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1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亚胺化中应力对聚酰亚胺纤维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彪 李源 +1 位作者 董杰 张清华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共8页
为提高聚酰亚胺(PI)前驱体环化纤维的力学性能,并优化其微结构,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力学性能及热稳定性测试,研究了在热亚胺化过程中施加一定应力对PI纤维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加应力加快了热亚胺化反应的进程,300℃保温... 为提高聚酰亚胺(PI)前驱体环化纤维的力学性能,并优化其微结构,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力学性能及热稳定性测试,研究了在热亚胺化过程中施加一定应力对PI纤维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加应力加快了热亚胺化反应的进程,300℃保温120 s,纤维亚胺化程度达到90%,相比于松弛状态下提升了17%,这有利于纤维性能的提升;在纤维聚集态结构方面,应力作用下,纤维轴向晶面间距增大,取向度和结晶度提高;相较于松弛状态下,经400℃应力热亚胺化反应,纤维内部(004)晶面的取向度由0.63提升至0.80,结晶度由14.20%提升至16.73%,表明纤维内部形成更加完善的晶体结构,纤维径向分子链有序度增加,但大部分仍为非晶结构;得益于热亚胺化过程中分子链取向度的提高,纤维的强度和模量显著提升,断裂伸长率下降,且在应力作用下,经400℃热亚胺化处理纤维的5%和10%热失重温度分别达到529℃和5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性能纤维 聚酰亚胺纤维 干喷湿纺 热亚胺化 应力 聚集态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氮/硅复配协效阻燃棉织物制备及其性能
2
作者 廖喜林 曾媛 +3 位作者 刘淑萍 李亮 李淑静 刘让同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1-157,共7页
为实现棉织物的高效阻燃,以聚乙烯亚胺(PEI)、植酸(PA)、纳米二氧化硅(SiO_(2))为原料,构建磷/氮/硅复配协效阻燃体系。采用喷涂法对棉织物进行阻燃整理,借助X射线能谱分析仪、垂直燃烧测试仪、扫描电子显微镜、极限氧指数测试仪、热重... 为实现棉织物的高效阻燃,以聚乙烯亚胺(PEI)、植酸(PA)、纳米二氧化硅(SiO_(2))为原料,构建磷/氮/硅复配协效阻燃体系。采用喷涂法对棉织物进行阻燃整理,借助X射线能谱分析仪、垂直燃烧测试仪、扫描电子显微镜、极限氧指数测试仪、热重分析仪、微型量热仪和烟密度测试等分析了阻燃棉织物的微观形貌表面形貌、燃烧性能、阻燃性能、热释放性能、热稳定性及其阻燃机制。结果表明:PEI、PA、SiO_(2)三者复配整理棉织物的阻燃效果最佳,整理后棉织物的极限氧指数(LOI)为30.3%,离火自熄,损毁长度降为7.2 cm;与预处理的棉织物相比,阻燃棉织物的热释放能力和总热释放量分别下降了85.0%和83.3%;PA先于棉织物吸热降解,抑制棉织物的初始热裂解;PEI、PA、SiO_(2)通过协同作用形成石墨化结构的炭化层,可提高其稳定性并阻隔氧气及热量的传递,有效改善了棉织物的阻燃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织物 阻燃性能 喷涂法 复配协效 低温碳化 阻燃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服饰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关键技术
3
作者 耿增民 刘诗宇 +4 位作者 崔牮 康申奥 王永进 刘卫 宁俊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36-242,共7页
