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4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北农业学报
1
西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F0002-F0002,共1页
《西北农业学报》为综合性农(林、牧)业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农学、林学、植(森)保、园艺、土壤农化、畜牧、兽医、食品科学等方面的学术论文、研究简报等。文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信、图表清楚、文字简洁、不涉及国家秘密、无专利及署... 《西北农业学报》为综合性农(林、牧)业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农学、林学、植(森)保、园艺、土壤农化、畜牧、兽医、食品科学等方面的学术论文、研究简报等。文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信、图表清楚、文字简洁、不涉及国家秘密、无专利及署名纠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学 园艺 畜牧 林学 兽医 西北农业学报 土壤农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农业学报
2
西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F0002-F0002,共1页
《西北农业学报》为综合性农(林、牧)业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农学、林学、植(森)保、园艺、土壤农化、畜牧、兽医、食品科学等方面的学术论文、研究简报等。文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信、图表清楚、文字简洁、不涉及国家秘密、无专利及署... 《西北农业学报》为综合性农(林、牧)业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农学、林学、植(森)保、园艺、土壤农化、畜牧、兽医、食品科学等方面的学术论文、研究简报等。文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信、图表清楚、文字简洁、不涉及国家秘密、无专利及署名纠纷,文中各级标题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文责自负。编辑部有权对录用文稿作技术性和文字性加工与修改,不同意修改者,请在投稿时说明。为了加强国际交流,欢迎惠赐有创新的英文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学 园艺 畜牧 林学 西北农业学报 学术期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农业学报
3
西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F0003-F0003,共1页
《西北农业学报》为综合性农(林、牧)业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农学、林学、植(森)保、园艺、土壤农化、畜牧、兽医、食品科学等方面的学术论文、研究简报等。文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信、图表清楚、文字简洁、不涉及国家秘密、无专利及署... 《西北农业学报》为综合性农(林、牧)业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农学、林学、植(森)保、园艺、土壤农化、畜牧、兽医、食品科学等方面的学术论文、研究简报等。文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信、图表清楚、文字简洁、不涉及国家秘密、无专利及署名纠纷,文中各级标题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文责自负。编辑部有权对录用文稿作技术性和文字性加工与修改,不同意修改者,请在投稿时说明。为了加强国际交流,欢迎惠赐有创新的英文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学 园艺 畜牧 林学 西北农业学报 学术期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农业学报
4
西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F0002-F0002,共1页
