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11,46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碳”目标下绿色金融政策能否赋能企业新质生产力——基于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1
1
作者 田岚 赵雨菲 李骥骁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4-118,共15页
“双碳”目标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政策是推进绿色金融改革的重要举措,旨在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共赢,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绿色引擎。采用2011—2022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基于准自然实验检验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政... “双碳”目标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政策是推进绿色金融改革的重要举措,旨在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共赢,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绿色引擎。采用2011—2022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基于准自然实验检验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政策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政策能够显著提升企业新质生产力。机制检验显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政策能够有效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并提高企业绿色创新效率,以科技创新为导向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此外还发现信息不对称程度起着负向调节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在中西部地区、金融发展水平较高地区、低竞争行业、成立时间较长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政策效应较强。上述结论为进一步推进绿色金融政策以加快提升企业新质生产力提供了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绿色金融 融资约束 创新效率 信息不对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气候风险模拟与调控策略研究:碳减排政策视角
2
作者 王磊 徐涛 +1 位作者 侯月娟 陈庭强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60,共24页
从碳减排政策视角,构建反映气候风险关键因素间作用关系的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分析了碳交易和碳税—碳交易协同背景下不同调控情景的气候风险随时间的动态变化特征,探究不同气候风险调控措施在不同碳减排政策背景下碳减排和经济效益及... 从碳减排政策视角,构建反映气候风险关键因素间作用关系的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分析了碳交易和碳税—碳交易协同背景下不同调控情景的气候风险随时间的动态变化特征,探究不同气候风险调控措施在不同碳减排政策背景下碳减排和经济效益及演化特征。研究发现以下三点。(1)在碳交易背景下,气候风险总水平随时间呈现先边际效用递减的上升趋势,而后呈现边际效用递增的下降趋势;二氧化碳变化量随时间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且波动幅度随时间变化逐渐减缓;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随时间呈现上升趋势;GDP总量随时间呈现边际效用递减的上升趋势。(2)在碳税—碳交易协同下,气候风险总水平随时间呈现边际递减的上升趋势;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二氧化碳变化量和GDP总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与碳交易策略下的趋势相同。(3)对于气候风险调控效果和经济效益,碳交易策略优于碳税—碳交易协同策略;对于碳减排效益,碳税—碳交易协同策略优于碳交易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交易 碳税—碳交易协同 气候风险 调控策略组合 系统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ESG履责的环境效益研究——基于资源获取与资源配置视角的分析
3
作者 邹艳芬 肖志文 陈凌云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1-71,共11页
践行ESG成为推动企业绿色化、低碳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2011—2022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构建环境效益综合评价指标,从资源获取与资源配置的双重视角探究ESG履责对环境效益的影响。研究发现,履行ESG责任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环境效益... 践行ESG成为推动企业绿色化、低碳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2011—2022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构建环境效益综合评价指标,从资源获取与资源配置的双重视角探究ESG履责对环境效益的影响。研究发现,履行ESG责任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环境效益,经过内生性及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ESG履责能够通过缓解融资约束、促进技术创新和增加环保投入,提高环境效益。异质性分析发现,非国有性质、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审计师不属于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和非污染行业的上市公司ESG履责的环境效益提升作用更明显。研究内容揭示了企业ESG履责的绿色发展效应,为推动企业ESG履责、助力“双碳”目标落地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G履责 环境效益 资源获取 资源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金融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基于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准自然实验
4
作者 徐晓莉 陈晶 +1 位作者 李瑞雪 朱富显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4,共14页
