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7,20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旱胁迫对沙蒿叶片水分含量、光合特性及抗氧化酶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柴成武 王方琳 +2 位作者 赵鹏 付贵全 唐卫东 西北林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2-50,共9页
以2年生沙蒿实生苗为材料,通过盆栽控水试验测定不同水分条件沙蒿叶片水分含量、光合特性及抗氧化酶活性,分析各指标在干旱胁迫过程中的变化特征、响应机制及其与土壤水分的定量关系,揭示沙蒿对干旱胁迫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1)随着干... 以2年生沙蒿实生苗为材料,通过盆栽控水试验测定不同水分条件沙蒿叶片水分含量、光合特性及抗氧化酶活性,分析各指标在干旱胁迫过程中的变化特征、响应机制及其与土壤水分的定量关系,揭示沙蒿对干旱胁迫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1)随着干旱胁迫时间增加,沙蒿叶片相对含水量(RWC)持续降低,叶片水分亏缺(RWD)呈波动式上升趋势;2)沙蒿总叶绿素(Chl)、叶绿素a(Chla)和叶绿素b(Chlb)含量均随胁迫时间增加而持续降低,胁迫30 d时均降为最小值,而类胡萝卜素含量随胁迫时间增加逐渐升高;3)沙蒿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水分利用效率(WUE)等主要气体交换参数对土壤水分都表现出明显的阈值响应,适宜进行正常光合生理活动的土壤含水率阈值为6.48%~17.51%;4)沙蒿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有效光化学量子效率(F_(v)′/F_(m)′)及光化学淬灭系数(qP)均随干旱胁迫时间增加而逐渐降低,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呈平缓上升趋势;5)沙蒿叶片中丙二醛(MDA)含量随胁迫时间增加而升高,持续干旱胁迫导致MDA大量积累;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也随胁迫时间增加而升高,30 d时达到最大值;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能对干旱胁迫做出较早的响应,胁迫12 d时达到峰值;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对干旱胁迫的敏感性较差,持续干旱对沙蒿CAT活性产生抑制。研究发现,在干旱胁迫条件下,沙蒿会通过提高叶片光能捕获转换能力、增强抗氧化水平等方式适应干旱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蒿 干旱胁迫 叶片水分含量 光合特性 抗氧化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下物种多样性特征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康义 辛学兵 +5 位作者 裴顺祥 郭慧 法蕾 吴莎 马淑敏 吴迪 西北林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31,82,共10页
对河北省塞罕坝第三乡林场不同营林区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下物种多样性进行调查,对比分析不同营林区内林下植被组成及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重要值、结构特征和物种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 对河北省塞罕坝第三乡林场不同营林区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下物种多样性进行调查,对比分析不同营林区内林下植被组成及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重要值、结构特征和物种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探究林下植被物种重要值及多样性指数在3个营林区内的变化差异。结果表明,3个营林区内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下植物共116种,隶属44科86属。林下植物的科、属、种总数在3个营林区中表现一致,即母子沟最高,莫里莫次之,北岔最低。灌木层优势科均以蔷薇科居多,草本层优势科则各有不同,显示出明显的地区差异性。莫里莫营林区灌草层的指数值高于其他2个营林区,母子沟居中,北岔最低。莫里莫营林区高灌草层多样性测度指数可能反映该地区生态系统的较高健康度和韧性,而母子沟的中等多样性测度指数可能表明其生态系统正处于过渡状态,北岔营林区的低多样性测度指数暗示生态系统可能面临潜在风险。研究结果对第三乡林场不同营林区内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健康管理提供了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 物种多样性 物种重要值 林下植物 塞罕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种云杉针叶解剖结构与其抗旱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赵丽 包秀兰 +3 位作者 王福德 福升 刘丽洁 霍凯宇 西北林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9-127,共9页