《西北农业学报》为综合性农(林、牧)业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农学、林学、植(森)保、园艺、土壤农化、畜牧、兽医、食品科学等方面的学术论文、研究简报等。文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信、图表清楚、文字简洁、不涉及国家秘密、无专利及署... 《西北农业学报》为综合性农(林、牧)业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农学、林学、植(森)保、园艺、土壤农化、畜牧、兽医、食品科学等方面的学术论文、研究简报等。文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信、图表清楚、文字简洁、不涉及国家秘密、无专利及署名纠纷,文中各级标题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文责自负。编辑部有权对录用文稿作技术性和文字性加工与修改,不同意修改者,请在投稿时说明。为了加强国际交流,欢迎惠赐有创新的英文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学 园艺 畜牧 林学 西北农业学报 学术期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农业学报
5
西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F0002-F0002,共1页
《西北农业学报》为综合性农(林、牧)业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农学、林学、植(森)保、园艺、土壤农化、畜牧、兽医、食品科学等方面的学术论文、研究简报等。文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信、图表清楚、文字简洁、不涉及国家秘密、无专利及署... 《西北农业学报》为综合性农(林、牧)业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农学、林学、植(森)保、园艺、土壤农化、畜牧、兽医、食品科学等方面的学术论文、研究简报等。文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信、图表清楚、文字简洁、不涉及国家秘密、无专利及署名纠纷,文中各级标题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文责自负。编辑部有权对录用文稿作技术性和文字性加工与修改,不同意修改者,请在投稿时说明。为了加强国际交流,欢迎惠赐有创新的英文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学 园艺 畜牧 林学 西北农业学报 学术期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绵羊DFAT细胞特性及其诱导成脂分化过程中关键基因的表达
6
作者 王世银 郭庆河 +5 位作者 宁程程 高莉 牛嘉 吕刚 张伟 王全得 西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7-396,共10页
为了揭示绵羊DFAT细胞特性及其诱导成脂分化过程中关键基因的表达,以实验室前期获得的不同年龄阿勒泰羊尾部脂肪组织DFAT细胞为试验材料,对其细胞增殖能力、诱导成脂分化能力及其诱导成脂分化过程中关键基因的表达规律进行深入研究。结... 为了揭示绵羊DFAT细胞特性及其诱导成脂分化过程中关键基因的表达,以实验室前期获得的不同年龄阿勒泰羊尾部脂肪组织DFAT细胞为试验材料,对其细胞增殖能力、诱导成脂分化能力及其诱导成脂分化过程中关键基因的表达规律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来源于6、12和24月龄阿勒泰羊尾部脂肪组织的第3代DFAT细胞生长曲线均呈典型的“S”形曲线,细胞增殖速度未见明显差异;细胞连续传代20代后仍保持良好的细胞形态和增殖速度,且不同代次细胞之间未见明显差异;采用诱导和维持培养交替进行的诱导成脂分化体系(体系Ⅲ),其诱导成脂分化效率极显著优于持续诱导分化体系(体系Ⅰ)和先诱导然后维持培养的诱导分化体系(体系Ⅱ)(P<0.01);不同年龄来源DFAT细胞诱导成脂分化能力差异不显著(P>0.05);在DFAT细胞诱导成脂分化过程中,启动成脂分化的关键基因PPARγ和C/EBPα,脂质沉积关键基因ADIPOQ、FSP27、FABP4和LPL,脂质分解关键基因HSL、ATGL和Leptin,以及前体脂肪细胞标志性基因CD142和ICAM1均先出现极显著上调(P<0.01),然后又出现极显著下调(P<0.01),但脂肪细胞祖细胞标志性基因DPP4的表达量在诱导分化的第2天以后出现极显著下调(P<0.01),且在此后的整个诱导分化期间均保持极低的表达水平。研究结果证明在阿勒泰羊生命周期的很长时间内,其DFAT细胞均保持了良好的增殖及成脂分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 阿勒泰羊 DFAT细胞 诱导 成脂分化 脂肪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白贝母鳞茎腐烂病对其根际土壤特性及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7
作者 韩凤 章文伟 +3 位作者 罗川 王黎 谭秋生 林茂祥 西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24-1333,共10页
