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3,435篇文章
< 1 2 17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孢子虫孢壁蛋白的研究
1
作者 陈洁 胡婉莹 +4 位作者 龙梦娴 李田 李春峰 潘国庆 周泽扬 蚕学通讯 2025年第2期13-21,共9页
微孢子虫(microsporidia)是一类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单细胞真核微生物,可危害动物及人类健康。微孢子虫以孢子形式存在于环境中,其孢壁主要由富含蛋白质的孢外壁、富含几丁质的孢内壁以及孢原质膜组成。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微孢子虫孢壁蛋白... 微孢子虫(microsporidia)是一类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单细胞真核微生物,可危害动物及人类健康。微孢子虫以孢子形式存在于环境中,其孢壁主要由富含蛋白质的孢外壁、富含几丁质的孢内壁以及孢原质膜组成。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微孢子虫孢壁蛋白研究的最新进展。研究表明,孢壁蛋白在结构和功能上均表现出显著的物种特异性。孢壁蛋白在微孢子虫的生理活动中发挥关键作用,参与孢子形成、增殖、发芽、黏附和侵染等多个生物学过程。本文系统地分析了孢壁蛋白的种类、结构特征及其生物学功能,重点阐述孢壁蛋白在宿主细胞黏附、侵染和增殖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并探讨其在揭示寄生虫生物学特性中的重要意义。通过总结现有的研究成果,为未来相关领域的研究及抗微孢子虫感染新策略的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孢子虫 孢壁结构 孢壁蛋白 功能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微孢子虫孢壁蛋白NbSWP14的鉴定
2
作者 马成 杨东林 +3 位作者 陈洁 潘国庆 李田 周泽扬 蚕学通讯 2025年第2期46-52,共7页
微孢子虫是一类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单细胞真核生物,在环境中以孢子形式存在。其成熟孢子的孢壁主要由蛋白质和几丁质组成,在维持孢子抗性、粘附宿主及促进发芽侵染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基于前期孢壁蛋白质组质谱数据,本研究鉴定出一个新... 微孢子虫是一类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单细胞真核生物,在环境中以孢子形式存在。其成熟孢子的孢壁主要由蛋白质和几丁质组成,在维持孢子抗性、粘附宿主及促进发芽侵染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基于前期孢壁蛋白质组质谱数据,本研究鉴定出一个新的孢壁蛋白NbSWP14。该蛋白的开放阅读框长度为1269 bp,编码423个氨基酸,理论分子量为50 kDa,等电点为9.10,含有信号肽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其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RT-PCR分析结果表明,NbSWP 14基因在家蚕微孢子虫感染家蚕后2~10天均持续转录。通过构建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E.coli Rosetta[pColdⅠ-NbSWP 14]重组菌,经原核表达和Ni柱亲和层析纯化获得重组蛋白,并成功制备了NbSWP14的多克隆抗体。免疫印迹分析证实家蚕微孢子虫孢子总蛋白中存在NbSWP14蛋白。间接免疫荧光实验结果显示,该蛋白定位于家蚕微孢子虫成熟孢子的孢壁上。本研究扩充了微孢子虫孢壁蛋白的组成信息,为后续开展NbSWP14蛋白的功能研究提供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微孢子虫 孢壁蛋白 序列特征 免疫荧光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丝素非绢丝利用及原料规模化制备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3
作者 成国涛 刘紫旭 代方银 蚕学通讯 2025年第1期7-12,共6页
丝素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已成为生物医用材料的理想来源。近年来丝素非绢丝利用相关基础研究和产业化应用加速发展,规模化、标准化、高效率生产供给再生丝素原料市场需求大。天然丝素为非水溶性线状高分子,需经过脱胶、... 丝素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已成为生物医用材料的理想来源。近年来丝素非绢丝利用相关基础研究和产业化应用加速发展,规模化、标准化、高效率生产供给再生丝素原料市场需求大。天然丝素为非水溶性线状高分子,需经过脱胶、溶解、脱盐等工艺再生后方可进一步加工。由于丝素分子量大且有一定粘度,常用的透析法、膜法和柱法等脱盐技术在丝素溶液脱盐时耗时耗水、容易堵塞,导致生产效率低下,难以进行规模化工业生产。本文综合论述了再生丝素非绢丝利用及丝素原料规模化生产的发展现状及研究进展,讨论分析了规模化制备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方案,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丝 再生丝素 规模化制备 关键技术 溶解 脱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蚕丝蛋白止血材料研究进展
