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10,62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征订启事
1
作者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编辑部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F0003-F0003,共1页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和《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英文版)》)是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学术期刊。创刊于1991年,主要报道我国有色金属材料、冶金、选矿和化学化工...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和《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英文版)》)是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学术期刊。创刊于1991年,主要报道我国有色金属材料、冶金、选矿和化学化工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色金属材料 征订启事 学术期刊 化学化工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有色金属学报 英文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Zn含量超高强Al-Zn-Mg-Cu合金强韧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5
2
作者 范才河 毛垚晶 +4 位作者 刘俊伟 吴琴 胡泽艺 李济 武帅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9-464,共26页
通过增加超高强Al-Zn-Mg-Cu合金中Zn的含量来提升合金的性能已成为超高强Al-Zn-Mg-Cu合金领域的研究热点。国内外学者对高Zn含量超高强Al-Zn-Mg-Cu合金的强韧化机制进行了广泛研究,并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推动了这类合金的发展及其在多... 通过增加超高强Al-Zn-Mg-Cu合金中Zn的含量来提升合金的性能已成为超高强Al-Zn-Mg-Cu合金领域的研究热点。国内外学者对高Zn含量超高强Al-Zn-Mg-Cu合金的强韧化机制进行了广泛研究,并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推动了这类合金的发展及其在多个领域的应用。本文综述了Al-Zn-Mg-Cu合金的强韧化机制和Zn含量的提升对于Al-Zn-Mg-Cu合金强韧化性能的影响,以及微合金化处理、热处理工艺、形变热处理和大塑性变形等强化手段。通过对比分析各种制备和强化方法对合金微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详细阐述了高Zn含量超高强Al-Zn-Mg-Cu合金的强韧化机制及方法,展望了其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旨在为高Zn含量Al-Zn-Mg-Cu合金的成分设计和制备提供指导,以进一步提升其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ZN-MG-CU合金 强韧化机制 高Zn含量 析出相 超高强铝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金属矿异构环境爆破开采诱发岩体动力灾害防控 被引量:2
3
作者 周子龙 王少锋 +2 位作者 蔡鑫 黄英华 赵聪聪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6-322,共17页
战略性矿产资源为国民生产和国防建设提供重要物质基础,其供给保障直接关系国计民生与国家安全。地下金属矿山作为战略性金属矿产资源供给的主阵地,快速向深部延伸。深部金属矿山多采场多中段作业在地下形成了结构不连续、材料非均质、... 战略性矿产资源为国民生产和国防建设提供重要物质基础,其供给保障直接关系国计民生与国家安全。地下金属矿山作为战略性金属矿产资源供给的主阵地,快速向深部延伸。深部金属矿山多采场多中段作业在地下形成了结构不连续、材料非均质、应力非均匀的复杂异构环境。在这种环境下,爆破等开采扰动极易诱发岩体失稳进而引发岩爆、大规模坍塌等动力灾害,严重制约深部金属矿山安全高效可持续开发。