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3,874篇文章
< 1 2 19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余热循环利用的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动力电池预热研究
1
作者 丁鹏 张美娟 +2 位作者 顾骁勇 张鹏博 高粱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26,共9页
针对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电池低温性能差、发动机起动困难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动力电池和发动机冷却余热耦合利用方法。利用发动机废热通过相变材料组成的中间换热器加热电池冷却液,动力电池冷却液流入发动机水套直接预热发动机。探讨了电池... 针对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电池低温性能差、发动机起动困难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动力电池和发动机冷却余热耦合利用方法。利用发动机废热通过相变材料组成的中间换热器加热电池冷却液,动力电池冷却液流入发动机水套直接预热发动机。探讨了电池和发动机冷却液传热规律,构建了余热回收模型,搭建了基于废热循环利用的双向预热模型,利用ANSYS进行了模拟仿真;设计了基于多级串联换热器的双向预热装置,实现了余热双向自动预热功能。开展了混合动力汽车的低温预热试验,结果表明:经电池废热预热后的发动机缸体温度保持在40℃,发动机冷却余热则可将电池内部温度保持在30℃,有效改善了其工作环境;同时发动机低温起动过程中,HC和CO排放量减少了40%以上,验证了所提方法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动力汽车 发动机 动力电池 预热 余热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醇-加氢催化生物柴油光学发动机PPC低温燃烧模式碳烟生成特性试验研究
2
作者 邵壮 李卫民 +3 位作者 陈及 赵新强 周秀成 马晓涵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16,23,共9页
采用光学发动机和双色法测试技术开展了甲醇-加氢催化生物柴油(hydrogenated catalytic biodiesel,HCB)在部分预混压燃(partially premixed combustion,PPC)低温燃烧模式下的燃烧特性和碳烟瞬态生成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直喷时刻... 采用光学发动机和双色法测试技术开展了甲醇-加氢催化生物柴油(hydrogenated catalytic biodiesel,HCB)在部分预混压燃(partially premixed combustion,PPC)低温燃烧模式下的燃烧特性和碳烟瞬态生成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直喷时刻的提前,燃用M0(100%HCB)与M15(15%甲醇,25%正辛醇和60%HCB)的峰值缸压先增大后减小,甲醇的掺混降低了混合燃油的活性,导致在相同直喷时刻下M15燃烧相位滞后于M0。在PPC燃烧模式燃烧初期,甲醇蒸发吸热导致M15燃油火焰温度小于M0燃油,但随着燃烧的发展,由于M15有更高的氧含量以及更均匀的燃油分布,燃烧后期M15的充分燃烧不仅使其火焰温度逐渐大于M0,还显著降低了燃烧过程中碳烟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发动机 双色法 加氢催化生物柴油 甲醇 火焰温度 碳烟 低温燃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燃料低温喷雾特性预测模型构建及仿真分析
3
作者 黎一锴 陈佳森 +2 位作者 孙成瀚 杨子明 潘家营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共11页
为探究低温工况下醇类掺混对柴油喷雾特性的影响,明晰多元燃料物性与喷雾特性的联系,利用高速摄影技术进行了柴油与丙醇、己醇混合燃料(醇类掺混比分别为0%,20%,40%)低温工况喷雾试验,基于掺混燃料各组分物性进行了Higgins液相贯穿距预... 为探究低温工况下醇类掺混对柴油喷雾特性的影响,明晰多元燃料物性与喷雾特性的联系,利用高速摄影技术进行了柴油与丙醇、己醇混合燃料(醇类掺混比分别为0%,20%,40%)低温工况喷雾试验,基于掺混燃料各组分物性进行了Higgins液相贯穿距预测模型修正以及CONVERGE仿真破碎模型参数修正,并进一步通过仿真探究了醇类掺混对柴油喷雾温度及当量比分布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温工况下,醇类的蒸发性远好于柴油,在喷雾发展过程中醇类先于柴油蒸发,高汽化潜热引发了喷雾核心区域温度降低,进而抑制了柴油液滴的破碎与蒸发过程,最终导致了喷雾液相贯穿距的延长,且随着掺混比的增大,抑制作用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雾特性 多元燃料 低温试验 模型修正 燃料 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健康因子和IPSO-LSTM模型的锂电池健康估计
