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1,534篇文章
< 1 2 7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空经济助力智慧城市建设更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文静 陈跃峰 林伟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40,共7页
低空经济作为新兴产业形态和新质生产力的代表,正通过技术创新与产业融合重塑城市空间结构。本文从内涵辨析与发展历程视角,系统阐释低空经济与智慧城市更新的理论关联,结合深圳、杭州等城市实践案例,论证低空经济对城市规划、交通系统... 低空经济作为新兴产业形态和新质生产力的代表,正通过技术创新与产业融合重塑城市空间结构。本文从内涵辨析与发展历程视角,系统阐释低空经济与智慧城市更新的理论关联,结合深圳、杭州等城市实践案例,论证低空经济对城市规划、交通系统与管理模式的深层影响。研究表明:低空经济通过空中交通网络重构城市三维空间,倒逼城市管理向多模态协同转型;eVTOL技术的应用需匹配智慧城市的数据驱动与系统集成能力。基于此,提出基础设施分级规划、空域管理动态分区、政策法规协同创新等对策,为城市更新提供立体化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空经济 智慧城市更新 eVTOL 空间重构 协同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空基础设施规划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2
2
作者 党安荣 张朝阳 +3 位作者 王飞飞 翁阳 李翔宇 仇实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33,共9页
低空经济是我国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重要发展方向,低空基础设施作为低空经济发展的关键支撑,其规划布局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论文旨在对低空基础设施规划进行系统性研究梳理,为后续研究与实践提供支撑。基于文献研读归纳了低空基础设施... 低空经济是我国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重要发展方向,低空基础设施作为低空经济发展的关键支撑,其规划布局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论文旨在对低空基础设施规划进行系统性研究梳理,为后续研究与实践提供支撑。基于文献研读归纳了低空基础设施的分类框架与研究重点,明确低空基础设施的概念内涵;梳理了国内外的规划研究进展,总结了五类不同国家与地区的低空基础设施层级划分方法,归纳了目标驱动型与需求驱动型两类低空基础设施网络布局规划思路,以及利用机场、火车站、屋顶等空间进行低空基础设施规划的相关案例。现有规划研究虽然在指标体系、技术方法等方面取得一定进展,但是仍存在概念认知不一、空间区域失衡、应用场景局限、建模过于理想与缺少实证研究五个方面的问题。为此,论文最后探讨了低空基础设施规划纳入规划体系的两种路径选择,并提出了低空基础设施规划的未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空基础设施 低空经济 城市空中交通 通用航空 垂直起降场 空间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被动式耦合的寒冷地区既有住区建筑低碳改造优化设计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袁景玉 霍悄 +2 位作者 姚胜 黄丽颖 刘璇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9-137,共9页
为改善我国寒冷地区既有住区存量大、能耗高、室内热环境差等问题,本文针对寒冷地区城镇住宅建筑进行调研梳理,并选取典型居住小区作为研究对象,依托Grasshopper平台对主被动式节能技术展开并行优化,提出了适用于寒冷地区既有住区建筑... 为改善我国寒冷地区既有住区存量大、能耗高、室内热环境差等问题,本文针对寒冷地区城镇住宅建筑进行调研梳理,并选取典型居住小区作为研究对象,依托Grasshopper平台对主被动式节能技术展开并行优化,提出了适用于寒冷地区既有住区建筑的最佳低碳改造方案。结果表明:第一,低碳改造决策阶段,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热舒适性所占权重分别为24.46%、30.25%、45.28%;第二,被动式技术寻优结果中外墙保温层材质为XPS,屋顶保温层材质为岩棉板;主动式技术寻优结果中立面光伏板铺设层数为5层,屋顶光伏板面积占比为0.5。与典型模型相比,优化后全生命周期改造增量环境效益为355.06 kgCO_(2)/m^(2)、全生命周期改造增量经济效益为1197.75元/m^(2)、预测不满意百分比为16.8%,降低了10%。因此,主被动耦合并行优化方法在既有住区低碳化改造设计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既有住区 低碳化改造 主被动式耦合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成环境与行人交通事故非线性关系和阈值效应研究——以重庆市渝中区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春 刘双齐 +1 位作者 周书宏 匡新晖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5-72,共8页