新质生产力作为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其培育和发展依赖于绿色金融政策的牵引作用。基于中国2011—2022年22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以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为准自然实验构建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考察绿色金融政策对新质生产力的... 新质生产力作为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其培育和发展依赖于绿色金融政策的牵引作用。基于中国2011—2022年22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以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为准自然实验构建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考察绿色金融政策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效果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设立能够有效赋能新质生产力,且这一效应在南方以及银行竞争程度较高的地区表现更为明显。机制检验表明,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政策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及生态化对城市新质生产力产生积极影响,同时较高的金融发展水平和良好的市场化环境均对政策效应的发挥产生了正向调节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政策对新质生产力的赋能效应能够显著提升城市经济韧性、社会韧性及生态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 新质生产力 产业结构升级 金融发展水平 市场化环境 城市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端气候事件冲击下“碳—金融”系统跨市场风险溢出研究
5
作者 王娟 何苗苗 杨明远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45,共15页
选取四个重大极端气候事件,运用TVP—VAR模型,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对中国“碳—金融”系统的风险溢出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碳—金融”系统存在显著的双向风险溢出效应,风险承受的主要市场也是风险对外溢出的主要来... 选取四个重大极端气候事件,运用TVP—VAR模型,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对中国“碳—金融”系统的风险溢出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碳—金融”系统存在显著的双向风险溢出效应,风险承受的主要市场也是风险对外溢出的主要来源;第二,当极端气候事件发生时,“碳—金融”系统的总风险溢出水平显著上升,其影响幅度因事件突发性、气候事件特定属性和区域金融发展水平而异;第三,各金融子市场的净风险溢出效应在极端气候事件冲击下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其中保险市场始终为风险输出者,多元金融市场则为风险承受者。在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的背景下,建议相关部门建立气候风险监测和预警体系,强化保险市场的气候风险管控能力,增强多元金融市场的气候风险承受能力,有效防范风险的跨市场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金融”系统 极端气候事件 气候风险 溢出效应 保险市场 金融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发展驱动企业数据资产信息披露——基于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准自然实验
6
作者 温薇 姜康安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28,共14页
在经济增长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数字经济发展为企业数据资产信息披露注入了新活力。基于2013—2023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以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以下简称试验区)为准自然实验,通过双重差分法研究数字经济发展如何驱动企业数... 在经济增长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数字经济发展为企业数据资产信息披露注入了新活力。基于2013—2023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以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以下简称试验区)为准自然实验,通过双重差分法研究数字经济发展如何驱动企业数据资产信息披露。研究发现,试验区政策能够显著促进企业数据资产信息披露,在经过一系列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成立。试验区政策能够通过企业数字技术应用、企业负面评价和企业动态创新能力对企业数据资产信息披露产生间接作用。在异质性方面,试验区政策对企业数据资产信息披露在微宏观层面具有差异化成效。进一步分析发现,企业数据资产信息披露具有行业、地区、政策环境同群效应。研究结论不仅为数据资产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研究提供经验证据,而且进一步完善了数据资产信息披露的现有分析维度,更为推进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战略的有效施行以及促进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政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发展 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 数据资产信息披露 双重差分法 同群效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资产管理与企业成长——基于三类创新维度视角
7
作者 孙颖 牛梦娇 梁蕾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18,共10页
数据资产管理能够有效赋能企业创新,是推动企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基于2013—2023年我国A股上市企业数据,遵循“行为—过程—结果”的理论框架,探讨数据资产管理对企业成长的赋能作用,并考察了三类创新形式所发挥的路径作用。结果发现,第... 数据资产管理能够有效赋能企业创新,是推动企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基于2013—2023年我国A股上市企业数据,遵循“行为—过程—结果”的理论框架,探讨数据资产管理对企业成长的赋能作用,并考察了三类创新形式所发挥的路径作用。结果发现,第一,数据资产管理显著促进了企业成长,且该结论在一系列内生性处理和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第二,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和服务创新是数据资产管理赋能企业成长的主要路径;第三,数据资产管理对企业成长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在东部地区、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样本中赋能作用更为显著。因此,应积极开发、积累、利用和管理数据资产;同时要持续推进地区信息化、市场化和数字经济发展,以充分发挥数据资产的积极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资产管理 企业成长 产品创新 工艺创新 服务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科技对农户间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基于农户家庭金融科技采纳行为视角分析
8
作者 李明贤 李灿灿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4,共14页
