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33篇文章
< 1 2 10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林内穿透雨收集器与雨量计的选配与模拟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郑路 尤业明 +3 位作者 李朝英 李华 刘士玲 闵惠琳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1-206,共6页
通过选取0.5 mm和1.0 mm分辨力的2种翻斗雨量计,换算穿透雨收集器3种规格承雨口尺寸,设定五级穿透雨强,建立蠕动泵转速–流量回归方程,对不同穿透雨强的穿透雨量模拟。结果表明:392.5 mm×200 mm尺寸穿透雨收集器配置0.5 mm和1.0 m... 通过选取0.5 mm和1.0 mm分辨力的2种翻斗雨量计,换算穿透雨收集器3种规格承雨口尺寸,设定五级穿透雨强,建立蠕动泵转速–流量回归方程,对不同穿透雨强的穿透雨量模拟。结果表明:392.5 mm×200 mm尺寸穿透雨收集器配置0.5 mm和1.0 mm 2种分辨力雨量计,均可达到单点准确观测;但承雨口面积较小,单点代表性较差。785 mm×200 mm尺寸配置0.5 mm分辨力雨量计,仅能单点准确观测1.0 mm/min穿透雨强以下的穿透雨量;配置1.0 mm分辨力雨量计,在0.0~3.0 mm/min穿透雨强范围内可以单点观测,但需要对穿透雨强大于2.0 mm/min部分的穿透雨量进行误差修正。1570 mm×200 mm尺寸配置1.0 mm分辨力雨量计,在0.0~2.0 mm/min穿透雨强下可正常观测,对于1.0~3.0 mm/min穿透雨强部分的穿透雨量需进行误差修正。综合分析,大暴雨发生较少的地区,集水器承雨口尺寸1570 mm×200 mm配置1.0 mm分辨力雨量计,穿透雨量分辨力0.1 mm,具有单点最大代表性,基本满足观测精度要求,兼顾仪器购置经济性,为最适宜配置。若条件许可,定制翻斗容量更大的流量计,观测稳定性和准确性会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水文 蠕动泵 穿透雨量 降水分配 翻斗雨量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竹扩张对幕阜山区森林土壤碳氮磷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晓荣 胡兴宜 +5 位作者 龚苗 辜忠春 戴薛 夏少丹 刘清平 牛红玉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7-85,共9页
以幕阜山区同一片毛竹林向两侧杉木林和阔叶林扩张形成的连续生态界面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林型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硝态氮(NO_(3)^(−)−N)、铵态氮(NH_(4)^(+)−N)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探讨毛竹不同扩张模式对森林... 以幕阜山区同一片毛竹林向两侧杉木林和阔叶林扩张形成的连续生态界面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林型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硝态氮(NO_(3)^(−)−N)、铵态氮(NH_(4)^(+)−N)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探讨毛竹不同扩张模式对森林土壤碳(C)、氮(N)、磷(P)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种扩张模式下,随土壤层次的增加,除NO_(3)^(−)−N呈不规律变化外,SOC、TN、TP、NH_(4)^(+)−N含量均呈逐渐降低趋势。在毛竹向杉木林扩张过程中,杉木林、竹杉混交林、毛竹林同一土层SOC、TN、TP含量均无显著差异;在毛竹向阔叶林扩张过程中,毛竹林0~10 cm土层SOC和TN含量较阔叶林和竹阔混交林分别降低了27.71%、30.45%和36.67%、31.11%,而在10~20 cm和20~30 cm土层则无显著差异;毛竹扩张对杉木林和阔叶林各土层TP含量无显著影响;毛竹向杉木林扩张增加了0~10 cm和20~30 cm土层NH_(4)^(+)−N含量,毛竹向阔叶林扩张增加了10~20 cm土层NH_(4)^(+)−N含量及20~30 cm土层NO_(3)^(−)−N含量;毛竹向杉木林扩张对土壤C/N、C/P、N/P无显著影响,毛竹向阔叶林扩张导致0~10 cm土层N/P明显降低、10~20 cm土层C/N显著增加。综上,毛竹向杉木林扩张对土壤SOC、TN、TP影响不显著,但提升了表层和深层土壤NH_(4)^(+)−N含量,毛竹向阔叶林扩张造成表层土壤SOC、TN含量显著降低,并导致中层土壤NH_(4)^(+)−N含量和深层土壤NO_(3)^(−)−N含量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扩张 杉木林 阔叶林 土壤养分 生态化学计量 幕阜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大兴安岭3种主要火源引发森林火灾次数和面积的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5