建成环境与行人交通事故的关系是城市规划和交通管理领域的重要研究议题。然而,现有研究多局限于线性关系的探讨,缺乏对非线性影响及阈值效应的深入分析,难以支撑精细化规划与治理实践。为此,本文以重庆市渝中区为例,整合行人交通事故... 建成环境与行人交通事故的关系是城市规划和交通管理领域的重要研究议题。然而,现有研究多局限于线性关系的探讨,缺乏对非线性影响及阈值效应的深入分析,难以支撑精细化规划与治理实践。为此,本文以重庆市渝中区为例,整合行人交通事故数据、路网数据、土地利用数据、手机信令数据、POI数据等多源空间大数据,运用梯度提升决策树模型(GBDT),从道路设施、土地利用、设施临近性、空间结构、社会经济5个维度系统解析建成环境要素对行人交通事故频率的非线性关系和阈值效应。研究发现:第一,各建成环境要素与行人交通事故存在非线性关系和阈值效应;第二,控制度对行人交通事故的相对重要性最高,其次是人口密度、路网密度和土地利用混合度。研究结论为精细化建成环境规划与交通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对提升行人步行安全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成环境 行人安全 交通安全 非线性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顾及绿视率的街道可步行性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唐丽玉 黄子晴 苏宏霖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8-64,共7页
城市绿地具有生态、景观和社会等多种服务功能,是健康城市环境的关键因素。街道绿地影响着步行环境的质量,是衡量步行舒适性的重要指标。绿视率为从人本视角量化绿化环境的描述因子。针对当前可步行性评价较少考虑步行环境这一问题,在... 城市绿地具有生态、景观和社会等多种服务功能,是健康城市环境的关键因素。街道绿地影响着步行环境的质量,是衡量步行舒适性的重要指标。绿视率为从人本视角量化绿化环境的描述因子。针对当前可步行性评价较少考虑步行环境这一问题,在步行指数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基于路网、兴趣点、百度街景等大数据,以步行指数表征街道功能,以绿视率表征街道环境,对街道可步行性进行综合评价。以福州市中心城区进行实例研究,对比综合评价方法与步行指数评价方法,探讨其与人口活动数量的关系,并探索街道可步行性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福州市中心城区内的街道可步行性平均得分为58,街道可步行性较好,其中支路、住宅类街道的可步行性最高;整体上,综合评价方法与人口活动数量的正相关系数为0.313,较步行指数评价方法提高0.018;不同交通等级的街道绿化环境对可步行性有不同的影响,支路的绿视率水平与可步行性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1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视率 可步行性 街景 街道绿地 步行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总-详分层管控的建设项目用地合规性审查机制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邓木林 朱江 +2 位作者 欧阳效福 周艺霖 夏剑琴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8-194,共7页
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是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的关键环节和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的核心制度。建设项目用地合规性审查是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过去由于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管控对象和机制不同,造成建设项目在规划审批上存在... 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是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的关键环节和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的核心制度。建设项目用地合规性审查是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过去由于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管控对象和机制不同,造成建设项目在规划审批上存在较多不协调,带来建设项目难以落地的问题。随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立和实施,在“多规合一”和全域全要素管控要求下,如何建立统一的建设项目用地合规性审查机制是各级自然资源管理部门关注的重点问题。本研究在梳理过去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管控机制特点的基础上,对新时期国土空间体系下建设项目用地合规性审查机制进行了探索,提出基于总—详分层,城镇开发边界内外差异化的项目用地管控思路,并建议按技术修正、一般调整和重大调整等情形分类确定项目用地规划调整方式,为我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完善提供思路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用途管制 国土空间规划 总—详分层管控 建设项目 审查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地区农村生活污水循环治理的现实困境与规划对策
7