因此,针对深部金属矿山存在的变异应力场、复杂岩体结构、强动力扰动等特点,亟需开展深部金属矿异构环境开采诱发岩体动力灾害防控理论与技术研究,获得异构环境下动力扰动诱发高应力岩体动态失稳规律,阐明深部异构环境下关键结构体的应力变化、动态损伤、裂纹扩展和能量耗散特性,揭示爆破应力波诱发深部异构区域高储能岩体灾变机制,构建以动静能量为指标的爆破诱发深部高储能岩体动力灾害判据,提出异构环境改良调控和高储能岩体精细化爆破主导有序破裂控制的深部金属矿复杂异构环境岩体动力灾害综合防控新模式,为深部金属矿山安全高效开采和灾害防控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金属矿 异构环境 爆破 岩体动力灾害 灾害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0.96Cr-0.078Zr(-0.07La)合金的高温热变形行为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劲松 徐亚楠 +3 位作者 邓偲瀛 肖瑜 王松伟 宋鸿武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38-556,共19页
采用Gleeble-3800D型热模拟试验机对Cu-0.96Cr-0.078Zr(-0.07La)合金进行高温热压缩变形,研究了合金在变形温度为650~950℃、应变速率为0.01~10 s^(-1)条件下的变形行为,建立Cu-0.96Cr-0.078Zr(-0.07La)合金的本构方程及热加工图。结果... 采用Gleeble-3800D型热模拟试验机对Cu-0.96Cr-0.078Zr(-0.07La)合金进行高温热压缩变形,研究了合金在变形温度为650~950℃、应变速率为0.01~10 s^(-1)条件下的变形行为,建立Cu-0.96Cr-0.078Zr(-0.07La)合金的本构方程及热加工图。结果表明:当初始晶粒尺寸较大时,Cu-0.96Cr-0.078Zr(-0.07La)合金动态再结晶晶粒占比随应变速率升高而增加,动态再结晶平均晶粒尺寸随应变速率的升高而减小;微量稀土La添加会使合金的热激活能升高,且在低应变速率条件下(0.01~0.1 s^(-1)),微量稀土La的添加使Cu-Cr-Zr合金发生动态再结晶的温度提高;在高应变速率(1~10 s^(-1))时,微量稀土La的添加明显提升合金内部动态再结晶晶粒占比。从热加工图来看,稀土La添加量为0.07%时,对合金的最佳热加工区域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CR-ZR合金 稀土微合金化 热变形行为 本构方程 热加工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等离子体钨基材料辐照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黄俊 左彤 吴玉程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95-410,共16页
钨在受到氦离子辐照时,近表面形成的氦泡随着辐照进行逐渐长大、破裂。在不同辐照条件下,钨表面随着氦泡活动而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氦离子辐照除使钨内部形成氦泡,还会形成位错环、空洞等缺陷。与氦离子辐照相似,中子辐照也会使钨中产... 钨在受到氦离子辐照时,近表面形成的氦泡随着辐照进行逐渐长大、破裂。在不同辐照条件下,钨表面随着氦泡活动而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氦离子辐照除使钨内部形成氦泡,还会形成位错环、空洞等缺陷。与氦离子辐照相似,中子辐照也会使钨中产生缺陷并与位错相互作用,影响钨的塑韧性。钨作为未来面向等离子体偏滤器首选材料,需克服高能粒子带来的辐照损伤及由其产生的性能变化。针对辐照对钨基材料微观结构演化及变形行为的影响机制,本文对钨基材料受到氦离子辐照所产生的表面损伤及组织演化进行阐述,并对近年钨抗辐照性能,如抗辐照损伤、抗辐照硬化等方面的改善方式进行总结,其中钨抗辐照性能的提升方式以合金化和第二相掺杂为主,并对其他改性方式进行简要的总结叙述,为未来钨基材料在辐照方面的研究提供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照损伤 组织演化 塑韧性 抗辐照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役锰酸锂电池正极材料优先提锂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忠堂 张功喜 +3 位作者 李田玉 卢人航 刘兰进 严康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26-1738,共13页