3
作者 张恒 周振东 王玉霞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6-174,共9页
以内蒙古大兴安岭1981—2020年森林火灾资料为基础,分别分析3种火源的时间变化特征;通过MK突变检验进行趋势分析;使用多距离空间聚类分析与核密度分析方法分析3种火源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内蒙古大兴安岭1981—2020年间雷击火的辐... 以内蒙古大兴安岭1981—2020年森林火灾资料为基础,分别分析3种火源的时间变化特征;通过MK突变检验进行趋势分析;使用多距离空间聚类分析与核密度分析方法分析3种火源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内蒙古大兴安岭1981—2020年间雷击火的辐射范围最广,吸烟火与农事用火相对集中;3种火源(除雷击火频次在增加)的发生频次与危害均在减小;雷击火高发于夏季,以5—7月最为活跃,且在00:00—0:59发生次数最多,04:00—4:59危害最大,吸烟火与农事用火高发于春季,以4—5月份最为活跃,且在08:00—19:59期间多发频发并具有一定危害性;雷击火重点防范地区为北部原始林区、满归、阿龙山、莫尔道嘎、根河、甘河、克一河、伊图里河林业局,吸烟火与农事用火的重点防范地区为大杨树和毕拉河林业局。随着内蒙古大兴安岭火源管控、林火监测和扑救能力的逐渐加强,致使3种火源在近年来造成的火场总面积都有大幅度下降;3种火源引发的森林火灾多发生于春季和夏季,引发的森林火灾在空间上都呈显著聚集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大兴安岭 森林火灾 火源 时间变化 空间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杨幼苗对镉、锌胁迫的生理响应与耐受性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王艳霞 郑武扬 +4 位作者 侯磊 刘楚天 何承忠 陈柱学 魏文雅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39,共9页
为探究滇杨幼苗在Cd、Zn单一及复合胁迫下的生长、生理响应与耐受特征,采用土培盆栽的方式开展研究。结果表明:Cd、Zn单一及复合胁迫未显著改变滇杨株高、地径和总生物量,但单一Zn胁迫显著提高总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Cd-Zn胁迫显著... 为探究滇杨幼苗在Cd、Zn单一及复合胁迫下的生长、生理响应与耐受特征,采用土培盆栽的方式开展研究。结果表明:Cd、Zn单一及复合胁迫未显著改变滇杨株高、地径和总生物量,但单一Zn胁迫显著提高总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Cd-Zn胁迫显著降低总根长;Zn可改善滇杨的苗木生长质量,Cd可导致滇杨生长变差,而Cd-Zn复合胁迫时生长状况最差。Cd、Zn单一胁迫未显著改变滇杨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Cd-Zn复合胁迫时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但净光合速率和光响应特征参数变化不显著,而Cd单一胁迫时滇杨的R_(d)和LCP较CK显著增高,Zn单一胁迫时则LSP显著增高。Cd和Cd-Zn胁迫可激发滇杨氧化应激防御系统,使SOD和CAT活性显著提高,MDA和TPh含量无显著变化,Zn胁迫时SOD、CAT、MDA和TPh含量均无显著变化。滇杨幼苗对Cd、Zn单一及复合胁迫表现出耐受性,可作为Cd、Zn污染土壤生态修复的重要候选树种,其综合耐受值为Zn>CK>Cd>Cd-Z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杨 镉、锌胁迫 生长 光合生理 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长性状和SSR遗传多样性分析的红松第二代优树选择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冯健 张金博 +4 位作者 杨圆圆 杜超群 徐柏松 曹颖 姚飞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共7页
以18~24年生的红松初级种子园所产苗木营建的5个地块(A_(1)、A_(2)、K、H_(1)、H_(2))人工林为研究材料,以生长指标调查和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为选择方法,筛选红松二代优树。结果表明:以单株材积优势比≥1.80作为选择标准,共选出红松优良单... 以18~24年生的红松初级种子园所产苗木营建的5个地块(A_(1)、A_(2)、K、H_(1)、H_(2))人工林为研究材料,以生长指标调查和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为选择方法,筛选红松二代优树。结果表明:以单株材积优势比≥1.80作为选择标准,共选出红松优良单株94株,平均入选率为0.789%。