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1,294篇文章
< 1 2 6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柴油机运行状态监测信息获取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江萍 王鸿飞 +1 位作者 沈玉娣 周彬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 CAS 1998年第3期57-61,共5页
探讨了柴油机在不解体的前提下,对其运行状态及工作性能进行动态监测的可能性.并对监测系统的实现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讨论.指出在状态监测信息获取过程中,除了需考虑测试系统的精度外,还必须注意三方面的问题:检测参数、测量位置以... 探讨了柴油机在不解体的前提下,对其运行状态及工作性能进行动态监测的可能性.并对监测系统的实现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讨论.指出在状态监测信息获取过程中,除了需考虑测试系统的精度外,还必须注意三方面的问题:检测参数、测量位置以及采样频率的确定.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基础上,完成了多传感器动态监测系统的建立和相应的系统硬件配置.通过对供油系统正常工况与出油阀密封锥面磨损、喷油器针阀磨损、喷油器针阀卡住、喷油压力改变、供油提前角变化、供油量变化及高压油管接头处漏油等十种故障状态下燃油压力波形的监测结果分析,以及对模拟的气门故障、缸套磨损、曲柄连杆机构等故障状态下的机体外围表面振动监测结果的分析,表明该多传感器系统能有效地对柴油机运行状态及工作性能进行动态监测,并为柴油机运行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形成集成与融合的智能诊断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动态监测 试验 传感器 信息获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缝高水力压裂中支撑剂和隔离剂输送规律 被引量:7
2
作者 何岱海 屈展 +2 位作者 徐健学 江俊 肖洁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 CAS 1998年第5期20-22,共3页
研究了水力压裂缝高控制中人工隔层产生的机理,支撑剂和隔离剂输送规律.由全三维裂缝扩展模型得出裂缝几何尺寸、压裂液压力、温度、粘度、流速等参数,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支撑剂和隔离剂输送模型,对支撑剂浓度控制方程在特征流线上进... 研究了水力压裂缝高控制中人工隔层产生的机理,支撑剂和隔离剂输送规律.由全三维裂缝扩展模型得出裂缝几何尺寸、压裂液压力、温度、粘度、流速等参数,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支撑剂和隔离剂输送模型,对支撑剂浓度控制方程在特征流线上进行分析,给出求解方案.由于施工过程实际上是在不同时间区段注入不同性质、不同浓度的液体和支撑剂或隔离剂,计算中把裂缝面划分成网格,记录在不同时刻、不同网格节点的液体和支撑剂或隔离剂的注入时间区段,可以给出液体的流动轨迹和支撑剂或隔离剂的输送规律.沉积与流固(支撑剂、隔离剂)两相滑移速度相关,而滑移速度可统一由裂缝三维压裂延伸程序求解.经过计算机仿真证实可以比较精确地描述支撑剂和隔离剂在裂缝中输送及最终的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压裂 支撑剂 隔离液 输送规律 油气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储层深埋次生孔隙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覃建雄 徐国盛 +1 位作者 吴勇 成都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 CAS 1995年第4期9-14,共6页
鄂尔多斯盆地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储层是成岩期白云岩化,表生期古岩溶和后生期深埋溶解作用叠加改造的结果.深理溶解作用既可通过扩大改造光期孔洞缝形成溶蚀扩大孔隙体系,亦可通过溶蚀碳酸盐产生新增孔隙体系,从而大大提高了碳酸盐储... 鄂尔多斯盆地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储层是成岩期白云岩化,表生期古岩溶和后生期深埋溶解作用叠加改造的结果.深理溶解作用既可通过扩大改造光期孔洞缝形成溶蚀扩大孔隙体系,亦可通过溶蚀碳酸盐产生新增孔隙体系,从而大大提高了碳酸盐储层储集条件.根据孔隙结构特征,区内碳酸监岩储层深埋次生孔隙可划分为17种类型,它们是富含有机酸、CO2和H2S的具有化学侵蚀性的酸性地下成岩流体与碳酸盐之间相互作用的产物.无论在沉积学还是沉积地球化学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集层 次生孔隙 碳酸盐岩 孔隙 奥陶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象处理方法在微观驱替中的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高永利 刘易非 +2 位作者 何秋轩 何岱海 李辉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 CAS 1998年第2期50-52,共3页