针对目前民族服饰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不足的现状,提出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民族服饰保护与传承的方法。首先,采用三维扫描技术对民族服饰进行全方位数字化采集,并以全信息格式存储;其次,运用人工智能辅助的数字修复技术还原服饰细节,同时... 针对目前民族服饰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不足的现状,提出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民族服饰保护与传承的方法。首先,采用三维扫描技术对民族服饰进行全方位数字化采集,并以全信息格式存储;其次,运用人工智能辅助的数字修复技术还原服饰细节,同时使用深度学习技术实现民族服饰图像的自动分类;然后,在Marvelous Designer软件中按1∶1比例复刻服饰并模拟织物的物理特性;最后,选取馆藏清代蓝缎女袄作为实验对象,在虚幻引擎环境中构建虚拟数字人,通过人机交互方式实现沉浸式展示。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不仅能高效记录和展示民族服饰细节,还可提升公众对民族服饰文化的认知和兴趣。研究结果为民族服饰的数字化保护和创新传承提供了一条全新的技术路径,对其它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亦具有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服饰 虚拟数字人 保护传承 虚幻引擎 智能修复 自动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融静电纺长丝纱的制备及其在摩擦纳米发电机中的应用
4
作者 闫静 王亚倩 +5 位作者 刘晶晶 李好义 杨卫民 康卫民 庄旭品 程博闻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3-29,共7页
针对织物型摩擦纳米发电机(TENG)中纤维直径较大导致其有效工作面积不足、输出性能受限的问题,采用熔融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聚丙烯(PP)和聚酰胺6(PA6)长丝纱,采用织造工艺构筑织物型TENG,并与商用PP和PA6长丝纱构成的织物型TENG进行对比... 针对织物型摩擦纳米发电机(TENG)中纤维直径较大导致其有效工作面积不足、输出性能受限的问题,采用熔融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聚丙烯(PP)和聚酰胺6(PA6)长丝纱,采用织造工艺构筑织物型TENG,并与商用PP和PA6长丝纱构成的织物型TENG进行对比。通过表征TENG摩擦发电输出性能差异,探究熔融静电纺纱在TENG中的应用优势。结果表明:熔融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长丝纱具有较小的纤维直径,其中PP纤维的平均直径为3.84μm,PA6纤维的平均直径为12.25μm;基于熔融静电纺的TENG输出电压和电流可达到110 V和11.4μA,分别是商业长丝纱TENG的41倍和95倍;TENG在不同压力和频率条件下表现出较好的电输出性能,且在工作5000 s后仍保持稳定,经过多次水洗后,TENG的电输出性能未显著衰减。该TENG在50 MΩ负载电阻下的输出功率密度为0.82 W/m^(2),能够为LED灯、电子表等微型电子设备提供稳定电力,展示其在可穿戴电子设备和自供电系统中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融静电纺丝 聚丙烯长丝纱 聚酰胺6长丝纱 摩擦纳米发电机 能源收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机织复合材料T型接头的拉伸性能
5
作者 张一帆 安柳絮 +4 位作者 闫英杰 邹齐 刘晓志 郭俊华 陈利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8-135,共8页
为研究不同交织结构对三维机织复合材料T型接头拉伸性能的影响,设计了不同织物结构以及不同连接方式的复合材料T型接头,并采用树脂传递模塑(RTM)成型工艺复合成型。采用拉伸试验结合非接触全场应变测量系统研究了复合材料T型结构的宏观... 为研究不同交织结构对三维机织复合材料T型接头拉伸性能的影响,设计了不同织物结构以及不同连接方式的复合材料T型接头,并采用树脂传递模塑(RTM)成型工艺复合成型。采用拉伸试验结合非接触全场应变测量系统研究了复合材料T型结构的宏观力学行为,利用Micro-CT技术阐明其失效机制,并细致讨论了不同织物结构和不同连接方式对复合材料T型接头拉伸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交叉连接试样的拉伸强度相比于分叉连接试样提高了12.46%,交叉引入的纬纱可以抵抗拉伸载荷在连接处产生的剪切作用,能有效提高复合材料T型接头的损伤容限;多层多向复合材料T型接头的拉伸强度相比于层联机织复合材料T型接头提升了98.46%,多层多向结构由于±45°斜向纱的引入改善了试样在连接处的应力分布,能有效提高复合材料T型接头底板的抗剪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型接头 多层多向结构 三维机织复合材料 拉伸性能 失效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机器人分区针刺成形轨迹规划
6
