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4,394篇文章
< 1 2 2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境试验与装备环境工程发展历程及相关标准
1
作者 周堃 吴护林 +3 位作者 吴德权 赵方超 刘聪 李旭 装备环境工程 2025年第3期146-151,共6页
介绍了环境试验中的自然环境试验、实验室环境试验两大试验方法,以及以MIL-STD-810系列标准为代表的装备环境工程的历史起源与迭代发展历程。按照时间线详细论述了环境试验如何由初步的试验程序集合,发展为规范完善的试验方法(MIL-STD-8... 介绍了环境试验中的自然环境试验、实验室环境试验两大试验方法,以及以MIL-STD-810系列标准为代表的装备环境工程的历史起源与迭代发展历程。按照时间线详细论述了环境试验如何由初步的试验程序集合,发展为规范完善的试验方法(MIL-STD-810A),并逐渐转变为服务用户进行试验实操的指导性文件(MIL-STD-810D),最后上升成为系统性管理文件(MIL-STD-810F)的演化历程,从动态的视角评述了该系列标准发展的必然性及历史局限性。针对最新标准MIL-STD-810H,详细介绍了其内涵、目的用途、用户对象、环境因素范畴以及使用指导原则。论述指出,以MIL-STD-810H为代表的装备环境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将相关工作纳入装备采办全过程并推行环境工程管理,才能发挥其效能。通过对比我国2个重要标准GJB150、GJB4239与MIL-STD-810系列标准的关系、相同点及本土化后的适用差异,指明GJB 4239等顶层设计标准未来发展需要更多的配套标准支撑。最后指出装备环境工程不仅仅是开展环境试验,环境试验也不仅仅是把关考核手段;实验室环境试验不能取代自然环境试验,若条件允许要让装备经历真实的气候环境作用和慢速环境效应累积过程;环境试验要注重复现环境效应而非再现环境条件本身,要根据特定装备全寿命期预计经历的环境条件来剪裁设计,而非直接简单采用一成不变的菜单式的环境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试验 装备环境工程 发展历程 MIL-STD-8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联组合式石英灯加热器及其辐射加热性能
2
作者 周法 林国胜 +4 位作者 刘祥 张敏莉 陈海群 欧东斌 马汉东 装备环境工程 2025年第1期90-99,共10页
目的通过石英灯加热器对材料表面进行辐射加热,研究其对开展飞行器表面热载荷地面模拟的有效性。方法设计开发一套并联组合式石英灯加热器,并针对200 mm×200 mm平板材料进行辐射加热实验研究,通过一系列实验获得加热器辐射面与模... 目的通过石英灯加热器对材料表面进行辐射加热,研究其对开展飞行器表面热载荷地面模拟的有效性。方法设计开发一套并联组合式石英灯加热器,并针对200 mm×200 mm平板材料进行辐射加热实验研究,通过一系列实验获得加热器辐射面与模型平板不同距离之间的热流变化规律,以及加热器对平板模型某点热流与加热器电参数的关联特性,并分别以模型表面某点处热流和温度参数作为控制变量,实现加热器对模型某点的热流和温度的跟踪模拟。结果本文开发的并联组合式石英灯加热器既可以单组使用,也可以2组并联组合使用,2种形式加热器对模型表面均可以形成一个稳定的辐射加热区域,辐射加热区域内从中心到边缘平均温度梯度分别为8℃/cm和3.3℃/cm,温度不均匀度分别为3.14%和1.27%。模型表面热流的跟踪响应实现毫秒级控制,控制精度保持在1%以内,加热器可以实现某点温度的动态跟踪和控制,温度控制精度受材料特性而存在一定的偏差。结论石英灯加热器对于平板某点热流与加热器功率之间存在着近似的线性关系,2组并联实现了一个更好的均匀稳定的加热区域,加热器对于辐射加热区域某点热流和温度均可以实现动态跟踪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灯加热器 辐射加热 热流 防热考核 气动热 高速飞行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复合材料与极地环境因素交互关系研究
3
作者 孙伟 赵玮 +4 位作者 于舒涵 牟昱 胡始弘 俞佳妮 张大勇 装备环境工程 2025年第1期133-143,共11页