其中,A_(1)地块平均树高6.97 m,平均胸径17.81 cm,平均单株材积0.092 m^(3),入选优良单株5株,入选率0.667%;A_(2)地块平均树高9.18 m,平均胸径18.24 cm,平均单株材积0.119 m^(3),入选优良单株27株,入选率2.368%;K地块平均树高10.75 m,平均胸径18.65 cm,平均单株材积0.135 m^(3),入选优良单株3株,入选率0.213%;H_(1)地块平均树高5.76 m,平均胸径12.77 cm,平均单株材积0.04 m^(3),入选优良单株26株,入选率0.303%;H_(2)地块平均树高5.9 m,平均胸径11.15 cm,平均单株材积0.031 m^(3),入选优良单株32株,入选率0.382%。群体在13个SSR位点上共检测到等位基因294个等位基因数量差异较大,且群体内存在一定程度的近交几率。在0.947相似系数下,可将94个单株划分为74个同源组。为有效控制近交,进行了同源组内优良单株的二次选择,最终入选优良单株74株,并将之用作红松二代种子园的建园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 优树 SSR标记 树高 胸径 材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及其可变密度预估模型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杜超群 袁慧 +2 位作者 林虎 刘华 许业洲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8-147,共10页
利用6~59年生杉木人工林190个标准地资料和517株样木生物量测定数据,以建立的单木生物量估算方程为基础推算出各林分单位面积生物量,并基于林龄、立地指数以及7种不同林分密度指标构建并选择最优的全林分生物量预估方程,研究湖北杉木人... 利用6~59年生杉木人工林190个标准地资料和517株样木生物量测定数据,以建立的单木生物量估算方程为基础推算出各林分单位面积生物量,并基于林龄、立地指数以及7种不同林分密度指标构建并选择最优的全林分生物量预估方程,研究湖北杉木人工林林分生物量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该区域杉木人工林平均单株生物量为52.8893 kg,以胸径和树高为变量的二元单木生物量方程的拟合优度为0.91,其拟合优度和精度更高;林分平均单位面积生物量为101.4923 t/hm^(2),总体上呈随林龄增加而增大的趋势;基于多元回归技术的经验方程构建了含7个林分密度指标和不含密度指标共计16种林分生物量预估模型,包含林分立木株数和林木大小信息的林分密度指标的模型均达到了较理想的拟合效果,其中密度指数SDI的Schumacher修正收获模型精度最高,确定系数为0.95,检验精度为97%,对本区域杉木生物量估算具有较好的适用性,能为其人工林经营和质量提升提供参考与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人工林 生物量 林分密度 林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果西番莲‘满天星’二倍体与三倍体生长生理指标的比较 被引量:1
7
作者 罗茜 朱雅静 +6 位作者 贺斌 陈诗 杨振欣 王雪 许玉兰 蔡年辉 王德新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34,共8页
以紫果西番莲‘满天星’二倍体与三倍体无菌苗为研究材料,测定不同年度生长阶段的生长和生理指标,比较其差异性,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2种‘满天星’苗木的苗高、地径持续增长,表现出三倍体‘满天星’苗高较小、地径较大的特点。... 以紫果西番莲‘满天星’二倍体与三倍体无菌苗为研究材料,测定不同年度生长阶段的生长和生理指标,比较其差异性,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2种‘满天星’苗木的苗高、地径持续增长,表现出三倍体‘满天星’苗高较小、地径较大的特点。同一位置叶片的叶片长、叶片宽、叶柄长随时间变化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随时间的变化2种‘满天星’的茎节数量逐渐一致,三倍体‘满天星’苗木表现出短粗的特征。在测定期中三倍体‘满天星’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含量大于二倍体,测量前期可溶性糖含量小于二倍体,后期大于二倍体。不同倍性的西番莲的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与苗高、茎节、地径呈负相关,与叶长、叶柄长呈正相关;但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与生长指标相关性略有差异。综上所述,三倍体与二倍体的生长生理指标存在差异,且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与生长指标相关性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果西番莲 生长指标 可溶性糖 可溶性蛋白 叶绿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紫叶紫薇容器苗生长及生理的影响
8
作者 王湘莹 魏溧姣 +5 位作者 王晓明 唐丽 曾慧杰 陈艺 李永欣 乔中全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共8页