作为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金融科技为缩小农户间收入差距提供了新机遇。基于2013—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平衡面板数据,采用CRITIC权重法构建家庭层面的金融科技采纳指数,探讨分析了金融科技对农户间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 作为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金融科技为缩小农户间收入差距提供了新机遇。基于2013—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平衡面板数据,采用CRITIC权重法构建家庭层面的金融科技采纳指数,探讨分析了金融科技对农户间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金融科技能够显著缩小农户间收入差距,且农户家庭创业行为在其中发挥中介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金融科技对缩小各区域农户间收入差距均有积极影响,该效应在西部地区最显著,而后依次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金融科技对缩小中高学历及低学历农户间收入差距均有积极影响,但是对低学历农户家庭的收入差距缓解效果更加明显;不同的金融科技采纳行为对农户间收入差距的缓解作用也表现出异质性,线上理财的收入差距缩减作用优于第三方支付,线上融资则无明显影响;金融科技对高收入组农户间收入差距的缩减作用优于低收入组,对中等收入组农户无显著影响。基于此,从加大农村地区金融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促进金融科技与农村创业深度融合、提升农户金融科技应用能力与素养、建立健全差异化金融科技政策等角度提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科技 收入差距 CRITIC权重法 Kakwani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对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研究
9
作者 安国俊 黄世晨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44,共10页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在我国加快绿色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进程中,带来了许多创新和机遇。基于2011—2022年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构建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并开展实证分析,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的...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在我国加快绿色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进程中,带来了许多创新和机遇。基于2011—2022年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构建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并开展实证分析,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显著促进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进一步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推动绿色技术创新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研究结论为促进数字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的协调发展、促进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等相关政策与机制创新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绿色经济发展 绿色技术创新 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金融使用的收入效应研究
10
作者 柳松 罗戈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36,共12页
基于2013年、2015年、2017年和2019年四期中国家庭金融调查平衡面板数据,综合运用双重差分和三重差分模型,研究数字金融使用的收入效应。研究表明,数字金融使用能显著提升家庭收入水平,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旧成立。机制检... 基于2013年、2015年、2017年和2019年四期中国家庭金融调查平衡面板数据,综合运用双重差分和三重差分模型,研究数字金融使用的收入效应。研究表明,数字金融使用能显著提升家庭收入水平,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旧成立。机制检验发现,促进家庭生计策略转换和资产合理配置,进而提升工作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是数字金融使用影响家庭收入的两条作用路径。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金融使用对收入总量增长的效应在优势群体中更明显,但不同家庭使用数字金融对收入增长比例的影响并无明显差异。因此,应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居民数字金融应用能力,积极创新数字金融产品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需要,发挥数字金融的普惠性和共享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使用 收入效应 收入差距 双重差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杠杆率对其福利水平的影响——基于多维福利视角的分析
11
作者 田霖 毋艺蓉 田韦仑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3,共13页
家庭借贷是家庭获取发展所需金融资源、提升发展效率、增进家庭福祉,并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但其作用效果依赖于杠杆率的大小。基于CHFS调查数据,测度2015—2019年中国29个省区市17556个家庭的综合福利水平,分析家庭杠杆率对其... 家庭借贷是家庭获取发展所需金融资源、提升发展效率、增进家庭福祉,并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但其作用效果依赖于杠杆率的大小。基于CHFS调查数据,测度2015—2019年中国29个省区市17556个家庭的综合福利水平,分析家庭杠杆率对其福利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家庭杠杆率和家庭福利水平之间呈倒“U”形的非线性关系,这一结论经工具变量等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作用机制分析显示,消费风险平滑能力和消费升级是家庭杠杆率影响家庭福利水平的重要机制;异质性分析表明,家庭杠杆率对其福利水平的影响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程度较高的地区和资产规模较大的家庭中更强。为进一步探究债务负担源自债务形成初期还是后期,将家庭债务区分为家庭新增债务流量和未偿负债存量,发现新增债务流量能够缓解家庭预算约束进而增进家庭福利,而未偿负债存量则会加重家庭债务负担并降低其福利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杠杆率 家庭福利 消费风险平滑 消费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SG表现、绿色金融与企业绿色创新
12
作者 刘琳 张雨晴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9-44,共16页