作者 李皎 辛世纪 +2 位作者 陈利 易伟 陈小明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7-215,共9页
为提高类回转曲面预制体的针刺成型质量和生产效率,提出一种双机器人分区针刺成形轨迹规划技术。利用类回转体的对称面,将针刺区域等分,实现双机器人针刺任务的均衡分配及其动作的独立控制,再使用三维CAD软件处理曲面数模获得针刺路径,... 为提高类回转曲面预制体的针刺成型质量和生产效率,提出一种双机器人分区针刺成形轨迹规划技术。利用类回转体的对称面,将针刺区域等分,实现双机器人针刺任务的均衡分配及其动作的独立控制,再使用三维CAD软件处理曲面数模获得针刺路径,然后通过由针刺点和辅助点构造的4个共顶点的三角网格单元,计算针刺点空间姿态。结果表明:构建的双机器人分区针刺轨迹规划理论与方法可行,开发的CAM后置处理软件可在2 s内实现机器人可执行程序的高效、高精确输出。双机器人分区针刺离线仿真过程无碰撞,末端执行器的位姿精准,类回转预制体针刺成形的针迹与计算机模拟轨迹的结果高度一致。双机器人高效完成了类回转预制体的针刺成形,生产效率比单台机器人提高了1倍,总针刺频率达到110次/min,适用于类回转预制体的批量化高效生产织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机器人 分区针刺 轨迹规划 异形预制体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畲·带
7
作者 胡燕 卢思宇 +1 位作者 闫晶 孙磊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I0004-I0004,共1页
设计说明作品设计灵感源自畲族服饰中广泛使用的犬牙纹,这是一种在浙西南山区畲族服饰中极为普遍的纹饰。在色彩选择上,以畲族最具代表性的青蓝色为主色调,并巧妙地搭配五色,以增强视觉效果。面料方面,采用了质感细腻的桑蚕丝,不仅光泽... 设计说明作品设计灵感源自畲族服饰中广泛使用的犬牙纹,这是一种在浙西南山区畲族服饰中极为普遍的纹饰。在色彩选择上,以畲族最具代表性的青蓝色为主色调,并巧妙地搭配五色,以增强视觉效果。面料方面,采用了质感细腻的桑蚕丝,不仅光泽度高,而且透气性好,能够完美呈现设计的细节与色彩。本系列作品汲取浙闽地区畲族传统服饰纹样的精髓,并巧妙融合现代设计语言,既保留了传统韵味,又赋予了现代时尚的气息,创造出新颖的设计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犬牙纹 青蓝色 五色 畲族 桑蚕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凤戏牡丹
8
作者 陈秀芳 金隽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I0006-I0006,共1页
设计说明蓝印花布是我国传统印染工艺品,江苏省南通市、湖南省凤凰县和邵阳县、浙江省桐乡市的蓝印花布印染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蓝印花布纹样经过长期的提炼和升华,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在当... 设计说明蓝印花布是我国传统印染工艺品,江苏省南通市、湖南省凤凰县和邵阳县、浙江省桐乡市的蓝印花布印染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蓝印花布纹样经过长期的提炼和升华,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在当前仍具积极的时代意义。本作品以蓝印花布纹样“凤戏牡丹”为素材,利用分形软件对其进行再设计,在保留其原造型不变的前提下丰富构图方式和色彩层次,整体图案结构精细、新颖独特。图案可通过数码印花制作丝巾,兼具创新性与实用性,是时尚向传统的再一次致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印花布 数码印花 传统印染工艺 浙江省桐乡市 设计说明 江苏省南通市 湖南省凤凰县 色彩层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浆废水预氧化-絮凝一体化处理及资源化技术
9
作者 沈忱思 王欣悦 李方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73-182,共10页