4
作者 李珺 陈小然 徐亮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9-46,共8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健康因子的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IPSO)优化长短期记忆(LSTM)模型的锂离子电池健康状态(SOH)估计方法。从在线测量的电压、电流、温度曲线中提取13个备选健康因子,利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最终获得4个健康因子作为IPSO-LST... 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健康因子的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IPSO)优化长短期记忆(LSTM)模型的锂离子电池健康状态(SOH)估计方法。从在线测量的电压、电流、温度曲线中提取13个备选健康因子,利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最终获得4个健康因子作为IPSO-LSTM模型的输入,通过试验验证所选健康因子的适应性,实现SOH准确预测。取每个电池样本的50%,60%,70%数据作为训练集,其余作为测试集,与PSO-LSTM,LSTM方法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SOH估计的MAE,RMSE,MAPE均保持在1%以内,模型具有较强的泛化性及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预测模型 健康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排气热管理方案对发动机性能及排放特性的影响
5
作者 刘汉辉 王辉 +3 位作者 赵令猛 叶宇 王晓辉 刘林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45,共6页
为了研究不同排气热管理方案对柴油机性能和排放特性的影响,针对不同工况选择满足DPF再生温度需求且性能更优的热管理方案。以柴油机及后处理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1200 r/min中低负荷工况及800~1000 r/min低怠速工况下排气节流、进气... 为了研究不同排气热管理方案对柴油机性能和排放特性的影响,针对不同工况选择满足DPF再生温度需求且性能更优的热管理方案。以柴油机及后处理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1200 r/min中低负荷工况及800~1000 r/min低怠速工况下排气节流、进气节流及后喷对车用柴油机排气温度、燃油消耗率及排放污染物等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 r/min中低负荷下仅采用进/排气节流方案,排气温度就能满足DPF主动再生目标温度要求;而低怠速工况需采用进/排气节流结合缸内后喷方案才能满足DPF主动再生目标温度要求;最低怠速800 r/min工况采用排气节流结合缸内后喷方案,最高排气温度可提升到254℃。相同排气温度下,1200 r/min中负荷下排气节流方案在燃油消耗率及NO_(x)排放方面表现更优,随着负荷率降低,进/排气节流方案在燃油消耗率及NO_(x)排放方面逐渐接近;1200 r/min低负荷下进气节流方案在燃油消耗率及NO_(x)排放方面表现更优,相比排气节流方案燃油消耗率降低12%以上,NO_(x)比排放降低32%,但在烟度、THC排放控制方面处于劣势;怠速工况,相同排气温度下进气节流加缸内后喷方案的THC排放是排气节流加缸内后喷方案的2倍左右,且随着后喷油量的增加,排气节流方案较进气节流方案在烟度和THC方面的优势更加显著。各试验工况下,相同排气温度时排气节流方案的过量空气系数及进气歧管压力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排气热管理 颗粒捕集器 再生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端与涡端旁通对Soot排放差异的影响研究
6
作者 李宣陶 吴怡 +3 位作者 闫妍 左子农 韩志强 王健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33,共7页
