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5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仪式与传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数字国际传播中的“技术折扣”和补偿策略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邓建国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6-75,共10页
数字技术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记录和传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较好地解决了长久存在的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播”之间的矛盾。但为了实现跨越时空的传播,数字技术不得不剥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原本具有的物质性、具身性和空间性等... 数字技术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记录和传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较好地解决了长久存在的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播”之间的矛盾。但为了实现跨越时空的传播,数字技术不得不剥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原本具有的物质性、具身性和空间性等“仪式”元素,导致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数字复制版和其原件之间的差距,也将文化“仪式”窄化为信息“传输”,因而形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中的技术折扣。为弥补这一不足,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中华传统文化题材和叙事方式,同时积极拥抱元宇宙、空间计算和数字孪生技术带来的“第二亲身传播时代”,以更加丰富的形式记录、传输和再现文化遗产的物质性、具身性和空间性,从而保存和复播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灵韵”和“仪式”特征;我们还应该更加开放国门,吸引更多外国人来华具身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郁魅力。只有当其传播同时关乎仪式与传输、科技与人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最终走向世界,美美与共,化成天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国际传播 仪式 元宇宙 数字孪生 第二亲身传播时代 技术折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什么是技术封建主义?——当代西方技术封建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批判 被引量:8
2
作者 蓝江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31,共9页
技术封建主义已经成为了当代西方左翼和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热门词汇。技术封建主义思潮滥觞于数字技术下新空间的开辟,在传统政治学上的领土、领海、领空之外,形成了一个以数字技术和智能技术为基底的领云空间。这个空间一经成立,就发生... 技术封建主义已经成为了当代西方左翼和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热门词汇。技术封建主义思潮滥觞于数字技术下新空间的开辟,在传统政治学上的领土、领海、领空之外,形成了一个以数字技术和智能技术为基底的领云空间。这个空间一经成立,就发生了被各大数字平台瓜分的新圈地运动,被圈起来的云空间变成这些平台的云封地,而平台背后的资本家摇身一变成为云领主,广泛使用这些云封地的用户和企业,变成云封地上的云农奴和附庸资本家,这就是技术封建主义的实质。总体来说,技术封建主义只是一种譬喻,也并不能涵括整个当代资本主义的状况,因此,它不构成资本主义发展的下一个阶段,我们仍然可以用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视角来批判技术封建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封建主义 政治经济学 数字资本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智化赋能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内在逻辑、现实挑战与行动构想 被引量:6
3
作者 田铁杰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8-108,共11页
数智时代跃迁诱发高等教育治理的现实背景、价值导向、目标指向与实践路向更新。数智化赋能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需要遵循回应现实需求、追求治理转向、关照治理使命与开展治理行动等方面的内在逻辑。当前,高等教育正面临数智化引发的治... 数智时代跃迁诱发高等教育治理的现实背景、价值导向、目标指向与实践路向更新。数智化赋能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需要遵循回应现实需求、追求治理转向、关照治理使命与开展治理行动等方面的内在逻辑。当前,高等教育正面临数智化引发的治理失序、治理失调、治理失效与治理失衡等现实挑战。因此,亟需重新构想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未来,遵循内在逻辑,采取必要行动。秉数智承法治,坚守法理与伦理双线并行的治理原则;经数智达共治,协同智能化网络生态的多元治理主体;以数智求良治,构建以人为本的精细智能化治理体系;借数智促善治,生成价值跃升的智慧治理张力与韧性。希冀实现高等教育治理的数智化转型与现代化跨越,进而加快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建设步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化 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 数字化 智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常态化机制:内涵、逻辑遵循及实践向度 被引量:7
4
作者 万明钢 周晓彤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4,共10页