为探究干旱胁迫对紫叶紫薇容器苗的生长及生理影响,以紫叶紫薇优良新品种‘丹红紫叶’2年生容器苗为研究对象,设计了5个干旱胁迫强度处理,测定不同干旱胁迫处理对容器苗生长及生理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对紫叶紫薇容器苗的... 为探究干旱胁迫对紫叶紫薇容器苗的生长及生理影响,以紫叶紫薇优良新品种‘丹红紫叶’2年生容器苗为研究对象,设计了5个干旱胁迫强度处理,测定不同干旱胁迫处理对容器苗生长及生理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对紫叶紫薇容器苗的生长及生理的影响显著。随着干旱胁迫强度增加,紫叶紫薇容器苗叶片相对含水量、过氧化物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总体上呈现降低趋势,重度干旱时这些指标分别比正常供水显著下降了21.45%、40.45%、31.92%、3.30%、81.25%、89.29%、87.17%,极重度干旱时达到最低值。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随着干旱胁迫程度增强而一直上升,重度干旱时分别比正常供水显著增加了122.92%、74.98%、288.34%,极重度干旱时达到最大值。随着干旱胁迫强度加重,过氧化氢酶活性、叶绿素相对含量、水分利用效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中度干旱时过氧化氢酶活性最大,叶绿素相对含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则是轻度干旱最高,极重度干旱时最低。胞间CO_(2)浓度随着干旱胁迫加强而先降后升,正常供水的胞间CO_(2)浓度最高,中度干旱最低。紫叶紫薇容器苗具有抵御中度干旱的能力,当土壤相对含水量下降至30%~35%时应及时给苗木浇水灌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叶紫薇 干旱胁迫 容器苗 生长 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橡胶木中糠醛及5−甲基糠醛测定方法研究
9
作者 李彤彤 李冠君 +4 位作者 李家宁 李晓文 李民 秦韶山 李雅超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15-220,共6页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方法,使用C_(18)色谱柱,以甲醇-水(75∶25,V/V)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糠醛和5-甲基糠醛的检测波长分别为271、284 nm,保留时间分别为4.969、9.246 min,可以同时准确测定糠醛和5-甲基糠醛的含量。结果表明:测定方法...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方法,使用C_(18)色谱柱,以甲醇-水(75∶25,V/V)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糠醛和5-甲基糠醛的检测波长分别为271、284 nm,保留时间分别为4.969、9.246 min,可以同时准确测定糠醛和5-甲基糠醛的含量。结果表明:测定方法具有简便易操作、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的优点;优化了橡胶木中糠醛和5-甲基糠醛的提取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橡胶木素材和不同温度(125、155、185℃)热处理橡胶木中糠醛和5-甲基糠醛的含量变化。随着热处理温度升高,热处理橡胶木中糠醛和5-甲基糠醛的含量由3.4μg/g和1.9μg/g逐渐升高至103.5μg/g和54.1μg/g,此结果为调控热处理橡胶木工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木 热处理 糠醛 5-甲基糠醛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酚醛树脂/蒙脱土浸渍改性杉木工艺及密实化研究
10
作者 贺磊 魏信义 +3 位作者 黄慧 邓涛 赵攀 孙丰文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9-156,共8页
以酚醛树脂和蒙脱土混合后溶液为改性剂,正负压仿呼吸环境下浸渍改性杉木板材,探讨了负压压力、负压时间、正压压力、正压时间对杉木板材增重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处理工艺,在最优工艺浸渍杉木板材基础上进行压缩密实化处理,... 以酚醛树脂和蒙脱土混合后溶液为改性剂,正负压仿呼吸环境下浸渍改性杉木板材,探讨了负压压力、负压时间、正压压力、正压时间对杉木板材增重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处理工艺,在最优工艺浸渍杉木板材基础上进行压缩密实化处理,分析改性后杉木的密度、增重率、表面硬度、力学性能、尺寸稳定性和阻燃性,并通过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对木材微观形貌、官能团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负压压力–0.095 MPa、负压时间20 min、正压压力1.5 MPa和正压时间1.5 h,改性杉木的增重率最大。在此浸渍工艺处理下,压缩密实化处理后的杉木密度由0.328 g/cm3提升至0.784 g/cm^(3),静曲强度、弹性模量和表面硬度分别提升了34.7%、38.4%和85.6%;尺寸稳定性结果表明改性杉木的吸水率和体积膨胀率明显降低。扫描电镜表明改性剂主要通过管胞、射线细胞和纹孔渗透,且木材内部孔隙被很好地填充。红外分析表明木材内部游离羟基减少,缔合羟基和醚键数目增多,木材内部引入Si-O-C键,耐火试验结果表明改性材具有良好的阻燃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酚醛树脂 蒙脱土溶液 真空加压浸渍 密实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树脂增强苯酚−尿素−乙二醛共缩聚树脂的粘接性能研究