针对WP12重型柴油机,试验研究了两级增压系统中压端与涡端旁通引起的滞燃期、峰值缸温、燃氧当量比差异导致的Soot排放差异。结果表明,两种不同的旁通方式可以达到近乎相同的进气压力,在本试验工况下,压端旁通Soot排放要明显高于涡端旁... 针对WP12重型柴油机,试验研究了两级增压系统中压端与涡端旁通引起的滞燃期、峰值缸温、燃氧当量比差异导致的Soot排放差异。结果表明,两种不同的旁通方式可以达到近乎相同的进气压力,在本试验工况下,压端旁通Soot排放要明显高于涡端旁通Soot排放,其Soot排放差异随进气压力的增大先增加后减少。涡端旁通滞燃期比压端旁通滞燃期更长,但滞燃期差异变化很小,且与Soot排放差异相关系数较低,为0.35。压端旁通峰值缸温要明显高于涡端旁通峰值缸温,在高进气压力下,峰值缸温差异对Soot排放差异作用更显著,且峰值缸温差异与Soot排放差异相关系数最大,为0.95。压端旁通燃氧当量比要高于涡端旁通燃氧当量比,说明涡端旁通可以拥有更大的进气流量,在低进气压力下,燃氧当量比差异对Soot排放差异作用更显著,且燃氧当量比差异与Soot排放差异相关系数较大,为0.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级增压 旁通阀 碳烟 滞燃期 峰值缸温 燃氧当量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D燃烧室结构优化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王东鸽 何超 +3 位作者 李加强 陈彦林 聂岩 于海生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36,88,共9页
柴油机燃烧室的几何形状对缸内燃油的雾化和燃烧有着直接影响。为满足日益严格的排放法规,以某柴油机为研究对象,使用AVL Fire软件在保证相同压缩比的前提下,对原型ω燃烧室几何形状进行改造,引入环形凸起结构和中心凸台结构构造TCD(T... 柴油机燃烧室的几何形状对缸内燃油的雾化和燃烧有着直接影响。为满足日益严格的排放法规,以某柴油机为研究对象,使用AVL Fire软件在保证相同压缩比的前提下,对原型ω燃烧室几何形状进行改造,引入环形凸起结构和中心凸台结构构造TCD(T表示涡轮增压,Turbocharger;C表示进气中冷,Charger air cooling;D表示柴油颗粒捕集器,Diesel particle filter)燃烧室,并对TCD燃烧室的结构参数进行优化。使用仿真模拟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几何形状的燃烧室对柴油机性能及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TCD燃烧室的燃烧性能主要受燃烧室直径的影响,直径过大或过小均会降低指示功率;TCD燃烧室优化后指示功率相对于优化前增加了0.98%,相对于原型ω燃烧室增加了8.26%;TCD燃烧室优化后Soot排放量相对于优化前降低了67.19%,相对于原型ω燃烧室降低了88.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燃烧室 几何形状 指示功率 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环境下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特性研究
8
作者 王计广 于红秀 +3 位作者 杨熙 李加强 顾王文 王丽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4-59,67,共7页
选取10辆符合国六b阶段排放标准的不同燃料和动力类型的轻型汽车(包括插电式混动汽车、增程式混动汽车、汽油车、柴油车和天然气车)作为研究对象,在宁波和昆明轻型整车环境模拟排放实验室开展平原与高原、常温环境下WLTC工况排放测试,... 选取10辆符合国六b阶段排放标准的不同燃料和动力类型的轻型汽车(包括插电式混动汽车、增程式混动汽车、汽油车、柴油车和天然气车)作为研究对象,在宁波和昆明轻型整车环境模拟排放实验室开展平原与高原、常温环境下WLTC工况排放测试,研究高原环境下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特性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以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为例,与标定前相比,完成高原排放标定后其在电量保持(CD)模式下的各项污染物排放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且能满足GB 18352.6—2016 b阶段限值要求;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各污染物排放普遍低于轻型汽油车、柴油车和天然气车,且电量保持阶段REESS电量的变化影响整车污染物排放;不同燃料和动力类型轻型汽车的CO,CO_(2),THC,NO_(x),PN排放主要集中在冷起动阶段,而CO_(2)排放与车辆运行状态直接相关,WLTC工况中各加速阶段CO_(2)排放均呈增加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环境 轻型汽车 混合动力汽车 排放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醇发动机润滑稀释条件下的缸套-活塞环织构界面摩擦特性研究
