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2,832篇文章
< 1 2 1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境规制、节能减排、固碳增汇对黄河流域碳排放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业锦 叶思雨 +1 位作者 刘潇忆 仝昭媛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67,共12页
碳排放增多引发的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推动碳减排政策落实到各大战略区域是中国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和实现可持续城镇化的重要举措。本文以黄河流域58个城市为研究单元,利用2010—2017年碳排放和社会经济面板数据,结合... 碳排放增多引发的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推动碳减排政策落实到各大战略区域是中国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和实现可持续城镇化的重要举措。本文以黄河流域58个城市为研究单元,利用2010—2017年碳排放和社会经济面板数据,结合探索性空间分析以及空间滞后模型等方法探究环境规制、节能减排、固碳增汇对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黄河流域二氧化碳排放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不均衡、空间依赖性以及空间溢出性特征;②环境规制对二氧化碳排放存在“绿色悖论”以及“倒逼减排”效应;③节能减排对二氧化碳排放的抑制作用主要是通过能源替代以及居民消费水平和模式的改变;④固碳增汇起到的减排效果微弱,表明城市扩张中植被面积的增长少于建筑用地面积的增长,植被不能中和因建设所造成的碳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环境规制 节能减排 固碳增汇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城市群数字化水平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赵璟 魏璐 靳珍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33,共11页
探究黄河流域城市群数字化水平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对于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了城市群数字化水平对绿色经济效率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机制,并通过空间滞后Tobit模型估计了其影响效果。研究发现,黄河流... 探究黄河流域城市群数字化水平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对于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了城市群数字化水平对绿色经济效率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机制,并通过空间滞后Tobit模型估计了其影响效果。研究发现,黄河流域城市群数字化水平对绿色经济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并通过推动绿色创新和产业结构高级化间接提升绿色经济效率;此外,黄河流域城市群数字化水平会负向调节政府干预对绿色经济效率的促进作用,会正向调节基础设施水平对绿色经济效率的促进作用。数字化水平对黄河流域中游和下游地区城市群绿色经济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上游城市群绿色经济效率的促进作用不明显,存在区域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城市群 数字化水平 绿色经济效率 空间Tobi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含联吡啶的螯合二噻吩乙烯新配体合成、结构和光致变色性质研究
3
作者 余中 陈怡璇 +1 位作者 杨键 韩晶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4-140,共7页
为提高二噻吩乙烯光致闭环反应的转化率,延长光致开环反应的激发波长从而实现信号的低能读取,首次设计并合成了一个具有联吡啶基的新螯合配体1,2-双-[2′-甲基-5′-(5″-联吡啶)-3′-噻吩]全氟环戊烯(BM-5-BP-3-TP)及其闭环体closed-BM-... 为提高二噻吩乙烯光致闭环反应的转化率,延长光致开环反应的激发波长从而实现信号的低能读取,首次设计并合成了一个具有联吡啶基的新螯合配体1,2-双-[2′-甲基-5′-(5″-联吡啶)-3′-噻吩]全氟环戊烯(BM-5-BP-3-TP)及其闭环体closed-BM-5-BP-3-TP,将其作为配体与金属离子组装成金属有机框架(MOFs)以实现调节配体光致变色的目的。借助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质谱和元素分析对中间产物3-溴-2-甲基-5-(5′-联吡啶)噻吩(BM-5-BPT)和BM-5-BP-3-TP进行了结构表征,用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了BM-5-BP-3-TP在液相的光致变色性质及其对不同极性溶剂的依赖性,其闭环体在甲醇中的最大吸收波长为612 nm;光反应动力学研究表明,闭环反应为零级反应,而开环反应为一级反应。此外,BM-5-BP-3-TP在PMMA薄膜相和晶体相均具有可逆的光致变色性质,闭环体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608 nm和614 nm,且在PMMA薄膜中具有优异的耐疲劳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噻吩乙烯 螯合配体 光致变色 光反应动力学 晶体相 光疲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基础设施是否有利于提升出口技术复杂度?——基于国家层面数据的实证检验
4
作者 胡颖 李维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2-113,共12页