目的揭示低温环境对碳纤维复合材料静态力学性能的影响,探讨极地环境因素的交互关系及其性能敏感性。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并通过极值与方差分析法探究各因素对材料性能影响的显著性与主次顺序。基于响应面法,建立力学性能指标与各环... 目的揭示低温环境对碳纤维复合材料静态力学性能的影响,探讨极地环境因素的交互关系及其性能敏感性。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并通过极值与方差分析法探究各因素对材料性能影响的显著性与主次顺序。基于响应面法,建立力学性能指标与各环境因素间的二次回归模型,分析各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结果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硬度、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对环境因素的敏感性存在差异。材料硬度和抗拉强度主要受辐照影响,其次为温度和覆冰厚度;弹性模量则受温度影响显著。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温度、覆冰厚度与辐照之间存在明显的交互效应,尤其是对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的影响更为显著,而对硬度的交互影响较弱。结论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极地环境下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与环境适应性,该研究将为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极地应用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与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复合材料 正交试验 极地环境 可靠性试验 响应面分析 交互关系 静态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备自然环境试验数据工程建设方法与实践
4
作者 张伦武 周堃 +5 位作者 谭甜甜 王竟成 舒畅 周俊炎 李旭 谢婧 装备环境工程 2025年第1期186-195,共10页
简要介绍了装备自然环境试验数据的内涵及其重要性,分析了国外自然环境试验站网、数据资源深层次开发利用、数据共享服务等建设现状。重点从基础设施与服务保障能力、数据治理管控模式等方面,概述了国内装备自然环境试验数据工程建设现... 简要介绍了装备自然环境试验数据的内涵及其重要性,分析了国外自然环境试验站网、数据资源深层次开发利用、数据共享服务等建设现状。重点从基础设施与服务保障能力、数据治理管控模式等方面,概述了国内装备自然环境试验数据工程建设现状与成效,提出了要进一步激活要素价值潜能、创新数据共建共享服务模式、创新数据服务体制机制、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工程 自然环境试验站网 环境适应性 数据治理 共建共享 数字化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合金表面CrN/Cr梯度涂层的微观结构及摩擦磨损性能
5
作者 车龙 迟百成 +2 位作者 郭策安 潘琳琳 卢旭东 装备环境工程 2025年第4期1-9,共9页
目的增强钛合金摩擦磨损性能,延长武器装备零部件的使用寿命。方法采用电弧离子镀技术在钛合金表面制备CrN/Cr梯度涂层,研究钛合金和CrN/Cr梯度涂层的力学性能及以铜为摩擦副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CrN/Cr梯度涂层弹性模量和硬度达280.88 ... 目的增强钛合金摩擦磨损性能,延长武器装备零部件的使用寿命。方法采用电弧离子镀技术在钛合金表面制备CrN/Cr梯度涂层,研究钛合金和CrN/Cr梯度涂层的力学性能及以铜为摩擦副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CrN/Cr梯度涂层弹性模量和硬度达280.88 GPa、16.98 GPa,较钛合金分别提高约2.19倍和3.02倍,同时H/E和H^(3)/E^(2)值相差0.0165和0.0512 GPa。在6、10 N载荷作用下,钛合金和CrN/Cr梯度涂层的摩擦因数具有相似的变化趋势,且平均摩擦因数分别为0.16、0.23和0.43、0.49。结论与钛合金相比,CrN/Cr梯度涂层的弹性模量、硬度以及耐摩擦性能均有明显提高。6、10 N载荷作用下,CrN/Cr梯度涂层的摩擦因数均大于钛合金,而磨损体积均小于钛合金。钛合金的磨损主要以黏着磨损、磨粒磨损和氧化磨损为主,CrN/Cr梯度涂层的磨损仅为黏着磨损及少量氧化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CrN/Cr梯度涂层 微观结构 摩擦磨损 摩擦因数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冷凝老化对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6