聚乙烯醇(PVA)的高聚合度、电中性和强分子内/间氢键,导致其难降解也难脱稳沉淀。为此,提出一种基于Fe^(2+)/CaO_(2)体系的一体化“预氧化-絮凝沉淀”处理技术,利用CaO_(2)水解释放H_(2)O_(2),在Fe^(2+)催化下生成氧化活性物种,强化PVA... 聚乙烯醇(PVA)的高聚合度、电中性和强分子内/间氢键,导致其难降解也难脱稳沉淀。为此,提出一种基于Fe^(2+)/CaO_(2)体系的一体化“预氧化-絮凝沉淀”处理技术,利用CaO_(2)水解释放H_(2)O_(2),在Fe^(2+)催化下生成氧化活性物种,强化PVA的可絮凝性并通过生成的Fe^(3+)和Ca^(2+)实现高效絮凝沉淀。通过药剂Fe与Ca的量比、反应pH值及处理时间等关键影响因素的调控,结合X射线光电子能谱、扫描电子显微镜等表征技术手段,对Fe^(2+)/CaO_(2)体系处理含PVA退浆废水的效能、机制以及污泥资源化潜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Fe^(2+)投加量为20 mmol/L、CaO_(2)投加量为2 mmol/L时,对于PVA质量浓度为0.5~2 g/L的退浆废水,其PVA和COD去除率分别可达97.1%和92.2%以上,且对含有改性淀粉等其它高聚物的实际退浆废水COD去除率也可达90%以上;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富含铁有机络合物及铁氧体,具有良好的吸附和催化性能,投加氧化剂30 min内对10 mg/L活性黑5模拟废水的去除率可达94.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浆废水 聚乙烯醇 Fe^(2+)/CaO_(2)体系 废水一体化处理 预氧化 絮凝沉淀 污泥资源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棕榈纤维吸声复合材料的老化性能
10
作者 张毅 沈殷 +1 位作者 高金霞 郁崇文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7-134,共8页
为探讨棕榈吸声复合材料替代黄麻吸声内饰板的可行性,研究了棕榈纤维毡/陶粒/聚(3-羟基丁酸酯-co-3-羟基戊酸酯)(PHBV)吸声复合材料、黄麻纤维毡/PHBV吸声内饰板分别在自然光老化、湿热老化、紫外光照老化工艺下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 为探讨棕榈吸声复合材料替代黄麻吸声内饰板的可行性,研究了棕榈纤维毡/陶粒/聚(3-羟基丁酸酯-co-3-羟基戊酸酯)(PHBV)吸声复合材料、黄麻纤维毡/PHBV吸声内饰板分别在自然光老化、湿热老化、紫外光照老化工艺下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无缺口冲击强度和吸声系数平均值,以及在自然光老化、湿热老化工艺下的抑菌率;分析了湿热老化下吸声复合材料的吸水率和厚度方向膨胀率;测试了紫外光照老化下2种纤维的木质素含量、表面和拉伸断面形貌、化学结构;运用剩余强度模型预测了自然光老化下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3种老化工艺下棕榈吸声复合材料完全可替代黄麻吸声内饰板,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均有一定的抑菌效果;湿热老化下复合材料的吸水率、厚度方向膨胀率随温度上升而增大,抑菌率快速下降;纤维木质素含量的减少是导致紫外光照老化下复合材料力学性能降低的重要原因;预测1095 d后吸声材料的拉伸强度为24.97 MPa,弯曲强度为44.23 MPa,1825 d后拉伸强度为22.51 MPa,弯曲强度为41.94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榈纤维毡 吸声系数 老化性能 湿热老化 汽车内饰材料 剩余强度模型 吸声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表面有机/无机纳米花的构筑及其对过氧化氢的检测
11
作者 李沐芳 魏琬茹 +3 位作者 李倩倩 宋引男 王栋 罗梦颖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22,共6页
为解决生物传感器灵敏度低、选择性差、制备工艺复杂等问题,以高导电的碳纤维为基材,通过原位生长法在其表面构筑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磷酸铜(Cu 3(PO 4)2)有机/无机纳米花,制备出具有高灵敏性的过氧化氢(H 2O 2)电化学传感器,探讨了施... 为解决生物传感器灵敏度低、选择性差、制备工艺复杂等问题,以高导电的碳纤维为基材,通过原位生长法在其表面构筑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磷酸铜(Cu 3(PO 4)2)有机/无机纳米花,制备出具有高灵敏性的过氧化氢(H 2O 2)电化学传感器,探讨了施镀时间、浸渍时间对其形貌结构的影响,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仪研究其形态结构、化学结构,揭示其形成机制,并利用电化学工作站考察其对H 2O 2的检测性能。结果表明:在室温条件下对碳纤维化学施镀30 min,然后在HRP溶液中浸渍16 h,可在其表面构筑出HRP/Cu 3(PO 4)2有机/无机纳米花;所制备的表面带有HRP/Cu 3(PO 4)2有机/无机纳米花的碳纤维电极具有优异的电催化性能,在H 2O 2浓度范围为0.1~2 mmol/L时,响应电流与H 2O 2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 2为0.999,灵敏度为146.3μA/(mmol·L-1·cm),检测限为0.441μmol/L;该电极对葡萄糖、NaCl、KCl、抗坏血酸、尿素均无电流响应,具有优异的抗干扰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机纳米花 原位生长法 碳纤维 过氧化氢 辣根过氧化物酶 电化学 生物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酯降膜增黏反应过程模拟