数字基础设施对一国数字经济的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并对持续优化国际贸易出口结构具有深层次影响。基于2011-2021年全球92个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基础设施对一国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 数字基础设施对一国数字经济的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并对持续优化国际贸易出口结构具有深层次影响。基于2011-2021年全球92个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基础设施对一国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进行异质性分析。研究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对一国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多种方式的稳健性及内生性检验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且这一效应在出口技术复杂度较高的分位点有所下降;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数字基础设施会通过降低贸易成本、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三个作用渠道促进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数字基础设施对不同国家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呈现异质性特征,在中、低收入国家、高制度质量以及高金融发展程度国家,数字基础设施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基于此,应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以降低贸易成本、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劳动生产率,从而提高出口技术复杂度,促进贸易结构持续优化,并针对不同区域的发展特点制定差异化政策以最大化其经济潜力,加速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基础设施 出口技术复杂度 贸易成本 技术创新 劳动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对其人力资本的影响研究
5
作者 扈文秀 王思翔 李雷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6-276,共11页
在我国两业融合持续深化与结构性就业矛盾日益凸显的情境下,针对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将增强就业吸纳能力,从而促进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展开研究。本文基于2007—2022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企业服务化转型对内部... 在我国两业融合持续深化与结构性就业矛盾日益凸显的情境下,针对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将增强就业吸纳能力,从而促进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展开研究。本文基于2007—2022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企业服务化转型对内部人力资本的影响。检验结果表明,服务化转型显著提升了高技能劳动力的占比,即升级企业人力资本。在作用机制方面,服务化转型可以通过转移资本偏好与扩增经营范围两条路径,优化调整企业人力资本结构。异质性分析发现,对于非国有企业、大型企业与行业竞争程度高的企业,服务化转型的人力资本升级效应更加显著。经济后果检验发现,服务化转型驱动下的人力资本结构优化有助于提升企业价值。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深入理解服务化转型企业的劳动力技术结构变化,提供了理论参考与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化转型 人力资本 资本偏好 经营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旅游业碳排放脱钩态势及影响因素研究
6
作者 王贝贝 王小兰 +1 位作者 侯兰功 李书琼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6-67,共12页
为探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旅游业碳排放和旅游经济之间的脱钩关系,本文采取“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方法,科学测算2006—2023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16个城市的旅游业碳排放量,并运用Tapio脱钩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剖析该经... 为探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旅游业碳排放和旅游经济之间的脱钩关系,本文采取“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方法,科学测算2006—2023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16个城市的旅游业碳排放量,并运用Tapio脱钩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剖析该经济圈旅游业碳排放脱钩态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2005-2023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旅游业碳排放量整体呈阶段性变化,先上升,再大幅度下降,然后又波动式回升;②该经济圈各市旅游业碳排放量的时序变化明显,2005-2019年各市旅游业碳排放量呈逐年稳步增长态势;③2020-2021年除成都、乐山外,其他城市旅游业碳排放量呈下降趋势;④2022-2023年各市旅游业碳排放量回升;⑤该经济圈旅游业碳排放脱钩整体为弱脱钩状态,旅游业碳排放脱钩态势的空间演变特征为“良劣优良”;⑥该经济圈旅游业碳排放脱钩态势的空间分异是多影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为此,应联合各市政府、企业及相关旅游主体共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低碳旅游业的发展,加快区域旅游业碳排放的理想脱钩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业碳排放 脱钩态势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影响因素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服务型制造模式下考虑成本差异的制造服务质量提升策略研究