作者 黄梅 于洋 +1 位作者 段德罡 乔杰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7-114,共8页
生活污水治理是中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的薄弱环节。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空间广阔、农业用水需求量大、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这些基本特征为“以用促治”的生活污水循环治理模式提供了天然的适用场景。然而,西北地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也面... 生活污水治理是中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的薄弱环节。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空间广阔、农业用水需求量大、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这些基本特征为“以用促治”的生活污水循环治理模式提供了天然的适用场景。然而,西北地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也面临着传统循环治理方式日益式微、集中处理设施配套条件不足、工程技术与空间布局关系脱节的现实困境。鉴于此,遵循自然水循环的“源—流—汇”逻辑,协调设施配置与人居空间的关系,提出了一套综合性的村庄水基础设施规划策略,包括三大关键措施:一是重建就地消纳、高效闭环的用排水循环系统;二是构建“层级消解式”循环空间单元、分解落实设施空间需求;三是加强工程与空间协同、提升治理技术的适用性。通过对典型案例村庄N村的实地应用,验证了上述策略的有效性,为西北地区农村生活污水循环治理及设施规划提供了科学指导与实践参考。研究在促进西北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农村环境质量改善、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生活污水 循环治理 循环空间单元 水基础设施规划 西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空间分辨率的中部地区县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测度及规划策略研究——以湖北省59个县城为例
8
作者 刘合林 黄玉霖 +2 位作者 高俊阳 卢有朋 黄亚平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6-151,共6页
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是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现有研究多基于行政边界或某一中心城区中宏观数据开展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评估和测度,对于基于更高空间分辨率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测度及其空间异质性缺乏有效研究,进而削弱了... 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是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现有研究多基于行政边界或某一中心城区中宏观数据开展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评估和测度,对于基于更高空间分辨率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测度及其空间异质性缺乏有效研究,进而削弱了规划策略配置的空间针对性。基于此,以湖北省59个县城建成区为研究范围,基于1km×1km的空间分辨率提出县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测度方法和空间异质性分析方法,识别出有近三分之一数量的县城土地集约利用效率偏低。基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空间异质性将此类低集约利用水平县城分为高集约利用水平集聚型、低集约利用水平集聚型和集约利用水平离散型,其对应的规划策略重点分别为老城优化型、成片联动型和单点再开发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省 县城建成区 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高空间分辨率 分类施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EG分析的高校室内学习空间芳香植物对大学生注意力恢复效益研究
9
作者 李同予 羿可 +2 位作者 安欣 薛滨夏 赖锦玉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58,共8页
为改善高校学生群体的身心健康状况,提升校园室内学习空间的注意力恢复效益,选取茉莉、柠檬和香薄荷三种植物作为芳香疗法的应用材料,以脑电波信号数据评估被试的注意力集中水平反映其恢复性效益,以简易心理状况评定量表获取被试初始心... 为改善高校学生群体的身心健康状况,提升校园室内学习空间的注意力恢复效益,选取茉莉、柠檬和香薄荷三种植物作为芳香疗法的应用材料,以脑电波信号数据评估被试的注意力集中水平反映其恢复性效益,以简易心理状况评定量表获取被试初始心理状态,采用生理指标与心理指标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种类、不同气味强度的活体芳香植物对不同心理状态下高校学生群体的注意力恢复作用展开探究。结果表明,在高校室内学习空间中应用芳香疗法对处于学习状态下的学生群体具有一定的注意力恢复作用,并且活体芳香植物的种类、气味强度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其注意力恢复水平,而被试本身的心理状态对恢复作用影响不大。芳香疗法的应用是提升高校室内学习空间注意力恢复效益的可靠途径,需合理配置适当气味强度下的活体芳香植物以达到最佳的注意力恢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校园恢复性环境 芳香疗法 注意力恢复 室内学习空间 EEG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中窄院生态民居空间风环境优化分析