12
作者 陈世昌 曹峻华 陈文兴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24,共9页
为促进对降膜熔融缩聚制备高分子量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增黏反应过程的理论认识,指导降膜反应器的设计与缩聚工艺优化,建立了降膜反应器串联五釜的连续聚合过程数学模型,以与工业生产数据匹配的五釜流程模拟结果为降膜反应釜入口... 为促进对降膜熔融缩聚制备高分子量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增黏反应过程的理论认识,指导降膜反应器的设计与缩聚工艺优化,建立了降膜反应器串联五釜的连续聚合过程数学模型,以与工业生产数据匹配的五釜流程模拟结果为降膜反应釜入口物料参数,考察了PET分子量与端基量等品质指标随降膜增黏反应进程的变化,讨论了降膜反应器内温度和压力对聚合产物分子量与端基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增黏反应的进行,可顺利得到特性黏度为1.0 dL/g以上、端羧基量为16 mmol/kg的产品;所建立的降膜反应器模型能够对增黏效果进行灵敏分析,高温低压有利于提升增黏反应效率,但过低的压力导致高黏熔体变得难处理和转移,且会增加设备成本和提高工艺精确控制的难度,温度过高则会显著增加副产物的生成;对降膜反应器选择压力为0.1 kPa左右、温度区间为285~290℃进行工艺参数调优,采用优化后的连续生产工艺流程最终反应器出口PET的分子量在39000 g/mol左右;模拟结果与工业生产值吻合,可运用于分析降膜增黏反应技术应用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酯 液相增黏 反应器 缩聚 过程模拟 缩聚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纬组合全显结构织物的颜色预测方法
13
作者 张爱丹 王倩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1-158,共8页
针对现有颜色预测方法不适用于三纬组合全显结构织物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彩色织物图像进行颜色线性重构预测模型。将彩色织物图像的颜色分离和图形分层后,分别获得每种经纱、纬纱、经纬交织产生的阴影和反映纱线材质纹理的特征图形;在计... 针对现有颜色预测方法不适用于三纬组合全显结构织物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彩色织物图像进行颜色线性重构预测模型。将彩色织物图像的颜色分离和图形分层后,分别获得每种经纱、纬纱、经纬交织产生的阴影和反映纱线材质纹理的特征图形;在计算4种特征图形面积率的基础上进行颜色赋值,运用Lab比例加和法构建颜色预测模型,并运用岭回归算法对其进行优化。以三纬组合全显结构设计织造的红、黄、蓝3组渐变色织物的颜色实测值为标准色,比较分析本文所提方法、几何模型法、颜色平均计算法等3种方法的颜色预测值的色差。结果表明:相较于其它2种,本文所提方法的总色差均值分别降低了92.09%和89.35%,证明其具有更优异的颜色预测精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纬组合全显结构 颜色预测 渐变色织物 彩色织物图像 机织物设计 色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镜·觅
14
作者 朱伟明 龚楚珺 顾小燕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I0005-I0005,共1页
设计说明系列作品围绕“铜镜”展开。提取宋代铜镜纹样为基础,以新中式韵味、西式剪裁为载体将宋代服饰元素与都市服装创造性解构重组设计,通过抽褶、拼接、堆叠打褶、提花烫金等工艺传递东方审美意韵。服装图案来源于宋代铜镜上的“十... 设计说明系列作品围绕“铜镜”展开。提取宋代铜镜纹样为基础,以新中式韵味、西式剪裁为载体将宋代服饰元素与都市服装创造性解构重组设计,通过抽褶、拼接、堆叠打褶、提花烫金等工艺传递东方审美意韵。服装图案来源于宋代铜镜上的“十二生肖”纹样,采用如镜面光影流转的抽象错位艺术,介于虚幻与现实、传统与未来的异托邦幻想结构重组手法,呈现五光十色的浮现跃动,每个色彩分子在当下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花烫金 抽褶 解构重组 十二生肖 拼接 新中式韵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射流瞬态流速变分模态分解法的纬纱波动幅度预测
