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5,70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宁县石家墓地MK5发掘简报
1
作者 张俊民 王永安 +2 位作者 李悦 景小庆(执笔/绘图) 孙锋(绘图)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4,I0001,I0002,5-17,共17页
石家墓地位于甘肃省庆阳市宁县早胜镇西头村。2016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首次对石家墓地进行了发掘,共清理春秋时期墓葬12座、车马坑2座和祭祀坑1座。在车马坑MK5内发现东西向纵列的殉车5辆,其中1辆车无马,4辆车为一驾两马。车马下发... 石家墓地位于甘肃省庆阳市宁县早胜镇西头村。2016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首次对石家墓地进行了发掘,共清理春秋时期墓葬12座、车马坑2座和祭祀坑1座。在车马坑MK5内发现东西向纵列的殉车5辆,其中1辆车无马,4辆车为一驾两马。车马下发现有殉人、殉狗。此车马坑具有典型春秋中期秦文化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宁县 石家墓地 车马坑 春秋中期 秦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荥阳车庄两周遗址2014年发掘简报
2
作者 韩国河 赵海洲(执笔/绘图/摄影) +3 位作者 赵紫晗 赵丹 陈建伊(摄影) 朴康楠(绘图)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8,共16页
车庄遗址位于河南省荥阳市广武镇车庄村西北。2014年,郑州大学考古与文化遗产学院等单位对车庄遗址进行了发掘。此次发掘面积共1000平方米,发现灰坑、墓葬、道路等各类遗迹400余个,出土各类型陶器、石器、骨角蚌器以及少量铜器、玉器等... 车庄遗址位于河南省荥阳市广武镇车庄村西北。2014年,郑州大学考古与文化遗产学院等单位对车庄遗址进行了发掘。此次发掘面积共1000平方米,发现灰坑、墓葬、道路等各类遗迹400余个,出土各类型陶器、石器、骨角蚌器以及少量铜器、玉器等丰富遗物。根据相关遗存可将车庄遗址分为四期,第一至三期为商周之际至西周中期晚段,第四期为西周晚期至春秋中期。车庄遗址的发掘为研究郑州西北郊地区商周时期考古学文化的变迁提供了重要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荥阳市 车庄遗址 周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国西南部2023年中蒙联合考古调查简报
3
作者 王建新 Ц.图尔巴特 +1 位作者 那嘎·特尔巴依尔(照相) 王禹夫(文\照相)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5-66,共12页
2023年7~8月,中蒙联合考古队调查了蒙古国西南部的科布多省,记录了科布多省中南部区域古代遗存分布和自然环境特征。联合考古队重点勘查了6处青铜时代至早期铁器时代的遗址和墓地,获得了诸如赫列克苏尔、岩画等遗存的信息,为以后学界在... 2023年7~8月,中蒙联合考古队调查了蒙古国西南部的科布多省,记录了科布多省中南部区域古代遗存分布和自然环境特征。联合考古队重点勘查了6处青铜时代至早期铁器时代的遗址和墓地,获得了诸如赫列克苏尔、岩画等遗存的信息,为以后学界在蒙古阿尔泰地区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考古学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国 青铜时代 早期铁器时代 赫列克苏尔 岩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西汉、新莽的宗庙与社稷
4
作者 刘振东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5-91,共7页
汉长安城及周边分布有西汉、新莽的宗庙和社稷。西汉太上皇庙和高帝庙位于城内,惠帝至平帝庙位于各自陵墓附近,太上皇和高帝陵旁也有陵庙。新莽宗庙位于城的南郊,即第1~12号建筑遗址。关于第13、14号建筑遗址,有认为分别是西汉、新莽的... 汉长安城及周边分布有西汉、新莽的宗庙和社稷。西汉太上皇庙和高帝庙位于城内,惠帝至平帝庙位于各自陵墓附近,太上皇和高帝陵旁也有陵庙。新莽宗庙位于城的南郊,即第1~12号建筑遗址。关于第13、14号建筑遗址,有认为分别是西汉、新莽的社稷。近年在第14号建筑遗址范围内勘探新发现两处建筑遗址,一处在该遗址西部、内外围墙之间偏南处,另一处在该遗址西部、内外围墙之间偏北处。本文推定这南、北两处建筑遗址分别为西汉、新莽的官社、官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 新莽 汉长安城 宗庙 社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殷墟玉璋朱书论甲骨文“祼”之简体
5
作者 时兵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7-122,共6页