11
作者 邓书端 李智 +3 位作者 苟倩 茶联红 王婷 杜官本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F0002,共8页
为了改善乙二醛基树脂胶黏剂的胶合性能及耐水性,以环氧树脂(EPR)、苯酚(P)、尿素(U)、乙二醛(G)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EPR−PUG多元共缩聚树脂胶黏剂,探究树脂的基本性能、固化性能、胶合性能,以确定P/U/G摩尔比对树脂胶黏剂体系性能的... 为了改善乙二醛基树脂胶黏剂的胶合性能及耐水性,以环氧树脂(EPR)、苯酚(P)、尿素(U)、乙二醛(G)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EPR−PUG多元共缩聚树脂胶黏剂,探究树脂的基本性能、固化性能、胶合性能,以确定P/U/G摩尔比对树脂胶黏剂体系性能的影响和树脂胶黏剂的较佳合成配方。通过接触角、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碳谱(13C NM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方法分析了共缩聚树脂胶黏剂的结构特征和合成机理。结果表明:原料的官能团之间发生了有效交联反应,分子间形成了致密的网络结构,致使树脂胶黏剂体系整体性能得以提升;在P∶U∶G摩尔比为0.1∶1.0∶1.5、反应pH为4~5、反应温度为70~80℃、反应时间3 h、EPR添加量为13%时,所制备的EPR−PUG共缩聚树脂胶黏剂制备的胶合板性能最佳,干/湿强度分别为2.48 MPa、1.33 MPa(冷水)及0.72 MPa(63℃热水),符合国标对II类胶合板的要求,且无甲醛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醛基树脂 共缩聚 无甲醛胶黏剂 粘接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蔗糖改性小桐子蛋白胶黏剂性能研究
12
作者 张倩玉 陈艳华 +3 位作者 丛郁锬 雷洪 杜官本 席雪冬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6-182,共7页
为改善常温氧化法制备的小桐子蛋白胶黏剂胶合性能,选用蔗糖为改性剂,在KMnO4氧化作用下使反应体系中额外补充的蔗糖羟基转化为更多的醛类物质,与蛋白质充分交联反应制备小桐子蛋白胶黏剂。优化工艺,通过动态热机械分析法(DMA)和傅里叶... 为改善常温氧化法制备的小桐子蛋白胶黏剂胶合性能,选用蔗糖为改性剂,在KMnO4氧化作用下使反应体系中额外补充的蔗糖羟基转化为更多的醛类物质,与蛋白质充分交联反应制备小桐子蛋白胶黏剂。优化工艺,通过动态热机械分析法(DMA)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蛋白胶黏剂的热性能和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蔗糖添加量的增加,小桐子蛋白胶黏剂的胶合性能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且当蔗糖添加量为小桐子粉质量的20%时,以KMnO4为氧化剂,其添加量为12%、氧化时间12 min、pH值为7时,所制胶黏剂具有最优良的胶合性能,制备的胶合板干状剪切胶合强度、24 h冷水湿强度、3 h温水(63℃)湿强度分别达到1.63、0.81、0.84 MPa,符合国家标准中Ⅱ类胶合板的性能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温氧化 小桐子饼粕粉 蔗糖 胶黏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梵净山生态旅游区藏酋猴肠道寄生虫初步研究
13
作者 杨天友 张欢 +5 位作者 滑荣 刘燕 王冰 聂冉 杨景 崔多英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5-131,共7页