7
作者 刘素琴 王天日 刘娟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4-133,共10页
针对成本差异下制造服务的质量提升问题,构建了受价格和质量影响的供应链决策模型,应用Stackelberg博弈求解得到服务集成商与制造能力供应商不同策略组合下的支付矩阵,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得到演化稳定策略,探讨各参与主体策略选择的影响因... 针对成本差异下制造服务的质量提升问题,构建了受价格和质量影响的供应链决策模型,应用Stackelberg博弈求解得到服务集成商与制造能力供应商不同策略组合下的支付矩阵,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得到演化稳定策略,探讨各参与主体策略选择的影响因素,并进行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质量提升成本系数的增加会降低服务质量提升水平,而服务集成商与制造能力供应商合作可使服务质量水平达到最高;制造能力供应商和服务集成商之间的服务质量提升策略存在“搭便车”现象,服务集成商可以通过选择适当的分摊比例解决该问题;调整一些参数可以控制单方服务质量提升的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服务 供应链 质量提升 STACKELBERG博弈 演化博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坡屋顶对关中民居室内热环境影响的模拟对比分析
8
作者 孟晶 马召熙 +2 位作者 陈乙葶 张蕾 朱轶韵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7-245,共9页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乡村发展进入了新时代,但现阶段新民居室内热环境未得到有效改善,建筑能耗问题日益严重,屋顶作为影响建筑室内热舒适的重要围护结构,选用适宜的屋顶形式能改善建筑热环境状况。以关中民居为研究对象,结合实地调...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乡村发展进入了新时代,但现阶段新民居室内热环境未得到有效改善,建筑能耗问题日益严重,屋顶作为影响建筑室内热舒适的重要围护结构,选用适宜的屋顶形式能改善建筑热环境状况。以关中民居为研究对象,结合实地调研测试,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典型建筑物理模型及数学模型,分析屋顶形式对民居室内热环境的影响。结果显示:坡屋顶构造有显著的温度缓冲效果,比平屋顶更适宜关中地区民居建筑。考虑居民需求,设计开窗阁楼坡屋顶形式,1.5 m高度的开窗阁楼在夏季可有效改善室内热环境,二楼平均温度降低1.58℃,日温差降低了1.02℃,对比平、坡屋顶形式,阁楼屋顶形式能耗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地区 屋顶形式 热环境 建筑能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管绿色认知对企业碳绩效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巍 徐可欣 李丹妮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5-55,共11页
高管绿色认知对提高企业碳绩效至关重要。本文基于“意识—行为—绩效”范式,研究高管绿色认知对企业碳绩效的影响机理,引入绿色技术创新、绿色管理创新、管理者能力和媒体关注等变量,综合探讨了两者间存在的中介机制与调节机制。轻工... 高管绿色认知对提高企业碳绩效至关重要。本文基于“意识—行为—绩效”范式,研究高管绿色认知对企业碳绩效的影响机理,引入绿色技术创新、绿色管理创新、管理者能力和媒体关注等变量,综合探讨了两者间存在的中介机制与调节机制。轻工业作为我国重要的民生产业,是实现工业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领域,以其为研究对象可使研究结果更具代表性。以2012—2022年的A股轻工业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高管绿色认知与企业碳绩效呈正相关关系;绿色技术创新、绿色管理创新在高管绿色认知和企业碳绩效的正向关系中起正向中介作用;管理者能力、媒体关注对高管绿色认知和企业碳绩效的正向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不断提高企业管理者绿色认知水平、将绿色创新融入企业发展战略、重视媒体监督的“双面性”、加大低碳政策引导力度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绩效 高管绿色认知 绿色技术创新 绿色管理创新 管理者能力 媒体关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权债务风险的溢出效应及宏观机制探究——基于外汇市场的跨国实证
10
作者 任奕璇 苏民 段钰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0-101,133,共13页
为探究主权债务风险在外汇市场的溢出效应及传导机制,以防范化解、治理主权风险,本文用EViews构建DCC-GARCH模型考察主权信用风险与外汇市场间的动态相关性和时变波动性,进一步构建面板混合效应、面板固定效应和分位数回归,深入考察驱... 为探究主权债务风险在外汇市场的溢出效应及传导机制,以防范化解、治理主权风险,本文用EViews构建DCC-GARCH模型考察主权信用风险与外汇市场间的动态相关性和时变波动性,进一步构建面板混合效应、面板固定效应和分位数回归,深入考察驱动主权风险溢出的宏观机制。研究发现:一国主权信用风险上升会伴随着即期汇率贬值与波动性增加,在不同汇率间存在风险溢出效应,且表现出一定的区域性和时变特征;金融深化水平、贸易依存度和市场风险溢价会加速主权风险在外汇市场的溢出效应,政府负债水平、外汇储备规模对主权风险的溢出存在抑制作用,且宏观金融因素在不同风险分位点处的影响存在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权风险 金融市场 风险溢出 分位数回归 风险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生”功能视角下山区聚落宜居性演化研究——以岷江上游地区为例
11
作者 刘艳玲 王小兰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8-78,共11页