绿色创新兼具绿色发展与创新驱动双重优势,是推动经济结构绿色转型的重要动力。以2013—202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ESG表现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结果显示:(1)ESG表现显著提升了企业的绿色创新水平,并对实质性绿色创新... 绿色创新兼具绿色发展与创新驱动双重优势,是推动经济结构绿色转型的重要动力。以2013—202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ESG表现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结果显示:(1)ESG表现显著提升了企业的绿色创新水平,并对实质性绿色创新和策略性绿色创新均具有促进作用;(2)ESG表现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提升信息透明度两种机制推动企业绿色创新;(3)绿色金融在ESG表现与企业绿色创新之间发挥了正向调节作用;(4)ESG表现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在国有企业、重污染行业、规模较大企业以及处于成长期和衰退期的企业中更为显著。研究结论为企业主动践行ESG理念、积极应对绿色创新挑战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G 绿色创新 融资约束 绿色金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对数实融合的影响与机制——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13
作者 赵喜仓 洪逗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5-74,共10页
新质生产力包含的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催生了新的产业形态和商业模式,其发展对于推动数实融合、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基于2011—2022年A股上市企业数据,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分析新质生产力对数... 新质生产力包含的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催生了新的产业形态和商业模式,其发展对于推动数实融合、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基于2011—2022年A股上市企业数据,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分析新质生产力对数实融合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新质生产力能够显著推进企业数实融合进程;(2)新质生产力通过拓宽企业知识宽度、增强企业适应能力和吸收能力加快数实融合;(3)异质性分析表明,在企业内部特征方面,国有企业、成长期企业新质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显著;在外部环境方面,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能显著强化新质生产力的正向影响。研究结论在进一步丰富新质生产力与数实融合作用关系研究的同时,也为全面加快数实融合进程、建设更高水平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微观的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数实融合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险投资对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与机制——基于创业板436家高新技术企业的实证研究
14
作者 杨艳萍 李文秀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5-105,共11页
高新技术企业作为创新的主力军,对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至关重要。基于创业板高新技术企业2012—2022年非平衡面板数据的基准回归分析,探究风险投资对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直接影响,并剖析研发投入和高管薪酬的作用机制及市场化程度... 高新技术企业作为创新的主力军,对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至关重要。基于创业板高新技术企业2012—2022年非平衡面板数据的基准回归分析,探究风险投资对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直接影响,并剖析研发投入和高管薪酬的作用机制及市场化程度和行业竞争程度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1)风险投资参与及参与程度均对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具有促进作用,其中对非国有高新技术企业和成长期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驱动效应更显著;(2)风险投资通过增加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提升高管薪酬,进而促进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水平;(3)企业所在区域的市场化程度越高、面临的行业竞争程度越高均会强化风险投资对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投资 企业技术创新 高新技术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保基金持股的供应链溢出效应——基于供应商创新投资视角
15
作者 席志城 李刚 付阳阳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8-118,共11页
社保基金持股会引发一系列经济后果,但学术界对社保基金持股在供应链上的溢出效应研究还不够深入。选取2009—2023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供应商—客户关系数据,基于供应商创新投资视角,探究社保基金持股的供应链溢出效应。研究发现,社保... 社保基金持股会引发一系列经济后果,但学术界对社保基金持股在供应链上的溢出效应研究还不够深入。选取2009—2023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供应商—客户关系数据,基于供应商创新投资视角,探究社保基金持股的供应链溢出效应。研究发现,社保基金持股具有供应链溢出效应,即客户社保基金持股可以显著促进供应商增加创新投资。机制检验表明,客户社保基金持股通过提高供应商的风险承担水平、缓解融资约束来促进供应商增加创新投资。异质性检验表明,当供应商为非国有企业、所处行业竞争程度激烈、客户集中度较低和属于高科技行业时,这种促进作用更加明显。研究结论不仅为社保基金在供应链中的溢出效应提供了经验证据,也对实现资金链、创新链和供应链的融合,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保基金 耐心资本 供应链关系 企业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金融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研究——基于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1
16
作者 彭诗盈 王凯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3-64,共12页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以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为准自然实验,采用2012—202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深入考察绿色金融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绿色金融能有效提升企...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以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为准自然实验,采用2012—202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深入考察绿色金融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绿色金融能有效提升企业新质生产力,并通过了稳健性检验;绿色金融能够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提高企业绿色创新水平进而促进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绿色金融对成长期、非国有、非重污染、信息透明度低的企业新质生产力提升效果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绿色金融 融资约束 绿色创新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老保险降费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基于费率下调的准自然实验