为了解梵净山生态旅游区藏酋猴肠道寄生虫的感染情况,2019年3月在梵净山收集了4群藏酋猴的71份粪便,采用饱和食盐水漂浮法和麦克马斯特法对粪便样品进行了寄生虫检查,分析梵净山旅游活动对藏酋猴感染肠道寄生虫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藏酋... 为了解梵净山生态旅游区藏酋猴肠道寄生虫的感染情况,2019年3月在梵净山收集了4群藏酋猴的71份粪便,采用饱和食盐水漂浮法和麦克马斯特法对粪便样品进行了寄生虫检查,分析梵净山旅游活动对藏酋猴感染肠道寄生虫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藏酋猴粪便中发现了蛔虫、鞭虫、钩虫、蛲虫4种人兽共患肠道寄生虫,寄生虫总感染率为69.01%,其中蛔虫的总感染率最高,达52.11%。梵净山生态旅游区藏酋猴肠道寄生虫感染较高,可能与生态旅游产生的环境污染以及游客投喂行为有关,建议采取措施防止游客与藏酋猴直接接触,加强景区环境卫生管理,以减少梵净山生态旅游区人猴之间交叉感染肠道寄生虫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酋猴 肠道寄生虫 生态旅游 人工投食 梵净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越冬中期水鸟群落多样性研究
14
作者 刘鹏 冯莹莹 +5 位作者 章密 韩卫杰 张壹萱 张天祥 张曼玉 黄晓凤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8-134,共7页
鄱阳湖为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上重要的水鸟越冬地,长江中下游及东亚地区最大和最重要的候鸟越冬地之一。2017年12月至2018年1月和2018年12月至2019年1月,采用定点直接计数法对鄱阳湖越冬中期水鸟群落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鄱阳湖越... 鄱阳湖为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上重要的水鸟越冬地,长江中下游及东亚地区最大和最重要的候鸟越冬地之一。2017年12月至2018年1月和2018年12月至2019年1月,采用定点直接计数法对鄱阳湖越冬中期水鸟群落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鄱阳湖越冬中期水鸟有7目12科63种,以雁形目和鸻形目的鸟种占绝对优势(69.84%),优势种有豆雁(29.22%)、白额雁(17.96%)和鸿雁(14.54%),雁鸭类数量占总数量的75.62%;在区系组成和居留型上,古北界物种和冬候鸟是鄱阳湖越冬中期主要分布的鸟种,分别占调查种数的76.19%、60.32%,调查还发现有部分夏候鸟在鄱阳湖越冬。调查的水鸟中有国家重点保护鸟类14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5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9种。列入中日候鸟协定、中澳候鸟协定的鸟类分别44种、15种。列入《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近危等级以上有14种。通过与长江中下游几个重要的越冬湿地水鸟群落相似度比较,发现本次调查的越冬水鸟与东洞庭湖相似度最高(相同种44种),为0.80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越冬中期 水鸟 群落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肥对日本落叶松母树种子球果和形质特征的影响
15
作者 王骞春 战金伟 +4 位作者 杨圆圆 李光 卜鹏图 陈若楠 冯健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17,共8页
以日本落叶松1.5代和2代种子园为研究对象,施用N肥、P肥、K肥,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调查并分析了施肥处理对日本落叶松种子园母树球果和种子特性的影响,有效提高落叶松种子园种子产量,满足生产上对落叶松良种的需求。结果表明:从球果形质... 以日本落叶松1.5代和2代种子园为研究对象,施用N肥、P肥、K肥,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调查并分析了施肥处理对日本落叶松种子园母树球果和种子特性的影响,有效提高落叶松种子园种子产量,满足生产上对落叶松良种的需求。结果表明:从球果形质特征上看,施肥可显著促进日本落叶松1.5代和2代种子园单果质量、球果纵径和横径的增加,其中,1.5代种子园中,“N(0.4 kg/株)+P(0.6 kg/株)+K(0.6 kg/株)”处理的单果质量和球果纵径最大,分别达到4.01g和3.14cm,分别为CK的1.79倍和1.37倍,“N(0.2kg/株)+P(0.6kg/株)+K(0.4kg/株)”处理的球果横径最大,达到2.26cm,为CK的1.1倍;2代种子园中,“N(0.2 kg/株)+P(0.8 kg/株)+K(0.6 kg/株)”处理的单果质量、球果纵径和横径等指标均较高,分别达到8.23g、3.74 cm和2.58 cm。从种子形质特征上看,施肥对日本落叶松1.5代、2代种子园种子形质指标的影响有限,施肥仅对1.5代种子园种子纵径、横径和侧径及2代种子园千粒质量有显著影响。较高的K肥和适量的N肥施用量有利于球果和种子的增大,日本落叶松种子园施肥较优方案为N肥0.4 kg/株、P肥0.6 kg/株、K肥0.6 kg/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落叶松 球果 种子形质 种子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四面山自然保护区蚂蚁物种的分布格局
16
作者 陈友 陈桂芳 +2 位作者 闫明旭 王朝英 罗长维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9-147,共9页
