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595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欧洲法治文明的特质与机理探幽——《欧洲文明进程·司法与法治卷》的理论贡献
1
作者 刘吉涛 经济社会史评论 2025年第2期21-30,126,共11页
欧洲法治文明的特质向来是一个复杂且难以回答的问题。《欧洲文明进程·司法与法治卷》以中国学者的视角系统梳理欧洲司法与法治从古希腊到当下的演进历程,通过分析、比较等多种方法揭示其发展规律与内在逻辑。书中提出的“司法是... 欧洲法治文明的特质向来是一个复杂且难以回答的问题。《欧洲文明进程·司法与法治卷》以中国学者的视角系统梳理欧洲司法与法治从古希腊到当下的演进历程,通过分析、比较等多种方法揭示其发展规律与内在逻辑。书中提出的“司法是法律之父”“国家法制二重属性”“欧洲是优良司法先行者”“欧洲司法文明的领先地位源于正义价值观念的引导”与“文化与制度的良性互动”等观点都富有新意,有助于推动今后法治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司法 法治进程 法制二重属性 司法理论创新 正义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早期尼德兰共和国的常备军
2
作者 许二斌 经济社会史评论 2025年第2期10-20,126,共12页
在反抗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统治的过程中,尼德兰北方七省于17世纪初建立了常备军。这支军队在欧洲首先采用火枪兵齐射战术,并成为欧洲各国学习的榜样。拥有一支数量可观、战术先进、纪律严格的常备军,使尼德兰北方七省成功摆脱哈布斯堡... 在反抗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统治的过程中,尼德兰北方七省于17世纪初建立了常备军。这支军队在欧洲首先采用火枪兵齐射战术,并成为欧洲各国学习的榜样。拥有一支数量可观、战术先进、纪律严格的常备军,使尼德兰北方七省成功摆脱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并发展为在国际舞台上举足轻重的欧洲大国。与法国、勃兰登堡-普鲁士、瑞典等国不同,尼德兰在发展常备军的过程中并未形成绝对主义与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而是保留了共和体制与各省高度自治的宪政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德兰 常备军 绝对主义 中央集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耳曼人主导下的西欧民族融合:以勃艮第王国为案例
3
作者 刘雪飞 经济社会史评论 2025年第1期30-49,M0004,共21页
勃艮第人是日耳曼人的一支。从406年渡过莱茵河进驻罗马帝国高卢地区开始,勃艮第人长期以“盟友”身份依附于西罗马帝国和军事强人埃提乌斯。454年之后,勃艮第人突破同盟框架束缚,在罗纳河流域扩张,与高卢罗马贵族联合在西罗马帝国版图... 勃艮第人是日耳曼人的一支。从406年渡过莱茵河进驻罗马帝国高卢地区开始,勃艮第人长期以“盟友”身份依附于西罗马帝国和军事强人埃提乌斯。454年之后,勃艮第人突破同盟框架束缚,在罗纳河流域扩张,与高卢罗马贵族联合在西罗马帝国版图上建立了一个日耳曼王国。在该王国内,勃艮第国王与贵族等日耳曼人将偿命金、罚金这些特征鲜明的日耳曼惯例引入司法。以蛮族法为基础,勃艮第人与当地罗马人互相交融,在勃艮第政权范围内形成一个新的西欧民族——勃艮第人。新勃艮第人的创生过程是日耳曼蛮族与高卢地区罗马人的融合,其中日耳曼人发挥了主体性作用。他们采纳、融汇、嫁接和改造了古典文明和日耳曼传统文化,形成了新的欧洲民族,开启了欧洲文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勃艮第王国 日耳曼人 蛮族法 民族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洲封建制度:西方文明之滥觞
4
作者 张莹 经济社会史评论 2025年第2期46-62,127,共18页
同意观念是欧洲文明得以确立的元规则之一,封建制是其早期发展的重要环节。领主与附庸之间的交往模式蕴含着一定的个人同意的因素,体现在双方既可同意建立关系,也可在一定条件下选择不同意以终止关系。值得注意的是,低等级的附庸同样具... 同意观念是欧洲文明得以确立的元规则之一,封建制是其早期发展的重要环节。领主与附庸之间的交往模式蕴含着一定的个人同意的因素,体现在双方既可同意建立关系,也可在一定条件下选择不同意以终止关系。值得注意的是,低等级的附庸同样具备一定的同意权利。这种模式塑造了原创性的欧洲社会的基本框架,还为欧洲文明的成长奠定了基础。尽管封建关系错综复杂,法律与实际史况存在差异,但同意原则已成为处理这些关系的重要准则。最终,同意的理念在政治与社会生活中持续延展,进而发展成为欧洲文明的核心要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建制度 欧洲文明 同意权 日耳曼习惯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世纪法国王朝政府治理贫困