构建学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常态化机制,首先要厘清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常态化机制的概念内涵、逻辑遵循和实践向度。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常态化机制的本质在于通过系统性设计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有机融入学校教育教学... 构建学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常态化机制,首先要厘清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常态化机制的概念内涵、逻辑遵循和实践向度。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常态化机制的本质在于通过系统性设计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有机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有形、有感、有效和日常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常态化机制构建的内在逻辑要遵循增进共同性的基本原则、落实有形有感有效的内在要求并实现中华文化认同的价值旨归。为此需要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一体化目标和内容体系、探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日常教育教学的路径,建立科学规范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评价指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学校教育 常态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建构的意象图式及其修辞语言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涛 庞宇瑶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53,共14页
话语本质上是一种意义网络,话语建构依赖于文本层面的叙事活动及其修辞策略。意象作为一种典型的修辞形式,不仅携带着文本的阐释规则,也铺设了公众的认识模式,因而在话语构建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修辞功能。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建构的意象... 话语本质上是一种意义网络,话语建构依赖于文本层面的叙事活动及其修辞策略。意象作为一种典型的修辞形式,不仅携带着文本的阐释规则,也铺设了公众的认识模式,因而在话语构建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修辞功能。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建构的意象生成实践,主要沿着时间、空间和情感三个维度展开,相应地形成了三种意象图式——时间意象、空间意象和情感意象。具体而言,时间意象以集体记忆为符号资源,通过物象溯源来建立共同体的感知模式,代表性的时间意象包括起源意象、事件意象和流变意象,其分别回应的是集体记忆的同源性、凝缩性和重塑性;空间意象以空间为认知图式,从边界、连接和互动的概念维度出发,想象共同体的形式与结构,具体包括整体性维度的疆域图式、连接性维度的纽带图式和共生性维度的交融图式;情感意象以情感认同为心理机制,通过情感叙事来编织情感共同体的象征形式,具体包括情感符号的建构、情感仪式的征用以及情感话语的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时间意象 空间意象 情感意象 修辞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2035:中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供给力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振天 廖月婷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6-86,共11页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8年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为此,本文分别从高等教育系统外部和内部选取若干指标,探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现实基础和客观条件,即供给力。研究发现,无论外部供给力还是内...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8年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为此,本文分别从高等教育系统外部和内部选取若干指标,探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现实基础和客观条件,即供给力。研究发现,无论外部供给力还是内部供给力均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从现在开始,我国应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加强自主科技体系建设,超前布局未来技术,夯实高等教育强国外部供给力;深入推进高等院校分类发展和梯度发展,形成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集聚区,培养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拓展高等教育的国际合作宽度和深度,持续增强高等教育强国内部供给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教育强国 供给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宪法原则的双重透视 被引量:1
7
作者 莫纪宏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3,共9页
宪法原则可以从宪法哲学和制度宪法学双重视角下来考察。宪法哲学视角下的宪法原则是宪法价值的集中体现,其内涵和外延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制度宪法学视角下的宪法原则因为有制度上明确的规定,必须与宪法规定、宪法精神作出明确的区分,所... 宪法原则可以从宪法哲学和制度宪法学双重视角下来考察。宪法哲学视角下的宪法原则是宪法价值的集中体现,其内涵和外延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制度宪法学视角下的宪法原则因为有制度上明确的规定,必须与宪法规定、宪法精神作出明确的区分,所以,制度宪法学意义上的宪法原则具有相对确定性的内涵。在研究宪法原则的内涵和制度功能时,必须辩证地处理宪法哲学和制度宪法学双重视角下对宪法原则的不同认识,才能有助于推动对宪法文本内涵的有效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原则 宪法哲学 制度宪法学 宪法规定 宪法精神 宪法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社会加速思想及人类解放的现实推进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哲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2,共8页