为了解四面山蚂蚁物种的分布格局,采用样地调查法对四面山自然保护区的蚂蚁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四面山自然保护区共采集到蚂蚁7亚科32属57种,其中19种为重庆新记录。从垂直分布来看,有50%以上的蚂蚁仅分布于同一海拔高度,垂直分布范... 为了解四面山蚂蚁物种的分布格局,采用样地调查法对四面山自然保护区的蚂蚁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四面山自然保护区共采集到蚂蚁7亚科32属57种,其中19种为重庆新记录。从垂直分布来看,有50%以上的蚂蚁仅分布于同一海拔高度,垂直分布范围狭窄;蚂蚁物种数和个体密度随海拔增加呈递减趋势,但东坡最低海拔样地的蚂蚁个体密度呈非规律性降低;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指数及优势度指数随海拔增加没有明显变化规律,但东坡与西坡的2个最低海拔样地的多样性指数与均匀指数最低,优势度指数则最高。从水平分布来看,东坡蚂蚁的物种数与个体密度高于西坡;东坡的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指数低于西坡,而优势度指数则高于西坡。群落相似性系数显示东坡与西坡之间中等相似,但同一坡向不同样地之间极不相似;东坡与西坡同一海拔样地间的蚂蚁群落相似系数随海拔上升由极不相似上升为中等相似。整体看来,四面山自然保护区蚂蚁物种的分布格局与海拔、坡向及人为干扰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蚂蚁 分布格局 物种多样性 四面山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空间尺度的内蒙古森林火点及面积分布格局研究
17
作者 张恒 刘瑞祥 杨宏伟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0-208,共9页
通过选用空间变异性分析(变异系数)、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热点分析和尺度方差分析等方法,研究1981—2020年内蒙古森林火点及面积在盟市和旗县2个空间尺度上分布的变异性、关联性及尺度效应。结果表明:盟市尺度林火面积变异系数总体呈... 通过选用空间变异性分析(变异系数)、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热点分析和尺度方差分析等方法,研究1981—2020年内蒙古森林火点及面积在盟市和旗县2个空间尺度上分布的变异性、关联性及尺度效应。结果表明:盟市尺度林火面积变异系数总体呈上升趋势;旗县尺度林火面积变异系数总体呈下降趋势,旗县尺度空间变异性更大。40 a全局森林火点Moran's I指数为0.99,双空间尺度Moran's I指数均呈下降趋势。其中,盟市级别最大值在1991—1995年,为0.46;旗县级别最大值在1986—1990年,为0.61。双尺度森林火点在空间上均呈现高度聚集性。旗县级尺度更显著地展示了森林火灾的空间分布差异及较小区域的森林火灾热点类型;盟市级尺度揭示了森林火灾的总体空间分布规律,热点类型明显缺乏多样性。盟市尺度热点区主要分布在呼伦贝尔市、兴安盟,冷点区不明显。旗县尺度均存在热点聚集区,林火发生水平较高。不同空间尺度的尺度方差表现为旗县>盟市,旗县级尺度林火面积差异对全内蒙古自治区的总体差异贡献率远超过盟市尺度。1981—2020年林火面积在双空间尺度呈现一定的分布规律,火点空间聚集性呈减弱趋势,森林火点与林火面积之间不完全呈正相关关系。内蒙古东部地区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造成火灾发生次数高于中西部,相关部门应继续加大防火力度。随着尺度的减小,林火空间分布模式愈加明显、聚集度增强,未来需进一步缩小研究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火 分布格局 空间自相关 尺度效应 森林火点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处理方式对蒙古栎压条生长和生根性状的影响
18
作者 颜廷武 王克瀚 +3 位作者 朱健 李光 陈若楠 冯健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0,共10页
以蒙古栎当年生枝条为穗材,采用不同种类和浓度的外源生长物质、不同基质及不同压条方式作为试验处理,测定并分析穗材生长量、生物量和生根性状,旨在筛选最优外源生长物质的种类和浓度、基质组成及压条方式。结果表明:吲哚丁酸钾和ABT1... 以蒙古栎当年生枝条为穗材,采用不同种类和浓度的外源生长物质、不同基质及不同压条方式作为试验处理,测定并分析穗材生长量、生物量和生根性状,旨在筛选最优外源生长物质的种类和浓度、基质组成及压条方式。结果表明:吲哚丁酸钾和ABT1对蒙古栎压条穗材生根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存在一定差异。10000 mg/L ABT1的根、茎、叶和单株等生物量分别是5000 mg/L吲哚丁酸钾的4.07倍、1.57倍、1.29倍和1.48倍,生根率、生根量和最长根长分别是5^(#)处理的1.9倍、3.16倍和1.47倍,偏根率仅为38.79%。因此ABT1更适宜作为蒙古栎压条穗材生根的促进剂,其10000 mg/L浓度处理穗材时,生根率、生根量和最长根长分别达到了23.84%、7.05条和16.71 cm。14^(#)处理的株高、地径、茎生物量、叶生物量、单株生物量、生根率、最长根长和偏根率等指标均优于其他基质处理,为蒙古栎压条较适宜的基质。横缢处理组均生根,而非横缢处理组均不生根,表明横缢对蒙古栎压条穗材生根非常重要。采用直立压条方式的株高、地径、根生物量、茎生物量、叶生物量、单株生物量、生根率、生根量和最长根粗等指标均高于倒伏压条方式,直立压条为蒙古栎适宜压条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栎 压条繁育 外源生长物质 基质 生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小种群广西火桐幼苗对干旱复水的生理响应