为探明太白贝母鳞茎腐烂病对土壤理化性质及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以太白贝母健康鳞茎植株、鳞茎腐烂病植株根际土壤和未种植太白贝母土壤壤为材料,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并采用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分析3组样品中细菌群落结构多样... 为探明太白贝母鳞茎腐烂病对土壤理化性质及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以太白贝母健康鳞茎植株、鳞茎腐烂病植株根际土壤和未种植太白贝母土壤壤为材料,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并采用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分析3组样品中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群落结构组成和相对丰度。结果表明,根际土壤中pH、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在健康与感病土中差异显著。3组土壤样品共检测出6544个细菌OTUs,获得42个门类、111个纲、155个目、289个科、479个属的细菌,其中变形菌门、酸杆菌门、拟杆菌门和放线菌门等4门细菌相对丰度均大于10%,为优势菌门;而布氏杆菌属、Candidatus_Solibacter、黄杆菌属、根瘤菌属4属细菌为太白贝母根际土壤中相对丰度均大于3%,为优势菌属。土壤性质与根际微生物之间的相关性表明,土壤pH、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有效磷、速效钾与布氏杆菌属、芽单孢菌属、Candidatus_Solibacter、根瘤菌属、酸热菌属、酸杆菌属及Mucilaginibacter呈显著正相关;与硝化螺菌属、变杆菌属、H16、RB41、鞘氨醇单胞菌属、土生单胞菌属、假单胞杆菌属、费氏杆菌属和黄杆菌属呈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白贝母 鳞茎腐烂病 根际土壤 细菌多样性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酯生物降解膜对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
8
作者 林青 曾军 +5 位作者 高雁 史应武 杨红梅 楚敏 娄恺 霍向东 西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08-517,共10页
为探究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酯[Poly(butylene adipate-co-terephthalate),PBAT]生物降解膜对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选取甜菜、番茄、玉米、马铃薯、花生和棉花6种作物,分别铺覆PBAT膜和传统PE膜种植,收获期前采集膜下土壤,测定理化性... 为探究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酯[Poly(butylene adipate-co-terephthalate),PBAT]生物降解膜对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选取甜菜、番茄、玉米、马铃薯、花生和棉花6种作物,分别铺覆PBAT膜和传统PE膜种植,收获期前采集膜下土壤,测定理化性质,通过16S rDNA高通量测序解析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差异和菌群组成及预测群落功能。结果表明:同一作物(除棉花外)2种膜下的土壤理化性质之间无明显差异。所有处理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丰富,同一作物2种膜下的多样性指数(棉花组谱系多样性例外)均无显著差异(P>0.05)。细菌群落中丰度占比较高的门有Proteobacteria、Bacteroidetes、Acidobacteria、Actinobacteria等,属有H16、Pontibacter、Arenimonas等。多数细菌门、属丰度占比在同一作物2种膜下无显著差异(P>0.05)。化能异养、需氧化能异养、硝化作用、好氧氨氧化、含硫化合物的呼吸作用等菌群功能丰度相对较高。多数细菌群落功能相对占比在同一作物2种膜下无显著差异(P>0.05)。部分土壤理化性质和优势细菌菌群呈极显著(P<0.01)相关或显著(P<0.05)相关。同种作物铺覆PBAT生物降解膜和PE膜对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细菌群落的影响基本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酯 地膜 生物降解 细菌群落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水稻齿叶矮缩病毒的检测与遗传多样性分析
9
作者 陆文静 周通 +5 位作者 王桂玲 韩笑 周雪松 宋成艳 刘乃生 王翠 西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32-939,共8页