马克思作为社会加速思想的奠基者,对社会加速机制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构想。马克思认为,科技革新加剧社会阶级对立继而导致社会危机的加速机制使得反噬效应越发明显,也相应使得劳动异化的超越、私有财产关系的解构以及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 马克思作为社会加速思想的奠基者,对社会加速机制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构想。马克思认为,科技革新加剧社会阶级对立继而导致社会危机的加速机制使得反噬效应越发明显,也相应使得劳动异化的超越、私有财产关系的解构以及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成为可能。进而言之,社会加速进程中劳动解放、社会解放和政治解放的“嵌套式”展开模式,不仅能够促进当代劳动者在网络合作中建设“自治”的智识平台,而且能够推动社会层面积极追求以“人类社会”为出发点的新型社会关系,政治领域不断探索以“人本逻辑”为基础的自由人联合体,这总体上构成社会加速机制下人类解放的当代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社会加速 科技革新 阶级对立 社会危机 人类解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工业社会到平台世界:论马克思主义传播学的理论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胡翼青 余晓敏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33,共10页
在贝尔纳·斯蒂格勒看来,媒介是当代最为重要的工业生产体系。然而,这种观点只是工业社会理论的一种系谱性延伸。19世纪初,许多伟大社会学家都发现了工业带来的社会转型,马克思更是深刻揭示了工业社会运作的逻辑:为资本增殖服务的... 在贝尔纳·斯蒂格勒看来,媒介是当代最为重要的工业生产体系。然而,这种观点只是工业社会理论的一种系谱性延伸。19世纪初,许多伟大社会学家都发现了工业带来的社会转型,马克思更是深刻揭示了工业社会运作的逻辑:为资本增殖服务的社会化过程。在此基础上,法兰克福学派逐渐发现,文化领域也发生了工业化的转型。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学者认为我们已经告别工业时代进入了信息化时代,然而即使是最新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依然是资本增殖的产物。围绕马克思的工业社会理论及后续学者的不断拓展,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当成熟和活跃的研究传统,这一理论视角有着完整的理论脉络。马克思的社会理论和技术哲学的卓越阐释力,为建立马克思主义传播理论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传播理论对于理解和阐释数字基础设施时代人的生存境况,人与机器装置的关系以及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社会 文化工业 媒介工业 资本 马克思主义传播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心素养的个性发展难题 被引量:1
10
作者 高德胜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6-74,共9页
核心素养是当下教育的热点话题,但其所自带的个性发展难题并未受到重视。个性既是人的事实,也是价值追求,培养个性是教育的一项重要使命。从个性的视角去审视核心素养就可以发现,核心素养是关于人的“什么”(what),是对人的能力与品质... 核心素养是当下教育的热点话题,但其所自带的个性发展难题并未受到重视。个性既是人的事实,也是价值追求,培养个性是教育的一项重要使命。从个性的视角去审视核心素养就可以发现,核心素养是关于人的“什么”(what),是对人的能力与品质的客观化描述,不能标识一个人是“谁”;核心素养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外在规定性”,它所理解的教育过程是“装配”过程。这些都是核心素养内含的个性发展难题,是很难得到辩护的。未来的探索,不是以核心素养为主导去培养个性,而是以个性发展为主导去统领和改进核心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素养 个性 个性发展 个性发展难题 辩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党内法规编纂的性质和条件——兼论党内法规法典化编纂的基本思路 被引量:1
11
作者 秦前红 刘韵笛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23,共10页
党内法规编纂有别于党内法规法典化,是指对彼此间呈高关联性、整体上可再体系化的若干现行党内法规加以研究,根据集成原则和现实需要施以增删纂修,以消解既存党内法规规范中的阙漏和冲突,最终按照一定逻辑理路和体例结构编制一部较前更... 党内法规编纂有别于党内法规法典化,是指对彼此间呈高关联性、整体上可再体系化的若干现行党内法规加以研究,根据集成原则和现实需要施以增删纂修,以消解既存党内法规规范中的阙漏和冲突,最终按照一定逻辑理路和体例结构编制一部较前更为系统化的新党内法规的活动。在性质和功能上,党内法规编纂是党内法规制定的下位概念,是党内法规汇编的实质升级,是党内法规法典化的重要但非唯一途径。启动和实施党内法规编纂应有计划、按步骤进行,须满足认知、制度、技术等主客观条件。直面“如何推进党内法规法典化编纂”的时代课题,须遵循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一般规律,树立科学的党内法规“法典观”,把准党内法规法典化发展进程,以居中式法典化为基础模式、以党内法规清理为前端环节、以党的组织法规为探索对象、以民法典编纂为经验参考,稳步开展党内法规法典化编纂预备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内法规 编纂 法典化 再体系化 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接触视域下甘青河湟地区语言区域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敏春芳 马宇晨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3-113,共11页
甘青河湟地区是语言接触研究的富矿区。这里不仅有汉藏语系的汉语和藏语,也有阿尔泰语系的东乡语、保安语、撒拉语等,几种不同类型的语言长期共存,互动频繁。语言接触不仅发生在汉藏语系和阿尔泰语系之间,也发生在汉藏语系之间、阿尔泰... 甘青河湟地区是语言接触研究的富矿区。这里不仅有汉藏语系的汉语和藏语,也有阿尔泰语系的东乡语、保安语、撒拉语等,几种不同类型的语言长期共存,互动频繁。语言接触不仅发生在汉藏语系和阿尔泰语系之间,也发生在汉藏语系之间、阿尔泰语各个语族之间,从而产生了一系列结构共享特征,如OV语序、名词的数范畴、格范畴、动词的时体范畴、式范畴、副动词等,本文概括了15项共享特征,事实上这一带的语言区域特征远比15项多。随着调查的不断深入、调查范围的不断扩大,还会发掘更多的共享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青河湟方言 语言区域 语言接触 共享特征 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疆现代化进程中的共同富裕:实践场域与优化路径 被引量:1