微观模拟技术作为一种新的开发试验手段,在渗流机理研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在计量方面的客观原因,即模型流量微小且出口油水分离困难,使得它在定量化研究方面一直发展缓慢,基本处于定性研究阶段.笔者以图象分析技术为手段... 微观模拟技术作为一种新的开发试验手段,在渗流机理研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在计量方面的客观原因,即模型流量微小且出口油水分离困难,使得它在定量化研究方面一直发展缓慢,基本处于定性研究阶段.笔者以图象分析技术为手段,编制了一套微观模拟实验图象处理软件,该软件能够对整个实验过程中的静态参数(孔隙度、孔喉尺寸的最大值及最小值和平均值)和动态参数(任意时刻的油水饱和度、面积流量/流速)做较为精确的计算,使微观模拟实验从定性研究向量化研究迈进了一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象处理 微观结构 驱替效率 油田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ST压力恢复分析的卷积法 被引量:5
5
作者 张公社 成绥民 陈伟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 CAS 1996年第1期19-22,共4页
根据卷积理论提出了一种解释钻杆测试(DST)恢复期压力资料的直线方法(即卷积压力法).该方法适合于分析非自喷并DST压力资料.在流量的确定上,不仅考虑了流动期井筒储存效应,而且考虑了关井后井筒储存效应的影响.应用本文... 根据卷积理论提出了一种解释钻杆测试(DST)恢复期压力资料的直线方法(即卷积压力法).该方法适合于分析非自喷并DST压力资料.在流量的确定上,不仅考虑了流动期井筒储存效应,而且考虑了关井后井筒储存效应的影响.应用本文所给的DST试井解释方法,可以获得地层流动系数()、地层压力(Pi)及表皮因子(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井解释 压力恢复分析 钻井机械 卷积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外钻井液作用下的旋转钻柱涡动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屈展 徐健学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 CAS 1997年第1期27-29,共3页
在理论上研究了内、外钻井液流体作用下的钻柱涡动问题.分析了钻柱内钻井液随钻柱旋转时的流体动压力和钻柱弯曲变形等所产生的扰动压力之和对钻柱运动的影响,推出了在这种情况下保持钻柱规则涡动的动力学条件;进一步分析了钻柱外环... 在理论上研究了内、外钻井液流体作用下的钻柱涡动问题.分析了钻柱内钻井液随钻柱旋转时的流体动压力和钻柱弯曲变形等所产生的扰动压力之和对钻柱运动的影响,推出了在这种情况下保持钻柱规则涡动的动力学条件;进一步分析了钻柱外环空钻井液流体对旋转钻柱所产生的反作用自激现象,通过对其数学模型的建立和求解,得到了钻柱涡动失稳的临界条件.较详细地探讨和论述了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 旋转 钻柱 钻井液 钻柱振动 钻柱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预测垂直环空管中Taylor泡上升速度模型的评价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军 金友煌 +1 位作者 陈听宽 魏爱军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 CAS 1998年第6期50-53,共4页
弹状流是管内两相流中常见的流型之一,为了研究弹状流的流动特性,有必要确定Taylor泡在滞止液体中的上升速度.本文对Sadatomi、Hasan和Barnea预测垂直环空管中Taylor泡在滞止液体中上升速度的三种计... 弹状流是管内两相流中常见的流型之一,为了研究弹状流的流动特性,有必要确定Taylor泡在滞止液体中的上升速度.本文对Sadatomi、Hasan和Barnea预测垂直环空管中Taylor泡在滞止液体中上升速度的三种计算模型进行了评价分别用这几种模型的预测值与不同研究者在不同时期、不同实验条件下得到的实验值进行了全面的比较;借助于平均误差对三种模型的预测精度进行了定量分析.根据比较及定量分析结果,Sadatomi模型的预测值误差较大,而Hasan与Barnea模型的预测误差相当,精度均较Sadatomi模型的高三种模型均没有考虑环空管偏心度的影响,在全偏心配置的环空管中,它们的预测精度均受到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相流动 速度 模型 评价 环空管 Taylor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注水井杀菌增注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周大石 莫韻玑 +1 位作者 张文新 马冬兰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 CAS 1993年第3期60-67,共8页