探究不同云杉针叶解剖结构与其抗旱性的关系,为云杉的保育研究及优良种质资源筛选提供参考。以呼和浩特树木园引种栽培25年以上的15种云杉为材料,采用徒手切片技术观察针叶解剖结构并分析相关指标。1)15种云杉针叶均由角质层、表皮层、... 探究不同云杉针叶解剖结构与其抗旱性的关系,为云杉的保育研究及优良种质资源筛选提供参考。以呼和浩特树木园引种栽培25年以上的15种云杉为材料,采用徒手切片技术观察针叶解剖结构并分析相关指标。1)15种云杉针叶均由角质层、表皮层、下皮层、叶肉组织、内皮层、中柱组织等部分组成。叶肉无栅栏组织、海绵组织的分化。2)15种云杉针叶解剖结构不同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以中柱面积变异系数最大(22.83%),角质层厚度变异系数最小(9.69%)。3)云杉针叶解剖结构各指标对其抗旱性贡献为下皮层厚度>中柱面积>中柱厚度>针叶横截面面积>角质层厚度>内皮层细胞长度>表皮层厚度>针叶横截面气孔数>内皮层厚度。4)聚类分析将15种云杉分为4类,反映供试植物在保护组织、营养组织和转输组织发达程度上的差异。15种云杉针叶解剖结构对环境适应形式多样,通过构建发达角质层、表皮细胞、叶肉细胞与中柱组织,提高水分贮存量与水分利用效率,使其在干旱环境下能正常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杉 针叶 解剖结构 抗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林学院学报》征稿简则
4
作者 本刊编辑部 西北林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F0003-F0003,共1页
1《西北林学院学报》创刊于1984年,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是由教育部主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主办、以林业科学为主的自然科学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国内外林业科学研究的新成果、新动态,包括林学、生态学、林业工程、风景园林、林业经济以... 1《西北林学院学报》创刊于1984年,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是由教育部主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主办、以林业科学为主的自然科学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国内外林业科学研究的新成果、新动态,包括林学、生态学、林业工程、风景园林、林业经济以及其他学科在林学上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征稿简则 西北林学院学报 林业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林学院学报》征稿简则
5
作者 本刊编辑部 西北林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F0003-F0003,共1页
1《西北林学院学报》创刊于1984年,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是由教育部主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主办、以林业科学为主的自然科学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国内外林业科学研究的新成果、新动态,包括林学、生态学、林业工程、风景园林、林业经济以... 1《西北林学院学报》创刊于1984年,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是由教育部主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主办、以林业科学为主的自然科学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国内外林业科学研究的新成果、新动态,包括林学、生态学、林业工程、风景园林、林业经济以及其他学科在林学上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征稿简则 西北林学院学报 林业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时空演变与预测 被引量:1
6
作者 顾丽 杨惠媛 +1 位作者 曾友鼎 蔡志同 西北林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1-152,共12页
陆地生态系统是全球碳存储的重要部分,土地利用变化引起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变化是碳循环研究的重要环节。本研究以中国陆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2010和202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和自然、社会及经济驱动因子,采用PLUS模型预测自然... 陆地生态系统是全球碳存储的重要部分,土地利用变化引起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变化是碳循环研究的重要环节。