“祼”字在殷墟玉璋朱书中有繁简两种字体,均包含构件“八”,应为“同”之省形,且是其自下而上位移的结果。“祼”字形变源于相关字形的类推及其字形上下匀称的需求。“祼”字简体在甲骨文中有动、名词两种用法。其作动词,大都读为“贯... “祼”字在殷墟玉璋朱书中有繁简两种字体,均包含构件“八”,应为“同”之省形,且是其自下而上位移的结果。“祼”字形变源于相关字形的类推及其字形上下匀称的需求。“祼”字简体在甲骨文中有动、名词两种用法。其作动词,大都读为“贯”,表“贯穿”义;作名词,多为地名、族名,读为“灌”,其地望在今陕西省华县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璋朱书 简体“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民忙哈半地穴房址的空间构建方式研究
6
作者 钱耀鹏 邓悦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70-77,共8页
房屋建筑的空间构建方式是微观聚落考古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该文以哈民忙哈遗址突然废弃的半地穴房址为对象,通过穴壁立柱划分出不同类别,借鉴传统木构件特征辨析了残断炭化木构件的属性。进而以半地穴面积为据,并参考人体工程及建材... 房屋建筑的空间构建方式是微观聚落考古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该文以哈民忙哈遗址突然废弃的半地穴房址为对象,通过穴壁立柱划分出不同类别,借鉴传统木构件特征辨析了残断炭化木构件的属性。进而以半地穴面积为据,并参考人体工程及建材长度规格,系统分析了中小型半地穴房屋的三维空间构建方式,提出哈民忙哈遗址可能存在攒尖顶和平顶(或囤顶)两种结构形式。这对于认识史前建筑形式演进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民忙哈遗址 半地穴房址 空间构建 屋顶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沁水下川遗址水井背地点2015年T4发掘简报
7
作者 杜水生 蔡馨毅(执笔/照相) +1 位作者 申艳茹 任海云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13,共11页
下川遗址位于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中村镇下川村,是一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其中2015年发掘的水井背地点QX2015T4整体可见旧石器时代晚期早段简单石核—石片技术(距今约3.8万年)、旧石器时代晚期中段石叶—细石叶技术(距今约2.5万年)两... 下川遗址位于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中村镇下川村,是一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其中2015年发掘的水井背地点QX2015T4整体可见旧石器时代晚期早段简单石核—石片技术(距今约3.8万年)、旧石器时代晚期中段石叶—细石叶技术(距今约2.5万年)两个时段遗存,以前者数量更为丰富。QX2015T4出土石制品最主要原料为黑色燧石,打片方式以硬锤打击及压制法为主,种类有石核、石片、石叶、细石叶及各类工具等,工具包括边刮器、端刮器、楔形析器、琢背小刀、尖状器等器类。该遗存为研究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早段至中段石器技术发展提供了重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沁水县 下川遗址 水井背地点 旧石器时代晚期早段至中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欧亚草原的考古发现看殷商的不对称形反曲复合弓
8
作者 王鹏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2-101,共10页
到目前为止,在殷商文化遗址尚未发现明确的与弓有关的实物遗存,然而甲骨文中与弓形有关的字符表明,至少有一部分弓属于上下弓臂不对称的反曲复合弓。根据辛塔什塔文化的相关考古发现,可将殷商文化的反曲复合弓复原为上弓臂相较于下弓臂... 到目前为止,在殷商文化遗址尚未发现明确的与弓有关的实物遗存,然而甲骨文中与弓形有关的字符表明,至少有一部分弓属于上下弓臂不对称的反曲复合弓。根据辛塔什塔文化的相关考古发现,可将殷商文化的反曲复合弓复原为上弓臂相较于下弓臂更长也更粗壮,且配有勾状弓弭的卷梢弓。这种仅通过上弓臂增加整弓强度的设计,最直接的目的是为了节省下弓臂所占用的空间,适合车战和马车上的狩猎活动。殷商不对称形反曲复合弓可能间接地源自辛塔什塔文化,并且很有可能作为车载装备之一种,与马车一道自草原传入中原。在欧亚草原上,辛塔什塔文化的不对称形反曲复合弓对斯基泰式弓产生了影响。而殷商文化的不对称形反曲复合弓在中原文化区的进一步发展,尚无明确的线索可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殷商文化 欧亚草原 辛塔什塔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绍兴兰亭棋盘山晋墓发掘简报