油田注水井地层堵塞原因很复杂,和注水中的微生物、悬浮物有关.杀菌增注试验处理后,井底水杀菌率达100%;H_2S 和油类全部去除.杀菌后连续注水一个月,地层水中各种菌数量仍比杀菌试验前少.2903井 H_2S 去除率仍是100%,油类和 SS 去除率为... 油田注水井地层堵塞原因很复杂,和注水中的微生物、悬浮物有关.杀菌增注试验处理后,井底水杀菌率达100%;H_2S 和油类全部去除.杀菌后连续注水一个月,地层水中各种菌数量仍比杀菌试验前少.2903井 H_2S 去除率仍是100%,油类和 SS 去除率为99%和68%.28413井 H_2S 去除率为63%,油类和 SS 去除率为60%和67%.注水量和杀菌前比较,提高了204.7%和318.5%;注水量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注水 微生物 硫酸盐 还原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酸溶性高失水暂堵剂的研制与评价 被引量:7
9
作者 周风山 苏标瑾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 CAS 1998年第5期40-43,共4页
研制了一种可用于油气储层防漏堵漏的新型高失水酸溶性暂堵剂XA,其最佳组成为碳酸钙(CC)80%~85%、氧化钙(CL)5%~10%、新闻纸(NP)5%~10%和皮革纤维(LF)5%~10%.这种新型暂堵剂在15%盐酸... 研制了一种可用于油气储层防漏堵漏的新型高失水酸溶性暂堵剂XA,其最佳组成为碳酸钙(CC)80%~85%、氧化钙(CL)5%~10%、新闻纸(NP)5%~10%和皮革纤维(LF)5%~10%.这种新型暂堵剂在15%盐酸中的酸溶率可达90%以上,用于储层防漏堵漏时,易于酸化解堵,不会伤害油气层.利用DS—2堵漏仪对XA各组分与其堵漏性能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优化了其组成配方,分析和评价了其作为一种高失水酸溶性暂堵剂的性能,并提供了现场使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漏 酸溶性暂堵剂 油气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类非线性系统的模糊趋近律控制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金明 张平安 +1 位作者 李人厚 钱富才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 CAS 2000年第3期35-38,共4页
分析了变结构控制设计方法中趋近律参数的物理意义及参数之间的定性关系 ,根据这些参数的定性和不精确关系 ,提出了基于模糊规则的趋近律控制——模糊趋近律控制 ,即用模糊规则来选择趋近律的参数 ,以达到改善品质控制的目的 .仿真结果... 分析了变结构控制设计方法中趋近律参数的物理意义及参数之间的定性关系 ,根据这些参数的定性和不精确关系 ,提出了基于模糊规则的趋近律控制——模糊趋近律控制 ,即用模糊规则来选择趋近律的参数 ,以达到改善品质控制的目的 .仿真结果表明 ,笔者给出的方法既保留了传统趋近律方法所具有的较强鲁棒性优点 ,又使控制系统的品质控制具有较强的自适应性 ,同时还比传统趋近律方法更有效地削弱变结构控制系统中固有的颤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系统 变结构控制 模糊规则 VS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油层中单相液体渗流特征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83
11
作者 闫庆来 何秋轩 +2 位作者 尉立岗 屈展 任晓娟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 1990年第2期1-6,共6页
单相液体的渗流特征是油气渗流研究的基础问题,低渗油层中的渗流特征迄今研究尚少,这方面的研究对于低渗透油气田的开发具有理论及实际意义。本文总结了低渗透油层中单相液体渗流特征的实验研究结果,分别研究了蒸镏水、低浓度盐水和模... 单相液体的渗流特征是油气渗流研究的基础问题,低渗油层中的渗流特征迄今研究尚少,这方面的研究对于低渗透油气田的开发具有理论及实际意义。本文总结了低渗透油层中单相液体渗流特征的实验研究结果,分别研究了蒸镏水、低浓度盐水和模拟原油通过天然岩心和人连岩心流动的渗流曲线特征,实验结果显示单相液体在低渗透岩心中渗流的特殊规律。在低渗流速度下流动为非线性,在较高渗流速度下为具有初始压力梯度的拟线性流动,在渗流速度由低到高的变化过程中,流动呈现非达西型的渗流特征,这种渗流曲线特征和岩心渗透率直接有关,当渗透率增大时(实验岩心渗透率为183.6×10^(-3)μm^2)出现达西流动情况。实验表明,这种非线性——线性非迭西型流动可能是低渗透油层中流体渗沆的基本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 油层 单相流体 渗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井控制面积权衡储量计算中控制面积的确定 被引量:5
12
作者 周叶 王家华 林豪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 CAS 1995年第1期26-28,25,共4页