为了明确海南省水稻齿叶矮缩病毒(riceraggedstuntvirus,RRSV)发生情况,采集海南省154株表现叶片褪色、卷曲和皱缩等症状水稻植株进行RT-PCR检测。结果表明,RRSV在海南省发生普遍,三亚市、万宁市、陵水县、儋州市和琼中县5个地区检出率... 为了明确海南省水稻齿叶矮缩病毒(riceraggedstuntvirus,RRSV)发生情况,采集海南省154株表现叶片褪色、卷曲和皱缩等症状水稻植株进行RT-PCR检测。结果表明,RRSV在海南省发生普遍,三亚市、万宁市、陵水县、儋州市和琼中县5个地区检出率分别为37.5%、25.0%、32.6%、40.0%和28.6%。序列一致性分析结果显示:本研究获得的7条RRSVCP(capsidprotein)分离物氨基酸与核苷酸序列之间一致性分别为99.3%~100.0%和99.3%~99.8%;与NCBIGenBank数据库下载的7条RRSVCP基因之间的氨基酸和核苷酸一致性为97.5%~100.0%和92.6%~99.9%。构建系统发育树发现,9条分离物序列与澳大利亚分离物、美国分离物、上海分离物和浙江分离物聚为一簇,亲缘关系较近。遗传距离分析结果表明,RRSV的CP基因核苷酸遗传距离为0.001~0.078,遗传距离较近,遗传差异不显著。通过基因选择压力发现本研究中RRSVCP基因的选择压力ω值均小于1,说明CP基因的进化主要受负向选择压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RT-PCR 水稻齿叶矮缩病毒(RRSV) 外壳蛋白(CP) 遗传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体肥施用对滴灌棉田土壤无机氮素转化的影响
10
作者 马红红 吴湘琳 +8 位作者 蒲胜海 杨志莹 涂永峰 赵冬梅 吉丽丽 岳继生 魏建华 马兴旺 李磐 西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3-160,共8页
为突破氮肥利用率难以提高的瓶颈,选用液体肥替代常规肥料,旨在摸清液体肥与常规肥料施用对滴灌棉田土壤无机氮素转化的影响。2022年分别于新疆北疆8个地区(芳群农场,玛纳斯县兰州湾,昌吉市老龙河,红柳塘村,呼图壁红山村,昌吉市榆树沟,... 为突破氮肥利用率难以提高的瓶颈,选用液体肥替代常规肥料,旨在摸清液体肥与常规肥料施用对滴灌棉田土壤无机氮素转化的影响。2022年分别于新疆北疆8个地区(芳群农场,玛纳斯县兰州湾,昌吉市老龙河,红柳塘村,呼图壁红山村,昌吉市榆树沟,阜康市三工河乡,阜康市六运河)设置3个处理,分别为常规施肥、液体肥和减水10%+液体肥。结果表明,0~30 cm、30~60 cm土层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含量为减水10%+液体肥>液体肥>常规施肥;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含量均表现为滴头正下方明显高于距离滴头38 cm、-38 cm;单位面积液体肥较常规肥料养分投入量减少19.4 kg/667m^(2),但液体肥提供硝态氮、铵态氮高于常规肥料。可见,液体肥替代常规肥料在无机氮素转化方面起到正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肥 硝态氮 铵态氮 产量 棉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条山不同混交类型油松林土壤化学特性
11
作者 马淑敏 法蕾 +4 位作者 吴迪 吴莎 辛学兵 王海霞 裴顺祥 西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18-725,共8页
为解决油松人工纯林的林分结构单一引发的土壤地力衰退等一系列生态问题,以山西中条山十河林场油松-辽东栎针阔混交林(J1)、油松纯林(J2)、油松-华山松针叶混交林(J3)为研究对象,探讨3种不同混交类型人工林的土壤化学特性,为区域树种合... 为解决油松人工纯林的林分结构单一引发的土壤地力衰退等一系列生态问题,以山西中条山十河林场油松-辽东栎针阔混交林(J1)、油松纯林(J2)、油松-华山松针叶混交林(J3)为研究对象,探讨3种不同混交类型人工林的土壤化学特性,为区域树种合理配置和森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在同一土层,J3土壤pH显著高于J1和J2;在0~10cm表层,J1土壤养分显著提高,有机质、全N、全P、水解N、速效P含量比J2分别高35.6%、42.65%、10.87%、38.95%、18.03%。随土层加深,3种林型土壤pH变化不显著;除速效P外,土壤养分显著降低,土壤养分呈明显的表聚效应。有效养分比率表示林分对土壤养分的活化能力。J1显著提高10~20cm土层N元素的有效养分比率,较J2、J3分别提高20.44%、24.03%;J1显著提高10~20cm和20~40cm土层P元素的活化能力。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全N、全P、水解N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pH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因土壤有机质是N、P养分的重要来源,它们的变化往往具有一致性,土壤pH则通过影响微生物活性间接影响土壤养分。综上所述,油松-辽东栎混交林土壤化学性质明显优于油松纯林和油松-华山松混交林,因此,可以通过营造油松-辽东栎混交林模式,改善油松人工纯林的土壤质量,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 中条山 混交林 土壤化学性质 土壤有效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油菜化学诱导雄性不育一系杂种及其利用技术
12
作者 李殿荣 任军荣 +6 位作者 李永红 王灏 张彦锋 姜丽霞 张文学 梁佩萱 李阿立 西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67-972,共6页
