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5,03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切缅怀施仲衡主编《都市快轨交通》创刊人
1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F0002-F0002,共1页
在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程中,中国工程院施仲衡院士与《都市快轨交通》杂志的命运紧密相连,从杂志的孕育之初到伴随整个行业的蓬勃发展,他倾注了毕生的心血与精力。他留下的宝贵财富一一那份对事业的赤诚之心、对学术的严谨态度、... 在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程中,中国工程院施仲衡院士与《都市快轨交通》杂志的命运紧密相连,从杂志的孕育之初到伴随整个行业的蓬勃发展,他倾注了毕生的心血与精力。他留下的宝贵财富一一那份对事业的赤诚之心、对学术的严谨态度、对后辈的无私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工程院 城市轨道交通 发展历程 紧密相连 《都市快轨交通》 缅怀 宝贵财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都市快轨交通》投稿须知
2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M0003-M0003,共1页
1.请作者登录《都市快轨交通》官方网站http:/www.urt.cn,点击“中文刊投稿”,进入采编系统后,点击“作者登录”,采用在线投稿系统。初次投稿需要注册,用户名即作者电子邮箱,建议使用常用的电子邮箱进行注册。投稿成功后系统将自动生成... 1.请作者登录《都市快轨交通》官方网站http:/www.urt.cn,点击“中文刊投稿”,进入采编系统后,点击“作者登录”,采用在线投稿系统。初次投稿需要注册,用户名即作者电子邮箱,建议使用常用的电子邮箱进行注册。投稿成功后系统将自动生成稿件编号并发至作者的电子邮箱,作者凭稿件编号可在本刊采编系统查询稿件审核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编系统 官方网站 投稿须知 都市快轨交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OTDA技术和菱形布设方案的盾构隧道管片位移监测方法研究
3
作者 孙雪兵 陈健 +1 位作者 栗晓龙 张礼仁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2-89,共8页
现有光纤传感布设方式主要用于管片的一维或二维位移监测,难以有效监测管片环间的三维变形,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分布式光纤的菱形布设方案,建立适用于盾构管片的三维变形监测方法。通过分析隧道管片的三维变形模式,提出3种管片位移... 现有光纤传感布设方式主要用于管片的一维或二维位移监测,难以有效监测管片环间的三维变形,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分布式光纤的菱形布设方案,建立适用于盾构管片的三维变形监测方法。通过分析隧道管片的三维变形模式,提出3种管片位移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为验证这些方法的有效性,设计了一套易于操作的管片三维变形模拟试验装置,并开展室内试验。将试验结果与理论计算进行对比,验证了本文提出的光纤菱形布设方案在管片变形监测中的有效性,以及3种位移计算方法的合理性。结果表明,采用菱形布设的分布式光纤传感器结合K值分解法进行管片位移计算,可获得最佳监测效果;基于分布式光纤散射时域分析技术(BOTDA),可实现对隧道管片位移变化的广泛实时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隧道管片 隧道位移监测 BOTDA 分布式光纤 菱形布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轨交通综合运营调度系统建设方案研究
4
作者 刘涛 杨超 陈光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3-89,98,共8页
针对数据管控和综合智能运维的需要,对中心、车站、车辆段/停车场系统设备从架构上进行整合设计,对各子系统进行集成或接口互联,在统一的平台上对各专业系统设备进行监视和控制。通过分析,采用综合运营调度的单轨系统可大大提高系统集... 针对数据管控和综合智能运维的需要,对中心、车站、车辆段/停车场系统设备从架构上进行整合设计,对各子系统进行集成或接口互联,在统一的平台上对各专业系统设备进行监视和控制。通过分析,采用综合运营调度的单轨系统可大大提高系统集成化程度,精简作业岗位,有效降低建设和运维成本。综合运营调度系统可实现各专业资源互通共享,在发生突发事件或设备故障时,能在统一的综合平台内为用户提供完整丰富的信息支持,通过智能联动等自动控制技术手段,可显著提高运营效率。综合运营调度系统方案符合单轨交通系统一体化、集成化、简约化的发展方向,将是未来我国单轨交通运营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轨交通 综合运营调度系统 深度集成 建设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数据的城市轨道交通乘客路径选择估计方法
5