以退役锰酸锂电池正极材料为研究对象,使用黄铁矿(FeS2)作为硫化剂进行混合焙烧,通过水浸焙烧产物优先浸出Li_(2)SO_(4),从而达到选择性提锂的目的。本文考察了不同因素对“硫化焙烧-水浸”过程有价金属浸出率的影响,并采用X射线衍射仪(... 以退役锰酸锂电池正极材料为研究对象,使用黄铁矿(FeS2)作为硫化剂进行混合焙烧,通过水浸焙烧产物优先浸出Li_(2)SO_(4),从而达到选择性提锂的目的。本文考察了不同因素对“硫化焙烧-水浸”过程有价金属浸出率的影响,并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能谱仪(SEM-EDS)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对物料进行了表征和分析,明确了Li、Mn、Fe物相转化规律。结果表明:通过硫化焙烧可实现Li向Li_(2)SO_(4)物相转化,证实了该工艺具有理论可行性。确定焙烧的最佳条件为焙烧温度550℃、FeS_(2)与正极材料Li的摩尔比1∶2、焙烧保温时间1 h、焙烧气氛纯N2。在最佳工艺条件下,Li浸出率可达92.78%,其他有价金属几乎不浸出,可实现高效选择性提L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役锰酸锂电池 正极材料 黄铁矿(FeS_(2)) 选择性提锂 硫化焙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征订启事
7
作者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编辑部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F0003-F0003,共1页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和《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英文版)》)是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学术期刊。创刊于1991年,主要报道我国有色金属材料、冶金、选矿和化学化工...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和《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英文版)》)是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学术期刊。创刊于1991年,主要报道我国有色金属材料、冶金、选矿和化学化工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色金属学报 期刊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征订启事
8
作者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编辑部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F0003-F0003,共1页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和《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英文版)》)是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学术期刊。创刊于1991年,主要报道我国有色金属材料、冶金、选矿和化学化工...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和《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英文版)》)是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学术期刊。创刊于1991年,主要报道我国有色金属材料、冶金、选矿和化学化工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中国有色金属学报》为月刊,80元/期,全年订价960元。邮发代号:42−2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色金属学报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数据驱动的地质冶金学建模方法
9
作者 陈进 徐万红 +3 位作者 张丽 邓浩 毛先成 王国栋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522-2537,共16页