本研究以中国陆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2010和202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和自然、社会及经济驱动因子,采用PLUS模型预测自然变化情景和生态保护情景下2040年的土地利用格局,耦合InVEST模型评估历史和未来2种情景下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并应用莫兰指数和热点分析等空间分析方法探究碳储量的空间格局与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2000—2020年,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显著,建设用地面积扩张迅速,增加了99125 km^(2),增幅为66.21%,林地面积增加了41745 km^(2)(1.74%),耕地和草地分别减少了62793 km^(2)(-3.22%)和42852 km^(2)(-1.51%),经济快速发展造成建设用地扩张是耕地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2)研究期内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呈现下降趋势,主要原因为经济发展导致的生态用地面积下降。未来自然变化情景下,碳储量将继续减少;生态保护情景下则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3)中国历史和未来碳储量的分布呈空间正相关(Moran's I>0),且Z得分大于2.58,县级行政区的碳储量大小在空间上大致呈聚集分布,同时以东北北部和西藏为植被碳储量热点分布中心。4)建设用地的快速扩张是2000—2020年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碳储量 情景模拟 InVEST-PLUS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大连池火山山杨当年生小枝茎结构对展叶效率的影响
7
作者 杨帆 黄庆阳 +4 位作者 谢立红 曹宏杰 王继丰 姜明月 倪红伟 西北林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28,共10页
枝叶异速生长关系直接影响着植物的碳获取与分配能力,对于理解火山异质生境中植物的适应策略具有重要意义。以五大连池火山熔岩台地、熔岩孤丘和山口保护区共有植物山杨(Populus davidiana)为研究对象,测定当年生小枝茎结构(茎质量、茎... 枝叶异速生长关系直接影响着植物的碳获取与分配能力,对于理解火山异质生境中植物的适应策略具有重要意义。以五大连池火山熔岩台地、熔岩孤丘和山口保护区共有植物山杨(Populus davidiana)为研究对象,测定当年生小枝茎结构(茎质量、茎长度、茎纤细率、茎体积)、展叶效率(叶密度、叶茎质量比、叶面积比)等相关小枝性状,采用标准化主轴估计(SMA)分析茎结构与展叶效率的异速生长关系。结果表明:1)在不同生境,小枝性状存在显著差异,熔岩孤丘的茎结构显著高于其他两种生境,而山口保护区的展叶效率显著高于其他2种生境。2)茎结构与展叶效率呈负相关关系,随着茎结构的增加而展叶效率逐渐下降。3)山杨叶密度与茎质量、叶面积比与茎纤细率间的异速生长指数在生境间差异显著,山杨以短枝小而多叶片适应干旱、营养匮乏的熔岩台地,而熔岩孤丘生境的山杨则表现为大枝大叶。生境能够影响茎结构与展叶效率间的关系,植物可通过调整枝叶生长关系来适应不同生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杨 火山 异质生境 小枝茎结构 展叶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落叶木莲群落幼苗、幼树种内和种间竞争研究
8
作者 况小宝 李婷 +3 位作者 林国江 张称称 徐佳文 杨清培 西北林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5-232,共8页
探究落叶木莲幼苗、幼树的种内和种间竞争关系,为该濒危植物的针对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对江西省玉京山落叶木莲群落更新层进行调查,结合Hegyi单木竞争模型量化了186株落叶木莲幼苗、幼树的种内和种间竞争强度。落叶木莲幼苗、幼树受到... 探究落叶木莲幼苗、幼树的种内和种间竞争关系,为该濒危植物的针对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对江西省玉京山落叶木莲群落更新层进行调查,结合Hegyi单木竞争模型量化了186株落叶木莲幼苗、幼树的种内和种间竞争强度。落叶木莲幼苗、幼树受到的竞争压力以种间竞争为主,种间竞争指数为1390.66,占总竞争指数的61.55%;落叶木莲幼苗、幼树所受种内、种间和总竞争指数与胸径的关系均符合指数函数,证明其所受的3种竞争强度均随胸径的增加而变小。此外,落叶木莲幼苗、幼树所受竞争强度在胸径小于2.80 cm的表现为种间高于种内,随后呈相反趋势。在生长进程中,落叶木莲幼苗、幼树的竞争压力整体以种间竞争为主,种内和种间竞争会逐渐减弱,且种内竞争占总竞争强度的比重会逐渐升高。针对落叶木莲的保护,应在群落更新层中适当移除竞争力较强的非濒危树种,以缓解竞争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极小种群 物种更新 竞争模型 阳性树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配施氮素对Cd胁迫‘泡桐1201’种子萌发的影响
9
作者 朱秀红 纪爽 +1 位作者 杨会焕 茹广欣 西北林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5-75,共11页