9
作者 李直 赵雨鹏 +2 位作者 陈岩 张喜清 张宏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0-67,共8页
甲醇发动机在运行过程中易发生甲醇稀释现象,严重影响缸套-活塞环摩擦副的润滑性能。以某改装甲醇发动机为研究对象,基于平均雷诺方程构建了织构化缸套-活塞环摩擦副的数值润滑模型。利用MATLAB软件对模型进行求解,通过调整凹坑织构参数... 甲醇发动机在运行过程中易发生甲醇稀释现象,严重影响缸套-活塞环摩擦副的润滑性能。以某改装甲醇发动机为研究对象,基于平均雷诺方程构建了织构化缸套-活塞环摩擦副的数值润滑模型。利用MATLAB软件对模型进行求解,通过调整凹坑织构参数,分析了其对润滑稀释条件下缸套-活塞环摩擦副润滑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甲醇稀释会导致润滑油黏度发生变化,破坏摩擦副的油膜生成能力,进而劣化润滑环境,而在活塞环表面设计合理的表面织构可以有效缓解这种负面影响,在特定织构参数下,如凹坑半径为100μm和凹坑深度为5μm时,润滑油平均流体摩擦力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发动机 缸套 活塞环 润滑油 稀释 表面织构 润滑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流场结构特征识别的高膨胀比径流涡轮流动损失分析及参数化优化
10
作者 徐冬 刘瑞 +2 位作者 杨名洋 张慰 丁占铭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39,共9页
涡轮负荷增加会强化激波结构,进而致使涡轮内部流动损失显著增加。探明高膨胀比涡轮内部激波导致的流动损失机制和规律对涡轮性能优化设计至关重要。开展高膨胀比涡轮内部关键流动结构损失定量分析的熵产识别方法研究,并基于该方法探讨... 涡轮负荷增加会强化激波结构,进而致使涡轮内部流动损失显著增加。探明高膨胀比涡轮内部激波导致的流动损失机制和规律对涡轮性能优化设计至关重要。开展高膨胀比涡轮内部关键流动结构损失定量分析的熵产识别方法研究,并基于该方法探讨某型自主开发高效增压器的高膨胀比涡轮流动损失分布特征和流动机理。研究表明,设计点工况下喷嘴内激波诱导二次流损失占涡轮总损失的80%,其中泄漏流和其他主要二次流结构在各工况下均为主导损失。膨胀比从2.8增加至4.0,泄漏流损失降低至38%,但激波损失占比从0.4%急剧增加至12.4%。基于上述损失规律与机制,结合涡轮性能的响应面代理模型,构建了高膨胀比涡轮局部参数化模型并实现参数化优化设计。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涡轮激波强度与诱导损失明显降低,涡轮效率相对提升了1.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膨胀比 径流涡轮 激波 损失分析 参数化优化 响应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燃用生物柴油-异丙醇-2-EHN混合燃料的燃烧和排放特性
11
作者 罗林 肖合林 胡际涛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53,共8页
为了缓解温室效应及减少化石能源消耗,从改善生物柴油燃烧性能的角度出发,通过台架试验研究了不同负荷和EGR率下生物柴油-异丙醇-2-EHN混合燃料在柴油机中的燃烧与排放性能。结果表明:掺混异丙醇和2-EHN能有效改善生物柴油的雾化性能,... 为了缓解温室效应及减少化石能源消耗,从改善生物柴油燃烧性能的角度出发,通过台架试验研究了不同负荷和EGR率下生物柴油-异丙醇-2-EHN混合燃料在柴油机中的燃烧与排放性能。结果表明:掺混异丙醇和2-EHN能有效改善生物柴油的雾化性能,增加滞燃期内形成的可燃混合气,提升中低负荷下的缸内压力和放热峰值,并显著降低CO,HC,碳烟和NO_(x)排放;低负荷时燃用混合燃料的燃油消耗率偏高,热效率较生物柴油下降约5%,但随负荷增加,其燃料经济性与生物柴油差距明显缩短;此外,采用8%以下的EGR率有助于实现混合燃料的低温燃烧,在高效降低NO_(x)排放的同时,其动力性与经济性均优于纯生物柴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生物柴油 异丙醇 混合燃料 燃烧 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气射流特性研究
12
作者 刘雨昂 解方喜 +3 位作者 吴桐 马书哲 张亮 姜北平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共8页