4
作者 李庆 王镟淇 蓝广芊 蚕学通讯 2025年第1期65-75,共11页
在创伤急救中,快速控制出血是降低失血性休克风险、提高救治成功率的关键。蚕丝蛋白(包括丝素蛋白和丝胶蛋白),凭借其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可调控的分子构象以及多重促凝机制,已成为新型止血材料研究的热点。本文从材料形态角度出发,系统... 在创伤急救中,快速控制出血是降低失血性休克风险、提高救治成功率的关键。蚕丝蛋白(包括丝素蛋白和丝胶蛋白),凭借其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可调控的分子构象以及多重促凝机制,已成为新型止血材料研究的热点。本文从材料形态角度出发,系统地综述了颗粒型、片层型、海绵型与水凝胶型蚕丝蛋白止血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本文总结了这些材料的分子结构特性(如β-折叠构象和动态氢键网络)与其止血作用机制(包括凝血因子激活、血小板富集及物理封堵)之间的构效关系;同时,从临床应用维度评价了上述4类材料在体表创面、深部腔隙及动脉出血等不同场景中的性能优势与局限。进一步地,本文探讨了通过仿生结构设计、功能组分整合与智能化改性策略,构建兼具高效止血与组织修复功能的多级响应体系的可能性。本综述旨在为开发靶向性强、环境适应性优的蚕丝蛋白基止血材料提供理论支撑,并为推动创伤急救材料的临床转化提出指导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丝蛋白 止血材料 生物相容性 丝素蛋白 丝胶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素蛋白水凝胶在组织再生修复中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李丽 罗文豪 崔红娟 蚕学通讯 2025年第1期13-23,共11页
组织缺损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组织修复具有重大的临床需求。基于支架材料、活细胞和生物活性分子的组织工程技术旨在构建人造活体组织,为组织修复提供了新策略。近年来,由家蚕丝的主要成分——丝素蛋白(silk fibroin,SF)形成的水凝胶作为... 组织缺损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组织修复具有重大的临床需求。基于支架材料、活细胞和生物活性分子的组织工程技术旨在构建人造活体组织,为组织修复提供了新策略。近年来,由家蚕丝的主要成分——丝素蛋白(silk fibroin,SF)形成的水凝胶作为支架材料,在组织工程领域备受关注。先进的生物制造技术为SF水凝胶仿生微环境的构建提供了有力工具,进一步推动了SF水凝胶在组织工程与修复领域中的研究和应用。本文介绍了从蚕丝中提取SF的工艺,重点阐述了SF水凝胶的形成原理和主要制造技术(如生物3D打印和微流控技术),探讨了SF水凝胶在骨、软骨、皮肤、神经等组织再生修复中的应用,并分析了当前面临的挑战与发展机遇,以期为未来SF水凝胶的临床转化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再生修复 生物制造 生物3D打印 丝素蛋白 水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树MAPK级联途径响应水分胁迫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6
作者 李勇 黄锦 +2 位作者 宋方媛 郭沚粤 邓文 蚕学通讯 2025年第2期94-97,共4页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级联途径是植物响应逆境胁迫的核心信号转导通路,通过逐级磷酸化传递胁迫信号,并调控下游基因表达。本文系统地综述了桑树等植物中MAPK级联途径响应水分胁迫的分子调控机制,重点探讨了该途径通过激活抗氧化系...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级联途径是植物响应逆境胁迫的核心信号转导通路,通过逐级磷酸化传递胁迫信号,并调控下游基因表达。本文系统地综述了桑树等植物中MAPK级联途径响应水分胁迫的分子调控机制,重点探讨了该途径通过激活抗氧化系统、调节气孔运动、调控激素信号(如ABA和乙烯)以及介导转录因子网络等方式增强植物抗逆性的作用。本文同时总结了MAPK级联途径基因在转录调控、转录后修饰及蛋白磷酸化修饰层面的调控机制,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解析桑树抗逆分子机制及作物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 MAPK级联途径 水分胁迫 信号转导 基因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蚕丝基创面修复材料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程岚 李晓冉 +1 位作者 孟思雨 代方银 蚕学通讯 2025年第1期55-64,共10页