作者 朱国 章澜岚 +4 位作者 刘家俊 杨皓帆 殷立超 张宁 张恒文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9-105,共7页
城市轨道交通的成网运行,带来了客流路径选择的多样性。依据现有自动售检票系统(AFC)交易数据和概率推断方法,难以准确获知乘客的网络路径选择,完成轨道交通网络客流分配和票务清分等工作。利用网络站点信息构建城市轨道拓扑网络,搜寻O... 城市轨道交通的成网运行,带来了客流路径选择的多样性。依据现有自动售检票系统(AFC)交易数据和概率推断方法,难以准确获知乘客的网络路径选择,完成轨道交通网络客流分配和票务清分等工作。利用网络站点信息构建城市轨道拓扑网络,搜寻OD对可行路径集合,并利用AFC交易数据、手机信令数据、列车时刻表数据等多源数据构建非线性优化模型,推断乘客出行的路径选择。基于南京地铁网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具有有效性和鲁棒性。本研究可以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及票务清分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 自动售检票系统 多源数据 出行路径选择 非线性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4年世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统计与分析综述
6
作者 韩宝明 李卓一 +8 位作者 靳雨馨 鲁放 胡江枫 黄思齐 王丁宁 张植 高婕 封方威 桑雁翎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共12页
参考国际上较为通行的统计标准,将城市轨道交通分为服务于城市的通勤铁路(市域(郊)铁路)和传统城市轨道交通,传统城市轨道交通分为地铁、轻轨和有轨电车三大类,对世界城轨交通运营现状进行统计。结果表明:截至2024年底,全球共有79个国... 参考国际上较为通行的统计标准,将城市轨道交通分为服务于城市的通勤铁路(市域(郊)铁路)和传统城市轨道交通,传统城市轨道交通分为地铁、轻轨和有轨电车三大类,对世界城轨交通运营现状进行统计。结果表明:截至2024年底,全球共有79个国家和地区的562座城市开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44730.14 km,其中地铁、轻轨和有轨电车分别占51.24%、10.43%和38.34%。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中国(含港澳台)累计有65座城市开通运营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12844.57 km,其中中国内地运营里程12168.77 km。2023年,全球59个国家共188座城市累计运送客流713.78亿人次,平均负荷强度0.85万人次/(d·km),其中中国(含港澳台)地铁年客流量为318.10亿人次。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持续稳步发展,线网规模和客流规模继续居全球第一。全球共有54个国家和地区的233座城市开通通勤铁路,总里程达64195.23 km,中国(含港澳台)共有21座城市开通通勤铁路,运营里程达2974.40 km。通过分析国内外重点国家的线网规模及发展状况可推测,中国通勤铁路的建设以及不同网络之间的互联互通有着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城市轨道交通 线网规模 客流量 统计分析 通勤铁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A尺度对地铁站建成环境与客流关联影响研究
7
作者 卢源 赵瑾 姚轶峰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36,共7页
地铁站点周边建成环境影响客流量,但行人集水区(pedestrian catchment area,PCA)大小尚未统一。本研究旨在验证PCA大小是否影响地铁客流与建成环境相关性研究的结果值。以南宁市轨道交通1号线25个站点为例,选取居住人口、工作岗位、商... 地铁站点周边建成环境影响客流量,但行人集水区(pedestrian catchment area,PCA)大小尚未统一。本研究旨在验证PCA大小是否影响地铁客流与建成环境相关性研究的结果值。以南宁市轨道交通1号线25个站点为例,选取居住人口、工作岗位、商业设施等5个指标作为自变量,站点实际乘客量作因变量。采用OLS回归模型,对比不同PCA半径变量下模型拟合和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地铁站点PCA不同范围的数据收集,对客流量与建成环境关系研究结果存在影响。针对南宁市,其PCA的半径取值为600 m,在地铁客流与建成环境相关性模型的拟合好于300 m和900 m。PCA范围会导致地铁客流与建成环境关联研究结果不一致。未来相关研究需针对不同PCA半径进行模型分析,根据拟合效果确定适宜的PCA尺度,提高研究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行人集水区(PCA) 回归模型 建成环境 客流 南宁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测试序列自动生成方法研究
8
作者 张锐 司鑫悦 王成志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0-146,共7页