氢气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在发动机领域的应用正逐渐受到关注。基于Converge软件建立了氢气射流仿真模型,将纹影试验结果与模型计算结果的轮廓、射流贯穿距及射流锥角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分析了不同喷射压力、环境压... 氢气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在发动机领域的应用正逐渐受到关注。基于Converge软件建立了氢气射流仿真模型,将纹影试验结果与模型计算结果的轮廓、射流贯穿距及射流锥角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分析了不同喷射压力、环境压力及环境温度对氢气射流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射流贯穿距随喷射压力的升高而增大,增幅逐渐减小;射流锥角随喷射压力的升高而增大;马赫盘高度和宽度随喷射压力的升高而增大。射流贯穿距随环境压力的降低而增大,增幅逐渐增大;射流锥角随环境压力的升高而减小;马赫盘高度和宽度随环境压力的升高而减小。射流贯穿距随环境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增幅逐渐减小;射流初期射流锥角随环境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马赫盘高度和宽度随环境温度变化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燃料 射流 射流贯穿距 射流锥角 马赫盘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飞轮瞬时转速信号评价三缸机缸内做功能力的研究
13
作者 张志军 王尚学 +2 位作者 陈晋兵 程勇 尹伟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2-88,共7页
快速诊断内燃机各缸均匀性有利于为缸内燃烧过程控制提供信息,进而改善内燃机工作性能。以三缸机为例,对利用飞轮瞬时转速信号评价内燃机缸内做功能力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瞬时转速信号的获取及滤波方法,研究了影响缸内做功能力评... 快速诊断内燃机各缸均匀性有利于为缸内燃烧过程控制提供信息,进而改善内燃机工作性能。以三缸机为例,对利用飞轮瞬时转速信号评价内燃机缸内做功能力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瞬时转速信号的获取及滤波方法,研究了影响缸内做功能力评价的各种因素。通过对实测数据的分析得出:利用飞轮瞬时转速推求的是内燃机输出的有效扭矩,其与缸内产生的指示扭矩有一定的偏差,这个偏差随内燃机工况的不同而不同;在计算中,往复运动部件产生的惯性力及对当量转动惯量的影响可以忽略;由瞬时转速推求的扭矩离散度较大,平均处理后可用于评价内燃机各缸做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瞬时转速 工作均匀性 扭矩 做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色关联与最弱链理论的铸铝气缸盖组织与力学性能评估
14
作者 蒲博闻 周海涛 +3 位作者 王根全 毛郭灵 胡定云 何晓东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23,共7页
为了准确表征铸造铝合金气缸盖材料微观组织与失效概率之间的相关性,提出综合反映材料强度和试样尺寸对失效概率影响的评价方法。首先,基于气缸盖不同位置微观组织表征和力学性能测试结果,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以二维孔隙率、孔隙面积... 为了准确表征铸造铝合金气缸盖材料微观组织与失效概率之间的相关性,提出综合反映材料强度和试样尺寸对失效概率影响的评价方法。首先,基于气缸盖不同位置微观组织表征和力学性能测试结果,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以二维孔隙率、孔隙面积、孔隙最大Feret尺寸、硅相面积、硅相长宽比、硅相最大Feret尺寸和硅相颗粒圆度7个微观组织特征作为比较序列,以抗拉强度、弹性模量和维氏硬度3个力学性能指标作为参考序列,研究气缸盖材料组织特征与力学性能之间的关联关系。基于最弱链理论,通过考虑缺陷分布偏离理想均匀分布程度,构建了弱化试样尺寸效应的广义双参数Weibull分布模型,对气缸盖不同位置失效概率与材料强度关系进行描述。结果表明:孔隙最大Feret尺寸对铸铝气缸盖本体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相对较大,底板位置容易出现局部缺陷的集中分布,发生由铸造缺陷引起失效的概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缸盖 铝硅合金 灰色关联分析 缺陷分布 最弱链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Sehitoglu模型的铸铝合金热机疲劳寿命预测