提出了一种知识-数据驱动的地质冶金学建模方法,以克服单纯数据驱动建模地质可解释性不足的问题。该建模方法基于普通克里格法构建地质冶金学变量空间分布模型,通过高斯混合模型提取地质冶金学变量特征,引入马尔可夫随机场量化地质冶金... 提出了一种知识-数据驱动的地质冶金学建模方法,以克服单纯数据驱动建模地质可解释性不足的问题。该建模方法基于普通克里格法构建地质冶金学变量空间分布模型,通过高斯混合模型提取地质冶金学变量特征,引入马尔可夫随机场量化地质冶金学矿域的空间相关性特征,采用贝叶斯理论将二者集成,构建数据驱动的地质冶金学矿域划分模型,最后融入矿山生产知识经验,引导和约束划分过程。此外,该建模方法采用地质冶金学变量空间分布建模和矿域划分迭代优化的策略以提升模型精度。白云鄂博矿建模应用本文方法,划分了7个地质冶金学矿域。对比实验表明,相较于高斯混合模型和K-means聚类方法的结果,该建模方法提升了地质冶金学矿域的空间连贯性和地质可解释性,能为矿山精细化开发及多矿种综合利用的转型提供具有实践指导价值的信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驱动 知识驱动 地质冶金学建模 矿域 精细化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铌合金表面(Ta,Mo,W,Zr/Ti)Si_(2)高熵硅化物涂层的微观结构与抗氧化性能
10
作者 李智 张平 +3 位作者 郭喜平 陈长玖 何业增 冯培忠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751-2762,共12页
以单质金属(Ta,Mo,W,Zr,Ti)粉和Si粉为原料,采用先机械合金化合成高熵合金粉再放电等离子烧结的方法,在铌合金表面反应烧结制备了(Ta,Mo,W,Zr)Si_(2)、(Ta,Mo,W,Ti)Si_(2)和(Ta,Mo,W,Zr,Ti)Si_(2)三种高熵硅化物涂层,对比分析涂层的微... 以单质金属(Ta,Mo,W,Zr,Ti)粉和Si粉为原料,采用先机械合金化合成高熵合金粉再放电等离子烧结的方法,在铌合金表面反应烧结制备了(Ta,Mo,W,Zr)Si_(2)、(Ta,Mo,W,Ti)Si_(2)和(Ta,Mo,W,Zr,Ti)Si_(2)三种高熵硅化物涂层,对比分析涂层的微观结构及其在1600℃下的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在相同工艺条件下,(Ta,Mo,W,Zr)Si_(2)涂层中存在明显的成分偏析,由(Ta,Mo,W,Zr)Si_(2)和(Mo,W,Ta,Zr)Si_(2)组成,(Ta,Mo,W,Ti)Si_(2)和(Ta,Mo,W,Zr,Ti)Si_(2)涂层则主要由单相高熵硅化物构成;Zr元素的添加显著增加了涂层/基体界面处互扩散区的厚度,且高亲氧性使其在涂层中主要以ZrO_(2)的形式存在,而Ti元素完全参与单相硅化物的形成。三种涂层试样经1600℃、20 h氧化后均保持结构完整,氧化动力学曲线呈现抛物线规律,其中(Ta,Mo,W,Ti)Si_(2)涂层表现出最小的氧化增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铌合金 高熵硅化物涂层 抗氧化性能 反应烧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LM成形梯度体积分数镍钛合金Gyroid点阵结构
11
作者 李毅 王晓强 +3 位作者 陈志桥 周燕 文世峰 史玉升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79-1194,共16页
通过选区激光熔化技术成形的点阵结构因其优异的抗冲击性能和能量吸收性能在航空航天、机械装备和生物医学等领域受到广泛关注。在本工作中,采用选区激光熔化(SLM)技术制备了不同体积分数的均质和梯度sheet型Gyroid点阵结构,利用有限元... 通过选区激光熔化技术成形的点阵结构因其优异的抗冲击性能和能量吸收性能在航空航天、机械装备和生物医学等领域受到广泛关注。在本工作中,采用选区激光熔化(SLM)技术制备了不同体积分数的均质和梯度sheet型Gyroid点阵结构,利用有限元模拟对Gyroid点阵结构的成形精确度、压缩特性及其在受压变形过程中的应力分布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点阵结构的压缩曲线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弹性变形阶段、弹塑性变形阶段和结构逐层失效阶段;随着体积分数的增大,SLM成形梯度sheet型Gyroid点阵结构吸收总能量增加,Gyroid点阵结构的压缩模量和屈服强度也逐渐增大;在压缩载荷作用下,均质和梯度sheet型Gyroid点阵结构的应力主要集中于倾斜曲面间的连接区域;随着梯度点阵结构局部体积分数梯度减少,应力集中更加严重;随着梯度点阵结构梯度范围增大,梯度点阵结构形成的应力梯度区间增大;均质和梯度sheet型Gyroid点阵结构压缩断裂行为均为脆性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TI合金 Gyroid点阵结构 激光选区熔化 力学性能 有限元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液两相流扬矿泵叶轮时序效应
12
作者 谈明高 蒋耀涵 +3 位作者 吴贤芳 刘厚林 马皓晨 吴登昊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17-1029,共13页