5
作者 詹娜 经济社会史评论 2025年第1期17-29,M0003,M0004,共15页
17世纪法国农业凋敝、战争频繁,导致贫困人口剧增,流浪人口不断涌入巴黎等地,引发社会混乱,教会主导的慈善机构无法应对庞大的贫困人群。宗教改革后,教会主张采用管理和教育手段引导穷人。为了维持社会稳定,1612年巴黎政府成立皮蒂救济... 17世纪法国农业凋敝、战争频繁,导致贫困人口剧增,流浪人口不断涌入巴黎等地,引发社会混乱,教会主导的慈善机构无法应对庞大的贫困人群。宗教改革后,教会主张采用管理和教育手段引导穷人。为了维持社会稳定,1612年巴黎政府成立皮蒂救济院,1656年国王政府建立了总救济院,集中收治贫困人群,强制劳作,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贫困压力,巩固了王权统治。17世纪法国王朝政府治理贫困兼有惩戒和援助性质,极大地影响了此后的法国济贫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7世纪法国 贫困治理 救济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世纪印刷文本出现与流行对法国社会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江晟 经济社会史评论 2025年第1期100-112,M0006,共14页
16世纪印刷术和印刷文本催生了法国大众传播模式。然而,信息传播模式的革新却激化了法国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矛盾,导致了不同群体之间的不信任、猜疑、指责和污名化。印刷术及其“大众传播”的效应推动了意识形态领域的分裂,产生了相互... 16世纪印刷术和印刷文本催生了法国大众传播模式。然而,信息传播模式的革新却激化了法国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矛盾,导致了不同群体之间的不信任、猜疑、指责和污名化。印刷术及其“大众传播”的效应推动了意识形态领域的分裂,产生了相互对立甚至仇视的身份认同。随着社会结构的转型,中世纪社会的政治和宗教形态本陷入紊乱状态,而印刷文本的传播加剧了法国社会群体结构的混乱。新型的社会群体结构及其身份认同在此期间逐步取代了宗教性的社会群体结构与身份认同。大众传播模式在这个过程中成为法国近代社会结构转型的重要动因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 印刷文本 大众传播 身份认同 社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日本政府引导养鸡业的发展
7
作者 杨振子 朱英 经济社会史评论 2025年第2期78-93,127,128,共18页
日本人没有食鸡蛋的传统,明治以来,经政府和有识之士的大力提倡,日本民众对鸡蛋的需求量与日俱增。但是,农民副业养鸡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于是中国鸡蛋大量进入日本。日本政府开始以提高关税阻止资金外流,后认识到发展养鸡业才能治本。为... 日本人没有食鸡蛋的传统,明治以来,经政府和有识之士的大力提倡,日本民众对鸡蛋的需求量与日俱增。但是,农民副业养鸡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于是中国鸡蛋大量进入日本。日本政府开始以提高关税阻止资金外流,后认识到发展养鸡业才能治本。为此,日本政府不断制定鼓励政策,帮助民间改良种鸡、提高产蛋技术,以法治和行政手段严防鸡病流行;在不触动生产资料所有制,不改变个体生产方式的前提下,引导农民加入养鸡产业组合,使生产与市场直接连接,实现了养鸡业的集约化经营,既满足了市场需求又增加了农民收入。日本政府在养鸡业发展中的角色及发挥的作用,是观察近代日本经济腾飞的一个绝佳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政府 养鸡业组合 养鸡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国习惯法编纂中的土地产权与交易
8
作者 董子云 经济社会史评论 2025年第2期31-45,126,127,共17页
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法国习惯法编纂确立了土地产权和土地交易的法律框架。习惯法编纂本质上是对各地习惯法的重构,不是简单的转录和汇总。在王室司法官员的引导下,经过地方三个等级的博弈与妥协,习惯法编纂引入了一系列有利于土地保有... 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法国习惯法编纂确立了土地产权和土地交易的法律框架。习惯法编纂本质上是对各地习惯法的重构,不是简单的转录和汇总。在王室司法官员的引导下,经过地方三个等级的博弈与妥协,习惯法编纂引入了一系列有利于土地保有者和土地交易自由的条文,但同时也维护了领主和宗族利益。在百年战争之后法国人口和经济恢复的背景下,习惯法编纂的土地产权及交易制度符合经济社会的需要,但从长远看也许限制了近代法国农业经济的腾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惯法编纂 法国 土地产权 土地交易 土地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社会个人权利与义务的平衡——对英国社会福利及老龄化问题的思考