针对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现场工程验收测试方法单一、周期长、效率低、成本高、任务重和工作量大等问题,研究一种适用于现场工程验收测试序列自动生成的方法。首先分析城轨信号系统互联互通测试案例集约束条件,将线路划分成若... 针对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现场工程验收测试方法单一、周期长、效率低、成本高、任务重和工作量大等问题,研究一种适用于现场工程验收测试序列自动生成的方法。首先分析城轨信号系统互联互通测试案例集约束条件,将线路划分成若干独立测试区段;其次将线路特征量转化为计算机能够识别的形式化语言,提高编辑效率和人机交互体验;然后应用辅助生成工具自动生成若干条现场可执行的工程验收测试序列;最后选取真实线路作为测试对象,验证工程验收测试效率。研究表明:相较于传统的人工设计测试序列的方法,通过形式化语言设计的测试序列,满足工程验收要求,覆盖互联互通测试案例,能够缩短现场测试时间,提高测试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信号系统 CBTC 互联互通 工程测试 形式化语言 测试顺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挂式单轨交通直流系统接地漏电保护研究与应用
9
作者 殷爽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9-123,共5页
通过对悬挂式单轨交通供电系统进行分析,设置直流系统接地漏电保护,可保障各工况下设备、人员安全。常规的判断电压型接地漏电保护装置虽然可实现保护功能,但无法实现选择性跳闸,故障范围扩大。根据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创新提出区段电流... 通过对悬挂式单轨交通供电系统进行分析,设置直流系统接地漏电保护,可保障各工况下设备、人员安全。常规的判断电压型接地漏电保护装置虽然可实现保护功能,但无法实现选择性跳闸,故障范围扩大。根据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创新提出区段电流型接地漏电保护方案,通过反时限电流曲线及差异电流组件的应用,实现对故障区段精准、快速定位,并且相应区段优先跳闸,切除故障,系统的选择性得到质的提升。基于对64D保护和框架保护在对象、范围、类型及动作时限分析得出,两种保护不冲突、可以同时使用,经实际工程应用,各保护功能灵敏、可靠。通过对64D保护关键参数计算,提出应用于工程实际的保护方案及系统整定值,优化保护系统的选择性,有效缩小故障范围,保障安全运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挂式单轨 直流系统 接地漏电保护 64D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轨变流器风冷系统散热状态在线监测方法
10
作者 周骞 郭燕辉 +2 位作者 梁原 贾昊 陈杰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3-139,共7页
冷却系统在长期的运行过程中,环境中的杂质和灰尘会堵塞在散热器进风口处,使得冷却空气减少,影响散热效率,易引起变流器过温故障,极大地降低了变流器的运行可靠性。为解决风冷系统易被灰尘堵塞进而导致城轨变流器发生过温故障问题,提出... 冷却系统在长期的运行过程中,环境中的杂质和灰尘会堵塞在散热器进风口处,使得冷却空气减少,影响散热效率,易引起变流器过温故障,极大地降低了变流器的运行可靠性。为解决风冷系统易被灰尘堵塞进而导致城轨变流器发生过温故障问题,提出一种实时在线式冷却系统散热状态监测方法。该方法以功率器件与散热器冷却曲线中包含的散热器热阻为特征参数,利用高斯-牛顿迭代法进行特征参数的提取,之后通过特征参数对堵塞程度进行辨识,实现冷却系统散热状态在线监测。通过仿真和实验对建立的在线监测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提出的冷却系统在线状态监测方法能准确监测冷却系统运行状态,与传统的冷却系统堵塞检测手段相比,在检测效率上有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交流器 冷却系统 散热状态 热建模 在线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面板数据分析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客流影响规律研究
11
作者 石庄彬 刘小庆 +2 位作者 钱乾 何明卫 刘阳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6-52,共7页
针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模与客流效率之间不匹配的问题,有必要深入了解并掌握网络客流影响规律,提升客流量水平。然而,由于缺乏纵向数据的对比,对社会经济因素、网络结构特征等与客流量间的相互关系研究仍不够深入。为实现城市轨道... 针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模与客流效率之间不匹配的问题,有必要深入了解并掌握网络客流影响规律,提升客流量水平。然而,由于缺乏纵向数据的对比,对社会经济因素、网络结构特征等与客流量间的相互关系研究仍不够深入。