首次提出油菜化学诱导雄性不育一系(简称化杀一系)的理念,该化杀一系可与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核不育两型系并列为油菜杂优利用的三大优良体系。三者相比,化杀一系更具优越性,已在理论和实践中得到证明。特别是它在油菜高油、高产... 首次提出油菜化学诱导雄性不育一系(简称化杀一系)的理念,该化杀一系可与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核不育两型系并列为油菜杂优利用的三大优良体系。三者相比,化杀一系更具优越性,已在理论和实践中得到证明。特别是它在油菜高油、高产杂优育种中展现出了突出效果。它的成功推广应用,不但使油菜杂优利用步入了快速、安全、高效的新阶段,而且在抗根肿病育种上也将发挥重大作用。目前仍在进一步研究化学诱导雄性不育的机理,以便研发出更多、更好的化学杂交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杀一系 高油、高产 化学杀雄剂 根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地棉种质资源抗黄萎病性状的SSR标记关联分析
13
作者 王娟 郑志鸿 +6 位作者 马晓梅 周小凤 王新 田琴 艾尼江 陈红 董承光 西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3-249,共7页
对棉花抗黄萎病性状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发掘与其关联的标记位点、优异等位变异及典型材料,可为棉花抗黄萎病的分子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以403份陆地棉品种(系)资源为材料,利用覆盖全基因组的、有... 对棉花抗黄萎病性状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发掘与其关联的标记位点、优异等位变异及典型材料,可为棉花抗黄萎病的分子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以403份陆地棉品种(系)资源为材料,利用覆盖全基因组的、有多态性的201对SSR标记,对3个环境的抗黄萎病性状进行基于混合线性模型(mixed linear model,MLM)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检测与抗病性状显著关联的位点、优异等位变异及优异典型材料。结果表明,3个环境下各材料的相对病指平均值为53.45,平均变异系数为36.85%,平均偏度系数为-0.46,平均峰度系数为-0.31;201对引物共产生394个等位变异位点,GWAS结果表明有11个位点能同时在2个环境中检测到,其中有2个位点NAU2437b和NAU3493b能同时在3个环境中检测到;结合育种实际,发掘出含有优异等位变异的典型材料7份,其中鲁棉研28同时含有9个优异等位变异;从各材料不同生态区来源分析,来源于黄河流域棉区的材料具有较低的平均表型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黄萎病 关联分析 优异等位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可乐定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免疫层析试纸的研制
14
作者 王耀 景钰冰 +5 位作者 曹金博 孙亚宁 邢云瑞 陈秀金 李兆周 胡骁飞 西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36-1144,共9页
盐酸可乐定(Clonidine hydrochloride,CLO)是一种新型的瘦肉精类药物替代品,在饲料和动物饮水中禁止添加。开发CLO的快速检测方法对于兽药残留监控,保障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制备免疫学特性优良的CLO鼠源单克隆抗体,并基于竞... 盐酸可乐定(Clonidine hydrochloride,CLO)是一种新型的瘦肉精类药物替代品,在饲料和动物饮水中禁止添加。开发CLO的快速检测方法对于兽药残留监控,保障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制备免疫学特性优良的CLO鼠源单克隆抗体,并基于竞争模式研制快速检测CLO残留的免疫层析试纸(Immunochromatographic strip,ICS)。ICS视觉检测消线值为2.5 ng/mL,且通过读条仪可进行定量检测,检测限为0.202 ng/mL。猪尿样品的加标回收试验结果显示,ICS的批内回收率为82.79%~92.96%,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最高为7.17%,批间回收率为82.36%~89.09%,CV最高为7.04%,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和准确度,为CLO残留的高效监控提供一种实用的快速检测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可乐定 单克隆抗体 免疫层析试纸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和光周期对旋幽夜蛾生长发育和滞育的影响
15
作者 白微微 张航 +1 位作者 杨安沛 李广阔 西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45-1150,共6页