探究生物炭配施氮素对缓解Cd胁迫下‘泡桐1201’种子萌发的生理机制,为应用生物炭及氮素修复Cd污染土壤提供参考。以‘泡桐1201’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在Cd胁迫下施加不同浓度的泡桐生物炭处理液与氮素处理液对Cd胁迫下种子发芽特征、抗... 探究生物炭配施氮素对缓解Cd胁迫下‘泡桐1201’种子萌发的生理机制,为应用生物炭及氮素修复Cd污染土壤提供参考。以‘泡桐1201’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在Cd胁迫下施加不同浓度的泡桐生物炭处理液与氮素处理液对Cd胁迫下种子发芽特征、抗氧化水平、渗透物质及营养水平的影响。1)生物炭、氮素及配施均显著提升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及活力指数。随着处理液浓度增加,幼芽长度、根长、鲜质量及游离氨基酸含量均递增,至5 g/L生物炭处理时达最大值,而淀粉含量则呈下降趋势。2)单施生物炭或氮素时,GR活性、Pro、MDA含量显著降低,而H_(2)O_(2)含量变化不显著,但均在5 g/L生物炭处理下Pro与H_(2)O_(2)含量最低。SS与SP含量随处理浓度增加而上升,APX活性则随发芽时间先升后降。3)生物炭与氮素配施处理下,APX与GR酶活性均达到最大值,MDA与H_(2)O_(2)含量显著降低,Pro含量虽有微增但不显著。整体改良效果为生物炭配施氮素>生物炭>氮素。施加生物炭和氮素可增强泡桐种子抗氧化及渗透调节能力,促进养分积累,显著促进种子萌发,尤以生物炭配施氮素处理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胁迫 生物炭 氮素 种子萌发 生理生化 ‘泡桐120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基因型板栗叶片功能性状与果实产量品质的关联分析
10
作者 张敏 郭素娟 西北林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30,共11页
选择种植于河北省迁西县的我国5个栽培区的不同基因型板栗(‘燕山早丰’‘京暑红’‘灰拣’‘罗田乌壳栗’和‘荔波早栗’)为试验材料,对比研究其叶片表型形态、解剖结构特征、光合生理特性以及果实产量品质性状,并进行叶片功能性状与... 选择种植于河北省迁西县的我国5个栽培区的不同基因型板栗(‘燕山早丰’‘京暑红’‘灰拣’‘罗田乌壳栗’和‘荔波早栗’)为试验材料,对比研究其叶片表型形态、解剖结构特征、光合生理特性以及果实产量品质性状,并进行叶片功能性状与果实产量品质的关联分析,以期筛选与板栗果实产量品质关联的关键叶片功能性状指标。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板栗的叶片功能性状和果实产量品质指标间存在较大差异。在叶片表型形态中,‘燕山早丰’的干物质含量最大(0.51 g/g),‘罗田乌壳栗’干物质含量最小(0.34 g/g);在叶片解剖结构中,不同基因型板栗的叶片厚度差异显著,‘京暑红’的叶片厚度最大(202.71μm),‘罗田乌壳栗’最小(175.52μm);在光合特性方面,‘燕山早丰’的净光合速率(18.50μmol/mmol)、气孔导度(0.34 mol/(m^(2)·s))、蒸腾速率(6.28 mmol/(m^(2)·s))均显著高于其他基因型,‘京暑红’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2.62μmol/mmol),‘罗田乌壳栗’的胞间CO_(2)浓度(258.83μmol/mol)最大;在果实产量性状方面,‘燕山早丰’的出仁率(85.29%)和单株产量(8.11 kg)最高,‘荔波早栗’的单粒质量最大(12.48 g),‘京暑红’的出实率(45.28%)均高于其他基因型;在果实品质性状方面,‘燕山早丰’栗仁的淀粉(48.43%)和可溶性糖(24.74%)含量最高,‘灰拣’的脂肪(2.64%)和总黄酮(2.53%)含量最高,‘京暑红’的蛋白质含量(6.95%)最高,‘荔波早栗’的总酚(1.68%)含量最高。相关性和冗余分析发现,叶片表型、结构性状与光合特性之间、光合特性与果实产量品质之间相关性较强。其中,干物质含量与净光合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叶片厚度与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等指标呈极显著正相关,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均与单株产量、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胞间CO_(2)浓度与脂肪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而光合特性各指标与蛋白质、总酚和总黄酮含量无明显相关性。综上可知,不同基因型板栗叶片功能性状与果实产量品质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其中叶片厚度、气孔导度、净光合速率、干物质含量等指标可作为筛选高产优质板栗的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叶片厚度 净光合速率 单粒质量 淀粉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落叶松40个无性系光合特性的综合评价
11
作者 木合塔尔·扎热 哈地尔·依沙克 +2 位作者 艾海提·克然木 赵万里 马合木提·阿不来提 西北林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0,共10页