为研究叶轮时序角度对扬矿泵内固液两相流动的影响,对两级扬矿泵全流场采用CFD-DEM法进行数值计算,并设计了0°、30°和60°三组叶轮时序方案,分析了叶轮时序效应对扬矿泵外特性、颗粒运动特性、颗粒速度分布、颗粒碰撞特... 为研究叶轮时序角度对扬矿泵内固液两相流动的影响,对两级扬矿泵全流场采用CFD-DEM法进行数值计算,并设计了0°、30°和60°三组叶轮时序方案,分析了叶轮时序效应对扬矿泵外特性、颗粒运动特性、颗粒速度分布、颗粒碰撞特性、磨损分布以及内流机理。结果表明:随着时序角度的增加,扬矿泵外特性最大增幅为1.7%,颗粒平均速度最大增幅为1.91%,颗粒速度的提升增强了颗粒的流动性,从而减缓了泵内颗粒的堵塞情况;时序角度的增加能够减少泵内颗粒的碰撞次数,总碰撞次数最大降幅为5.01%;改变时序角度,泵内总磨损最大降幅为6.45%,且叶轮叶片、导叶叶片和导叶前盖板的磨损量最大降幅分别为12.15%、8.08%和8.06%。通过综合分析不同时序角度下扬矿泵的内流性能,发现时序效应能够优化次级叶轮内颗粒体积分数分布,可降低部分流域的高颗粒体积分数区域面积,从而改善泵内流动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矿泵 固液两相流 时序效应 叶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融循环和循环荷载下裂隙砂岩断裂特性
13
作者 刘涛影 崔梦园 +3 位作者 盛业山 董陇军 李地元 林杭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538-2560,共23页
在高寒地区矿产开发中,冻融循环与循环荷载的耦合作用易引发岩体冻胀破坏,威胁工程安全。本文采用数字图像技术(DIC)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裂隙岩体的断裂特征,发现通过SEM研究发现冻融次数增加会加剧水冰相变对颗粒胶结力的弱化,... 在高寒地区矿产开发中,冻融循环与循环荷载的耦合作用易引发岩体冻胀破坏,威胁工程安全。本文采用数字图像技术(DIC)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裂隙岩体的断裂特征,发现通过SEM研究发现冻融次数增加会加剧水冰相变对颗粒胶结力的弱化,形成蜂窝状松散结构,孔洞和微裂隙增多,最终发展为贯通裂隙。冻融次数升高会促使砂岩裂纹扩展加剧,破坏形态由单斜面剪切转为X状共轭剪切,其中45°倾角砂岩损伤最显著。冻融循环使砂岩起裂强度、K_(Ⅰ)和K_(Ⅱ)线性下降,裂隙倾角对起裂强度的影响呈先降后升的二次函数规律,K_(Ⅰ)随倾角增大呈指数递减,而K_(Ⅱ)不受倾角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循环 循环加卸载 数字图像技术 断裂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役锂电池正极材料多离子体系的水基低共熔溶剂浸出
14
作者 何玲 张建磊 +3 位作者 董其铮 候显 李子轩 李文生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103-2111,共9页
为高效分离退役锂电池正极材料多离子体系中的铝元素,分析了以柠檬酸(CA)和乙二醇(EG)为主要成分的水基低共熔溶剂对退役锂电池正极材料的多离子体系浸出及分离过程。利用该溶剂良好的体系稳定性和优异的浸出性能,研究不同极性水基低共... 为高效分离退役锂电池正极材料多离子体系中的铝元素,分析了以柠檬酸(CA)和乙二醇(EG)为主要成分的水基低共熔溶剂对退役锂电池正极材料的多离子体系浸出及分离过程。利用该溶剂良好的体系稳定性和优异的浸出性能,研究不同极性水基低共熔溶剂对各金属元素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浸出条件为n(EG)∶n(CA)=1.5∶1,浸出温度为90℃,浸出时间为1 h,固液比(g/mL)为3∶100;在最佳条件下,Al、Co、Fe、Li、Mn和Ni的浸出率分别为6.55%、99.26%、90.23%、95.22%、83.77%和95.71%。该柠檬酸/乙二醇水基低共熔溶剂无需额外添加还原剂即可实现高效浸出,成功分离了多离子正极材料中的Al、Co、Fe、Li、Mn和Ni等金属元素,尤其是对Al元素的选择性分离展现出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檬酸 乙二醇 水基低共熔溶剂 极性 多离子正极材料 酸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PM-VOF耦合的高铅渣底吹还原炉内多相流动数值模拟
15
作者 闫红杰 黄正宗 +2 位作者 郝澳 夏韬 刘柳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07-620,共14页
