二是相关滥用行为放大了国际金融监管的漏洞;三是使发展中国家面... 本文采用文献分析与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深入探讨了加密货币对全球金融治理的挑战。研究发现,加密货币引发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增加了全球金融系统的脆弱性;二是相关滥用行为放大了国际金融监管的漏洞;三是使发展中国家面临较高的货币替代风险。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从探索构建新的金融治理机构或框架,推动建立全球稳定币监管机制,促进加密货币监管的智能化与精准化,以及加快央行数字货币的研发与合作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本文的创新在于:一方面,结合最新的案例与数据,系统提炼了加密货币对全球金融治理的三大核心挑战;另一方面,将加密货币的特性纳入金融脆弱性理论的分析框架,既揭示了其对金融体系脆弱性的放大渠道,也拓展了该理论在数字金融背景下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密货币 全球金融治理 金融监管 货币替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村居民消费 被引量:2
11
作者 公维才 李丛 张钰 金融发展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4-92,共9页
充分挖掘农村消费潜力对于扩大内需和强化经济内生增长动力具有深远意义。本文采用2011—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扩大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 充分挖掘农村消费潜力对于扩大内需和强化经济内生增长动力具有深远意义。本文采用2011—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扩大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是数字化程度、覆盖广度、使用深度;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发展及享受型消费的促进作用要大于生存型消费;数字基础设施与农村人力资本可以正向调节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消费的促进效应;数字普惠金融对西部地区农村居民的消费促进效应强于中东部地区,在数字技术与金融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的促进效应亦更强。相关研究为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农村消费需求提升提供了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居民消费需求 数字基础设施 农村人力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如何推动农业强国建设——基于农业小微企业创立视角 被引量:2
12
作者 田霖 韩伟健 田韦仑 金融监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0-94,共15页
数字普惠金融为农业强国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持。本文基于2014—2021年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与县域农业小微企业注册数据,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小微企业创立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显著促进了农业小微企业创立;机制分析表明... 数字普惠金融为农业强国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持。本文基于2014—2021年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与县域农业小微企业注册数据,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小微企业创立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显著促进了农业小微企业创立;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通过促进农村居民增收、放松居民正规信贷约束的机制,有效促进了农业小微企业创立;农村金融机构数量的增加有助于增强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小微企业创立的影响;进一步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小微企业创立的促进作用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本文结论表明,应继续发挥数字普惠金融优势,为农业小微企业提供适宜的金融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农业小微企业 创新创业 农村金融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量化交易的风险影响与监管体系构建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许荣 田文涛 胡学峰 金融监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4-92,共19页
近年来,量化交易频繁造成市场波动和争议,引起了投资者及监管机构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从流动性、稳定性、定价效率和公平性视角探讨了量化交易对市场的风险影响。一般情况下,量化交易有利于提升市场流动性并改善资... 近年来,量化交易频繁造成市场波动和争议,引起了投资者及监管机构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从流动性、稳定性、定价效率和公平性视角探讨了量化交易对市场的风险影响。一般情况下,量化交易有利于提升市场流动性并改善资产定价效率,但在极端情况下,量化交易会放大市场波动性,甚至会导致系统性风险的形成;同时,量化交易通过策略博弈和逆向选择等机制,还会对个人投资者造成策略不公平现象。根据以上研究结论并结合国际监管经验,本文提出对量化交易监管的政策建议:以对交易场所、金融产品和参与者的全面监管为监管核心,维护市场的公平与效率。本研究在算法时代下为监管机构制定量化交易监管措施提供了可行的理论框架和经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化交易 市场风险 金融监管 市场公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心资本对企业数智化转型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丛屹 于亚琳 金融发展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8-79,共12页
推进企业数智化转型是建设数字中国的基本要求。耐心资本作为一种注重长期投资、强调稳健回报的资本形式,对于促进企业数智化转型的深化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1—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检验了耐心资本对企业数智... 推进企业数智化转型是建设数字中国的基本要求。耐心资本作为一种注重长期投资、强调稳健回报的资本形式,对于促进企业数智化转型的深化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1—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检验了耐心资本对企业数智化转型的影响。结果表明,耐心资本能够显著地推进企业数智化转型,该结论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机制分析表明,耐心资本主要通过风险承担效应、代理成本效应以及内部控制效应影响企业数智化转型;异质性分析表明,耐心资本赋能企业数智化转型的效果在内部高管薪酬差距小、企业股权制衡度高以及所在地区政府对金融发展重视程度高的企业更加明显;进一步分析发现,耐心资本在重塑劳动力就业结构、促进企业创新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心资本 数智化转型 风险承担 代理成本 股权制衡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SG表现对企业韧性的效应及作用机制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匡萍 栾宁 金融发展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59,共9页
在经济不确定性日益凸显的背景下,ESG的实践运用成为企业于冲击中谋稳定、于危机中求发展的关键路径。以2018—2022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ESG表现对企业韧性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良好的ESG表现显著提升了企业韧性,... 在经济不确定性日益凸显的背景下,ESG的实践运用成为企业于冲击中谋稳定、于危机中求发展的关键路径。以2018—2022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ESG表现对企业韧性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良好的ESG表现显著提升了企业韧性,但ESG不同分项的表现对企业韧性的提升作用有差异,公司治理表现能够起到提高业绩增长性、降低财务波动性的双重作用。异质性检验表明,ESG表现对企业韧性的积极影响在非国有、管理层短视主义严重、经济政策不确定性高、非重污染的企业中尤为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ESG表现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提升创新能力、强化内部治理三条路径增强企业韧性。研究验证了ESG表现对企业韧性的赋能作用,为ESG策略的制定实施和企业韧性的提升提供了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G表现 企业韧性 融资约束 创新能力 内部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对消费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基于不平等视角 被引量:1