蚕丝蛋白材料因其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和力学性能,在创面修复领域展现出重要的应用潜力。本文系统地综述了蚕丝基创面修复材料的3种主要形式——蚕丝纤维基敷料、再生丝素蛋白敷料和丝胶蛋白敷料,并探讨了其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 蚕丝蛋白材料因其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和力学性能,在创面修复领域展现出重要的应用潜力。本文系统地综述了蚕丝基创面修复材料的3种主要形式——蚕丝纤维基敷料、再生丝素蛋白敷料和丝胶蛋白敷料,并探讨了其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蚕丝纤维基敷料(蚕茧结构、织物和平板丝)通过仿生结构设计和抗菌改性,兼具良好的透气性、机械性能和成本优势;再生丝素蛋白敷料(海绵、水凝胶、微纳米颗粒和薄膜)能够模拟细胞外基质,提供力学支撑,并通过负载生长因子和调节氨基酸代谢促进组织再生;丝胶蛋白敷料(水凝胶、薄膜及3D打印支架)则凭借抗氧化、保湿和促细胞迁移等特性,在慢性创面修复中表现出显著优势。蚕丝基敷料在创面修复领域的研究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和临床转化,探索多功能复合材料、智能敷料以及大规模生产工艺,以促进其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为临床创面修复提供更高效、安全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丝基敷料 蚕丝纤维 再生丝素蛋白 丝胶蛋白 创面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研究现状
8
作者 胡小龙 贡成良 蚕学通讯 2025年第2期22-28,共7页
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cytoplasmic polyhedrosis virus,BmCPV)是蚕业生产中的重要病原体,因其会系统性地危害家蚕(Bombyx mori)健康,并对蚕桑丝绸产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而备受关注。本病毒属于呼肠孤病毒科(Reoviridae),通过... 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cytoplasmic polyhedrosis virus,BmCPV)是蚕业生产中的重要病原体,因其会系统性地危害家蚕(Bombyx mori)健康,并对蚕桑丝绸产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而备受关注。本病毒属于呼肠孤病毒科(Reoviridae),通过干扰宿主内中肠上皮细胞功能,导致家蚕发育停滞以及群体生产力显著下降。近年来,研究聚焦于BmCPV的分子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及传播动力学,特别是在病毒基因组结构解析(包含10个双链RNA片段)、病毒粒子装配机制以及病毒宿主互作网络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证实,BmCPV通过劫持宿主翻译系统、调控细胞凋亡通路和逃避先天免疫应答等多重策略建立持续性感染。本文综述了BmCPV研究的最新进展,以期为深入研究BmCPV的生物学特性和开发新型防控策略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mCPV 结构蛋白 非结构蛋白 circRNA MI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细菌病的防治技术及免疫应答研究进展
9
作者 李冠楠 温逍治 +2 位作者 李承翰 杨效一 赵天福 蚕学通讯 2025年第2期29-36,共8页
家蚕缺乏特异性免疫,易受各种传染性病害的影响。家蚕细菌病在养蚕生产中时有发生,严重危害蚕桑产业生产。本文系统地综述了家蚕饲养过程中常见细菌病的发病特点及主要防控措施,包括养蚕前消毒、合理添食抗生素、淘汰病弱蚕、规范饲养... 家蚕缺乏特异性免疫,易受各种传染性病害的影响。家蚕细菌病在养蚕生产中时有发生,严重危害蚕桑产业生产。本文系统地综述了家蚕饲养过程中常见细菌病的发病特点及主要防控措施,包括养蚕前消毒、合理添食抗生素、淘汰病弱蚕、规范饲养管理和加强桑园用叶质量控制。同时,探讨了细菌病原体对家蚕免疫系统的影响,指出其通过模式识别受体激活体液免疫通路(如IMD、Toll、JAK/STAT和黑化反应)以抵御病原入侵。本综述可为优化家蚕养殖策略及细菌病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病 防治措施 免疫途径 抗菌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素蛋白基类器官的工程化构建策略及其生物医用进展
10
作者 郑美丹 张勇 +3 位作者 申家炜 王捷 杨明英 帅亚俊 蚕学通讯 2025年第1期76-81,共6页