探索岷江上游地区聚落宜居性的时空演变规律及其地区发展之间的关联,为实现乡村振兴和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基于生产功能、生活功能、生态功能视角界定聚落宜居性内涵,构建宜居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TOPSIS法对2016—2... 探索岷江上游地区聚落宜居性的时空演变规律及其地区发展之间的关联,为实现乡村振兴和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基于生产功能、生活功能、生态功能视角界定聚落宜居性内涵,构建宜居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TOPSIS法对2016—2020年岷江上游地区五县聚落的综合宜居程度以及各县生产、生活、生态的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在研究期内岷江上游地区聚落综合宜居性较差。2016—2019年岷江上游地区生产功能和生活功能的发展水平在空间上呈现出“南高北低”的分布态势,2020年发生倒置,呈现“北高南低”的分布态势,导致该地区生产、生活功能空间分布颠倒的主要原因是2019年的洪灾及后续突发新冠疫情;宜居性在时序演变上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生产功能发展水平与生活功能发展水平有较强关联性。整体结果表明岷江上游地区内部结构极不稳定,宜居性易受单一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江上游 三生功能 聚落 宜居性 TOP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雨变化下土壤改良剂对冬小麦产量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12
作者 黄雪 王海明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5-185,196,共12页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降雨变化导致的土壤水分变化是引起产量波动的关键因子,同时也是陆地生态系统碳氮排放的内在驱动力,后者又反馈影响全球变化。为探讨降雨变化背景下农作物的稳产减排途径,以川中紫色土地区冬小麦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降雨变化导致的土壤水分变化是引起产量波动的关键因子,同时也是陆地生态系统碳氮排放的内在驱动力,后者又反馈影响全球变化。为探讨降雨变化背景下农作物的稳产减排途径,以川中紫色土地区冬小麦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试验,设置3个雨量水平(雨量减少30%、自然降雨量、雨量增加30%)、5种土壤改良剂(无添加CK、生物炭BC、膨润土BE、腐植酸HA、秸秆+秸秆腐熟剂SD),共15个处理,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于冬小麦全生育期监测农田CO_(2)、CH_(4)和N_(2)O排放,分析不同处理对冬小麦产量及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结果显示:与CK相比,在减雨和自然降水时,除腐植酸外其余改良剂施用促进了农田CO_(2)排放,各雨量水平上腐植酸均降低CO_(2)排放,累积排放量平均降低23.0%。旱地作为CH_(4)的“汇”,除增雨条件下SD处理之外其余处理CH_(4)累积排放均表现为吸收,CH_(4)吸收在各改良剂施用下表现为被抑制的趋势,但在各降水水平下无一致规律且多不显著。改良剂添加(除SD以外)相比CK而言在各降雨条件下对N_(2)O排放均有缓解作用,其中以生物炭和腐植酸效果最佳,累积N_(2)O排放量平均分别降低31.3%和33.6%。本研究中随着雨量增加产量呈增加趋势,且各降雨水平下土壤改良剂均显著提升作物产量,因此,尽管雨量改变下个别改良剂施用增加了的全球增温潜势(GWP),但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与CK相比均显著减少。总体而言,以腐植酸表现最佳,在雨量减少、自然降雨量、雨量增加条件下,添加腐植酸可分别提升产量47.1%、50.3%、23.8%,且显著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44.2%、48.8%、43.9%。腐植酸可能是川中紫色土地区未来降雨变化背景下实现小麦高产和减排双赢的最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变化 土壤改良剂 温室气体排放 冬小麦产量 紫色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与碳中和绩效:机制与门槛效应
13
作者 何永梅 周兵 胡斌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4-174,共11页
为如期实现“双碳目标”,提升碳中和绩效至关重要,而新质生产力是着力于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先进生产力。文章基于2012—2022年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样本,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对新质生产力与碳中和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 为如期实现“双碳目标”,提升碳中和绩效至关重要,而新质生产力是着力于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先进生产力。文章基于2012—2022年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样本,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对新质生产力与碳中和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新质生产力对碳中和绩效提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机制检验发现,新质生产力主要通过推动绿色技术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来提升碳中和绩效;调节效应和门槛效应检验发现,全国统一大市场和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二者关系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地区所处位置不同,区域创新活跃度差异条件下新质生产力对碳中和绩效的影响程度也有所不同。基于此,从发展新质生产力视角推进碳中和绩效提升提出建议,可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碳中和绩效 产业转型升级 绿色技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数字农业发展水平与农业碳排放的关系研究