旨在明确温度和光照对旋幽夜蛾生长发育和滞育诱导的影响,以期为田间种群的预测预报提供理论参考。通过在室内设置不同的温度和光周期组合,观察旋幽夜蛾幼虫和非滞育蛹的生长发育历期,研究温度和光周期对旋幽夜蛾滞育的诱导作用。结果表... 旨在明确温度和光照对旋幽夜蛾生长发育和滞育诱导的影响,以期为田间种群的预测预报提供理论参考。通过在室内设置不同的温度和光周期组合,观察旋幽夜蛾幼虫和非滞育蛹的生长发育历期,研究温度和光周期对旋幽夜蛾滞育的诱导作用。结果表明,随着温度降低,幼虫和非滞育蛹的发育历期均变长,22℃条件下的旋幽夜蛾幼虫和非滞育蛹的历期显著高于26℃处理和30℃处理。光周期对旋幽夜蛾生长发育和滞育的作用受温度影响,在26℃条件下,光照时间大于16 h/d时,幼虫历期和非滞育蛹历期缩短。22℃光照对旋幽夜蛾的滞育诱导有促进作用,在此温度下,光照时间4 h/d~12 h/d处理的旋幽夜蛾超过87%的个体进入滞育,光周期10 L∶14 D和12 L∶12 D条件下的旋幽夜蛾滞育率为100%。26℃和30℃时,不同光周期处理下仅有部分旋幽夜蛾的蛹进入滞育。温度和光周期及其交互作用对旋幽夜蛾生长发育以及滞育诱导均存在显著影响,其中低温促使旋幽夜蛾进入滞育,高温促进旋幽夜蛾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幽夜蛾 幼虫 非滞育蛹 滞育 温度 光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百合种内自然杂交F_(1)群体的遗传变异
16
作者 李淑洁 陈琛 +4 位作者 高红娟 张敏敏 王立光 厚毅清 裴怀弟 西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51-1056,共6页
以兰州百合种内自然杂交F_(1)代实生苗为试验材料,通过DNA水平的遗传多样性分析,揭示F_(1)世代的遗传变异特点。ISSR分析结果显示,6个F_(1)群体电泳谱带类型数量为6.0~7.8,多态位点百分率和Shannon’s指数分别为69.81%~84.91%和0.3978~0... 以兰州百合种内自然杂交F_(1)代实生苗为试验材料,通过DNA水平的遗传多样性分析,揭示F_(1)世代的遗传变异特点。ISSR分析结果显示,6个F_(1)群体电泳谱带类型数量为6.0~7.8,多态位点百分率和Shannon’s指数分别为69.81%~84.91%和0.3978~0.5118,不同F_(1)群体之间遗传一致度为0.8051~0.9336,表现出群体内部遗传多样性高,而群体之间遗传一致性高的特点;聚类分析显示,3个F_(1)群体的全部单株和另3个F_(1)群体的66.7%~91.7%的单株都聚到同一类群,表明不同F_(1)群体之间亲缘关系近,具有较高的遗传相似性;PCA散点图进一步验证了聚类分析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百合 自然杂交 F_(1)代实生苗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营养因子大豆凝集素夹心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17
作者 胡骁飞 杨继飞 +3 位作者 邢云瑞 庞杏豪 孙亚宁 魏凤仙 西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3-139,共7页
为建立灵敏、特异的大豆凝集素(soybean agglutinin,SBA)酶联免疫吸附(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检测方法。试验以SBA鼠源单克隆抗体为捕获抗体,SBA兔源多克隆抗血清为检测抗体,羊抗兔酶标抗体为二抗,通过对抗体的工... 为建立灵敏、特异的大豆凝集素(soybean agglutinin,SBA)酶联免疫吸附(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检测方法。试验以SBA鼠源单克隆抗体为捕获抗体,SBA兔源多克隆抗血清为检测抗体,羊抗兔酶标抗体为二抗,通过对抗体的工作浓度及反应时间优化,建立SBA的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方法,并用建立的方法检测大豆、大豆粕、膨化大豆粕及酶解大豆粕中SBA含量。结果表明:建立SBA双抗夹心ELISA检测方法的检测范围为39.06~1250 ng/mL,检出限为3.00 ng/mL,样品添加回收率为77.96%~116.15%,变异系数为6.11%~18.34%,与大豆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BBI、KTI,大豆球蛋白glycinin及大豆伴球蛋白-conglycinin等其他抗营养因子均无交叉反应。大豆中SBA含量显著高于大豆粕、膨化大豆粕及酶解大豆粕(P<0.05);大豆粕中SBA含量显著高于膨化大豆粕及酶解大豆粕(P<0.05);膨化大豆粕显著高于酶解大豆粕中SBA含量(P<0.05)。综上,本研究建立了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SBA双抗夹心ELISA检测方法,该方法可用于饲料中大豆凝集素的监控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凝集素 抗营养因子 多克隆抗体 单克隆抗体 夹心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化学试剂与摘心处理对2年生梨树苗木分枝特性的影响
18
作者 徐金涛 冀明辉 +3 位作者 李龙飞 高丽娟 刘欢 郝宝锋 西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9-476,共8页