9
作者 陈晓律 经济社会史评论 2025年第1期4-16,M0003,共14页
现代化创造的物质财富保障了老人的福利,但衣食无忧的人类却忽略了自身的天然义务,即社会责任。传统社会中的养儿防老,在人类社会的权利和义务之间保持着一种天然的平衡,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完成人类自身的再生产;但现代福利制度剥离了人... 现代化创造的物质财富保障了老人的福利,但衣食无忧的人类却忽略了自身的天然义务,即社会责任。传统社会中的养儿防老,在人类社会的权利和义务之间保持着一种天然的平衡,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完成人类自身的再生产;但现代福利制度剥离了人们生儿育女的天然义务,使人类生存逻辑丧失了人口再生产这一关键环节而无法完成闭环。显然,老龄化本质上是个现代化问题,最终转化为个人权利和社会责任的失衡。个人权利应该得到保护,社会续存也应该得到保护,如何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必须破解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利 义务 社会福利 老龄化 人口再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世纪上半叶英国早期合作社运动
10
作者 李威 经济社会史评论 2025年第1期79-99,M0005,M0006,共23页
19世纪上半叶是英国早期社会主义思想最重要的发展和实践时期。尽管罗伯特·欧文与欧文派存在思想分歧,但是在欧文主义的指引下合作社运动开展起来。欧文及其追随者希望通过互相联合,共筹资本,创建社区共同体,以消灭资本主义的竞争... 19世纪上半叶是英国早期社会主义思想最重要的发展和实践时期。尽管罗伯特·欧文与欧文派存在思想分歧,但是在欧文主义的指引下合作社运动开展起来。欧文及其追随者希望通过互相联合,共筹资本,创建社区共同体,以消灭资本主义的竞争体系,革除工业社会的弊端,为工人阶级提供改变命运的方案。然而,合作社区、合作贸易和合作生产等合作实验接连失败,欧文的理想逐步被抛弃,英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就此中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作社 罗伯特·欧文 欧文派 合作社区 合作贸易与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代南京的工部油麻官地与匠户佃田
11
作者 张叶 经济社会史评论 2025年第2期110-125,128,共17页
明初,南京城外西北设立龙江造船厂,四百余外地匠户被起派入京造船,隶籍提举司,按照工种编为厢甲,定户当差。明中叶,随着造船任务减少、堆积木料被变卖,船厂土地出现闲置而引发争夺,南京工部通过召佃开垦、征收油麻的方式,维护其工部官... 明初,南京城外西北设立龙江造船厂,四百余外地匠户被起派入京造船,隶籍提举司,按照工种编为厢甲,定户当差。明中叶,随着造船任务减少、堆积木料被变卖,船厂土地出现闲置而引发争夺,南京工部通过召佃开垦、征收油麻的方式,维护其工部官地的属性,形成了“油麻官地”的特有土地名目。由于船厂匠户逐渐与造船职业分离,雇募他人在厂代役,徭役负担能力分化明显,部分匠户依赖承佃官地为生。嘉靖时期,南京工部屡次踏勘官地,扩大地亩面积,既清查豪家霸佃,保障匠户的耕作权,也增加地课收入,以节省公费开支。南京城的匠户、军户、士绅、富户等各类人群大多具有移民背景,共同参与了油麻官地的开垦,利用其户籍身份或政治特权谋取利益,深刻体现了明代南京从国都到留都所延续的城市社会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匠户 龙江造船厂 油麻官地 南京 工部财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修道院图书馆与12世纪英格兰的历史书写——以马姆斯伯里的威廉为视角
12
作者 刘铭 经济社会史评论 2025年第2期63-77,127,共16页
12世纪初,英格兰各地修道院图书馆空前发展,成为历史知识的生产平台和传播枢纽。威廉是马姆斯伯里修道院图书管理员,在整理和扩充修道院藏书的同时,他深入研究历史,将图书馆打造成历史知识生产和传播的中心。以他为代表的一批修道院史... 12世纪初,英格兰各地修道院图书馆空前发展,成为历史知识的生产平台和传播枢纽。威廉是马姆斯伯里修道院图书管理员,在整理和扩充修道院藏书的同时,他深入研究历史,将图书馆打造成历史知识生产和传播的中心。以他为代表的一批修道院史学家借助图书馆的扩张,构建起以图书馆为节点的历史知识流通网络,全面推动了英格兰的史学发展。这一现象揭示了英格兰历史知识的生产方式和传播机制,也反映出修道院对社会文化的广泛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姆斯伯里的威廉 修道院图书馆 历史书写 知识流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格兰行会特许权请愿与市场化趋势