14
作者 刘建华 郭珂 施天乐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1-163,共13页
农业活动是我国温室气体排放的第三大来源。黄河流域是我国主要的农产品生产区域,研究数字农业发展水平与农业碳减排之间的关系,不仅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也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2014—2023年黄... 农业活动是我国温室气体排放的第三大来源。黄河流域是我国主要的农产品生产区域,研究数字农业发展水平与农业碳减排之间的关系,不仅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也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2014—2023年黄河流域的面板数据,构建中介效应模型、调节效应模型对数字农业发展水平和农业碳排放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①从整体来看,数字农业发展水平的提高能显著降低农业碳排放量;②规模效应和城镇化水平在数字农业降低农业碳排放量中发挥着中介作用,政策支持具有调节作用;③分区域来看,中游数字农业对农业碳排放的抑制作用明显优于下游和上游,数字农业在农业碳排放的抑制方面释放的红利按照“中游-下游-上游”降序排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数字农业 农业碳排放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计BIM和施工BIM一体化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
15
作者 张玉莲 曹萍 +1 位作者 焦远航 董耀军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7-289,共13页
为解决建筑项目中设计与施工脱节、信息孤岛及协同不足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BIM技术的“设计BIM与施工BIM一体化模式”。该模式通过优化设计各阶段工作流程,强调设计与施工的深度融合与信息共享,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与协同效率的... 为解决建筑项目中设计与施工脱节、信息孤岛及协同不足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BIM技术的“设计BIM与施工BIM一体化模式”。该模式通过优化设计各阶段工作流程,强调设计与施工的深度融合与信息共享,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与协同效率的提升。通过案例分析,验证了该模式在提升设计施工协同、降低项目成本、提高施工质量与效率方面的显著成效,为建筑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高效管理提供了创新性的实践参考,并对其后续发展提出建议,具备重要的应用价值与推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BIM和施工BIM一体化 BIM技术 协同效率 数字化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下游城市协同创新网络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东 张晓青 +1 位作者 黄彩虹 王璐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22,共11页
创新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促进城市协同创新是提高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一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重要区域,亟需探讨黄河下游城市协同创新网络的时空演化特征和影响因素。基于国家知识产权... 创新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促进城市协同创新是提高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一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重要区域,亟需探讨黄河下游城市协同创新网络的时空演化特征和影响因素。基于国家知识产权公布的联合申请专利数据,构建2011—2020年黄河下游34个城市间的协同创新网络,在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剖析其演化特征的基础上,使用QAP回归分析揭示邻近性因素对城市创新合作的影响机制。结果如下:①创新网络逐渐向复杂稠密发展,逐渐演化成以济南、郑州和青岛为核心节点的核心边缘结构;②除文化邻近性外的邻近性因素均显著促进城市之间的创新合作,制度邻近性影响最大;③制度邻近性与地理邻近性和技术邻近性存在互补效应,制度邻近性对文化邻近性具有替代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创新网络 时空演化 网络特征 邻近性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淮海平原NDVI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地表水储量的响应
17
作者 滕健 常军 +2 位作者 翟永波 郭靓洁 刘伟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7-216,共10页
为厘清黄淮海平原过去15年的植被变化特征及其对地表水的时空响应,本文基于MODIS NDVI和GLDAS水文数据,采用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和Mann-Kendall趋势检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黄淮海平原NDVI与地表水储量(SWS)的时空变化特征。利用... 为厘清黄淮海平原过去15年的植被变化特征及其对地表水的时空响应,本文基于MODIS NDVI和GLDAS水文数据,采用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和Mann-Kendall趋势检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黄淮海平原NDVI与地表水储量(SWS)的时空变化特征。利用相关分析探究了NDVI与SWS及其组分的内在关联和时空响应规律。结果表明:2006—2020年黄淮海平原NDVI呈波动上升趋势,增速为0.31%/a,而SWS以0.84mm/a的速度呈下降趋势;黄淮海平原NDVI与SWS之间存在约2个月的时滞效应,主要体现在土壤水分对植被的影响中;NDVI与SWS的相关性主要受土壤水分影响,且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 地表水储量 时滞效应 空间响应 趋势分析 黄淮海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轴压比下拉杆约束方钢管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与设计方法