15
作者 沈敏 欧阳灿 +4 位作者 熊小双 王真 杨学正 吕永法 余联庆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7-196,共10页
为降低柔性纬纱在引纬过程中因辅助喷嘴高速气流曳力而产生过大形变,使用基于分解层数优化的变分模态分解(VMD)方法,获得辅助喷嘴射流瞬时速度信号的本征模态分量(IMF),利用IMF预测柔性纬纱运动形变,降低断纬率。首先采用大涡模拟(LES)... 为降低柔性纬纱在引纬过程中因辅助喷嘴高速气流曳力而产生过大形变,使用基于分解层数优化的变分模态分解(VMD)方法,获得辅助喷嘴射流瞬时速度信号的本征模态分量(IMF),利用IMF预测柔性纬纱运动形变,降低断纬率。首先采用大涡模拟(LES)方法数值模拟了圆锥形、圆弧形及圆柱形入口辅助喷嘴射流的瞬态流场分布,监测了辅助喷嘴射流在势核与势尾区域瞬态速度信号;继而,通过VMD方法,得到监测点速度的本征模态分量,讨论了各本征模态信号波动的方差,最后通过双向流固耦合法得到纬纱的径向偏移来验证预测的准确性。结果发现:3种辅助喷嘴势核与势尾处主模态IMF1速度幅值稳定,为辅助喷嘴的主速度模态;次模态IMF2波动大且与纬纱径向偏移具有同步性,可用于预测纬纱波动;第3模态IMF3为高频振荡信号,可视为流场高频噪声信号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气织机 辅助喷嘴射流 瞬态流场 大涡模拟 变分模态分解 纬纱波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聚型聚酰亚胺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其性能
16
作者 贾琳 杨奥杰 +2 位作者 张芳铖 王西贤 张海霞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7-44,共8页
为制备性能优良的聚酰亚胺纳米纤维材料,引入刚性单体对苯二胺(PPDA),利用二步法和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共聚型聚酰亚胺(PI)纳米纤维膜,通过改变PPDA的添加量,分析共聚型PI纳米纤维膜的结构性能。结果表明:引入PPDA有效地增加了聚酰胺酸(PAA... 为制备性能优良的聚酰亚胺纳米纤维材料,引入刚性单体对苯二胺(PPDA),利用二步法和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共聚型聚酰亚胺(PI)纳米纤维膜,通过改变PPDA的添加量,分析共聚型PI纳米纤维膜的结构性能。结果表明:引入PPDA有效地增加了聚酰胺酸(PAA)溶液的黏度,且使共聚型PI纳米纤维的直径增加;纤维膜的红外光谱图显示PI纳米纤维膜都具有芳香酰亚胺C■O的振动吸收峰,表明PAA纳米纤维膜经过亚胺化处理转化为PI纳米纤维膜;引入刚性单体PPDA后,共聚型PI纳米纤维膜的拉伸强度明显增加,在5.78~8.65 MPa之间;32 L/min流速下PI纳米纤维膜的过滤效率为98.56%~99.86%,阻力压降为143~185.6 Pa,流速为85 L/min时,阻力压降显著增加;当4,4′-二氨基二苯醚ODA与PPDA的量比为8∶2时,其纳米纤维膜的品质因子最高,过滤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苯二胺 共聚型 聚酰亚胺 拉伸性能 过滤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体动力学的服装衣袖运动舒适性探究
17
作者 于晓坤 易萍 +1 位作者 谢冠婧 蔡凌霄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6-202,共7页
为探究理查德·林韦斯特基于人体动力学的服装结构设计方法改善服装运动舒适性的原理和机制,还原采用该方法制作的休闲西服为对照实验样衣,通过分步结构调整实验,首先将衣袖从衣身分离得到非常规一片袖作为衣袖结构方案1,然后将非... 为探究理查德·林韦斯特基于人体动力学的服装结构设计方法改善服装运动舒适性的原理和机制,还原采用该方法制作的休闲西服为对照实验样衣,通过分步结构调整实验,首先将衣袖从衣身分离得到非常规一片袖作为衣袖结构方案1,然后将非常规一片袖分割重组得到两片袖作为衣袖结构方案2;最后通过人体穿着实验得到受试者对3款衣袖的穿着合身度和运动舒适性评分,并对比分析其优劣及原因。结果表明:基于人体动力学的一片式休闲西服衣袖运动舒适性最好,其衣袖分割线顺应手臂的移动方向,为腋下和肘部提供了更适宜的活动松量;同时,斜向面料丝缕的设计使衣袖在腋下和肘部有更好的延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动力学 服装设计 衣袖结构 运动舒适性 主观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旧涤纶织物的溶剂萃取剥色及其对醇解的影响