高铅渣底吹还原炉内天然气-熔体或载气-熔体-煤粉构成的多相体系复杂行为与熔炼效率和系统产能紧密相关。本文基于DPM-VOF耦合模型,研究了工业尺度的高铅渣底吹还原炉内分别以天然气和煤粉为还原剂的气-液两相流和气-液-固多相流复杂行... 高铅渣底吹还原炉内天然气-熔体或载气-熔体-煤粉构成的多相体系复杂行为与熔炼效率和系统产能紧密相关。本文基于DPM-VOF耦合模型,研究了工业尺度的高铅渣底吹还原炉内分别以天然气和煤粉为还原剂的气-液两相流和气-液-固多相流复杂行为。结果表明:天然气作还原剂时,炉膛两端熔体流速平缓,喷枪区域流速剧烈,呈“脉冲状”分布;喷枪附近压力呈两侧大、中间小的“V”字形分布;喷枪区域压力波动剧烈,虽可强化气液搅拌过程但易造成喷枪损坏和熔体喷溅。采用煤粉作还原剂时,煤粉从喷枪喷出后最初分布在气团内部和气液交界面处,随后扩散至熔池中上部和烟气区域;熔池内煤粉分布在0.25~0.85 m深度范围;喷枪附近煤粉浓度相近,均未出现沉积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吹还原炉 多相流 DPM-VOF模型 数值模拟 直接炼铅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淬火-预拉伸过程中铝厚板残余应力的演变规律
16
作者 秦国华 姜耀 +2 位作者 林锋 王华敏 郭瑞超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67-1978,共12页
在飞机结构件加工过程中,铝合金厚板内的残余应力会使其产生变形,导致飞机结构件无法满足加工精度要求。为此,通过研究淬火-拉伸有限元仿真关键技术,建立了淬火仿真与预拉伸仿真方法。结果表明,淬火应力在分布趋势和幅值大小方面,仿真... 在飞机结构件加工过程中,铝合金厚板内的残余应力会使其产生变形,导致飞机结构件无法满足加工精度要求。为此,通过研究淬火-拉伸有限元仿真关键技术,建立了淬火仿真与预拉伸仿真方法。结果表明,淬火应力在分布趋势和幅值大小方面,仿真值均与实验值都非常吻合,最大相对误差只有10%左右。然后将板材离散为若干层,依据淬火残余应力及拉伸所产生的尺寸变化率,推导出各层屈服极限及弹性模量的变化,分析材料非均匀性对残余应力的影响规律。对50mm厚的淬火铝合金板材进行预拉伸仿真分析时发现,残余应力的仿真结果与实验测量数据呈现相同的分布特征。最后,通过对不同厚度的铝厚板进行淬火-拉伸仿真,揭示不同铝厚板内残余应力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075铝合金 淬火-预拉伸 拉伸率 残余应力 消除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055铝合金回归再时效性能预测与工艺优化方法
17
作者 秦国华 徐纳 +1 位作者 林锋 吴竹溪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298-2314,共17页
时效工艺参数会影响铝合金的性能,为了提高7055铝合金的性能,利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确定回归再时效(RRA)实验的工艺参数组合,根据实验数据建立硬度、电导率的时效性能的动态响应面预测模型,以此分析了回归再时效的工艺参数对7055铝合金... 时效工艺参数会影响铝合金的性能,为了提高7055铝合金的性能,利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确定回归再时效(RRA)实验的工艺参数组合,根据实验数据建立硬度、电导率的时效性能的动态响应面预测模型,以此分析了回归再时效的工艺参数对7055铝合金硬度、电导率的影响。建立了以硬度、电导率为目标的多目标优化模型,使用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进行求解,同时对优化结果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分别采用欠时效+低温长时回归处理或过时效+高温短时回归处理时,7055铝合金实现了电导率与硬度的协同优化。电导率和硬度的预测值与实验值的误差均不超过5%。提出的基于性能预测模型的回归再时效工艺参数多目标优化方法,不仅能够降低铝合金热处理工艺摸索的成本,而且为回归再时效工艺参数的合理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归再时效 响应面法 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 多目标优化 时效工艺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11合金显微组织特征参数与拉伸性能的定量关系
18
作者 王伟 侯妍 +3 位作者 辛社伟 罗炽铖 刘显昊 王成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327-2338,共12页