18
作者 肖冲 吕辉 罗靓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0-300,共11页
由于高轴压比下方形钢管混凝土柱在地震荷载作用下存在钢管易发生屈曲、对核心混凝土的约束效果较差等缺点,故有必要采取柱内置拉杆约束的构造措施以提高柱的抗震性能。利用有限元仿真分析软件建立内置拉杆约束钢管混凝土柱的实体模型,... 由于高轴压比下方形钢管混凝土柱在地震荷载作用下存在钢管易发生屈曲、对核心混凝土的约束效果较差等缺点,故有必要采取柱内置拉杆约束的构造措施以提高柱的抗震性能。利用有限元仿真分析软件建立内置拉杆约束钢管混凝土柱的实体模型,在与拟静力试验结果吻合较好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135个该类柱的足尺算例模型。考察有无拉杆、拉杆水平间距、拉杆布置高度、轴压比等关键参数对柱的抗震性能的影响,探讨内置拉杆约束对柱的塑性耗能机制的影响,提出了不同强度匹配下合理的拉杆水平间距、布置高度及其设计方法。结果显示:高轴压比下内置约束拉杆可显著提高柱的峰值承载力与破坏位移角,减小钢管的水平与纵向变形,降低钢管、核心混凝土的压应变峰值,提高柱的塑性耗能值,增大钢管耗能占比而减小核心混凝土的耗能占比,对拉杆耗能影响较小;给出了不同轴压比下柱端带拉杆的设计建议,可为实际工程中内置拉杆约束方钢管混凝土柱的设计和加固构造措施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置拉杆约束 方钢管混凝土柱 滞回性能 应力-应变 塑性耗能 设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联接面误差传递机理的高精装备装配精度预测与公差优化研究
19
作者 王平 刘象 +1 位作者 张义 罗哲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7-265,共9页
高精装备装配过程中装配精度的预测和对公差的控制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与性能。针对装配过程中受多种误差耦合作用导致装配精度与公差难以准确预测和控制的问题,本文以高精装备装配体元件的联接面误差传递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综合算法... 高精装备装配过程中装配精度的预测和对公差的控制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与性能。针对装配过程中受多种误差耦合作用导致装配精度与公差难以准确预测和控制的问题,本文以高精装备装配体元件的联接面误差传递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综合算法来实现高精度装备的装配精度预测和公差优化。首先,分析了联接面误差传递属性,结合多色集合矩阵建立了联接面误差传递矩阵,求解了装配体主导误差传递路径;基于此建立了装配体误差传递预测模型,结合误差变动不等式、约束不等式与数理统计方法实现了装配精度预测;其次,建立了以最低加工成本为目标的公差优化模型,采用惩罚函数法与改进遗传算法相结合的优化算法进行公差优化。最后,以齿轮油泵装配体为算例,验证了本文提出的精度预测与优化算法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精装备 联接面误差传递 装配精度预测 公差优化 改进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下的生态系统服务时空演变特征——以关中平原城市群为例
20
作者 王诗媛 向洋 +4 位作者 高翻翻 赵龙飞 骆鑫 侯曼 边思源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7-236,共10页
生态系统服务时空异质性是自然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关中平原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及其对自然/人为因素的反应机制,有助于解释生态平衡及更好地应对环境挑战。本文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云平台处理多源遥感数据,结合InVEST模... 生态系统服务时空异质性是自然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关中平原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及其对自然/人为因素的反应机制,有助于解释生态平衡及更好地应对环境挑战。本文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云平台处理多源遥感数据,结合InVEST模型、随机森林算法、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量化了该地区2000—2020年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碳储存、生境质量和粮食生产五项生态系统服务,探讨其时空异质性,识别影响生态系统综合服务的关键因素,并从自然因素(核归一化植被指数、气温、降水)和人为因素(GDP、人口密度,人类活动强度)的角度综合分析主导因素的影响模式。结果表明:①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在研究时段内显著改善,除粮食生产服务外,生态系统服务高值区主要集中在研究区南部,低值区则集中在研究区中部;②影响生态系统综合服务的前三个关键因素为核归一化植被指数、GDP和人口密度,2010年后核归一化植被指数重要性明显下降;③从各因素单独的空间分布上来看,研究时段内受GDP影响的区域面积最广,由核归一化植被指数主导的区域逐年向南缩减;④综合人为和自然因素的空间分布上来看,2015年前自然与人为因素主导区域面积相当,由自然因素主导变化的区域集中在研究区中部,2015年后中北部主导因素被人为因素取代。结合全面与局部的分析,可以为研究区制定有效的生态系统保护策略提供参考,有助于推动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影响因素 InVEST模型 随机森林 时空地理加权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