9
作者 李晖达 王策 +1 位作者 陈利平(绘图) 李晖达(摄影)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6-35,F0003,共11页
2020年3~4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对柯桥区兰亭街道娄宫村的杭绍台高速棋盘山南麓项目建设地块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发掘古代墓葬20座,其中的5座两晋时期砖室墓特征鲜明、内涵丰富,有一座带有“永和元年”纪年。5座晋墓共出土随葬品1... 2020年3~4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对柯桥区兰亭街道娄宫村的杭绍台高速棋盘山南麓项目建设地块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发掘古代墓葬20座,其中的5座两晋时期砖室墓特征鲜明、内涵丰富,有一座带有“永和元年”纪年。5座晋墓共出土随葬品17件,除铜钱外,均为青瓷器,造型精美。这批墓葬的发掘,对于研究绍兴晋代墓葬的形制、构筑技法、丧葬习俗和青瓷特征等都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绍兴市 晋代 瓷灯 点彩 砖室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耶青普新发现摩崖石刻的调查与研究
10
作者 夏吾卡先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8-108,共11页
本文对桑耶青普新发现的摩崖石刻进行了实地调查,进而对石刻题材、形态组合、雕刻技法及艺术风格等进行初步研究后认为,其时代与拉萨河流域协村杰丁噶摩崖石刻造像群和林周杰拉康造像群的年代较为接近,约为11世纪。该石刻遗存与鲁梅... 本文对桑耶青普新发现的摩崖石刻进行了实地调查,进而对石刻题材、形态组合、雕刻技法及艺术风格等进行初步研究后认为,其时代与拉萨河流域协村杰丁噶摩崖石刻造像群和林周杰拉康造像群的年代较为接近,约为11世纪。该石刻遗存与鲁梅·慈成西绕和直·益西云丹及其后裔于10世纪从青海河湟地区接受佛教正统戒律并返回西藏中部推行的佛法“中弘期”遗存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自治区扎囊县 桑耶青普 摩崖石刻 卫藏六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阳原姜家梁遗址早期遗存发掘简报
11
作者 李君 徐永江(绘图) +5 位作者 马楠(绘图) 安婧(摄影) 兰智雄(摄影) 张乃馨 李云飞 张文瑞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5,共13页
姜家梁遗址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阳原县东城镇西水地村。1995、1998年,在发掘姜家梁遗址时清理了被墓葬打破的14座半地穴式房址,其中9座房址位于I区,5座房址位于Ⅱ区,房址间无叠压打破关系。根据出土遗物、测年数据以及与姜家梁墓葬的叠... 姜家梁遗址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阳原县东城镇西水地村。1995、1998年,在发掘姜家梁遗址时清理了被墓葬打破的14座半地穴式房址,其中9座房址位于I区,5座房址位于Ⅱ区,房址间无叠压打破关系。根据出土遗物、测年数据以及与姜家梁墓葬的叠压打破关系可知,房址年代为新石器时代中期,远远早于墓葬,二者文化内涵区别较大,分属于不同的考古学文化。该批房址的发现,填补了前仰韶时代桑干河流域古人类居址的空白,也为研究该区域的古人类生存模式、文化互动与交流提供了新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阳原县 姜家梁遗址 半地穴式房址 新石器时代中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孝民屯遗址铸铜工匠墓及其相关问题
12
作者 王文轩 张闻捷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3-101,共9页
孝民屯铸铜作坊中的部分墓葬有意随葬与铸铜相关的遗物,墓主应为铸铜工匠,墓内随葬窄长柄铜刀、泥质灰陶鬲和铅礼器为部分铸铜工匠群体的特有葬俗。铸铜工匠内部存在一定等级差异应与家族管理模式有关,铸铜工匠群体中存在专职工匠的同... 孝民屯铸铜作坊中的部分墓葬有意随葬与铸铜相关的遗物,墓主应为铸铜工匠,墓内随葬窄长柄铜刀、泥质灰陶鬲和铅礼器为部分铸铜工匠群体的特有葬俗。铸铜工匠内部存在一定等级差异应与家族管理模式有关,铸铜工匠群体中存在专职工匠的同时也有部分工匠战时为兵,女性也参与铸铜生产。“天”族成员参与孝民屯铸铜作坊的生产,同时该族成员与李家崖文化人群关系密切,不排除李家崖文化的铸铜生产与“天”族存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孝民屯遗址 铸铜作坊 工匠墓 “天”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昭王毁室”新解
13