作者 刘瑜 盛德星 +4 位作者 王辉 王玲 李茜 胡涛 李永 装备环境工程 2025年第1期196-202,共7页
目的研究碳纤维/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在紫外光和冷凝环境条件下的老化特征及性能变化。方法采用紫外-冷凝交替的加速试验对3233/CF3011/52复合材料进行加速老化研究,借助力学试验机、扫描电镜(SEM)、DMA等技术手段,观测研究老化前后复合... 目的研究碳纤维/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在紫外光和冷凝环境条件下的老化特征及性能变化。方法采用紫外-冷凝交替的加速试验对3233/CF3011/52复合材料进行加速老化研究,借助力学试验机、扫描电镜(SEM)、DMA等技术手段,观测研究老化前后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微观形貌、玻璃化转化温度等变化。结果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3233/CF3011/52复合材料表面发黄,局部纤维裸露更加明显,弯曲强度呈下降趋势,且老化83 d后,弯曲强度下降约50%,基体树脂的纳米压痕深度有所增大。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下降了约1 GPa,内耗增大,玻璃化转变温度随老化时间呈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结论3233/CF3011/52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随老化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并且断口形貌中纤维拔出痕迹更加明显,表明紫外-冷凝交替作用对复合材料的纤维/树脂界面产生了一定程度破坏。老化前期,紫外辐射能量使树脂基体继续交联,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复合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而老化过程中水分子对树脂的增塑作用,以及光老化降解使得基体树脂硬度下降,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碳纤维 紫外-冷凝 老化特征 断口形貌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载荷作用下船体结构极限强度研究综述
7
作者 赵南 敖雷 +3 位作者 汪高飞 李傅友 李飞 刘斌 装备环境工程 2025年第2期62-76,共15页
首先阐述了材料在循环载荷作用下的塑性累积特性,并重点介绍了仿真分析中常用的材料本构关系。然后从仿真和试验2个层面介绍了循环载荷作用下完整结构极限承载特性的研究工作,接着分析了裂纹损伤对循环载荷中结构承载特性的影响,阐明了... 首先阐述了材料在循环载荷作用下的塑性累积特性,并重点介绍了仿真分析中常用的材料本构关系。然后从仿真和试验2个层面介绍了循环载荷作用下完整结构极限承载特性的研究工作,接着分析了裂纹损伤对循环载荷中结构承载特性的影响,阐明了裂纹在循环载荷作用下的变化规律。最后,总结讨论了循环载荷下损伤结构剩余强度评估方法及存在的问题,为研究人员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体梁 循环载荷 极限强度 塑性累积 棘轮效应 裂纹损伤 裂纹扩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大气环境下输电塔线体系强风响应模拟分析
8
作者 程江洲 谢卓然 +3 位作者 李欣 张志强 邓海峰 郑皓文 装备环境工程 2025年第2期52-61,共10页
目的 以实际现场数据为基础,研究沿海地区输电塔线体系风灾薄弱点。方法 结合实际受灾情况,研究易受台风侵袭的输电线路所处地理气候特性,研究海洋大气腐蚀环境下输电塔钢构件腐蚀机理,并建立腐蚀深度以及力学性能退化时变模型。通过建... 目的 以实际现场数据为基础,研究沿海地区输电塔线体系风灾薄弱点。方法 结合实际受灾情况,研究易受台风侵袭的输电线路所处地理气候特性,研究海洋大气腐蚀环境下输电塔钢构件腐蚀机理,并建立腐蚀深度以及力学性能退化时变模型。通过建立塔线体系有限元模型,对其施加风荷载,重现其风致响应过程,并对风致倒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塔脚与地基交接处的角钢全部压弯,塔身主材应力比超载6%~23%,造成整体失稳。塔头受扭严重,塔头曲臂实际承受荷载超过设计所能承受荷载20%~38%。结论 所提钢结构腐蚀时变模型能更好地拟合实际塔线体系抗风能力,且在台风背景下,塔体下部以及塔腿下部杆件的抗风能力对输电塔倒塌具有决定性作用,研究结果可为沿海输电线路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塔线体系 莫兰蒂台风 Cl^(-)腐蚀 海洋大气 有限元分析 风致倒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锈钢电化学钝化中铈盐的协同作用