探讨新疆落叶松40个无性系光合特征参数和光合色素指标之间的异同,为新疆落叶松的合理开发利用、良种选育及其适栽区划分提供理论参考。以成林期的新疆落叶松40个无性系作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其光合特征参数和光合色素指标的11项指标,对... 探讨新疆落叶松40个无性系光合特征参数和光合色素指标之间的异同,为新疆落叶松的合理开发利用、良种选育及其适栽区划分提供理论参考。以成林期的新疆落叶松40个无性系作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其光合特征参数和光合色素指标的11项指标,对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新疆落叶松40个无性系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_(2)浓度、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在组间总体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羧化效率、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在组间总体差异均不显著(P>0.05)。其中,YL-14无性系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均最高,YL-27无性系胞间CO_(2)浓度最高,YL-6无性系蒸腾速率最高,YL-21无性系水分利用效率最高,YL-1无性系羧化效率最高;YL-35无性系叶绿素a、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最高,YL-29无性系叶绿素b含量最高,YL-34无性系叶绿素a/叶绿素b值最大。相关分析得知,光合特征参数之间、光合色素指标之间相关性水平较高,但两类指标间相关性均未达显著水平。通过主成分分析,将新疆落叶松40个无性系11项指标归纳为4个公因子进行聚类分析,可将其分为5类。通过对光合特征参数和光合色素指标的评价,筛选出5个光合特性较好的无性系YL-35、YL-28、YL-25、YL-26和YL-23,这些无性系具有较高的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和光合色素含量等。综上所述,新疆落叶松40个无性系在光合特征参数和光合色素指标上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和相关性,其中,YL-35、YL-28、YL-25、YL-26和YL-23无性系光合特征参数和光合色素指标的综合表现优于其他无性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落叶松 无性系 光合特性 聚类分析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布齐沙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碳组分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12
作者 姚彤 白珩 +3 位作者 季晓莲 李蒙 胡斯乐 康永祥 西北林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3-161,共9页
以库布齐沙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小叶杨林地、沙蒿草地和马铃薯农田)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沙地为对照,对比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0~100 cm土壤有机碳(SOC)、微生物生物量碳(MBC)、易氧化有机碳(EOC)以及可溶性有机碳(DOC)的分布特征,并探... 以库布齐沙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小叶杨林地、沙蒿草地和马铃薯农田)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沙地为对照,对比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0~100 cm土壤有机碳(SOC)、微生物生物量碳(MBC)、易氧化有机碳(EOC)以及可溶性有机碳(DOC)的分布特征,并探究其与土壤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以期为沙地脆弱生态系统土壤碳循环研究以及沙漠化土地治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各典型土地利用方式下,SOC含量及储量分别为0.5~8.1 g/kg和1.76~22.57 t/hm^(2),均表现为草地>林地>农田>沙地。2)土地利用方式、土层深度对MBC、EOC和DOC具有显著影响(P<0.05),MBC、EOC和DOC含量分别为3.29~274.49 mg/kg、0.10~2.11 g/kg和19.04~225.48 mg/kg,均表现为草地>林地>农田>沙地;在垂直分布上,草地表层土壤(0~40 cm)MBC含量显著高于40~100 cm土层,林地、农田以及沙地在0~20 cm土层含量较高,存在明显的表层聚集现象;EOC含量在土层上的分布特征与SOC较为一致,而DOC含量在各土地利用方式中均表现为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且在不同土层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3)敏感性分析表明,MBC对土地利用方式及其土层变化的响应大于其他有机碳组分。此外,冗余分析显示,全氮(R^(2)=0.76,P=0.001)、硝态氮(R^(2)=0.56,P=0.001)以及pH(R^(2)=0.42,P=0.001)为影响碳组分变化的主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有机碳 活性组分 敏感性分析 库布齐沙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中丘陵区火棘生物量模型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13