15
作者 付亚飞 陶帅 +3 位作者 景国玺 于会超 董长龙 黄立荣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4-80,共7页
为解决A356-T6铸铝合金气缸盖热机疲劳寿命预测问题,开展了发动机气缸盖本体取样下的拉伸性能测试、低周疲劳测试、蠕变测试和热机疲劳试验,得到了Sehitoglu模型计算中所需的材料参数,并通过考虑平均应力和温度对材料性能的影响,提出了... 为解决A356-T6铸铝合金气缸盖热机疲劳寿命预测问题,开展了发动机气缸盖本体取样下的拉伸性能测试、低周疲劳测试、蠕变测试和热机疲劳试验,得到了Sehitoglu模型计算中所需的材料参数,并通过考虑平均应力和温度对材料性能的影响,提出了基于改进Sehitoglu模型的热机疲劳寿命预测模型。通过和Sehitoglu模型预测结果进行对比,本研究提出的改进Sehitoglu模型预测寿命均在三倍误差带内,更适用于发动机气缸盖的热机疲劳寿命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铝合金 热机疲劳 寿命预测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排气门正时对高比例甲醇-汽油混合燃料燃烧和排放的影响研究
16
作者 宫艳峰 钱丁超 +3 位作者 马赫阳 刘铭礼 解方喜 孟祥龙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17,26,共7页
采用自行开发的可变气门机构,在高压缩比点燃式发动机上进行了试验,研究了排气门正时对高甲醇掺烧比甲醇-汽油发动机燃烧和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提前排气门正时会使燃烧开始时刻(CA5)滞后,燃烧持续期延长,结合点火正时后,燃烧相位得到... 采用自行开发的可变气门机构,在高压缩比点燃式发动机上进行了试验,研究了排气门正时对高甲醇掺烧比甲醇-汽油发动机燃烧和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提前排气门正时会使燃烧开始时刻(CA5)滞后,燃烧持续期延长,结合点火正时后,燃烧相位得到改善;在排气门正时结合最佳点火正时下,等效有效比油耗(b e)和NO x排放都得到明显改善,在最佳点火正时下,排气门正时前移可以使M50,M75和M100的最佳b e分别降低7.39%,11.06%和18.72%,NO x排放量分别降低34.5%,19.6%和23.9%;提高甲醇添加量可以提高经济性,降低HC排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气门正时 甲醇 汽油 双燃料发动机 燃油经济性 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能源汽车圆柱形电池组纵向流散热理论分析
17
作者 揭琳锋 李伟 熊树生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8-64,共7页
针对目前新能源汽车中圆柱形电池组横向流散热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电池组可采用纵向流散热方式散热,并基于经典对流换热理论对该散热方式进行理论研究。通过计算和分析,该散热方式可以实现无间隙电池组设计,减小了电池间的空隙,... 针对目前新能源汽车中圆柱形电池组横向流散热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电池组可采用纵向流散热方式散热,并基于经典对流换热理论对该散热方式进行理论研究。通过计算和分析,该散热方式可以实现无间隙电池组设计,减小了电池间的空隙,有效减小电池组体积,提高体积能量密度,同时保证了良好的均温性能和较高的换热效率。研究表明,纵向流散热方式在提高电池组体积能量密度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可通过提高冷却介质流速等措施来优化其散热性能,为后期圆柱形电池组的散热设计和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池 散热 传热系数 体积能量密度 热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流体参数对润滑油预热性能规律的影响
18
作者 许永继 杜巍 +1 位作者 郭俊宝 张昊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15,共7页