13
作者 罗强强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7-144,共8页
共同富裕不仅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共同富裕不是部分地区、部分民族的富裕,而是涵盖每一个地区、每一个民族的整体性富裕。边疆地区推进共同富裕的实践场域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少数民族人口规模巨大,返贫... 共同富裕不仅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共同富裕不是部分地区、部分民族的富裕,而是涵盖每一个地区、每一个民族的整体性富裕。边疆地区推进共同富裕的实践场域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少数民族人口规模巨大,返贫的风险较高,城乡要素流动不畅,公共服务不均,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参差不齐,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张力依然存在,边疆治理与周边外交关系错综复杂。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边疆地区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防止出现大规模返贫,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加强通用语言文字学习,培育边疆地区现代文明,通过提升生态系统服务能力实现生态富民,形成以发展促和平的良好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 边疆地区 共同富裕 实践场域 优化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奇正之辨:沉浸、共情与共识下的受众涵化模型——以“黑神话:悟空”国际传播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娟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4-80,共17页
以中国首款3A游戏“黑神话:悟空”在国际市场取得现象级成功为例,通过田野调查和NLP内容分析法交叉验证,探讨中国国际传播的规律和策略。“奇正之辨”,即本质与变化的对立统一。“黑神话:悟空”国际传播的“正”指内在规律,即以顺应人... 以中国首款3A游戏“黑神话:悟空”在国际市场取得现象级成功为例,通过田野调查和NLP内容分析法交叉验证,探讨中国国际传播的规律和策略。“奇正之辨”,即本质与变化的对立统一。“黑神话:悟空”国际传播的“正”指内在规律,即以顺应人类文明发展为宗旨,以受众为核心,以科技为支撑;“奇”指变化应对,即根据内外环境变动而发生的策略(开发游戏这个非主流国际传播路径)、理念(以超额满足受众“身体”为切入口)和技术(表现形式基于国际口径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演)创新;“奇正相济”指形式创新必然反映内在规律,否则它一定失败。在此基础上,尝试构建大众媒介视域下国际传播受众涵化模型:国际(跨文化)传播涵化受众的进路依次为生理层、心理层、文化层,一般情况下,受众会经历“满足——宽容、喜爱、信任——合作”的生理和心理过程,涵化机制基本结构为“沉浸式体验——跨文化共情——跨文化价值共识——建设性国际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传播 黑神话:悟空 沉浸式体验 共情 受众涵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母娘娘百年变形记——西王母形象变迁和影视形象改编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兆寿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3-65,共13页
从《山海经》中的西王母到民间传说和文学、影视剧中的王母娘娘,从戏曲电影中的朴素扮相到当代电视剧中雍容华贵的装扮,西王母这一原初形象无论从文化背景,还是影视改编,都历经了纷繁复杂之演变。其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通过阐述西王... 从《山海经》中的西王母到民间传说和文学、影视剧中的王母娘娘,从戏曲电影中的朴素扮相到当代电视剧中雍容华贵的装扮,西王母这一原初形象无论从文化背景,还是影视改编,都历经了纷繁复杂之演变。其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通过阐述西王母形象的文化变迁渊源,并在此基础上梳理其百年影视形象改编特征和规律,总结经验与教训;同时提出,在百年学术研究和考古成果基础之上,应当重新塑造西王母的形象,要有新的精神向度和更为准确的学术内涵。做好这一点,对复兴中华文明、振兴中国文化自信以及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都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王母 王母娘娘 影视形象 改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产权保护、创新路径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基于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天建 樊逸男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2-133,共12页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激励企业自主创新,是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根本路径。以我国2014-2021年31个省、市、自治区的27个制造业行业、1120家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通过构建面板数据模型、机制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识别了知识产权...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激励企业自主创新,是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根本路径。