为实现城市轨道交通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核心竞争力,厘清网络结构、经济人口等因素与客流量的关系,采用2012—2020年的年度面板数据,计算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网络的拓扑特征指标,并建立时间固定效应模型,试图探究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拓扑结构及其与城市布局耦合关系对客流量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发展,交通网络结构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换乘枢纽站点不断增多,对网络连接起到重要作用;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拓扑变量的变化对客流量提升具有显著影响,网络分布的致密化和区域枢纽化有助于提升换乘连接,吸引更多客流;耦合协调度对客流量变化影响显著,轨道线网规划中需要因地制宜地考虑人口分布与线路布局的耦合关系。最后,从轨道交通网络建设规划方面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以期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相关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复杂网络 客流影响规律 面板数据 耦合协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SGA-Ⅱ的灵活编组大小交路开行方案优化研究
12
作者 傅佳乐 文静 +3 位作者 徐纪康 付雅婷 周艳丽 施宇豪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4-52,共9页
针对客流出行需求多样化和不均衡化的问题,以提升服务水平为目标,提出一种城市轨道交通在线灵活编组大小交路的运营模式,并结合NSGA-Ⅱ算法对开行方案进行优化。首先,分析列车在灵活编组条件下的折返场景,并确定折返时间与发车间隔之间... 针对客流出行需求多样化和不均衡化的问题,以提升服务水平为目标,提出一种城市轨道交通在线灵活编组大小交路的运营模式,并结合NSGA-Ⅱ算法对开行方案进行优化。首先,分析列车在灵活编组条件下的折返场景,并确定折返时间与发车间隔之间的关系;其次,以乘客出行成本和列车运行公里数为目标函数,基于NSGA-Ⅱ算法,设计在线灵活编组大小交路运营模式的数学模型;最后,针对线路情况,进行实例计算验证算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结果表明:在线灵活编组大小交路运营模式相较于单一交路、大小交路和多编组混跑模式,其车辆运行公里数分别减少42.68%,22.81%和15.98%,车辆运用数分别减少35%,23.53%和16.13%,断面最大满载率分别从161.71%,123.54%和135.49%减少到119.68%。该运营模式能够在确保服务水平的同时减少车辆运行公里数、车辆运用数,提高线路满载率均衡程度,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带来更大的效益和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灵活编组 大小交路 开行方案 NSGA-Ⅱ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PA-KANO模型的轨道交通站点服务质量评价及优化策略——以深圳、香港地区地铁站点为例
13
作者 尹陇彪 宋冰晶 +3 位作者 罗佳颖 唐蕾 杨青娟 罗施贤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3-60,共8页
针对中国经济和城镇化快速发展背景下的高密度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建设,系统性研究探讨服务质量评价的问题。在先前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实地调研和国家标准文件提出环境安全、业态和服务、空间设计、生态性、人文关怀五个维度的21项评价因子... 针对中国经济和城镇化快速发展背景下的高密度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建设,系统性研究探讨服务质量评价的问题。在先前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实地调研和国家标准文件提出环境安全、业态和服务、空间设计、生态性、人文关怀五个维度的21项评价因子,并以深圳和香港地区地铁站点开展实地调查,现场共收集553份有效问卷,研究地铁使用者对服务要素的重要性以及满意度的感知情况。通过IPA-KANO模型,构建服务要素隐性和显性重要性的相关性矩阵,确定地铁站点服务要素的改善优先级。结果显示商业多样性及站内商业状况要素的综合评分偏低,导视系统、站内休息设施、出入口设计要素综合评分较高。基于结果,针对不同优先次序与重要程度提出基于服务质量提升的地铁站点设施与空间优化设计策略。创新性地将IPA-KANO模型应用于轨道交通站点服务质量的优化研究中,通过结合显性和隐性重要性的分析方法,构建更具针对性的服务要素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PA-KANO模型 城市轨道交通 地铁站点 服务质量 优化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弱地层地铁深基坑施工邻近建筑物微变形控制技术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同华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9-135,共7页