9
作者 胡杰珍 胡欣 +2 位作者 耿保玉 邓培昌 杨靖荣 装备环境工程 2025年第3期112-119,共8页
目的以传统电化学钝化理论为基础,开发高效、环保304不锈钢电化学钝化方法,研究硝酸铈对304不锈钢电化学钝化膜耐蚀性能的影响。方法通过在1 mol/L的硝酸钠溶液中分别添加0~20 g/L的硝酸铈,利用恒电位极化,制备带有钝化膜的不锈钢样品... 目的以传统电化学钝化理论为基础,开发高效、环保304不锈钢电化学钝化方法,研究硝酸铈对304不锈钢电化学钝化膜耐蚀性能的影响。方法通过在1 mol/L的硝酸钠溶液中分别添加0~20 g/L的硝酸铈,利用恒电位极化,制备带有钝化膜的不锈钢样品。采用开路电位(OCP)、动电位扫描、电化学阻抗(EIS)等电化学方法,结合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研究不同钝化膜的耐蚀性能和钝化膜的组成。结果当硝酸铈质量浓度为15 g/L时,不锈钢的开路电位达到最大值0.189 V,此时的自腐蚀电位最大,为-0.24 V,自腐蚀电流密度最小,为3.61×10^(-5) mA/cm^(2),阻抗值也最大,为2.48×10^(6)Ω·cm^(2)。XPS分析结果表明,加入15 g/L硝酸铈时,不锈钢钝化膜中,Cr的氧化物含量增加,同时也发现了Ce的氧化物的存在。结论以硝酸钠溶液为电解质溶液,对304不锈钢进行电化学钝化时,向硝酸钠溶液添加适量硝酸铈可以拓宽钝化膜中铬的传输通道,使钝化膜中铬的分布均匀化、钝化膜致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钝化 304不锈钢 硝酸钠 钝化膜 铈盐 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升机极寒环境适应性试飞的挑战与思考
10
作者 艾剑波 吴建国 +1 位作者 崔腾飞 宋健 装备环境工程 2025年第2期31-39,共9页
通过分析全球高寒地区冲突态势以及引发的军备竞争,指出直升机在高寒地区部署服役的迫切需求。分析了包括温度、降雪、大风、高纬度等极寒环境因素对直升机的影响,以及开展极寒环境适应性验证的必要性,总结了高寒环境适应性试飞场地的... 通过分析全球高寒地区冲突态势以及引发的军备竞争,指出直升机在高寒地区部署服役的迫切需求。分析了包括温度、降雪、大风、高纬度等极寒环境因素对直升机的影响,以及开展极寒环境适应性验证的必要性,总结了高寒环境适应性试飞场地的各自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系统地阐述了直升机高寒环境适应性试飞的科目、影响、意义,以及在直升机高寒试飞中的多发故障。最后,对当前直升机与极寒环境使用需求存在的差距进行了思考和分析,指出目前极寒环境适应性试飞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借用气候环境实验室、无人机、仿真等技术在极寒试飞中的应用,对有效开展直升机极寒环境适应性设计和验证工作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升机 极寒环境 环境损伤 高寒试飞 试飞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的轻型飞机复合材料机翼优化设计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禹泽 袁嵩 +5 位作者 罗金山 刘长江 谭培林 周志明 陈全龙 曾宪君 装备环境工程 2025年第4期59-66,共8页
目的通过对复合材料铺层厚度和铺层顺序的优化设计,获得轻量化的轻型飞机复合材料机翼。方法以一种轻型飞机复合材料机翼为研究对象,利用CATIA软件构建复合材料机翼结构模型,通过ANSYS有限元软件进行约束条件加载,将力学性能作为输出变... 目的通过对复合材料铺层厚度和铺层顺序的优化设计,获得轻量化的轻型飞机复合材料机翼。方法以一种轻型飞机复合材料机翼为研究对象,利用CATIA软件构建复合材料机翼结构模型,通过ANSYS有限元软件进行约束条件加载,将力学性能作为输出变量,对机翼重要零部件进行灵敏度分析。然后以机翼结构质量最小作为优化目标,将最大位移变形、应力极限和应变极限作为响应变量,基于响应面法对复合材料机翼进行铺层优化设计。结果铺层厚度相较于铺层顺序对复合材料机翼性能的影响更为显著,其中蒙皮厚度对机翼力学性能影响最大。与优化前相比,优化后机翼质量减少16%。结论优化方法与有限元分析相结合,计算结果的精度和可靠度较高,为复合材料在航空结构的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铺层厚度 铺层顺序 响应面法 机翼 轻型飞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空间核反应堆地面试验能力进展综述