作者 张振谦 刘宏宇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6-118,共3页
自《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四)》出版伊始,《昭王毁室》篇的“毁室”就被释为毁掉宫室,这与事实不符。本文认为“毁”有“改造”之义,“毁室”是指通过祈祷除殃把鬼魅邪祟污秽过的宫室改造为干净的吉宅,“至(致)俑毁室”意思是送来人... 自《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四)》出版伊始,《昭王毁室》篇的“毁室”就被释为毁掉宫室,这与事实不符。本文认为“毁”有“改造”之义,“毁室”是指通过祈祷除殃把鬼魅邪祟污秽过的宫室改造为干净的吉宅,“至(致)俑毁室”意思是送来人俑为新落成的宫室举行毁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昭王 毁室 除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西安高陵田家村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
14
作者 王自力 高杨(执笔/绘图) +6 位作者 王红英 王焕 方辉 刘善沂(绘图) 任芳(绘图) 董兴华(绘图) 于江(摄影)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12,共10页
田家村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区,2020年11月至次年1月,为配合西安地铁十号线水景公园站建设,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联合山东大学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清理了一批仰韶文化晚期遗存,包括陶窑、水井、灰坑等遗迹,出土了较多的陶... 田家村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区,2020年11月至次年1月,为配合西安地铁十号线水景公园站建设,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联合山东大学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清理了一批仰韶文化晚期遗存,包括陶窑、水井、灰坑等遗迹,出土了较多的陶、石、骨器等遗物。根据遗迹组合及空间分布特征,初步推断该遗址为制陶作坊遗址,其为仰韶晚期制陶手工业的研究提供了新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西安市 田家村遗址 新石器时代 仰韶文化 陶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昏侯墓出土博山炉的科学分析
15
作者 宋建祥 高飞 +3 位作者 刘瀚文 张雪雁 吕团结 雷勇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4-128,共5页
海昏侯墓出土博山炉主要由炉盖、炉身、底座和底盘四部分组成。通过多种仪器对博山炉的基体成分、锈蚀形貌和物相、表面装饰以及铸造工艺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博山炉为青铜材质,即铜锡铅合金,锈蚀产物主要为孔雀石、一水蓝铜矾、赤... 海昏侯墓出土博山炉主要由炉盖、炉身、底座和底盘四部分组成。通过多种仪器对博山炉的基体成分、锈蚀形貌和物相、表面装饰以及铸造工艺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博山炉为青铜材质,即铜锡铅合金,锈蚀产物主要为孔雀石、一水蓝铜矾、赤铜矿和铅的氧化物等。博山炉除底盘外均采用了“金汞齐”的表面鎏金装饰工艺,炉盖与炉身鎏金保存状况的差异主要是因为造型差异导致的鎏金质量差异。X射线断层扫描仪确定了博山炉为分体铸造后直接套合,在铸造时采用了较多的垫片来保证铸造的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昏侯墓 博山炉 锈蚀结构 鎏金 分体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长子崔庄石窟、丹朱岭石窟调查简报
16
作者 徐晴(绘图) 肖诗颖(绘图) +3 位作者 武夏(摄影\文) 马楠(摄影) 赵杰 李辉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5-57,共13页
2021年1月和4月,山西大学考古学系对崔庄石窟和丹朱岭石窟进行了调查。两处石窟位于山西省长治长子县和晋城高平市交界处。崔庄石窟共有2窟,第1窟为凿有低坛基的方形洞窟,三壁雕三佛;第2窟雕凿未完成。丹朱岭石窟亦有2窟,均为方形洞窟,... 2021年1月和4月,山西大学考古学系对崔庄石窟和丹朱岭石窟进行了调查。两处石窟位于山西省长治长子县和晋城高平市交界处。崔庄石窟共有2窟,第1窟为凿有低坛基的方形洞窟,三壁雕三佛;第2窟雕凿未完成。丹朱岭石窟亦有2窟,均为方形洞窟,第1窟四壁及窟顶遍刻千佛,第2窟三壁雕三佛。根据洞窟形制、造像题材与风格推断,两处石窟均开凿于北魏晚期。此次调查完善了晋东南地区北朝石窟寺及造像演变的年代序列,为研究北魏都城地区佛教造像对周边地区的影响提供了重要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长子县 崔庄石窟 丹朱岭石窟 北魏晚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萧县金寨遗址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陶器制作工艺研究