采用单井控制面积权衡方法可以计算油藏的储量.该方法认为观测数据的权值与观测点的疏密有关:在观测点密集的地方,观测数据的权值较小,而观测点稀疏的地方,观测数据的权值则较大.其关键是如何计算每个观测数据的权值.通常这个权... 采用单井控制面积权衡方法可以计算油藏的储量.该方法认为观测数据的权值与观测点的疏密有关:在观测点密集的地方,观测数据的权值较小,而观测点稀疏的地方,观测数据的权值则较大.其关键是如何计算每个观测数据的权值.通常这个权值定义为观测点控制区域的面积.该方法的特点是可以把一个任意复杂的边界分解成若干个简单的边界问题来处理,从而可计算复杂构造油藏的储量.该算法已在微机上实现,并投入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量计算 单井控制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的地层损害识别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梅文荣 张绍槐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 CAS 1995年第1期46-49,共4页
地层损害问题广泛存在于现场作业的各个环节,严重影响地下油气的采收,是石油工业难以对付的问题之一,因此如何正确识别出地层损害类型,是选择恰当处理措施的关键所在.本文将人工神经网络用于识别地层损害类型这一研究中,获得了成... 地层损害问题广泛存在于现场作业的各个环节,严重影响地下油气的采收,是石油工业难以对付的问题之一,因此如何正确识别出地层损害类型,是选择恰当处理措施的关键所在.本文将人工神经网络用于识别地层损害类型这一研究中,获得了成功.神经网络由于具有强大的学习能力和容错能力,因此能根据现象准确地推断出地层损害类型来,使得这一研究具有快而准、使用方便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 地层损害 油层损害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内油气两相流流量变化瞬态过程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梁志鹏 卢家才 +1 位作者 王妍 林宗虎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 CAS 1998年第1期22-25,共4页
为了给油气两相流管线的设计和运行的安全性提供参考依据,并为油气两相流瞬态模型研究提供检验数据,对流量改变引起的油气两相流瞬态过程进行了详细实验研究.实验系统的管路采用管径为29mm,总长为18m的有机玻璃管道,由水平... 为了给油气两相流管线的设计和运行的安全性提供参考依据,并为油气两相流瞬态模型研究提供检验数据,对流量改变引起的油气两相流瞬态过程进行了详细实验研究.实验系统的管路采用管径为29mm,总长为18m的有机玻璃管道,由水平段、垂直上升段和垂直下降段三种管道布置组成;实验工质为30#机油和空气.在垂直下降段、水平段和垂直上升段设置测量段,测量压力、压降、含液率和流型;用微机数据采集系统实现自动连续采集,能得到流动参数快速变化的详细信息.该系统可同时采集16路信号,采集频率为1kHz.实验发现,增加气相流量时压力会陡然增加,超过最后的稳态值,出口流量也会出现瞬间峰值,增加液相流量和分别减小两相流量的操作不会引起超越稳态值的问题,因此在油气两相流管线的设计和运行操作时应考虑气相流量增加过程中出现的极大值超越稳态设计值所带来的技术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管道 流量变化 瞬态过程 两相流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M-Ⅱ钻井液润滑仪合理使用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周风山 蒲春生 倪文学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 CAS 1998年第6期15-18,共4页
针对使用较为广泛的美国M-Ⅰ泥浆公司生产的LEM-Ⅱ钻井液润滑仪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剖析了该仪器的测试原理,建立了相关数学模型,研究了该仪器的稳定测量范围,并与钻井工程中实际操作过程参数的范围进行了比较,分析了正确使用... 针对使用较为广泛的美国M-Ⅰ泥浆公司生产的LEM-Ⅱ钻井液润滑仪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剖析了该仪器的测试原理,建立了相关数学模型,研究了该仪器的稳定测量范围,并与钻井工程中实际操作过程参数的范围进行了比较,分析了正确使用该仪器测定钻井液润滑性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液 润滑性 钻井液润滑仪 LEM-Ⅱ型 石油钻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微动疲劳极限估算方法 被引量:2
16
作者 高护生 顾海澄 周惠久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 CAS 1992年第4期44-48,共5页
对微动疲劳极限的估算方法进行了评述,并提出了一种新的微动疲劳极限估算方法;与其它方法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把多轴疲劳强度估算方法引入微动疲劳强度的估算之中,同时考虑了磨损损伤的影响。
关键词 磨损 损伤 估算 疲劳极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现场洗井液流变性遥测装置 被引量:4