为了提升换热器的预热性能、缩短发动机冷起动时间,以机油箱中的竖置螺旋盘管换热器为研究对象,基于台架试验验证的仿真计算模型,开展了一系列低温润滑油预热模拟研究,分析了管内热流体介质的流量和温度对预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 为了提升换热器的预热性能、缩短发动机冷起动时间,以机油箱中的竖置螺旋盘管换热器为研究对象,基于台架试验验证的仿真计算模型,开展了一系列低温润滑油预热模拟研究,分析了管内热流体介质的流量和温度对预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介质温度相比,管内介质流量对高温油液体积变化的影响较小,介质流量从10 L/min增至20 L/min时,预热1800 s后温度达到303.15 K的油液体积占比从20.76%增至25.52%,预热3600 s后高温油液体积占比从52.21%增至55.91%;管内介质温度越高,高温油液体积增长速率越快,介质温度从333.15 K增至363.15 K时,预热1800 s后温度达到303.15 K的油液体积占比从20.76%增至54.51%,预热3600 s后体积占比从52.21%增至78.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滑油 预热性能 换热器 热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天然气燃烧机理对点火延迟时间预测的准确性研究
19
作者 张军 毛功平 齐虹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3-79,共7页
采用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在低温燃烧条件下对天然气燃烧机理中关键基元反应的活化能进行了计算,用来修正原机理中的活化能数据,以提高天然气机理预测低温点火延迟时间的准确性。在不同工况下(温度900~1200 K,压力0.5,1,1.5 MPa,当量比0.5,... 采用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在低温燃烧条件下对天然气燃烧机理中关键基元反应的活化能进行了计算,用来修正原机理中的活化能数据,以提高天然气机理预测低温点火延迟时间的准确性。在不同工况下(温度900~1200 K,压力0.5,1,1.5 MPa,当量比0.5,1.0,1.5),对应用广泛的三种天然气详细机理(San Diego 2016,GRI 3.0,Aramco Mech 3.0)进行了对比分析,确定对点火延迟时间预测较准确的Aramco Mech 3.0机理作为研究对象,基于点火延迟时间的敏感性分析,确定敏感性系数最大的基元反应H_(2)O_(2)(+M)→2OH(+M)为关键基元反应。运用B3LYP,PM7,M06-2X,CBS-QB3,W1RO五种量化计算方法,对该基元反应的活化能进行了计算;选取了B3LYP,CBS-QB3,W1RO三种方法计算的活化能,更新了原机理中关键基元反应的活化能数据,得到了三种新机理。比较了新机理、原详细机理与闭式均相反应器模型耦合计算得到的点火延迟时间,并与试验值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温度为900~1200 K时,利用B3LYP方法计算的活化能平均值为212.34 kJ/mol;利用该数据对原机理中的活化能进行修正,修正后的新机理能更准确地预测点火延迟时间,更适用于低温燃烧工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量子化学计算 活化能 化学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浇注工艺对重力铸造铝硅合金机体组织的影响
20
作者 毛郭灵 刁占英 +3 位作者 王根全 林杰威 王韬 何晓东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7-52,共6页
利用模拟指导大型复杂结构零件的工艺优化能节约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采用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浇注工艺(浇注时间和温度)对重力铸造铝硅合金机体组织(二次枝晶间距)的影响。结果表明:材料级阶梯样件和重力铸造铝硅合金机体的模拟结果和试验... 利用模拟指导大型复杂结构零件的工艺优化能节约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采用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浇注工艺(浇注时间和温度)对重力铸造铝硅合金机体组织(二次枝晶间距)的影响。结果表明:材料级阶梯样件和重力铸造铝硅合金机体的模拟结果和试验结果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模拟结果的偏差较小。浇注时间一定时,随着浇注温度升高,二次枝晶间距先减小后增大,最佳浇注温度为695℃;浇注温度一定时,随着浇注时间增加,二次枝晶间距先减小后增大,最佳浇注时间为60 s;浇注时间一定时,随着浇注温度升高,凝固时间先减少后增加;浇注温度一定时,随着浇注时间增加,凝固时间先减少后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浇注 重力铸造 铝硅铸造合金 机体 枝晶间距 凝固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