作者 陈俊华 刘一丁 +4 位作者 蒋川东 刘威君 谢川 唐艺家 慕长龙 西北林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4-92,102,共10页
植物的生物量是生态系统生产者的生产力和固碳能力的体现,研究植物的C、N、P含量及C/N、C/P、N/P的关系,能够反映它们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有利于研究国家“双碳”目标下植物的固碳增汇机制。本研究以四川盆地丘陵区典型灌木-火棘作为... 植物的生物量是生态系统生产者的生产力和固碳能力的体现,研究植物的C、N、P含量及C/N、C/P、N/P的关系,能够反映它们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有利于研究国家“双碳”目标下植物的固碳增汇机制。本研究以四川盆地丘陵区典型灌木-火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设定样地,以全收获法收集了32株火棘标准株的干、根、枝、果等器官的生物量,以植株体积V作为估测模型的自变量,在Origin 2018软件中进行曲线拟合,建立火棘各器官及全株生物量的最优估算模型,并分析了C、N、P含量,C/N、C/P、N/P以及各元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火棘各器官生物量以枝和根的占比较高,分别占全株生物量的34.53%和33.64%。地上部分生物量占全株生物量的66.36%,明显高于地下部分。2)株高(H)、地径(D)、冠幅面积(CA)、D2H、植株体积(V)与总生物量及各器官生物量之间均具有很强的相关性(P<0.01)。其中植株体积(V)最高,适合选取作为回归方程的自变量。3)除火棘的果以外,各器官及全株最优生物量模型是幂函数,其中干、地上部分、全株的R^(2)分别为0.907、0.875和0.858。火棘果的拟合效果不太理想,最优模型为二次多项式,R^(2)为0.554。4)各器官及整株N、P、C 3种元素的平均含量较低;干对N和P的利用效率最高,枝对N的利用效率最低,果对P的利用效率最低。干、枝、根的生长受P的限制,而果的生长受N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中丘陵区 火棘 生物量模型 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季呼和浩特市典型城市公园内不同结构绿地的PM_(2.5)与O_(3)变化特征
14
作者 闫晓云 海日罕 包红光 西北林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2-300,共9页
为研究夏季城市公园内不同结构绿地的PM_(2.5)和O_(3)含量变化特征,以呼和浩特市敕勒川公园为研究对象,观测5种不同结构绿地及对照点的PM_(2.5)浓度、O_(3)浓度、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光合有效辐射、叶面积指数等指标,分析不同结构绿... 为研究夏季城市公园内不同结构绿地的PM_(2.5)和O_(3)含量变化特征,以呼和浩特市敕勒川公园为研究对象,观测5种不同结构绿地及对照点的PM_(2.5)浓度、O_(3)浓度、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光合有效辐射、叶面积指数等指标,分析不同结构绿地的PM_(2.5)与O_(3)浓度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夏季不同结构绿地内PM_(2.5)和O_(3)浓度日变化曲线分别呈现“V”型和“单峰单谷”型变化特征,并且达到环境空气质量Ⅰ级标准;2)不同结构绿地PM_(2.5)与O_(3)浓度正相关(P>0.05);3)夏季公园内不同结构绿地PM_(2.5)浓度易受到温度、相对湿度、光合有效辐射的影响,O_(3)浓度则更多地受温度、露点温度的影响。夏季白天可在敕勒川公园内集中开展休闲娱乐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公园 结构绿地 PM_(2.5) O_(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路理论的苏南水网地区绿色基础设施网络构建——以苏州南星湖片区为例
15
作者 丁金华 褚涵 杨阳 西北林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2-262,共11页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建设用地扩张迅速,苏南水网地区面临生境破碎与生态退化等问题,构建绿色基础设施网络是整合破碎生境斑块、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整体性的有效措施。本研究以苏州吴江区东北部南星湖片区为例,基于“网络中心-连接廊...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建设用地扩张迅速,苏南水网地区面临生境破碎与生态退化等问题,构建绿色基础设施网络是整合破碎生境斑块、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整体性的有效措施。本研究以苏州吴江区东北部南星湖片区为例,基于“网络中心-连接廊道-战略点”的构建模式,运用MSPA、InVEST模型与景观连通性提取网络中心,结合电路理论提取连接廊道、战略点,构建水网地区绿色基础设施网络,共识别网络中心18处,以湖泊、林地生态用地为主,呈现东部密集西部稀疏的分布特征;提取连接廊道35条,空间分布呈现北部较为密集、南部相对稀疏的特征;选取夹点和障碍点2种战略点共16处,包括湿地、耕地等用地类型,在同里湖、石头潭附近分布较多。研究综合考虑景观要素的生态服务重要性和生态功能连通性构建水网地区绿色基础设施网络,对于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与促进生态系统稳定与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基础设施 MSPA INVEST 电路理论 生态网络构建 苏南水网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枣振动响应分析及激振参数研究