10
作者 席鸿 汝雯欣 +2 位作者 马召熙 张群 朱轶韵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8-65,共8页
传统民居营建蕴含顺应自然的生态观念,尤其在风环境营造上因地制宜,但如今传统民居性能老化,新建民居缺乏科学引导,导致室内热舒适和节能问题突出。在双碳目标下,结合传统生态智慧与现代技术,利用风环境调节室内热舒适、降低能耗意义重... 传统民居营建蕴含顺应自然的生态观念,尤其在风环境营造上因地制宜,但如今传统民居性能老化,新建民居缺乏科学引导,导致室内热舒适和节能问题突出。在双碳目标下,结合传统生态智慧与现代技术,利用风环境调节室内热舒适、降低能耗意义重大。本研究以关中窄院民居为对象,模拟分析其室内风环境和热舒适分布,总结生态经验与不足,并从空间形式、门窗洞口和围护结构气密性等方面提出优化措施。结果显示,优化后夏季室内平均风速增加0.1~0.2 m/s,冬季防风效果良好,室内热舒适性提升,全年能耗降低26.34 kW·h/m~2,且考虑周围建筑遮挡后,通风效果仍佳,为关中地区生态宜居民居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院民居 风环境 数值模拟 热舒适 生态宜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纽约滨海韧性规划研究进展与实践综述
11
作者 陈飞 曹诗茵 +2 位作者 蔡军 许世光 胡秦兰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8-195,共8页
海平面上升冲击滨海地区安全,全球越来越多的滨海城市开展以防洪减灾为核心的韧性规划研究与实践。本文聚焦纽约滨海韧性规划研究和实践,回顾纽约市早期开展的气候变化研究,重点分析2012年“桑迪飓风”之后滨海韧性规划研究与实践,包括... 海平面上升冲击滨海地区安全,全球越来越多的滨海城市开展以防洪减灾为核心的韧性规划研究与实践。本文聚焦纽约滨海韧性规划研究和实践,回顾纽约市早期开展的气候变化研究,重点分析2012年“桑迪飓风”之后滨海韧性规划研究与实践,包括重新绘制洪水地图,颁布多项目技术指南文件、提升建筑和海岸防护要求,组织构建覆盖全域的滨海防护体系,并开展试点建设等方面内容。综合分析纽约市多年研究与实践经验,以期在构建多层次跨部门的滨海韧性研究、治理体系,建设多机构衔接的灾后保障快速响应体系,开展广泛公众参与提升公众滨海韧性的防护意识工作等方面为我国滨海韧性规划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平面上升 沿海洪水 滨海韧性规划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发区行政托管的典型模式及其空间治理反思——基于西安的观察
12
作者 许闻博 王兴平 朱凯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5-161,共7页
开发区托管行政区作为一种过渡性的制度设计,一度成为我国高速城镇化过程中的普遍现象,对开发区主体整合资源和推动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助力作用。但当这种机制固化和泛化时,则会出现开发区主体和所在行政区在空间治理方面的矛盾,进而... 开发区托管行政区作为一种过渡性的制度设计,一度成为我国高速城镇化过程中的普遍现象,对开发区主体整合资源和推动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助力作用。但当这种机制固化和泛化时,则会出现开发区主体和所在行政区在空间治理方面的矛盾,进而影响整个城市的空间布局优化和治理水平提升。本研究以西安为例,归纳了开发区托管行政区的各类典型模式,从市级政府和开发区管理机构层面解析了开发区行政托管机制形成和扩散的动因,并从产业空间布局、社会空间治理、规划编制审批等方面总结了开发区与行政区板块的空间治理矛盾。研究也尝试从行政托管的空间规模、开发区发展阶段、开发区区位和功能类型等方面解析托管机制带来的治理成本和制度收益,以期能为我国开发区体制机制优化和开发区—行政区空间协同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区 托管机制 空间治理 制度收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知识视阈下寒地城市社区生态智慧现代化应用研究
13
作者 冷红 祁婧昕 袁青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8-155,共8页
全球气候变化引发的城市诸多问题是目前城乡规划领域学者关注的方向,针对于特定的寒地城市,尊重并理解原住民传统知识并与现代化结合是其焕发新生机的重要举措,尽管寒地民族传统知识和思想错综复杂,远未形成完整的体系,但其中不乏值得... 全球气候变化引发的城市诸多问题是目前城乡规划领域学者关注的方向,针对于特定的寒地城市,尊重并理解原住民传统知识并与现代化结合是其焕发新生机的重要举措,尽管寒地民族传统知识和思想错综复杂,远未形成完整的体系,但其中不乏值得借鉴的思想和技术智慧,具体作用路径也有待深入探究。研究梳理寒地原住民传统知识的生态核心内涵和“本能—理性—知识—智慧”的生态智慧转化路径,从传统知识出发重新看待现代寒地城市社区的生态智慧营造策略,深入总结了寒地生态智慧提升城市社区气候适应性、社会鲁棒性和系统包容性模型框架和现代化应用路径,并提出适合现代寒地社区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治理启示,以期为现代寒地城市社区的韧性发展理论和实践工作提供创新思路和价值准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知识 生态智慧 寒地城市 韧性 原住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表要素对滨水住区室外热环境的影响及其空间分异特征——基于银川市4个典型滨水住区的实证