针对TC11钛合金显微组织特征参数与室温拉伸性能之间的定量关系尚未明确的问题,本文采用固溶时效热处理工艺调控锻态TC11钛合金的显微组织,结合ImageJ图像分析软件定量表征等轴α相含量、晶粒尺寸及片层α相厚度和长宽比,并采用多元非... 针对TC11钛合金显微组织特征参数与室温拉伸性能之间的定量关系尚未明确的问题,本文采用固溶时效热处理工艺调控锻态TC11钛合金的显微组织,结合ImageJ图像分析软件定量表征等轴α相含量、晶粒尺寸及片层α相厚度和长宽比,并采用多元非线性回归方法建立TC11显微组织特征参数与室温拉伸性能的定量关系模型。结果表明:同一时效温度下,固溶温度每升高10℃,等轴α相含量降低约14.8%,而等轴α相晶粒尺寸维持在4~6μm区间;同一固溶温度下,时效温度每升高10℃,片层α相长宽比平均能增加13.31。等轴α相含量和片层α相厚度是影响强度的关键因素,等轴α相含量增加或片层α相厚度减小均提高强度;而等轴α相晶粒尺寸与片层α相长宽比对塑性影响较深,增大等轴α晶粒尺寸或降低片层α相长宽比改善塑性。基于多元非线性回归建立的二次多项式呈现显著相关性(R^(2)>0.96),能准确表达TC11组织特征参数与拉伸性能的关系,对钛合金显微组织调控与力学性能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11钛合金 显微组织 拉伸性能 定量关系 多元非线性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有机骨架复合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胡德计 宋恩凤 +2 位作者 张学玲 刘兴江 徐强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39-1756,共18页
由于安全和能量密度上的优势,全固态锂金属电池已经成为下一代电池发展的希望。在众多种类的固态电解质中,聚合物电解质具有较高的柔韧性、优良的加工性和与电极良好的界面接触性。但目前,聚合物固态电解质存在离子电导率较低机械强度... 由于安全和能量密度上的优势,全固态锂金属电池已经成为下一代电池发展的希望。在众多种类的固态电解质中,聚合物电解质具有较高的柔韧性、优良的加工性和与电极良好的界面接触性。但目前,聚合物固态电解质存在离子电导率较低机械强度较差的问题。为了提高聚合物电解质(SPE)的性能,向SPE中加入无机填料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方法。金属有机框架(MOF)材料具有极高的比表面积、可设计的多孔结构和易于化学调节等优点。将MOF材料引入聚合物基体中,可以提高聚合物固态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和机械性能,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电极/电解质接触界面。本文综述了金属有机框架(MOF)复合聚合物固态电解质的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锂电池 复合聚合物电解质 金属有机骨架 填料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密度W-(FeCrNi)合金动态变形微观组织及力学行为
20
作者 陈慧 李必鑫 +1 位作者 韩勇 陈超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97-606,共10页
发展新型高密度钨合金材料是当前穿甲弹芯技术的重点研究方向,合金在高应变速率下的动态力学性能是评估其穿甲效能的核心指标之一。本文利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PHB)实验系统,测试不同钨含量W-(FeCrNi)合金的动态压缩应力-应变曲线,结... 发展新型高密度钨合金材料是当前穿甲弹芯技术的重点研究方向,合金在高应变速率下的动态力学性能是评估其穿甲效能的核心指标之一。本文利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PHB)实验系统,测试不同钨含量W-(FeCrNi)合金的动态压缩应力-应变曲线,结合扫描电镜(SEM)表征动态压缩前后微观组织演变规律;通过分析绝热剪切带(ASB)的形成特征及剪切断口形貌,揭示合金的高速剪切断裂机制;基于Johnson-Cook模型建立动态本构方程,系统探讨钨含量对合金形变强化和应变强化能力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离散分布的球状钨颗粒对W-(FeCrNi)合金的剪切变形不断产生阻碍作用;随着钨含量的增加,合金动态压缩屈服强度提高,而断裂应变降低;75W-(FeCrNi)合金绝热剪切变形带宽度约为50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钨合金 W-(FeCrNi)合金 激光定向能量沉积(L-DED) 动态微观结构演变 高应变速率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