13
作者 康宁 经济社会史评论 2025年第1期50-63,M0004,M0005,共16页
中世纪后期,英格兰行会频繁递交请愿书,要求维护其特许经营权,维持原有的市场秩序。请愿书依据特许状、城市宪章和行会章程,强调行会在会员资格、经营内容、稽查监管等方面的特权,但是随着经济发展,依赖权力赋予的特许经营权必然面临市... 中世纪后期,英格兰行会频繁递交请愿书,要求维护其特许经营权,维持原有的市场秩序。请愿书依据特许状、城市宪章和行会章程,强调行会在会员资格、经营内容、稽查监管等方面的特权,但是随着经济发展,依赖权力赋予的特许经营权必然面临市场竞争的挑战,大量请愿书本身就意味着市场自由化倾向,而保护贸易自由是英格兰王国法律的重要原则。特许经营权与法律原则相抵牾,得不到完全支持,预示着包容自由竞争、鼓励多元主体的英格兰市场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世纪行会 特许经营权 请愿书 法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革命后英国济贫制度的转变
14
作者 征咪 经济社会史评论 2025年第1期64-78,M0005,共16页
1834年《济贫法修正案》是英国济贫制度发生变化的重要标志,它将原本由地方主导的救济体系逐步引导至集中化、制度化的治理模式。系统梳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英国各地的济贫实践,可以发现地方自治模式下的多样化探索。在旧《济贫法》框... 1834年《济贫法修正案》是英国济贫制度发生变化的重要标志,它将原本由地方主导的救济体系逐步引导至集中化、制度化的治理模式。系统梳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英国各地的济贫实践,可以发现地方自治模式下的多样化探索。在旧《济贫法》框架下,地方政府通过发放津贴、强化管理、改革济贫院等多种措施应对逐步加剧的贫困现象,为1834年全国性政策的出台提供了实践基础。新《济贫法》不仅是国家应对工业化时期贫困问题的举措,也是中央与地方、理论与实践之间持续调适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济贫法》 新《济贫法》 地方自治 集中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沁:19世纪英国法律改革的思想导师
15
作者 李诚 经济社会史评论 2025年第2期94-109,128,共17页
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理学家边沁出版了大量法学论著,批评普通法,呼吁议会制定法典,成为英国法律改革的先声。在18世纪自然科学的基础之上,边沁提出了以功利主义为基础的法学,奠定了议会法独立于普通法的理论。面对质疑和抵制,边沁创立... 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理学家边沁出版了大量法学论著,批评普通法,呼吁议会制定法典,成为英国法律改革的先声。在18世纪自然科学的基础之上,边沁提出了以功利主义为基础的法学,奠定了议会法独立于普通法的理论。面对质疑和抵制,边沁创立《威斯敏斯特评论》,深刻批判普通法之弊,论证法律改革的必要性和急迫性,吸引了大批追随者。提升议会法顺应了工业化社会对新政治经济关系的要求,边沁与其批评者的辩论亦反映了变革时期的思想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沁 英国 普通法 议会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30年代中国农村派主持的广西农村调查
16
作者 刘上琼 经济社会史评论 2025年第1期113-124,M0006,共13页
1933至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前,在中国农村派代表陈翰笙的引领下,薛暮桥、刘端生等人组织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学生开展广西农村调查。薛暮桥等人以授课方式培训学生,学生在学校通过撰写“农村见闻录”等形式初步掌握了调查思路和方法。... 1933至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前,在中国农村派代表陈翰笙的引领下,薛暮桥、刘端生等人组织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学生开展广西农村调查。薛暮桥等人以授课方式培训学生,学生在学校通过撰写“农村见闻录”等形式初步掌握了调查思路和方法。来自广西各地的学生回到各自家乡进行实地调查,获得38个县农村的资料和数据。中国农村派主持的广西农村调查,为论证近代中国社会性质提供了可靠依据,同时还培养了一批投身革命的青年学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30年代 中国农村派 广西 农村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世纪史越来越值得研究”——罗伯特·斯旺森教授访谈录