16
作者 魏娟 王新岭 +2 位作者 刘永 张雪晶 胡定贤 西北林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6-235,共10页
林果收获是果园机械化劳动强度最大的环节,为研究振动参数对红枣采摘的影响,提高果树振动采摘响应均匀性,同时提高红枣采收效率,本文以红枣为研究对象,考虑红枣的柄和果实之间的耦合关系,建立红枣“柄-果”系统的双摆振动模型。研究表明... 林果收获是果园机械化劳动强度最大的环节,为研究振动参数对红枣采摘的影响,提高果树振动采摘响应均匀性,同时提高红枣采收效率,本文以红枣为研究对象,考虑红枣的柄和果实之间的耦合关系,建立红枣“柄-果”系统的双摆振动模型。研究表明,通过拉格朗日求解动力学模型,获得系统的固有振动频率为11.03 Hz;获取枣树柔性体,利用ADAMS仿真软件对振动采摘系统进行刚柔耦合动力学仿真分析,获得枣树在偏心块激振下的位移轨迹和加速度响应;以振幅、激振频率和夹持高度为试验指标建立多元回归方程并进行响应面分析,通过模型双目标优化获取最佳振动参数,在振幅12.8 mm、激振频率10.25 Hz、夹持高度534 mm时,加速度响应均值为110.56 m/s^(2),加速度变异系数为0.358,通过优化,进一步提高枣树响应均匀性,提高采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实运动 振动特性 动力学模型 响应面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松不同苗龄平茬生物量异速生长关系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胡兆柳 顾雪莎 +7 位作者 贺斌 王丹 成思丽 陈林 唐军荣 陈诗 许玉兰 蔡年辉 西北林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2,共12页
探讨云南松不同苗龄平茬苗木各构件间生物量相对生长关系,为适宜平茬苗龄的选择提供依据,适宜平茬苗龄对云南松优质穗条的获得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研究以不同苗龄[6月龄(T1)、10月龄(T2)、14月龄(T3)、18月龄(T4)、30月龄(T5)]云南... 探讨云南松不同苗龄平茬苗木各构件间生物量相对生长关系,为适宜平茬苗龄的选择提供依据,适宜平茬苗龄对云南松优质穗条的获得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研究以不同苗龄[6月龄(T1)、10月龄(T2)、14月龄(T3)、18月龄(T4)、30月龄(T5)]云南松苗木为对象,统一留茬高度(5 cm)进行平茬,平茬后分阶段测定苗木各构件生物量,分析不同苗龄平茬处理后苗木构件生物量异速生长规律。平茬后180、420、480 d, T5生长速率显著大于其余处理并显著大于1.0,即地下生物量有较大生产力;萌条与单株生物量在平茬后60 d,所有处理萌条生物量生长速率均大于单株生物量,生长速率较快。平茬后60、180、240 d, T1萌条生长速率较大;不同苗龄平茬后,各处理苗木构件间生物量的生长速率大小不同。随平茬苗龄增加,生长速率由萌条生物量占优势逐渐转换为主根生物量占优势;不同苗龄平茬处理后,各处理萌条质量差异主要来自萌条枝及其针叶生物量间的异速生长关系,苗龄较小的处理萌条针叶生物量生长速率较快,苗龄较大的处理萌条枝生物量生长速率较快。随着苗龄增加,萌条枝的代谢能力下降,木质化程度也随之增加。在本研究中,随着平茬苗木苗龄增加,萌条生物量占比减少,萌条枝的代谢能力减弱。T1在测定期间有较大萌条生长速率,萌条枝代谢能力强,能生产大量高质量萌条。因此,苗龄较小的处理平茬效果较好,以T1萌条长势最好,是较适宜的平茬苗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 苗龄 平茬 萌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西湖风景区植被碳储量估算及空间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郑田瑜 肖凤虎 +3 位作者 章银柯 王宇 郭婷婷 邵锋 西北林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4-251,262,共9页
准确估算杭州西湖风景区森林植被碳储量,为评估城市森林植被碳汇价值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Sentinel-2A影像为数据源,提取单波段因子、植被指数因子、主成分分析因子、纹理特征因子和地形因子等相关特征因子,结合样地调查数据,采用多... 准确估算杭州西湖风景区森林植被碳储量,为评估城市森林植被碳汇价值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Sentinel-2A影像为数据源,提取单波段因子、植被指数因子、主成分分析因子、纹理特征因子和地形因子等相关特征因子,结合样地调查数据,采用多元逐步回归的方法,构建研究区森林植被碳储量反演模型,估算植被地上碳储量,总结和分析碳密度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样地植被碳密度在累积频率上符合正态分布规律,可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构建的模型R^(2)为0.716,RMSE为18.03 t/hm^(2)。