为明确不同化学试剂与摘心处理对2年生梨树苗木分枝特性的影响,以‘晚玉梨/杜梨’2年生苗木为试材,采用普洛马林、6-BA、GA 4+7等3种化学试剂,以其不同浓度的单剂或复配剂在苗木生长的2个时期对其顶端新梢进行喷雾处理,或与羊毛脂配制... 为明确不同化学试剂与摘心处理对2年生梨树苗木分枝特性的影响,以‘晚玉梨/杜梨’2年生苗木为试材,采用普洛马林、6-BA、GA 4+7等3种化学试剂,以其不同浓度的单剂或复配剂在苗木生长的2个时期对其顶端新梢进行喷雾处理,或与羊毛脂配制成不同浓度的发枝素软膏对新梢芽体进行涂抹处理,待苗木停长后,对苗木高度、苗木粗度、分枝数量、分枝长度等生理指标进行统计分析,以筛选合适的试剂及其处理浓度与处理方式,为苗木圃内高效整形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6-BA、普洛马林分别以1000~1200 mg/kg喷雾处理对2年生梨树苗木均具有较好的促分枝效果,单株分枝数量在11条以上,辅以摘心处理能增强促分枝效果。单独的摘心处理、发枝素软膏涂抹芽体处理对新梢促分枝效果较差。于苗高70~80 cm、100~120 cm时分别对顶端20~30 cm新梢,采用1200 mg/kg的6-BA溶液叶面喷施并辅以摘心的处理方式是晚玉梨圃内整形的最佳选择,可以得到单株平均分枝数量15条,枝条空间分布均匀、枝干比较为合适、角度理想的带分枝苗木,因该浓度下辅以摘心处理增效不显著,也可不进行摘心,以节省人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BA 普洛马林 摘心 苗木 分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珍稀鱼类多鳞白甲鱼的全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发现及遗传多样性评价
19
作者 苟妮娜 靳铁治 +1 位作者 王开锋 杨斌 西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79-785,共7页
旨在对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多鳞白甲鱼遗传多样性进行评价。采用限制性内切位点相关DNA测序(restriction site-associated DNA sequencing,RAD-seq)技术,从秦岭南北坡两个种群中鉴定出425205个全基因组高置信度群体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 旨在对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多鳞白甲鱼遗传多样性进行评价。采用限制性内切位点相关DNA测序(restriction site-associated DNA sequencing,RAD-seq)技术,从秦岭南北坡两个种群中鉴定出425205个全基因组高置信度群体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秦岭北坡多鳞白甲鱼的期望杂合数、核苷酸多样性和多态性信息含量分别为0.177、0.200和0.145,而秦岭南坡多鳞白甲鱼的期望杂合数、核苷酸多样性和多态性信息含量分别为0.261、0.291和0.212。种群结构分析结果表明,秦岭南北坡两个多鳞白甲鱼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多样性 多鳞白甲鱼 群体遗传学 限制性内切位点相关DNA测序 单核苷酸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巢小甲虫成虫触角感器扫描电镜观察
20
作者 韩文素 王媚 +3 位作者 杨馨宇 张新春 高景林 李翔 西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8-378,共11页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蜂巢小甲虫(Aethina tumida)雌雄成虫触角感器类型、形态特征及分布特点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蜂巢小甲虫雌雄触角感器类型、数量和分布相似。成虫触角上分布有8种感器(21种亚型),分别为毛形感器(3种亚型)、锥形感器(...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蜂巢小甲虫(Aethina tumida)雌雄成虫触角感器类型、形态特征及分布特点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蜂巢小甲虫雌雄触角感器类型、数量和分布相似。成虫触角上分布有8种感器(21种亚型),分别为毛形感器(3种亚型)、锥形感器(6种亚型)、刺形感器(4种亚型)、栓锥形感器(2种亚型)、腔锥形感器(2种亚型)、腔形感器(1种)、耳形感器(2种)、Bohm氏鬃毛(1种),其中毛形感器和锥形感器数量最多。此外,触角上还着生少量表皮孔。雌虫触角上毛形感器ST3,锥形感器SB1、SB2、SB3,刺形感器SC1,腔锥形感器SCo1,耳形感器SA1、SA2长度显著长于雄虫,而锥形感器SB4、SB5,腔锥形感器SCo2显著短于雄虫。雌虫触角上毛形感器ST3,锥形感器SB2、SB3、SB4基部直径显著长于雄虫,而锥形感器SB6显著短于雄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巢小甲虫 触角 触角感受器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