17
作者 姜启舟 经济社会史评论 2025年第2期4-9,126,共7页
一、培养高层次人才:“欧亚文明互鉴研修坊”与青年学人的成长姜: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您对本次“欧亚文明互鉴研修坊”的整体感受如何?斯:整体感受是非常棒!与我交谈过的每个人都认为研修坊很成功,很有成效!侯建新教授创办的“... 一、培养高层次人才:“欧亚文明互鉴研修坊”与青年学人的成长姜: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您对本次“欧亚文明互鉴研修坊”的整体感受如何?斯:整体感受是非常棒!与我交谈过的每个人都认为研修坊很成功,很有成效!侯建新教授创办的“欧亚文明互鉴研修坊”极具针对性和前瞻性。对于研究生和“初出茅庐的学者”,适时的鼓励和培养无疑是他们学术道路上的宝贵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世纪史 欧亚文明互鉴研修坊 罗伯特斯旺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国国家养老模式的缘起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秀荣 经济社会史评论 CSSCI 2024年第4期15-31,124,共18页
在旧《济贫法》下,贫穷老人以居家养老为主,并通过打零工、子女赡养和教区救济维持生活。1834年新《济贫法》颁布后,更多贫穷老人不得不进入济贫院“养老”,但该机构并非为老年人设立,远非理想养老之地。19世纪末,英国政府开始系统性地... 在旧《济贫法》下,贫穷老人以居家养老为主,并通过打零工、子女赡养和教区救济维持生活。1834年新《济贫法》颁布后,更多贫穷老人不得不进入济贫院“养老”,但该机构并非为老年人设立,远非理想养老之地。19世纪末,英国政府开始系统性地应对贫穷老人的养老问题。1908年议会通过《养老金法》,由中央税收提供养老金,大大改善了贫穷老年人的生活状况,标志着国家开始承担起贫穷老人的养老责任。这既是英国福利国家构建的起点,也推动了社会文明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格兰 贫穷老人 国家 养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国议会圈地中的补偿原则 被引量:1
19
作者 倪正春 经济社会史评论 CSSCI 2024年第1期35-50,126,共17页
英国是世界上首个在理论和实践上确立起明晰土地产权的国家。18世纪的议会圈地运动是确立土地财产权的主要途径。产权人获得权利补偿的依据既不是持有地面积,也不是共用权利的数量,而是土地和共用权利的市场价值。土地权利的补偿通过一... 英国是世界上首个在理论和实践上确立起明晰土地产权的国家。18世纪的议会圈地运动是确立土地财产权的主要途径。产权人获得权利补偿的依据既不是持有地面积,也不是共用权利的数量,而是土地和共用权利的市场价值。土地权利的补偿通过一系列具体程序得以完成,体现出公开性与法制性的特点。土地权利补偿的结果表明,议会圈地不是对农民土地的暴力掠夺,其目的是对各类产权人的土地权利进行确认与补偿,且兼顾到了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和需求,体现出公平性、公开性以及公正性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议会圈地 土地权利 补偿 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古早期法兰克教会反对释奴举证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云飞 张嘉敏 经济社会史评论 CSSCI 2024年第2期20-33,127,共15页
10—11世纪欧洲奴隶制已明显衰落。有关衰落的原因,不少学者将其归功于教会的努力,尤其是倡导释奴。此观点受19世纪废奴运动影响,多以文献中丰富的释奴倡导为依据。从中古留下的有关身份自由与否的诉讼文本中,可获悉身份存疑者的自由诉... 10—11世纪欧洲奴隶制已明显衰落。有关衰落的原因,不少学者将其归功于教会的努力,尤其是倡导释奴。此观点受19世纪废奴运动影响,多以文献中丰富的释奴倡导为依据。从中古留下的有关身份自由与否的诉讼文本中,可获悉身份存疑者的自由诉求和教会的态度。这些文本尚未引起学界重视。中古早期法兰克王国的26个案例表明,教会虽然积极倡导世俗奴隶主释奴,但却反对其属下身份存疑劳动者的自由诉求,将其中一些人贬为奴隶。因此,在危及自身利益的情况下,教会并非释奴的积极倡导者,而是阻碍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早期 法兰克王国 基督教会 释奴 诉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