模型满足精度要求,预测结果可靠。2)西湖风景区森林植被碳储量为275632.82 t,植被碳密度主要集中在25.00~125.00 t/hm^(2),植被平均碳密度为65.50 t/hm^(2)。碳密度较高区域集中在西湖附近,整体分布呈现四周高、中间低的特征。3)森林植被碳密度随海拔升高而减小,随坡度增大而降低。阴坡(77.86±23.02)t/hm^(2)和半阴坡(73.02±21.86)t/hm^(2)碳密度高于半阳坡(68.10±21.47)t/hm^(2)和阳坡(67.84±21.28)t/hm^(2)。研究结果可为评估杭州西湖风景区森林植被碳汇能力、开展森林健康评价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湖风景区 Sentinel-2A 森林植被 碳储量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小数据集的云南橡胶林土壤质量评价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和芬 孙瑞 +3 位作者 杨川 张盈盈 符庆茂 吴志祥 西北林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9-69,103,共12页
为了评估云南橡胶林土壤质量,以云南省河口、瑞丽、景洪3个典型橡胶产区5个不同林龄段(幼、中、近熟、成熟和过熟林)橡胶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采集并分析0~10、11~20 cm和21~40 cm深度的土壤样品。将土壤容重、含水量、硝态氮、铵态氮、全... 为了评估云南橡胶林土壤质量,以云南省河口、瑞丽、景洪3个典型橡胶产区5个不同林龄段(幼、中、近熟、成熟和过熟林)橡胶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采集并分析0~10、11~20 cm和21~40 cm深度的土壤样品。将土壤容重、含水量、硝态氮、铵态氮、全氮、速效磷、全磷、速效钾、全钾、pH、有机质、脲酶、纤维素酶、过氧化氢酶、蔗糖转化酶等作为评价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结合Norm值筛选,构建土壤质量综合指数(SQI),对土壤质量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土壤容重、硝态氮、全氮、全磷、全钾、有机质、脲酶7项指标进入最小数据集;SQI-TDS的范围0.29~0.56,平均值0.39,变异系数14.67%;SQI-MDS的最小值0.20,最大值0.53,平均值0.34,变异系数18.88%;相关性分析显示,2种评价结果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土壤质量综合指数随着定植年限的增长呈略微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3个植胶区土壤质量以三级和四级为主,土壤质量排序为景洪>河口>瑞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质量评价 主成分分析 最小数据集 橡胶林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河县不同性状木瓜单株果实品质分析与综合评价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相钊 郑伟 +4 位作者 李娜 郭振宇 王燕君 商国楚 鲁周民 西北林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41,共11页
通过分析35份木瓜单株的主要外观、营养和功能品质,筛选表现优良的木瓜单株,为木瓜品种选育和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理论支持。以分布在陕西省白河县的35份不同性状木瓜单株为材料,采用聚类、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法对果实的13项品质指标进行... 通过分析35份木瓜单株的主要外观、营养和功能品质,筛选表现优良的木瓜单株,为木瓜品种选育和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理论支持。以分布在陕西省白河县的35份不同性状木瓜单株为材料,采用聚类、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法对果实的13项品质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分析。木瓜单株13项指标的变异系数在11.63%~45.89%,其中单果质量、糖酸比、总黄酮含量的变异系数较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小。对35份木瓜进行聚类分析,共分为3个类群,第Ⅰ类群可作为加工果醋、果酒的原料,第Ⅱ类群可用于开发中药材,第Ⅲ类群可作为观赏性木瓜使用。主成分分析共提取功能、酸度、甜度、果形4个主成分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达79.873%,通过综合评价方程得到不同木瓜单株的综合得分,排名靠前的4份优良单株分别为BH2、BH4、BH33和BH30。研究结果可为木瓜单株利用与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瓜 果实品质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