类器官模型技术通过利用基质胶及生长因子在体外构建三维自组织微结构,突破了传统二维培养体系在空间异质性和细胞间相互作用方面的局限性,为器官发育模拟、疾病机制解析、药物研发及再生医学应用提供了革命性平台。然而,现有哺乳动物... 类器官模型技术通过利用基质胶及生长因子在体外构建三维自组织微结构,突破了传统二维培养体系在空间异质性和细胞间相互作用方面的局限性,为器官发育模拟、疾病机制解析、药物研发及再生医学应用提供了革命性平台。然而,现有哺乳动物源蛋白基质存在的批次间稳定性差、力学性能不可控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其临床转化潜力。丝素蛋白基质材料凭借其成分可控、结构可编程、生物相容性良好及力学强度可调等优势,为构建仿生类器官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本文系统地阐述了丝素蛋白在类器官领域的材料设计和构建方法,总结了当前应用进展并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通过探讨丝素蛋白基质在类器官构建方面的潜力,以期为类器官研发提供参考,推动再生医学与精准医疗的转化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器官 丝素蛋白基质胶 功能化修饰 多尺度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疏水丝素气凝胶的构建及在富集有机污染物中的应用
11
作者 杨潇 陆朝晖 +2 位作者 王灵霜 欧雯茜 易世雄 蚕学通讯 2025年第1期91-96,共6页
在倡导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当下,基于家蚕丝素蛋白开发新型生物材料作为污染废水处理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在Tris缓冲溶液里直接合成聚多巴胺(PDA)粒子,并利用PDA对银离子(Ag^(2+))的原位还原能力,制备出了具有类似荷叶表面乳... 在倡导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当下,基于家蚕丝素蛋白开发新型生物材料作为污染废水处理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在Tris缓冲溶液里直接合成聚多巴胺(PDA)粒子,并利用PDA对银离子(Ag^(2+))的原位还原能力,制备出了具有类似荷叶表面乳突结构的微-纳二级结构粒子PDA@Ag。采用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UV-spectra)、X射线表面电子能谱(XPS)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的方法,对PDA@Ag粒子进行了结构表征,证实了PDA粒子和纳米银组成的微-纳二级结构。随后将该复合粒子沉积在丝素气凝胶上,经十八胺疏水化处理后,获得了超疏水丝素气凝胶。经接触角测试,丝素气凝胶与水滴的静态接触角可达(157±1)°,滚动角<5°,表明该丝素气凝胶是一种超疏水材料。随后测试了超疏水丝素气凝胶对有机溶剂/油的富集作用,结果表明,用微-纳二级结构粒子改性后的丝素气凝胶对其有很好的吸附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多巴胺 纳米银 微-纳二级结构 超疏水 丝素 气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真菌病及其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12
作者 范镯曦 何章帅 +4 位作者 解芳丽 于弋翔 孟宪志 潘国庆 周泽扬 蚕学通讯 2025年第2期42-45,共4页
家蚕真菌病(如白僵病、绿僵病、曲霉病)是全球蚕业生产中的主要病害,常导致蚕茧产量下降,严重时甚至会造成绝收。随着气候变暖与养蚕模式日益集约化,传统检测方法已难以满足精准防控的需求。本文系统地综述了国内外在家蚕真菌病检测技... 家蚕真菌病(如白僵病、绿僵病、曲霉病)是全球蚕业生产中的主要病害,常导致蚕茧产量下降,严重时甚至会造成绝收。随着气候变暖与养蚕模式日益集约化,传统检测方法已难以满足精准防控的需求。本文系统地综述了国内外在家蚕真菌病检测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涵盖形态学观察、分子生物学、免疫诊断、纳米技术及人工智能等多种技术体系。尽管相关检测技术不断发展,但在技术普及、多病原联合检测及基层应用等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未来应聚焦于整合型检测平台的构建、智能化诊断系统的开发以及检测标准体系的完善,为蚕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真菌病 检测技术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胺修饰家蚕平板丝开发柔性压力传感器及其性能研究
13
作者 刘嘉琪 刘凡 +1 位作者 王胜男 李智 蚕学通讯 2025年第1期82-90,共9页
为开发兼具宽量程和高精度的柔性压力传感器,本研究以家蚕平板丝为基底材料,通过不同方式的脱胶处理,以优化平板丝结构和表面特性,再采用气-液界面聚合法在脱胶处理后的平板丝表面原位生长聚苯胺(PANI),制备出聚苯胺/平板丝复合膜,并进... 为开发兼具宽量程和高精度的柔性压力传感器,本研究以家蚕平板丝为基底材料,通过不同方式的脱胶处理,以优化平板丝结构和表面特性,再采用气-液界面聚合法在脱胶处理后的平板丝表面原位生长聚苯胺(PANI),制备出聚苯胺/平板丝复合膜,并进一步组装成柔性压阻式传感器。结果表明:在制备的4种柔性压力传感器中,高温去离子水浴脱胶后的平板丝结合聚苯胺(PBFSC)制备的传感器展现出最优的综合性能,具有较宽的线性检测范围(0.342 80 kPa~39.942 30 kPa),灵敏度可达0.127 99 kPa^(-1)。本研究基于家蚕平板丝开发的柔性传感器在人体运动监测、信息加密通讯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压力传感器 平板丝 聚苯胺 气-液界面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病毒病流行与防控研究进展