14
作者 陈天 左明皓 +2 位作者 李沐寒 谷浩卓 刘佳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3-109,共7页
极端高温事件的频发使得优化城市热环境迫在眉睫。滨水住区作为常见住区类型,其室外热环境影响因素和改善措施值得关注。既往研究缺乏对地表要素影响室外热环境的空间异质性考量,难以指导滨水住区内部具体规划实践。以银川市4个典型滨... 极端高温事件的频发使得优化城市热环境迫在眉睫。滨水住区作为常见住区类型,其室外热环境影响因素和改善措施值得关注。既往研究缺乏对地表要素影响室外热环境的空间异质性考量,难以指导滨水住区内部具体规划实践。以银川市4个典型滨水住区为例,利用无人机采集地表空间数据,并分析其热环境特征;进而采用线性回归和地理加权回归分析地表要素与室外热环境的相关性和空间分异特征。研究表明:地表要素对室外热环境的影响取决于其自身温度与住区建筑环境条件;产生空间异质性的主要原因为水体影响、植被遮荫以及车行道路邻接裸露地表。最后,从住区建筑的退台式形态控制、植被配置中提升绿化质量与构建隔离带以及开放空间中增加遮荫和滨水区绿化改造的3方面提出了滨水住区的室外热环境优化策略,以期对气候适应性的住区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水住区 低空红外遥感 室外热环境 地理加权回归 空间分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导向的未来城市交通设施空间转型规划方法
15
作者 赵一新 付凌峰 刘鸿儒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15,共7页
在共享出行、绿色出行、智能网联等新技术、新理念、新模式加速发展的背景下,未来城市交通规划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探索全新交通体系的构建与设施空间转变:第一,将共享出行融入城市交通,探索全新交通体系安排。通过多元共享出行服务的引... 在共享出行、绿色出行、智能网联等新技术、新理念、新模式加速发展的背景下,未来城市交通规划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探索全新交通体系的构建与设施空间转变:第一,将共享出行融入城市交通,探索全新交通体系安排。通过多元共享出行服务的引入、建立共享出行设施标准、微枢纽转换衔接的创新,塑造共享出行引领的全新交通设施体系(以100m共享骑行、200m社区公交、300m共享汽车、500m私人小汽车的标准配置各类站点、停车设施)。第二,降低小汽车依赖,实现低碳健康导向的设施空间转变。在低碳健康的未来城市理念下,通过降低小汽车的依赖,实现道路空间的转变,将70%道路空间资源回归慢行,从服务车的出行到促进人的交往。第三,使智慧化手段融入交通服务,提升人性友好的出行体验。通过建立MaaS平台,用信息技术整合新城内外的多元交通系统,实现按需公交配置、全程出行服务。最后以海南生态智慧新城的案例,介绍了上述理念在实际中的应用,海生态智慧新城以共享出行、停车变革和智慧公交为三大支柱。通过100m精度的共享设施配置,将交通覆盖率提升至60%;通过“5321”停车策略,减少42%的泊位和25%的碳排放;并引入自动驾驶微公交,实现“车等人”的按需服务。这一系列举措共同构建了一个低碳、高效、以人为本的智慧交通体系,为未来城市发展提供了创新蓝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享出行 低碳健康 未来城市 智慧化手段 智能网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城市规划布局的绿地系统“冷岛网络”建构及应用——以重庆市高新区绿地专项规划为例
16
作者 王立 邬铃莉 +2 位作者 王怀 韩贵锋 李平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5-93,共9页
绿地“冷岛效应”对于改善城市热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为通过优化绿地布局提升绿地系统冷岛效应,文章以高新区绿地系统规划为例,在规划语境下以“规模”为核心变量建立冷岛范围预测模型,结果表明两者呈反正切函数关系;结合复杂网络方法,... 绿地“冷岛效应”对于改善城市热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为通过优化绿地布局提升绿地系统冷岛效应,文章以高新区绿地系统规划为例,在规划语境下以“规模”为核心变量建立冷岛范围预测模型,结果表明两者呈反正切函数关系;结合复杂网络方法,探索形成以绿地斑块为“节点”、以斑块间冷岛范围在空间上的重叠关系为“边”的冷岛网络建构路径;从系统、子群、个体三个维度分析高新区冷岛网络特征发现,其冷岛网络整体集聚性差、3大子群的节点连通效率差异显著、系统内除寨山坪节点外缺少高中心度节点;将“冷岛网络”与研究区现状热环境叠加识别出降温“盲区”,并以强化系统整体冷岛效应为导向,提出打造区域结构绿网、织补绿网降温盲区、调控绿地空间形态的绿地系统布局优化策略。研究结果可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以及相关标准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地系统 冷岛网络 复杂网络分析 热环境 布局优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家用3D打印技术的空间建构探索与实践