12
作者 赵丰鹏 林柯 +4 位作者 魏强 李继承 范宣华 陈军红 胡文军 装备环境工程 2025年第1期152-169,共18页
针对国外空间核反应堆的发展历程、地面试验以及地面试验设施等进行详细调研,涵盖非核试验和涉核试验等方面,系统总结了国外空间核反应堆的地面试验能力,并给出该领域今后相关研究的展望和建议。相关工作总结可为国内空间核反应堆地面... 针对国外空间核反应堆的发展历程、地面试验以及地面试验设施等进行详细调研,涵盖非核试验和涉核试验等方面,系统总结了国外空间核反应堆的地面试验能力,并给出该领域今后相关研究的展望和建议。相关工作总结可为国内空间核反应堆地面试验能力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核反应堆 发展历程 地面试验 试验内容 试验流程 试验设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海拔高温日循环试验条件与寿命当量确定
13
作者 李贺 张建军 +4 位作者 蔡良续 李敏伟 傅耘 赵柯晨 钟勇 装备环境工程 2025年第2期142-150,共9页
目的推导不同海拔地区服役装备气候和贮存温度环境的严酷度,确定日循环条件,计算试验周期和贮存寿命的当量关系。方法将DEF STAN 00-035标准的温度严酷度修正方法和工程经验相结合,提出基于标准推荐值修正的和实测数据统计归纳的日循环... 目的推导不同海拔地区服役装备气候和贮存温度环境的严酷度,确定日循环条件,计算试验周期和贮存寿命的当量关系。方法将DEF STAN 00-035标准的温度严酷度修正方法和工程经验相结合,提出基于标准推荐值修正的和实测数据统计归纳的日循环条件确定方法,并基于Arrhenius模型,计算日循环等效温度和年等效温度,建立日循环周期同实际贮存寿命等效损伤的当量关系,并通过案例对方法进行应用分析。结果针对高原某地装备,标准推荐值修正方法确定的高温日循环相较实测数据统计归纳的结果低2~8℃。标准修正法、实测数据法和GJB 150.3A推荐日循环条件下的日等效温度分别为37.3、42.4、55.4℃,贮存年等效温度分别为22.0、26.2、40.8℃,对应外场贮存1 a的寿命损伤当量关系分别为试验循环89、86、30次。结论可根据装备服役需求和获取数据的现状选择恰当的日循环和寿命当量计算方法,研究工作为不同地区服役装备温度环境试验严酷度的确定提供了可行的工程方法,避免造成过试验或欠试验等问题,并为装备贮存的定寿验收工作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 日循环 等效温度 寿命 损伤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性杆步进应力加速老化试验退化趋势分析
14
作者 倪瑞政 徐如远 +2 位作者 赵朋飞 张生鹏 李宏民 装备环境工程 2025年第5期20-25,共6页
目的快速评估金属弹性杆件的退化过程。方法提出一种对不同温度应力下测量结果的等效折算方法,通过计算出不同温度应力下的退化速率,折算为同一温度下的等效退化速率。然后通过温度等效后的结果换算得到常温下的退化结果,便可得到弹性... 目的快速评估金属弹性杆件的退化过程。方法提出一种对不同温度应力下测量结果的等效折算方法,通过计算出不同温度应力下的退化速率,折算为同一温度下的等效退化速率。然后通过温度等效后的结果换算得到常温下的退化结果,便可得到弹性杆在常温下的退化速率。结果2根弹性杆的退化趋势基本一致,数据拟合结果十分理想,2根弹性杆在常温下的退化速率分别为–2.06×10^(–4)N·m/h和–9.02×10^(–4)N·m/h,与恒定应力退化结果(–4.752 2×10^(–4) N·m/h)基本一致。结论提出的弹性杆件步进应力退化计算方法具有准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进应力 加速老化 弹性杆 松弛速率 扭矩 等效退化 温度折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旋转条件热加载装置内部热特性研究
15
作者 秦嘉阳 吴松 +4 位作者 拜云山 王易君 黄龙 胡宇鹏 李明海 装备环境工程 2025年第5期138-146,共9页