19
作者 陆奇丰 骆文华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16,共9页
以广西火桐幼苗为材料,采用盆栽称重控水法,探究其在干旱复水条件下生长、光合气体交换和生理生化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广西火桐幼苗株高、基径和>5 cm侧根数均显著降低,且复水后无法恢复至对照水平;幼苗叶绿素含量在干旱... 以广西火桐幼苗为材料,采用盆栽称重控水法,探究其在干旱复水条件下生长、光合气体交换和生理生化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广西火桐幼苗株高、基径和>5 cm侧根数均显著降低,且复水后无法恢复至对照水平;幼苗叶绿素含量在干旱-复水下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干旱胁迫显著降低幼苗光合作用能力和叶片相对含水量,但复水后基本能恢复至对照水平;干旱胁迫下,叶片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显著上升,复水后两者有所下降,且叶片相对电导率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而MDA含量仍显著高于对照水平;干旱胁迫下,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显著上升,复水后其含量有所下降,可溶性蛋白含量在干旱胁迫下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复水后,其含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在干旱胁迫下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而复水后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干旱胁迫下SOD和POD呈现下降趋势,而复水后SOD和POD呈现上升趋势;CAT在干旱-复水处理下呈现增加趋势,但显著低于对照水平。因此,干旱胁迫下广西火桐幼苗的生长受到明显的抑制,复水后虽然能够通过调节自身的保护酶系统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来减轻干旱带来的损伤,以维持植物体内的生理代谢功能,但其生长指标难以恢复到对照水平,因而表现出较弱的耐旱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火桐 干旱胁迫 复水 生理响应 幼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色型九香虫成虫触角感器扫描电镜观察
20
作者 艾薇 张晶 +4 位作者 王有慧 曹凯红 陈媛 李勇辉 柳青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2-138,共7页
以采自腾冲市洞山乡的棕色型和黑色型九香虫为研究对象,通过扫描电镜观察2种色型九香虫雌、雄成虫触角形态及触角感器超微结构,探讨2种色型九香虫成虫触角感器的类型、分布及超微形态。结果表明:2种色型九香虫成虫均为丝状触角,由柄节... 以采自腾冲市洞山乡的棕色型和黑色型九香虫为研究对象,通过扫描电镜观察2种色型九香虫雌、雄成虫触角形态及触角感器超微结构,探讨2种色型九香虫成虫触角感器的类型、分布及超微形态。结果表明:2种色型九香虫成虫均为丝状触角,由柄节、梗节和鞭节组成,其中鞭节又可分为3个鞭小节;同种色型雌雄间及不同色型相同性别间触角长度不同;棕色型九香虫雌虫触角长度(8433.88μm)显著长于雄虫触角长度(8162.21μm),黑色型九香虫雌虫触角长度(8315.41μm)显著长于雄虫触角长度(8106.54μm),棕色型雌虫与黑色型雌虫触角长度无显著差异,棕色型雄虫触角长度显著长于黑色型雄虫;2种色型九香虫有7种类型触角感器,分别为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具弯钩形感器、腔形感器、圆柱形感器和腔锥形感器,其中5种类型为2种色型共有,以毛形感器的数量最多,分布范围最广;同种色型雌雄间及2种色型间触角各节长度、感器类型和分布均存在一定差异。本研究首次在半翅目异翅亚目昆虫触角上观察到圆柱形感器的存在,为进一步研究九香虫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探明九香虫寄主选择行为机制和开展人工繁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香虫 成虫 色型 触角感器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