针对软弱地层地铁深基坑施工时邻近建筑物微变形控制问题,以杭州地铁项目为例,介绍地下连续墙槽壁加固技术、袖阀管注浆加固技术、伺服钢支撑系统、地中壁加固开挖技术等微变形控制技术,分析软弱地层深基坑施工邻近建筑物变形特性和微... 针对软弱地层地铁深基坑施工时邻近建筑物微变形控制问题,以杭州地铁项目为例,介绍地下连续墙槽壁加固技术、袖阀管注浆加固技术、伺服钢支撑系统、地中壁加固开挖技术等微变形控制技术,分析软弱地层深基坑施工邻近建筑物变形特性和微变形控制技术效果。结果表明:袖阀管注浆加固技术可减小施工对邻近建筑物群的影响,抑制其变形;围护结构变形、周边变形通过槽壁加固技术得以抑制,围护结构质量得到提高;围护结构变形被伺服钢支撑系统有效抑制,减小周边变形;地中壁加固开挖技术控制基坑变形,减小时空效应影响。基本实现了深基坑周边建筑物群“微变形”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软弱地层 建筑物群 地铁深基坑 微变形 控制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空经济与城市轨道交通融合的技术路径与应用前景
15
作者 郜春海 朱力 +2 位作者 苗佳 陈磊 明悦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21,共8页
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传统轨道交通面临运力瓶颈和效率提升的挑战。低空经济,尤其是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s)和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lectric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 aircraft,eVTOLs)的发展,为轨道交通系统... 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传统轨道交通面临运力瓶颈和效率提升的挑战。低空经济,尤其是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s)和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lectric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 aircraft,eVTOLs)的发展,为轨道交通系统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探讨低空经济与轨道交通的融合应用,分析低空经济在提升城市交通效率和推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潜力。从融合动机、技术和应用场景3个层面,探讨低空经济与城市轨道交通融合的关键技术与实际应用,通过引入视觉感知、通信、控制、多传感器融合及安全技术,低空经济可在轨道交通系统中提升巡检效率、施工监控和应急响应能力。本文旨在为低空经济与轨道交通融合提供实务性探讨,推动智慧城市交通体系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空经济 轨道交通 融合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钢轨电位限制装置操作过电压抑制研究
16
作者 兰慧峰 孙建军 +3 位作者 李国玉 王美霞 唐宇宁 刘炜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9-156,共8页
为了保障人身安全,通常会在运营线路的车站和段场中安装钢轨电位限制装置(over-voltage protection device,OVPD),但当钢轨电位限制装置OVPD复归时产生的操作过电压可能会导致OVPDⅡ段动作,甚至闭锁,导致钢轨电位限制装置将大地和钢轨短... 为了保障人身安全,通常会在运营线路的车站和段场中安装钢轨电位限制装置(over-voltage protection device,OVPD),但当钢轨电位限制装置OVPD复归时产生的操作过电压可能会导致OVPDⅡ段动作,甚至闭锁,导致钢轨电位限制装置将大地和钢轨短接,成为杂散电流泄漏的通路。随着城市轨道运营里程的不断增加,杂散电流造成的周边电力系统直流偏磁、城市管网腐蚀损坏等问题十分严重,已经严重威胁到电力系统和油气系统的安全运行。针对异常钢轨电位引发钢轨电位限制装置误动作导致城市轨道交通杂散电流泄漏加剧的问题,提出一种城市轨道交通钢轨电位限制装置操作过电压的抑制方法,通过搭建OVPD分闸产生操作过电压的仿真模型、基于N1250接触器搭建电弧实验平台在实际地铁线路中加装钢轨过电压抑制装置等3种方式,验证本文所提方法针对操作过电压的抑制能力。结果表明,采用钢轨电位限制装置操作过电压抑制方法后,钢轨电位限制装置分闸产生的操作过电压峰值显著下降,降低了OVPD误动作的可能性,减小了杂散电流泄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直流牵引供电系统 钢轨电位限制装置 钢轨电位 操作过电压 抑制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间最短路径的轨道交通网络冗余性关键站点识别方法
17
作者 吴鹏 李得伟 戴智丞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7-163,共7页