目的 探究自旋转效应对全局和局部加热条件下热加载装置内部流动与传热特性的影响,以指导环境试验用热加载装置的工程设计。方法 通过数值模拟研究全局和局部实际加热情况下自旋转热加载装置内速度场与温度场分布特征,以及加热壁面平均... 目的 探究自旋转效应对全局和局部加热条件下热加载装置内部流动与传热特性的影响,以指导环境试验用热加载装置的工程设计。方法 通过数值模拟研究全局和局部实际加热情况下自旋转热加载装置内速度场与温度场分布特征,以及加热壁面平均传热性能,获取旋转作用对温升速率、目标平衡温度、温度不均匀度等热加载装置关键技术指标的影响。结果 装置内流动速度随旋转作用的增强先减小、后增大,当装置以1 000 r/min旋转时,内部空气流动受到了旋转作用的抑制;当旋转速度高于1 000 r/min时,旋转作用又促进内部空气流动。全局加热情况时,热加载装置在0~10 000 r/min的温升速率为20.92~34.43 K/s,装置内部平衡温度随旋转速度增大先增加、后略有减小;局部加热情况时,温升速率则为3.47~4.49 K/s,装置内部平衡温度在1 000 r/min最高,且装置内温度不均匀性因受到侧壁受热不均匀的影响而更加复杂。结论 热加载装置的设计需充分考虑旋转速度对装置温升速率和平衡温度的影响,加热面积越大,装置内温度不均匀度越大,也需在热加载设计时予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加载装置 自旋转 速度场 温度场 全局/局部加热 传热特性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实测数据分析和仿真分析的振动环境预计方法
16
作者 申加康 李敏伟 +2 位作者 傅耘 张建军 邵敏强 装备环境工程 2025年第2期12-19,共8页
目的 快速实现航空装备全历程全空间的振动环境预计。方法 对基于实测数据分析和仿真分析联合的振动环境预计方法进行理论推导,并通过地面试验验证理论方法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以某无人机为例,结合振动实测数据分析和仿真分析结果,对... 目的 快速实现航空装备全历程全空间的振动环境预计。方法 对基于实测数据分析和仿真分析联合的振动环境预计方法进行理论推导,并通过地面试验验证理论方法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以某无人机为例,结合振动实测数据分析和仿真分析结果,对二者联合的振动预计方法进行应用。结果 此方法实现了全历程全空间的振动环境预计。结论 联合实测数据分析和仿真分析的振动环境预计方法能够实现飞机全历程全空间的振动环境预计,并大大减少计算时间,为航空装备振动环境数字化提供了一种便捷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测数据分析 仿真分析 传递函数 振动场 环境预计 数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M210A马氏体时效钢在典型大气环境中的腐蚀行为研究
17
作者 赵起越 仲莹莹 +4 位作者 郑玉侠 吴昊 刘艳 郭文营 白雪 装备环境工程 2025年第1期106-113,共8页
目的研究湿热海洋、干热沙漠大气环境对重要受力材料TM210A马氏体时效高强度钢腐蚀行为及机理的影响。方法在万宁湿热海洋、敦煌干热沙漠2种典型大气环境中开展TM210A钢户外暴露试验,采用形貌观察、腐蚀产物膜分析、力学性能检测及断口... 目的研究湿热海洋、干热沙漠大气环境对重要受力材料TM210A马氏体时效高强度钢腐蚀行为及机理的影响。方法在万宁湿热海洋、敦煌干热沙漠2种典型大气环境中开展TM210A钢户外暴露试验,采用形貌观察、腐蚀产物膜分析、力学性能检测及断口观察等方法,分析暴露后TM210A钢的腐蚀行为及力学性能变化。结果TM210A马氏体时效钢在湿热海洋、干热沙漠大气环境暴露2 a的抗拉强度分别下降6.0%、4.2%,断后伸长率分别下降16.7%、8.3%。在暴露1、2 a后,TM210A钢在干热沙漠环境中的力学性能下降量均低于其在湿热海洋环境中的力学性能下降量。结论TM210A钢表面腐蚀是其强度和塑性下降的主要原因,TM210A钢在湿热海洋、干热沙漠大气环境暴露2 a后,表面均发生了明显的腐蚀,但在湿热海洋大气环境下腐蚀更严重,主要是由于湿热海洋大气环境湿度及Cl–浓度更高,加速了TM210A钢表面电化学腐蚀,降低了腐蚀产物层对基体的保护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M210钢 湿热海洋环境 干热沙漠环境 力学性能 大气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锌对316L不锈钢焊接接头应力腐蚀开裂行为影响研究
18
作者 贺韶 韩姚磊 +7 位作者 李玉龙 明庭云 尚建路 汪家梅 梅金娜 朱平 张乐福 彭群家 装备环境工程 2025年第3期127-135,共9页