17
作者 景天佑 曹谢东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 CAS 1989年第1期57-66,共10页
基于实验室及现场实验结果,本文介绍一种钻井现场用测量和计算洗井液流变参敏的新型装置.该仪器可直接安装在井场泥槽或泥浆池內.整机由计算机遥控,由打印纸带输出计算结果.仪器测量与计算结果与美国范氏35SA型粘度计进行了对比,结果令... 基于实验室及现场实验结果,本文介绍一种钻井现场用测量和计算洗井液流变参敏的新型装置.该仪器可直接安装在井场泥槽或泥浆池內.整机由计算机遥控,由打印纸带输出计算结果.仪器测量与计算结果与美国范氏35SA型粘度计进行了对比,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井液 流变参数 计算机 遥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触压力对微动疲劳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高护生 顾海澄 周惠久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 CAS 1993年第3期31-35,共5页
研究了接触压力对微动疲劳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动疲劳极限随接触压力的增加而下降,当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即保持不变.这是由于起初随着接触压力增大,磨损损伤加剧,导致微动疲劳强度下降.当接触压力增加到一定程度后.由于滑移幅度的减小... 研究了接触压力对微动疲劳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动疲劳极限随接触压力的增加而下降,当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即保持不变.这是由于起初随着接触压力增大,磨损损伤加剧,导致微动疲劳强度下降.当接触压力增加到一定程度后.由于滑移幅度的减小使得表面损伤减轻,而此时,微动疲劳极限处的最大交变应力很低,裂纹扩展的应力强度因子低于疲劳裂纹扩展的门槛值.因而.微动疲劳极限随着接触压力的增大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压力 疲劳强度 疲劳极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润滑油清净剂胶体结构冷冻蚀刻电镜观测研究 被引量:20
19
作者 陈恒馥 张景河 +2 位作者 陈明霞 刘衍晟 王鹏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 1993年第2期58-65,共8页
本文报导了利用改进的冷冻蚀刻制样技术对某些典型的润滑油清净剂进行电子显撤镜观测的研究结果.并介绍了这种制样技术的具体方法步骤.研究证实,对于润滑油清净剂,传统的漂洗制样技术可能对肢体结构研究速成片面失真概念或误解,而改进... 本文报导了利用改进的冷冻蚀刻制样技术对某些典型的润滑油清净剂进行电子显撤镜观测的研究结果.并介绍了这种制样技术的具体方法步骤.研究证实,对于润滑油清净剂,传统的漂洗制样技术可能对肢体结构研究速成片面失真概念或误解,而改进的冷冻蚀刘制样技术则提供了一种可资信赖的电镜观测制样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蚀刻 胶体结构 润滑油 清净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塞油田王窑区长6油层储层地质 被引量:22
20
作者 李怒军 吴志宇 +1 位作者 张金亮 张晓玲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 1998年第4期34-39,共6页
通过岩心描述和分析,并结合砂体分布形态,确认安塞油田王窑区长6油层为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储集砂体为三角洲前缘相带的各种砂坝和分流河道,在单井微相分析的基础上,对该区的砂体微相进行了分析.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 通过岩心描述和分析,并结合砂体分布形态,确认安塞油田王窑区长6油层为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储集砂体为三角洲前缘相带的各种砂坝和分流河道,在单井微相分析的基础上,对该区的砂体微相进行了分析.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电子探针等多项分析手段,对长6油层的储层特征进行了分析,该区储层岩性为细粒长石砂岩,主要自生矿物类型为方解石、绿泥石、浊沸石、伊利石、石英、长石和少量伊一蒙混层.储层面孔率一般5%~8%,主要为粒间孔隙、骨架颗粒溶孔、浊沸石溶孔和少量裂缝孔隙.部分微裂缝在地下处于开启状态.在成岩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长6油层成岩演化序列.油砂体研究结果表明,油藏分布和聚油面积受三角洲沉积作用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 三角洲沉积 沉积微相 储层特征 油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