冗余性是韧性的重要属性之一。为解决轨道交通网络关键站点识别研究对时间冗余性考量不足的问题,提出考虑站间换乘时间的基于Space L与多线路耦合的时间加权城轨网络模型;采用节点删除的攻击模式模拟站点中断情景,提出基于最短旅行时间... 冗余性是韧性的重要属性之一。为解决轨道交通网络关键站点识别研究对时间冗余性考量不足的问题,提出考虑站间换乘时间的基于Space L与多线路耦合的时间加权城轨网络模型;采用节点删除的攻击模式模拟站点中断情景,提出基于最短旅行时间变化的站点冗余性指数、网络冗余性指数及冗余性评估模型;以2024年重庆市轨道交通网络为实例,研究冗余性指数与介数评估结果的异同。结果表明:站点平均冗余性指数为0.7998,冗余性指数K-means聚类中心为0.2788的站点占比为3.87%,部分站点冗余性较差即较关键;冗余性关键站点主要为向环外延伸较长线路中靠近网环的站点,而介数关键站点主要为多线路交会的换乘站,2组关键站点存在明显差异;相较于介数关键站点中断,冗余性关键站点中断对网络性能影响更为明显且更具针对性,验证了冗余性关键站点识别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冗余性 关键站点 中断 城轨网络 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网融合下城市轨道交通自适应站台门设计与分析
18
作者 王玉珏 陈卓 +1 位作者 马松 刘潇洋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0-74,共5页
针对四网融合中不同线路、车型间站台门系统的兼容性问题,本研究提出自适应站台门系统设计方案,包括改进机械结构、优化控制系统算法、提升智能化水平及增强间隙探测系统能力等在内的综合性解决方案。这些方案旨在提高站台门系统的灵活... 针对四网融合中不同线路、车型间站台门系统的兼容性问题,本研究提出自适应站台门系统设计方案,包括改进机械结构、优化控制系统算法、提升智能化水平及增强间隙探测系统能力等在内的综合性解决方案。这些方案旨在提高站台门系统的灵活性和安全性,以更好地适应不同车型和运营模式的需求。通过多种车型的适应,减少车站规模,降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成本。研究成果以期为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背景下的站台门系统升级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四网融合 站台门系统 多车型 自适应站台门 方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锁扣管幕参数优化的组合赋权TOPSIS-BPNN-GA方法研究
19
作者 杜佳骏 张振 +2 位作者 刘性帅 晏启祥 张毅峰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0-100,共11页
依托某地铁车站出入口通道顶管工程,结合现场监测数据进行顶进参数反演,建立考虑锁扣接头的精细化管幕-管廊-地层管廊顶进有限元模型。首先,对比分析有管幕和无管幕工况的地层变形情况,验证施作管幕的必要性;然后,通过全面试验系统研究... 依托某地铁车站出入口通道顶管工程,结合现场监测数据进行顶进参数反演,建立考虑锁扣接头的精细化管幕-管廊-地层管廊顶进有限元模型。首先,对比分析有管幕和无管幕工况的地层变形情况,验证施作管幕的必要性;然后,通过全面试验系统研究钢管直径、钢管间距和钢管厚度对地表沉降、管幕造价和接头缝隙的影响,并建立博弈组合赋权TOPSIS综合评价体系对管幕适应性进行评价;随后,使用BPNN拟合管幕参数与适应性的映射关系;最后,用遗传算法(GA)搜索得到最优的参数组合。研究表明:对管幕适应性影响最大的参数是钢管直径,其次是钢管净距,最后是钢管厚度。综合考虑安全性、防水性和经济性,锁扣管幕设计参数建议值为钢管直径990 mm,钢管厚度20 mm,钢管净距160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锁扣管幕 参数优化 TOPSIS综合评价法 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骨架识别的城轨车站监控视频乘客行为特征辨识研究
20
作者 管洋 贾利民 +1 位作者 陶思涵 豆飞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6-111,共6页
城市轨道交通领域传统监控分析方法对视频监控图像(如摔倒、晕倒和打斗等异常行为识别)漏识率高、参数调整复杂,且难以高效地应用于现实城轨车站监控场景,针对此问题,采用基于骨架模式识别的人体姿态特征辨识框架,引入基于人体骨架的姿... 城市轨道交通领域传统监控分析方法对视频监控图像(如摔倒、晕倒和打斗等异常行为识别)漏识率高、参数调整复杂,且难以高效地应用于现实城轨车站监控场景,针对此问题,采用基于骨架模式识别的人体姿态特征辨识框架,引入基于人体骨架的姿态估计技术,采用Alpha Pose模型对乘客姿态进行精确估计,并结合时空图卷积网络(spatial temporal graph convolutional networks,ST-GCN)模型的方法,实现对城轨车站监控场景中异常行为的辨识。在COCO数据集和MPII数据集上分别达到了72.3 mAP和82.1 mAP的效果,相比较于Open Pose模型提升高达17%,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方法不仅提高了乘客行为的识别速度,同时具备对复杂场景的适应能力,为城轨安全监控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骨架识别 模式识别 城轨车站安全 乘客行为特征辨识 ST-GC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