以我国2014-2021年31个省、市、自治区的27个制造业行业、1120家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通过构建面板数据模型、机制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识别了知识产权保护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知识产权保护显著提升了制造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系数为0.225,在1%的水平上显著,但是影响存在明显的行业研发密度异质性;(2)随着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加强,制造业企业会通过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两种路径进行技术升级,长期来看,自主创新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作用明显大于技术引进;(3)知识产权保护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受技术引进水平和自主创新水平影响,呈现出显著的阶段性特征。研究表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有助于激励企业实现创新路径转换,促进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产权保护 技术引进 自主创新 全要素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场排斥对员工知识共享的双刃剑效应研究
17
作者 董青 张红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4-144,共11页
职场排斥在组织中普遍存在,对员工的工作行为会产生重要影响。尽管已有少量研究开始关注职场排斥对员工工作行为的双重影响,但尚缺乏关于职场排斥对员工知识共享这一积极行为的双重影响的研究。基于资源保存理论,运用路径分析和Bootstra... 职场排斥在组织中普遍存在,对员工的工作行为会产生重要影响。尽管已有少量研究开始关注职场排斥对员工工作行为的双重影响,但尚缺乏关于职场排斥对员工知识共享这一积极行为的双重影响的研究。基于资源保存理论,运用路径分析和Bootstrap法,分析并检验了职场排斥对员工知识共享行为的双重影响。研究表明:职场排斥对关系重塑和情绪耗竭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重塑和情绪耗竭在职场排斥与知识共享之间都起到中介作用;集体主义倾向正向调节职场排斥通过关系重塑和情绪耗竭对知识共享的间接影响,员工的集体主义倾向越高,职场排斥越会促使其进行关系重塑进而增加知识共享,但同时也越会导致其陷入情绪耗竭进而减少知识共享。本研究深化了职场排斥对员工知识共享的影响机制及边界条件的实证分析,同时也为积极应对职场排斥提供了管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场排斥 关系重塑 情绪耗竭 知识共享 集体主义倾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洪武年间河洮岷诸役考述——兼论“西番诸卫”均质化格局的形成
18
作者 胡小鹏 高旗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7-130,共14页
明初平定河州之役及后续的几次西征,推动了河洮岷地区军政建置的演变及边地秩序的塑造,从以河州官军卫所为中心、周边招抚土官卫所为籓篱的汉番分治结构,转型为“开卫戍守”、均质化的、汉番卫所混编的“西番诸卫”格局,并向河州山外开... 明初平定河州之役及后续的几次西征,推动了河洮岷地区军政建置的演变及边地秩序的塑造,从以河州官军卫所为中心、周边招抚土官卫所为籓篱的汉番分治结构,转型为“开卫戍守”、均质化的、汉番卫所混编的“西番诸卫”格局,并向河州山外开拓,扩大战略纵深,落实“马赋差发”,再现了前朝“全民当差”“属番无异编户”的边地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初 河州 西征 汉番混编 西番诸卫 差发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费孝通的小城镇理论及其当下意义
19
作者 陆益龙 李祥华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30,共10页
在系统经验考察的基础上,费孝通前瞻性地提出“小城镇,大问题”的理论命题,并清晰地勾勒出涉及“类别、层次、兴衰、布局、发展”等方面的小城镇研究的基本框架。小城镇理论秉承“志在富民”的思想脉络,且延续了城乡协调发展道路的理论... 在系统经验考察的基础上,费孝通前瞻性地提出“小城镇,大问题”的理论命题,并清晰地勾勒出涉及“类别、层次、兴衰、布局、发展”等方面的小城镇研究的基本框架。小城镇理论秉承“志在富民”的思想脉络,且延续了城乡协调发展道路的理论体系,立足于从沿海到边区的区域发展经验,总结出诸如“苏南模式”的小城镇发展模式,概括了类似“一镇一品”的小城镇富民机制,提出“全国一盘棋”的小城镇格局构想。新时代,在推进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以及人口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实践中,费孝通的小城镇社会学理论依然具有许多有价值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孝通 小城镇 志在富民 城乡发展 “苏南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新想象数字化:论当代西方“传播/数字社会主义”的理论构想与实践路径
20
作者 连水兴 柴云超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43,共10页
全球互联网的普及与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不仅推动传统资本主义向数字资本主义转型,而且构成了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物质性基础。英国左翼传播学者克里斯蒂安·福克斯在此背景下提出“传播/数字社会主义”的替代方案,该方案立足于当代传... 全球互联网的普及与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不仅推动传统资本主义向数字资本主义转型,而且构成了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物质性基础。英国左翼传播学者克里斯蒂安·福克斯在此背景下提出“传播/数字社会主义”的替代方案,该方案立足于当代传播研究的马克思主义转向、互联网平台的去资本化改造,以及数字技术的社会主义运用等实践,旨在超越全球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资本主义运用,进而释放其被资本主义利润逻辑与剥削框架所束缚、压制乃至异化的潜能,并最终在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上为重构数字化时代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与想象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传播社会主义 数字社会主义 互联网平台 马克思主义传播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