14
作者 董战旗 潘敏慧 蚕学通讯 2025年第2期1-12,共12页
家蚕是人类历史上唯一完全驯化的生物,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使其成为现代科学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5000年的栽桑养蚕历史,也是一部人类与蚕病博弈、积累经验与智慧的结晶。本文系统地总结了家蚕病毒病的发现史和流行史,探讨了针对家蚕病... 家蚕是人类历史上唯一完全驯化的生物,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使其成为现代科学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5000年的栽桑养蚕历史,也是一部人类与蚕病博弈、积累经验与智慧的结晶。本文系统地总结了家蚕病毒病的发现史和流行史,探讨了针对家蚕病毒病的主要诊断手段、药物研发和育种技术的研究进展。生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本文也展望了未来家蚕病毒病预防和治疗的重点,以期为我国及世界蚕桑产业的防控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病毒病 流行史 诊断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改良丝素蛋白基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制备策略及应用前景
15
作者 易科 林先蕊 +1 位作者 林治豪 龙定沛 蚕学通讯 2025年第1期1-6,共6页
随着纳米医学的发展,丝素蛋白(silk fibroin,SF)凭借其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可调控降解性和自组装能力,成为药物递送的理想载体。本文综述了利用转基因表达、基因组编辑及其结合策略对SF进行分子改良,从而制备具备高细胞靶向性、穿透性及... 随着纳米医学的发展,丝素蛋白(silk fibroin,SF)凭借其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可调控降解性和自组装能力,成为药物递送的理想载体。本文综述了利用转基因表达、基因组编辑及其结合策略对SF进行分子改良,从而制备具备高细胞靶向性、穿透性及可控药物释放特性的遗传改良丝素蛋白纳米颗粒(genetically modified silk fibroin nanoparticles,GMSF-NPs)的可行性。同时,探讨了引入非天然氨基酸、温度响应蛋白、酶敏感肽及荧光蛋白等功能模块的应用前景。尽管理论上GMSF-NPs显示出明显优势,其工艺优化、安全性及体内疗效仍有待深入探究。未来,基于分子改良SF的载药系统有望推动精准医疗和个性化治疗的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素蛋白 基因修饰 纳米药物递送 遗传修饰纳米颗粒 精准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树内生细菌SL-20的分离鉴定及抗病功能研究
16
作者 袁莉红 张云飞 +2 位作者 李思锐 李淑璇 王茜龄 蚕学通讯 2025年第2期56-63,共8页
桑树是一种生态适应性较为广泛的树种,健康桑树组织内定殖有大量内生菌与桑树共生,以抵御外界恶劣环境。本文通过细菌培养法从斯里兰卡引进的桑树种质资源中分离出内生细菌菌株,命名为SL-20,其对胶孢炭疽菌LPL1、暹罗炭疽菌SH1和桑实杯... 桑树是一种生态适应性较为广泛的树种,健康桑树组织内定殖有大量内生菌与桑树共生,以抵御外界恶劣环境。本文通过细菌培养法从斯里兰卡引进的桑树种质资源中分离出内生细菌菌株,命名为SL-20,其对胶孢炭疽菌LPL1、暹罗炭疽菌SH1和桑实杯盘菌AF1都具有显著的拮抗作用,经16S rRNA鉴定,该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SL-20具有较强的耐盐能力,对氨苄青霉素敏感性较弱,对卡那霉素敏感性较强,对庆大霉素和四环素敏感性极强。胞外酶活性检测结果表明SL-20的葡聚糖酶活性较高,纤维素酶、蛋白酶活性较低,同时在菌株中检测到产脂肽类物质相关基因fenD、bacA和srfA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 内生细菌 拮抗 生长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蚕学通讯》稿约
17
蚕学通讯 2025年第2期98-98,共1页