17
作者 蒋成成 陆青玉 +1 位作者 张小雷 王芬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0-128,共9页
本文以“操作链”视角,对金寨遗址出土陶器的原料选取和制作痕迹观察分析,并对其时空变化进行了对比讨论。结果显示金寨遗址陶器制作技术相对稳定,炊煮器的选料传统存在历时性演变;墓葬区与居址区陶器类型差别不大,以随葬实用器为主;南... 本文以“操作链”视角,对金寨遗址出土陶器的原料选取和制作痕迹观察分析,并对其时空变化进行了对比讨论。结果显示金寨遗址陶器制作技术相对稳定,炊煮器的选料传统存在历时性演变;墓葬区与居址区陶器类型差别不大,以随葬实用器为主;南、北方的外来文化因素在部分器物上指征明显,且多见于大型墓葬的礼仪性陶器,反映出陶器生产者和使用者的社会认同和文化偏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寨遗址 制陶技术 岩相学 文化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姚河塬遗址出土马车木材鉴定与相关问题
18
作者 张万辉 魏晓莲 +1 位作者 关晓武 马强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4-128,共5页
本文通过对姚河塬遗址出土的9件西周早期马车木材样品的鉴定,认为这些木材属于青檀、锥木和榆木等。在马车制作选材上,了解到西周早期马车不同构件采用了不同类别的树种,尤其是受力较重的核心构件车轴和辐条均采用了强度、硬度和韧性较... 本文通过对姚河塬遗址出土的9件西周早期马车木材样品的鉴定,认为这些木材属于青檀、锥木和榆木等。在马车制作选材上,了解到西周早期马车不同构件采用了不同类别的树种,尤其是受力较重的核心构件车轴和辐条均采用了强度、硬度和韧性较高的青檀树种,可能当时工匠已经注意到马车构件与不同木材之间的物理力学特性。同时,青檀与《诗经》中对周人“檀车”的记载相吻合,为深入探究姚河塬遗址马车技术来源、礼制文化及其与周原遗址、丰镐遗址的关系等问题提供了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姚河塬遗址 马车木材 制车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青铜峡九泉沟岩画调查简报
19
作者 马波(摄像) 潘晓(执笔/绘图) 刘思文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3-62,共10页
九泉沟岩画位于宁夏青铜峡市牛首山寺庙群以南5千米,岩画相对集中分布在两处山梁上。2021年5月11日,宁夏岩画研究中心调查组等对该岩画点进行了实地调查并采集资料。此次调查共发现54块岩石上刻有岩画,岩画主要凿刻在黑褐色岩面上,以各... 九泉沟岩画位于宁夏青铜峡市牛首山寺庙群以南5千米,岩画相对集中分布在两处山梁上。2021年5月11日,宁夏岩画研究中心调查组等对该岩画点进行了实地调查并采集资料。此次调查共发现54块岩石上刻有岩画,岩画主要凿刻在黑褐色岩面上,以各种动物为主,另外还有涡旋纹、车辆、各种人形等题材,大多用敲凿法制作。依据岩画中的突出因素和岩画间的叠压打破关系,本文对九泉沟岩画的年代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青铜峡市 九泉沟 岩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龙界子河墓地出土青铜器的资源与技术特征研究
20
作者 胡毅捷 夏培朝 +2 位作者 张蓓 孙战伟 陈建立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0-128,共9页
本文通过合金成分、铅同位素比值以及泥芯结构与成分等多重视角对陕西黄龙界子河墓地出土青铜器进行科技分析,以探讨春秋早中期关中东部与黄土高原交界地带青铜器生产所使用的资源与技术。结果表明,界子河墓地出土青铜器多在当地制作而... 本文通过合金成分、铅同位素比值以及泥芯结构与成分等多重视角对陕西黄龙界子河墓地出土青铜器进行科技分析,以探讨春秋早中期关中东部与黄土高原交界地带青铜器生产所使用的资源与技术。结果表明,界子河墓地出土青铜器多在当地制作而成,部分器物则在外生产并流通至关中地区;界子河墓地青铜器所使用铅料资源与关中及汉淮地区使用的基本一致,并曾在春秋早中期之际发生转变。界子河墓地出土的青铜器以铅锡青铜为主,均为铸造成型,界子河M1出土青铜容器的锡含量高于其他墓葬出土容器,这可能与墓主作为据点首领可获得更多锡资源相关。青铜兵器锡含量适中,符合器物相应的力学性能,而丧葬用器锡含量有明显的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子河墓地 青铜器 资源 技术特征 合金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