17
作者 何秋雨 李艳荣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6-118,共13页
数字化转型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驱动要素之一。基于2017—2022年A股上市企业面板数据,以2019年《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综合方案》的出台为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了养老保险降费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研究发现,养老保... 数字化转型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驱动要素之一。基于2017—2022年A股上市企业面板数据,以2019年《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综合方案》的出台为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了养老保险降费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研究发现,养老保险费率的下调显著推动了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进程。机制检验发现,养老保险降费主要通过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来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而劳动力替代效应影响相对较弱。异质性分析表明,养老保险降费对资本密集型企业、制造业企业、国有企业以及位于非省会城市企业的促进作用尤为显著。研究结论能为理解养老保险降费政策与企业数字化转型间的关系提供线索,并在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和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为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老保险缴费率 企业数字化转型 融资约束 劳动力替代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资银行国际化、ESG表现与市场竞争力 被引量:1
18
作者 管弋铭 范从来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34,共9页
中资银行国际化对于加快完善金融制度型开放体系、推动商业银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2009—2022年中资银行国际化数据,分析并检验中资银行国际化对市场竞争力的影响。研究发现:中资银行国际化对市场竞争力有显著的正向影... 中资银行国际化对于加快完善金融制度型开放体系、推动商业银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2009—2022年中资银行国际化数据,分析并检验中资银行国际化对市场竞争力的影响。研究发现:中资银行国际化对市场竞争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一结论在使用工具变量法、更换核心变量的测度方式后仍然成立。传导机制分析表明,中资银行国际化通过提高ESG表现水平提升市场竞争力。进一步讨论发现,中资银行国际化对市场竞争力的提升作用受到资产规模、资本充足率以及流动性水平的影响。因此,中资银行国际化应积极丰富国际经贸规则下的产品体系、经营理念以及治理方式,就海外市场特点与自身经营实际需求相融合,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资银行国际化 市场竞争力 勒纳指数 ESG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应链数字化与企业债务期限选择
19
作者 黄颖斐 赵大伟 +1 位作者 张潇 潘昊宇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8-78,共11页
基于2013—2022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数据,将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视为准自然实验,探讨供应链数字化对企业债务期限的潜在效应和影响路径。研究认为供应链数字化能促使企业自主选择缩短债务期限,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提升盈利稳定性来防控经营... 基于2013—2022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数据,将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视为准自然实验,探讨供应链数字化对企业债务期限的潜在效应和影响路径。研究认为供应链数字化能促使企业自主选择缩短债务期限,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提升盈利稳定性来防控经营风险,并通过改善财务状况以降低财务风险。此外,受供应链数字化影响的企业债务短期化决策不会加剧“短贷长投”现象,且有利于企业进一步控制债务成本。异质性分析表明,上述影响只在民营企业和对供应链依赖程度低的企业中显著。研究结果可以为“企业债务期限决策来自资金需求端”这一结论提供支撑,同时,也可以为企业利用供应链数字化创新来防范债务风险、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债务期限 信息不对称性 风险控制 供应链数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构投资者调研能否改善企业ESG表现?
20
作者 宋诚 李季刚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4-118,共15页
ESG表现是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为考察机构投资者调研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基于2013—2023年中国A股上市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调研能够改善企业ESG表现。机制分析表明,机构投资者调研对企业ESG表现的改善作... ESG表现是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为考察机构投资者调研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基于2013—2023年中国A股上市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调研能够改善企业ESG表现。机制分析表明,机构投资者调研对企业ESG表现的改善作用主要通过提高信息透明度、降低盈余管理和增加企业创新投入三条路径实现。异质性分析表明,机构投资者调研对企业ESG表现的改善作用在大企业、重污染行业企业、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高的企业、分析师关注程度高的企业中更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不同类型的机构投资者的调研活动均对企业ESG表现具有积极影响,机构投资者调研对企业ESG表现不同维度均有促进作用,调研深度对企业ESG表现具有积极影响。研究结论为机构投资者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来自机构调研的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ESG表现 机构投资者调研 “双碳”目标 投资者关系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