《蚕学通讯》是重庆市蚕丝学会、西南大学主办的蚕业科技期刊,主要报道国内外在栽桑、养蚕、病虫害防治、蚕桑遗传育种、生理生化及生物技术、茧丝、蚕桑综合利用、野蚕等方面研究的最新成果与进展动态,以及蚕丝业生产中的新技术、新经... 《蚕学通讯》是重庆市蚕丝学会、西南大学主办的蚕业科技期刊,主要报道国内外在栽桑、养蚕、病虫害防治、蚕桑遗传育种、生理生化及生物技术、茧丝、蚕桑综合利用、野蚕等方面研究的最新成果与进展动态,以及蚕丝业生产中的新技术、新经验等。主要读者对象:蚕业科研人员、中高等学校师生、蚕业技术干部、蚕业经营管理干部及生产工作者。本刊为季刊,季末出版,公开发行。编辑部设在西南大学蚕桑纺织与生物质科学学院,地址:重庆市北碚区西南大学南区,邮编:400715,电话:(023)68250191。热忱欢迎广大从业人员来稿,共同振兴中国蚕桑事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桑综合利用 野蚕 栽桑 养蚕 蚕桑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量单位
18
蚕学通讯 2025年第1期90-90,共1页
为执行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的规定,计量单位和单位符号按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GB3100~3102—1993量和单位执行。单位符号均用英文小写(正体),不允许随便对单位符号进行修饰。现将本刊常用计量单位和... 为执行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的规定,计量单位和单位符号按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GB3100~3102—1993量和单位执行。单位符号均用英文小写(正体),不允许随便对单位符号进行修饰。现将本刊常用计量单位和符号介绍如下,希作者参照执行。时间:年用a,日用d,小时用h,分钟用min,秒用s表示。面积:用m^(2)、hm^(2),不用亩。溶液浓度:用mol/L,不用M(克分子浓度)和N(当量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定计量单位 HM 小时 面积 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体与斜体使用规则
19
蚕学通讯 2025年第1期90-90,共1页
物种的学名属名、种名(包括亚种、变种)用拉丁文斜体,首字母大写,其余小写;属以上用拉丁文正体,首字母大写。限制性内切酶前3个字母用斜体,后面的字母和编码正体平排,例如:BamHⅠ、EcoRⅠ、MspⅠ、Sau3AⅠ等。氨基酸和碱基的缩写氨基酸... 物种的学名属名、种名(包括亚种、变种)用拉丁文斜体,首字母大写,其余小写;属以上用拉丁文正体,首字母大写。限制性内切酶前3个字母用斜体,后面的字母和编码正体平排,例如:BamHⅠ、EcoRⅠ、MspⅠ、Sau3AⅠ等。氨基酸和碱基的缩写氨基酸缩写用3个字母表示时,仅第一个字母大写,其余小写,正体。碱基缩写为大写正体。基因及表型产物的符号表示基因座名的英文缩写用斜体,一般为小写字母,如:sch。基因位点用正体大写,突变或等位基因的符号或数字用正体,如:大肠杆菌aroG基因、突变基因arg SΔr245。基因表型产物符号用正体。蛋白质名称的英文缩写用正体,首写字母大写或全部大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制性内切酶 氨基酸 正体 学名 斜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昆虫高效养殖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
20
蚕学通讯 2025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
资源昆虫高效养殖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于2022年12月由科技部批准建设,是基于原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大学),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优化组建。实验室主任代方银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黄路生院士,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 资源昆虫高效养殖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于2022年12月由科技部批准建设,是基于原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大学),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优化组建。实验室主任代方银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黄路生院士,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向仲怀院士。实验室定位应用基础研究,围绕资源昆虫“生长发育与繁殖调控”“系统生态与病害防控”“高效养殖与高值利用”三个研究方向,开展前沿科技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撑我国蚕、蜂等资源昆虫产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用 科技部 高效养殖 全国重点实验室 资源昆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