18
作者 朱琳 王展鹏 +4 位作者 吴宝宅 汪少朋 刘一鸣 代成娜 陈标华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3-110,共8页
针对有色废旧涤纶织物乙二醇醇解回收过程中染料残留问题,利用溶剂萃取法进行醇解前剥色处理,进一步考察剥色对涤纶织物醇解性能的影响。综合考虑涤纶织物的剥色率及质量损失情况,从多种类型溶剂(单一有机溶剂、混合有机溶剂、低共熔溶... 针对有色废旧涤纶织物乙二醇醇解回收过程中染料残留问题,利用溶剂萃取法进行醇解前剥色处理,进一步考察剥色对涤纶织物醇解性能的影响。综合考虑涤纶织物的剥色率及质量损失情况,从多种类型溶剂(单一有机溶剂、混合有机溶剂、低共熔溶剂)中筛选出性能优异的乙酸和氯苯2种溶剂,系统探究了剥色温度、固液比和剥色时间等条件对织物剥色效果的影响,发现当剥色温度为130℃,固液比为1∶30,剥色时间为20 min时,乙酸和氯苯对9种市售涤纶织物都有较好的剥色效果,最佳剥色率分别为82.9%和88.4%。剥色前后对废旧涤纶织物进行乙二醇醇解实验,结果表明,乙酸和氯苯的使用能够普遍提高醇解产物的回收率,最高可使回收率分别增加11.44%和12.48%,且回收产物的纯度均高于90%,有助于废旧涤纶织物的高效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纺织品 涤纶织物 溶剂萃取 剥色 乙酸 氯苯 醇解 回收再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鸢雨生烟
19
作者 支阿玲 潘智妮 顾小燕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I0001-I0001,共1页
设计说明作品设计灵感源自宋代诗人笔下细腻温婉的自然景致,意在捕捉雨后初晴,烟雾缭绕,鸢鸟翩跹的静谧与生机。本系列休闲女装设计,旨在融合宋代雅致的审美哲学与现代休闲舒适的穿着体验,通过服饰的语言,展现东方女性独有的温婉与独立... 设计说明作品设计灵感源自宋代诗人笔下细腻温婉的自然景致,意在捕捉雨后初晴,烟雾缭绕,鸢鸟翩跹的静谧与生机。本系列休闲女装设计,旨在融合宋代雅致的审美哲学与现代休闲舒适的穿着体验,通过服饰的语言,展现东方女性独有的温婉与独立。秉承宋代美学的极简与自然,设计中融入宋代瓷器的清雅色泽与文人画中的留白艺术。选取龟背纹作为核心纹样,寓意吉祥长寿,同时,龟背纹的几何形态与自然流动的线条相结合,既体现了宋代图案设计的精巧,又赋予了服装现代感的视觉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雅致 烟雾缭绕 休闲女装 雨后初晴 鸢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纤维素的多维结构演变及其功能材料研究进展
20
作者 余厚咏 黄程玲 +1 位作者 陈毅 高智英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5-55,共11页
在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推动下,减少石化塑料依赖并开发绿色低碳材料已成为重要研究课题。纤维素基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低毒性,通过纳米技术、材料科学和化学改性可赋予其多维结构与多样化功能。为提高天然纤维素资源的利用率和... 在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推动下,减少石化塑料依赖并开发绿色低碳材料已成为重要研究课题。纤维素基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低毒性,通过纳米技术、材料科学和化学改性可赋予其多维结构与多样化功能。为提高天然纤维素资源的利用率和高价值转化,基于天然纤维素固有结构及物化特性,系统分析了天然纤维素的多维结构材料的制备方法、特性及应用,阐明天然纤维素多维结构演变机制及其核心驱动力。从结构维度出发,详细讨论了不同纤维素材料在力学性能、加工工艺和功能特性上的显著差异,概述了多维结构纤维素在药用辅料、智能纺织品、可降解包装材料与节能净水材料等领域的应用进展,总结了多维结构调控与设计对纤维素基功能材料的影响,指出其面临的生产挑战及技术瓶颈。最后,展望了各类纤维素材料在多维结构转化应用方面的潜力,以期为纤维素基材料的多维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维结构 纳米纤维素 再生纤维 纤维素膜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