16
作者 潘方卉 张宇昊 金融发展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39,共10页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从不平等视角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消费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够缓解消费结构升级不平等,并且这种缓解效应以收入不平等和流动性约束为中介,受到家庭受...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从不平等视角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消费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够缓解消费结构升级不平等,并且这种缓解效应以收入不平等和流动性约束为中介,受到家庭受教育程度和市场化水平的调节。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三个子维度均能缓解消费结构升级不平等,其中覆盖广度产生的影响最大;数字普惠金融对西部地区、农村地区以及低收入家庭的作用程度要高于东中部地区、城镇地区以及中高收入家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消费结构升级不平等 流动性约束 市场化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数字化转型与自由现金流量创造力——兼论政府补贴和营商环境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姚洪心 左端美 金融发展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0-31,共12页
基于2011—2022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本文实证检验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自由现金流量创造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显著增强了自由现金流量创造力,并且随着数字化转型进程的不断推进,这种促进作用呈现出持续增强的动... 基于2011—2022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本文实证检验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自由现金流量创造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显著增强了自由现金流量创造力,并且随着数字化转型进程的不断推进,这种促进作用呈现出持续增强的动态演化特征。在作用机制方面,企业数字化转型优化了供给侧的资源配置和资源转化效率,同时推动了需求侧的成长经济和扩张经济,从而对自由现金流量创造力产生了积极影响。政府补贴的激励和良好的营商环境强化了数字化转型的现金驱动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化转型主要促进了企业家风险偏好程度和行业竞争程度较高企业的自由现金流量创造力,不同维度数字化转型对自由现金流量创造力的影响存在差异化特征。本研究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现金驱动效应评估及政府差异化政策设计提供了新视角和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自由现金流量创造力 政府补贴 营商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要素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基于信息不对称与资源配置的视角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剑辉 李文洁 金融发展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2-31,共10页
新质生产力以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为鲜明特征。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关于数据要素能否提升企业新质生产力的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基于2011—2022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数据,结合机器学习的文本分析法,研究数据要素对企业新质生产... 新质生产力以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为鲜明特征。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关于数据要素能否提升企业新质生产力的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基于2011—2022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数据,结合机器学习的文本分析法,研究数据要素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据要素能够显著提升企业新质生产力,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旧成立;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数据要素能够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优化资源配置来推动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数据要素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促进作用在大型企业、技术密集型企业及高ICT强度行业企业中表现得更为明显;进一步分析表明,数据要素与传统生产要素的协同效应能够助力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要素 新质生产力 信息不对称 资源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队”持股能抑制企业“漂绿”行为吗? 被引量:1
19
作者 马凌远 朱宇航 金融发展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9-59,共11页
以救市维稳为目标的特殊机构投资群体——“国家队”近年来大举增持二级市场股份,引发了各界对于其长期持股治理效应的广泛讨论。本文基于2015—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讨“国家队”持股对企业“漂绿”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国... 以救市维稳为目标的特殊机构投资群体——“国家队”近年来大举增持二级市场股份,引发了各界对于其长期持股治理效应的广泛讨论。本文基于2015—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讨“国家队”持股对企业“漂绿”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国家队”持股能显著抑制企业“漂绿”行为,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显示,“国家队”持股主要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提升治理水平两个渠道影响企业“漂绿”。进一步分析发现,“国家队”持股对“漂绿”的抑制作用在非重污染行业、低市场化水平地区和持股时间较长的企业中更为显著。经济后果检验显示,“国家队”持股对“漂绿”的治理效应有助于企业高质量发展。本文结论为研究企业“漂绿”影响因素提供了新证据,对实现经济低碳转型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漂绿” “国家队” 治理效应 融资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应链金融的“稳就业”效应研究——基于风险缓释视角 被引量:1
20
作者 朱莉 付一凡 马露瑶 金融发展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5,共13页
供应链金融如何降低企业风险,是推动“稳就业”发展的关键。以2013—2023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供应链金融的“稳就业”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供应链金融能显著扩大供应链核心企业的劳动雇佣规模。第二,机制分析... 供应链金融如何降低企业风险,是推动“稳就业”发展的关键。以2013—2023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供应链金融的“稳就业”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供应链金融能显著扩大供应链核心企业的劳动雇佣规模。第二,机制分析表明,供应链金融通过信用风险缓释效应和操作风险缓释效应扩大企业劳动雇佣规模。第三,异质性分析表明,内部控制有效性较弱、股权制衡较低的企业更能发挥供应链金融扩大劳动雇佣规模的作用。同时,供应链金融对中小企业、非国有企业及高新技术企业劳动雇佣规模的作用效果更好。第四,进一步研究发现,供应链金融对核心企业人力资本发展,特别是高级人力资本发展存在推动作用,且能优化企业劳动力技能结构。通过供应链溢出机制,供应链金融也能扩大供应商和客户企业劳动雇佣规模。因此,提出企业应积极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优化供应链金融工具、强化供应链管理的建议,以降低企业风险,促进就业规模的稳步扩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应链金融 风险缓释效应 稳就业 供应链溢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