目的研究316L不锈钢焊接接头在不同注锌含量高温高压水中的应力腐蚀开裂(SCC)行为,为核电站注锌技术应用提供支撑。方法利用慢应变速率拉伸试验研究不锈钢焊接接头的SCC裂纹萌生行为,利用直流电压降技术研究SCC裂纹扩展行为。通过扫描... 目的研究316L不锈钢焊接接头在不同注锌含量高温高压水中的应力腐蚀开裂(SCC)行为,为核电站注锌技术应用提供支撑。方法利用慢应变速率拉伸试验研究不锈钢焊接接头的SCC裂纹萌生行为,利用直流电压降技术研究SCC裂纹扩展行为。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和电子背散射电子衍射技术研究焊接接头SCC裂纹萌生位置和扩展路径的微观组织结构特征。结果SCC裂纹萌生试验结果表明,在高温高压水环境中,所有注锌浓度下,焊接接头的熔覆金属区裂纹最多,热影响区次之,融合线未开裂。裂纹扩展试验结果显示,注锌对不锈钢焊接接头熔覆金属区域和热影响区应力腐蚀裂纹扩展行为的影响不显著,裂纹扩展速率均低于8.0×10^(-8)mm/s(1.6mm/a)。结论316L不锈钢焊接接头在不同注锌浓度环境中的应力腐蚀开裂敏感性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腐蚀开裂 裂纹萌生 裂纹扩展 焊接接头 注锌 高温高压水 核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维形要求的新型外热防护材料长期值班贮存寿命评估方法
19
作者 孙兰 史晨曦 +2 位作者 任杰安 孙建亮 曹杰 装备环境工程 2025年第5期50-57,共8页
目的 针对飞行器新型外热防护材料长期值班贮存期间维形要求,分析其受力特征,设计相关试验,评估其贮存期能否满足维形要求。方法 首先,分析新型外热防护材料在长期值班贮存期间的自然环境剖面和力学环境剖面。其次,通过定量分析外热防... 目的 针对飞行器新型外热防护材料长期值班贮存期间维形要求,分析其受力特征,设计相关试验,评估其贮存期能否满足维形要求。方法 首先,分析新型外热防护材料在长期值班贮存期间的自然环境剖面和力学环境剖面。其次,通过定量分析外热防护层长期值班贮存的受力特点,分别策划蠕变试验方案、重复加卸载试验方案以及温度湿度双因素加速老化试验方案。最后,根据试验结果得到蠕变变形和运输过载变形叠加的累积变形量,作为是否满足外热防护层维形要求的判据。结果 设计蠕变试验获取了蠕变应变。重复加载卸载试验表明,最大应变与最大载荷有关,中间加载卸载过程的影响可以忽略。通过温度湿度双因素老化试验,获取了压缩模量的表达式以及压缩模量的老化规律,进而得到了贮存环境下的压缩模量,计算得到了运输过载变形。结论 针对飞行器新型外热防护层贮存20 a承载部位凹陷变形不大于1 mm的维形要求,试验及计算结果表明,蠕变变形和运输过载变形之和为0.72 mm,满足贮存寿命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热防护材料 值班贮存 维形要求 蠕变试验 加速老化试验 寿命评估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等离子体氮化功率对Ti-N氮化层微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20
作者 张俊辉 徐志刚 +4 位作者 高鹏 刘文鑫 李家成 彭健 王传彬 装备环境工程 2025年第1期11-20,共10页
目的对纯钛进行微波等离子体氮化处理,研究氮化工艺参数中的微波等离子体氮化功率对氮化层微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以提高纯钛表面的硬度并改善其耐磨性。方法采用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在微波功率为4250、4500、4750、5000 W的... 目的对纯钛进行微波等离子体氮化处理,研究氮化工艺参数中的微波等离子体氮化功率对氮化层微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以提高纯钛表面的硬度并改善其耐磨性。方法采用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在微波功率为4250、4500、4750、5000 W的条件下,对纯钛表面进行氮化处理。采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氮化层的物相结构,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氮化层表面和截面的形貌特征,并测量氮化层厚度。通过维氏硬度计和纳米压痕仪测定氮化层的硬度,并通过摩擦磨损测试对材料的耐磨性能进行表征。结果在较低微波功率(4250 W)条件下,等离子体的浓度和活性很低,钛表面出现了TiN_(0.3)相,仅形成较薄的氮化层。随着功率的增大,等离子体的活性和密度增强,扩散机制发生转变,形成了Ti_(2)N和TiN双相结构,氮化层厚度随之增大,从而提高了氮化层的硬度,并提高其耐磨性。在5000 W微波功率下制备的氮化层表现出最佳性能,硬度达到22.84 GPa,摩擦因数仅约为0.1。结论微波功率的变化显著影响基体表面微波等离子体的浓度和活性,进而改变氮化层的物相、结构和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钛 Ti-N氮化层 微波等离子体氮化 微观结构 力学性能 摩擦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