17
作者 熊璐 罗越 林广思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6-151,共6页
家用3D打印技术可满足大众的定制化需求,实现小产品的自主设计与制造,但在适合人体活动的中尺度空间营造方面,往往受到打印尺寸、打印速度、构件强度等因素限制而鲜有应用。本研究旨在设计、测试并验证一套基于家用3D打印节点的空间建... 家用3D打印技术可满足大众的定制化需求,实现小产品的自主设计与制造,但在适合人体活动的中尺度空间营造方面,往往受到打印尺寸、打印速度、构件强度等因素限制而鲜有应用。本研究旨在设计、测试并验证一套基于家用3D打印节点的空间建构系统。采用通过设计做研究的方法,通过竹构作品“自由地生长”的设计与建造过程,探索家用3D打印技术应用于空间建构的具体途径,即基于家用3D打印工艺的研发,自主设计与制造节点连接管材,研发并验证具备高自由度的空间建构系统。在不依赖工厂与大型加工机械的情况下,大众仍然可以运用家用3D打印技术自主设计并快速建造适合人体活动尺度的复杂造型构筑物。研究拓宽了家用3D打印机的应用范围,降低了参数化设计的专业门槛,为原竹建筑提供了新的节点构造方式,拓展了原竹设计的自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构 增材制造(3D打印) 原竹构筑 装配式建造 通过设计做研究(RT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督教建筑在近代广州的景观地位及变迁研究
18
作者 刘卫斌 李韵涛 陈义勇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2-209,共8页
基督教建筑在明清时期输入中国,给传统城市业已形成的建构景观系统造成不小的扰动和挑战。本文从广州建构景观系统视角出发,以第二次鸦片战争为界划分两个时期,将基督教建筑置于城市景观结构的景观极域、主要轴线、特殊景观节点和天际... 基督教建筑在明清时期输入中国,给传统城市业已形成的建构景观系统造成不小的扰动和挑战。本文从广州建构景观系统视角出发,以第二次鸦片战争为界划分两个时期,将基督教建筑置于城市景观结构的景观极域、主要轴线、特殊景观节点和天际线四个维度中,分析其参与情况与景观地位。研究发现,基督教建筑第一个时期未能进入广州的景观结构之中,但在第二个时期开始参与城市景观结构的构建,并在天际线中产生重要影响,景观地位获得层级上的跃升。研究以期有助于在广州城市景观风貌保护实践中更贴切地把握基督教建筑和中国传统建筑类型在群体组合中的景观秩序,提出更符合历史环境原真性的城市设计与遗产保护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督教建筑 建构景观 景观系统 景观地位 广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土地发展权三十年研究进展及演进特征——基于可视化文献计量分析
19
作者 段德罡 曾洪煜 王瑾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共7页
土地发展权是我国空间治理体系的重要理论工具,贯穿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实施和管理的全过程。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围绕土地发展权的空间治理研究引发了学界的广泛关注。为深入探讨土地发展权与空间政策... 土地发展权是我国空间治理体系的重要理论工具,贯穿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实施和管理的全过程。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围绕土地发展权的空间治理研究引发了学界的广泛关注。为深入探讨土地发展权与空间政策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并明晰其研究演进特征,通过信息可视化工具CiteSpace,对1994—2023年间土地发展权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分析土地发展权研究在不同空间政策背景下的动态变化趋势。结合可视化图谱与传统的文献计量学方法,概述了中国土地发展权研究的三个主要阶段:以土地为中心的城镇化阶段;“多规合一”的空间用途管制阶段;以及强调生态治理,土地发展权逐步向中央政府收束的阶段。通过梳理既有的研究成果,总结了中国土地发展权研究的演进特征,并对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土地发展权未来的研究热点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发展权 信息可视化 空间用途管制 演进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汉字构形学视角看中国早期居住建筑类型
20
作者 胡斌 伍惠颖 陈蔚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9-217,共9页
作为中国早期先民的重要创造物,文字与建筑都反映着人类对于世界的认识。通过分析汉字构形可以阐明汉字与建筑之间的形意同构特征,可以为以文字构形与构意为基础研究建筑类型演化提供理论支撑。进一步以甲骨文、金文以及先秦传世文献中... 作为中国早期先民的重要创造物,文字与建筑都反映着人类对于世界的认识。通过分析汉字构形可以阐明汉字与建筑之间的形意同构特征,可以为以文字构形与构意为基础研究建筑类型演化提供理论支撑。进一步以甲骨文、金文以及先秦传世文献中出现的居住建筑类文字为依据,分析居住类建筑类型与其中重要建筑的内涵,在早期建筑遗址匮乏的情况下,为中国早期居住建筑类型的推演还原提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古文字 汉字构形学 居住建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